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注射法快速测定ASP驱油田产出水中的碳酸钠 被引量:1
1
作者 聂小斌 陈权生 +2 位作者 高晓勇 蒋生祥 陈立仁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7年第4期25-28,共4页
该文提出了用流动注射法(FIA)测定ASP驱油田产出水中的碳酸钠浓度的方法。该方法基于间硝基苯酚与碳酸钠作用后呈现黄色的反应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利用流动注射在线分析的特点,高效、快速地对ASP驱油田产出水中的碳酸钠... 该文提出了用流动注射法(FIA)测定ASP驱油田产出水中的碳酸钠浓度的方法。该方法基于间硝基苯酚与碳酸钠作用后呈现黄色的反应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利用流动注射在线分析的特点,高效、快速地对ASP驱油田产出水中的碳酸钠进行测定。实践证明:FIA方法测定油田产出水中的碳酸钠具有快速(每小时100个样次)、准确、抗干扰性好的特点,比较适合ASP驱现场分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法 asp驱油 油田 碳酸钠 油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复合驱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65
2
作者 杨振宇 陈广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94-96,共3页
对复合驱技术概况做了简要阐述 ,并从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研制、超低界面张力机理、室内配方筛选及矿场试验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复合驱技术研究现状做了总结与分析 ,提出了复合驱技术发展中需要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 三次采油 化学驱 复合驱 三元复合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碱三元复合驱矿场动态特征及结垢问题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国福 卢祥国 +2 位作者 赵兰兰 高尔双 刘晓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0-324,共5页
大庆首个弱碱三元复合驱工业化试验区位于大庆北三区西部,面积1.5 km2,有采油井14口,注入井13口,使用Na2CO3(12 g/L)/重烷基苯磺酸盐(2.5 g/L)/聚合物(1.4 g/L)溶液,2002-11-08开始注剂,到2006年5月共注入化学剂0.315 PV,完成设... 大庆首个弱碱三元复合驱工业化试验区位于大庆北三区西部,面积1.5 km2,有采油井14口,注入井13口,使用Na2CO3(12 g/L)/重烷基苯磺酸盐(2.5 g/L)/聚合物(1.4 g/L)溶液,2002-11-08开始注剂,到2006年5月共注入化学剂0.315 PV,完成设计量的45.6%。注入、产出剖面,注入量、注入压力,产液量、含水率等动态资料表明,采油井B2-J1-P50和注入井B2-20-48的生产状况在注剂的前期和中期有很大改善,而后期则恶化,认为结垢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原因。元素分析和SEM观测表明,注入井内垢样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结晶。弱碱三元溶液的pH值为9.23,高于采出污水(8.53),是引起结垢的主要因素。有机铬交联剂与弱碱三元溶液形成的复合铬凝胶,pH为8.45,黏度、界面张力(100mN/m数量级)变化不大,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较三元溶液急剧增大,随聚铬比增大(10∶1-80∶1)而减小。在注三元溶液后注压力迅速上升的B2-1-P56井,2006-12-27-2007-03-11以100 m3/d的排量注入聚铬比30∶1的复合铬凝胶期间,注入压力短暂上升至12.6 MPa后逐渐下降至11 MPa,吸液剖面改善,流量计内未见垢生成;恢复三元溶液注入后注入压力回升,2007年10月达到12.6 MPa,调剖效果丧失。由此推断,该复合铬凝胶可清除弱碱三元复合溶液在地层内的垢沉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碱三元复合驱 矿场动态特征 地层内结垢 碳酸钙垢 三元复合铬凝胶 调剖作用 除垢作用 矿场初步试验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采油井结垢物质组成分析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贤君 谢朝阳 王庆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7-309,330,共4页
