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2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 control of novel active steering integrated with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function 被引量:8
1
作者 ZHAO Wan-zhong LI Yi-jun +2 位作者 WANG Chun-yan ZHAO Ting GU Xiao-yu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2151-2157,共7页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a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integrated with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function was introduced, which can achieve the functions of both active steering and electric pow...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a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integrated with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function was introduced, which can achieve the functions of both active steering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In view of the interference from road random signal and sensor noise in the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the H∞ control model of the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was built. With satisfying steering feel, good robust performance and steering stability being the control objectives, the H∞ controller for the novel active front steering (AFS) system was design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vel AFS system with H∞ control strategy can attenuate the road interference quickly, and there is no resonance peak in the bode diagram. It can make the driver obtain more useful information in the low frequency range, and attenuate the road interference better in the high frequency range, thus the driver can get more satisfying road feeling. Therefore, the designed H∞ controller can synthesize the advantages of both robust performance and robust stability, and has certain contribution to the design of novel AF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engineering active steering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H∞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ransformer Magnetic Biasing Control Method for AC Power Supplies 被引量:5
2
作者 卢家林 孙晋 苏彦民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1年第4期17-22,共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transformer magnetic biasing control method for high-power high-performance AC power supplies. Serious consequences due to magnetic biasing and several methods to overcome magnetic biasing ...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transformer magnetic biasing control method for high-power high-performance AC power supplies. Serious consequences due to magnetic biasing and several methods to overcome magnetic biasing are first discussed. The causes of the transformer magnetic biasing are then analyzed in detail. The proposed method is based on a high-pass filter inserted in the forward path and the feedforward control. Without testing magnetic biasing of transformer, this method can eliminate magnetic biasing of transformer completely in real-time waveform feedback control systems though the zero error of the Hall effect sensors varies with time and temperature. The method has already been employed in a 90KVA AC power supply. It is shown that it offers improved performance over existing ones. In this method, no