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7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imulation of gas-liquid two phases flow in 320 m^3 air-blowing mechanical flotation cell using different turbulence models 被引量:4
1
作者 沈政昌 陈建华 +2 位作者 张谌虎 廖幸锦 李玉琼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385-2392,共8页
According to the recently developed single-trough floating machine with the world's largest volume(inflatable mechanical agitation flotation machine with volume of 320 m3) in China, the gas-fluid two-phase flow in... According to the recently developed single-trough floating machine with the world's largest volume(inflatable mechanical agitation flotation machine with volume of 320 m3) in China, the gas-fluid two-phase flow in flotation cell was simulated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hexahedral mesh scheme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complex structure of the flotation cell than tetrahedral mesh scheme, and a mesh quality ranging from 0.7 to 1.0 is obtained.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standard k-ε, k-ω and realizable k-ε turbulence models were carried out.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standard k-ε turbulence model could give a result relatively close to the practice and the liquid phase flow field is well characterized. In addition, two obvious recirculation zones are formed in the mixing zones, and the pressure on the rotor and stator is well characterized. Furthermo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using improved standard k-ε turbulence model show that surface tension coefficient of 0.072, drag model of Grace and coefficient of 4, and lift coefficient of 0.001 can be achiev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uggest that gas-fluid two-phase flow in large flotation cell can be well simulated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imulation flotation cell gas-liquid two-phases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of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under unsteady flow
2
作者 BUMRUNGPETCH J. TAN A.C.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3-98,共6页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LVAD) in this study is a mechanical tool that is used to support blood flow in the patient with heart disease. It supports left ventricle by building up the pressure to the pump outlet ...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LVAD) in this study is a mechanical tool that is used to support blood flow in the patient with heart disease. It supports left ventricle by building up the pressure to the pump outlet connected to the aorta. This pump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magnetic driven centrifugal pump with a unique small washout hole constructed inside the impeller to generate the washout flow passage to prevent the stagnation at the region underneath and around the rot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and optimize the design to avoid