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心偏差估计和自适应间隔的人脸识别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志浩 王浩 +1 位作者 曹文明 何志权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66-2877,共12页
损失函数的设计在深度人脸识别中至关重要.常见做法是给所有类别添加固定的间隔项,以修改类别间的决策边界,压缩类内特征间距,提高模型分离不同类别特征的能力.然而,为所有类别添加相同的间隔项可能会忽略人脸识别数据集内类别间的不一... 损失函数的设计在深度人脸识别中至关重要.常见做法是给所有类别添加固定的间隔项,以修改类别间的决策边界,压缩类内特征间距,提高模型分离不同类别特征的能力.然而,为所有类别添加相同的间隔项可能会忽略人脸识别数据集内类别间的不一致性.为进一步提升模型效果,模型应依据类别的学习难易程度,对不同类别样本特征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文中设计了基于类均值中心与类权重中心之间的偏差挖掘难类的方法,称之为中心偏差估计.本文提出的方法会根据中心偏差估计的程度,为不同类别自适应分配不同大小的间隔项.同时,为解决训练前期中心偏差计算不稳定问题,提出了动态变化的收敛参数,调整中心偏差估计的可信度,开展相关实验验证收敛参数的有效性.在人脸验证基准数据集中,本文提出的方法比基准方法的平均准确率提高了0.26%,达到96.62%.在2个大型人脸验证测试数据集上,在FPR等于0.01%时,提出方法的TPR分数分别提高了0.58%和0.22%,获得88.47%和92.29%的实验结果,且多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优于一般现有算法.实现代码参见https://github.com/TCCof-WANG/FR-Centers-Bi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人脸识别 困难类别挖掘 类别不平衡 中心偏差估计 自适应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类内平均脸法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何国辉 甘俊英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5-166,169,共3页
人脸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一个非常活跃的课题,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统计主元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是人脸特征提取和识别的常用方法之一。结合传统PCA算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用类内平均脸对类内样本进行规范... 人脸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一个非常活跃的课题,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统计主元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是人脸特征提取和识别的常用方法之一。结合传统PCA算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用类内平均脸对类内样本进行规范化的方法。该方法有效地增加了类间样本的识别距离、有效地缩小了类内样本的识别距离,从而提高了人脸正确识别率。基于ORL人脸数据库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识别率达到98%,在人脸识别的实际应用中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PCA算法 特征脸 类内平均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13
3
作者 崔国勤 李锦涛 +1 位作者 高文 焦锋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5,共5页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are a binary classification method and have demonstrated excellent results in pattern recognition. Face recognition is a multi-class problem, where the number of classes is of the known indivi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are a binary classification method and have demonstrated excellent results in pattern recognition. Face recognition is a multi-class problem, where the number of classes is of the known individuals. In this paper we use face data extracted from Eigenfeatures and develope a method to extend SVM to using in multi-class. The training set consists of 5 images of each of the 50 persons equally distributed among frontal, approximately 15°rotated respectively, and the test set consists of 10 images each of the 50 persons. In the ICT-YC face gallery, the proposed system obtains competitive results highly: a correct recognition rate of 94.8% for all the 50 persons, to the less number of the persons and to the famous ORL face gallery we also get good face recognition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支持向量机 自动识别系统 人脸图像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线性判别分析法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覃志祥 丁立新 +2 位作者 简国强 秦前清 李元香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1-213,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LDA的人脸识别算法。