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cond-order consensus in networks of dynamic agents with communication time-delays 被引量:5
1
作者 Bo Yang1,2, Huajing Fang3, and Hua Wang4 1. School of Naviga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3, P. R. China 2. Wuhan Second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430064, P. R. China +1 位作者 3. Department of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P. R. China 4. Department of Aerospace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Boston University, Boston MA02215, US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1期88-94,共7页
This paper proposes second-order consensus protocols with time-delays and gives the measure of the robustness of the protocols to the time-delay existing in the network of agents with second-order dynamics. By employi... This paper proposes second-order consensus protocols with time-delays and gives the measure of the robustness of the protocols to the time-delay existing in the network of agents with second-order dynamics. By employing a frequency domain method, it is proven that the information states and their time derivatives of all the agents in the network achieve consensus asymptotically, respectively, for appropriate communication timedelay if the topology of weighted network is connected. Particularly, a tight upper bound on the communication time-delay that can be tolerated in the dynamic network is found. The consensus protocol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sense that each agent only needs information from its neighboring agents, which reduces the complexity of connections between neighboring agents significantly.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the sharpness of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for second-order consensus in networks in the presence of communication time-del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order consensus protocols dynamic networks algebraic graph theory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com-munication constrai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6G可见光通信多址接入解调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邵鑫玉 姚瑶 王亮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1-129,共9页
发光二极管的调制带宽较窄,导致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容量受限,通过多址接入技术可提高频谱效率和终端用户数量。然而,可见光通信系统多址接入的用户间存在较强的干扰。针对此问题,利用可见光通信系统接收信号间的相关性,提出一种基于深度... 发光二极管的调制带宽较窄,导致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容量受限,通过多址接入技术可提高频谱效率和终端用户数量。然而,可见光通信系统多址接入的用户间存在较强的干扰。针对此问题,利用可见光通信系统接收信号间的相关性,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多址接入多用户检测与信号还原方法。基于稀疏码多址接入给出了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发送端模型与接收端模型,采用时域卷积网络学习长序列的信号间时域相关性,再传入密集层学习信号序列的空间域映射关系,最终在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接收端还原所有用户的信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可见光通信系统多址接入的通信性能,在不同通信距离、信噪比、发送速率下均能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系统 多址接入 解调技术 短距离无线通信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域网连接的电力数据网设计 被引量:15
3
作者 林荣东 陈枫 +1 位作者 林为民 李东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7期53-56,共4页
提出了一种建立在现有电力数据通信网基础上的省级电力数据通信网络设计方案 ,可实现各地区与省局的管理信息交流 ,省调与地区间、各相邻地区间 SCADA/EMS实时或非实时数据的信息共享。针对不同的系统和数据特点 ,采用网关连接方式、RT... 提出了一种建立在现有电力数据通信网基础上的省级电力数据通信网络设计方案 ,可实现各地区与省局的管理信息交流 ,省调与地区间、各相邻地区间 SCADA/EMS实时或非实时数据的信息共享。针对不同的系统和数据特点 ,采用网关连接方式、RTU直接接入方式和非实时数据接入方式 ,使接入接口标准化。详细地介绍了该网络应用软件和网络体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网关 电力数据通信网 广域网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技术策略 被引量:113
4
作者 林功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2-55,共4页