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子能谱、电子探针、化学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试驱区2口采油井中垢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垢样中所含的化学元素有硅、铝、钙、铁、钠、钡;化合物有SiO2(67.7%~71.4%)、Al2O3(3.49%~5.... 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子能谱、电子探针、化学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试驱区2口采油井中垢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垢样中所含的化学元素有硅、铝、钙、铁、钠、钡;化合物有SiO2(67.7%~71.4%)、Al2O3(3.49%~5.56%)、CaO(6.22%~9.04%)、Fe2O3(~2.45%)、BaO(2.0%~12.0%,一口井垢样),这些氧化物合计占垢样总质量的~80%。垢样中有吸附水存在。垢样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非晶质二氧化硅、六方球状方解石、普通方解石,次要矿物有碎屑石英、长石、粘土颗粒,还鉴定出多种微量矿物。介绍了主要矿物和前2种次要矿物的形态、成分、结构特征。结垢类型主要为非晶SiO2垢。根据一口井的数据,在三元复合驱过程中,由于发生水岩反应,油井采出水中Ca2+、Mg2+和HCO-2浓度由102mg/L增至3.0×103mg/L,Si离子浓度3消失,CO2-由465mg/L增至2366mg/L(水驱时为129mg/L),pH值由8.5升至11.27。图4表3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结垢 物质组成 X射线衍射 扫描电镜 三元复合驱油 化学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砾岩油藏三元复合驱色谱分离现象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郭英 刘卫东 +3 位作者 孙灵辉 陈权生 董玲 修建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2-365,共4页
采用充填克拉玛依七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去油砂、渗透率0.92~1.26μm^2、直径1.8cm、长120和90crn的6个物理模型,在常温下注入0.4、0.6、0.8Pv三元复合驱替液(12g/L碳酸钠+3.0g/L石油磺酸盐KPS+1.2g/L抗盐聚合物KY2500... 采用充填克拉玛依七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去油砂、渗透率0.92~1.26μm^2、直径1.8cm、长120和90crn的6个物理模型,在常温下注入0.4、0.6、0.8Pv三元复合驱替液(12g/L碳酸钠+3.0g/L石油磺酸盐KPS+1.2g/L抗盐聚合物KY2500),再注水5PV,定时测定流出液中碱、石油磺酸盐、聚合物浓度,绘制3种化学剂产出相对浓度C/C0~注入量曲线,列表给出3种化学剂的突破时间和C/Cn=0.1时聚-碱、碱-表、聚-表产出时间差(均以流出液体积PV为单位)。结果表明该三元驱替液在填砂管中渗流时发生了色谱分离,聚合物先突破,碱随后突破,表面活性剂最后突破,产出时间差表明石油磺酸盐与聚合物、碱的色谱分离程度较严重,因此降低石油磺酸盐在地层中的损耗是减缓三元复合驱替液色谱分离的主要途径。在较长的填砂管中,渗流距离较长,色谱分离程度较严重;增大注入段塞尺寸可减小色谱分离程度。图6表2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替液 色谱分离 石油磺酸盐 碳酸钠 聚合物 岩心渗流 砾岩油藏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混合羧酸盐驱油剂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干佐 顾强 +7 位作者 毛宏志 郑立强 徐桂英 陈锋 甄维胜 雷霆 毕海峰 郭东方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6-349,共4页
针对中原胡状油田原油含蜡量高 ,胶质沥青质含量高 ,水矿化度高、Ca2 +、Mg2 +离子含量的特点 ,筛选出天然混合羧酸盐SD复合驱配方体系。现场单井吞吐和井组区块驱油试验都获得了成功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投入产出比为 1∶3— 5。
关键词 天然气混合羟酸盐 表面活性剂 配方 驱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油液各组分在大庆油砂上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李道山 侯吉瑞 徐瑞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8-361,共4页