该方法重新定义了样本的类间散布矩阵,在原始的定义基础上增加了一种径向基函数(RBF)调节类间距离,使得在选择投影方向时能更好地分开各类样本;同时该方法在类间散布矩阵与类内散布矩阵的特征分...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LDA的人脸识别算法。该方法重新定义了样本的类间散布矩阵,在原始的定义基础上增加了一种径向基函数(RBF)调节类间距离,使得在选择投影方向时能更好地分开各类样本;同时该方法在类间散布矩阵与类内散布矩阵的特征分解的基础上,通过变换求出符合Fisher准则的最优投影方向,可以证明这样得到的投影方向同时具有正交性与统计不相关性。通过ORL人脸数据库的数值实验,表明了该算法比传统算法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判别分析 样本类间离散度 样本类内离散度 特征提取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的LDA算法人脸识别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庄哲民 张阿妞 李芬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47-2049,共3页
提取低维人脸特征是人脸识别系统中极其关键的一步。线性判别分析(LDA)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用于特征提取的线性分类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的LDA算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的LDA算法用于人脸识别时存在的问题:通过重新定义样本类间离散度矩... 提取低维人脸特征是人脸识别系统中极其关键的一步。线性判别分析(LDA)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用于特征提取的线性分类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的LDA算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的LDA算法用于人脸识别时存在的问题:通过重新定义样本类间离散度矩阵使传统的Fisher准则能够最优化,克服了边缘类对选择最佳投影方向的影响;同时,利用因数分解的方法避免了对矩阵求逆,解决了小样本问题。依据经验选取适当的e值,得到最佳的识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人脸识别效果优于传统LDA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判别分析(LDA) 人脸识别 类间离散度 类内离散度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光扫描对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软组织三维变化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彭菊香 江久汇 +4 位作者 赵一姣 王勇 李泽 王柠柠 冯智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应用结构光扫描对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软组织三维方向的变化进行初步评价。方法:8例成人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7.08±4.42)岁,正颌外科手术术式均为上颌Le For... 目的:应用结构光扫描对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软组织三维方向的变化进行初步评价。方法:8例成人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7.08±4.42)岁,正颌外科手术术式均为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切骨术+颏部成型术,分别在术前2周、术后6个月对面部进行结构光扫描,获得患者面部三维图像,测量术前和术后软组织三维标志点的变化以及线距、角度变化,并且对软组织体积变化做出初步评价。结果:标志点水平向变化不大,变化主要集中在垂直向和前后向,线距和角度的变化也主要在唇部;颏部的体积变化显著,其次为上颌,最后是额面部。结论:骨性Ⅲ类患者接受双颌手术后,面部软组织三维方向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垂直方向和矢状方向;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作为面部软组织扫描的一种技术,相对于二维来说,能从整体上较直观、准确地观察和监测颌面部软组织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过程的三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Ⅲ类 成像 三维 面部 结构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判别邻域保持投影的人脸识别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国强 石念峰 郭玉珂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34-1738,共5页
邻域保持投影(neighborhood preserving projections,NPP)是一种保持局部邻域结构的子空间分析方法。虽然NPP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但在解决识别问题时有缺陷。在NPP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子空间分析方法,称为正交判别邻域保持投影... 邻域保持投影(neighborhood preserving projections,NPP)是一种保持局部邻域结构的子空间分析方法。虽然NPP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但在解决识别问题时有缺陷。在NPP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子空间分析方法,称为正交判别邻域保持投影(orthogonal discriminant neighborhood preserving projections,ODNPP)。ODNPP目标是考虑类标签信息来增强局部类内几何关系,同时还最大化类间的距离。而且,为了克服NPP的测度扭曲问题,ODNPP引入Gram-Schmidt正交化获得正交投影矩阵。在FERET人脸数据库和ORL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空间分析 流形学习 类内邻域几何 类间散度 Gram-Schmidt正交化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人脸识别的加权代价敏感局部保持投影 被引量:9
8
作者 万建武 杨明 +1 位作者 吉根林 陈银娟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5-1164,共10页
