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伐强度对水源涵养林林分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婷婷 陈绍志 +2 位作者 吴水荣 邬可义 兰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108,共7页
水源涵养林一般要求具有复层、冠长率高、冠幅完满、树种混交、灌草丰富的森林结构。中村林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中村镇,其经营范围位于黄河中游一、二级支流的上游山区地带,90%以上为水源涵养林,油松为主要优势树种。为增强林分水... 水源涵养林一般要求具有复层、冠长率高、冠幅完满、树种混交、灌草丰富的森林结构。中村林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中村镇,其经营范围位于黄河中游一、二级支流的上游山区地带,90%以上为水源涵养林,油松为主要优势树种。为增强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林场开始采取近自然经营理念与技术优化林分结构,增强生态功能,但由于生态公益林采伐限额的限制,林场在小面积范围内进行了不同采伐强度的经营试验。本研究定量分析了3种经营强度下形成的3种林分类型(包括不经营的高密度油松纯林T_0、总间伐强度47%的油松相对纯林T_1、总间伐强度62%的油松混交林T_2)的空间结构与非空间结构,包括空间混交度、大小比、多样性指数、林层结构、径阶分布、林冠层指标(冠长率、冠幅面积与冠幅)、灌草盖度等,并初步提出未来近自然经营措施。结果表明:T_2林分各林层树种丰富度、冠长率与冠幅面积最高,其次是T_1,T_0最差;在林分水平结构与林分多样性以及树种竞争力方面,亦是同样结果;由此可知,人工生态公益林其森林结构与生态功能只有通过经营才能得到提高。对于初始密度高的人工水源涵养林,只有通过不断间伐,调整林分密度与林木分布,才能促进天然更新,增加树种多样性与提高林分稳定性。本研究为全场调整林分结构和制定针对性经营措施提供数据支持与基本林分特征参数,同时,为被划分为生态公益林的高密度人工林经营提供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村林场 水源涵养林 林分结构 近自然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岷江流域退耕还林还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7
2
作者 马超飞 马建文 +1 位作者 哈斯巴干 韩秀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24,共5页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大力开展改善生态环境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岷江属于长江上游重要的支流之一 ,其水保工作将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直接产生影响。退耕还林还草的科学问题在于水土保持 ,利用 RS和GIS数据以及通用水土流失模型对...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大力开展改善生态环境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岷江属于长江上游重要的支流之一 ,其水保工作将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直接产生影响。退耕还林还草的科学问题在于水土保持 ,利用 RS和GIS数据以及通用水土流失模型对岷江上游进行侵蚀强度分级和填图、坡耕地的提取 ,最后统计分析坡耕地和侵蚀强度间的关系 ,确定区域内退耕还林还草的标准 ,并且对退耕还林还草后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水土流失量进行了初步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流域 退耕还林还草 水土保持 USL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山育林的马尾松群落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林开敏 罗发潘 +2 位作者 郑郁善 吴擢溪 张沈龙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62-266,共5页
本文通过对闽中山区的6年生封山育林群的生物量和水文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形成以马尾松为主的多层次群落具有较高水源涵养功能,林分总水源涵养量为2128.25t/hm2,比荒山增加241.01t/hm2,但略低于... 本文通过对闽中山区的6年生封山育林群的生物量和水文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形成以马尾松为主的多层次群落具有较高水源涵养功能,林分总水源涵养量为2128.25t/hm2,比荒山增加241.01t/hm2,但略低于人工马尾松林(2202.12t/hm2),其中以林下植被层和土壤层为主体.因此,在经济经济实力不足的地区,推广封山育林技术,及时绿化荒山,将取得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山育林 马尾松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吉华 张永涛 +2 位作者 高祥伟 李增印 王开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3期2-5,54,共5页
在论述封山育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 ,系统研究封山育林措施 ,封山育林具有改善林地土壤物理性状、林地土壤贮水量、枯落物贮存量、土壤渗透速度、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关键词 封山育林 蓄水保土 森林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区坡面植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 被引量:9
5
作者 程龙飞 李林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1-253,260,共4页
