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纤溶指标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微血管阻塞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李珊珊 宗雪峰 +1 位作者 窦灵芝 李建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0-70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微血管阻塞(MVO)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152例老年(≥60岁)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CI术后6个月内发生MVO 72例。采...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微血管阻塞(MVO)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152例老年(≥60岁)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CI术后6个月内发生MVO 72例。采用ROC曲线评估PCI术前凝血纤溶指标对MVO的预测价值。结果:MVO组PCI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低于非MVO组,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高于非MVO组(P<0.05)。PT、APTT、D-D、FIB及4者联合诊断MVO的ROC曲线AUC(95%CI)分别为0.648(0.573~0.795)、0.652(0.594~0.862)、0.639(0.605~0.786)、0.624(0.611~0.745)、0.823(0.741~0.928);与PT、APTT、D-D、FIB比较,4者联合的AUC较大(P均<0.05)。结论:PT、APTT、D-D、FIB联合可用于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MVO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凝血指标 纤溶指标 微血管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武雅荣 张永强 +1 位作者 郑英 王彩红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9-447,共9页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形成可增高肝硬化患者病死率,影响肝移植的顺利实施和预后。高凝状态是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特殊机制。近年来,PVT的发病机制逐渐明晰,具体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形成可增高肝硬化患者病死率,影响肝移植的顺利实施和预后。高凝状态是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特殊机制。近年来,PVT的发病机制逐渐明晰,具体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性和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从而促进凝血系统活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活化加剧局部炎症,从而增强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促进血栓形成;凝血与纤溶系统失衡导致机体持续高凝状态;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炎症和代谢紊乱,从而增高PVT发生风险。本文对上述关键机制及其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深入揭示PVT的分子与细胞机制提供新视角,同时为未来PVT的早期诊断和探索新型干预策略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炎症反应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纤溶标志物检测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分析和临床效能评价
3
作者 刘首娉 唐银琳 +1 位作者 程燕芳 周茜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46-1852,共7页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标志物在脑出血(ICH)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并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实现个体化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01例ICH患者,依据出院与入院GCS评分差值(ΔGCS)将...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标志物在脑出血(ICH)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并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实现个体化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01例ICH患者,依据出院与入院GCS评分差值(ΔGCS)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ΔGCS≤0)与预后良好组(ΔGCS>0)。收集患者入院时的凝血纤溶指标及基础资料,采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70%的样本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30%的样本用于验证。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及年龄在不同预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LASSO回归筛选出TAT、D-D和年龄为关键变量并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表达式为:logit(P)=-6.234+1.132×TAT+0.867×D-D+0.699×年龄。在训练集的AUC为0.795,校准曲线显示良好的拟合度,Hosmer-Lemeshow检验P=0.8568,DCA显示模型在0.1~0.8风险阈值范围内具有稳定净获益。结论TAT、D-D和年龄是ICH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变量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性与临床实用性,列线图可直观实现个体化风险评估,为ICH患者的早期风险分层与临床干预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凝血纤溶标志物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D-二聚体 预后预测 LASSO回归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研究前沿探讨
4
作者 聂恒海 曾灵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7-343,共7页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SAC)是一种严重且预后不良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当前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凝血系统过度激活、抗凝功能障碍、纤溶功能紊乱和免疫系统失衡等,多种因素共同促进了疾病...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SAC)是一种严重且预后不良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当前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凝血系统过度激活、抗凝功能障碍、纤溶功能紊乱和免疫系统失衡等,多种因素共同促进了疾病进展。然而,针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仍然是当前临床面临的主要挑战,这可能是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文章系统梳理了SAC发病机制的前沿进展,揭示了凝血-免疫交互调控的核心作用,为突破当前早期诊断瓶颈和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未来呼吁开展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结合人工智能驱动的动态风险评估模型,以推动SAC诊疗从经验性向循证化、分层化的范式转变,这或将从根本上改善SAC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凝血 纤溶 免疫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胸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凝血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5
