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erature-feedback two-photon-responsiv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efficient photothermal therapy
1
作者 Xianshun Sun Xin Lu +4 位作者 Wenyao Duan Bo Li Yupeng Tian Dandan Li Hongping Zhou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59,I0011,共8页
The realization of real-time thermal feedback for monitoring photothermal therapy(PTT)under near-infrared(NIR)light irradiation is of great interest and challenge for antitumor therapy.Herein,by assembling highly effi... The realization of real-time thermal feedback for monitoring photothermal therapy(PTT)under near-infrared(NIR)light irradiation is of great interest and challenge for antitumor therapy.Herein,by assembling highly efficient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gold nanorods and a temperature-responsive probe((E)-4-(4-(diethylamino)styryl)-1-methylpyridin-1-ium,PyS)within MOF-199,an intelligent nanoplatform(AMPP)was fabricated for simultaneous chemodynamic therapy and NIR light-induced temperature-feedback PTT.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nd temperature of the PyS probe are linearly related due to the restriction of the rot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monomethine bridge.Moreover,the copper ions resulting from the degradation of MOF-199 in an acidic microenvironment can convert H_(2)O_(2)into•OH,resulting in tumor ablation through a Fenton-like reaction,and this process can be accelerated by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feasible platform for fabricating highly sensitive temperature sensors for efficient temperature-feedback P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framework TWO-PHOTON temperature feedback photothermal therapy chemodynamic thera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性能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涛 苏建徽 杨向真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9-459,共11页
针对传统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存在静差和富含背景谐波的非理想电网电压下网侧电流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高性能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反Park变换(IPT)方法构造网侧电流正交分量,然后在dq旋转坐标系下建立网侧电流控制环路,再... 针对传统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存在静差和富含背景谐波的非理想电网电压下网侧电流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高性能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反Park变换(IPT)方法构造网侧电流正交分量,然后在dq旋转坐标系下建立网侧电流控制环路,再选用PI控制器实现电流无差跟踪。为了解决并网电流的谐波问题,引入多谐振控制器,抑制并网电流的低次谐波。在静止坐标系下推导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控制系统中PI控制器和多谐振控制器参数的简化设计方法,分析所提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最后,针对6 kW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正交分量构造 多谐振控制器 参数设计 电容电流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业者对反馈的意义建构如何影响创业机会开发——基于互联网创业企业的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敬伟 涂玉琦 +2 位作者 王伟 张敏 靳秀娟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创业者常常借由反馈来检验和发展机会设想,进而调整或优化机会开发决策。但现有文献针对创业者如何利用反馈开发创业机会的问题缺乏深入探究。本文采取意义建构视角,运用多案例研究的复制逻辑考察其中的过程机理,并发现创业者获取反馈... 创业者常常借由反馈来检验和发展机会设想,进而调整或优化机会开发决策。