通过对坡面产沙、植被水土保持机理以及库区坡面植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减小水流拖拽力、水流上举力以及增大土壤的黏聚力都有利于水土保持;植被冠层及枝干的水土保持作用主要体现在植被冠层的水分截留、削弱降雨的... 通过对坡面产沙、植被水土保持机理以及库区坡面植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减小水流拖拽力、水流上举力以及增大土壤的黏聚力都有利于水土保持;植被冠层及枝干的水土保持作用主要体现在植被冠层的水分截留、削弱降雨的溅蚀功能以及抑制地表径流等几个方面;而根系的水土保持作用主要体现在菌根及分泌物能降低土层重度、增加土层的黏聚力,根系能增加土体的有效孔隙度、改善土体的渗透性能。库区坡面有效的水土保持栽植模式应该是:在坡顶,以封山育林为主;在坡面,应垄沟结合,辅以坡改梯等配套工程措施,种植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坡面产沙 封山育林 垄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淳安新安江开发公司封山育林效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汪祖辉 郭仁鉴 +2 位作者 叶钟节 方炳法 童修耀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5-11,共7页
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公司所属16个国营林场22475.53hm^3荒山迹地,封山育林30年,现有天然次生林总蓄积量135万m^3,年总生长率8.07%,活立木直接经济价值2.25亿元。到1987年止公司已获中间利用净收入2135万元。近20年累计天然次生林比... 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公司所属16个国营林场22475.53hm^3荒山迹地,封山育林30年,现有天然次生林总蓄积量135万m^3,年总生长率8.07%,活立木直接经济价值2.25亿元。到1987年止公司已获中间利用净收入2135万元。近20年累计天然次生林比无林地多涵蓄水10亿m^3,每年进入水库的泥沙量减少80%,对调节水库水源、延长发电年限、纯洁水质都起到良好作用。公司长期实施的5项管护技术,把封山育林提高到科学经营水平,在千岛湖区成功地建立了森林生态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山育林 森林资源 经济效益 水源涵养效益 管护技术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东端封山育林涵养水源作用初步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有万 李耀山 +2 位作者 李金成 朱永才 汪宗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68-170,共3页
对祁连山东端8块具有代表性的封育区与周围未封育对照区的森林凋落物、苔藓枯枝落叶层及其容水量、土壤含水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可以显著提高水源涵养效能。可作为培育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封山育林 涵养水源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为干扰措施对天然次生灌丛土壤肥力及蓄水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尤誉杰 王懿祥 +2 位作者 张华锋 邱烷婷 吴敏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97-1105,共9页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遭反复干扰后退化形成的天然次生灌丛在未管护模式下难以恢复为乔木林。在浙江省临安市选择典型天然次生灌丛,以强度人为干扰为对照、分别进行保护性干扰和适度人为干扰,探讨灌丛土壤蓄水能力和肥力质量的响应。4年试...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遭反复干扰后退化形成的天然次生灌丛在未管护模式下难以恢复为乔木林。在浙江省临安市选择典型天然次生灌丛,以强度人为干扰为对照、分别进行保护性干扰和适度人为干扰,探讨灌丛土壤蓄水能力和肥力质量的响应。4年试验结果表明:与强度人为干扰相比,保护性干扰和适度人为干扰后的土壤总贮水量、吸持贮水量和滞留贮水量分别提高了12.41%、5.33%、17.37%和29.13%、33.23%和26.24%;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分别提高了23.35%、9.51%、17.55%和48.63%、56.08和71.05%;与强度人为干扰相比,保护性干扰和适度人为干扰的综合肥力分别提高了1.9%和38.5%,其中保护性干扰的水解氮、有机碳和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2.11%、38.91%和38.94%,适度人为干扰的水解氮、有效磷、有机碳和有机质含量提高了61.97%、90.57%、130%和130.04%,保护性干扰和适度人为干扰的土壤综合评价指数分别提高了15.43%和58.94%。研究表明,与保护性干扰相比,适度人为干扰在土壤的蓄水保水、肥力和固碳增汇等方面更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有条件经营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适度人为干扰措施对天然次生灌丛进行管理从而达到加快土壤恢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灌丛 人为干扰 土壤蓄水 土壤肥力 土壤有机碳 封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封禁林和人工针叶林水保效应的对比
9
作者 罗吉伟 万明长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1-173,共3页
通过仁怀市砂页岩地区枫香次生林和柳杉人工林地上部分和土壤的调查与分析,比较了相似封(造)年限两种林分植被恢复及土壤改良的状况。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在植被盖度,枯落物的吸水速度,持水量和土壤的部分物理性质等方面,均比人工林好。
关键词 自然封禁林 人工针叶林 水保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南中山封山育林水源涵养治理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国明 饶相如 《河南林业科技》 2000年第4期4-6,共3页
伏南中山是丹江水库的集水区和老鹳河等河流的发源地 ,实行封山育林尤为重要。通过对伏南中山封山育林的现状、存在的技术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 。
关键词 封山育林 水源涵养 伏南中山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网化—水网化”发展实践与发展方向——以安庆市为例
11
作者 石留喜 崔小松 《安徽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27-29,共3页
本文阐述了安庆市在城市林业发展中,大力实施"林网化-水网化"工程、推行林水相依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并对今后实施"林网化-水网化"应把握的发展方向和建设内容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关键词 林网化 水网化 城市林业 林水相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