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颈骨折手术应用全身麻醉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涂凤华 刘静 张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手术应用全身麻醉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7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术中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术中利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手术应用全身麻醉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7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术中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术中利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语言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3.39±2.22)min、语言功能恢复时间(6.86±2.39)min短于对照组的(10.26±2.28)、(15.33±2.74)min,镇痛评分(2.44±0.67)分低于对照组的(5.18±0.72)分(P<0.05)。麻醉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差异(P>0.05);麻醉后、手术中、手术毕,两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较麻醉前降低,心率均较麻醉前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远优于全身麻醉的效果,其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安全性较高,镇痛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身麻醉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对比
2
作者 杜治昆 司小萌 +1 位作者 王卓 裴金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2580-2584,共5页
目的探究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TLEF)患者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在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TLEF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 目的探究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TLEF)患者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在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TLEF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中行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术中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凝血功能、术后不良反应、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麻醉时间、感觉神经完全麻醉时间、运动神经完全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低于麻醉前(P<0.05),两组麻醉后HR和M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高于术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术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下肢运动恢复时间及排尿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TLEF患者内固定术中接受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均有较好麻醉效果,但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明显减轻血液高凝状态,减少麻醉不良反应,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下肢骨折 内固定术 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 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许伟春 吴良永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0期1544-1546,共3页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腰丛-坐骨神经阻...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麻醉效果、疼痛评分及自主咳嗽排痰能力等指标况。结果观察组T2、T3、T4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10 min后、切皮时及术后5 min的体温、呼吸频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30 min、术后15 min去甲肾上腺素(NE)、前列腺素E2(PGE2)、血清皮质醇(Cor)水平、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后2 h、12 h、24 h VAS评分及自主咳嗽排痰次数与排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较小,患者恢复较好,麻醉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全麻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2
4
作者 音樱 谢言虎 +3 位作者 章敏 周玲 李传耀 柴小青 《安徽医学》 2017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神经阻滞组(NB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T_0)、麻醉后10分钟(T_1)、30分钟(T_2)、60分钟(T_3)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结果与EA组相比,NB组T_2时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高于EA组(P<0.05);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小于EA组(P<0.05),阻滞维持时间大于EA组;NB组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小于EA组(P<0.05);两组在麻醉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NB组中的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方面比较,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麻醉效果与硬膜外麻醉相似,且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器 腰丛神经阻滞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3
5
作者 章蔚 方才 +1 位作者 谢言虎 疏树华 《安徽医学》 2011年第7期918-921,共4页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组(C组)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两组,每组30例。C组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腔置管,腰麻药...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组(C组)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两组,每组30例。C组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腔置管,腰麻药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3 ml,不足者酌情硬膜外腔追加0.75%罗哌卡因;N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45%罗哌卡因,腰丛阻滞剂量25~30 ml,坐股神经阻滞剂量20~25 ml。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血流动力学、起效维持时间、麻醉效果、辅助用药、补液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C组麻醉后10 min(T10)、麻醉后20 min(T20)MAP下降(P〈0.05),T20HR下降(P〈0.05),C组T20MAP、HR低于N组(P〈0.05);C组麻醉准备及操作时间(Tr)、感觉完全阻滞时间(T1)、运动完全阻滞时间(T2)、感觉恢复时间(T3)、运动恢复时间(T4)低于N组(P〈0.05),术后首次排尿时间(Tu)长于N组(P〈0.05);N组并发症少于C组。结论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麻醉,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尤其适合相对长时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外周神经刺激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章蔚 疏树华 +1 位作者 方才 邵春晓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2期2006-2009,共4页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46例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n=25)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n=21)两组。E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向...