recirculation and high shear stress which is the main cause of stagnation and blood damage. Transient simulation was used for this study due to the asymmetric design of the washout hole and the complication of the bottom support of the impeller that has a risk of thrombosis,also,it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variation of hydraulic performance caused by the rotation of the impeller and pulsed flow at the pump inle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no excessive stress and no recirculation observed within the computational domain; in addition,the research result also provides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 and development to the pu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t pump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unsteady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的斜面平台对下降管内混合颗粒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雪峰 张德俐 +5 位作者 刘浩 高豪磊 马瑞 王芳 金德禄 易维明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0-249,共10页
为改善生物质热解过程中混合颗粒在下降管热解反应器内部流动时生物质颗粒扰动较小、混合不充分的问题,该研究探讨了管内斜面平台对陶瓷球和生物质颗粒流动的影响。以斜面平台的位置、倾斜角度和高度为试验因素,以生物质颗粒管内离散度... 为改善生物质热解过程中混合颗粒在下降管热解反应器内部流动时生物质颗粒扰动较小、混合不充分的问题,该研究探讨了管内斜面平台对陶瓷球和生物质颗粒流动的影响。以斜面平台的位置、倾斜角度和高度为试验因素,以生物质颗粒管内离散度为评判标准,通过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元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CFD-DEM)耦合仿真对混合颗粒流动过程进行模拟,并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斜面平台高度对生物质颗粒离散度影响最大,其次为位置和角度,最佳工作参数为斜面平台底部距下降管拐角处245 mm,高度为27 mm,角度为149°,相较于无斜面平台工况,生物质颗粒离散度提高了50.24%,进而提升了混合颗粒的混合程度。斜面平台的引入使得下降管内生物质颗粒和陶瓷球的轴向平均速度分别降低了14.38%和11.43%,平均停留时间分别升高了20.00%和5.75%,改变了无斜面平台时混合颗粒的向心流动特性,表现为抛物线形流动特性,打破了上疏下密的分布状态,使混合颗粒偏析降低,混合更为均匀。该研究结果能够为下降管式生物质热解反应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支持,有利于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下降管 计算机仿真 cfd-DEM 气固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方法的食用菌方舱内部生长环境数值模拟
4
作者 高菊玲 张志洋 王宜雷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0,107,共8页
针对食用菌方舱内部生长环境直接观测难度较大的问题,以自主设计的榆黄菇培养方舱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孔介质、组分传输等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方舱的内部流场与速度、温度、湿度分布。结果表明:菌包组间的阻力系数与菌包的排布... 针对食用菌方舱内部生长环境直接观测难度较大的问题,以自主设计的榆黄菇培养方舱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孔介质、组分传输等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方舱的内部流场与速度、温度、湿度分布。结果表明:菌包组间的阻力系数与菌包的排布关系不大,径向和轴向上的内部阻力系数、粘性阻力系数分别为37.66、5.68×10^(5)和6.64、5.32×10^(5)。方舱内的最高温度在新风出风口和加湿管道出口附近,约为24℃;最低温度在空调出风口附近,约为16℃;随着远离新风出风口和空调出风口,方舱内的温差逐渐减小;菌菇生长区域的湿度、温度较均匀,平均温度约为18℃,适合榆黄菇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方舱 计算流体力学 多孔介质 内部流动 温湿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悬浮造粒搅拌釜内气液固三相混合特性CFD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卢玉成 黄涛 +4 位作者 罗亚军 刘佳辉 巩飞艳 严超宇 刘晓星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56-4566,共11页