总结当前国内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阐述了馈线自动化处理过程中故障检测、故障隔离与网络重构的基本要求 ,针对不同应用特点提出了 5种馈线自动化的技术实现策略 ,分别是带时限电压型自动分段方案、重合器方案、分层处理方... 总结当前国内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阐述了馈线自动化处理过程中故障检测、故障隔离与网络重构的基本要求 ,针对不同应用特点提出了 5种馈线自动化的技术实现策略 ,分别是带时限电压型自动分段方案、重合器方案、分层处理方案、FTU就地处理方案和保护式方案 ,对它们的故障处理时间、恢复供电时间和应用条件及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馈线自动化 配电终端 供电可靠性 差动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通信时延的船舶航向保持鲁棒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国平 张显库 张国庆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5,共7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船舶航向保持远程控制,本文提出一种鲁棒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方案以解决网络诱导时延对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不良影响。与传统Backstepping方法不同,该方案将系统不同阶子系统中的不确定部分纵向传递至第n个子系统,并利用径... 为了进一步研究船舶航向保持远程控制,本文提出一种鲁棒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方案以解决网络诱导时延对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不良影响。与传统Backstepping方法不同,该方案将系统不同阶子系统中的不确定部分纵向传递至第n个子系统,并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进行在线逼近,达到对系统中模型不确定部分的有效补偿,从而解决远程控制系统中不确定时延问题。通过实际测试分析海事卫星通信网络时延特性,以"育鲲"轮为例开展仿真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且对模型摄动和外界环境干扰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该算法具有计算量小、鲁棒性强、易于工程应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航向保持 BACKSTEPPING 鲁棒自适应控制 网络控制系统 卫星通信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线异构网络的自适应垂直切换算法 被引量:4
6
作者 胡中栋 黎平国 夏冬梅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145-147,共3页
针对移动节点在异构网络间切换性能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主动预测的垂直切换算法。采用一种面向当前应用程序的代价函数对可接入网络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稳定周期、移动节点的运动速度及所处位置来自动调整切换执行时间,使移... 针对移动节点在异构网络间切换性能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主动预测的垂直切换算法。采用一种面向当前应用程序的代价函数对可接入网络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稳定周期、移动节点的运动速度及所处位置来自动调整切换执行时间,使移动节点能自适应地进行切换判决。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切换延迟、分组丢失及切换次数,提高系统的切换性能,改善业务的Q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切换 无线异构网 无线局域网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24
7
作者 陈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9-63,共5页
将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技术引入到变电站中 ,构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并通过网络与主站系统相连 ,形成功能强大的、崭新的自动化系统。介绍了网络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系统结构 ,与主站的3种通信连接方式 ,即光纤直接连接、通过数字通信设... 将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技术引入到变电站中 ,构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并通过网络与主站系统相连 ,形成功能强大的、崭新的自动化系统。介绍了网络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系统结构 ,与主站的3种通信连接方式 ,即光纤直接连接、通过数字通信设备连接和通过数据网络连接 ,以及站内的通信组网方案和主要工程应用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 变电站 自动化系统 计算机网络 通信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强震动台网远程光纤通信方案及其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翟世龙 黄静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42,共6页
经济、高效、稳定的通信技术是强震观测和地震工程研究的重要基石,将光纤通信技术应用于数字强震动台网,是对强震仪现有通信方式的改进和完善,它既可以独立成网,也可以接入国际互联网。本文详细研究各种类型强震仪的通信接口,将远程光... 经济、高效、稳定的通信技术是强震观测和地震工程研究的重要基石,将光纤通信技术应用于数字强震动台网,是对强震仪现有通信方式的改进和完善,它既可以独立成网,也可以接入国际互联网。本文详细研究各种类型强震仪的通信接口,将远程光纤通信分为基于RS-232串口和基于RJ-45以太网口两个方案,其方法是通过不同型号的光电转换设备和光纤将强震仪和计算机连接起来,它具有保证数据可靠性、完整性和避免强震仪通信引雷等诸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技术 强震观测 数字强震动台网 光纤通信 强震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认知能力的应急通信系统构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海涛 宋丽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286,共4页