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46例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n=25)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n=21)两组。E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给予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10~14 ml;N组行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45%罗哌卡因,腰丛阻滞剂量25~30 ml,坐骨神经阻滞剂量20~25 ml。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血流动力学、起效维持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住院时间、麻醉效果、辅助用药、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E组麻醉后15、20、30 min MAP下降(P<0.05),E组麻醉后30 min MAP低于N组(P<0.05);E组运动完全阻滞时间(T2)、感觉恢复时间(T3)、运动恢复时间(T4)低于N组(P<0.05),术后首次排尿时间(Tu)长于N组(P<0.05);N组并发症少于E组。结论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尤其适合年老、体弱且相对长时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硬膜外麻醉 外周神经刺激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神经阻滞在血管外科重症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水清 王军 +1 位作者 贾东林 南兴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评价其在血管外科重症患者(ASA分级为Ⅲ、Ⅳ级)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4月~2007年5月,接受下肢外周神经阻滞的血管外科病人,根据ASA分级分为2组,Ⅰ、Ⅱ级为普通组(C组,... 目的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评价其在血管外科重症患者(ASA分级为Ⅲ、Ⅳ级)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4月~2007年5月,接受下肢外周神经阻滞的血管外科病人,根据ASA分级分为2组,Ⅰ、Ⅱ级为普通组(C组,n=22),作为对照,Ⅲ、Ⅳ级为重症组(S组,n=25)。2组都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组间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无统计学差异(C组麻醉效果好15例,中4例,差3例;S组麻醉效果好18例,中5例,差2例;U=261.000,P=0.710)。C组68.2%(15/22)的病例,S组72.0%(18/25)的病例都可以很好地满足外科手术对麻醉的要求。组间比较,2组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差异(P>0.1),S组腰丛、坐骨神经的感觉和运动恢复时间长于C组(P<0.01)。C组1例术中双侧阻滞,1例术后大腿前面感觉麻木;S组1例术后腹膜后血肿。这些患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血管外科下肢手术中,ASA分级为Ⅲ、Ⅳ级的重症患者应用外周神经阻滞,可以取得和普通患者同样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血管外科重症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赵玲 盛旭东 +1 位作者 明婷 何爱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98-401,共4页
目的评价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本院高龄患者5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26)和硬腰联合组(B组,n=31),记录两组麻醉前、切皮时、阻滞后10,15,20,25,30 mi... 目的评价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本院高龄患者5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26)和硬腰联合组(B组,n=31),记录两组麻醉前、切皮时、阻滞后10,15,20,25,30 min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并在各时间点对其进行感觉运动功能评分,记录术中使用的辅助药用量。结果与麻醉前比较,B组切皮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较大(P<0.05),阻滞后10 min,与A组比较,B组血压明显下降,心率加快(P<0.05)。A组的辅助药麻黄碱的用量较B组少(P<0.05)。阻滞后各时间点A组的感觉评分≤2分的比例与B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运动评分≤2分的比例则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确切、运动阻滞轻微,适合用于高龄患者微创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高龄 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雷鹏飞 高杉 王培山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股骨头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56例,年龄>65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神经阻滞组(N组)和硬膜外阻滞组(E组),每组28例,...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股骨头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56例,年龄>65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神经阻滞组(N组)和硬膜外阻滞组(E组),每组28例,在麻醉前(T1),麻醉后(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T4),记录MAP、HR、SpO2、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56例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两组患者的MAP在麻醉前(T1)和手术结束时(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外阻滞组患者的MAP在麻醉后(T2)和手术开始时(T3)显著低于神经阻滞组(P<0.05)。两组患者的HR和SpO2在各时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用于PFNA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春林 张光旭 +3 位作者 潘刘生 张天明 梁集玲 谭嘉颖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0期98-101,共4页
目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期间120例PFNA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 目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期间120例PFNA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操作时间、舒芬太尼使用量及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前、麻醉后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DBP、SBP、P及SpO2水平稳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操作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优良率方面,对照组(88.33%)低于观察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为2.78%,对照组为2.7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优良率高,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患者机体生理功能影响较小,尤其在伴有基础疾病较多的高龄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术 神经刺激仪 腰丛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下肢手术中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宝柱 赵军 刘天悦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行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下肢手术患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8~76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并施行麻醉,观察和记录麻醉起效...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行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下肢手术患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8~76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并施行麻醉,观察和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持续时间,观察不良反应。结果20例中18例神经阻滞效果满意(优),2例效果稍差(良)。麻醉前、麻醉后及术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随访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行下肢手术时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神经刺激器 麻醉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8
