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四种小型鱼类能量溯源及时空差异
1
作者 邓华堂 冉莉 +4 位作者 薛洋 周春龙 陈大庆 段辛斌 田辉伍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25,共10页
为评估三峡库区食物利用和食物链的营养转化效率,研究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方法探究了浮游藻类、沿岸带C_(3)植物、C_(4)植物及着生藻类四种基础碳源对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蛇鮈(Saurogobio dabryi)、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和䱗... 为评估三峡库区食物利用和食物链的营养转化效率,研究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方法探究了浮游藻类、沿岸带C_(3)植物、C_(4)植物及着生藻类四种基础碳源对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蛇鮈(Saurogobio dabryi)、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和䱗(Hemiculter leucisculus)四种小型鱼类能量贡献比例的时空差异。结果显示,各种碳源生物的δ^(13)C值和δ^(15)N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能很好地区分各基础碳源。Bayesian混合模型结果表明,浮游藻类均对四种小型鱼类的能量贡献比例最高,外源性碳源对小型鱼类能量的贡献率在不同水文时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空间尺度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表明,内源性碳源是库区小型鱼类的主要能量来源,但外源性碳源对小型鱼类的贡献率在三峡库区河流纵向梯度上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规律。越靠近库首,外源性碳源的贡献率越高,这可能与不同区域消落带的淹没特征和在库首静水环境下外源性碳源颗粒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稳定同位素分析 小型鱼类 营养溯源 基础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视角下东周时期陕北南部家畜饲养策略研究
2
作者 欧阳辉勇 尚雪 +4 位作者 刘洋 郭小宁 张鹏程 杨苗苗 杨曈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128,共10页
通过对陕西富县畔上遗址出土动物骨、人骨及植物遗存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可知,该地家猪作为先民主要的肉食资源,可能被饲喂了大量粟黍副产品与人类残羹或粪便。黄牛和羊除摄入大量野生C3植物以外,可能还被饲喂一定的粟黍类C4植物,并... 通过对陕西富县畔上遗址出土动物骨、人骨及植物遗存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可知,该地家猪作为先民主要的肉食资源,可能被饲喂了大量粟黍副产品与人类残羹或粪便。黄牛和羊除摄入大量野生C3植物以外,可能还被饲喂一定的粟黍类C4植物,并被分别采取舍饲和放养的差异化饲养策略。通过对比多地区的稳定同位素数据,本文发现东周时期陕北南部的家畜饲养策略有别于陕北北部及甘青地区,整体上与黄河中下游的关中、中原地区更为相似,体现出更依赖农业的经济特征,这在龙山时代可能就已经初露端倪,为更好地理解东周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提供了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畔上遗址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家畜饲养 粟作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北部湾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食性及营养级 被引量:24
3
作者 颜云榕 张武科 +2 位作者 卢伙胜 王学锋 赖金养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200,共9页
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及碳、氮稳定同位素法,对北部湾带鱼的饵料组成、营养级和摄食习性随肛长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带鱼的食物主要由中上层鱼类、头足类、底栖甲壳类以及浮游动物等43种饵料生物组成,以质量百分比为指标,优势饵... 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及碳、氮稳定同位素法,对北部湾带鱼的饵料组成、营养级和摄食习性随肛长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带鱼的食物主要由中上层鱼类、头足类、底栖甲壳类以及浮游动物等43种饵料生物组成,以质量百分比为指标,优势饵料为蓝圆鲹、裘氏小沙丁鱼、少鳞犀鳕和尖吻小公鱼等鱼类以及中国枪乌贼(6.07%)等头足类。δ13C值随着生物栖息水层的深度而增加,饵料生物中的中上层鱼类蓝圆鲹和底栖鱼类粗纹分别具有最低和最高值。根据食物质量比例及δ15N计算的北部湾带鱼营养级平均值和周年平均值均为3.7。带鱼营养级在各月份之间周年变化及随肛长增加差异不显著。真空冷冻干燥与恒温烘干进行样品预处理δ13C差异不显著,而δ15N则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稳定同位素 胃含物分析 北部湾 带鱼 食性 营养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适合叠合盆地的油源对比方法 被引量:19
4
作者 常象春 王明镇 韩作振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2-36,共5页