传统的局部保持降维方法追求最低的识别错误率,即假设每一类的错分代价都是相同的.这个假设在真实的人脸识别应用中往往是不成立的.人脸识别是一个多类的代价敏感和类不平衡问题.例如,在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中,将入侵者错分成合法者的损... 传统的局部保持降维方法追求最低的识别错误率,即假设每一类的错分代价都是相同的.这个假设在真实的人脸识别应用中往往是不成立的.人脸识别是一个多类的代价敏感和类不平衡问题.例如,在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中,将入侵者错分成合法者的损失往往高于将合法者错分成入侵者的损失.因此,每一类的错分代价是不同的.另外,如果任一类合法者的样本数少于入侵者的样本数,该类合法者和入侵者就是类别不平衡的.为此,将错分代价融入到局部保持的降维模型中,提出了一种错分代价最小化的局部保持降维方法.同时,采用加权策略平衡了各类样本对投影方向的贡献.在人脸数据集AR,PIE,Extended Yale B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保持降维 人脸识别 代价敏感学习 类不平衡 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的基于稀疏表示分类器 被引量:19
9
作者 陈才扣 喻以明 史俊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6,共7页
基于稀疏表示的分类器(sparse representation-based classifier,SRC)被证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类器.但SRC往往要通过一个超完备基来求得测试样本的稀疏表示,当数据库的数据量较大时,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成为限制其优良性能的瓶颈,致使SRC... 基于稀疏表示的分类器(sparse representation-based classifier,SRC)被证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类器.但SRC往往要通过一个超完备基来求得测试样本的稀疏表示,当数据库的数据量较大时,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成为限制其优良性能的瓶颈,致使SRC无法用于实时识别.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简便有效的改进算法,其试图寻求一个较小的超完备基来计算测试样本的稀疏表示,从而大大的缩减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具体来说,对于每个测试样本点,首先,求出该测试样本点可能归属的类别,而后利用可能归属类的样本而并非所有的训练样本来对测试样本进行稀疏表示计算.ORL人脸库和FERET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不仅能较大程度的缩减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而且排除了干扰类的影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算法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表示 K-近邻 邻近类 分类方法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厢轿车后背门曲面创建与质量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武振锋 贾凡 +1 位作者 谢坤 朱黎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8-71,共4页
针对三厢轿车后背门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CATIA V5的快速建模与曲面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应用CATIA V5提供的混合建模功能创建了轿车后背门的三维曲面模型,然后分别应用多种曲面质量分析方法(等照度线、多截面曲率梳和反射线等... 针对三厢轿车后背门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CATIA V5的快速建模与曲面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应用CATIA V5提供的混合建模功能创建了轿车后背门的三维曲面模型,然后分别应用多种曲面质量分析方法(等照度线、多截面曲率梳和反射线等)对后背门曲面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后背门曲面达到了A级曲面的各项要求,从而可为后续的后背门模具加工制造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厢轿车 后背门 CATIA A级曲面 曲面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块2DPCA的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亚平 王敏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229-3233,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分块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算法在人脸识别的识别率,提出一种人脸识别算法。将训练样本人脸矩阵按光照等相似条件进行分块并进行类内平均归一化;采用2DPCA算法构造特征空间,将分块矩阵在特征空间中进行投影得到训练样本识... 为进一步提高分块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算法在人脸识别的识别率,提出一种人脸识别算法。将训练样本人脸矩阵按光照等相似条件进行分块并进行类内平均归一化;采用2DPCA算法构造特征空间,将分块矩阵在特征空间中进行投影得到训练样本识别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在分类上的优势,对训练样本识别特征和经过归一化分块2DPCA的测试样本识别特征进行分类,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选取ORL人脸数据库的图片进行实验,将该算法与传统2DPCA、2DPCA+SVM等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该算法的性能优于其它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块 二维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类内平均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类光滑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青 梁勃 +1 位作者 王婉 王恩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1期122-126,共5页
