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1
作者 王二飞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6期142-145,共4页
随着工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不断更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然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加之实践机会相对有限,常常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效... 随着工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不断更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然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加之实践机会相对有限,常常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基于此,该文探索并应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理论教学与线下实践操作相结合,优化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实验课程和项目驱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工电子技术 混合式教学 线上线下结合 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learning平台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3
2
作者 俞秀金 张耀 吕俊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6-187,191,共3页
解决身处异地学生的继续学习问题,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保障。通过e-learning教学平台作用的描述,介绍了e-learning教学平台的构建,阐述了通过e-learning教学平台实施教学。
关键词 “工学结合” E-learning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机械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韩霞 万霖 +5 位作者 王宏立 李庆达 李衣菲 张吉军 白海超 兰珊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6期143-146,共4页
为适应工程教育认证,切实提高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效果,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需要进行相应教学改革。课题组以成果导向为指导理念,优化教学内容;以“学习通”、腾讯会议、QQ群为平台,开展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机械原理... 为适应工程教育认证,切实提高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效果,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需要进行相应教学改革。课题组以成果导向为指导理念,优化教学内容;以“学习通”、腾讯会议、QQ群为平台,开展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机械原理“自由度计算基本公式”专题为例开展教学设计,探索线下线上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增加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达到“童蒙求我”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原理 线下线上 混合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式目标结合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提升脑血管病介入培训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化彪 吕鸿利 +2 位作者 朱红灿 周朋利 韩新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3-1026,共4页
目的 探讨阶段式目标教学法(staged target teaching, STT)结合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的教学法,提升脑血管介入的培训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接纳的44名脑血管介入进修... 目的 探讨阶段式目标教学法(staged target teaching, STT)结合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的教学法,提升脑血管介入的培训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接纳的44名脑血管介入进修生,20名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为对照组,其余24名采用STT结合PBL教学法为实验组,比较培训前后两组进修生在基本知识、操作技能、综合知识考核成绩以及满意度的质量与效果。结果 分组前成绩和学习动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半年的培训后,实验组的结业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结业后独立工作1年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操作技能、基本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理解力、师生互动、交流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技巧、知识掌握程度的得分也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T结合PBL教学法能够显著提升脑血管病介入的培训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式目标结合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 脑血管病介入 培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课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5
作者 陆彦 张昌泉 +2 位作者 范晓磊 于恒秀 刘巧泉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3期153-156,共4页
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生物学和农业科学领域中的一种革命性技术,是植物繁殖、生物多样性保护、遗传操作和品种改良的一种高效方法。同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是农学类本科专业学习的一门基础性课程,由于其理论课程内容复杂且较为抽象,学生... 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生物学和农业科学领域中的一种革命性技术,是植物繁殖、生物多样性保护、遗传操作和品种改良的一种高效方法。同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是农学类本科专业学习的一门基础性课程,由于其理论课程内容复杂且较为抽象,学生必须借助具体的实验课程对重要的知识点和内容加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扬州大学农学院开设的农学类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课为例,针对传统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与创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优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课教学体系,营造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氛围,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并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为新时期农学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农学 实验技能 教学改革 学研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导向-合作学习联合教学法在《动物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殷超 石云 +4 位作者 曾庆节 谢贤华 魏庆 黄建珍 梁海平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9期147-149,共3页