sensors are used such that the zero error of the Hall effect sensors has not any influence on the system. It is simple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Furthermore, the method is suitable for various power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 machinery electric power supplies to apparatus Feedback control Hall effect High pass filters Real time systems SENS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天气下的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体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叶林 裴铭 +5 位作者 杨建宾 宋旭日 罗雅迪 张振宇 於益军 汤涌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8,共17页
极端天气频发给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电力电量平衡带来了巨大挑战,极端天气引发的系统安全风险逐渐加剧。从极端天气对新能源电力系统源-网-荷的影响出发,文中在资源-气象-环境-电网多源数据融合、新能源资源评估、极端天气下新能源功率预... 极端天气频发给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电力电量平衡带来了巨大挑战,极端天气引发的系统安全风险逐渐加剧。从极端天气对新能源电力系统源-网-荷的影响出发,文中在资源-气象-环境-电网多源数据融合、新能源资源评估、极端天气下新能源功率预测、电力平衡、电量平衡以及优化调度等方面对极端天气下电力电量平衡体系进行了分析讨论。首先,揭示了资源-气象-环境-电网数据在时间-空间上的交互影响机理,提出极端天气下小样本扩充方法,建立极端天气下新能源资源评估模型;基于此,构建极端天气下多时间尺度源-荷组合预测理论体系,提出预测误差矢量评价方法,为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优化提供决策支撑;在预测的基础上,以频率安全为主要因素提出了极端天气下电力系统电力平衡的方法和策略,剖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极端天气事件对电量平衡的影响,从发电侧、电网侧和负荷侧等多角度保障电量平衡,并提出了极端天气下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框架。最后,展望了未来极端天气下新能源电力系统在保障电力电量平衡方面应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 新能源有功功率预测 电力平衡 电量平衡 新能源消纳 主动控制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电动汽车参与区域电网深度调峰的分层可交易能源控制策略
4
作者 茆美琴 林晨 +4 位作者 王吉文 王媛玥 杜燕 刘玉帆 N.D.Hatziargyriou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187-4200,I0007,共15页
针对现代电力系统深度调峰(deep peak regulation,DPR)的压力和成本急剧增加问题,该文提出计及大规模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集群灵活资源的区域电网DPR 3层可交易能源(transactive energy,TE)优化控制模型。在区域电网层级,该... 针对现代电力系统深度调峰(deep peak regulation,DPR)的压力和成本急剧增加问题,该文提出计及大规模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集群灵活资源的区域电网DPR 3层可交易能源(transactive energy,TE)优化控制模型。在区域电网层级,该模型以电动汽车虚拟电厂、深度调峰火电单元、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等各主体收益最大化和整个调峰市场成本最低为目标,通过DPR市场机制,采用非合作博弈方法优化各利益主体动态补偿电价及功率调度计划;在电动汽车虚拟电厂层级,进一步构建双层博弈模型,动态优化EV、EV聚合商在DPR时段的充电电价和充电电量的逐层分解控制。以某区域电网的DPR典型日为例,基于40 000辆可调度EVs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验证,并分析大规模EV集群参与DPR经济价值、容量价值和环境价值。算例结果表明,采用该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使火电机组运行效益升高18.58%,碳排放量降低1.42%,光伏消纳率提升至95.87%;同时,EVs平均单次充电成本对比无序充电模式和峰谷电价模式分别降低27.18%和22.82%。因此,所提出的TE分层控制策略能够挖掘EVs灵活性资源,实现对EV充电与区域电网的调峰协同优化控制,有利于与整个电力系统深度调峰控制的降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调峰 电动汽车 火电机组 博弈论 交易能源控制 分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全电控智能井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
5
作者 宋久旭 周礼城 +1 位作者 汪跃龙 李世豪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6,共9页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全电控智能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井下测控设备提供可靠和高质量电能,然而其设计方法的缺失已成为限制国内全电控智能井研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对井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分析谐振式无线电能传...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全电控智能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井下测控设备提供可靠和高质量电能,然而其设计方法的缺失已成为限制国内全电控智能井研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对井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分析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脱接头实际结构完成了松耦合变压器设计。