12
作者 谢国强 欧银强 +1 位作者 何永肖 吴彩源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2期26-28,共3页
目的评价比较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LSNB)的效果。方法 72例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36例患者作为CSEA组,而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进行麻醉的36例患... 目的评价比较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LSNB)的效果。方法 72例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36例患者作为CSEA组,而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进行麻醉的36例患者作为LSNB组,比较两组用药前(T0)和用药后10 min(T1)、30 min(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_2)以及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结果 CSEA组患者T1时的MAP、HR、RR、SpO_2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T1时的MAP、HR、RR、SpO_2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患者T2时HR水平高于T0时,且高于LSBN组T2时HR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患者的起效时间(1.25±0.38)min显著短于LSBN组的(5.13±1.6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高于LSB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更高,可以显著缩短麻醉起效时间,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呼吸循环指标较为稳定,还需根据患者基础情况选择最适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 腰硬联合麻醉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管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9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0.5%、0.75%罗哌卡因用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ASAl~2级拟行单侧下肢膝关节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以0.5%和0.75%的罗哌卡因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观察患者阻... 目的探讨0.5%、0.75%罗哌卡因用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ASAl~2级拟行单侧下肢膝关节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以0.5%和0.75%的罗哌卡因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观察患者阻滞后30分钟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阻滞维持时间,术中患者自觉症状.结果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但0.75%罗哌卡因组比0.5%罗哌卡因组运动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且患者满意率高.结论0.75%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时比0.5%罗哌因作用更完善,持续时间更长,对于下肢深部手术和术后镇痛更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神经刺激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神经阻滞加吗啡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全立新 蔡朝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5期29-31,共3页
目的比较在下肢神经阻滞的局麻药中加不同剂量吗啡对于下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作用时间、不良反应、选择最佳剂量。方法80例膝关节以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A(n=20)组单用局麻药;B(n=20)组局麻药中加2mg吗啡;C(n=20)... 目的比较在下肢神经阻滞的局麻药中加不同剂量吗啡对于下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作用时间、不良反应、选择最佳剂量。方法80例膝关节以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A(n=20)组单用局麻药;B(n=20)组局麻药中加2mg吗啡;C(n=20)组局麻药中加4mg吗啡;D(n=20)组局麻药中加6mg吗啡。四组均采用“股神经+坐骨神经”方式麻醉,记录手术后0.5、1、4、8、12、24、36h WHO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术中阻滞不全,镇痛效果不佳需辅助用药者均不在观察之列。结果四组术中及术后均无不良反应。A组比B、C、D组镇痛作用时间短(P<0.01),B组比C、D组镇痛时间短(P<0.06),C、D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下肢神经阻滞局麻药中加用吗啡确有延长镇痛时间作用,且术中及术后均无不良反应,最佳吗啡剂量为4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 吗啡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的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常规... 目的:探讨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的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对常规组患者进行静脉全身麻醉,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对试验组患者进行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起效的时间及持续的时间。结果:麻醉后,试验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起效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P<0.05;其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持续的时间均长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较为理想,可缩短其麻醉起效的时间,延长其麻醉维持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丙泊酚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臀部压敏点神经阻滞联合天和骨通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16
作者 汤治黎 徐于保 肖路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腰臀部压敏点神经阻滞联合天和骨通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0例腰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组60例患者取俯卧位,压敏点缓慢进针,有神经传导感或坐... [目的]观察腰臀部压敏点神经阻滞联合天和骨通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0例腰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组60例患者取俯卧位,压敏点缓慢进针,有神经传导感或坐骨神经痛症加重或缓解时,稍退针,缓慢注射神经阻滞液(0.5%利多卡因10m L、曲安奈德10mg、弥可保500ug、生理盐水5m L),1次/周;注射24h后,天和骨通贴膏敷贴患侧棘旁、横突部、髂腰韧带、骶髂关节、梨状肌、臀肌、腘窝部。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VAS评分、血浆β-内啡肽、血浆SP、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好转1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1.70%;对照组治愈30例,好转1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VAS评分、血浆β-内啡肽、血浆SP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臀部压敏点神经阻滞联合天和骨通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压敏点 神经阻滞 天和骨通贴 VAS评分 血浆Β-内啡肽 血浆SP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老年股骨上段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韬扬 朱彩艳 项明方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老年股骨上段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股骨上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例)与对照组(n=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硬膜外麻醉,比...