但现有文献针对创业者如何利用反馈开发创业机会的问题缺乏深入探究。本文采取意义建构视角,运用多案例研究的复制逻辑考察其中的过程机理,并发现创业者获取反馈后往往会开展两个阶段的意义建构。在第一阶段,创业者往往会综合认知与结果反馈、通过一致性判断将反馈确认为正向或负向反馈。在第二阶段,创业者采取的创业机会开发决策往往取决于其意义建构模式:面对正向反馈时,创业者往往基于意义确认采取机会坚持决策、基于意义拓展采取机会转向决策;面对负向反馈时,创业者往往基于意义维持采取机会坚持决策、基于意义中断采取机会转向决策。本文揭示了创业者利用反馈开发创业机会的微观机理,深化了创业机会开发过程中有关创业者意义建构动态及反馈功能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创业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 创业机会开发 意义建构 机会坚持 机会转向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状态反馈控制的农机自动驾驶曲线路径跟踪方法
4
作者 何杰 刘善琪 +4 位作者 满忠贤 岳孟东 王靖霆 汪沛 胡炼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不规则农田中,沿曲线路径作业可有效提高无人化农机作业适用性。针对当前无人化作业曲边农田作业覆盖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全状态反馈控制的曲线路径跟踪控制方法。构建一个以横向偏差、航向偏差和航向增量作为状态向量的三阶全... 不规则农田中,沿曲线路径作业可有效提高无人化农机作业适用性。针对当前无人化作业曲边农田作业覆盖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全状态反馈控制的曲线路径跟踪控制方法。构建一个以横向偏差、航向偏差和航向增量作为状态向量的三阶全状态反馈控制器。将系统线性化并转换为空间矩阵形式,在满足系统稳定性约束的条件下求解增益矩阵,从而获取前轮转角。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对控制器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补偿后平均绝对误差相较于补偿前算法降低31%,最大绝对误差降低17.9%。为验证本文所提方法,设计了3组田间试验。变曲率路径试验结果表明,当农机作业速度为0.7 m/s时,横向偏差最大值为0.0705 m,绝对误差为0.0218 m,标准差为0.0234 m,航向偏差最大值为12.25°,绝对误差为1.37°,标准差为1.68°;定曲率路径试验结果表明,横向偏差最大值为0.1034 m,绝对误差为0.0424 m,标准差为0.0477 m,航向偏差最大值为8.9°,绝对误差为1.86°,标准差为2.45°;沿曲边田埂跟踪试验结果表明,横向偏差最大值为0.0597 m,绝对误差为0.0123 m,标准差为0.0158 m,航向偏差最大值为7.01°,绝对误差为1.85°,标准差为2.49°。跟踪精度均能满足作业需求,研究结果为无人农机进行复杂多变的曲边作业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自动驾驶 路径跟踪 曲线导航 全状态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发育迟缓婴幼儿亲子互动质性研究及其在家庭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思维 赖莎 +2 位作者 阿春芳 刘雨涵 杨彬婷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总结普通话情境下语言发育迟缓婴幼儿亲子互动中不利于语言发育的具体行为表现,为制定家长参与的、促进语言发育的早期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质性研究设计,使用互动分析法、类属分析法,归纳30例语言发育迟缓婴幼儿亲子互动视... 目的总结普通话情境下语言发育迟缓婴幼儿亲子互动中不利于语言发育的具体行为表现,为制定家长参与的、促进语言发育的早期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质性研究设计,使用互动分析法、类属分析法,归纳30例语言发育迟缓婴幼儿亲子互动视频中不利于语言发育的共性行为。使用质性研究结果效度检验方法,对108例语言发育迟缓婴幼儿亲子视频中家长的低质量互动行为给予5次建设性反馈指导,统计类属行为变化验证质性研究的效度。结果语言发育迟缓婴幼儿亲子互动中存在不利于语言发育的10个行为问题可分为2大类属3个方面,分别为:家长互动技能问题5个,亲子间相互影响问题3个,互动环境问题2个。经5次治疗师反馈指导后,108组语言发育迟缓亲子互动存在的不利行为明显改善,其中8个问题达到80%稳定标准,实现了质性研究结果的效度验证。结论本文质性研究总结出了不利于语言发育的亲子互动行为问题;基于亲子互动视频的行为分析及反馈,可提升家长的亲子互动技能,为婴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发育互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发育迟缓 亲子互动 质性研究 家庭干预 视频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动驾驶汽车四轮转向过程稳定控制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志杰 韦相福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5,71,共7页
在高速行驶或紧急避障时,四轮转向(4WS)车辆相较于前轮转向(FWS)车辆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其后轮转向在提高车辆操稳性的同时转向阻力矩也发生变化,使得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策略与四轮转向车辆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控制权重不匹配,... 在高速行驶或紧急避障时,四轮转向(4WS)车辆相较于前轮转向(FWS)车辆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其后轮转向在提高车辆操稳性的同时转向阻力矩也发生变化,使得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策略与四轮转向车辆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控制权重不匹配,发生侧滑或失稳现象。