Maxwell软件对匝数比为n∶m松耦合变压器(8≤n,m≤12)仿真结果表明,匝数比12∶12的松耦合变压器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不仅具有0.844的耦合系数,而且2个线圈电感量之差仅为2.83%,是研制无线充电系统的理想选择。仿真分析了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径向上的距离和轴向上的偏移对耦合系数的影响。使用场路耦合仿真的方法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谐振电流等关键波形,结果显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效率达到了48.29%,可以满足井下电能传输需求。研究结果可为石油井下设备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控智能井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松耦合变压器 耦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的全纯嵌入构建方法
6
作者 李雪 刘益臣 +1 位作者 姜涛 李国庆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针对采用牛顿-拉夫逊法构建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SVSRB)存在初值选取困难、收敛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的全纯嵌入构建方法。该方法构造基于电压源换流站和电网换相换流站的... 针对采用牛顿-拉夫逊法构建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SVSRB)存在初值选取困难、收敛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的全纯嵌入构建方法。该方法构造基于电压源换流站和电网换相换流站的混合多端直流电力系统全纯嵌入潮流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求解方法;结合多类型换流站控制策略切换特性,构建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全纯嵌入连续潮流模型搜索系统的电压稳定临界点;通过所提全纯嵌入构建方法快速搜索相邻电压稳定临界点进而构建系统的SVSRB;通过修改的PJM 5节点和IEEE 118节点交直流测试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全纯嵌入构建方法可实现不同规模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SVSRB的准确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纯嵌入构建方法 混合多端直流 换流器 潮流计算 控制策略转换 静态电压稳定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群电动汽车与电解铝参与电网调频协同控制策略
7
作者 骆钊 聂灵峰 +3 位作者 张志远 赵伟杰 田肖 沈鑫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1,共11页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导致的电网调频需求难以满足问题,为了充分利用新型电力系统中各类调频资源,电动汽车与电解铝作为典型的柔性负荷具有巨大的调频潜力。为此,提出一种集群电动汽车与电解铝参与电网调频的协同...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导致的电网调频需求难以满足问题,为了充分利用新型电力系统中各类调频资源,电动汽车与电解铝作为典型的柔性负荷具有巨大的调频潜力。为此,提出一种集群电动汽车与电解铝参与电网调频的协同控制策略。首先,考虑电动汽车的有功-频率特性曲线建立电动汽车参与电网的调频模型;其次,基于饱和电抗器的调节方法,采用模型预测控制对电解铝负荷进行控制,建立电解铝的电压-有功频率响应模型;最后,根据频差变化提出一种集群电动汽车与电解铝的电网调频协同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参与不同扰动场景的频率控制时,满足短期功率调节、中长周期能量平衡及突发灾害下的灵活性应急等需求,有效地缩短调频时间、降低最大频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集群电动汽车 频率偏差 频率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电解铝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电压穿越快速恢复与对微网频率影响研究
8
作者 颜湘武 杨若嘉 +1 位作者 沈钟毓 贾焦心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3-400,共8页
提出一种改进MPPT低电压穿越控制,除考虑无功对电压恢复的影响外,还从低电压穿越过程中频率恢复角度分析功率变化对微网频率的影响。该策略对MPPT控制进行解耦,使得光伏组件在故障恢复后快速追踪最大功率点对应的电压值,更快达到最大输... 提出一种改进MPPT低电压穿越控制,除考虑无功对电压恢复的影响外,还从低电压穿越过程中频率恢复角度分析功率变化对微网频率的影响。该策略对MPPT控制进行解耦,使得光伏组件在故障恢复后快速追踪最大功率点对应的电压值,更快达到最大输出功率,进而有助于电网频率的快速恢复。通过实验对比分析采用改进MPPT策略和基于FPPT减载控制下低电压穿越过程在恢复过程中光伏输出电压和逆变器功率输出以及弱电网下频率的变化,表明改进策略对于频率支撑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逆变器 光伏发电 频率稳定 低电压穿越 暂态稳定性 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耦合智能分层采油技术
9
