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Ⅵ)及Ni(Ⅱ)在偏碱性土壤中的共运移及稳定化
1
作者 石枝巧 丁嘉雯 +1 位作者 吴丽雯 丁竹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6-386,共11页
本文通过动态柱试验研究重金属含氧酸根阴离子Cr(Ⅵ)和重金属阳离子Ni(Ⅱ)在偏碱性土壤中的运移与稳定及其稳定的形态。共运移实验表明:Cr(Ⅵ)和Ni(Ⅱ)对入流液流速、水化学条件的变化响应不同,如流速、pH几乎不影响Cr(Ⅵ)的穿透量,而Ni... 本文通过动态柱试验研究重金属含氧酸根阴离子Cr(Ⅵ)和重金属阳离子Ni(Ⅱ)在偏碱性土壤中的运移与稳定及其稳定的形态。共运移实验表明:Cr(Ⅵ)和Ni(Ⅱ)对入流液流速、水化学条件的变化响应不同,如流速、pH几乎不影响Cr(Ⅵ)的穿透量,而Ni(Ⅱ)在0.05 mL·min^(-1)流速下的穿透量明显低于在0.2 mL·min^(-1)流速下,且其穿透量随pH升高而降低;较细土壤粒径及较低流速条件下pH对Ni(Ⅱ)的穿透具有更明显的影响。3种稳定剂存在下的穿透实验及界面过程实验表明:腐植酸、磁铁矿以及零价铁的存在可以稳定土壤孔隙水中两种金属,但腐植酸和磁铁矿的反应速率较慢,而零价铁的反应速率较快,200h内零价铁可以使溶液中Cr(Ⅵ)及Ni(Ⅱ)几乎被全部去除;土壤介质本身的性质、孔隙水pH以及反应接触时间是影响两种重金属离子穿透与滞留的关键因素。联合处理的穿透实验中,腐植酸+磁铁矿组含氧阴离子Cr(Ⅵ)以及金属阳离子Ni(Ⅱ)大部分转化为非易移动的形态;腐植酸+零价铁的复合处理具有较高反应效率,能够同时稳定Cr(Ⅵ)及Ni(Ⅱ),将其几乎完全转变为非易移动的形态。尽管土壤偏碱性,腐植酸+零价铁的复合处理中Cr(Ⅵ)仍绝大部分转变为Cr(Ⅲ),土柱深层Cr(Ⅵ)含量低于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 Ni() 共运移 土壤 稳定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角双锥构型的场诱导Co^(Ⅱ)单离子磁体
2
作者 赵淑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3-1591,共9页
利用CoCl_(2)·6H_(2)O和2,6-二乙酰吡啶双(氨基脲)(H_(2)dapsc)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回流反应得到一例具有五角双锥构型的单核Co~Ⅱ配合物[Co(H_(2)dapsc)(H_(2)O)Cl]Cl·2H_(2)O(1),其中中性的H_(2)dapsc配体分子提供5个配... 利用CoCl_(2)·6H_(2)O和2,6-二乙酰吡啶双(氨基脲)(H_(2)dapsc)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回流反应得到一例具有五角双锥构型的单核Co~Ⅱ配合物[Co(H_(2)dapsc)(H_(2)O)Cl]Cl·2H_(2)O(1),其中中性的H_(2)dapsc配体分子提供5个配位原子构成其赤道平面,1个水分子和1个Cl^(-)离子则占据其轴向位置,同时在其固态结构中包含1个价态平衡Cl^(-)离子和晶格水分子。直流磁化率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强的磁各向异性;交流磁性质表明其存在慢磁弛豫行为,直接和拉曼过程同时主导其弛豫,自旋翻转能垒为55.55 K。结合理论计算可以得出,导致该配合物慢磁弛豫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五角双锥结构的面内各向异性,计算得到的D、E值为45.68、-0.32 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配合物 五角双锥 晶体结构 磁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TiO_(2)的Co(Ⅱ)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
作者 罗甘滨 付冬雪 +3 位作者 洪玉文 胡斌 赵莉 成会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9-163,169,共6页
采用表面离子印迹技术,以Co(Ⅱ)离子为模板离子,双(2,4,4-三甲基戊基)次膦酸(Cyanex272)为配体,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纳米TiO_(2)为载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制备了21种Co(Ⅱ)离子印迹聚合物[Co(Ⅱ)-IIP_(1-2... 采用表面离子印迹技术,以Co(Ⅱ)离子为模板离子,双(2,4,4-三甲基戊基)次膦酸(Cyanex272)为配体,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纳米TiO_(2)为载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制备了21种Co(Ⅱ)离子印迹聚合物[Co(Ⅱ)-IIP_(1-21)@TiO_(2)]和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NIP_(1-21)@TiO_(2))。通过对印迹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下制备的Co(Ⅱ)-IIP_(3)@TiO_(2)其吸附量为158.70mg/g,印迹因子为2.35。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氮气吸附-脱附实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Co(Ⅱ)-IIP_(3)@TiO_(2)和NIP_(3)@TiO_(2)的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表征;结合等温吸附和动力学吸附实验,对Co(Ⅱ)-IIP_(3)@TiO_(2)的吸附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o(Ⅱ)-IIP_(3)@TiO_(2)对Co(Ⅱ)离子的吸附以准二级动力学过程为主,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离子 表面印迹技术 配体 纳米Ti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吸附固定环境中Cd(Ⅱ)/Pb(Ⅱ)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鑫 谯华 +3 位作者 郭伟强 钱彦君 张书豪 朱龙辉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221-226,231,共7页