 应用谱图形态、碳同位素分布、生标参数和多元统计法,对叠合盆地的油源对比研究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谱图直接对比,虽简单明了,但叠合盆地的成藏特征会使得一些不具成因联系的样品具相似谱图,或有成因联系的样品谱图差别却较大;碳同位...  应用谱图形态、碳同位素分布、生标参数和多元统计法,对叠合盆地的油源对比研究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谱图直接对比,虽简单明了,但叠合盆地的成藏特征会使得一些不具成因联系的样品具相似谱图,或有成因联系的样品谱图差别却较大;碳同位素分布亦较直观,但分馏效应使得判别时偏离值不易把握;生标参数虽具成因意义,但受多因素影响;生标参数组合能同时全面反映各控制因素;分段成熟度可以有效地判识混源油;多元统计法既能处理大量样品又能清楚界定相关性。结果表明,多因素生标参数组合、分段成熟度和多元统计法是适合于叠合盆地油源对比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联系 叠合盆地 碳同位素 油源对比 成藏特征 判识 控制因素 混源油 分馏效应 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中尼罗罗非鱼的食源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姗楠 陈作志 +2 位作者 黄洪辉 黄小平 李适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和胃含物分析法,研究了滩涂红树林海水种植-养殖耦合系统中大规格尼罗罗非鱼的食物来源。镜检结果表明,红树种植塘和无红树的对照塘中尼罗罗非鱼的食物组成基本相同,主要以无机碎屑、底栖微藻、植物凋落物... 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和胃含物分析法,研究了滩涂红树林海水种植-养殖耦合系统中大规格尼罗罗非鱼的食物来源。镜检结果表明,红树种植塘和无红树的对照塘中尼罗罗非鱼的食物组成基本相同,主要以无机碎屑、底栖微藻、植物凋落物、浮游生物、腹足类、双壳类和泥土组成,摄食习性和它们的栖息环境有密切关系。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红树塘中罗非鱼的主要饵料为有机碎屑,浮游植物和植物凋落物,这3种食物来源的贡献比例依次5%~55%、10%~40%和15%~26%,而对照塘中这3者的比例依次为8%~64%、25%~55%和1%~12%。可见,无论在红树塘还是对照塘中,有机碎屑对尼罗罗非鱼食物组成的贡献比例都超过50%,表明尼罗罗非鱼是典型的碎屑食性鱼类。此外,栖息地生境的红树植物、盐沼植物和浮游植物,也是尼罗罗非鱼消化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 食源 碳氮稳定同位素 胃含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E300与快速索氏抽提仪处理沉积岩样品的地化参数对比 被引量:3
6
作者 魏彩云 王汇彤 +2 位作者 赵丽娜 张水昌 程磊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5,共7页
本文对加速溶剂萃取仪(ASE300)和快速索氏抽提仪提取的氯仿沥青"A"及由其分离出的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组分做了详细对比。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ASE300抽提出的氯仿沥青"A"的量比快速索氏抽提仪抽提出的量略多... 本文对加速溶剂萃取仪(ASE300)和快速索氏抽提仪提取的氯仿沥青"A"及由其分离出的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组分做了详细对比。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ASE300抽提出的氯仿沥青"A"的量比快速索氏抽提仪抽提出的量略多,主要是胶质和沥青质量的增加;不同抽提装置得到的饱和烃和芳烃组分的色谱-质谱谱图高度一致,定量结果的相对偏差在5%以内。各组分的稳定碳同位素分析精度±0.5‰。所有的地化参数表明ASE300完全可以替代快速索氏抽提仪,从而降低消耗、提高分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仿沥青“A” 色谱-质谱分析 碳稳定同位素分析 地化参数 ASE300 快速索氏抽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翔血池遗址北斗坊马牲饲养方式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相龙 袁靖 +4 位作者 杨苗苗 陈爱东 杨梦菲 左豪瑞 马颖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114,共6页
本文对血池遗址北斗坊地点祭祀坑出土马牲进行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发现,马牲的食物来源多样,同一个体马牲肋骨的碳同位素比值高于其他骨骼。结合相关研究认为,食物来源的多样性可能与饲养马牲的苑厩散布于不同地域有关;食物结... 本文对血池遗址北斗坊地点祭祀坑出土马牲进行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发现,马牲的食物来源多样,同一个体马牲肋骨的碳同位素比值高于其他骨骼。结合相关研究认为,食物来源的多样性可能与饲养马牲的苑厩散布于不同地域有关;食物结构转变恰与《周礼》中“刍之三月”“殊养之”等记载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池遗址 北斗坊 马牲 饲养 碳氮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年轮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振 金国庆 +2 位作者 丰忠平 孙林山 周志春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31,共8页
以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S1)和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石龙林场(S2)2个试验点内10个相同种源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植株为研究对象,对其长期生长过程中年轮宽度、早材宽度、晚材宽度和年轮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的变化以... 以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S1)和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石龙林场(S2)2个试验点内10个相同种源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植株为研究对象,对其长期生长过程中年轮宽度、早材宽度、晚材宽度和年轮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的变化以及年轮δ^13C值的种源间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对年轮δ^13C值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轮增长,2个试验点马尾松的年轮宽度总体上先降低后略升高;S1试验点的早材和晚材宽度均先降低后略升高,而S2试验点的早材和晚材宽度则缓慢降低;2个试验点马尾松的年轮δ^13C值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S1和S2试验点各年轮段δ^13C值的均值分别为-26.48‰^-25.19‰和-25.71‰^-25.05‰,且S2试验点各年轮段δ^13C值的均值高于S1试验点。