作者 杨清海 廖成龙 +5 位作者 贾德利 祝英俊 于川 孔令维 于洋 杜凯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针对现有分层采油工艺技术存在的不适应检泵作业、有效工作寿命短、通讯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电磁耦合智能分层采油技术,研制了核心工具及配套工具,并开展了现场试验。采用生产和配产管柱分离的丢手管柱结构,当两管柱在井下对接后,利... 针对现有分层采油工艺技术存在的不适应检泵作业、有效工作寿命短、通讯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电磁耦合智能分层采油技术,研制了核心工具及配套工具,并开展了现场试验。采用生产和配产管柱分离的丢手管柱结构,当两管柱在井下对接后,利用电磁耦合原理实现管柱间电能与信号的近距离无线传输,为井下多个智能配产器供电,并实现双向通讯。研制了适应井下复杂工况的电磁耦合传能与通讯装置、智能配产器、地面控制器等核心工具,以及大通径丢手锚定器、油井过电缆封隔器等配套工具,实现了技术定型。在大庆油田完成10口井现场试验,两管柱井下对接快捷、可靠,电磁耦合传能与通讯装置工作稳定,实现了井下分层流量、压力、温度的实时监测和分层产液量调控,提高了储层认识程度,取得了增油、降含水的生产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采油 电磁耦合 电能无线传输 信号无线传输 井下实时监测 注采协同调控 降水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机-电联合模型的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功率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栾一航 张远志 +2 位作者 庄凯勋 丁理杰 孙建军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0-743,共14页
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Full-power VSPS)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及逐渐降低的成本成为未来电网中应对新能源随机性与波动性的重要设备,但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中均存在对机组出力调节过程中功率特性及振荡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对此,该文基于子... 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Full-power VSPS)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及逐渐降低的成本成为未来电网中应对新能源随机性与波动性的重要设备,但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中均存在对机组出力调节过程中功率特性及振荡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对此,该文基于子模块建模的方法,搭建考虑复杂引水系统的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水-机-电联合仿真模型,并提出基于过渡过程中单位转速-单位转矩轨线的机组功率特性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绘制了采用两种基本控制策略的机组在抽水及发电工况下的典型轨迹,根据其变化趋势得到了机组关键物理量的演变规律及转速反调等潜在运行风险,并进一步给出了这些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应的抑制策略。最后,结合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及结论的正确性。该文可为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功率特性的分析与优化提供模型与分析方法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 水-机-电联合仿真 转速优先控制 功率优先控制 功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与量子技术在未来电网中的融合模式与应用展望
11
作者 臧奕茗 李卓潇 +4 位作者 张少春 闫云凤 许永鹏 刘亚东 江秀臣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8-1726,共19页
人工智能(AI)与量子技术是目前的战略性科技发展方向,两种技术的结合在高精度探测、加速计算、安全通信和新型材料设计等领域有巨大发展优势,在电力系统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首先介绍了AI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包括电力设... 人工智能(AI)与量子技术是目前的战略性科技发展方向,两种技术的结合在高精度探测、加速计算、安全通信和新型材料设计等领域有巨大发展优势,在电力系统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首先介绍了AI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包括电力设备监测与运维、电力系统控制与规划、电力交易与市场管理、电力电子系统和电力设备设计与制造等应用场景,分析了AI技术具有的优势。然后,从量子测量、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材料4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量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量子技术在电力参量高精度测量、电力系统快速规划与控制、电力系统安全通信和电力设备优化改进中的重要作用。接着,从“AI+量子测量”、“AI+量子计算”、“AI+量子通信”、“AI+量子材料”4个角度展望了AI与量子技术紧密融合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最后,总结了AI与量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结合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量子技术 电网运行控制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 电力系统规划 电力市场 电力电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波浪频谱与电气损耗的直驱波浪发电装置最优谐振控制方法
12
作者 翟英岑 彭继慎 +1 位作者 林泽川 肖曦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3-668,共6页
提出一种改进的谐振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包含系统模型、完整波浪频谱和电气损耗模型的目标函数,随后使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得到最优谐振控制参数,从而最终实现最大化的电能输出。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波浪发电 平均机械功率 能量优化控制 电气损耗 平均电气功率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场反演的自供能型线路电压高精度测量技术研究