吸附法常用于修复环境中Cd(Ⅱ)/Pb(Ⅱ)的复合污染。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的生物炭成为广泛应用的吸附剂,但存在吸附常量有限、选择性差等缺点,为此常采用改性来增强其吸附固定效果。综合分析了改性生物炭吸附固定镉、铅的影响因素,包括生... 吸附法常用于修复环境中Cd(Ⅱ)/Pb(Ⅱ)的复合污染。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的生物炭成为广泛应用的吸附剂,但存在吸附常量有限、选择性差等缺点,为此常采用改性来增强其吸附固定效果。综合分析了改性生物炭吸附固定镉、铅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物炭的原料、改性方法及改性剂种类和浓度、热解温度、Cd(Ⅱ)/Pb(Ⅱ)的竞争、投加量、pH值和干扰离子及改性生物炭吸附固定重金属的机理。最后强调通过调控条件改变生物炭性质提高吸附能力,展望指出需深化复合污染环境下改性方法、生物炭在环境中长期稳定性的研究,实现更有效的重金属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Cd()/Pb()复合污染 影响因素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氮冠醚化Schiff碱钴(Ⅱ)配合物模拟磷酸二酯水解酶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胡伟 刘富安 +4 位作者 谢家庆 李建章 秦圣英 胡常伟 曾宪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5-218,共4页
含杂氮冠醚的Schiff碱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模拟水解酶被用于催化BNPP水解 ,讨论了两种杂氮冠醚化单Schiff碱钴 (Ⅱ )配合物催化BNPP水解的动力学和机理 ,分析了反应体系的特征光谱变化。提出了配合物催化BNPP水解的动力学数学模型 ,结果... 含杂氮冠醚的Schiff碱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模拟水解酶被用于催化BNPP水解 ,讨论了两种杂氮冠醚化单Schiff碱钴 (Ⅱ )配合物催化BNPP水解的动力学和机理 ,分析了反应体系的特征光谱变化。提出了配合物催化BNPP水解的动力学数学模型 ,结果表明 ,在反应过程中形成中间物种的假设是合理的 ;随着缓冲溶液pH的增大 ,两种配合物催化BNPP水解速率提高 ;两种配合物在催化BNPP水解中表现出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水解酶 杂氮冠醚化西佛碱钴配合物 磷酸二酯键 BNPP水解 动力学 模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秆野螟属部分种的线粒体COⅡ基因序列分析及其分子系统学(鳞翅目:草螟科)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瑞生 王振营 +1 位作者 何康来 白树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189,共8页
本文利用mtDNA-COⅡ基因序列,研究了中国分布秆野螟属Ostrinia 8种螟虫的分子系统学和系统分化。结果表明:秆野螟属昆虫COⅡ基因序列全长682bp,共编码227个氨基酸,8种昆虫12个样品中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2%,氨基酸突变率为2.2%... 本文利用mtDNA-COⅡ基因序列,研究了中国分布秆野螟属Ostrinia 8种螟虫的分子系统学和系统分化。结果表明:秆野螟属昆虫COⅡ基因序列全长682bp,共编码227个氨基酸,8种昆虫12个样品中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2%,氨基酸突变率为2.2%。同种内不同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小于种间距离,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0044之间,种间遗传距离在0.0015-0.063之间。基因变异转换数(Ts)明显高于颠换数(Tv)。分别采用UPGMA法、NJ法和MP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种间进化关系基本一致:秆野螟属8种昆虫明显分为2个大群,虎杖螟O.latipennis与其他7种亲缘关系最远,单独形成一个群;在另外1个大群中又分为3个亚群,亚洲玉米螟O.furnacalis不同地理种群首先聚在一起形成1个亚群,酒花螟O.kurentzovi与麻螟O.narynensis亲缘关系最近,聚在一起形成的分支又与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苍耳螟O.orientalis和豆秆野螟O.scapulalis聚在一起形成1个亚群,刺菜螟O.zealis在该大群内与其他种亲缘关系最远,单独形成1个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秆野螟属 mtDNA-CO 分子系统学 系统分化 分子系统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N,N′-二(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合钴(Ⅱ)和N-(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合铜(Ⅱ)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辉 王静 +2 位作者 秦峰梅 周道玮 朱东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1-825,共5页
