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荷花品种“西湖秋韵”和“湘湖秋韵”的培育与扩繁应用
1
作者 郁幼芳 陈利鸿 +2 位作者 蔡莹 林玲 徐云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5期51-54,共4页
“西湖秋韵”和“湘湖秋韵”是以荷花品种“西湖红莲”为父本,“秋艳”和“秋星”为母本,通过授粉杂交方法选育出的具有一定耐寒性且花期较长的荷花品种。本文总结分析了2个荷花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扩繁应用,... “西湖秋韵”和“湘湖秋韵”是以荷花品种“西湖红莲”为父本,“秋艳”和“秋星”为母本,通过授粉杂交方法选育出的具有一定耐寒性且花期较长的荷花品种。本文总结分析了2个荷花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扩繁应用,为耐寒且花期长荷花品种的繁育与应用提供参考。“西湖秋韵”和“湘湖秋韵”2个品种均为大株型,展花期分别能持续到10月中旬和11月中旬。二次栽植后,“湘湖秋韵”品种展花期可延长至12月10日。“西湖秋韵”和“湘湖秋韵”的群体花期分别达154和133 d,具有花色鲜艳、花瓣大及对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湿地公园建设、河道和湖滨水景绿化改造及小区水体美化等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荷花 杂交选育 扩繁应用 花期 耐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质资源芽期耐冷性的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45
2
作者 韩龙植 曹桂兰 +4 位作者 安永平 张媛媛 阮仁超 张艳蕊 曲英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46-350,共5页
对新收集的 879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水稻芽期耐冷性的鉴定与评价 ,从中筛选出芽期耐冷性极强的水稻种质资源 39份 ,均为贵州地方粳稻品种。供试粳稻品种 6 1 2 3%具有强芽期耐冷性 (3级 ) ,而籼稻品种只有 13 77%具有强芽期耐冷性 (3级... 对新收集的 879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水稻芽期耐冷性的鉴定与评价 ,从中筛选出芽期耐冷性极强的水稻种质资源 39份 ,均为贵州地方粳稻品种。供试粳稻品种 6 1 2 3%具有强芽期耐冷性 (3级 ) ,而籼稻品种只有 13 77%具有强芽期耐冷性 (3级 ) ,粳稻品种的芽期耐冷性显著强于籼稻品种。无论籼稻 ,还是粳稻 ,贵州地方稻种的芽期耐冷性显著强于来自其他地区的品种 ,从贵州地方稻种中挖掘极强耐冷种质资源的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期 耐冷性 地方稻种 种质资源 水稻 粳稻品种 籼稻品种 出芽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芽期耐冷性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乔永利 张媛媛 +3 位作者 安永平 张艳蕊 曹桂兰 韩龙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0-294,共5页
利用 2 2个粳稻品种 ,在不同低温胁迫、不同处理天数下进行水稻芽期耐冷性鉴定 ,并提出了适合于粳稻芽期耐冷性的鉴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在低温胁迫和不同天数的处理中 ,以 2℃ / 6d低温胁迫下的 2 2个粳稻品种死苗率的方差和变异范... 利用 2 2个粳稻品种 ,在不同低温胁迫、不同处理天数下进行水稻芽期耐冷性鉴定 ,并提出了适合于粳稻芽期耐冷性的鉴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在低温胁迫和不同天数的处理中 ,以 2℃ / 6d低温胁迫下的 2 2个粳稻品种死苗率的方差和变异范围表现为最大 ,并且死苗率的分布比较合理 ,据此认为该低温胁迫对于粳稻芽期耐冷性鉴定是比较合适的胁迫条件。在2℃ / 6d低温胁迫下 ,靖粳 7号、辐优 1号、合系 15、沈农 15、东农 4 2 2、滇系 1号等品种芽期耐冷性属 3级 ,为强耐冷性品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种 低温胁迫 芽期 水稻 耐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芽期耐冷性与其他耐冷性状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37
4
作者 韩龙植 曹桂兰 +4 位作者 芮钟斗 安永平 乔永利 黄兴九 高熙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90-995,共6页
籼粳交“密阳 2 3/吉冷 1号”的F3 系统群为试材 ,探讨了水稻芽期耐冷性遗传变异以及与其他耐冷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F3 系统群的芽期耐冷性表现为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 ,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在自然低温或冷水处理下水稻幼... 籼粳交“密阳 2 3/吉冷 1号”的F3 系统群为试材 ,探讨了水稻芽期耐冷性遗传变异以及与其他耐冷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F3 系统群的芽期耐冷性表现为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 ,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在自然低温或冷水处理下水稻幼苗生长能力、抽穗天数、穗抽出度、孕穗期耐冷性 (低温下结实率 )和成熟期综合耐冷性等性状均与芽期耐冷性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根据芽期耐冷性强弱所选择的耐冷系统群在自然低温或冷水处理下幼苗生长能力、穗抽出度、孕穗期耐冷性和成熟期综合耐冷性均明显强于冷敏系统群和选择前F3 系统群。通过对籼粳交低世代芽期耐冷性的严格选择 ,可以间接获得幼苗低温生长能力、孕穗期耐冷性和成熟期综合耐冷性较强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芽期耐冷性 幼苗生长能力 孕穗期耐冷性 成熟期耐冷性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长早期耐冷性QTL分析 被引量:43
5
作者 韩龙植 乔永利 +4 位作者 曹桂兰 张媛媛 安永平 芮钟斗 高熙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6,共5页
