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1篇文章
< 1 2 1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ling Factors Affecting Pressure Differential Development of the Upper Paleozoic Gas Reservoir in the Sulige and Yulin Area of the Ordos Basin
1
作者 Hao Xu~1,Junfeng Zhang~2,Chengzao Jia~3,Dazhen Tang~1,Ming Li~3,Wenzhong Zhang~1 1.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Reservoir Evolution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Ministry of Educ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2.PetroChina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Company,Beijing 100724,China 3.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Beijing 100083,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26-127,共2页
The origin and distribution of Upper Paleozoic reservoirs pressure in mid-northem Ordos Basin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The reservoir pressure of Sulige area shows characteristics of basically... The origin and distribution of Upper Paleozoic reservoirs pressure in mid-northem Ordos Basin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The reservoir pressure of Sulige area shows characteristics of basically subnormal pressure,and the reservoir pressure of Yulin area shows characteristics of basically normal hydrostatic pressure.In the sense of structural lo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SULIGE area Yulin area formation pressure controlling FAC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current status of morning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among treated hypertension patients
2
作者 Xiaoge Niu Xiaolong Xing +1 位作者 Chao Han Jianfeng Huang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114-115,共2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tatus of morning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among treated hypertensives,and to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morning blood pressure control.Methods We consecu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tatus of morning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among treated hypertensives,and to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morning blood pressure control.Methods We consecutively enrolled a total of 1307 treated hypertensive patients from Fuwai Hospital during May 2014 to September 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pressure HYPERTENSION PATIENTS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erational feasibility study of stagnation pressure reaction control for a mid-caliber non-spinning projectile
3
作者 F.Bouquet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09-121,共13页
Controlled,guided munitions can reduce dispersion in the shot,while providing the capability of engaging both stationary and maneuvering targets.The Netherlands Organisation for Applied Scientific Research has develop... Controlled,guided munitions can reduce dispersion in the shot,while providing the capability of engaging both stationary and maneuvering targets.The Netherlands Organisation for Applied Scientific Research has developed a fin-less control technology called Stagnation Pressure Reaction Control(SPRC)that takes stagnation pressure air and directs it sideways to control non-spinning projectiles.In a previous study,this technology was demonstrated at Mach 2 wind-tunnel conditions to achieve up to 1.5°controllable angle of incidence for a non-spinning,aerodynamically unstable projectile-like test object.In an operational scenario,the decelerating projectile will experience a decline in control force while the simultaneous forward shift of the center of pressure increases the need for control force.Furthermore,angles of incidence exceeding 1.5°will be experienced under realistic flight conditions,especially against maneuvering targets.This work addresses these challenges and presents an operational feasibility study for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PRC in a non-spinning mid-caliber gun-launched projectile,using experiment