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氮、碳源对蛋白核小球藻培养液pH值的影响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韦金河
汪廷
宁运旺
唐玉邦
虞利俊
-
机构
江苏明天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出处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63-64,共2页
-
基金
江苏省科技厅项目(BE2001384)
-
-
关键词
小球藻
培养液pH值
氮源
碳源
生长
-
Keywords
chlorella pyrenoidosa
pH value
N resource
c resource
-
分类号
TS219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
-
题名几种高等水生植物的克藻效应研究
被引量:46
- 2
-
-
作者
张庭廷
陈传平
何梅
吴安平
聂刘旺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2-36,共5页
-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KJ219B)
"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资助
-
文摘
研究了五种高等水生植物(黑藻、金鱼藻、水花生、茭白、空心菜)对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栅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显示,各种受试植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克藻效果,金鱼藻与黑藻的克藻作用最强,水花生的作用次之。克藻效果以受试植物与藻共培养最佳,其次为连续添加种植水,表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其化感物质是连续释放且能迅速降解的,而黑藻干物质的浸提液所具有的克藻效应说明有些化感物质对一定温度和光照是较稳定的。
-
关键词
高等水生植物
化感作用
蛋白核小球藻
斜生栅藻
生长抑制
-
Keywords
higher aquatic plants
allelopathy
chlorella p. pyrenoidosa c
Scenedesmus obliquus K
growth inhibition
-
分类号
Q948.122.1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微藻群落在氮、磷比率与硅酸盐含量的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5
- 3
-
-
作者
梁伟峰
李卓佳
陈素文
文国樑
曹煜成
-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73-777,共5页
-
基金
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项目(2007ZD0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03485)
+2 种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B20601009)
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2006BAD09A11)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nyhyzx07-042)
-
文摘
通过Smith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啮蚀隐藻、新月菱形藻、微绿球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在氮、磷比率和硅酸盐含量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在氮、磷比率资源上各种群生态位宽度的大小依次为微绿球藻>啮蚀隐藻=蛋白核小球藻>新月菱形藻,各微藻在N∶P=24时生长最好,但新月菱形藻在高氮、磷比率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在硅酸盐含量资源上各种群生态位宽度大小依次为微绿球藻=蛋白核小球藻>啮蚀隐藻>新月菱形藻,对硅酸盐含量的较理想适宜范围除了微绿球藻在28~59μmol·L-1外,各微藻均在28~54μmol·L-1。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种与其他种的生态位重叠却大。在氮、磷比率和硅酸盐含量上,蛋白核小球藻分别与微绿球藻和啮蚀隐藻有最大的重叠值,说明蛋白核小球藻在氮、磷比率的需求上和对硅酸盐含量耐受上,分别经受着与微绿球藻和啮蚀隐藻的剧烈竞争。当养殖水体N∶P值高时,微藻定向培育应当选择啮蚀隐藻和新月菱形藻组合或者蛋白核小球藻和新月菱形藻组合;当养殖水体N∶P值较低时可引入微绿球藻、啮蚀隐藻。在硅酸盐含量资源上,对于新月菱形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硅酸盐含量为28μmol·L-1或54μmol·L-1均可,但为了其他微藻的共生长,硅酸盐含量应为28μmol·L-1。
-
关键词
啮蚀隐藻
新月菱形藻
微绿球藻
蛋白核小球藻
生态位
氮
磷比率
硅盐含量
-
Keywords
cryptomonas erosa Ehr
Niztzschia closterium
Nannichloropsis oculata
chlorella pyrenoidosa chick
niche
N/p ratio
silicon concentration
-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