在水溶液中,将N,N′-二(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1)与氯化钴(Ⅱ)反应,获得配合物Co(Ⅱ)L1.H2O(2)[L1=N,N′-二(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将邻氧乙酸苯甲醛、乙二胺与氯化铜(Ⅱ)反应,获得Cu(Ⅱ)C lL2.2H2O(3)[L2=N-(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用元... 在水溶液中,将N,N′-二(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1)与氯化钴(Ⅱ)反应,获得配合物Co(Ⅱ)L1.H2O(2)[L1=N,N′-二(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将邻氧乙酸苯甲醛、乙二胺与氯化铜(Ⅱ)反应,获得Cu(Ⅱ)C lL2.2H2O(3)[L2=N-(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用元素分析、1H NMR和IR等方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1和配合物2和3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定了配合物2和3的晶体结构.黄豆种子经不同浓度配合物2和3处理均能萌发,但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比对照组低,说明配合物2和3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对黄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一定的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氧乙酸苯甲醛 钴()配合物 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光绿蝇COⅡ序列分析与地理种群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蔡继峰 兰玲梅 +5 位作者 陈瑶清 王震侠 常云峰 梁伟波 董建国 廖志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地理种群丝光绿蝇遗传距离与所处地理纬度差异分布的相关性,为法医学判断丝光绿蝇所属地理种群及推断死亡地点服务。方法采集于呼和浩特和成都地区2个地理种群4个丝光绿蝇,对其线粒体DNA(mtDNA)上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Ⅱ(CO... 目的探讨不同地理种群丝光绿蝇遗传距离与所处地理纬度差异分布的相关性,为法医学判断丝光绿蝇所属地理种群及推断死亡地点服务。方法采集于呼和浩特和成都地区2个地理种群4个丝光绿蝇,对其线粒体DNA(mtDNA)上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Ⅱ(COⅡ)基因中635bp序列进行分析;同时通过GenBank中BLAST检索系统检索世界不同地理纬度地区的6个地理种群的6个丝光绿蝇该区域的mtDNA序列,用MEGA2.1软件包进行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将分析所得各苍蝇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纬度差值运用SPSS10.5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和相关分析。结果8个地理种群丝光绿蝇mtDNA上COⅡ中635bp基因序列分析所得遗传距离与地理纬度差值之间存在相关性(r=0.286,P=0.034)。结论8个地理种群丝光绿蝇mtDNA上COⅡ中635bp基因序列分析所得遗传距离与所处地理纬度差异分布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光绿蝇 细胞色素氧化酶辅酶 遗传距离 地理纬度 地理种群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桥联双核钴(Ⅱ)配合物的合成、磁性及抗癌活性 被引量:6
9
作者 石敬民 廖代正 +4 位作者 程鹏 缪明明 姜宗慧 刘永江 王耕霖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6-88,共3页
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桥联双核钴(Ⅱ)配合物的合成、磁性及抗癌活性石敬民,廖代正,程鹏,缪明明,姜宗慧,刘永江,王耕霖(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关键词硝基邻苯二甲酸根,双核钴(Ⅱ)配合物,磁性,生物活性研究桥联... 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桥联双核钴(Ⅱ)配合物的合成、磁性及抗癌活性石敬民,廖代正,程鹏,缪明明,姜宗慧,刘永江,王耕霖(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关键词硝基邻苯二甲酸根,双核钴(Ⅱ)配合物,磁性,生物活性研究桥联多核配合物的磁性不仅有助于了解桥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 邻苯二甲酸 配合物 磁性 抗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Co(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抑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尹德帅 许兴友 +2 位作者 陈智栋 卞昌华 曹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37-1041,1045,共6页
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的钴配合物[Co(Pae)2L](Pae=丹皮酚;L=乙二胺)。用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仪、红外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35141(15)nm,b=0.73... 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的钴配合物[Co(Pae)2L](Pae=丹皮酚;L=乙二胺)。用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仪、红外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35141(15)nm,b=0.73190(10)nm,c=2.0897(2)nm,Mr=435.85,V=1.9529(4)nm3,Z=4,F(000)=910,Dc=1.482 g/cm3,μ(Mo-Kα)=0.915 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530,wR2=0.1129。利用琼脂扩散法测试了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它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Ⅱ)和Ni(Ⅱ)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表面配位模型及线性自由能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宗元 张瑞 +3 位作者 杨兴龙 吴王锁 郭治军 刘春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19-2026,共8页