实验测定了ASP驱油液各组分在大庆油田矿场试验区油砂上的静态吸附量和油藏岩心内的动态滞留量 ,考察了 3种有机牺牲剂减少吸附量的效能。实验温度 45℃。油砂由岩心制得 ,其岩石和粘土矿物组成已测。当溶液含 12 g/L碱 (NaOH或Na2 CO3 ... 实验测定了ASP驱油液各组分在大庆油田矿场试验区油砂上的静态吸附量和油藏岩心内的动态滞留量 ,考察了 3种有机牺牲剂减少吸附量的效能。实验温度 45℃。油砂由岩心制得 ,其岩石和粘土矿物组成已测。当溶液含 12 g/L碱 (NaOH或Na2 CO3 )、12 0 0mg/LHPAM时 ,表面活性剂ORS41(Witco)和B(Stepan)在油砂上的吸附等温线均经过最大值 ,出现最大值时的平衡浓度分别为 3.1和 2 .1mmol/L ,预吸附牺牲剂生物表面活性剂RH(1.5g/L)、石油羧酸钠 (5g/L)、木质素磺酸钠 (10 g/L)不改变吸附等温线的形状 ,但使表面活性剂吸附最大值降低6 0 %— 30 %。ASP驱油液中 ,两种碱和HPAM在油砂上的吸附等温线均为Langmuir型 ,碱耗达到平衡需要 2 0— 30小时 ,NaOH的碱耗约为Na2 CO3 的 2倍 ,HPAM的最大吸附量为 0 .4mg/g油砂。在不使用牺牲剂时 ,表面活性剂、碱 (NaOH)、HPAM在岩心内的滞留量分别为 0 .0 81、0 .2 10、0 .0 5 7mg/ g岩心 (注入 0 .6PVASP驱油液 ,再水驱到 4PV) ,流出液中初见HPAM、NaOH和表面活性剂时的注入量分别为 0 .2、0 .2 3、0 .3PV ,相对浓度达到最大时的注入量分别为 0 .9、0 .9、1.0PV ,各组分在岩心内的相对滞留量大小依次为表面活性剂、碱、聚合物。 3种牺牲剂降低各组分滞留量的效果 ,在作为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油液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牺牲剂 油藏岩心 静态吸附 动态滞留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对克拉玛依复合驱采出液破乳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晶 曾红霞 +2 位作者 李之平 文中新 赵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2-275,共4页
实验发现聚丙烯酰胺的存在有利于新疆克拉玛依复合驱采出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本文详细介绍了新疆克拉玛依复合驱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实验及其破乳过程中聚丙烯酰胺所起的作用。三元复合驱中由于碱、高聚物的加入 ,影响破乳过程的因素十分复... 实验发现聚丙烯酰胺的存在有利于新疆克拉玛依复合驱采出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本文详细介绍了新疆克拉玛依复合驱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实验及其破乳过程中聚丙烯酰胺所起的作用。三元复合驱中由于碱、高聚物的加入 ,影响破乳过程的因素十分复杂 ,本文尝试从不同剂对乳状液界面性质影响的角度出发 ,通过微量量热法及界面张力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液 高含水原油 脱水 复合驱油藏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矿藏采油井结垢及清垢剂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2
9
作者 王贤君 王庆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大庆油田NaOH/ORS 41/HPAM三元复合驱区块的采油井结垢严重。简要分析了这些采油井结垢的原因,对取自2口采油井井下的4个垢样进行了分析。垢样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有机物(原油和聚合物)、CaO、MgO等;主要矿物成分为非晶质二氧化硅和六方... 大庆油田NaOH/ORS 41/HPAM三元复合驱区块的采油井结垢严重。简要分析了这些采油井结垢的原因,对取自2口采油井井下的4个垢样进行了分析。垢样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有机物(原油和聚合物)、CaO、MgO等;主要矿物成分为非晶质二氧化硅和六方球状方解石、普通方解石及硫酸钡等;次要矿物成分为碎屑状石英、长石、粘土和黄铁矿等;垢由粗粒层和胶泥状细粒层交替沉积而成;垢的主要类型为硅垢和碳酸钙垢。在垢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清垢剂,其总体配方(质量百分数)为:10%~15%复合酸(氢氟酸、盐酸、有机酸)+6%~8%垢转化剂+8%~12%螯合剂+2%~4%表面活性剂+4%~6%缓蚀剂+水。