以籼粳交“密阳23/吉冷1号”的F2:3 代200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并进行了F3 代家系的生长早期耐冷性鉴定和QTL分析。结果表明,幼苗期耐冷性、分蘖期耐冷性和低温下幼苗生长能力等生长早期耐冷性在F3 代表现为近似正态的连... 以籼粳交“密阳23/吉冷1号”的F2:3 代200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并进行了F3 代家系的生长早期耐冷性鉴定和QTL分析。结果表明,幼苗期耐冷性、分蘖期耐冷性和低温下幼苗生长能力等生长早期耐冷性在F3 代表现为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在第1、5、9 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与幼苗期耐冷性相关的QTL各1个,其中qCTS1 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最大,达15.5%;在第2、3、7、9、11 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与分蘖期耐冷性相关的QTL各1个,而每个QTL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均较低;在第1、2、11、12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与低温下幼苗生长能力相关的QTL各1个,其中qGAS2 和qGAS12 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26.6%和42.9%,是主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冷性 QTL分析 幼苗期 表型变异 幼苗生长 分蘖期 水稻 染色体 作图群体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驯化及封冻阶段不同冬小麦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晓楠 付连双 +5 位作者 李卓夫 杨方 孙艳丽 刘灿 王金伟 陈禹兴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了解小麦品种的抗寒机制,对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对照品种济麦22在低温驯化及封冻阶段植株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驯化阶段对照品种济麦22新叶的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实际量子产量(yi... 为了解小麦品种的抗寒机制,对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对照品种济麦22在低温驯化及封冻阶段植株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驯化阶段对照品种济麦22新叶的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实际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淬灭(qP)显著高于东农冬麦1号,低温驯化结束后济麦22的这些参数迅速降低,显著低于东农冬麦1号新叶相应的值;调查期内东农冬麦1号新叶的初始荧光(Fo)变化稳定,降幅为26.2%,济麦22新叶Fo的降幅为52.8%;两品种老叶的荧光参数值变化趋势接近一致,低温驯化结束后东农冬麦1号老叶的Fm、qN、qP值显著高于济麦22老叶相应的值。在生产上可以利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品种抗寒性进行鉴定,鉴定时期为低温驯化期结束、封冻期开始时,鉴定的部位应为植株新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低温驯化 封冻阶段 叶绿素荧光 耐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不同生育时期耐冷性鉴定及其相关分析 被引量:55
7
作者 金铭路 杨春刚 +10 位作者 余腾琼 郭桂珍 汤翠凤 张俊国 阿新祥 曹桂兰 徐福荣 刘宪虎 戴陆园 张三元 韩龙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0-546,共7页
以204份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水稻发芽期、芽期、幼苗期、孕穗期等耐冷性鉴定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各生育时期耐冷性在籼粳亚种间、各种质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粳稻种质的耐冷性明显强于籼稻种质,但籼稻种质中... 以204份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水稻发芽期、芽期、幼苗期、孕穗期等耐冷性鉴定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各生育时期耐冷性在籼粳亚种间、各种质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粳稻种质的耐冷性明显强于籼稻种质,但籼稻种质中也存在耐冷性较强的种质。高阳淀稻大红芒、肥东塘稻、木樨球、卫国、兴国、山酒谷、中花8号等粳稻种质和包选21号、红米三担白、寸谷糯、红谷等籼稻种质在水稻各生育时期均表现较强的耐冷性,在水稻耐冷性育种及耐冷基因发掘研究中应加以利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水稻结实率与低温下发芽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死苗率呈显著负相关,即低温下发芽期耐冷性和芽期耐冷性强的水稻种质一般表现为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认为低温下发芽率和芽期低温处理后的死苗率可以作为孕穗期耐冷性早期鉴定的间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微核心种质 生育时期 耐冷性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水稻芽期耐冷性QTL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露霞 王松凤 +1 位作者 江玲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Asominori×IR24重组自交系(R IL)群体71个株系和相应的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65个株系,以芽期冷害死苗率为芽期耐冷性的鉴定指标,对芽期耐冷性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 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Asominori×IR24重组自交系(R IL)群体71个株系和相应的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65个株系,以芽期冷害死苗率为芽期耐冷性的鉴定指标,对芽期耐冷性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R IL群体中检测到3个芽期耐冷性QTL,位于第5和第12染色体上(第5染色体上存在2个位点),分别命名为qCTBP5-1、qCTBP5-2和qCTBP12,其LOD值为4.7、2.9、2.9,解释表型变异的19.21%、12.00%、12.21%。