提出一种自动驾驶汽车四轮转向稳定控制方法。以车辆附着系数作为约束条件建立汽车四轮转向的控制目标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角速度反馈技术,结合β-Method理论分配自动驾驶汽车的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控制权重。结合权重与目标函数,并通过零质心侧偏角控制和动态轮胎侧偏角边界控制,进一步提升汽车四轮转向控制的稳定性,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四轮转向稳定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将前轮转向角、横摆角速度和车身侧偏角控制在期望值附近,并将后轮转角与质心侧偏角控制在0附近,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速度反馈 四轮转向控制 综合反馈控制器 零质心侧偏角控制 稳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反馈对超磁致伸缩换能器输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闫洪波 曹蕊 +1 位作者 汪建新 于均成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7-352,共6页
为研究时滞反馈对超磁致伸缩换能器输出的影响规律,扩大超磁致伸缩伸缩换能器的使用范围。通过分析换能器工作原理,建立时滞反馈控制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多尺度法求解得到系统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时滞反馈控制下的输出响应。仿真... 为研究时滞反馈对超磁致伸缩换能器输出的影响规律,扩大超磁致伸缩伸缩换能器的使用范围。通过分析换能器工作原理,建立时滞反馈控制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多尺度法求解得到系统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时滞反馈控制下的输出响应。仿真分析得知:无时滞反馈控制系统的输出呈硬式非线性特性;与无时滞反馈系统相比,位移和速度时滞反馈控制的换能器通过调整控制增益或时滞可有效降低系统的振动幅值、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加速度时滞反馈控制下的换能器能够在不改变系统振幅的条件下改变系统的谐振频率,将加速度时滞反馈控制的换能器应用于能量回收系统中,仿真发现:调整控制增益不仅能够改变能量回收系统的有效频带范围,也可以调整系统的感应电压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滞反馈控制 超磁致伸缩换能器 非线性振动 输出 能量回收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距光纤通信系统中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均衡器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晗祺 李娜 +5 位作者 吴斌 吴桂龙 陈一童 冯晓芳 何沛礼 李蔚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为了实现对短距光纤数据通信系统接收端非线性损伤的低复杂度均衡,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接收端均衡算法。这是一种引入判决反馈结构的判决反馈神经网络。非线性畸变是由线性工作区与实验系统不匹配的光电探测器引入的,在此基... 为了实现对短距光纤数据通信系统接收端非线性损伤的低复杂度均衡,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接收端均衡算法。这是一种引入判决反馈结构的判决反馈神经网络。非线性畸变是由线性工作区与实验系统不匹配的光电探测器引入的,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于C波段直接调制激光器的56 Gbit/s PAM4信号的20 km传输验证实验,并对判决反馈神经网络和其他均衡方案的均衡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全连接神经网络,改进方案在传输距离为20 km时灵敏度提升2 dB。改进方案可以很好地均衡光电器件的非线性,且计算复杂度更低,具有很好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距光通信 光电器件非线性畸变 信号均衡 神经网络 判决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务与关系双重驱动:领导完美主义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机制研究
9
作者 王宁 张晶晶 +2 位作者 刘倩 刘伟 刘瑶瑶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8-149,共12页
领导完美主义是以完美关注和完美努力为核心的典型领导特质。既有研究聚焦于任务完美的领导特质,未能全面阐释领导追求完美的投射领域。首先,基于扎根理论,界定任务导向与关系导向下的领导完美主义新构念并开发其测量量表;然后,依据社... 领导完美主义是以完美关注和完美努力为核心的典型领导特质。既有研究聚焦于任务完美的领导特质,未能全面阐释领导追求完美的投射领域。首先,基于扎根理论,界定任务导向与关系导向下的领导完美主义新构念并开发其测量量表;然后,依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从激活自我调节视角探讨任务导向与关系导向下领导完美主义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任务导向领导完美主义通过绩效反馈寻求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②关系导向领导完美主义通过角色反馈寻求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③绩效氛围正向调节任务导向领导完美主义与绩效反馈寻求间的关系;④精熟氛围正向调节关系导向领导完美主义与角色反馈寻求间的关系;⑤明星员工身份仅在关系导向领导完美主义与角色反馈寻求间发挥调节作用。本研究丰富了领导完美主义的理论内涵,揭示不同导向完美主义的作用边界,同时为组织如何通过领导风格优化和氛围塑造提升员工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完美主义 扎根理论 创造性问题解决 绩效反馈寻求 角色反馈寻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二语写作反馈研究进展——基于1996—2024年的文献计量分析