问题导向-合作学习联合教学是结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2种教学方法优势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方法,近年来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该文以高等农业院校的《动物生理学》专业基础课为例,旨在探讨问题导向-合作学习联合教学法在该课... 问题导向-合作学习联合教学是结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2种教学方法优势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方法,近年来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该文以高等农业院校的《动物生理学》专业基础课为例,旨在探讨问题导向-合作学习联合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该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学习 合作学习 联合教学法 动物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S学院案例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陈学飞 路建如 单强 《高校教育管理》 2009年第2期16-22,共7页
以S学院为案例,对高职院校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工厂"进行梳理,对其空间布局、运行管理、功能效果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客观描述,分析了其与传统教学组织的区别,评价了其在构建新型人才培... 以S学院为案例,对高职院校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工厂"进行梳理,对其空间布局、运行管理、功能效果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客观描述,分析了其与传统教学组织的区别,评价了其在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所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教学模式 学习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NET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 被引量:13
8
作者 朱香卫 邹羚 +3 位作者 张建 熊福松 魏慧 朱锋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9-31,共3页
在《ASP.NET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以软件为载体,按照"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部署与维护"5个程序开发工作步骤,设计学习领域课程,并创设"新闻发布系统&... 在《ASP.NET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以软件为载体,按照"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部署与维护"5个程序开发工作步骤,设计学习领域课程,并创设"新闻发布系统"、"网上选课系统"、"在线考试系统"3个学习情境,同时引入NIIT课程体系及英文原版教材,采用MCLA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实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NET程序设计 课程开发 工学结合 NIIT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做合一”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陶行知生活教育方法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37
9
作者 周逸先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4-18,共5页
本文通过阐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以“做”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论思想 ,结合实际探讨了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实践性 。
关键词 培养 创造力 生活教育方法论 操作能力 陶行知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学生 主体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模式借鉴与启示 被引量:16
10
作者 程忠国 周晖 曾光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87-90,共4页
德国F+U萨克森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营模拟实训的课堂教学模式经验表明,企业经营管理技能更多来自于工作经验,即工作过程的体验。基于案例启示,提高高职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应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彻底改变与工作任务相... 德国F+U萨克森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营模拟实训的课堂教学模式经验表明,企业经营管理技能更多来自于工作经验,即工作过程的体验。基于案例启示,提高高职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应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彻底改变与工作任务相脱离、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能力目标、学生主体、任务训练三个基本要求,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能力本位 课堂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 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建设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海燕 徐锡叶 王江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84-86,共3页
构建实践教学评估体系的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提高教学质量。天津职业大学在实践教学评估中,通过组建监控团队,构筑校企"实践共同体",将胜任力评价、有效性评价、教师绩效评价、教学量乘系数等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建立... 构建实践教学评估体系的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提高教学质量。天津职业大学在实践教学评估中,通过组建监控团队,构筑校企"实践共同体",将胜任力评价、有效性评价、教师绩效评价、教学量乘系数等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建立实践教学监控网络与质量预警机制,实施评价与校内津贴及各种奖励挂钩等措施,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学结合 实践教学 评估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合”理念下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淑平 赵琳 +3 位作者 王科俊 管凤旭 孙蓉 葛亚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1-143,共3页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导航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按照"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精神,紧紧抓住实验室建设核心问题,依靠优势谋发展,与时俱进求创新,把优质资源有效整合、教学科研紧密结合、校企密切联合(即"三合&quo...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导航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按照"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精神,紧紧抓住实验室建设核心问题,依靠优势谋发展,与时俱进求创新,把优质资源有效整合、教学科研紧密结合、校企密切联合(即"三合")落实到实处。中心建立了科研案例管理系统,将科研成果纳入系列实验教材,开设课外实验项目专区和网上视频专题讲座,通过这3项措施,努力促进教学科研相融合,打造优质的实验教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中心建设 校企联合 产学研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体育课选项制分段轮换教学模式初探 被引量:8
13
作者 杜吉香 周祖旭 吴剑明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4-65,共2页
针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在普通高校一年级体育教学中采用选项制分段轮换教学模式 ,即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处于动态组合 ,改革传统考试办法 ,使教师间优势互补 ,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 ;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 针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在普通高校一年级体育教学中采用选项制分段轮换教学模式 ,即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处于动态组合 ,改革传统考试办法 ,使教师间优势互补 ,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 ;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其体育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育教学 选项制分段轮换 动态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学结合背景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8