针对含能材料水悬浮造粒工艺气液固三相搅拌过程,采用Eulerian多相流流体体积(VOF)模型对搅拌釜内气液相界面变化及固相分散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转速和液相黏度对自由液面形态、固相浓度分布及固相速度分布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含能材料水悬浮造粒工艺气液固三相搅拌过程,采用Eulerian多相流流体体积(VOF)模型对搅拌釜内气液相界面变化及固相分散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转速和液相黏度对自由液面形态、固相浓度分布及固相速度分布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合理预测具有自由液面的气液固三相搅拌过程;在250~350r/min转速内,提升转速有助于减少自由液面及边壁区域的固相富集,促进固相的均匀分散;当转速超过350r/min时,空气卷吸效应增强,大量气泡进入悬浮液。在0.001~0.1Pa·s液相黏度范围内,提高黏度可增强湍流剪切作用,抑制固相沉降,有利于固相的均匀悬浮;当液相黏度由0.1Pa·s增至0.5Pa·s时,固相流动性降低,不利于搅拌过程的稳定运行。本文为水悬浮造粒工艺的操作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水悬浮 搅拌釜 计算流体力学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D和CFD组合方法的肥大船型功率预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旋 高玉玲 陈伟民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对三种肥大船型不同载况下形状因子(1+k)的确定方法及其适应性开展研究,探讨建立基于模型试验流体动力学(EFD)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组合方法的肥大船型实船功率预报方法。以某肥大型散货船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 对三种肥大船型不同载况下形状因子(1+k)的确定方法及其适应性开展研究,探讨建立基于模型试验流体动力学(EFD)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组合方法的肥大船型实船功率预报方法。以某肥大型散货船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形状因子并进行对比分析,然后采用EFD和CFD组合方法进行实船性能预报。研究表明:基于CFD获取形状因子并结合模型试验进行肥大船型功率预报,结果与实船试航结果比较接近且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验证基于EFD和CFD组合方法预报实船航速功率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流体动力学 计算流体动力学 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组合方法 形状因子 实船功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的CFD与LSTM技术对低空风切变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董泽新 吴硕岩 +5 位作者 叶芳 陈丽晶 李毅 孙辰博 徐峰 刘磊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562,共17页
为提升低空风切变预报精度,本文综合运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fifth-generation reanalysis data,ERA5]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 为提升低空风切变预报精度,本文综合运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fifth-generation reanalysis data,ERA5]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的FNL全球再分析资料(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全球数字高程模型以及兰州中川机场的实况观测资料,采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WRF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长短期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方法,对2021年4月15-16日兰州中川机场的两次风切变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在小于1 km的网格中使用大涡模拟,WRF模式在单个站点风速模拟任务中表现更好,但在近地面水平风场风速模拟效果上,不如WRF模式结合计算流体力学模型方案;(2)对于飞机降落过程中遭遇的两次低空风切变的模拟,WRF-LES和WRF-CFD两种模式都可以模拟出第一次低空风切变,而第二次受传入模式的WRF风速数据值较小的影响,两种模式风速差都没有达到阈值,需要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验证;(3)低风速条件(6 m·s^(-1))下,基于LSTM的单变量风速预测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基本维持在0.59 m·s^(-1),能较好地把握不同地形与环流背景条件下风速变化的非线性关系,虽然受到WRF误差和观测要素不全的限制,多变量风速预测能在保证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小于6.60%的情况下,以更高的计算效率和泛化能力实现风速预测。