10
作者 杨颖莉 高子涵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41,共15页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借助CiteSpace软件,对1996—2024年国外发表的二语写作反馈研究的趋势、特点与热点话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国外二语写作反馈研究在数量上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多发表于语言学和教育学期刊,并明显具有与心理...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借助CiteSpace软件,对1996—2024年国外发表的二语写作反馈研究的趋势、特点与热点话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国外二语写作反馈研究在数量上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多发表于语言学和教育学期刊,并明显具有与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跨学科融合的特点。研究以反馈有效性争论为起点,经历了从外部因素到学习者内在心理因素、从反馈效果到反馈过程、从微观视角到宏观视域、从师生反馈到数智赋能反馈的4次转向。未来国内二语写作反馈研究可以采用动态、宏观的视角,基于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等探究写作自动评估系统和大语言模型反馈对二语写作表现的影响,重视学习者认知和情感个体差异因素及反馈投入,考察学习者和教师的反馈素养,改进数据收集方法,合理运用眼动、键盘记录和脑成像等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写作反馈 文献计量分析 反馈投入 反馈素养 数智赋能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临床教学中的提问与反馈技能
11
作者 陈韶华 郑敏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2-76,80,共6页
通过文献综述方法,从微观角度系统梳理和分析提问与反馈两大临床教学核心技能的理论基础与应用策略。论述了提问和反馈技能的内涵,梳理了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理论基础,综述了临床提问和反馈的研究现状。基于文献分析,... 通过文献综述方法,从微观角度系统梳理和分析提问与反馈两大临床教学核心技能的理论基础与应用策略。论述了提问和反馈技能的内涵,梳理了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理论基础,综述了临床提问和反馈的研究现状。基于文献分析,提出提问与反馈技能具有“双重镜像”关系特征,两种技能在临床教学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思维结构上呈现镜像对称。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构建了提问技能的六项应用策略和反馈技能的五项应用策略,为临床教学实践提供了系统性理论指导和可操作的应用框架,有助于提升临床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教学技能 医学教育 提问 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扰动和输入饱和限制的连续时间系统预见跟踪控制
12
作者 李丽 叶辉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4-232,共9页
本文研究一类带有外部干扰和输入饱和的连续时间系统的预见控制问题.为了能成功地构造出连续时间输入饱和系统的误差系统,与以往对系统方程求导不同,本文利用状态平移方法代替状态求导,使得输入饱和连续时间系统的误差系统的构造成为可... 本文研究一类带有外部干扰和输入饱和的连续时间系统的预见控制问题.为了能成功地构造出连续时间输入饱和系统的误差系统,与以往对系统方程求导不同,本文利用状态平移方法代替状态求导,使得输入饱和连续时间系统的误差系统的构造成为可能.这样原系统的预见饱和控制就转化为误差系统的标准饱和控制问题.另外,针对原系统的误差系统,分别引入状态反馈和静态输出反馈,并改写输入向量以便利用可预见信号的未来信息.利用Lyapunov函数及LMI技巧,导出了闭环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仿真例子表明了本文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控制 连续时间系统 输入饱和 状态反馈 输出反馈 线性矩阵不等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靠搜索边界的最优状态反馈车辆避障控制
13
作者 黄樱 郭咏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6-194,199,共10页
为了实现最优控制高效稳定的求解,提出了一种可靠搜索边界的最优状态反馈车辆避障控制方法。首先利用方程的无因次化和代数运算将最优控制问题归结为一个未知和两个参数的隐式方程,由于只需求解一个未知量中的一个隐式方程,具有可靠搜... 为了实现最优控制高效稳定的求解,提出了一种可靠搜索边界的最优状态反馈车辆避障控制方法。首先利用方程的无因次化和代数运算将最优控制问题归结为一个未知和两个参数的隐式方程,由于只需求解一个未知量中的一个隐式方程,具有可靠搜索边界的一维鲁棒寻优方法可以为控制问题提供一个稳定的解。其中方程的两个无量纲输入是:横向速度与纵向速度之比和剩余横向距离与纵向距离之比。进一步提出的minimax与平方和两种优化方案,将实现最优控制所需的纵向和横向车辆力分配给轮胎。仿真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可以实现基于点质量的最优避碰控制,同时解决了车辆的避碰和稳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避障控制 最优反馈 无量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虚拟手术的视觉与力觉融合交互算法