该清垢剂45℃时对大庆各区块油井垢的溶蚀率不小于80%,溶蚀反应可在2h内完成,腐蚀速率仅为0.80g/m2·h。用该剂处理了结垢严重的4口采油井,单井每次用量为10~20m3,清垢效果良好,检泵周期大大延长。图1表4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垢 采油井 三元复合驱油藏 产品研究 开发 油井清垢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烷基苯磺酸盐在大庆油砂上的静态吸附损失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崔正刚 刘世霞 何江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研究了在地层温度 (4 5℃ )下 ,重烷基苯磺酸盐 (HABS)以及以其为主表面活性剂的配方物在大庆油砂上的静态吸附损失。结果表明 ,HABS由于具有较大分子截面积和含有对电解质敏感的高摩尔质量成分 ,自纯水溶液中的吸附量较小 ,而自NaOH溶... 研究了在地层温度 (4 5℃ )下 ,重烷基苯磺酸盐 (HABS)以及以其为主表面活性剂的配方物在大庆油砂上的静态吸附损失。结果表明 ,HABS由于具有较大分子截面积和含有对电解质敏感的高摩尔质量成分 ,自纯水溶液中的吸附量较小 ,而自NaOH溶液中的吸附量显著增加。HABS自 0 .8g/dLNaOH溶液中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 ,饱和吸附量为 2 .39mg/ g油砂。HABS自 0 .6— 1.2 g/dLNa3PO4 和Na2 SiO3 溶液中的吸附量为 0 .5— 0 .9mg/ g油砂 ,约为自NaOH和Na2 CO3 溶液中的吸附量的三分之一。加入少量耐盐性表面活性剂如AES以及采用NaOH/Na3PO4 复合碱有利于降低HABS的吸附量。以HABS为主表面活性剂的配方物自纯水溶液、1.0 g/dLNaOH溶液和 1.0 g/dLNa3PO4 溶液中的吸附量分别小于、相当于以及小于表面活性剂ORS 41的相应吸附量。溶液中含有聚合物有利于降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烷基苯磺酸盐 驱油 表面活性剂 储层油砂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磺酸盐在多孔介质中的色谱效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权生 李之平 韩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4-368,共5页
本文研究了石油磺酸盐KPS 2在砂管岩心中的色谱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流动实验结果表明单、双磺酸盐在岩心砂上的吸附有明显的差别 ,是导致KPS 2的色谱效应的主要因素。在复合驱体系中加入 1%碱剂碳酸钠可以大大地降低石油磺酸钠的吸附量... 本文研究了石油磺酸盐KPS 2在砂管岩心中的色谱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流动实验结果表明单、双磺酸盐在岩心砂上的吸附有明显的差别 ,是导致KPS 2的色谱效应的主要因素。在复合驱体系中加入 1%碱剂碳酸钠可以大大地降低石油磺酸钠的吸附量和色谱分离程度 ;在稀表面活性剂体系中 ,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不兼容性表现为水解聚丙烯酰胺的加入使KPS 2的色谱分离增加 ;在动态条件下石油磺酸盐进入油相中的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复合化学驱油体系 多孔介质 色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水岩反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贤君 王庆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0-253,共4页
为了探寻大庆三元复合驱油田结垢的原因 ,实验测定了储层所含各种矿物和储层岩心与 6 .0 g/L表面活性剂(S)ORS 4 1溶液、1.5 g/L聚合物 (P)HPAM溶液、12、5 0、10 0g/L碱 (NaOH ,A)溶液及ASP三元复合驱油溶液 (A、S、P浓度分别为 12、6... 为了探寻大庆三元复合驱油田结垢的原因 ,实验测定了储层所含各种矿物和储层岩心与 6 .0 g/L表面活性剂(S)ORS 4 1溶液、1.5 g/L聚合物 (P)HPAM溶液、12、5 0、10 0g/L碱 (NaOH ,A)溶液及ASP三元复合驱油溶液 (A、S、P浓度分别为 12、6 .0、1.5mg/L)在 4 5℃、0 .1MPa压力下密闭振荡反应 16 8h后 ,各溶液中K、Al、Fe、Si、Ca、Mg、Na离子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详列表中。