本文不仅验证了WRF-CFD和WRF-LES耦合方案在风场和低空风切变预报中的差异,还探讨了基于LSTM的风速预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期望为提高风场模拟精度,缩短精细风场模拟时间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风切变 计算流体力学模型(cfd) WRF模式 大涡模拟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与4D Flow MRI的血流分析方法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任蕾 刘继华 +2 位作者 丁静 郭瑜 夏爽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78,共7页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分析在临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和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4D flow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4D Flow MRI)都可以实现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可视化和量化。CF...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分析在临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和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4D flow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4D Flow MRI)都可以实现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可视化和量化。CFD是基于医学影像通过求解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来计算血流,具有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但依赖模型设定及管壁边界条件假设。4D Flow MRI能够直接测量体内的真实血流,但采集时间较长,分辨率和精度有限。本文旨在综述CFD和4D Flow MRI各自优势与局限性,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以及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计算流体力学 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黄姜热泵干燥机干燥室热流场分析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康宏彬 陈锶钦 +3 位作者 胡书旭 王雷 肖波 王本义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38,145,共7页
黄姜热泵干燥机在干燥过程中存在热流场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使得干燥后的物料品质不均匀,同时局部风速和温度过低使每批次的干燥时间增加,导致干燥效率低。为提高干燥物料品质均匀性和干燥效率,需要改善黄姜热泵干燥机的热流场均匀性。通... 黄姜热泵干燥机在干燥过程中存在热流场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使得干燥后的物料品质不均匀,同时局部风速和温度过低使每批次的干燥时间增加,导致干燥效率低。为提高干燥物料品质均匀性和干燥效率,需要改善黄姜热泵干燥机的热流场均匀性。通过SolidWorks建模,提出基本假设,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 Fluent)仿真软件对热泵干燥机干燥室内热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热流场分布不均匀问题,并通过改进干燥机内部结构来提高干燥物料品质和干燥效率。结果表明:初始设备的干燥室内部热流场存在局部高温高风速等情况,物料区域上下分布不均匀性较大,通过将进风口和出风口优化成矩形进风口和格栅形出风口后,干燥室热流场明显得到改善,均匀性大幅度提高,速度不均匀系数和温度不均匀系数分别从66.5%、61.7%降低到40.5%、39.1%。取相同风速和温度的一组试验,品质得分由初始设备的6.16提高到优化改善后的8.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干燥机 计算流体力学 热流场 不均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D-PBM耦合模型用于浆态床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沈宪琨 贾志勇 +1 位作者 蓝晓程 王铁峰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08-4418,共11页
计算流体力学-群体平衡模型(CFD-PBM)由于结合了CFD预测流场信息和PBM计算气泡尺寸分布两方面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鼓泡塔反应器的数值模拟。但目前大多数研究工作主要针对常压下空气-水体系,其结果无法直接应用到高温、高压下操作的真... 计算流体力学-群体平衡模型(CFD-PBM)由于结合了CFD预测流场信息和PBM计算气泡尺寸分布两方面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鼓泡塔反应器的数值模拟。但目前大多数研究工作主要针对常压下空气-水体系,其结果无法直接应用到高温、高压下操作的真实工业浆态床反应器中。本文从不同操作环境下气泡破碎及聚并行为建模角度出发,阐述了压力、黏度、表面张力及颗粒对流体力学行为影响的最新进展。模拟结果表明,CFD-PBM耦合模型可以准确描述浆态床内流体力学行为,与传统的经验关联式相比模型适用性更广。目前的模拟工作大多集中在实验室规模浆态床反应器的冷模研究,未来需要克服工业规模反应器多尺度耦合的难题,从而推动CFD-PBM耦合模型从实验室规模模拟向工业应用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群体平衡模型 浆态床反应器 气泡破碎 气泡聚并 多相流 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密集场景高危氯气非均匀湍流扩散特性三维CFD模拟
11
作者 陈昇 李子争 +7 位作者 苗超 白学刚 李飞 刘家璇 李天天 杨爽 吕蓉蓉 王江云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630-4643,共14页