data on control latency and force of the earlier study.It illustrates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control-and stability dynamics and underlines the potential of an SPRC projectile as a precisionoperation ammunition.This research revealed that SPRC technology can stabilize and control the hypothesized projectile in a direct fire scenario against stationary and maneuvering targ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sonic projectile Feasibility study Ram air Stagnation pressure reaction control Simulation Attitude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ptive fuzzy integral sliding mode pressure control for cutter feeding system of trench cutter
4
作者 田启岩 魏建华 +1 位作者 方锦辉 国凯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3302-3311,共10页
A nonlinear pressure controller was presented to track desired feeding pressure for the cutter feeding system(CFS) of trench cutter(TC) in the presence of unknown external disturbances.The feeding pressure control of ... A nonlinear pressure controller was presented to track desired feeding pressure for the cutter feeding system(CFS) of trench cutter(TC) in the presence of unknown external disturbances.The feeding pressure control of CFS is subjected to unknown load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or soil; in addition,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is time-varying.Due to the complex load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or soil,the feeding velocity of TC is related to geological conditions.What is worse,its dynamic model is subjected to uncertainties and its function is unknown.To deal with the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CFS,a novel adaptive fuzzy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AFISMC) was designed for feeding pressure control of CFS,which combines the robust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and the adaptive adjusting characteristics of an adaptive fuzzy controller.The AFISMC feeding pressure controller is synthesized using the backstepping technique.The stability of the overall closed-loop system consisting of the adaptive fuzzy inference system,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and the cutter feeding system is proved using Lyapunov theory.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on a TC test bench with the AFISMC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AFISMC feeding pressure controller for CFS gives a superior and robust pressure tracking performance with maximum pressure tracking error within ?0.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hydraulic system cutter feeding system feeding pressure control adaptive fuzzy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ol effect of boring pests on fruit trees by high-pressure injection of pesticides
5
作者 田士波 靳杏蕊 +3 位作者 赵淑娥 张维忠 霍玉华 孙鸿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2期77-80,共4页
This research is to control the pests inside fruits and buds by injecting pesticides into the tree with the high-pressure injector. The soluable pesticides injected into the trunk can transported insides to every part... This research is to control the pests inside fruits and buds by injecting pesticides into the tree with the high-pressure injector. The soluable pesticides injected into the trunk can transported insides to every part of the tree to kill pests. The change of pesticides inside the tree was observ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injecting pesticides once a year could kill above 80% of the pests which happened once annually. The effect of injection lasts longer than that of applying the pesticide outside. The pesticides injected into the tree are not affected by environment and do not kill natural enemies directly,and the residual amount of pesticides is below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uit tree PESTS high-pressure INJECTION control of INSECT P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ving position-posture deviation problem of multi-legged walking robots with semi-round rigid feet by closed-loop control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刚 金波 陈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133-4141,共9页