提出一种新的三阶分段光滑函数,构造三阶光滑支持向量机模型(TPSSVM)。理论证明新三阶分段光滑函数对正号函数的逼近程度更高。在处理多类问题时,提出一种基于编码方式的一对多光滑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于人脸识别问题,通过主成分分析... 提出一种新的三阶分段光滑函数,构造三阶光滑支持向量机模型(TPSSVM)。理论证明新三阶分段光滑函数对正号函数的逼近程度更高。在处理多类问题时,提出一种基于编码方式的一对多光滑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于人脸识别问题,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进行特征提取,并利用多分类光滑支持向量机对人脸特征图像进行训练和测试。应用于ORL人脸库和FERET人脸库的测试结果表明,多分类光滑支持向量机比传统的识别方法有更高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光滑支持向量机 编码 多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分类及特征融合的静默活体检测算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新宇 游帆 +4 位作者 张沛 张昭 张柏礼 吕建华 徐立臻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3-270,共8页
现有的静默活体检测研究忽略不同非活体攻击方式之间的差异,以及不考虑活体和非活体样本类别不均衡对模型学习的不利影响.本研究将非活体攻击类别细分成打印攻击和展示攻击,将静默活体检测由传统的二分类问题转变为多分类问题,并提出采... 现有的静默活体检测研究忽略不同非活体攻击方式之间的差异,以及不考虑活体和非活体样本类别不均衡对模型学习的不利影响.本研究将非活体攻击类别细分成打印攻击和展示攻击,将静默活体检测由传统的二分类问题转变为多分类问题,并提出采取交叉熵作为损失函数对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的方案,用以克服二分类和类别不均衡问题,使得模型训练中能更准确发现和抽象出非活体人脸样本共同的欺诈特征,提高网络模型对非活体识别的精准度.构建双流特征融合网络模型,采取注意力机制对从RGB和YCrCb这2种不同色彩空间提取到的特征向量进行自适应加权融合,以进一步提升网络模型的特征表示能力.在CASIA-FASD、 Replay-Attack、MSU-MFSD和OULU-NPU 4个公开数据集进行大量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取多分类策略以及特征融合的静默活体检测模型能够有效降低分类错误率并提升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活体检测 多分类 类别不均衡 交叉熵损失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Ⅱ类2分类错上前牙冠根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黎敏 王斯维 +1 位作者 赵一姣 刘怡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中分别选取诊断为安...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中分别选取诊断为安氏Ⅱ类2分类错、安氏Ⅰ类错者各18例(以下简称为Ⅱ类2组、Ⅰ类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均拍摄了CBCT影像,在Invivo Dental 5.0图像处理软件中利用多平面重建方法截取上前牙唇舌向最大截面图,在此截图上从冠根角、面轴角两方面分析研究两组间上前牙的冠根形态差异。所得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Ⅰ类组及Ⅱ类2组冠根角、面轴角差异,以及Ⅱ类2组冠根角与冠根角为180°时的差异,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Ⅰ类组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冠根角分别为179.08°±3.31°、176.55°±2.77°和184.20°±2.51°,面轴角分别为21.00°±2.63°、19.63°±2.35°和19.36°±2.30°;Ⅱ类2组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冠根角分别为176.80°±2.62°、174.13°±3.28°和181.79°±2.88°,面轴角分别为23.20°±2.95°、22.29°±2.19°和20.61°±2.34°,除尖牙面轴角外,与Ⅰ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Ⅱ类2组各上前牙冠根角与冠根角为180°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这些牙的牙冠长轴和牙根长轴不都在同一直线上,存在冠根成角的现象。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上前牙具有更特殊的冠根形态,即牙冠长轴与牙根长轴明显成角,上切牙牙冠相对牙根明显舌倾,牙冠唇面形态有别于安氏Ⅰ类错畸形的患者,这对治疗后牙根位置和转矩表达都会有影响,提示治疗此类患者需要考虑其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上前牙移动的理想位置应由牙根而不是牙冠的位置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Ⅱ类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冠根角 面轴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子意识对中产阶层奢侈品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施卓敏 曹妙琴 《南方经济》 CSSCI 2013年第3期62-74,共13页
中国人的面子意识与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存在紧密联系,但现有研究在针对面子意识概念的特征与奢侈品消费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还不多见,实证研究也较少。本文以中国奢侈品消费主体——中产阶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面子意识的三个显著特征,... 中国人的面子意识与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存在紧密联系,但现有研究在针对面子意识概念的特征与奢侈品消费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还不多见,实证研究也较少。本文以中国奢侈品消费主体——中产阶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面子意识的三个显著特征,分别对"难以获得奢侈品"、"可得奢侈品"及"新奢侈品"三大类奢侈品购买意向的影响;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中国中产阶层群体:保守者、社交者、体验者、彰显者进行细分。最后,分层回归分析显示,细分群体变量可以调节面子意识特征与"可得奢侈品"和"新奢侈品"购买意向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为探索面子文化对奢侈品消费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奢侈品营销实践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子意识 奢侈品消费 中国中产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模式的最小类内散度支持向量机 被引量:7