14
作者 王清辉 方道鑫 +4 位作者 池梓鹏 倪建龙 谢海龙 李静蓉 李春海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6-85,共10页
实时的视觉和精细的力觉融合交互算法是实现虚拟手术训练中精准“手感”的关键。为减少存储空间,提高计算效率,精确计算骨铣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平衡视觉和力觉融合的交互效果,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ri-dexel模型的视觉与力觉融合交互算法... 实时的视觉和精细的力觉融合交互算法是实现虚拟手术训练中精准“手感”的关键。为减少存储空间,提高计算效率,精确计算骨铣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平衡视觉和力觉融合的交互效果,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ri-dexel模型的视觉与力觉融合交互算法。首先,采用Tri-dexel模型表示骨与医用铣刀,通过布尔运算、快速表面重建及渲染算法实现虚拟骨铣削操作过程中的实时几何变形计算;接着,结合医用铣刀的几何参数,提出基于微元切削力的骨铣削力觉交互模型,利用骨与医用铣刀Tri-Dexel模型之间布尔运算的结果,快速精确求解瞬时未变形切屑厚度;然后,通过槽切实验完成对切削力系数的辨识,并对该力觉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实现虚拟骨铣削操作过程中的力觉渲染;最后,基于上述算法搭建骨科虚拟手术训练系统,通过实验对视觉与力觉融合交互算法进行测试与评估。结果表明:力觉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力的平均相对误差在7%以下;该算法能够同时满足30 Hz的视觉刷新频率以及1 kHz的力觉刷新频率要求;所搭建的骨科虚拟手术训练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高沉浸感的虚拟骨铣削操作训练,可有效提高用户的手眼协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手术 力反馈 力觉交互 Tri-dexel模型 切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PRS并联机构动力学解耦与控制研究
15
作者 黄俊杰 皇甫晨豪 +5 位作者 张家齐 蔡江坤 李世锴 刘志忠 闫勇刚 陈国强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5-744,共10页
针对3-PRS并联机构耦合性强、干扰难以控制等问题,对该机构进行动力学解耦与控制。首先建立机构逆向运动学模型,推导出末端动平台位姿与输入滑块高度间的运动方程;分析机构中各运动构件动能和势能,得出机构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分析在无... 针对3-PRS并联机构耦合性强、干扰难以控制等问题,对该机构进行动力学解耦与控制。首先建立机构逆向运动学模型,推导出末端动平台位姿与输入滑块高度间的运动方程;分析机构中各运动构件动能和势能,得出机构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分析在无重力环境以及正常重力环境中驱动力对末端动平台位姿的影响,并进行理论模型与数值仿真对比,其结果验证了动力学模型一致性和正确性;构建面向逆向动力学模型状态空间方程,研究3-PRS并联机构李导数表达式,实现状态空间方程反馈线性化解耦,并对状态空间解耦模型进行仿真,搭建3-PRS并联机构实验平台,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基于完全解耦与积分滑模设计3-PRS并联机构控制器,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控制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不仅能够解耦其动力学模型,且在干扰、输入驱动力为时变情况下能够跟踪预期轨迹,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PRS并联机构 逆向动力学 反馈线性化 积分滑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横向模态耦合型自激振动的稳定性分析与仿真模拟
16
作者 商霖 张海瑞 +3 位作者 孙向春 宋志国 高峰 孙冬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0,共8页
为了深入研究火箭飞行试验中出现的自激振动现象,建立了一个基于弹性力与气动力耦合的两自由度线性系统,阐明了俯仰和偏航自由度之间由于位移反馈而引发自激振动的工作机理。通过对系统运动方程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平衡点失去渐进稳定... 为了深入研究火箭飞行试验中出现的自激振动现象,建立了一个基于弹性力与气动力耦合的两自由度线性系统,阐明了俯仰和偏航自由度之间由于位移反馈而引发自激振动的工作机理。通过对系统运动方程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平衡点失去渐进稳定特性并产生自激振动的判据。利用数值方法求解常微分方程组得到俯仰和偏航角位移时程曲线。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火箭飞行过程中出现的振动突然放大的现象是位移反馈导致的模态耦合型自激振动。此外,分析结果表明,自激振动发生前、后,通常会伴随有拍频振动或定频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耦合 位移反馈 稳定性分析 自激振动 拍频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数据分析驱动的虚拟仿真“教-学”一体化路径建设
17
作者 郑艳秋 赵利梅 +2 位作者 付立忠 张丹妮 刘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97,共6页