粘土矿物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蒙脱石 ,骨架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及储层岩样基本上不与S、P溶液发生作用 ,与A溶液作用较强烈 ,溶出的矿物离子量随A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大。ASP溶液与岩样作用后溶出大量Si、Al离子 ,其中Si离子量较空白溶液中的量 (3.0mg/L)增大 4 0~ 70倍 ;在压力不变、温度由 4 5℃升至 80℃时 ,ASP溶液溶出的Si、Al离子量分别由 172 .2和 6 .0mg/L增至 82 6 .5和 2 7.9mg/L ,但不受压力增大的影响 ,随温度升高Ca离子溶出量增大 ,Mg离子溶出量不变 ;在 4 5℃下压力由 0 .1MPa升至 1.4MPa时 ,溶出的Ca、Mg离子量分别由 0 .4和 0 .6mg/L增至 11.9和 7.9mg/L。表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反应 粘土矿物 骨架矿物 储层岩心 聚合物溶液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 碱溶液 asp三元复合溶液 大庆砂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三元复合驱现场应用效果的技术途径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永太 孔柏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3-119,共7页
双河油田Ⅳ5~Ⅳ11层系油藏温度81℃、原油黏度3.3 mPa·s、综合含水97.9%、采出程度53.3%,呈现出典型的东部老油田水驱低效益开发特征。为了改善Ⅳ5~Ⅳ11层系开发效果、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集成应用了驱油效率高的三元复合驱技术、扩... 双河油田Ⅳ5~Ⅳ11层系油藏温度81℃、原油黏度3.3 mPa·s、综合含水97.9%、采出程度53.3%,呈现出典型的东部老油田水驱低效益开发特征。为了改善Ⅳ5~Ⅳ11层系开发效果、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集成应用了驱油效率高的三元复合驱技术、扩大波及体积的层系重组井网调整技术和防止窜流的化学驱全过程调剖技术。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效果表明,3项关键技术产生多种协同效应,在扩大波及体积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了驱油效率,取得优异的增油降水效果。截至2017年12月,Ⅳ5~Ⅳ11层系累计注入0.72 PV化学体系,累计增油26.09×10~4 t,中心区峰值含水由97.9%降至90.2%,日产油由23.0 t升至106.1 t;阶段提高采收率10.2%,预计最终提高采收率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三元复合驱 层系重组井网调整 化学驱全过程调剖 高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采油井用的固体缓释防垢剂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金玲 刘合 袁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由3种未指名化合物配制成兼具防腐蚀作用的防垢剂FHE,加入固化剂制成缓释防垢剂(防垢块)。在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加入防垢剂FHE2.5mg/L,在55℃、72h静态挂片测试中防垢率为99.0%;加入防垢剂FHE2.5、4.0mg/L,在55℃、压力3MPa、168h动态... 由3种未指名化合物配制成兼具防腐蚀作用的防垢剂FHE,加入固化剂制成缓释防垢剂(防垢块)。在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加入防垢剂FHE2.5mg/L,在55℃、72h静态挂片测试中防垢率为99.0%;加入防垢剂FHE2.5、4.0mg/L,在55℃、压力3MPa、168h动态模拟条件下挂片测试防垢率分别为74.9%、93.2%,由此得到防垢剂FHE的最佳浓度为4.0mg/L。防垢剂FHE与固化剂的最佳配比为3∶1。在去离子水中50℃时,防垢剂FHE从直径20mm、长20mm的防垢块中的静态溶出率由13.14%(0~48h)逐渐降至11.04%(144~192h)。在模拟井筒条件的实验装置上,求得50~55℃下,14~20h内从防垢块溶出的防垢剂在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的浓度由4.31降至3.70mg/L,由相似性原理求得在井筒中使用的防垢块直径应为8mm,长度应为645mm。在一口螺杆泵采油井中使用防垢块,油井产量略有增加,泵电流下降4~6A。图1表5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缓释防垢剂 缓释化学剂 三元复合驱油 采油井 防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油田普通稠油油藏化学驱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毛源 唐存知 +2 位作者 葛际江 唐硕 蒋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40-42,66,共4页
