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杉阔轮栽模式土壤腐殖质及肥力特性
被引量:8
- 1
-
-
作者
陈爱玲
陈光水
谢锦升
李振问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省尤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3,共4页
-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通过对杉阔轮栽模式及对照的杉木萌芽林土壤腐殖质及肥力的研究。得出结果:26年生杉阔轮栽模式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增加.土壤生化活性加强.土壤速效养分供应量增强;土壤腐殖质、 H_(A)(胡敏酸)/F_(A)(富里酸)比值、E_(4)(胡敏酸光密度值)上升.E_(4)/E_(6)(胡敏酸吸收光谱曲线的斜率)变小;土壤松结合态和紧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及其比值增加.土壤腐殖质活化度增强.土壤肥力得到明显改善。
-
关键词
杉阔轮栽模式
杉木萌芽林
细柄阿丁枫
土壤腐殖质
土壤肥力
-
Keywords
Pattern of planting broadleaf and chinese fir alternatively (PBCA)
chinese fir stand regenerated from sprouts(cprs)
Altingia gracilipes
Soil humus: Soil fertility
-
分类号
S714.8
[农业科学—林学]
S791.270.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不同林龄序列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碳储量分配特征
被引量:8
- 2
-
-
作者
唐学君
王伟峰
罗细芳
张现武
张旭东
-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功能与森林碳汇研究所
-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33,139,共8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07B07,2015BAD07B04)
-
文摘
以赣西南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化学分析方法,揭示了不同龄组实生林和萌芽林的碳储量分配特征,为其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龄组杉木实生林乔木层碳储量均高于萌芽林乔木层碳储量。杉木实生幼龄林乔木层碳储量为9.63t/hm^2,中龄林为42.14t/hm^2,近熟林为69.15t/hm^2,成熟林为105.21t/hm^2;年均固碳量分别为1.69,2.63,3.01,3.39t/hm^2,不同龄组的树干碳储量分别占整个乔木层的50.36%,70.60%,73.86%,77.58%。杉木萌芽幼龄林乔木层碳储量为8.42t/hm^2,中龄林为23.58t/hm^2,近熟林为48.54t/hm^2,成熟林为75.26t/hm^2;年均固碳量分别为1.21,1.57,2.11,2.59t/hm^2,不同龄组的树干碳储量分别占整个乔木层的54.28%,66.12%,71.92%,73.70%。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的土壤碳储量均是中龄林最低,成熟林最高。实生林各龄组土壤碳储量大小为:成熟林(153.21t/hm^2)>近熟林(138.17t/hm^2)>幼龄林(128.30t/hm^2)>中龄林(113.11t/hm^2)。萌芽林各龄组土壤碳储量大小为:成熟林(154.03t/hm^2)>近熟林(138.28t/hm^2)>幼龄林(130.20t/hm^2)>中龄林(117.05t/hm^2)。在密度相近的情况下,除幼龄林外,同一龄组的萌芽林总碳储量均小于实生林。同一龄组实生林和萌芽林的乔木层碳储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总碳储量幼龄林与中龄林无显著性差异,近熟林与成熟林有显著性差异。引起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碳储量分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生长规律和经营管理的不同。总体而言,萌芽林的林下植被组成丰富,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固碳能力较强,在水土保持功能方面要优于实生林。
-
关键词
碳储量
分配特征
杉木实生林
杉木萌芽林
林龄
-
Keywords
carbon storage
allocation characters
chinese fir seedling forest
chinese fir sprout forest
stand age
-
分类号
S718.55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杉木免耕萌芽更新生态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 3
-
-
作者
马祥庆
刘爱琴
何智英
陈爱玲
-
机构
福建林学院
-
出处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4-18,共5页
-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在杉木纯林及杉木×火力楠混交林采伐迹地上建立径流场 ,进行杉木免耕萌芽更新对林地水土流失、土壤肥力及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结果表明 :免耕萌芽更新恢复杉木林避免了人工造林炼山、整地对林地的干扰和破坏 ,具有显著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并有利于林地土壤肥力的维持 ,同时免耕萌芽更新提高了林分物种多样性 ,因此在坡度大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杉木林迹地可推广杉木免耕萌芽更新 .