qCTBP5-2增强芽期耐冷性的等位基因来自粳型耐冷亲本Asom inori,qCTBP5-1和qCTBP12增强芽期耐冷性的等位基因来自籼型不耐冷亲本IR24。通过CSSL图示基因型分析,证实在第5染色体上RFLP标记C1447附近约15 cM的染色体区段,存在增强芽期耐冷性的基因,来源于染色体片段受体亲本Asom inori,能使芽期冷害死苗率降低约11%,该基因的位置与R IL群体在第5染色体上定位的QTL相同,证实了qCTBP5-2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芽期耐冷性 重组自交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数量性状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份特异稻种资源不同生育时期耐冷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正武 刘剑飞 +3 位作者 祁俊生 陈克富 鞠远金 蔡家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29-929,957,共2页
[目的]为充分利用糯稻89-1进行水稻耐冷性育种。[方法]以明恢63为对照,研究优异耐冷稻种资源糯稻89-1发芽期、芽期和幼苗期的耐冷性。[结果]0℃时明恢63的发芽率为15%,糯稻89-1发芽率为79.5%。糯稻89-1和明恢63的发芽指数随温度降低而减... [目的]为充分利用糯稻89-1进行水稻耐冷性育种。[方法]以明恢63为对照,研究优异耐冷稻种资源糯稻89-1发芽期、芽期和幼苗期的耐冷性。[结果]0℃时明恢63的发芽率为15%,糯稻89-1发芽率为79.5%。糯稻89-1和明恢63的发芽指数随温度降低而减小,50、℃时,对照发芽指数分别为19.0和3.8,糯稻89-1的分别为56.9和41.2。芽期时,糯稻89-1所有幼芽均长出绿苗,叶色青绿,耐冷性达1级,对照幼芽死苗率在50%以上,耐冷性为7级。幼苗期时,糯稻89-1秧苗叶片枯萎,但全部呈绿色,耐冷性达1级,对照秧苗的叶片黄化率在50%以上,耐冷性为5级。[结论]糯稻89-1发芽期、芽期和幼苗期的耐冷性都优于对照,具有很强的耐低温能力,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降低的幅度小,芽期和幼苗期的耐冷性均达到1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稻89—1 生育时期 耐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稻种资源耐寒性初步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文国松 戴陆国 陈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5-20,共6页
对芽期耐寒的云南稻种资源进行生育后期的耐寒性鉴定,筛选出具有中等以上耐寒性单株108个,它们分属于15个不同类型的品种资源;筛选出耐寒性强或极强的不同基因型至少有11个。对10份资源的31个单株系统进行苗期耐寒性鉴定,有6个单株系统... 对芽期耐寒的云南稻种资源进行生育后期的耐寒性鉴定,筛选出具有中等以上耐寒性单株108个,它们分属于15个不同类型的品种资源;筛选出耐寒性强或极强的不同基因型至少有11个。对10份资源的31个单株系统进行苗期耐寒性鉴定,有6个单株系统的苗期耐寒性强,这6个单株系统属于3个资源。研究发现属于3个品神资源的4个单株系统为全生育期耐寒材料。相关分析初步显示,不同生育期间的耐寒性无相关性。另外,就云南稻种资源多样性及耐寒种质的利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寒性 鉴定 稻种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部野生狗牙根种质耐寒性初步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小情 严国强 +5 位作者 黄思怡 王芮嘉 李鸣曦 杨丹 张新全 刘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87-297,共11页
采用田间统计绿期法、电导率法和匍匐茎恢复生长法,对50份西南部野生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2份美国引进品种(Tifway和Tifeagle)进行耐寒性初步鉴定。结果表明:1)52份材料的绿期为277~306 d,Sau02033(越西)、Sau02040(自贡)的绿期最... 采用田间统计绿期法、电导率法和匍匐茎恢复生长法,对50份西南部野生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2份美国引进品种(Tifway和Tifeagle)进行耐寒性初步鉴定。结果表明:1)52份材料的绿期为277~306 d,Sau02033(越西)、Sau02040(自贡)的绿期最长;2)半致死温度(LT50)为-9.00^-1.72℃,Sau02014(金川)、Sau02040(自贡)的LT50最低;3)匍匐茎恢复生长率为18.05%~42.36%,Sau02012(金川)、Ly97021(遂宁)的恢复率最高;4)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其耐寒性与海拔显著正相关(P<0.05);5)将52份材料系统聚类分为A、B、C三类,耐寒性强弱表现为A>B>C,Tifway和Tifeagle被聚在C类,大部分野生材料的耐寒性高于这两个品种。综上可知,3种方法综合评定结果表明,Sau02040(自贡)、Sau02013(金川)、Sau02014(金川)、XZ2(察隅)耐寒性较强,具有良好的牧草和草坪草开发潜力,3种指标综合运用更能全面评价狗牙根的耐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绿期 半致死温度 匍匐茎恢复生长 电导率 耐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时期低温胁迫对水稻保护酶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伟豪 柳洪良 +4 位作者 朴雪梅 韩云哲 王亮 张基德 具红光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第5期49-53,共5页