以河口油田普通稠油油藏油样为实验对象,通过微观驱替实验研究碱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机理,通过填砂管驱替实验观察碱驱、碱/聚合物驱和碱/表面活性剂驱3种体系的驱油效果。研究发现:碱驱波及系数高于水驱波及系数;碱质量分数越高,波及系... 以河口油田普通稠油油藏油样为实验对象,通过微观驱替实验研究碱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机理,通过填砂管驱替实验观察碱驱、碱/聚合物驱和碱/表面活性剂驱3种体系的驱油效果。研究发现:碱驱波及系数高于水驱波及系数;碱质量分数越高,波及系数越大,采收率也越好;碱渗入原油中产生泡状流,是导致碱驱波及系数高的主要原因。聚合物和碱进行复配后,虽然黏度较高,但抑制了碱液向原油中的渗入。表面活性剂的引入也会对泡状流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碱/表面活性剂驱的波及系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油藏 化学驱 碱驱 复合驱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研究和评价复合化学驱采出液破乳剂的方法 被引量:12
16
作者 毕只初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4-336,共3页
比较了一种常规破乳剂与一种专门研制的复合驱破乳剂在模拟化学复合驱条件下的动态界面张力 ,运用Gibbs公式求出每种破乳剂在油水界面的吸附量以及每个破乳剂分子在界面所占的平均面积 ,从而研究破乳剂分子在油水界面的吸附对界面膜稳... 比较了一种常规破乳剂与一种专门研制的复合驱破乳剂在模拟化学复合驱条件下的动态界面张力 ,运用Gibbs公式求出每种破乳剂在油水界面的吸附量以及每个破乳剂分子在界面所占的平均面积 ,从而研究破乳剂分子在油水界面的吸附对界面膜稳定性的影响。初步发现 ,易于在油水界面吸附的破乳剂由于形成的界面膜稳定性差 ,使得乳状液易于破乳。这为破乳剂的研制与筛选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乳剂 原油乳状液 采出液 化学复合驱 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心渗透率对复合驱油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华斌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69,96,共4页
实验三元复合驱替液由10.0 g/L NaOH、3.0 g/L表面活性剂ORS-41、1.0 g/L聚合物1275A组成,用矿化度4.456 g/L的大庆油田平均地层水配制,45℃下与大庆脱气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平衡值为1.2×10^-3mN/m,瞬时最低值为2.4×10^-3mN... 实验三元复合驱替液由10.0 g/L NaOH、3.0 g/L表面活性剂ORS-41、1.0 g/L聚合物1275A组成,用矿化度4.456 g/L的大庆油田平均地层水配制,45℃下与大庆脱气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平衡值为1.2×10^-3mN/m,瞬时最低值为2.4×10^-3mN/m,黏度为19.0 mPa·s。在气测渗透率在0.017×10^-3-687×10^-3μm^2含油饱和度在42.37%-68.05%的21支人造均质砂岩岩心上,水驱之后注入0.2 PV复合驱替液并恢复水驱,测定水驱后采收率增值,表示复合驱替液的驱油效率。驱油效率-渗透率曲线为典型的S形曲线,渗透率≤1.56×10^-3μm^2≥16.2×10^-3μm^2采收率增值变化很小,渗透率从5.5×10^-3μm^2至16.2×10^-3μm^2,采收率增值由9.76%猛增至21.00%。在本实验条件下,16.2×10^-3μm^2复合驱岩心的临界渗透率值,该复合驱替液适用于渗透率≥16.2×10^-3μm^2油藏。用驱替压力梯度与孔隙半径(毛管半径)之间的关系和聚合物分子线团回旋半径与孔隙半径的配伍性解释了这一实验结果。图2表2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复合驱替液 人造均质砂岩岩心 三元复合驱 驱油效率 渗透率 油藏适应性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隔层和无隔层非均质物理模型泡沫复合驱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文祥 刘春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8-260,265,共4页