氯气剧毒且泄漏后常沿地面扩散,非均匀湍流涡团结构常导致扩散预测不准、相关避险措施设置不合理、引发人员中毒等事故。为指导现场快速风险评估、安全标志布置、应急处置及救援,有必要精准预知大尺度密集场景下氯气非均匀扩散规律。采... 氯气剧毒且泄漏后常沿地面扩散,非均匀湍流涡团结构常导致扩散预测不准、相关避险措施设置不合理、引发人员中毒等事故。为指导现场快速风险评估、安全标志布置、应急处置及救援,有必要精准预知大尺度密集场景下氯气非均匀扩散规律。采用单相欧拉和组分输运方程,建立了基于能量最小多尺度(EMMS)湍流模型的高危氯气非均匀湍流扩散模拟预测方法。以美国陆军Jack Rabbit液氯泄放实验为对象,验证模拟准确性并考察了不同风速、风向、泄漏量条件下氯气非均匀扩散特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模拟方法能较好地预测大尺度密集场景氯气非均匀扩散,误差在8%以内;风速增大会加速开阔区域氯气扩散,但对集装箱密集区浓度分布影响有限;风向偏离建筑对称轴引发“狭管效应”,会使局部浓度瞬间上升;泄漏量增大后,高浓度区域扩大形成“屏障效应”,氯气体积分数为0.045以上的面积占比增加3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气 扩散 Jack Rabbit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障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超高压喷油嘴空化特性正交优化研究
12
作者 屈春叶 张乾 何小强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流体仿真模拟研究了某内燃机超高压喷油嘴的空化特性及燃油雾化特性。在验证燃油流体网格的基础上,分析了喷孔直径、喷孔入口倒圆半径和喷孔夹角对燃油气相流场的影响,并研究了喷... 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流体仿真模拟研究了某内燃机超高压喷油嘴的空化特性及燃油雾化特性。在验证燃油流体网格的基础上,分析了喷孔直径、喷孔入口倒圆半径和喷孔夹角对燃油气相流场的影响,并研究了喷孔出口处的燃油平均气相分数及雾化效果。结果表明:喷孔直径、喷孔入口倒圆半径和喷孔夹角均显著影响燃油雾化特性。随着喷孔直径增加,空化现象从下侧向上侧转移,燃油平均气相分数先增加后减少;喷孔入口倒圆半径增加则空化强度和燃油平均气相分数降低,但流量性能提升;喷孔夹角增大使空化从下壁面向上壁面转移,燃油平均气相分数增加,雾化效果改善。通过正交仿真试验得到了优化后的参数组合,即喷孔直径为0.26 mm、喷孔入口倒圆半径为0.02 mm和喷孔夹角为90°,喷孔出口处燃油流量为189.3 mL/s,燃油平均气相分数为25.6%。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优化后的喷油嘴具有优良的雾化效果和流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 超高压 喷油嘴 空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式水基泡沫发泡过程CFD模拟
13
作者 安澍 马永丽 +2 位作者 丰雷 张紫浩 刘明言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45-4555,共11页
针对网式泡沫发生器内的气液两相流动问题,采用Eulerian双流体模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网式发泡器中的气液两相流动及混合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采用发泡量和发泡倍数度量气液两相混合效果。数值模拟研究了气体流量、液体流量、发泡网孔... 针对网式泡沫发生器内的气液两相流动问题,采用Eulerian双流体模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网式发泡器中的气液两相流动及混合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采用发泡量和发泡倍数度量气液两相混合效果。数值模拟研究了气体流量、液体流量、发泡网孔径等影响因素对发泡器内的液相分布、发泡量和发泡倍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流量的增加使出口处泡沫的平均速度u和泡沫区域的截面积S增大,从而使发泡量和发泡倍数增大;提高液体流量虽有利于提高发泡量,但是会使发泡倍数降低,从而影响泡沫质量。发泡网孔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孔径较大时,气液在发泡网处难以混合产生泡沫,发泡量过低;另一方面,而孔径太小则会导致流体流动阻力增加,不利于发泡产生。因此,发泡网孔径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发泡量和流体流动阻力,加以合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混合 气液两相流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高原室内烟雾箱温场分布和扰流特性数值模拟
14
作者 于鸿洋 许定民 +2 位作者 徐加臣 于海生 李加强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2-522,共11页
烟雾箱模拟实验是研究大气污染机理进而制定有效的污染控制对策的一种手段。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中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高原室内烟雾箱实验系统内传热过程以及不同风扇转速条件下的扰流混合过程,得到烟雾箱实验系统... 烟雾箱模拟实验是研究大气污染机理进而制定有效的污染控制对策的一种手段。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中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高原室内烟雾箱实验系统内传热过程以及不同风扇转速条件下的扰流混合过程,得到烟雾箱实验系统内部温度分布情况以及反应器内的物质浓度分布,分析内部整体空间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和反应器内的物质混合程度,并将温度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根据Realizable k-ε模型通过仿真模拟研究烟雾箱实验系统的流场特性、温场分布以及反应器内物质混合程度,对烟雾箱实验系统性能进行验证,并通过现场实验,测得实测值与仿真值最大误差不超过8.59%;烟雾箱实验系统箱体内部空间温场分布较为均匀,反应器内温度相较箱体内部更难达到温度稳定状态,实际温度呈梯度分布,中心位置温度与设定目标温度相差不超过±1℃;反应器内部空间整体物质混合程度较好,但在棱边、顶点以及壁面位置分别出现混合不均和物质聚集现象,风扇转速对混合时间影响较小,过高的转速条件反而会增大反应器内物质的壁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室内烟雾箱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Realizable k-ε模型 传热 扰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级配砂土潜蚀过程的DEM-CFD耦合模拟研究