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老年股骨上段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股骨上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例)与对照组(n=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94.0%,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6.0%(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老年股骨上段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 老年 股骨上段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膝关节手术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牛钦 邢飞 +1 位作者 顾汉文 张卫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在膝关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在膝关节手术中应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按C... 目的系统评价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在膝关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在膝关节手术中应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3篇文献纳入研究,合计7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膝关节手术中,与椎管内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具有以下特点:术中麻黄碱使用率低(RR=0.44,95%CI:0.25~0.76),输液量少(MD=-424.05,95%CI:-447.43^-400.68),术中低血压(RR=0.34,95%CI:0.15~0.79)、术后恶心呕吐(RR=0.25,95%CI:0.14~0.46)、尿潴留(RR=0.08,95%CI:0.03~0.24)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麻醉方式手术时间、阻滞效果为优、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椎管内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术中麻黄碱使用率低,输液量少,低血压发生率低,术后恶心呕吐及尿潴留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 膝关节手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手术中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方凯凯 王国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期205-211,共7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手术中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4月于东部战区空军医院行DF手术的糖尿病(DM)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56.7...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手术中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4月于东部战区空军医院行DF手术的糖尿病(DM)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56.78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组(观察组)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对照组),每组50例。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Tb)、麻醉后5 min(T5)、麻醉后10 min(T10)、麻醉后15 min(T15)、麻醉后30 min(T30)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记录麻醉操作时间(OT)、手术等待时间(SWT)、首次镇痛时间(FAT)、首次自主排尿时间(FUT);记录2组患者术后6、12、18、24 h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术后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T5、T10、T15、T30时,对照组SBP均明显低于观察组[(138.85±17.16)mmHg vs(147.66±13.52)mmHg、(132.96±15.93)mmHg vs(145.29±18.15)mmHg、(132.65±17.34)mmHg vs(141.88±18.67)mmHg、(130.15±12.47)mmHg vs(143.65±15.91)mmHg;P<0.05]、DBP[(72.64±8.48)mmHg vs(80.48±9.76)mmHg、(69.21±12.87)mmHg vs(81.59±12.09)mmHg、(68.58±13.98)mmHg vs(78.46±10.47)mmHg、(70.22±11.75)mmHg vs(85.14±13.69)mmHg;P<0.05];在T5、T10、T15、T30时,对照组SBP、DBP均明显低于同组Tb[SBP:(138.85±17.16)mmHg vs(155.30±11.86)mmHg、(132.96±15.93)mmHg vs(155.30±11.86)mmHg、(132.65±17.34)mmHg vs(155.30±11.86)mmHg、(130.15±12.47)mmHg vs(155.30±11.86)mmHg;DBP:(72.64±8.48)mmHg vs(84.82±10.33)mmHg、(69.21±12.87)mmHg vs(84.82±10.33)mmHg、(68.58±13.98)mmHg vs(84.82±10.33)mmHg、(70.22±11.75)mmHg vs(84.82±10.33)mmHg](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OT、SWT、FAT均明显延长[(7.43±3.48)min vs(16.84±3.26)min、(11.62±3.16)min vs(26.47±3.51)min、(263.79±44.23)min vs(448.65±187.64)min](P<0.01),FUT明显缩短[(337.04±37.28)min vs(250.41±47.09)min](P<0.01),在术后12 h、18 h、24 h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6.27±0.61)分vs(3.71±0.72)分、(6.08±1.42)分vs(3.51±0.63)分、(5.22±1.15)分vs(3.99±0.76)分](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72.00%(36/50)vs 8.00%(4/50)](P<0.05)。随访期1年,行联合神经阻滞的未复发率明显高于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方式[70.00%(35/50)vs 54.00%(27/50)],且术后VAS评分和麻醉方式是影响术后复发的关键风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应用于高龄患者DF手术中,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确切、神经阻滞时间长的优势,可有效提升DF患者舒适度,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 前入路坐骨神经阻滞 股神经阻滞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辅助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单侧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勇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6期420-424,共5页
目的:评价氯胺酮辅助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单侧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侧下肢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氯胺酮辅助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组(KN组)和生理盐水辅助腰丛联合坐骨... 目的:评价氯胺酮辅助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单侧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侧下肢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氯胺酮辅助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组(KN组)和生理盐水辅助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组(NN组),每组5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穿刺前(T0)、麻醉阻滞后10 min(T1)、麻醉阻滞后20 min(T2)、麻醉阻滞后30 min(T3)、手术进行切皮时(T4)、手术切皮后30 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记录两组患者阻滞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术后感觉阻滞失效时间、术中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及麻醉效果。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 d内恶心呕吐、头痛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T3时KN组患者SBP、DBP均明显低于NN组(P<0.05);与T0时比较,T3时KN组的SBP、DBP均明显降低(P<0.05),所记录的每个时点两组HR均明显降低(P<0.05)。与NN组比较,KN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而阻滞失效时间明显延长(P<0.05)。KN组患者麻醉效果优于NN组(P<0.05)。KN组术中血管活性药使用率明显低于NN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 d内恶心呕吐、头痛及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辅助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良好,且患者循环系统更平稳、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神经阻滞 腰丛 坐骨神经 下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