The semi-round rigid feet would cause position-posture deviation problem because the actual foothold position is hardly known due to the rolling effect of the semi-round rigid feet during the robot walking. The positi... The semi-round rigid feet would cause position-posture deviation problem because the actual foothold position is hardly known due to the rolling effect of the semi-round rigid feet during the robot walking. The position-posture deviation problem may harm to the stability and the harmony of the robot, or even makes the robot tip over and fail to walk forward. Focused on the position-posture deviation problem of multi-legged walking robots with semi-round rigid feet, a new method of position-posture closed-loop control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osition-posture deviation problem caused by semi-round rigid feet, based on the inverse velocity kinematics of the multi-legged walking robots. The position-posture closed-loop control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position closed-loop control and the posture closed-loop control. Thus, the position-posture control for the robot which is a tight coupling and nonlinear system is decoupled. Co-simulations of position-posture open-loop control and position-posture closed-loop control by MATLAB and ADAMS are implemented, respectively. The co-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at the position-posture closed-loop control performs well in solving the position-posture deviation problem caused by semi-round rigid fe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ition-posture deviation semi-round rigid feet closed-loop control multi-legged walking robo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支架大功率供液系统的现状与智能化发展趋势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继云 曹超 +4 位作者 王浩 泮延召 黄笛 韩静 苗运江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6-693,共18页
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供液系统为液压支架提供高压大流量液压动力,其性能和可靠性是综采成套装备安全智能高效工作的关键。为进一步保障采煤工作面支护安全,保证液压支架跟机速度,总结供液系统发展现状、提炼智能供液关键技术需求和发展... 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供液系统为液压支架提供高压大流量液压动力,其性能和可靠性是综采成套装备安全智能高效工作的关键。为进一步保障采煤工作面支护安全,保证液压支架跟机速度,总结供液系统发展现状、提炼智能供液关键技术需求和发展方向是实现大功率供液系统性能跃升的首要环节。以当前液压支架供液系统大功率化、智能化发展为背景,系统地归纳分析了液压支架大功率供液系统的构型和工作原理,论述并比较了多种泵控和阀控构型的稳压控制方法;着眼于大功率供液系统压力和流量连续控制需求,分析对比了相关研究中高压大流量高水基比例卸载阀和比例流量阀的先导驱动、结构原理、工作参数等方面的特点,指出了高压大流量高水基连续控制阀研发的重点难点;针对支撑按需供液精准控制的长管路动力传递环节建模和稳压控制方法,论述了液压支架长管路非恒定流动力学建模方法的现实意义,总结比较了面向液压支架周期复合动作的强时变供液系统稳压控制策略和方法;围绕系统安全可靠性保障需求,综述了包含监测和诊断的供液系统智能运维技术研究现状。聚焦综采工作面可靠高效应用需求和高水基液压系统智能化技术前沿,分析了限制供液系统控制性能突破的理论瓶颈,全面地总结了目前大功率供液系统关键技术研发的不足;论述了从元件和系统层面提升控制性能及其可靠性以支撑大功率液压支架供液系统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液压支架供液系统的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大功率 高水基 供液系统 稳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ESim的新型双控制边调压阀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涛 高彦军 +1 位作者 张鹏 董朋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3,共6页
在交通车辆和特种工程车辆中,经常采用液压系统进行传动和动作控制,而液压调压阀广泛地应用在液压系统中,当系统中某一个支路的工作压力与系统压力不同时,通过液压调压阀能够降低系统压力,从而保证该支路的工作压力稳定,并且避免对液压... 在交通车辆和特种工程车辆中,经常采用液压系统进行传动和动作控制,而液压调压阀广泛地应用在液压系统中,当系统中某一个支路的工作压力与系统压力不同时,通过液压调压阀能够降低系统压力,从而保证该支路的工作压力稳定,并且避免对液压系统压力产生影响。然而,当调压过程中降低的压力差值较大时,经过阀口的压降变大,因此,液压阀此处的流体流动较为紊乱,容易产生流体噪声及压力波动。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边控制式的调压阀,详细分析了该新型调压阀的工作原理,通过在调压阀的阀芯结构上设计两个控制边,从而减小了通过每个控制边的压降,保证了调压阀工作稳定性,详细分析了传统调压阀的结构特点,设计了新型调压阀的基本结构,搭建了AMESim仿真分析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模型验证了新型的双边控制液压阀的工作原理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压阀 双控制边 新型减压阀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切顶留巷底鼓机制及其防控 被引量:1
9
作者 华心祝 李琛 +3 位作者 刘啸 杨朋 陈登红 祁亚宝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5-968,共14页