5
作者 袁训芝 吴新民 +2 位作者 陈铭 袁家颖 张生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9-532,共4页
目的 :调查胸科大手术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 ,观察手术前后凝血、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 :2 0 0 3年 2月至 4月行肺癌或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 5 2例。年龄 35~ 79岁 ,男 34例 ,女 18例。所有患者于术后 3~ 10天内行双下... 目的 :调查胸科大手术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 ,观察手术前后凝血、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 :2 0 0 3年 2月至 4月行肺癌或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 5 2例。年龄 35~ 79岁 ,男 34例 ,女 18例。所有患者于术后 3~ 10天内行双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查。同期做了 5 7例非手术门诊患者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均记录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栓发生的部位。 2 5例开胸手术患者于术前、术后 3天及术后 1周采集静脉血测定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D 二聚体 (D dimer,D D)、抗凝血酶 (antithrombin ,AT)、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hrombin -an tithrombincomplex ,TAT)、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PAI)、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time ,PT)、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 ,INR)以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所有患者无血栓栓塞史 ,术前评价血栓栓塞发生的风险。结果 :5 2例入选患者中 ,2 8例患者超声检查发现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检出率为 5 3.8% ,均为腓静脉血栓形成。血凝指标D D、FIB手术后明显升高 ,一直持续到手术后 1周 ;TAT手术后 3天明显升高 ,但手术后 1周恢复到术前水平 ;AT手术后 3天明显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手术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前 D-D 开胸 大手术 应考 水平 个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及纤溶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曾荣香 徐志毅 +1 位作者 雷凯君 谢韶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8期1852-1854,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及纤溶的影响,探讨其防治SANFH的机理。方法: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以每周2次注射醋酸泼尼松龙24.5mg/kg进行造模,正常对照组注射等...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及纤溶的影响,探讨其防治SANFH的机理。方法: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以每周2次注射醋酸泼尼松龙24.5mg/kg进行造模,正常对照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造模同时给药,治疗组予补阳还五汤水提液灌胃,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喂生理盐水。第6周取血标本检测血液流变学、凝血及纤溶指标。结果:①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模型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红细胞压积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②凝血指标测定结果:模型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较正常组短(P<0.05),而纤维蛋白原(FIB)升高(P<0.05)。治疗组PT、APTT、TT较模型组延长(P<0.05),而FIB降低(P<0.05)。③纤溶指标测定结果:模型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较正常组减少,而tPA抑制剂1(PAI-1)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tPA较模型增加,PAI-1无明显差异(P>0.05)。④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凝血及纤溶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因激素导致的异常血液流变状态、凝血及纤溶功能,改善高凝状态,有利于阻止或延缓SANFH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纤溶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在肺癌血栓栓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8
7
作者 付阳 刘玉梅 +1 位作者 金亚雄 江虹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83-587,共5页
背景与目的凝血与纤溶标志物能有效反映肺癌术后静脉置管患者体内止凝血各系统的功能紊乱,其水平变化与患者高凝状态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在肺癌术后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变化趋势,评价其在肺癌血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能... 背景与目的凝血与纤溶标志物能有效反映肺癌术后静脉置管患者体内止凝血各系统的功能紊乱,其水平变化与患者高凝状态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在肺癌术后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变化趋势,评价其在肺癌血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能,探讨其在肺癌深静脉置管患者凝血与纤溶平衡改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肺癌术后静脉置管患者118例,其中肺癌血栓栓塞患者29例、对照组89例。分别检测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α2-plasmin inhibitor-plasmin complexes,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inhibitor complexes,t-PAIC)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 thrombo 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以及D二聚体(D-Dimer,D-D)的水平,分析其变化及血栓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在肺癌术后静脉置管患者中,凝血与纤溶标志物TM、TAT、PIC、t-PAIC、D-D、FDP水平在血栓组高于非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效能分析显示,TM、TAT、PIC、t-PAIC、D-D及FD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0.771、0.669、0.671、0.819和0.8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术后置管患者体内凝血和纤溶活性增强,早期监测凝血和纤溶标志物可预防血栓的发生,减少肺癌患者术后血栓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肺肿瘤 凝血标志物 纤溶标志物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提取物激活凝血因子Ⅻ发挥止血活血功能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珊珊 成绍武 +3 位作者 宋祯彦 龚胜强 刘洋 葛金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488-2492,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检测艾叶提取物对FXII的作用,探讨了其止血与活血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运用复钙时间测定、Western Blot、发色底物法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测定,探讨了艾叶对血浆FXII的作用机制。