13
作者 许晨进 王维 +4 位作者 汪鹤 季振亚 任翰林 段名荣 胡敏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6-857,I0004,共13页
电网电压波动是威胁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电力系统中传统电压测量装置存在绝缘要求高、装置体积大、制造成本高、无可靠外接电源和需停电安装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场反演的高压线路电压感知技术,通... 电网电压波动是威胁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电力系统中传统电压测量装置存在绝缘要求高、装置体积大、制造成本高、无可靠外接电源和需停电安装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场反演的高压线路电压感知技术,通过监测电容电压抬升时间实现线路电压逆问题求解。首先,介绍自供能型线路电压逆问题求解原理;其次,对自供能型线路电压测量结构进行仿真论证及测量精度分析;最后,该文提出电容充电时间数据高精度捕获、信号处理与传输等多目标综合实现的超低功耗能量控制策略,并搭建试验平台验证电压反演测量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超低功耗能量控制模式下的电容充电时间监测精度控制在0.5%之内,电压测量精度控制在0.86%之内,结合线路电压逆问题求解策略能够有效实现线路电压的去电池化高精度感知与无线通信传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路电压测量 电场反演 自供能 超低功耗 能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补偿的波浪能多发电机组平均功率送出方法
14
作者 邹国惠 吴宏远 +3 位作者 裴星宇 廖雁群 高东照 王坤林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9-235,共7页
针对自治控制模式下液压蓄能式波能装置多液压发电机组在启动或停止时输出功率脉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功功率补偿的波浪能平均功率送出方法。根据波浪能转换发电系统特点及工作原理,在并网逆变器交流侧挂一台有功功率补偿装置,能同时... 针对自治控制模式下液压蓄能式波能装置多液压发电机组在启动或停止时输出功率脉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功功率补偿的波浪能平均功率送出方法。根据波浪能转换发电系统特点及工作原理,在并网逆变器交流侧挂一台有功功率补偿装置,能同时平抑多台液压发电机组的功率脉动,并以平均功率送出。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建立多液压发电机组并网功率脉动平抑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经功率补偿后波能装置并网功率平缓变化,多发液压发电机组的启动或停止时的功率脉动能被完全吸收,平均功率送出方法可提高大功率波能装置在海岛微电网等场合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转换 功率控制 发电机 有功功率补偿 平均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相控制与模式切换的双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效率优化方法
15
作者 张保坤 邓钧君 +3 位作者 林倪 王震坡 甘海庆 袁晓冬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87-196,共10页
为提升电动汽车双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宽功率范围的运行效率,以采用双耦合双边电感-电容-电容串并联(LCC-LCC)补偿拓扑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多变量-多模式联合的高效调控策略。首先,推导了谐振网络和功率变换器的高效条件,作为... 为提升电动汽车双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宽功率范围的运行效率,以采用双耦合双边电感-电容-电容串并联(LCC-LCC)补偿拓扑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多变量-多模式联合的高效调控策略。首先,推导了谐振网络和功率变换器的高效条件,作为效率优化方法的理论依据。其次,研究了适合不同激励电压方案的时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实现阻抗匹配以及功率器件临界软开关、以效率最优为导向的三移相控制方法。然后,研究了高频变换器的全桥、半桥、混合桥这3种运行模式,并通过模式切换来进一步减小外移相角的偏移程度、降低开关损耗、适应不同的参数及工况。最后,搭建了双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实验平台,在不同工况下验证了所提模型、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5%~100%的功率范围内,系统的直流-直流转换效率保持在94.0%~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放电 双向无线电能传输 效率优化 移相控制 模式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拖拉机双电源并联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初香港 王宝超 陈叶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4-238,共5页
电动拖拉机具有结构简单和节能减排等优点,但现有电动拖拉机作业时采用单一动力电池能源,存在续航时间短的问题。为了提高电动拖拉机长续航供电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下垂控制的直流双电源并联均流联合供电方案,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 电动拖拉机具有结构简单和节能减排等优点,但现有电动拖拉机作业时采用单一动力电池能源,存在续航时间短的问题。为了提高电动拖拉机长续航供电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下垂控制的直流双电源并联均流联合供电方案,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系统模型。仿真试验表明:单电源可以实现升压稳压控制;基于下垂控制的双电源并联均流能够实现双电源的电流均流;当切换不同功率负载时,系统电压随功率增加按比例下调,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拖拉机 双电源并联 下垂控制 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EPS系统模糊PID控制器设计及分析