沿空切顶巷道所处应力环境复杂、留巷服务期长,一次采动及留巷期间底鼓问题突出。以淮南丁集煤矿1462(1)轨顺切顶留巷条件为工程研究背景,建立离散元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得到一次采动至留巷稳定阶段底板非对称变形特征及其受力状态。构建... 沿空切顶巷道所处应力环境复杂、留巷服务期长,一次采动及留巷期间底鼓问题突出。以淮南丁集煤矿1462(1)轨顺切顶留巷条件为工程研究背景,建立离散元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得到一次采动至留巷稳定阶段底板非对称变形特征及其受力状态。构建一次采动至留巷稳定阶段两端固支二次超静定底板梁力学模型,并引入等效载荷概念求解得到了各分布力作用下底板挠度数学表达式,运用叠加原理推导出切顶留巷底板变形表达式。结合留巷条件,求得该巷道平均底鼓量为0.74 m,最大底鼓量为0.77 m,最大鼓起位置偏向采空区侧,距巷中1.15 m,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和数值计算结果较为吻合。依据所求得的底板变形表达式,分析了留巷底鼓影响因素,底鼓量与底板刚度的增加呈负指数减小,底板刚度在5~13 MN·m^(2)之间内变化时,巷道底鼓对其变化较为敏感;与底板载荷、支架载荷、煤帮载荷及应力集中系数λ均呈线性正相关,增长率分别为0.0826、0.0349、0.0272 m/MPa和0.007 m。基于对留巷底板受力变形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顶底互控、帮角加固、底板强化”的防控对策。工程实践表明,相较于留巷初期底板变形得以有效控制,底鼓降幅明显,所留巷道能够满足复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鼓机制 沿空留巷 切顶卸压 底鼓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甘油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对腹腔镜肝切除肝癌患者脑代谢指标及脑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波 符霞 +2 位作者 吕丛海 尹春芳 吴其远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8-484,共7页
目的探讨分析硝酸甘油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对腹腔镜肝切除肝癌患者脑代谢指标及脑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从而降低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风险。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3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附属海口医院择期行腹腔镜下肝切除... 目的探讨分析硝酸甘油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对腹腔镜肝切除肝癌患者脑代谢指标及脑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从而降低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风险。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3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附属海口医院择期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105例,随机分为CLCVP组54例、非CLCVP组51例。术中CLCVP组患者采用硝酸甘油CLCVP技术,而非CLCVP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处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 min(T1)、肝实质离断开始后5 min(T2)、肝切除结束后5 min(T3)、手术结束即刻(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脑氧代谢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CLCV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显著低于非CLCVP组(t值分别为5.408、7.220,P值均<0.05),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复苏时间以及术中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中心静脉压均较T0时刻显著降低(P值均<0.05),CLCVP组患者术中T2、T3时刻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显著低于非CLCVP组(P值均<0.05),而心率显著高于非CLCVP组(P值均<0.05)。术中T2~T4时刻两组患者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较T0时刻显著降低(P值均<0.05),而两组各时间点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比较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CLCVP组患者术中T2~T4时刻脑血氧饱和度较T0时刻显著降低(P值均<0.05),且CLCVP组患者T2、T3时刻脑血氧饱和度显著低于非CLCVP组(P值均<0.05),而术中各时间点两组脑氧摄取率以及脑动-静脉乳酸盐浓度差均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术后3 d、术后7 d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ST、ALT以及TBil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值均<0.05),术后3 d、术后7 d CLCVP组患者AST、ALT水平显著低于非CLCVP组(P值均<0.05),而两组各时间点T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9,P=0.394)。结论硝酸甘油CLCVP技术在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但术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患者脑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以尽可能减少患者神经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肝切除术 腹腔镜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活塞式压力计超局部化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研究
11
作者 庞桂兵 王思遥 +2 位作者 高腾 杨远超 原浩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6-314,共9页
活塞式压力计是一种重要的压力溯源检测装备。活塞系统是气体活塞式压力计的核心部件,由于气体介质特性,活塞精准定位和快速稳定是一项难题。通过分析气体活塞式压力计活塞系统的非线性因素,提出超局部化无模型自适应控制(ULMFAC)方法,... 活塞式压力计是一种重要的压力溯源检测装备。活塞系统是气体活塞式压力计的核心部件,由于气体介质特性,活塞精准定位和快速稳定是一项难题。通过分析气体活塞式压力计活塞系统的非线性因素,提出超局部化无模型自适应控制(ULMFAC)方法,采用超螺旋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STNTSMC)与有限时间扰动观测器相结合,有效避免了滑模控制中的抖振现象,并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由于活塞有效面积、温度和介质泄漏等参数变化,基于超局部化无模型方法建立改进二阶动力学模型,避免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对于精确系统模型的约束。设计非奇异终端滑模面,解决了终端滑模控制中的奇异性问题,并利用自适应超螺旋方法抑制不连续控制引起的抖振现象,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构造扰动观测器估计系统的集总不确定性,实现有限时间稳定,通过Lyapunov函数证明了所设计控制方案的稳定性和有限时间收敛性。系统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ULMFAC方法在0.5、3和6 MPa的不同工况下,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活塞的定位精度和动态响应,对于实现高精度和高效率的压力测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计 活塞系统 自适应控制 控制策略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的高压共轨系统新型滑模控制方法