结果:艾叶提取物依赖FXII有效缩...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检测艾叶提取物对FXII的作用,探讨了其止血与活血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运用复钙时间测定、Western Blot、发色底物法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测定,探讨了艾叶对血浆FXII的作用机制。结果:艾叶提取物依赖FXII有效缩短血浆复钙时间,艾叶提取液直接激活凝血因子XII(FXII),且存在量效关系。进一步对FXIIa下游底物检测结果显示,艾叶提取液可调控FXIIa激活纤溶酶原参与到纤溶反应。在APTT测定中,艾叶提取液对APTT呈时效关系,显示艾叶含药血浆APTT早期缩短,晚期显著延长。结论:结果表明,艾叶提取物可有效激活FXII参与到内源性凝血反应,促进血液凝固,同时可能通过调控纤溶酶原并抑制内源性凝血的下游底物参与活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凝血因子Ⅻ 内源性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凝血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永军 段华 +1 位作者 姜学强 吴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25-627,共3页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凝血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凝固法、酶联免疫法检测25例无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患者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纤维蛋白原(FG)...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凝血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凝固法、酶联免疫法检测25例无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患者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的变化。结果:PT在手术结束时明显延长(P<0.05),术后24小时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FG在手术结束时变化不明显(P>0.05),术后24小时明显升高(P<0.01)。D-D在手术结束和术后24小时均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PTT、PT、INR在手术结束及术后24小时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可引起患者术后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改变,术后形成血液凝固性增加、凝血活性增强的高凝状态,故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预防血栓性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凝血活性 纤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糖酯对家兔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姜国辉 张世玲 +2 位作者 袁玮 朱嫒嫒 杨丛秀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01-204,共4页
实验研究表明甘糖酯能够影响家兔凝血和纤溶功能。静脉注射6.25mg/kg,25mg/kg甘糖酯能明显延长家兔凝血酶原时间(PT)(P<0.001),凝血酶时间(TT)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P<0.001),使家兔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明显增多(P&... 实验研究表明甘糖酯能够影响家兔凝血和纤溶功能。静脉注射6.25mg/kg,25mg/kg甘糖酯能明显延长家兔凝血酶原时间(PT)(P<0.001),凝血酶时间(TT)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P<0.001),使家兔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明显增多(P<0.001),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缩短(P<0.001),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g)降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糖酯 英肝素 凝血 纤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干离断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勇 童希忠 +4 位作者 梁应平 赵红 涂静 胡衍辉 徐国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8-911,共4页
目的评价颈交感神经干离断(TCST)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12~15周龄,体重300~3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脓毒症组(CLP组)和颈交感神经干离断+脓毒症组(TCS... 目的评价颈交感神经干离断(TCST)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12~15周龄,体重300~3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脓毒症组(CLP组)和颈交感神经干离断+脓毒症组(TCST组),每组24例。CLP组和TCST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TCST组于CLP前行右侧TCST。分别于CLP前即刻(T0)、CLP后2h(T1)、4h(T2)和6h(T3)时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浆TNF-α、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水平和Plt计数。结果 与T0和S组比较,T1~T3时CLP组和T2、T3时TCST组PT、APTT明显延长,血浆Fib及ATⅢ水平明显降低,血浆TNF-α、t-PA、PAI-1和D-D水平明显升高,Plt计数明显减少(P〈0.05)。与CLP组比较,T1~T3时TCST组PT、APTT明显缩短,血浆Fib及ATⅢ水平明显升高,血浆TNF-α、t-PA、PAI-1和D-D水平明显降低,Plt计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 TCST可改善脓毒症大鼠凝血和纤溶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浆TNF-α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 交感 交感神经切断术 脓毒症 凝血功能 纤溶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颅脑创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童武松 徐俊法 +7 位作者 杨文进 郑平 李高义 郭义君 何斌 曾劲松 唐馨芬 林同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患者伤后早期凝血和纤溶变化以及与病情危重度GCS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28例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57例作为对照。检测伤后早期(6 h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患者伤后早期凝血和纤溶变化以及与病情危重度GCS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28例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57例作为对照。检测伤后早期(6 h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小板(PLT)的含量改变,结合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型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后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组患者早期出现凝血-纤溶指标异常的百分比为80.49%(425/528),其中不同凝血-纤溶指标根据异常的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D-D〉PT〉Fg〉APTT〉PLT〉TT。