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各年轮段δ^13C值的均值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P<0.01);总体上看,高纬度地区种源各年轮段的δ^13C值依次高于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种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试验点马尾松年轮δ^13C值与种源地的纬度和干燥度指数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种源地的年均温、年降水量、5月至9月降水量和≥10℃年积温以及种源地和试验点间纬度差值呈显著负相关,与年轮宽度和早材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晚材宽度呈不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马尾松年轮δ^13C值在种源间变异丰富,这是其对种源地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立地环境和径向生长对马尾松固碳过程中碳同位素的分馏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年轮 稳定碳同位素比率 种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弥陀漫滩水体鱼类食物网动态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斌 郑宇辰 +2 位作者 徐丹丹 陶敏 李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64-1675,共12页
长江上游是我国鱼类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漫滩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区域鱼类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于2019年丰水期(8月份)和枯水期间(11月份)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并结合Bayesian混合模型和SIBER分析方... 长江上游是我国鱼类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漫滩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区域鱼类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于2019年丰水期(8月份)和枯水期间(11月份)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并结合Bayesian混合模型和SIBER分析方法,对长江上游弥陀漫滩水体鱼类食物网结构动态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丰水期基础碳源的δ^(13)C、δ^(15)N平均值分别为-23.02‰和2.58‰,范围分别为-31.01‰—-11.2‰(δ^(13)C)和-0.51‰—6.84‰(δ^(15)N);枯水期其δ^(13)C、δ^(15)N平均值分别为-21.93‰、7.22‰,范围分别为-26.31‰—-15.36‰(δ^(13)C)和4.89‰—8.81‰(δ^(15)N)。丰水期鱼类食物网能量主要依赖于外源性营养物质,食物链长度达到3.6级;枯水期内源性营养物质是食物网能量的主要贡献者,食物链长度为2.6级。相对于枯水期,丰水期间鱼类群落拥有更大的生态位空间面积,反映了其食物来源的多样化或利用了不同的生境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水文连通性的季节性变化不仅能改变消费者与食物资源之间的耦合模式,也是决定研究区域生物多样性高低和鱼类食物网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上游漫滩水体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滩水体 碳、氮稳定同位素 食物网动态 Bayesian混合模型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黑杨PnEXPA1基因多态性与稳定碳同位素比率的关联分析
10
作者 张伟溪 褚延广 +3 位作者 黄秦军 张冰玉 丁昌俊 苏晓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9-355,共7页
对欧洲黑杨α-expansin基因PnEXPA1的SNP多态性与水分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进行了关联分析。利用SNaPshot技术对PnEXPA1基因内11个SNP位点进行了基因型分型,发现各SNP位点优势基因型均为纯合,且其频率高于杂合基因... 对欧洲黑杨α-expansin基因PnEXPA1的SNP多态性与水分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进行了关联分析。利用SNaPshot技术对PnEXPA1基因内11个SNP位点进行了基因型分型,发现各SNP位点优势基因型均为纯合,且其频率高于杂合基因型。关联分析显示:SNP8和SNP12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一般线性模型(GLM)2种方法时均与δ13C值显著关联。SNP8为exon 1内的无义突变,可解释6.620%的表型变异;而SNP12位于intron 1中,遗传贡献率为6.613%;这2个SNP位点与SNP9、SNP13共同位于一个高连锁不平衡(LD)的单倍型块中。SNP8与SNP12的TT基因型无性系均具有较高的δ13C值,为优势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黑杨 伸展蛋白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稳定碳同位素比率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六六异构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分析
11
作者 任明忠 许振成 彭平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9,共4页