15
作者 王永庆 刘智 +2 位作者 熊磊 康捷 任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1,共7页
潜蚀是引起堤防和大坝等水利工程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深入探究潜蚀在细观尺度上的发生与发展机理,采用离散元(DEM)与计算流体力学(CFD)耦合的方法建立了土体潜蚀细观分析模型,以探讨水力梯度和细颗粒含量对土体潜蚀的影响,并分析... 潜蚀是引起堤防和大坝等水利工程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深入探究潜蚀在细观尺度上的发生与发展机理,采用离散元(DEM)与计算流体力学(CFD)耦合的方法建立了土体潜蚀细观分析模型,以探讨水力梯度和细颗粒含量对土体潜蚀的影响,并分析细颗粒流失量、流失区域及力链数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潜蚀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启动、发展、侵蚀和稳定4个阶段;在相同的细颗粒含量下,水力梯度越大,细颗粒流失速度越快;在相同水力梯度条件下,渗流初期细颗粒的流失速度随细颗粒含量增加而减小,但其累积流失量则随之增大;潜蚀开始时,颗粒流失首先出现在渗流出口处,随后逐渐从土体两端向中心扩展;随着样品中细颗粒的流失,颗粒体系内细颗粒接触链的数量减少,而粗颗粒接触链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蚀 DEM-cfd耦合 细颗粒含量 水力梯度 堤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FEM耦合方法的冰柱碰撞响应研究
16
作者 宋英龙 杨博睿 +3 位作者 赵禹 杨碧野 郑瑜娜 张桂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7-74,共8页
碰撞冰载荷是影响极地海洋结构物作业安全的重要因素。基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STAR-CCM+和FEM软件Abaqus协同仿真,构建了计算结构物-浮冰-水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开展了圆柱形结构物与方形浮冰的碰撞响应研究并分析... 碰撞冰载荷是影响极地海洋结构物作业安全的重要因素。基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STAR-CCM+和FEM软件Abaqus协同仿真,构建了计算结构物-浮冰-水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开展了圆柱形结构物与方形浮冰的碰撞响应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碰撞响应的影响。进一步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提出了一种考虑浮冰初始旋转的碰撞力修正模型。分析了碰撞前、碰撞中和碰撞后阶段对碰撞力峰值的影响,实现了对带有初始旋转的浮冰碰撞载荷的快速估算。研究发现,碰撞前浮冰速度衰减、碰撞持续时间和碰撞后浮冰的转动对碰撞力均有较大影响,碰撞力随浮冰旋转角度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FEM耦合 协同仿真 浮冰 结构物 碰撞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密度对高压流态化影响的CFD-DEM模拟
17
作者 贾志勇 沈宪琨 +1 位作者 蓝晓程 王铁峰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383-4397,F0004,共16页
高压流化床工业应用广泛。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耦合模型(CFD-DEM)在1.15~92.0 kg/m^(3)范围内考察了气体密度对A、B类颗粒最小流化速度、最小鼓泡速度、气泡和压降等流体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压力下A类颗粒均存在... 高压流化床工业应用广泛。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耦合模型(CFD-DEM)在1.15~92.0 kg/m^(3)范围内考察了气体密度对A、B类颗粒最小流化速度、最小鼓泡速度、气泡和压降等流体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压力下A类颗粒均存在散式流化区,流化因子随压力提高而略有增加,B类颗粒的流化因子始终小于1.1。此外,随气体密度增加,B类颗粒中气泡尺寸显著减小、数量显著增加。当气体密度由1.15增加到92.0 kg/m^(3)时,粒径为300μm的B类颗粒中的气泡尺寸减小了约60%,气泡数量增加了2.5倍。典型A类颗粒中的气泡尺寸与数量几乎不受气体密度影响。床层压降标准差和压力脉动振幅均随气体密度增加而降低,B类颗粒降低更显著。最后,通过对颗粒碰撞力和曳力系数的分析,探讨了气固、固固相互作用的竞争对高压流态化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流态化 气体密度 气泡 离散元 两相流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畜禽舍环境模拟与优化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校军 陈昭辉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3期70-74,共5页