14
作者 肖坤 陈粟宋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5-77,共3页
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推进,教学质量保障成为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应从强化全体教师员工教学质量意识入手,构建"源头保障、过程监控、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双重身份、双线三层"的实践... 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推进,教学质量保障成为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应从强化全体教师员工教学质量意识入手,构建"源头保障、过程监控、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双重身份、双线三层"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外评内控"的评价与诊断系统,"及时反馈、持续改进"的教学反馈与反应系统,以及"动态调整"的质量保障体系自我完善机制,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工学结合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视角下混合教学系统化设计与体系化模式构建 被引量:75
15
作者 朱永海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7-87,共11页
混合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常态化形式。该文采用文献分析法,从教学系统的1基础(传统课堂)、4要素(学生-内容-资源-目标)和1模式等六个维度,分析当前混合教学研究中存在"六个表象问题"根源于"四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混合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常态化形式。该文采用文献分析法,从教学系统的1基础(传统课堂)、4要素(学生-内容-资源-目标)和1模式等六个维度,分析当前混合教学研究中存在"六个表象问题"根源于"四个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标准是?进一步从深度学习框架对"传统课堂-学生-目标"三个维度解构,及对"模式-资源-内容"三个维度建构,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阶梯式加深混合教学一般模式",推进传统课堂1.0的"碎片化流程"和"精细化流程",向混合教学课堂2.0"线上线下优势结合流程"转变,聚焦混合教学系统化设计:基于知识点的线上课程精细化设计;基于学习结果的线上线下联结设计;基于进阶式任务的线下课堂综合化设计。最后,从"阶梯式加深"优势特征等角度探讨了一般模式特点,并演绎出体系化混合教学模式:在线辅助型、递进型、进阶/翻转型、螺旋型、强化型、在线主导型和交替/并列型等,从而完善混合教学课堂2.0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教学系统 混合教学 教学模式 优势结合 阶梯式加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刍议 被引量:13
16
作者 薛朝晖 贺亚芹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41-43,共3页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多元开放性、技能经验实践性和教学评价及时性的基本特点,遵循教育开放性、教育要素多元性、考核方式非单调性、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原则。建立以教学主体、教学内...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多元开放性、技能经验实践性和教学评价及时性的基本特点,遵循教育开放性、教育要素多元性、考核方式非单调性、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原则。建立以教学主体、教学内容、个体学习过程、教学考核评价、制度保障为一级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 评价体系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9
17
作者 耿玉香 郑春禄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29期98-99,共2页
高技能的训练不能只强调"练",要科学安排"学"与"练"的比例。高职实训教学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意"学"、"练"结合,正确处理理论与操作训练的关系,坚持课内实训与... 高技能的训练不能只强调"练",要科学安排"学"与"练"的比例。高职实训教学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意"学"、"练"结合,正确处理理论与操作训练的关系,坚持课内实训与集中实训结合、典型任务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实训教学 教学模式 技术创新 学练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种植类专业群的“平台+模块”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凯 孙君艳 胡孔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8-319,327,共3页
工学结合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的职教思想,本文从种植类专业群建设的角度提出工学结合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模式,强调"宽基础、强技能",有利于实现相应教学项目的开发和情境教学组织... 工学结合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的职教思想,本文从种植类专业群建设的角度提出工学结合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模式,强调"宽基础、强技能",有利于实现相应教学项目的开发和情境教学组织,使专业群建设与教学体系、课程建设体系的互动可以按模块化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类专业群 工学结合 “平台+模块” 课程体系 教学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3
19
作者 张良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4-76,共3页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学管理应以开放的姿态面向社会、企业、工作岗位群,拓展教学空间与时间;建立"校企两元协同、校内多方联动"的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机构;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和柔性教学管理机制;建立以工作...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学管理应以开放的姿态面向社会、企业、工作岗位群,拓展教学空间与时间;建立"校企两元协同、校内多方联动"的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机构;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和柔性教学管理机制;建立以工作预防、实时监控与及时纠偏为主线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实现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实施的过程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学结合 教学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校互融、教工学结合”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探索——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许建平 方健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70,共4页
在校企校教师教育联盟的基础上,构建"校企校互融、教工学结合"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以职技高师院校为主体,联合企业和中等职业学校,由校企校三方共同确定职教师资培养内涵,共同开发教师能力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共... 在校企校教师教育联盟的基础上,构建"校企校互融、教工学结合"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以职技高师院校为主体,联合企业和中等职业学校,由校企校三方共同确定职教师资培养内涵,共同开发教师能力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组织考核评价,校企校合作贯穿于职教师资培养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师资 校企校互融 教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