通过吉林省内外优质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在苗期、分蘖期、减数分裂期、灌浆成熟期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并进行其生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水稻的CAT、POD、SOD酶活性均有所增高,其中部分品种的SOD酶活性整体较强,在各个时期均有... 通过吉林省内外优质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在苗期、分蘖期、减数分裂期、灌浆成熟期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并进行其生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水稻的CAT、POD、SOD酶活性均有所增高,其中部分品种的SOD酶活性整体较强,在各个时期均有所增幅,而CAT和POD酶活性在不同时期存在品种差异,且分蘖期大部分品种的三种保护酶均有明显提升。本试验材料中,不同时期低温胁迫下,通系935、龙稻18、吉粳816、绥粳14、延粳22、通35的整体酶活性在各个时期表现优异,优于其余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不同时期 低温 耐冷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早稻品种芽期耐冷性鉴定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永兰 龙起樟 +2 位作者 丁芸 万建林 王会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0-447,共8页
在自然低温和人工低温胁迫下对江西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48份早稻品种进行芽期耐冷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自然低温条件下,参试品种死苗率变幅为0~58.33%,大部分品种具有相对较强的芽期耐冷性;而人工低温条件下参试品种死苗率变幅为0~100%,... 在自然低温和人工低温胁迫下对江西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48份早稻品种进行芽期耐冷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自然低温条件下,参试品种死苗率变幅为0~58.33%,大部分品种具有相对较强的芽期耐冷性;而人工低温条件下参试品种死苗率变幅为0~100%,70%品种的死苗率在增加,芽期耐冷性在不同程度地减弱,不论是在自然低温还是在人工低温条件下,杂交水稻组合的芽期耐冷性均要强于常规水稻品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组合间在自然低温下、人工低温下芽期耐冷性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杂交水稻组合间耐冷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常规水稻品种在自然低温下耐冷性无明显差异,而在人工低温下耐冷性差异却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随着温度降低常规水稻品种对低温的反应较敏感。研究认为,"三系"杂交稻中其恢复系的芽期耐冷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组合的芽期耐冷性表现;杂交稻组合株两优1号、两优287和荣优9号,对低温的反应比较迟钝,耐冷性强,可作为耐低温水稻品种在水稻生产和育种中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早稻品种 芽期 耐冷性 鉴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冬期间库尔勒香梨不同器官抗寒指标随气温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艾克来木.艾合买提 阿不来提.买买提 +3 位作者 巴特尔.巴克 阿丽腾.吐尔孙哈力 萨吉旦.阿卜杜克日木 祖力克艳.麻那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08-1416,共9页
以越冬期间库尔勒香梨花芽、树干、枝条等器官为材料,测定了不同器官形成层组织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电导率等抗寒指标,同时监测了果园气温和树干阳阴面形成层温度,并采用隶属函数评价不同器官抗寒性,分... 以越冬期间库尔勒香梨花芽、树干、枝条等器官为材料,测定了不同器官形成层组织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电导率等抗寒指标,同时监测了果园气温和树干阳阴面形成层温度,并采用隶属函数评价不同器官抗寒性,分析越冬期气温对新疆库尔勒香梨不同器官抗寒指标和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库尔勒香梨越冬期间,不同器官同一抗寒指标和同一器官不同抗寒指标随气温、树干阳阴面形成层温度差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抗寒指标均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树干阳阴面形成层温度差均呈正相关关系。(2)各器官形成层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其抗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SOD、CAT活性与POD活性呈正相关关系,并以CAT与POD活性相关性最强。(3)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贡献率最大的是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器官抗寒性强弱顺序为花芽组织>树干阴面形成层>枝条形成层>树干阳面形成层。研究发现,库尔勒香梨各器官形成层POD和CAT活性在越冬期间较低气温和较强烈形成层温度变化时较高,并以SOD对低温伤害和形成层温度变化最敏感;整个越冬期抗寒性强的器官表现出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较低的相对电导率;形成层温度变化与抗寒生理指标变化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反映机体受到的低温冻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期 库尔勒香梨 器官 生理指标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