(2)急性颅脑创伤患者PT、D-D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颅脑创伤伤情加重PT、D-D含量明显升高;Fg含量在重型和中型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型与轻型患者组比较、轻型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APTT、TT含量只有重型患者组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型、轻型患者及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LT在各颅脑创伤组及对照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3)GOS 1分组、2-3分组较GOS 4-5分组早期PT、D-D均有明显升高,Fg明显下降(P〈0.05)。结论:急性颅脑创伤患者早期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PT、D-D、Fg是比较敏感的指标,有助于临床早期判断伤情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凝血 纤维蛋白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泳 高春锦 +3 位作者 庞宝森 杨晋才 李海东 武连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观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凝血-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各组分别采血测定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 目的观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凝血-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各组分别采血测定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含量。结果1)凝血系统指标变化:AT-Ⅲ:给药24h后明显升高(P<0.05),然后开始下降,1周时下降最明显(P<0.05);TM:给药后24h开始升高(P<0.01),1周时升高最明显(P<0.01)。2)纤溶系统指标变化:tPA:给药后24h至2周时均明显降低(P<0.01);PAI-1:给药后24h至2周时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模型动物的凝血-纤溶系统存在明显功能障碍,这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股骨头坏死 凝血 纤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止凝血与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邱丽君 王淑香 +1 位作者 周琪 沈霞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445-447,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活性、纤溶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134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4 9例、不稳定心绞痛 (UA) 19例、稳定性心绞痛 (SA)组 6 6例 ,应用ELISA法检测血管性血友...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活性、纤溶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134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4 9例、不稳定心绞痛 (UA) 19例、稳定性心绞痛 (SA)组 6 6例 ,应用ELISA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Ag)、P -选择素 (P -selectin)、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及D-二聚体 (D -D) ,应用Claus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 (Fg) ,并比较各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者 (n =4 0 )的差别。 结果所有冠心病患者的各项止凝血和纤溶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MI组和UA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SA组除D -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 ,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AMI组与UA组比较 ,Fg、vWF :Ag、TFPI、TF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P -selectin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UA组与SA组比较 ,P -selectin、D D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而vWF :Ag、TFPI、TF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着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 ,且各项指标异常程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一致 (AMI>UA >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临床意义 止血 凝血 纤维蛋白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对卵巢癌凝血/纤溶及CA125/HE4水平的调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5
作者 谭树芬 杨琳琳 +4 位作者 何利平 杨谢兰 张红平 杨宏英 李树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3-509,共7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联合化疗对卵巢癌(OC)凝血/纤溶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分为OC联合化疗(CC)和良性卵巢肿瘤对照(control)组,各组50例。借助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卵巢病理学改变;采用全自动...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联合化疗对卵巢癌(OC)凝血/纤溶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分为OC联合化疗(CC)和良性卵巢肿瘤对照(control)组,各组50例。借助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卵巢病理学改变;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SEC)、凝血酶原国际标准比值(PT-INR)、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ATIO)、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含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糖类抗原125(CA125)和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分析凝血/纤溶产物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光镜显示卵巢浆液性癌(SC)细胞坏死和腺腔样结构,超微结构显示线粒体显著肿胀和嵴溶解,联合化疗后卵巢SC呈现正常线粒体与“脂质空泡”并存的现象。凝血与纤溶指标检测显示,OC患者化疗前TT和AT-Ⅲ水平显著降低(P<0.01),APTT、FIB、FDP、D-D、CA125和HE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TT和AT-Ⅲ水平显著升高(P<0.01),其他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标志物和纤溶产物对OC具有诊断价值。结论:联合化疗对OC患者凝血与纤溶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其纤溶产物与肿瘤标志物的消长变化对OC的预测和干预评估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联合化疗 凝血 纤维蛋白溶解 人附睾蛋白4 糖类抗原1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栓胶囊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雷应权 符中明 +3 位作者 冯国君 任雨笙 彭顺舟 王东平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5期311-312,共2页