在有隔层和无隔层的二维纵向非均质正韵律人造岩心上,在45℃下考察了水驱油后泡沫复合驱和泡沫聚驱的驱油效果。ASP三元复合驱替液、聚合物驱替液与天然气按1∶1体积比混合注入,注入量共0.6 PV,之后注入0.283 PV聚合物保护段塞。设泡沫... 在有隔层和无隔层的二维纵向非均质正韵律人造岩心上,在45℃下考察了水驱油后泡沫复合驱和泡沫聚驱的驱油效果。ASP三元复合驱替液、聚合物驱替液与天然气按1∶1体积比混合注入,注入量共0.6 PV,之后注入0.283 PV聚合物保护段塞。设泡沫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机理,在无隔层非均质岩心中包括气体上浮作用、调剖作用和洗油作用,在有隔层非均质岩心中基本上为调剖作用和洗油作用,而在无隔层非均质岩心中泡沫聚驱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机理为调剖作用和气体上浮作用。据此,由各模拟岩心实测泡沫驱采收率增值求得,调剖作用、洗油作用及气体上浮作用的贡献,在渗透率变异系数0.72的岩心泡沫复合驱采收率增值(28.0%)中分别占57.9%、35.0%及7.1%,而在渗透率变异系数0.60的岩心泡沫复合驱采收率增值(24.2%)中分别占52.1%、40.5%及7.4%。岩心非均质性增强时,调剖作用的贡献增加,洗油作用的贡献减少,气体上浮作用的贡献大体不变。图2表2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三元复合驱 泡沫聚合物驱 非均质人造岩心 驱油机理 调剖作用 洗油作用 气体上浮作用 天然气泡沫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渗油藏三元复合驱井网优化
19
作者 饶良玉 韩冬 +1 位作者 吴向红 王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29-31,共3页
以中低渗砂岩油藏S区块为例,为设计化学驱井网和提高其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设计反五点和反十三点组合井网、小五点井网和斜列井网,运用三次采油数值模拟软件开展效果预测。结果表明,斜列井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见效时间早、持续时间长... 以中低渗砂岩油藏S区块为例,为设计化学驱井网和提高其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设计反五点和反十三点组合井网、小五点井网和斜列井网,运用三次采油数值模拟软件开展效果预测。结果表明,斜列井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见效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能提高采收率12.96%;组合井网次之;小五点适应性较差。认为试验区适宜井网为斜列井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渗砂岩油藏 三元复合驱 井网优化 数值模拟 特高含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非均质条件下的复合驱油体系优选 被引量:6
20
作者 牛绪海 赵凤兰 侯吉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7-410,共4页
地层非均质程度不同,驱油体系有效提高采收率所需的黏度及界面性能有所不同。本文针对双河油田IV5-11层系油藏及原油特点,设计不同非均质条件仿真物理模型,对室内静态实验优选出的4个化学驱油体系进行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地层非均质程度不同,驱油体系有效提高采收率所需的黏度及界面性能有所不同。本文针对双河油田IV5-11层系油藏及原油特点,设计不同非均质条件仿真物理模型,对室内静态实验优选出的4个化学驱油体系进行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均质条件下,表面活性剂浓度(3g/L)一定,聚合物浓度分别为1.5g/L和1.0g/L的SP二元体系提高采收率幅度基本相同;Na2CO3浓度(10g/L)、表面活性剂浓度(3g/L)一定,聚合物浓度1.5g/L的弱碱ASP三元体系提高采收率幅度比聚合物浓度1.0g/L的弱碱ASP三元体系高2.26%。优选聚合物浓度为1.5g/L的复合体系,改变渗透率级差至2倍、3倍和5倍,随非均质性增强,与SP二元体系相比,弱碱ASP三元体系提高采收率优势逐渐变弱;在模拟具有油藏代表性的3倍渗透率级差条件下,聚合物浓度1.5g/L的弱碱ASP三元体系提高采收率比SP二元体系高出2.15%,最终确定适合双河油田IV5-11层系的驱油配方为弱碱ASP三元体系,即1.5g/LZL-Ⅱ+3.0g/LQY-3+1.0g/LNa2C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SP二元复合驱 弱碱asp三元复合驱 非均质岩心 提高采收率 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