针对目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教学数据分析不足及欠缺师生反馈等问题,通过强化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以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为导向,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拆分重组为可定性或定量评估的综合能力指标,构建深度数据分析驱动的虚拟仿真“教-学”一体化... 针对目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教学数据分析不足及欠缺师生反馈等问题,通过强化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以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为导向,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拆分重组为可定性或定量评估的综合能力指标,构建深度数据分析驱动的虚拟仿真“教-学”一体化路径。以多维度的数据分析优化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利用数据反馈同步驱动教师适应性教学,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科学的反馈建议,旨在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打造成为一个能实现“教”与“学”双向反馈同步提升的新型教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深度数据分析 虚拟仿真 “教-学”一体化 双向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建筑机器人遥操作的虚拟力引导策略研究
18
作者 李铁军 于磊 +1 位作者 刘今越 汪昕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7-311,共5页
为了提高建筑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结合建筑机器人作业特点,提出了一种主从异构型机器人运动映射控制方法。为了保证机器人遥操作施工过程中与环境交互的安全性,主端使用力反馈设备向操作者提供力觉反馈,设计了一种基于虚... 为了提高建筑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结合建筑机器人作业特点,提出了一种主从异构型机器人运动映射控制方法。为了保证机器人遥操作施工过程中与环境交互的安全性,主端使用力反馈设备向操作者提供力觉反馈,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夹具的人机力反馈控制方法限制操作者的输出,采用基于人工势场的虚拟夹具产生引导力进行避障,设计了棱锥体虚拟夹具限制机器人的运动引导操作者到达作业目标。最后通过建筑机器人幕墙远程模拟安装作业实验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作业效率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机器人 安全性 遥操作 力反馈 虚拟夹具 引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馈控制的内齿轮强力车齿加工方法研究
19
作者 王会良 寇云飞 +1 位作者 信稳 魏冰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94,共7页
传统的车齿加工内齿轮具有加工效率高、精度高和成本低等优点,但仍然存在误差。针对车齿加工过程中伺服系统稳态误差大、速度慢以及超调量大等问题,采用前馈和微分负反馈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以降低稳态误差,从而改善伺服系统的跟踪性能。... 传统的车齿加工内齿轮具有加工效率高、精度高和成本低等优点,但仍然存在误差。针对车齿加工过程中伺服系统稳态误差大、速度慢以及超调量大等问题,采用前馈和微分负反馈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以降低稳态误差,从而改善伺服系统的跟踪性能。通过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分析车齿加工内齿轮时的运动轨迹,并对其参数进行分析。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引入前馈-微分复合控制策略后,伺服系统的跟随误差和车齿的内齿轮误差明显减小,加工精度明显提高,显著提高了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和微分反馈控制 车齿内齿轮 伺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峡电站不同蜗壳埋设方式机组监测资料的结构反馈分析
20
作者 陈琴 苏海东 +2 位作者 段国学 崔建华 周世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5-143,152,共10页
三峡电站是世界上唯一采用3种蜗壳埋设方式的巨型电站,不同蜗壳埋设方式机组的运行状况及差异备受关注。结合真机性能试验监测资料,选择右岸电站3种蜗壳埋设方式的机组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相关监测参数进行反馈对比分析,总结... 三峡电站是世界上唯一采用3种蜗壳埋设方式的巨型电站,不同蜗壳埋设方式机组的运行状况及差异备受关注。结合真机性能试验监测资料,选择右岸电站3种蜗壳埋设方式的机组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相关监测参数进行反馈对比分析,总结不同埋设方式的结构承载规律及差异,综合评价结构的安全状态。研究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规律一致,数值接近,验证了监测结果的可信度、设计研究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直埋方案的混凝土承载比明显高于另两种方案,保压方案和垫层方案的混凝土及钢蜗壳应力总体处于同一水平;流道钢部件应力、钢筋应力及下机架基础相对上抬位移都在设计允许范围内;3种埋设方式下的结构混凝土及钢部件在运行期处于材料弹性阶段。综合分析认为,在运行期,3种蜗壳埋设方式的机组都在设计所预见的正常运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电站 不同蜗壳埋设方式 机组监测资料 反馈分析 结构承载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