目的:研究溶栓胶囊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治疗组HAPC患者32例,口服溶栓胶囊2粒,bid,疗程1个月,检测患者服药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药抑制物(PAI-1)活性和凝血因子Ⅰ含量,并以... 目的:研究溶栓胶囊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治疗组HAPC患者32例,口服溶栓胶囊2粒,bid,疗程1个月,检测患者服药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药抑制物(PAI-1)活性和凝血因子Ⅰ含量,并以健康的移居34例进行对比,不用任何药物。结果:汉族男性服药1个月后患者t-PA活性升高(1.53±0.23)u·mL^(-1)(P<0.05),PAI活性降低(0.66±0.10)u·mL^(-1)(P<0.05),Fbg含量降低(2.23±0.78)g·L^(-1)(P<0.05)。结论:溶栓胶囊可有效改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凝血纤溶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胶囊 红细胞增多症/高原 凝血纤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血栓弹力图评价开胸手术围术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弋 葛衡江 周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58-659,共2页
目的 用血栓弹力图评价开胸手术围术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开胸手术患者40例,分别于术前、术中3h、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采集中心静脉血液标本,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和血栓弹力描记图(TEG)。结果 围术期PT、APTT无显著性差异,F... 目的 用血栓弹力图评价开胸手术围术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开胸手术患者40例,分别于术前、术中3h、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采集中心静脉血液标本,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和血栓弹力描记图(TEG)。结果 围术期PT、APTT无显著性差异,FG含量术后第1天和第3天显著低于术前和术中(P <0 0 5 )。TEG显示术中、术后反应时间(R)值和K值均逐渐增加,但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最大振幅(MA)在术中3h和术后第1天降低,但与术前和术后第3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凝血指数(CI)术中与术前相比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术后继续降低,但与术中相比无显著性差异;MA后3 0min内血凝块幅度减少的速率(LY3 0 )术后第1天开始增加,与术前和术中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 <0 0 1)。结论 开胸手术病人术中、术后凝血状态趋于低凝,TEG可对开胸手术围术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提供全面而准确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开胸手术 凝血 纤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爱华 李小亮 +3 位作者 孙达春 彭秀斌 梁翠微 黎义锦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0,29,共4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g)、凝血因子VⅡ(FVⅡ)、凝血因子VⅢ(FVⅢ )、因子X(FX)采用光散射比浊法。P-...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g)、凝血因子VⅡ(FVⅡ)、凝血因子VⅢ(FVⅢ )、因子X(FX)采用光散射比浊法。P-选择素(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 采用ELISA法测定。uPA抑制物(PAI)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PT、APTT、TT、Ps、 VWF、uPA升高,Fg、FVⅡ、FVⅢ、FX降低。(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PT、APTT、Ps、vWF、uPA降低,FVⅡ、 FVⅢ升高。(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PT、APTT、TT、Ps、vWF、uPA升高,Fg、FVⅡ、FVⅢ、FX降低。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凝降低,纤溶亢进,血小板活化,介入治疗后减轻,但未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纤溶功能 凝血 APTT 升高 治疗后 PA 降低 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的氧化修饰对血凝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祖跃 刘秉文 +3 位作者 周静 张祖辉 刘宇 白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773-1777,共5页
目的 :研究脂蛋白的氧化修饰对凝血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Cu2 + 法及次氯酸法氧化修饰超速离心分离的正常人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低密度脂蛋白 (LDL)及高密度脂蛋白 (HDL)。分别将天然及氧化修饰脂蛋白N -VLDL、Ox -VLDL ;N... 目的 :研究脂蛋白的氧化修饰对凝血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Cu2 + 法及次氯酸法氧化修饰超速离心分离的正常人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低密度脂蛋白 (LDL)及高密度脂蛋白 (HDL)。分别将天然及氧化修饰脂蛋白N -VLDL、Ox -VLDL ;N -LDL、Ox -LDL、N -HDL及Ox -HDL加入由正常人新鲜混合血浆构成的反应系统中 ,以相应天然脂蛋白为对照 ,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 1)活性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 :VLDL、LDL及HDL经Cu2 + 法及次氯酸法氧化修饰后其REM、2 34nm吸光度值、TBARS含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 0 1)。Ox -VLDL、Ox -LDL及Ox -HDL使PT及APTT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Ox -VLDL及Ox -LDL使t-PA活性高于对照组 ,PAI- 1活性低于对照组 (P <0 0 5及P <0 0 1) ,而Ox -HDL对t-PA活性及PAI- 1活性的影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N -VLDL、N -LDL及N -HDL对凝血及纤溶活性无影响。Ox -VLDL、Ox -LDL及Ox -HDL促进血凝及血栓形成 ;Ox -VLDL及Ox -LDL使纤溶活性增加 ,而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 氧化修饰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脑血宝对血液凝固与纤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计国义 华坤 +1 位作者 李鸿雁 祝世功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 :观察脑血宝制剂对血液凝固与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血栓形成后应用脑血宝制剂(3个剂量组 ) ,观察颈总动脉内栓子的变化和血浆中纤维蛋白 (FIB)、凝血酶时间 (TT)以及体外实验中血液凝固时间及血凝块直径的变化。结果 :应用脑血... 目的 :观察脑血宝制剂对血液凝固与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血栓形成后应用脑血宝制剂(3个剂量组 ) ,观察颈总动脉内栓子的变化和血浆中纤维蛋白 (FIB)、凝血酶时间 (TT)以及体外实验中血液凝固时间及血凝块直径的变化。结果 :应用脑血宝制剂后血凝时间延长 ,血凝块直径缩小 ,颈动脉栓子有溶解的表现 ;血浆中 FIB含量下降 ,TT延长 ,二者有负相关关系。纤溶酶原 (PL G)无明显变化。结论 :脑血宝有溶栓作用 ,但其溶栓作用与激活纤溶酶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脑血宝 血液凝固 纤溶活性 实验 血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