采用GC-C-IRMS、EA-IRMS和Dual-inlet IRMS 3种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分别对六六六的α、β和γ3种异构体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对比3种分析系统测定的碳同位素组成数据表明GC-C-IRMS系统能够准确和精确地测定六六六碳同位素组... 采用GC-C-IRMS、EA-IRMS和Dual-inlet IRMS 3种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分别对六六六的α、β和γ3种异构体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对比3种分析系统测定的碳同位素组成数据表明GC-C-IRMS系统能够准确和精确地测定六六六碳同位素组成。应用GC-C-IRMS技术分析了水样品中α-和γ-六六六的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六六六在溶解、稀释、萃取、挥发等过程碳同位素组成没有分馏现象。采用GC-C-IRMS技术分析环境样品中持久性有机氯农药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可能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六六 稳定碳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单体碳同位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量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实验室间比对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常文博 李凤 +1 位作者 张媛媛 贺行良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5-545,共11页
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 C、δ15 N)作为一种有效指标,可对不同地质时期空气、温度、降水等参数的变化进行标记。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是一种测量海洋沉积物有机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合理、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国... 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 C、δ15 N)作为一种有效指标,可对不同地质时期空气、温度、降水等参数的变化进行标记。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是一种测量海洋沉积物有机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合理、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国有诸多实验室使用元素分析仪(EA)与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RMS)联用的方法对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氮稳定同位素进行测试。各实验室之间测试技术及数据稳定性缺少比对依据,测试结果缺乏有效的溯源,使用过程中缺乏规范和统一。本文选取了我国2018年研制的三个国家一级海洋沉积物碳氮稳定同位素标准物质(GBW04701、GBW04702、GBW04703)及两个国际标准物质(EMA-B2152、EMA-B2151),在我国十家实验室对EA-IRMS在线技术测试方法进行实验室间的测量比对实验,以验证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和准确度。测试结果表明:各家协作实验室的数据准确、稳定,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良好,测得的δ13 C和δ15 N精密度分别好于0.10‰、0.14‰。通过比对研究,同时证明了EA-IRMS在线技术适用于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氮稳定同位素的测定,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海洋沉积物样品分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法 海洋沉积物 有机碳稳定同位素 氮稳定同位素 比对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庙岛群岛毗邻海域秋季底栖食物网潜在碳来源贡献及对碳汇渔业的思考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永松 单秀娟 +2 位作者 杨涛 金显仕 韦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141,共10页
陆架边缘海是全球海洋重要的碳汇区域,而近岸岛屿毗邻海域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边缘海域,具有来自海洋与陆地的不同碳来源,在碳循环和海洋碳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方法,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分析2020年秋季庙岛群岛... 陆架边缘海是全球海洋重要的碳汇区域,而近岸岛屿毗邻海域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边缘海域,具有来自海洋与陆地的不同碳来源,在碳循环和海洋碳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方法,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分析2020年秋季庙岛群岛毗邻海域底栖食物网中不同碳来源(浮游植物、大型藻类、悬浮颗粒有机物和底质有机物)对主要消费者类群(水生底栖无脊椎动物、杂食性鱼类、底栖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的相对贡献,并以此对海洋碳汇和碳汇渔业展开了讨论。结果显示,庙岛群岛毗邻海域秋季底栖食物网生物类群的潜在碳来源主要为藻类(包括浮游植物和大型藻类)和海底底质有机质(SOM),但悬浮颗粒有机物(POM)的贡献较低。碳来源主要以内源性碳(海源)为主。由于大型藻类对水生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贡献明显高于鱼类,在碳汇渔业的指导下,合理科学地进行藻类增养殖,并通过贝类或以贝藻为食的鱼类混和养殖可能增加碳汇能力,从而促进碳汇渔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岛群岛 碳来源 食物网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in R(SIAR) 海洋碳汇 碳汇渔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的吕泗渔场近岸海域主要生物潜在碳源及营养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世科 孙文 张硕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80,共10页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对2018年吕泗渔场近岸海域夏季主要生物种类的潜在碳源及其营养级进行分析,利用IsoSource模型计算该海域消费者的3大碳源(浮游植物、悬浮颗粒有机物、底质有机物)贡献值,并比较叠加潜在碳源影响前后主要生物种类的...