17
作者 周云龙 李峰 张建国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166,170,共5页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控制能力,引入模糊PID控制方法克服被控对象缺少数学模型的缺陷,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以Simulink完成仿真测试,得到EPS系统控制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逐渐增大车速的过程中,EPS系统产生了更小的助...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控制能力,引入模糊PID控制方法克服被控对象缺少数学模型的缺陷,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以Simulink完成仿真测试,得到EPS系统控制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逐渐增大车速的过程中,EPS系统产生了更小的助力转矩,表明EPS系统可以适应汽车在高速行驶状态下满足路感的控制性能。提高方向盘转矩时,助力电机产生了更大助力转矩,EPS系统可以实现对汽车转向进行灵活控制的功能。与传统PID相比,模糊PID获得了更小超调量,大幅降低调整时间,使EPS系统获得更优助力效果。以模糊PID方法进行控制时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外界干扰快速完成调整过程,使EPS系统获得更强抗干扰性能。该研究模糊PID都可以快速产生稳定助力转矩,充分适应复杂的转向控制要求,对提高电动汽车转向控制精度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动助力转向 模糊PID 控制器 仿真分析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策略的微网逆变器负载侧电压-功率自协调控制系统设计
18
作者 张伟琦 王艳敏 +1 位作者 张涵清 王家明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76,共13页
微网负载侧并/离网状态的变化影响着逆变器的输出状态配置。为进一步增强微网逆变器输出状态的自协调能力,简化多模式控制系统并用的复杂性,基于滑模策略(SMC)设计一种电压-功率自协调控制系统。首先,建立微网逆变器功率传输模型,基于... 微网负载侧并/离网状态的变化影响着逆变器的输出状态配置。为进一步增强微网逆变器输出状态的自协调能力,简化多模式控制系统并用的复杂性,基于滑模策略(SMC)设计一种电压-功率自协调控制系统。首先,建立微网逆变器功率传输模型,基于其有功/无功约束下输出电压特性分析,引入虚拟补偿电压构建电压-功率自协调控制关系;接着,利用SMC策略实现控制系统各模块功能,并结合SMC控制律特性分析其稳定性;最后,设计不同工况下的仿真与实验,分析并验证了所提控制系统能够在逆变器最大输出功率限制下,依据负载侧运行状态自协调转换逆变器输出电压-功率状态,在满足负载侧用电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系统的响应时间与输出稳态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 三相逆变器 滑模策略 自协调控制 功率约束 电压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尖速比的双馈风电机组调频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宽 赵波 刘磊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444,共11页
研究尖速比对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下双馈风电机组调频效果的影响,以优化不同工况的控制策略。首先,分析减载双馈风电机组系统的基本控制模型,结合VSG建立包含尖速比变量的双馈风电机组调频系统小信号模型;其次,使用该模型来推导风... 研究尖速比对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下双馈风电机组调频效果的影响,以优化不同工况的控制策略。首先,分析减载双馈风电机组系统的基本控制模型,结合VSG建立包含尖速比变量的双馈风电机组调频系统小信号模型;其次,使用该模型来推导风力发电机组在小信号条件下的等效惯性和尖速比之间的关系方程,根据伯德图和特征根的根轨迹图分析尖速比对VSG控制的双馈风电系统调频动态特性,确定不同尖速比运行下虚拟同步机控制的惯量响应;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四机二区域模型进行时域仿真,仿真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电机控制 虚拟电厂 小信号模型 叶尖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甲醇混合储能系统的风光发电波动平抑控制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文 卜凡鹏 +3 位作者 章康 张思瑞 张静 侯成龙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9,共7页
针对大规模风能以及太阳能等不可控新能源并网引起电力系统功率波动、峰谷落差大等问题,提出电-甲醇混合储能系统,通过电化学储能与电解CO_(2)制甲醇的甲醇储能相结合,在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同时,电解CO_(2)制甲醇,降低温室气体含... 针对大规模风能以及太阳能等不可控新能源并网引起电力系统功率波动、峰谷落差大等问题,提出电-甲醇混合储能系统,通过电化学储能与电解CO_(2)制甲醇的甲醇储能相结合,在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同时,电解CO_(2)制甲醇,降低温室气体含量。同时针对电力系统电压波动导致电解CO_(2)制甲醇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基于甲醇电解槽的轮值控制策略,通过优化电-甲醇混合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使电站功率波动满足国家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风能 太阳能 波动平抑 甲醇电解槽 混合储能 协调控制策略 容量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