12
作者 张付军 张宸瀚 +2 位作者 胡博睿 赵锐娜 崔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66-876,共11页
轨压跟踪控制一直以来都是高压共轨系统控制方法设计的难点,而传统滑模控制由于其本质是不连续开关控制,系统在平衡点会发生抖振,同时传统轨压控制方法没有考虑和处理由于喷油器喷油引起的时变扰动.为了解决系统抖振问题,在基于流体动... 轨压跟踪控制一直以来都是高压共轨系统控制方法设计的难点,而传统滑模控制由于其本质是不连续开关控制,系统在平衡点会发生抖振,同时传统轨压控制方法没有考虑和处理由于喷油器喷油引起的时变扰动.为了解决系统抖振问题,在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建立的高压共轨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的变指数滑模控制方法;为处理喷油器喷油对系统的干扰,设计了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GPIO)用于估计喷油扰动,并提出了基于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的变指数滑模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和AMESim中进行联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引入变指数滑模控制方法后趋近速率提高约18.2%,抖振减小约40.8%,同时在增加GPIO后,趋近速率进一步提高约22.2%,抖振减小约3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 滑模控制 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GPIO) 轨压控制 AME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猴的饲养与生物风险控制
13
作者 鹿双双 李晓燕 +2 位作者 卢子薇 毕翔 卢选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8,共8页
为保证生物安全,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通常使用负压饲养笼具饲养动物。由于实验猴相对啮齿类动物体型较大,在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一般采用非气密性动物隔离设备饲养。作者结合在动物生物安全二级(Animal Biosafety Level 2,ABSL-2)实验室... 为保证生物安全,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通常使用负压饲养笼具饲养动物。由于实验猴相对啮齿类动物体型较大,在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一般采用非气密性动物隔离设备饲养。作者结合在动物生物安全二级(Animal Biosafety Level 2,ABSL-2)实验室的工作经验,通过对在ABSL-2实验室猴饲养与开展感染性实验的多个环节如何进行生物风险控制进行探讨,为今后在ABSL-2和ABSL-3实验室开展猴的感染性实验进行生物风险控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L-2 实验猴 饲养 生物风险控制 负压饲养笼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压条件下黏弹性材料动态力学参数的宽带测试与分析
14
作者 刘哲 张子璇 +1 位作者 张杰 侯宏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71-1276,共6页
结合共振法与基于直达波提取的波速法,实现水中加压条件下黏弹性材料连续宽频范围的动态力学参数测试。搭建可实现水下加压的压力舱测试系统,以短时宽带脉冲作为测试激励信号,利用激光测振仪采集细棒激振端与自由端的纵向振动速度信号... 结合共振法与基于直达波提取的波速法,实现水中加压条件下黏弹性材料连续宽频范围的动态力学参数测试。搭建可实现水下加压的压力舱测试系统,以短时宽带脉冲作为测试激励信号,利用激光测振仪采集细棒激振端与自由端的纵向振动速度信号。一方面以共振法计算共振频率处的力学参数,另一方面提取直达波信号,以波速法计算宽频范围的力学参数,二者测试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测试方法适用于水下加压条件,有效测试频带范围宽,测试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加压 动态力学参数测试 直达波提取 共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膜片贮箱氦气检漏微压自动充气控制技术
15
作者 黄云 潘洋 +2 位作者 贾跃杰 陈辉 石正波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18,共5页
针对三级膜片贮箱常压氦气检漏易出现的漏检问题,设计了微压自动充气系统,通过系统实现气腔、液腔微压状态下的自动充气、超压控制,解决了常压氦气检漏易出现的漏检问题。对比分析微压自动充气系统与传统手动充压操作。结果表明,微压自... 针对三级膜片贮箱常压氦气检漏易出现的漏检问题,设计了微压自动充气系统,通过系统实现气腔、液腔微压状态下的自动充气、超压控制,解决了常压氦气检漏易出现的漏检问题。对比分析微压自动充气系统与传统手动充压操作。结果表明,微压自动充气系统的流量设计,完全能够将高压氦气减压到10、120 kPa微压压力,系统背压阀的设定能有效避免膜片超压翻转,检漏效果明显优于常压氦质谱检漏。该研究有效保证贮箱内膜片氦检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三级膜片贮箱质量的可靠性,可用于后续其他产品微压充气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片贮箱 氦气 检漏 微压控制 安全性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支架供液系统快速泵控补液稳压方法
16
作者 曹超 赵继云 +4 位作者 高凯 王浩 李冉 刘浩 张鹤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8-479,共12页
针对目前液压支架跟机动作过程中系统供液流量适配不及时、不合理导致的系统压力冲击大、波动频繁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伺服泵的快速泵控补液稳压供液系统新构型,推导出适应支架动作的稳压供液流量的计算模型,给出了快速泵控补液稳压供液... 针对目前液压支架跟机动作过程中系统供液流量适配不及时、不合理导致的系统压力冲击大、波动频繁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伺服泵的快速泵控补液稳压供液系统新构型,推导出适应支架动作的稳压供液流量的计算模型,给出了快速泵控补液稳压供液系统构型中伺服泵参数配置方法。搭建了AME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按照对应不同支架动作的差异性稳压供液流量策略,对比了多泵联动传统供液形式与快速泵控补液稳压供液形式下的系统压力变动特性和支架动作周期,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根据系统压力变化趋势、执行机构结构参数,能够准确得出执行机构不同动作的需液量,进而形成稳压补液流量计算方法;结合快速泵控补液稳压供液方式,改善了系统压力变动特性,并加快了支架动作周期,支架动作过程中升柱和顺序推刮板输送机动作压力波动幅值分别减少23%和56%,动作时间分别缩短了1.5%和5%,降柱和拉架动作的系统压力波动次数减少,动作时间分别缩短了5.7%和3.2%。支架整个动作过程中供液系统压力均不低于卸载阀恢复压力,系统压力波动次数减少25%,支架整体动作时间缩短了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稳压供液 多泵联动 快速泵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载预测的节能型泵控单元稳压控制研究
