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IRS辅助认知无线电系统波束成形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国权 程涛 +2 位作者 郭永存 庞宇 林金朝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665,共9页
为进一步提升多用户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反射面(IRS)辅助认知无线电网络次用户和速率最大化算法。首先在考虑次基站最大发射功率约束、次基站对主用户的干扰容限约束以及IRS相移矩阵单位模... 为进一步提升多用户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反射面(IRS)辅助认知无线电网络次用户和速率最大化算法。首先在考虑次基站最大发射功率约束、次基站对主用户的干扰容限约束以及IRS相移矩阵单位模量约束的情况下,建立一个联合优化次基站波束成形和IRS相移矩阵的资源分配模型;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的主被动波束成形算法,联合进行变量优化以最大化次用户和速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对于传统优化算法在和速率性能接近的情况下具有更低的时间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认知无线电 深度强化学习 波束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S辅助毫米波多用户系统的级联信道估计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贵勇 于晓娜 高馨雨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5,共7页
在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毫米波多用户系统中,针对传统信道估计方案因不完全稀疏性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用户公共稀疏结构的3阶段联合估计方案。该方案将基于完全稀疏结构的公共参数作为... 在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毫米波多用户系统中,针对传统信道估计方案因不完全稀疏性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用户公共稀疏结构的3阶段联合估计方案。该方案将基于完全稀疏结构的公共参数作为先验信息,通过对用户联合估计实现性能提升。第1阶段利用用户对级联信道特定结构的共享性,估计公共参数信息。第2阶段提出一种改进的正交匹配追踪算法(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估计用户独有的参数信息作为联合估计的初始值,还引入对支撑集原子的二次筛选,确保用于估计的支撑集最优。第3阶段基于先验信息和初始值对用户级联信道进行联合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较现有结构化稀疏方案可以显著减少冗余导频消耗,并且在相同导频开销下,估计精度最大提高3~4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IRS) 级联信道估计 正交匹配追踪算法 公共稀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AV辅助的非理想STAR-RIS认知NOMA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
3
作者 李美玲 任康 +2 位作者 薛凯轩 李世兴 李震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4-881,共8页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其配置可同时投射和反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TAR-RIS)可以在无线网...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其配置可同时投射和反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TAR-RIS)可以在无线网络中以低成本实现高频谱和能源效率。考虑UAV辅助的STAR-RIS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Cognitive Radio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CR-NOMA)架构,针对实际通信场景中非理想传输因素同相位和正交相位不平衡(In-phase and Quadrature-phase Imbalance,IQI)存在时,研究人工噪声(Artificial Noise,AN)对系统物理层安全性能的影响,推导了认知用户的中断概率和截获概率的近似表达式,同时对比了人工噪声方案与非人工噪声方案下用户的截获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较低的IQI水平时远用户比近用户在15 dB时中断概率低约0.15,较高的IQI水平时近用户比远用户在25 dB时中断概率低约0.9,而加入人工噪声能够降低用户约0.3的截获概率,从而提高系统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CR-NOMA) 同时投射和反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STAR-RIS) 无人机 物理层安全 人工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S-OIS实现噪声压制与数据插值 被引量:3
4
作者 童思友 杨锴 +1 位作者 孔剑冰 魏茂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3-757,共5页
CRS-OIS是一种以输出道成像方式实现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成像方法,不仅能够输出一张高质量的叠加剖面,也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叠前道集.将这一特色用于陆地二维地震数据处理的噪音压制与数据插值计算,理论与实际数据计算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CRS-OIS是一种以输出道成像方式实现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成像方法,不仅能够输出一张高质量的叠加剖面,也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叠前道集.将这一特色用于陆地二维地震数据处理的噪音压制与数据插值计算,理论与实际数据计算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体现出很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s-OIS crsBIN 噪声压制 数据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最佳零炮检距地震照明成像——CRS叠加之几何阐述 被引量:9