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对2018年吕泗渔场近岸海域夏季主要生物种类的潜在碳源及其营养级进行分析,利用IsoSource模型计算该海域消费者的3大碳源(浮游植物、悬浮颗粒有机物、底质有机物)贡献值,并比较叠加潜在碳源影响前后主要生物种类的营养级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和底质有机物对37种主要生物种类的贡献比例分别为58.7%和28.2%,而悬浮颗粒有机物的贡献较小。因此判定吕泗渔场近岸海域夏季主要生物种类的潜在碳源主要是浮游植物和底质有机物。通过分别叠加3大潜在碳源和单一物种作为基准值构建两个营养级谱,右营养级谱的生物种类营养级范围为1.74~3.92,比左营养级谱平均下降0.19个营养级,尽管两个营养级谱的整体趋势走向不变,但部分鱼类和多数虾类的营养位置发生改变。右营养级谱的基准值随着潜在碳源叠加比例的不同而变化,能有效反映生物营养级,更适用于低营养级的虾蟹类。但对于处于中高级消费者位置的鱼类来说,这种叠加的效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吕泗渔场 主要生物 潜在碳源 营养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程序升温GC的EA-IRMS联机系统在氮、碳和硫同位素组成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孟宪菁 杨斌 +4 位作者 马潇 张宏博 徐波 王旭 尹松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0-638,共9页
基于具有程序升温气相色谱(GC)的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EA-IRMS)联机系统,初步建立了总氮、总碳和总硫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快速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EA-IRMS联机系统运行状态良好,δ^(15 )N、δ^(13 )C和δ^(34)S标准曲线在时... 基于具有程序升温气相色谱(GC)的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EA-IRMS)联机系统,初步建立了总氮、总碳和总硫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快速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EA-IRMS联机系统运行状态良好,δ^(15 )N、δ^(13 )C和δ^(34)S标准曲线在时间上无显著漂移,质量控制标准的长时间测量精度优于0.3‰,准确度优于0.1‰。在18mm的反应管内不存在^(34)S记忆效应,25mm的反应管在加入空锡囊燃烧后可基本消除^(34)S记忆效应。利用该联机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的食品和环境样品。对于C/N、C/S质量比都小于200的样品,δ^(15 )N、δ^(13 )C和δ^(34)S的测定精度均优于0.15‰,能够满足实验室测试要求。对于C/N或C/S质量比极高的木材和琥珀样品,在N_2和SO_2信号强度都小于0.5V的情况下,δ^(15 )N和δ^(34)S也获得了较好的重现性,其测定精度分别优于0.6‰和0.2‰。该研究可为EA-IRMS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EA-IRMS) 34S记忆效应 高碳氮比 高碳硫比 δ^15N Δ^13C δ^34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龙雪山PM_(2.5)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扬宁 肖红伟 +6 位作者 陈振平 黄莉磊 马艳 李智滔 冷泉 金学武 肖化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34-2040,共7页
于2020年4~8月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玉龙雪山进行PM_(2.5)采样,共采集44个样本,测定其水溶性离子成分、水溶性有机碳(WSOC)浓度、总碳(TC)浓度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_(TC)).结果表明,玉龙雪山春夏季TC浓度分别为(7.1±3.8)μg/m... 于2020年4~8月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玉龙雪山进行PM_(2.5)采样,共采集44个样本,测定其水溶性离子成分、水溶性有机碳(WSOC)浓度、总碳(TC)浓度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_(TC)).结果表明,玉龙雪山春夏季TC浓度分别为(7.1±3.8)μg/m^(3)和(2.9±0.7)μg/m^(3),WSOC浓度分别为(3.3±2.1)μg/m^(3)和(1.5±0.4)μg/m^(3),均呈现春高夏低的变化趋势.春夏季δ^(13)C_(TC)值分别为(-24.7±1.0)‰和(-26.0±0.6)‰,春季较夏季偏正,表明可能受到不同来源影响.通过对非海盐钾离子(nss-K^(+))相关性、NASA火点图及后向轨迹分析可知,东南亚地区春季生物质燃烧可能是主导原因.利用贝叶斯模型计算玉龙雪山PM_(2.5)中TC来源贡献,结果表明春季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和煤燃烧,贡献比分别为60.6%和23.5%;夏季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植物蒸发和机动车排放,同时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对TC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龙雪山 TC WSOC 稳定碳同位素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碳同位素技术在碳质气溶胶源解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雪琰 徐占杰 +4 位作者 董志超 李培森 赵晓麦 傅平青 Chandra Mouli PAVULURI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5-698,共14页