17
作者 王飞 郝钰杰 +3 位作者 赵慧兵 刘克毅 陈革新 艾超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66,共14页
针对泵控单元静态精度不高和动态性能受限的问题,为提高泵控单元的压力控制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预测前馈补偿的模糊PID稳压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泵控单元中伺服电机和定量泵的数学模型;其次,设计了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负载预... 针对泵控单元静态精度不高和动态性能受限的问题,为提高泵控单元的压力控制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预测前馈补偿的模糊PID稳压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泵控单元中伺服电机和定量泵的数学模型;其次,设计了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负载预测算法,进行了模型的训练,优化了模型的超参数设置,计算了评价指标,进行了仿真验证;然后,对基于负载预测前馈补偿的模糊PID控制方法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开展试验研究,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评价指标印证了负载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在负载预测结果作为前馈信号输入补偿的前提下,与传统PID控制器相比,模糊PID控制器在两种信号响应下的输出压力和期望压力之间的误差分别减小了72.2%和71.1%,实现了泵控单元的高精度稳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控单元 负载预测 前馈补偿 模糊PID 稳压控制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站台门系统关键技术综述
18
作者 占栋 倪少权 +5 位作者 景博 王远波 许惟国 陶世杰 林飞 夏文星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8,共15页
站台门是保障旅客候车安全的重要装备。高速铁路客流量大、车型多、运营环境复杂,导致高速铁路站台门面临多车型自适应性、复杂荷载结构可靠性、站-车-人动态耦合下高安全性的技术挑战。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总结高速铁路站台门关... 站台门是保障旅客候车安全的重要装备。高速铁路客流量大、车型多、运营环境复杂,导致高速铁路站台门面临多车型自适应性、复杂荷载结构可靠性、站-车-人动态耦合下高安全性的技术挑战。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总结高速铁路站台门关键技术创新,包括多车型复杂成网运行条件下站台门自适应技术;复杂机电耦合系统协同设计;多因素动态耦合作用下站台门风致荷载及抗风设计;动态系统可靠性设计及安全保障;站台门人机工程设计。通过上述关键技术研究分析,对高速铁路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多车型智能联控、城市公交化高铁站台候车、站台门全寿命周期智能运维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台门 高速铁路 动车组 自适应控制 风压荷载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主动制动液压力控制
19
作者 孙宁 张宇 +3 位作者 张奇祥 王金湘 田端洋 张荣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643-5654,共12页
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复杂非线性特性和动态摩擦特性等导致精确的液压力控制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主动制动液压力精确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结构方案和控制框架,建立了... 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复杂非线性特性和动态摩擦特性等导致精确的液压力控制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主动制动液压力精确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结构方案和控制框架,建立了面向控制器设计的各组件等效简化模型。其次,提出了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主动制动三层闭环级联压力控制方法。具体而言,基于自抗扰控制方法设计压力控制层以削弱液压系统迟滞非线性因素的影响,位置控制层采用鲁棒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并考虑了传动机构的动静态摩擦问题,此外,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设计电流控制层以提高制动电机的动态跟随性能。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测试结果表明,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在多种工况下具有良好的液压力控制性能,稳态压力跟随误差控制在0.1 MPa以内,相比传统基于比例-积分(proportion-integration, PI)控制方法,采用本文方法瞬态压力跟随误差均值下降了0.14 MPa,稳态压力跟随误差均值减少了0.8 MPa,响应迟滞时间降低了0.04 s,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 主动制动 液压力控制 三层闭环级联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物压控射流破碎工具关键结构动力学仿真与实验研究
20
作者 唐洋 陈均阳 +1 位作者 张玉林 王国荣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202,共9页
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试采过程中常规射流喷头存在的作业过程不可控、不可重复使用,不能根据工况进行自动切换与连续运作以及需要反复起下钻柱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自锁式压控射流破碎工具。为探明压控射流破碎工具滑芯与自锁机... 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试采过程中常规射流喷头存在的作业过程不可控、不可重复使用,不能根据工况进行自动切换与连续运作以及需要反复起下钻柱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自锁式压控射流破碎工具。为探明压控射流破碎工具滑芯与自锁机构运动规律,采用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压控滑芯动力学仿真模型,考虑不同钻井液入口流量、弹簧刚度、摩擦系数和流量加载方式,分析压控滑芯的运动规律,并加工工具样机,开展压控射流破碎工具室内验证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同一弹簧刚度下,钻井液流量越小,滑芯波动幅度越小;同一流量下,弹簧刚度越大,滑芯波动幅度越小。实验结果表明,压控射流破碎工具在钻井液流量为453 L/min时可以完全开启并且自锁机构能够完成锁定以及解锁动作。本文研究可为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发提供有效装备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固态流化 压控 破碎造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