5
作者 杨锴 王华忠 马在田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年第3期27-31,共5页
零炮检距剖面是地震反射成像过程中重要的中间成果 ,常规处理中的共中心点 (CMP)叠加的目的正在于此。当地层倾斜时 ,CMP道集发生反射点弥散 ,CMP叠加无法得到正确的零炮检距 (ZO)剖面。在这种情形下 ,只有实施NMO/DMO叠加或沿着共反射... 零炮检距剖面是地震反射成像过程中重要的中间成果 ,常规处理中的共中心点 (CMP)叠加的目的正在于此。当地层倾斜时 ,CMP道集发生反射点弥散 ,CMP叠加无法得到正确的零炮检距 (ZO)剖面。在这种情形下 ,只有实施NMO/DMO叠加或沿着共反射点 (CRP)轨迹进行叠加才能达到偏移到零炮检距 (MZO)的目的。根据共反射面元 (CRS)叠加理论 ,CRS叠加面是反射点附近一个邻域内CRP轨迹的集合 ,所以沿CRS叠加面应能得到最好的零炮检距剖面。以几何描述的方式 ,在常速介质假设下通过图示定性描述CRP与CRS叠加之间 ,NMO/DMO叠加、叠前深度偏移 (PreSDM )与CRS叠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零炮检距 地震照明成像 地震勘探 偏移到零偏移距 CRP轨迹 CRP叠加 共反射面元 crs叠加面 空间-半偏移距-时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S增强的UAV机会接入宽带CR系统资源分配与安全优化
6
作者 赵国兴 刘富辉 +2 位作者 晏子祥 吴伟 田峰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7,共10页
提出了一种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增强的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机会接入宽带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系统,以提升系统频谱效率并确保物理层安全(Physical Layer Security,PLS)。通过联... 提出了一种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增强的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机会接入宽带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系统,以提升系统频谱效率并确保物理层安全(Physical Layer Security,PLS)。通过联合优化UAV的波束赋形和飞行轨迹、IRS的反射系数、用户和IRS的关联选择、子载波选择及感知时间,在满足主用户可容忍最大干扰和次级用户最小安全速率需求的前提下,最大化次级网络的和安全速率。由于包含整数规划约束、非线性约束以及优化变量之间的相互耦合,因此导致问题高度非凸。为此,采用了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算法,包括决斗双重深度Q网络(Dueling Double Deep Q Network,D3QN)算法和软性演员-评论家(Soft Actor‑Critic,SAC)算法。该方法能够高效处理复杂的混合变量优化问题,以提高算法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确保在动态环境中获得更优的资源分配和通信安全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通信安全和频谱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基准方案。IRS、UAV和CR技术的引入显著提升了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和用户的安全速率。此外,所提方法在动态环境中展现了较高的稳定性和快速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增强无人机 机会接入 认知无线电 物理层安全 深度强化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和模拟退火混合寻优一步法三维CRS叠加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小东 侯孟睿 +2 位作者 任丽娟 王伟奇 李振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288,I0009,共7页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 CRS)叠加充分利用了菲涅耳带半径内的地震信息,在不降低分辨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信噪比,是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成像的有力手段。同时,CRS叠加考虑了地下反射层的倾角和局部曲率,具有更高的...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 CRS)叠加充分利用了菲涅耳带半径内的地震信息,在不降低分辨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信噪比,是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成像的有力手段。同时,CRS叠加考虑了地下反射层的倾角和局部曲率,具有更高的成像精度。常规的三维CRS叠加,多步依次求取的八参数精度较低,影响了最终叠加效果。为此,提出了一步法三维CRS叠加的实现策略。结合遗传算法快速搜索的优势和模拟退火算法的全局收敛特性,采用两种算法混合的多种群分层式并行寻优算法,即顶层采用遗传算法中的热槽法产生初始种群,中层执行并行的遗传迭代算法实现种群进化,底层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实现全局寻优。该CRS叠加方法及混合算法的设计方案明显降低了参数的优化成本并提高了精度。实际资料的测试验证了混合寻优一步法三维CRS叠加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元叠加 参数耦合 遗传算法 模拟退火 参数寻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S-D2D混合通信车联网场景下的资源优化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微 徐涴砯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0-565,共6页