碳质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影响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的正常传播,与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和人类健康等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密切相关。大气环境中的碳质气溶胶主要包含有机碳和元素碳,其中有机碳可分为水溶性有机... 碳质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影响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的正常传播,与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和人类健康等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密切相关。大气环境中的碳质气溶胶主要包含有机碳和元素碳,其中有机碳可分为水溶性有机碳和非水溶性有机碳。碳质气溶胶的来源及其形成转化过程是目前大气环境科学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放射性碳同位素比值(Δ^(14)C)在碳质气溶胶源解析上具有优势,是目前唯一可以量化化石源和生物源在不同类别碳质组分中贡献大小的手段。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放射性碳同位素技术在碳质气溶胶源解析上的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放射性碳同位素比值在碳质气溶胶源解析上的应用原理,深入探究了放射性碳同位素比值在碳质组分中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单体分子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在碳质气溶胶中的发展和应用。最后,对放射性碳同位素比值与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联用,以及单体分子标志物的放射性碳同位素比值研究进行了展望,为碳质气溶胶的来源解析和气溶胶化学过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碳同位素 稳定碳同位素 源解析 化石源 生物源 单体分子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 分子标志物 碳质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动态稀释功能的EA-IRMS联机系统在δ^(13)C和δ^(15)N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孟宪菁 杨斌 +4 位作者 李安 贾晓艺 朱湘 马潇 尹松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6-753,共8页
自然界的样品中C、N元素含量或C/N变化极大,以往的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EAIRMS)大多采用固定比例稀释样品气,不仅需要预先了解样品中元素含量及C/N等信息,还需要精确控制取样量。为了提高样品分析效率,本实验初步建立了具有... 自然界的样品中C、N元素含量或C/N变化极大,以往的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EAIRMS)大多采用固定比例稀释样品气,不仅需要预先了解样品中元素含量及C/N等信息,还需要精确控制取样量。为了提高样品分析效率,本实验初步建立了具有动态稀释功能的EA-IRMS联机系统,快速分析有机碳、总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 C和δ^(15) N)。结果表明,该联机系统与传统的固定比例稀释方法的δ^(13) C和δ^(15) N测定结果一致性较好(p>0.05)。对于C/N差异较大或难以精确称重的9种样品,该联机系统的δ^(13) C和δ^(15) N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通过动态稀释,δ^(13) C和δ^(15) N的测定精度分别为0.07‰~0.32‰和0.05‰~0.27‰。该联机系统在不同时间(间隔45天)的测定结果再现性良好(p>0.05),δ^(13) C和δ^(15) N的测定偏差分别小于0.2‰和0.3‰。结合动态稀释功能的EA-IRMS,无需精确控制样品质量,省时、省力,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EA-IRMS) δ13C δ15N 元素含量 碳氮比 固定比例稀释 动态稀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中碳、氮、氢和氧稳定同位素比的测定及其在产地溯源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建波 张晓峰 +6 位作者 朱晓雨 谢文 张明哲 邓晓军 韩芳 史颖珠 祝泽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7-634,共8页
应用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仪(EA-IRMS)和多用途气体制备-连续流稳定同位素质谱仪(GasBench-IRMS)分别测定了来自国内外7个不同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中国)的83件牛奶样品中碳、氮、氢、氧的稳定同位素比... 应用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仪(EA-IRMS)和多用途气体制备-连续流稳定同位素质谱仪(GasBench-IRMS)分别测定了来自国内外7个不同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中国)的83件牛奶样品中碳、氮、氢、氧的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 C、δ15 N、δ2 H和δ18 O)。对所测得的数据用SPSS 20.0软件分别进行了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以及牛奶产地的判别分析。从所得结果可见,上述4项稳定同位素比值中的每一项都可获得相关牛奶样品产地来源的若干信息,但还不足以作为相关牛奶样品的溯源地判别的充分依据。而将测试结果进行组合后,对δ13 C、δ15 N和δ2 H三项指标组合交叉检验整体判别正确率达到84.3%,据此采用3项组合指标对牛奶产地进行判别分析,并在此项组合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产自7个国家的牛奶的判别模型。对自来这7个不同国家的牛奶盲样进行判别时,可将所测得样品中上述3项稳定同位素的δ值代入所建立的模型中,并比较各模型所得的Y值的大小,其中Y值最大的,即归属于此模型所代表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仪 多用途气体制备-连续流稳定同位素质谱仪 碳、氮、氢和氧的稳定同位素比值 产地来源分析 牛奶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