用批式法研究了Co(Ⅱ)和Ni(Ⅱ)在北山花岗岩(BS03, 600 m)上的吸附. Co(Ⅱ)和Ni(Ⅱ)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分配比(Kd)均随pH值、离子强度和吸附质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低pH值范围, Co(Ⅱ)和Ni(Ⅱ)的Kd 值随离子强度的增... 用批式法研究了Co(Ⅱ)和Ni(Ⅱ)在北山花岗岩(BS03, 600 m)上的吸附. Co(Ⅱ)和Ni(Ⅱ)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分配比(Kd)均随pH值、离子强度和吸附质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低pH值范围, Co(Ⅱ)和Ni(Ⅱ)的Kd 值随离子强度的增大显著减小, 而在高pH值范围,离子强度对Kd的影响较小; Co(Ⅱ)和Ni(Ⅱ)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作用可以分别用1个离子交换反应和2个内层表面配位反应进行定量描述. 建立了表面配位反应平衡常数(K)与过渡金属二价离子水解常数(OHK)之间的线性自由能关系(LFER),据此对Pb(Ⅱ)和Cu(Ⅱ)在花岗岩上的吸附进行了预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获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花岗岩 吸附 Co() Ni() 表面配位模型 线性自由能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江流域唇和花线粒体COⅡ基因部分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吕耀平 胡则辉 +1 位作者 叶丽平 姚子亮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0-585,共6页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唇(Hemibarbus labeo)和花(H.maculatus)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COⅡ)基因部分序列,将所得的COⅡ基因序列与4种取自GenBank的属鱼类同一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系...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唇(Hemibarbus labeo)和花(H.maculatus)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COⅡ)基因部分序列,将所得的COⅡ基因序列与4种取自GenBank的属鱼类同一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系统发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测序结果表明,在实际分析的600bp序列中,序列A+T含量(56.9%~57.8%)高于G+C含量,物种间共有变异位点116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46个;唇和花2个地理种群间变异位点均为11个,唇种群间碱基替换均为转换,花的转换/颠换为8/3.以COⅡ基因片段序列为标记,用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 Bleeker)作外群,构建了属鱼类的系统发生树,其拓扑结构显示2个地理种群浙江花单倍体Ⅰ(H1)与江苏花首先聚为一支,然后与浙江花单倍体Ⅱ(H2)形成一个单系群.韩国唇和日本为姐妹群,然后与中国花(浙江和江苏)相聚为一支.长吻和朝鲜单独聚为一支,表明2者的亲缘关系较近.结果同时表明,韩国唇与江苏花、日本和浙江花(H1)的遗传距离均为0.0084,结合形态特征鉴定,推测韩国唇和日本是中国花(浙江和江苏)的同物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属鱼类 CO基因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三核钴(Ⅱ)Salamo型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溶剂效应和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莉 康全鹏 +3 位作者 郝静 张阳 白杨 董文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5-533,共9页
通过四水乙酸钴(Ⅱ)和Salamo型双肟配体4,4′-二硝基-2,2′-(1,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H2L)在不同溶剂中的配位反应,合成了2种不同溶剂参与配位的三核钴(Ⅱ)配合物,即[Co_3L(OAc)_2(CH_3CH_2OH)_2]·2CH_3CH_2OH·2CHCl_3(1... 通过四水乙酸钴(Ⅱ)和Salamo型双肟配体4,4′-二硝基-2,2′-(1,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H2L)在不同溶剂中的配位反应,合成了2种不同溶剂参与配位的三核钴(Ⅱ)配合物,即[Co_3L(OAc)_2(CH_3CH_2OH)_2]·2CH_3CH_2OH·2CHCl_3(1)和[Co_3L(OAc)_2(C_3H_7OH)_2](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了性质表征。在配合物1和2中,存在2个配体单元(提供N_2O_2配位原子),2个乙酸根离子,2个配位的乙醇或正丙醇分子。虽然2个配合物是在不同溶剂中合成的,但配合物中的钴(Ⅱ)离子均采用稍微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结果表明,溶剂效应在配合物的配位环境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另外,配合物1和2在激发波长为450 nm时能表现出强烈的光致发光,其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68和56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amo型双肟配体 钴()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BP缩1-萘胺合钴(Ⅱ)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姝明 李培凡 +1 位作者 郁铭 王瑾玲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9-443,共5页