针对城市道路车联网存在视距链路阻塞和资源有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通信车联网场景下的智能反射面(IRS)辅助的资源优化策略。该方案构建了IRS辅助的车联网系统,并在该系统中使用D2D技术增加距离基站较远车辆的数据传输能力。为了... 针对城市道路车联网存在视距链路阻塞和资源有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通信车联网场景下的智能反射面(IRS)辅助的资源优化策略。该方案构建了IRS辅助的车联网系统,并在该系统中使用D2D技术增加距离基站较远车辆的数据传输能力。为了提升系统的频谱效率,在该系统中引入认知无线电技术(CR),将D2D用户下垫式地接入基站用户信道,在不超过基站用户预设干扰门限的情况下传输数据。针对所构建的IRS-D2D混合通信车联网系统模型,提出基于系统和速率最大化的有限资源优化分配问题。在满足用户通信服务质量的条件下,通过联合优化功率分配、IRS相移和频谱资源分配的方法,实现系统和速率的最大化。由于提出的优化问题是一个多变量的混合整数非凸问题,难以在多项式时间内求得最优值,故采用两阶段联合分配方案。具体地,在第一阶段,联合优化功率分配和IRS相移,通过松弛变量法得到局部最优解。在第二阶段,使用交替优化算法进行频谱资源分配。仿真结果表明,IRS辅助车联网的资源优化策略提升了系统的和速率和频谱效率,所提资源分配方案优于现有方案。由此IRS-D2D的通信技术可以应用在车联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车联网 D2D 认知无线电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S叠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小东 李振春 滕厚华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4期245-251,共7页
在常规处理中,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时间域成像和叠后偏移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为此,提出了一些新的时间域成像技术和叠前偏移方法,CRS(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共反射面元)叠加便是其中的一种。CRS叠加是一种可以直接由多次覆盖反射数据... 在常规处理中,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时间域成像和叠后偏移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为此,提出了一些新的时间域成像技术和叠前偏移方法,CRS(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共反射面元)叠加便是其中的一种。CRS叠加是一种可以直接由多次覆盖反射数据得到零炮检距(ZO)剖面而不依赖于速度信息的叠加方法。二维和三维CRS叠加不仅能够改进模拟ZO剖面,提高深层的信噪比,而且给出了可用于反演速度场的多参数剖面。模型数据的试算和实际资料的处理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基于起伏地表的CRS叠加不需要先对原始数据做静校正,而且得到叠加结果后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基准面重建。另外,利用CRS得出的出射角及波前曲率信息可以更好地实现偏移速度建模,这也是今后CRS研究的一个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s叠加 基准面重建 波场参数 速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反射面元叠加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41
10
作者 杨锴 王华忠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7-331,T007,共6页
共反射面元 (CommonReflectionSurface)叠加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 ,实现共反射面元叠加依赖于 3个波场属性参数的确定 ,它们分别是零偏移距射线的出射角α、Normal波和NormalInci dentPoint波出射到地表的... 共反射面元 (CommonReflectionSurface)叠加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 ,实现共反射面元叠加依赖于 3个波场属性参数的确定 ,它们分别是零偏移距射线的出射角α、Normal波和NormalInci dentPoint波出射到地表的波前曲率半径RN 和RNIP.在CRS叠加的理论基础上 ,本文阐述如何在实际数据上实现CRS叠加 .首先 ,通过简洁的一维相关性分析在常规叠加剖面上找到对应该共反射面元的一组初始波场属性参数(α ,RN,RNIP) ,然后在对应的叠前数据上应用最优化算法对这组参数进行优化处理 ,相比初始属性参数 ,优化后的属性参数能够更好地聚集来自地下反射层的能量 ,最后应用优化后的属性参数实现最优CRS叠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元 叠加 属性参数 数据驱动 单纯形法 最优化 零炮检距剖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角分解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杨锴 许士勇 +1 位作者 王华忠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48-1155,共8页
共反射面元(CommonReflectionSurface)叠加是一种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偏移距剖面成像方法,传统的CRS叠加实现是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对属性参数进行自动搜索并对其进行优化合成相应的CRS叠加算子,通过该算子进行叠加能够得到信噪比和连... 共反射面元(CommonReflectionSurface)叠加是一种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偏移距剖面成像方法,传统的CRS叠加实现是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对属性参数进行自动搜索并对其进行优化合成相应的CRS叠加算子,通过该算子进行叠加能够得到信噪比和连续性更高的零偏移距剖面.但是数据驱动的实现方式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倾角歧视现象”,它造成了弱有效反射信号损失和运动学特征失真的问题.本文提出的倾角分解CRS叠加方法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使CRS叠加方法更具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 倾角歧视现象 倾角分解 倾角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反射面元叠加的应用理论——从共反射点到共反射面元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华忠 杨锴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7-142,共6页