阐述了构建具有认知能力的应急通信系统的背景,介绍认知无线电和认知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特点,给出了支持应急通信的认知网络的体系结构和模型,并对认证处理引擎和可调节网络进行了说明。探讨如何将认知应急通信网络应用于城市突发事... 阐述了构建具有认知能力的应急通信系统的背景,介绍认知无线电和认知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特点,给出了支持应急通信的认知网络的体系结构和模型,并对认证处理引擎和可调节网络进行了说明。探讨如何将认知应急通信网络应用于城市突发事件、地震灾害救援、森林火情监控等应急场景,并展望该系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认知网络 应急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nux集群的分布式实时操作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章勤 刘淑英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5-128,169,共5页
文章针对Linux集群环境,以Linux通用操作系统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实时操作系统的设计思路。以分布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特殊性为线索,详细阐述了分布式实时操作系统中实时任务调度机制、实时进程间通信机制和实时网络通信机制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 分布式实时操作系统 RTLINUX Unux集群 实时调度 实时网络通信 实时进程间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顾客到达的Geo/G/1重试排队系统及在通信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懿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73,共6页
研究了具有负顾客到达和一般重试时间的离散时间Geo/G/1重试排队系统.分析了其嵌入马氏链,得到了系统稳态存在的充要条件,利用补充变量法得到了系统演化的平衡方程组.通过求解这些平衡方程得到了嵌入马氏链的平稳分布.进而得到了一系列... 研究了具有负顾客到达和一般重试时间的离散时间Geo/G/1重试排队系统.分析了其嵌入马氏链,得到了系统稳态存在的充要条件,利用补充变量法得到了系统演化的平衡方程组.通过求解这些平衡方程得到了嵌入马氏链的平稳分布.进而得到了一系列重要的排队性能指标.最后将此排队系统应用到蜂窝移动通信通信网中.数值实例说明系统各参数对排队性能指标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时间排队系统 重试 负顾客 马尔可夫链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著作权法替代责任制度——兼评我国立法相关条款的完善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鹤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74,共8页
作为民法侵权责任法中的重要制度,替代责任主要适用于雇佣和监护关系,体现了民法保护弱势群体、合理分配不幸损害的价值理念。在著作权领域,美国率先通过判例引入替代责任,并逐渐将适用这一规则的案件类型化,为著作权保护提供了极大的... 作为民法侵权责任法中的重要制度,替代责任主要适用于雇佣和监护关系,体现了民法保护弱势群体、合理分配不幸损害的价值理念。在著作权领域,美国率先通过判例引入替代责任,并逐渐将适用这一规则的案件类型化,为著作权保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著作权替代责任制度不仅体现了法的公平正义价值取向,也符合法的经济效率要求。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2条第4款是关于替代责任的规定,但其责任构成要件存在缺陷,给网络服务提供商施加了过重的监督控制义务,且与间接侵权规则相冲突。网络环境下建立著作权替代责任规则,需要分析网络中经营者所处的地位,评估其盈利来源和监督控制能力,避免干扰其正常的经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侵权 间接责任 替代责任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著作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兼论网络视听说资源库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汤易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22-23,共2页
当前,高校在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还存在跨文化交际教学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教学的方式较为落后,以及教学资源较为匮乏等问题。网络视听说资源库以其丰富的资源、生动的形式在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 当前,高校在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还存在跨文化交际教学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教学的方式较为落后,以及教学资源较为匮乏等问题。网络视听说资源库以其丰富的资源、生动的形式在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应通过网络视听说资源库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大学生语言文化教育,增加大学生交际锻炼的机会,提升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视听说资源库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文化教育 交际锻炼 跨文化教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侦察装备体系无线带宽需求生成方法
14
作者 周宇 谭跃进 +1 位作者 姜江 赵青松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97-1604,共8页