Using4-[(1-naphthylamino)phenylmethylene]-5-methyl-2-phenyl-2H-pyrazol-3(4H)one(L),its Co (Ⅱ) complex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and UV in which the ligand as a-1valence bidentate with Co (Ⅱ) form2∶1co... Using4-[(1-naphthylamino)phenylmethylene]-5-methyl-2-phenyl-2H-pyrazol-3(4H)one(L),its Co (Ⅱ) complex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and UV in which the ligand as a-1valence bidentate with Co (Ⅱ) form2∶1complex.X-ray structur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Co (Ⅱ) ion is coordinated with oxygen atoms of pyrazolinon,nitrogen atoms of imine and oxygen atoms of DMF molecules to form a distorted six-coordination octahedron.π - π reciprocity and aromatic stack interaction are observed.There are no intra-and inter-hydrogen bond in the crys-tal and the complexes are held together by electronic and Van der Waals fo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配合物 PMBP缩1-萘胺 合成 晶体结构 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 席夫碱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酸类配体的Co(Ⅱ)配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及光电性能对比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晶 刘永华 +1 位作者 刘佳操 牛淑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5-464,共10页
采用水热和溶剂热方法合成了4种Co(Ⅱ)配合物:[Co(btec)0.5(pz)2]n (1),[Co(btec)0.5(pz)3]n (2),[Co(phen)(Hbtc)(H3btc)(H2O)2]·3H2O (3)和[Co(Imh)2(anis)2(H2O)] (4)(H4btec=1,2,4,5-均苯... 采用水热和溶剂热方法合成了4种Co(Ⅱ)配合物:[Co(btec)0.5(pz)2]n (1),[Co(btec)0.5(pz)3]n (2),[Co(phen)(Hbtc)(H3btc)(H2O)2]·3H2O (3)和[Co(Imh)2(anis)2(H2O)] (4)(H4btec=1,2,4,5-均苯四甲酸,pz=吡唑;H3btc=1,3,5-均苯三甲酸;phen=1,10-邻菲啰啉;Imh=咪唑;Hanis=对甲氧基苯甲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漫反射光谱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具有2D结构的Co(Ⅱ)配聚物,Co(Ⅱ)为四配位。配合物2~4中,Co(Ⅱ)均为六配位。配合物2为1D链状结构,分子间通过氢键进一步网联成2D。配合物3和4为分子型配合物,然后再分别由氢键进一步网联成3D和2D。SPS结果显示,4种配合物在300~600 nm范围内都呈现正的光伏响应(SPV),表明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重点是采用SPS技术讨论了配合物结构、空间维度和中心离子配位环境对配合物光电性能的影响,并尝试采用半导体能带理论与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相结合来分析、指认SPS各响应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氢键 光-电转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县风化煤黄腐酸与Co(Ⅱ)的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文明 杜金洲 +4 位作者 陶祖贻 张红庆 王旭东 游志军 李伟娟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3,共6页
以6 0 Co作示踪剂 ,用舒伯特 (Schubert)法、斯蒂文森 (Stevenson)法以及改进的舒伯特法 ,测定了河南巩县风化煤黄腐酸与Co(Ⅱ )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生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 ,并对不同方法所测得的稳定常数值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 以6 0 Co作示踪剂 ,用舒伯特 (Schubert)法、斯蒂文森 (Stevenson)法以及改进的舒伯特法 ,测定了河南巩县风化煤黄腐酸与Co(Ⅱ )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生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 ,并对不同方法所测得的稳定常数值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大 ,有形成多核配合物的趋势 ;在不同离子强度下可生成配位比分别为 1∶1和 2∶1的两种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酸 稳定常数 离子交换 钴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Schiff碱配体的超分子Co(Ⅱ)和Cu(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银霞 赵亚元 +3 位作者 李春宇 俞彬 郭建强 李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3-920,共8页