共反射面元 (CRS)叠加是目前认为最好的生成零炮检距剖面的方式 .共反射面元意指地下某一反射点邻近的一个反射弧段 ,该弧段在时空域内的走时响应称为CRS叠加面 ,该叠加面可视为反射弧段上各共反射点(CRP)的时空域内走时响应的组合 .在... 共反射面元 (CRS)叠加是目前认为最好的生成零炮检距剖面的方式 .共反射面元意指地下某一反射点邻近的一个反射弧段 ,该弧段在时空域内的走时响应称为CRS叠加面 ,该叠加面可视为反射弧段上各共反射点(CRP)的时空域内走时响应的组合 .在一般的共反射点走时关系基础上 ,引入两种特征波———Normal波和NormalIncidencePoint波 ,就可以在傍轴近似假设下 ,将CRP走时关系推广到反射点邻近的各反射点 ,将这些反射点的CRP走时关系加以组合就得到了关于该反射点的共反射面元的走时关系 .考察从共反射点 (CRP)到共反射面元 (CRS)的过渡 ,这一过程提供了CRS叠加的应用理论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元 crs 叠加 共反射点 Normal波 傍轴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数据的共反射面元叠加初步实践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锴 徐蔚亚 王华忠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9-313,共5页
共反射面元 (commonreflectionsurface ,CRS)叠加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 .共反射面元的旅行时响应由三个波场属性参数确定 ,相比常规共中心点 (commonmiddlepoin ,CMP)叠加和倾角时差校正 (dipmoveout,DMO)... 共反射面元 (commonreflectionsurface ,CRS)叠加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 .共反射面元的旅行时响应由三个波场属性参数确定 ,相比常规共中心点 (commonmiddlepoin ,CMP)叠加和倾角时差校正 (dipmoveout,DMO)叠加 ,CRS叠加算子能够将地下反射点附近一个邻域内的能量进行聚焦并实现同相叠加 ,因此能得到更好的零炮检距剖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元叠加 叠加面 零炮检距剖面 属性参数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金华 李栋 +1 位作者 王立歆 徐兆涛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7-293,323,共8页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CRS)叠加算子包含多个属性参数,具体实现时常采用多级优化策略,然而传统的参数搜索算法并未考虑叠加剖面中同一目标成像点处存在多个有贡献同相轴的情况。针对传统算法的局限性改进参数搜索策略,...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CRS)叠加算子包含多个属性参数,具体实现时常采用多级优化策略,然而传统的参数搜索算法并未考虑叠加剖面中同一目标成像点处存在多个有贡献同相轴的情况。针对传统算法的局限性改进参数搜索策略,通过引入相干阈值方法求得目标点处的全局和局部最大值,有效解决了零偏移距剖面中同相轴相交的问题。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相比,改进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考虑了同相轴相交的情况,模拟的零偏移距剖面更加真实可靠,成像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 参数搜索 相干阈值 相交同相轴 多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反射面元叠加在复杂地区地震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覃天 贾明辰 +2 位作者 凌勋 周作铭 刘全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4-606,共3页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与常规共中心点(CMP)叠加相比是一种崭新的叠加方法。它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它的实现只依赖于3个波场属性参数的确定。共反射面元叠加通过将来自菲涅尔带范围内的反射波沿着叠加面求...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与常规共中心点(CMP)叠加相比是一种崭新的叠加方法。它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它的实现只依赖于3个波场属性参数的确定。共反射面元叠加通过将来自菲涅尔带范围内的反射波沿着叠加面求和,进而扩大叠加次数,达到增强反射信号能量、提高地震反射波的叠加成像质量的目的。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共反射面元叠加法能够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增加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成像 面元 共中心点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深地震反射剖面联线关键处理成像技术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海燕 高锐 +3 位作者 匡朝阳 李文辉 李洪强 赵玉莲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229,共8页