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等复杂工况,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畜牧工程领域,以解决畜舍环境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文章综述了畜禽舍空气污染物、... 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等复杂工况,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畜牧工程领域,以解决畜舍环境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文章综述了畜禽舍空气污染物、温湿度、气流环境的CFD模拟,以期为CFD模拟技术在畜禽舍环境控制中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畜禽舍环境模拟 空气污染物 温度 湿度 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M和CFD的轴流气吸滚筒式排种器型孔负压优化
19
作者 张海东 于淇 +2 位作者 张宇乾 杨文彩 郑安琪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目的]针对轴流气吸式排种器吸种负压低导致的吸种效果不佳问题,通过优化其关键部件结构参数,提高负压稳定性与吸种效率,以提升播种精度与工作性能。[方法]基于RSM(Response Surface Method)和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结合... [目的]针对轴流气吸式排种器吸种负压低导致的吸种效果不佳问题,通过优化其关键部件结构参数,提高负压稳定性与吸种效率,以提升播种精度与工作性能。[方法]基于RSM(Response Surface Method)和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结合的方法,通过BBD(Box-Behnken Design)试验对轴流气吸滚筒式排种器的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仿真试验优化。使用FLUENT软件对试验模型的型孔入口处压力值进行了数值计算。将获得的数据集导入Design expert13软件,通过响应面法进行预测和优化。通过数值模拟试验和台架试验验证响应面法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以番茄种子为试验对象,进行排种器吸种性能试验。[结果]得到的轴流气吸滚筒式排种器关键结构最优参数组合为:型孔拔模角度12.59°,扇叶叶片厚度2.26 mm,扇叶叶片个数9。此时,目标函数预测孔口入口的负压为64.61 Pa。得到扇叶转速1 500 r·min^(-1)时番茄种子吸种单粒率为75%。根据响应面法优化后的结构参数组合建立三维模型进行CFD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为64.08 Pa,则响应面法预测结果与CFD数值模拟的误差为0.82%;原模型型孔入口负压值45.85 Pa,优化模型的型孔负压值比原模型提升39.76%,优化效果显著。型孔负压台架试验表明,扇叶转速1500 r·min^(-1)时,型孔入口负压值为62 Pa,型孔负压台架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的结果误差为3.35%。[结论]吸种性能台架试验表明,扇叶转速1 500 r·min^(-1)时番茄种子吸种单粒率为75.22%,与优化前相比提升15.72%。考虑到简化结构和3D打印导致的不可避免的误差,认为该结果符合要求,优化试验设计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 气吸排种器 响应面法(RSM)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耦合的水射流锂-油解聚特征研究
20
作者 严培轩 柳忠彬 +2 位作者 彭帝 杨彪 王志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266-5272,共7页
锂渣具有很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针对锂渣回收过程中存在的表面保护剂与表面生成物(扩散泵油与氢氧化锂)阻碍回收效率以及在回收过程中存在反应不受控制出现爆炸等问题。提出通过水射流对锂渣表面保护剂与表面生成物进行冲击脱附并防止... 锂渣具有很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针对锂渣回收过程中存在的表面保护剂与表面生成物(扩散泵油与氢氧化锂)阻碍回收效率以及在回收过程中存在反应不受控制出现爆炸等问题。提出通过水射流对锂渣表面保护剂与表面生成物进行冲击脱附并防止反应爆炸的方法,依据锂渣、表面保护剂与生成物氢氧化锂结合关系提出油-锂-氢氧化锂颗粒桥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水射流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CFD-DEM)3组份耦合解聚模型,探讨在不同压力下水射流对油-锂-氢氧化锂桥接模型的冲击解聚特征。结果表明:油-锂-氢氧化锂颗粒黏结键破坏时间与射流压力关系呈反比关系,油-锂-氢氧化锂桥接模型中颗粒黏结键在0.1 MPa射流压力冲击0.05 s后,破坏率能达到95%以上;当射流压力达到0.5 MPa及以上时,黏结键破坏率达到95%时,用时仅0.015 s,可有效去除锂渣表面保护剂的同时,能及时去除氢氧化锂及其形成的泡沫,实现处理安全、高效、连续消化作业。研究成果对水射流技术应用于活泼金属的回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可应用于锂渣的高效可控安全消化回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射流 颗粒分离 锂-油 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cfd-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