合成了2个含肟基Schiff碱Co(Ⅱ)和Cu(Ⅱ)配合物Co(L^1)_2(1)和Cu(L^2)_2(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相似的结构,均由1个中心金属离子和2个双齿配体单元组成,且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为4,具有平面四边形结构。配合物1和2... 合成了2个含肟基Schiff碱Co(Ⅱ)和Cu(Ⅱ)配合物Co(L^1)_2(1)和Cu(L^2)_2(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相似的结构,均由1个中心金属离子和2个双齿配体单元组成,且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为4,具有平面四边形结构。配合物1和2均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均为P1。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1.156 40(11)nm,b=1.376 81(12)nm,c=1.388 59(13)nm,α=63.776 0(10)°,β=87.400(2)°,γ=84.280(2)°;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1.156 42(9)nm,b=1.372 19(13)nm,c=1.404 40(12)nm,α=63.683 0(10)°,β=87.227(2)°,γ=84.883 0(10)°。2个配合物分子均通过分子间C-H…O和C-H…π氢键作用以及分子间π…π堆积作用相连接,形成了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配合物 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SCHIFF碱配体 超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浮选-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痕量Pb(Ⅱ)、Ni(Ⅱ)和Co(Ⅱ) 被引量:13
18
作者 董慧茹 程群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73-175,共3页
本文采用溶剂浮选分离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痕量Pb(Ⅱ)、Ni(Ⅱ)以和Co(Ⅱ)。以双硫腙为捕集剂,甲基异丁基酮(MIBK)为浮选溶剂,确定了最佳浮选务件。所拟定的方法用于自来水和工业用水中Pb(Ⅱ)、Ni(Ⅱ)... 本文采用溶剂浮选分离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痕量Pb(Ⅱ)、Ni(Ⅱ)以和Co(Ⅱ)。以双硫腙为捕集剂,甲基异丁基酮(MIBK)为浮选溶剂,确定了最佳浮选务件。所拟定的方法用于自来水和工业用水中Pb(Ⅱ)、Ni(Ⅱ)和Co(Ⅱ)的测定,金属离子的富集倍数为37,Pb(Ⅱ)、Ni(Ⅱ)和Co(Ⅱ)的检出限分别为0.2μg/L、1.08μg/L和0.38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4.7%~103.2%之间;测定结果的RSD≤4.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溶剂浮选 双硫腙 铅() 镍() 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16,23-四羧基酞菁钴(Ⅱ)与硫醇、硫酚配位反应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海霞 朱志昂 +4 位作者 阮文娟 王传忠 严诗楷 刘钦宣 陈荣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32-738,共7页
我们研究了2,9,16,23-四羧基酞菁钴(Ⅱ)与硫醇(2-巯基乙醇)、硫酚(苯硫酚)轴向配位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发现了配位过程中中心离子钴由二价变为一价的现象。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Miller-Dorough 数... 我们研究了2,9,16,23-四羧基酞菁钴(Ⅱ)与硫醇(2-巯基乙醇)、硫酚(苯硫酚)轴向配位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发现了配位过程中中心离子钴由二价变为一价的现象。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Miller-Dorough 数据处理方法,确定了体系的配位数和平衡常数;利用温度系数法求得了体系的ΔrHm , ΔrS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配位反应 配位反应 四羧基酞菁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Ⅱ)酞菁与巯基乙醇轴向配位反应的动力学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海霞 朱志昂 +3 位作者 王传忠 阮文娟 李瑛 陈荣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7-172,共6页
用停流法研究了2,9,16,23-四羧基钴(Ⅱ)酞菁与2-巯基乙醇轴向配位的快速反应动力学,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反应机理,用非线性及线性拟合的方法求得了各基元步骤的动力学参数,探讨了温度、pH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 钴酞菁 巯基乙醇 氧化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