华南大陆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且地下构造复杂,深地震反射资料具有信噪比低、干扰强、振幅不一致、横向速度变化大等特点。为完整地揭示华南大陆深部细结构和构造变形样式,对重庆—邵阳、邵阳—漳浦2条深地震反射剖面(3套数据)进行... 华南大陆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且地下构造复杂,深地震反射资料具有信噪比低、干扰强、振幅不一致、横向速度变化大等特点。为完整地揭示华南大陆深部细结构和构造变形样式,对重庆—邵阳、邵阳—漳浦2条深地震反射剖面(3套数据)进行了拼接联线处理。针对数据的特点,采用了多种处理系统相结合,使用数据拼接整合、复合多域去噪、精细速度分析与综合寻优剩余静校正、共反射面元叠加和偏移成像等关键处理技术,得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成果剖面,为研究华南大陆形成演化过程提供了深部地震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震反射剖面 数据处理 数据整合拼接 复合多域去噪 共反射面元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群算法参数搜索的共反射面元叠加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小东 贾延睿 +1 位作者 李振春 宋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2-786,I0009,共6页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借助于菲涅耳带的理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信噪比。在CRS叠加中,叠加效果取决于波场运动学参数,因此对参数的搜索尤为重要,而一些局部优化算法效果受限于参数初值的选取。本文采用粒子群(PSO)算法实现对二维CRS参数...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借助于菲涅耳带的理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信噪比。在CRS叠加中,叠加效果取决于波场运动学参数,因此对参数的搜索尤为重要,而一些局部优化算法效果受限于参数初值的选取。本文采用粒子群(PSO)算法实现对二维CRS参数的搜索,在不影响叠加效果的基础上,提高了参数搜索效率,大大缩短了计算时间。模型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元 菲涅耳带 信噪比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及其在偏移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小东 李振春 +1 位作者 滕厚华 李芳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5期465-469,504,共6页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技术通过描述本征波波前的运动学参数来生成叠加算子,能够提高叠后数据的信噪比,改善深层反射成像的质量。但对CRS叠后数据的偏移处理,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为此,对CRS常规流程进行了改进,借助于CRS运动学参数...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技术通过描述本征波波前的运动学参数来生成叠加算子,能够提高叠后数据的信噪比,改善深层反射成像的质量。但对CRS叠后数据的偏移处理,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为此,对CRS常规流程进行了改进,借助于CRS运动学参数同时实现数据的叠加和偏移。由于CRS参数剖面与成像射线相对应,因此有助于速度模型的建立和偏移孔径的估算。模型数据试算结果表明:由改进的CRS流程得到的参数谱质量更高,相干剖面上的同相轴连续性更好。因此,利用改进后的CRS流程进行参数分析可以得到更好的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元叠加 运动学参数 法向射线 成像射线 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反射面元叠加波场属性参数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覃天 段云卿 赵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0-533,共4页
共反射面元叠加是一种获得与宏观速度模型无关的零炮检距剖面的方法。该法利用出射到地表的零炮检距射线的出射角α、出射到地表的Normal波和NormalIncidencePoint波的波前曲率半径三个地震波场属性参数描述反射界面与走时的关系。通过... 共反射面元叠加是一种获得与宏观速度模型无关的零炮检距剖面的方法。该法利用出射到地表的零炮检距射线的出射角α、出射到地表的Normal波和NormalIncidencePoint波的波前曲率半径三个地震波场属性参数描述反射界面与走时的关系。通过对共反射面元双曲型时距关系式进行泰勒二阶展开,求得CRS叠加公式。由于这种叠加方法考虑到了地下反射面不同的几何状态,而且是在一个菲涅尔带内的叠加,所以此法更加接近实际的地下地质情况。对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表明:应用此法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连续性,而且可以获得三个地震波场属性参数,有利于提高地震波速度反演的精度、剩余静校正量的求取精度以及AVO分析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叠加 波场属性 剩余静校正 速度反演 AVO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片式流通池顺序注射可更新表面反射光谱分析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建雅 方肇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6-130,共5页
本文提出一种用于流动注射或顺序注射分析进样可更新表面反射光谱法检测的芯片式流通池 ,并将此流通池与顺序注射系统及检测系统相匹配。流通池采用三层组合结构 ,流通池通道刻在中间层的硅橡胶膜上 ,多孔滤层横嵌于硅橡胶膜上的通道处... 本文提出一种用于流动注射或顺序注射分析进样可更新表面反射光谱法检测的芯片式流通池 ,并将此流通池与顺序注射系统及检测系统相匹配。流通池采用三层组合结构 ,流通池通道刻在中间层的硅橡胶膜上 ,多孔滤层横嵌于硅橡胶膜上的通道处以实现对微珠的截留。流通池检测窗口面积约为 3 6mm2 ,填充微珠体积 2 2 μL ,微珠层厚度 6 0 0 μm。与流通池相接的多股双岔光纤分别与光源、检测器相耦合 ,以实现对微珠表面的反射光谱检测。工作中采用Cr(Ⅵ )与固定在PolysorbC 18微珠表面的DPC的显色反应做为模型系统对流通池和仪器系统进行优化。微珠表面反射光谱在 5 40nm处检测 ,Cr(Ⅵ )采样量 10 0 μL ,载流流速为 1 0mL·min- 1 时 ,线性范围为 0~ 0 6 μg·mL- 1 Cr(Ⅵ ) ,检测限为 6ng·mL- 1 ,分析精度RSD(n =11)为1 5 % ,进样频率 6 4样·h- 1 。文中讨论了分析体系的设计思路 ,微珠层厚度、微珠注入量、载流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式流通池 流动注射 顺序注射系统 反射光谱 Cr(Ⅵ)-DPC 1 5-二苯基卟巴腙 铬(Ⅵ) 光谱分析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