16
作者 皋军 王士同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51-1057,共7页
基于最小类内散度支持向量机(MCSVMs)提出一种新的矩阵模式的最小类内散度支持向量机(MCSVMsmatrix).同时为了更好地解决非线性分类问题,将Mercer核函数引入到MCSVMsmatrix方法中,并提出基于矩阵模式的非线性支持向量机:Ker-MCSVMsmatr... 基于最小类内散度支持向量机(MCSVMs)提出一种新的矩阵模式的最小类内散度支持向量机(MCSVMsmatrix).同时为了更好地解决非线性分类问题,将Mercer核函数引入到MCSVMsmatrix方法中,并提出基于矩阵模式的非线性支持向量机:Ker-MCSVMsmatrix.上述两种方法不但继承了MCSVMs的优点,而且由于将矩阵模式的类内散度矩阵引入到支持向量机中,从而在理论上可以较好地解决了MCSVMs方法在处理小样本高维数据集时类内散度矩阵奇异性问题,同时降低了求解类内散度矩阵及其逆矩阵和权重矢量的时间、空间复杂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类精度.实验结果也表明MCSVMsmatrix、Ker-MCSVMsmatrix具有上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矩阵模式 类内散度矩阵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树复小波多频带类内类间不确定度融合的人脸识别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仕民 叶继华 +1 位作者 王明文 程柏良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7-90,共4页
为了更好地获取人脸的纹理特征和解决人脸多频带的权值问题,提出了双树复小波多频带类内类间不确定度特征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首先使用了人脸双树复小波多频带特征构建人脸的纹理特征,引入了双树复小波多频带类内类间的不确定度计算多... 为了更好地获取人脸的纹理特征和解决人脸多频带的权值问题,提出了双树复小波多频带类内类间不确定度特征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首先使用了人脸双树复小波多频带特征构建人脸的纹理特征,引入了双树复小波多频带类内类间的不确定度计算多频带特征权值,同时采用了二维主成份分析方法对人脸多频带特征进行重构线性子空间,人脸子空间加权融合得到的最终特征能够保证投影后样本在新的空间中有最小的类内距离和最大的类间距离。使用ORL人脸图像库进行了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比经典的二维主成份分析、传统小波、Gabor小波和双树复小波方法取得了更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双树复小波 类内类间不确定度 特征融合 二维主成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人脸识别的两类主成分分析融合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军 张秀琼 +1 位作者 高志升 袁红照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4-195,199,共3页
分析了基于总体离散度矩阵和总类间离散度矩阵的主成分分析的原理。利用两种方法分别提取人脸特征并进行识别。对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特征层融合和决策层融合,基于ORL人脸数据库的实验表明该方法的识别性能优于单一的主成分分析方法。
关键词 人脸识别 主成分分析 总体离散度矩阵 类间离散度矩阵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模块2DPCA人脸识别新方法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晓东 费树岷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4672-4675,共4页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块2DPCA方法,即基于类内平均脸的分块2DPCA算法。该算法对每一类训练样本中每个训练样本的每一子块求类内平均脸,并用类内平均脸对训练样本类内的相应子块进行规范化处理,然后由所有规范化后的子块构成总体散布矩阵,...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块2DPCA方法,即基于类内平均脸的分块2DPCA算法。该算法对每一类训练样本中每个训练样本的每一子块求类内平均脸,并用类内平均脸对训练样本类内的相应子块进行规范化处理,然后由所有规范化后的子块构成总体散布矩阵,从而得到最优投影矩阵;由训练集的全体子块的平均值对训练样本的子块和测试样本的子块进行规范化后投影到最优投影矩阵,得到识别特征;最后用最近距离分类器分类。在ORL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识别性能上明显优于2DPCA方法和普通模块2DPCA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主成分分析 类内平均脸 模块化二维主成分分析 特征矩阵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三维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莫建文 李雁 +2 位作者 首照宇 欧阳宁 罗晓燕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328-4332,共5页
针对目前三维人脸几何特征识别算法中计算量大和设备昂贵,尤其是在特征融合时加权值确定的不精确性问题,提出了根据双目立体视觉原理,通过对普通二维图像确定脸部关键部位特征点的三维几何特征信息,并且依照类内距离越小越好,类间距离... 针对目前三维人脸几何特征识别算法中计算量大和设备昂贵,尤其是在特征融合时加权值确定的不精确性问题,提出了根据双目立体视觉原理,通过对普通二维图像确定脸部关键部位特征点的三维几何特征信息,并且依照类内距离越小越好,类间距离越大越好的准则设定适应度函数,使用人脸样本数据根据遗传算法进行训练,得到使适应度函数最小时的最优解,从而获得三维人脸几何特征融合时的最佳加权值。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人脸识别 几何特征 遗传算法 类内距离 类间距离 双目立体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