基于能力的武器装备体系需求论证思路已逐渐被接受,但缺少定量的方法支撑该思路用于具体的需求生成过程。针对如何获取侦察装备体系的无线带宽需求,研究了基于通信能力的带宽需求生成方法。通过综合运用网络建模、排队论和仿真分析手段... 基于能力的武器装备体系需求论证思路已逐渐被接受,但缺少定量的方法支撑该思路用于具体的需求生成过程。针对如何获取侦察装备体系的无线带宽需求,研究了基于通信能力的带宽需求生成方法。通过综合运用网络建模、排队论和仿真分析手段,提出无线带宽需求生成框架,分析带宽和能力需求的定量关系,构建侦察装备体系网络模型和带宽仿真分析模型,求得满足通信能力的体系带宽值;通过调整拓扑连接生成体系带宽需求的更优解,为侦察装备体系的需求开发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察装备体系 无线带宽需求 通信能力 网络模型 排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2年赤峰市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及确诊情况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田福元 刘艳梅 +2 位作者 刘剑学 胡伟 傅守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分析赤峰市2009-2012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到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就诊及诊断情况,探讨提高患者发现效果.方法 利用结核病专报系统中2009-2012年赤峰市非结防机... 目的 分析赤峰市2009-2012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到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就诊及诊断情况,探讨提高患者发现效果.方法 利用结核病专报系统中2009-2012年赤峰市非结防机构报告的10 812例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及核查报表信息,对实际报告与转诊的7981例患者的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总体到位率、到位后肺结核患者检出率及非结防机构对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赤峰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到位率分别为34.1%(648/1900)、30.4%(613/2017)、32.0%(632/1976)和33.4%(698/2088);结防机构追踪到位率分别为85.5 %(1071/1252)、95.8%(1345/1404)、95.8 %(1288/1344)和94.2 %(1310/1390),结防机构转诊加非结防机构追踪的总体到位率分别为91.3%(1734/1900)、97.4%(1965/2017)、97.4%(1924/1976)和96.6%(2017/2088);到位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59.7 %(4563/7640),涂阳肺结核患者检出率为24.0%(1833/7640);非结防机构对活动性肺结核及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分别为29.0%(4563/15 736)和27.7%(1833/6625).结论 2009-2012年赤峰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到位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追踪到位率及总体到位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预防和控制 转诊和会诊 计算机通信网络 赤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燕珊 尹传平 林孝康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7-70,共4页
对 IP技术的现状与核心技术进行了综述。讨论了 TCP/IP的分层模型与核心协议 ,IP协议第 4版 ( IPv4)的功能与特点 ,IP协议第 6版 ( IPv6)的新特性 ,以及 IP传输技术、IP接入技术和基于 IP的新业务。
关键词 TCP/IP协议 通信协议 INTERNET 路由器 SDH A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口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小坚 林功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7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城市电网 载波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线电视网的配电自动化通信方案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金龙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3-73,76,共2页
关键词 配电自动化 通信 有线电视网 光纤网络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卫星通信的6G雾计算网络技术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亚飞 周家恩 +2 位作者 王鑫洋 孙耀华 彭木根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3年第5期834-841,共8页
天地一体化无线网络是网络强国的重要标志,是信息时代的战略性基础设施。通过天地一体化无线网络,将以地面信息网络为主的网络边界,扩张到太空、空中、海洋等自然空间。雾计算(Fog Computing)技术是天地一体化无线网络的重要技术之一,... 天地一体化无线网络是网络强国的重要标志,是信息时代的战略性基础设施。通过天地一体化无线网络,将以地面信息网络为主的网络边界,扩张到太空、空中、海洋等自然空间。雾计算(Fog Computing)技术是天地一体化无线网络的重要技术之一,可满足6G原生人工智能(AI)、通感算一体化、泛在连接、原生可信等需求。相比云计算技术,雾计算采用分布式计算模型,将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从云端扩展到边缘,提供低时延、高可靠、高灵活性的服务。卫星通信凭借广覆盖、强算力、高带宽、低成本等特点成为6G的关键要素,卫星高移动性、分布式算力的特点深度契合雾计算技术特征。介绍了6G雾计算当前国内外研究背景及现状,提出面向卫星通信的6G雾计算架构,探讨其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卫星雾计算通信网络通过与地面网络优势互补、互相耦合,能够提供更大规模的覆盖面积、支持更多样化的业务服务,实现更智能化的网络管理,在应急通信保障、赋能AI卫星网络、赋能算力网络、手机直连卫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一体化无线网络 6G雾计算 通信计算一体化 卫星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NA-HLA网关软件自动生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海 吴健 +1 位作者 赵佐 朱明洁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6-361,共6页
TENA-HLA网关完成"建模与仿真高层系统结构HLA"和"试验与测试使能体系结构TENA"之间的互联,能够使TENA的数据无障碍地与HLA的数据交互。现有方法一般采用主控程序循环接收数据,并经由中间转换后再将数据传输给另一... TENA-HLA网关完成"建模与仿真高层系统结构HLA"和"试验与测试使能体系结构TENA"之间的互联,能够使TENA的数据无障碍地与HLA的数据交互。现有方法一般采用主控程序循环接收数据,并经由中间转换后再将数据传输给另一网络。但是,中间转换不具有针对性,全部的转换机制对于只需要少量基本转换的文件显得过于复杂。给出了网关软件的设计,并依据用户指定的TENA-HLA间对象数据的映射关系,结合TDL和FED编译技术,自动生成应用需要的网关软件。对实现结果给出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关 HLA TENA 自动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