-
关键词
杉木
免耕萌芽更新
物种多样性
水土保持
-
Keywords
chinese fir
regeneration from sprouts
water and soil losses
species diversity
-
分类号
S791.270.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54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
-
题名杉木休眠芽的解剖构造
被引量:6
- 4
-
-
作者
方炎明
叶镜中
-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
-
出处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10,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杉木叶腋中存在两种具再生能力的结构──受抑制的腋芽和保留分生组织。观察中未见到不定芽。受抑制的腋芽随着主茎的次生生长而发育成次生休眠芽。这两种结构是杉木萌芽更新的结构基础,同时也显示其营养繁殖能力。
-
关键词
杉木
腋芽
分生组织
解剖结构
-
Keywords
chinese fir,Suppressed axillary buds, Persisting meristems,regeneration from sprouts
-
分类号
S791.270.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肉桂林取代杉木林后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
- 5
-
-
作者
何斌
梁伟克
刘运华
袁霞
黄世方
杨启军
-
机构
广西大学林学院
广西高峰林场
-
出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164,共4页
-
文摘
对 4年生肉桂林和杉木萌芽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林地土壤贮水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肉桂林的地上部分持水量、林地土壤持水量 ( 0~ 40 cm)、表层土壤 ( 0~ 2 0 cm)的初渗值和稳渗值依次为 9.92 2 t/hm2 ,3 90 .2 t/hm2 ,1 4.46 mm/min和 8.6 3 mm/min,分别比杉木萌芽林高 4.2 55t/hm2 ,72 .0 t/hm2 ,3 .6 8mm/min和 1 .59mm/min.说明肉桂林取代杉木林后 ,对改善土壤结构 。
-
关键词
肉桂林
杉木萌芽林
水源涵养功能
-
Keywords
Cinnamomum cassia stand
chinese fir sprout stand
water conservation
-
分类号
S715
[农业科学—林学]
S792.230.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三代实生与萌芽杉木生长特点分析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杨玉盛
何宗明
俞新妥
邱仁辉
-
机构
福建林学院
-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1-23,共3页
-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通过对三代实生与萌芽杉木生长特性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代萌芽杉木早期生长量显著快于实生杉木,但树高在25年生后、胸径和单株材积在10年生后出现明显衰退,但至28年生时这种衰退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这体现了三代实生和萌芽杉木在土壤肥力退化较为严重状况下生物学特性的差异。
-
关键词
实生
萌芽
生长量
三代杉木林
杉木
-
Keywords
Seedling stand
Sprout forest
Increment
Third planting chinese fir
-
分类号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留杉栽阔模式林分土壤腐殖质及肥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邱仁辉
杨玉盛
俞新妥
李振问
阮传成
-
机构
福建林学院
福建省尤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2-36,共5页
-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通过对留杉栽阔模式林分、对照的杉木萌芽林土壤腐殖质及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33年生留杉栽阔模式林分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增加,土壤生化活性加强,土壤速效性养分供应量增强;土壤腐殖质中HA/FA值、E4值上升,E4/E6值变小;土壤松结合态和紧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及其比值增加,土壤腐殖质活化度增强,土壤肥力得到明显改善,从而促进了模式林分中杉木的生长。
-
关键词
杉木
萌芽林
土壤腐殖质
土壤肥力
-
Keywords
Pattern of planting broad-leaved tree with reserving chinese fir (PBWRC)
chinese fir stand regenerated from sprouts (cprs)
Soil humus
Soil fertility
-
分类号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更新方式与技术
被引量:7
- 8
-
-
作者
陈端吕
夏世华
周富康
姜吉刚
-
机构
中南林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湖南省国有武冈林场
-
出处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59-61,共3页
-
文摘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对第二代人工杉木林更新方式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更新方式及萌芽更新中的采伐季节、萌芽部位、采伐工具因素对林木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有显著差异 ,萌芽更新体现了较强的优势 ,采伐季、采伐工具、萌条留取部位分别宜为冬季、锯砍和上部 .
-
关键词
杉木
更新方式
生长过程
萌芽更新
-
Keywords
chinese fir
regeneration methods
process of stand growth
sprouting
-
分类号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54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
-
题名伐桩基径及高度对杉木萌芽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14
- 9
-
-
作者
陈梦俅
田晓萍
曹光球
丁国昌
许珊珊
林思祖
-
机构
国家林业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张掖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
出处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5年第1期11-14,共4页
-
基金
福建科技重大专项(2012NZ0001)
福建农林大学部级创新平台资助项目
-
文摘
调查并分析了不同伐桩基径(18-21、14-17、9-13和5-8 cm)及伐桩高度(2、5、10、20和25 cm)对杉木萌芽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基径5-8 cm和9-13 cm的萌芽条数量、基径及高度较大。伐桩萌芽6个月及12个月时,伐桩基径对杉木萌芽条数量、基径及高度的影响不显著。而伐桩高度对萌芽条数量、基径及高度均有极显著影响。伐桩高度为2cm时,萌芽条数量、基径及高度最大,且随着伐桩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
关键词
杉木
萌芽更新
伐桩基径
伐桩高度
-
Keywords
chinese fir
sprouting regeneration
stump diameter
stump height
-
分类号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影响杉木休眠芽数量的因素
被引量:4
- 10
-
-
作者
刘令峰
叶镜中
-
机构
安徽省铜陵市环境保护局
-
出处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28-132,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杉木萌芽更新的繁殖基础是休眠芽,其数量对更新成败关系极大。通过对立木树干基部取样测定,基本查清影响杉木休眠芽数量变化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休眠芽的数量随林分立地条件而变化,立地愈优良,休眠芽数量愈少,中心产区少于边缘产区;在同一林分中,大径级立木休眠芽的数量少于小径级的;随林分年龄增加休眠芽数量增加,至中龄林阶段时达最多,以后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影响杉木休眠芽数量的主导因子为林分年龄和立地条件。作者还对更新措施提出合理建议。
-
关键词
杉木
萌芽更新
休眠芽
-
Key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chinese fir)
regeneration from sprouts
dormant buds
-
分类号
S791.270.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改造杉木低价值林试验初报
被引量:4
- 11
-
-
作者
田关森
张鸿万
沈庆仁
何希成
徐建初
-
机构
湖州市林业局
安吉县林业局
-
出处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262-264,共3页
-
文摘
于1984~1987年开展了改造杉木低价值林的试验。对10年生杉木林进行平茬萌芽更新与实生苗造林更新对照试验;对10年生杉木林进行施肥与不施肥对照试验。结果都有明显的增产效益:前者4年生树高增加46%,胸径增加36%,后者单位面积蓄积量增加123%。
-
关键词
杉木
低价值林
改造
施肥
更新
-
Keywords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
low value forest
regeneration from sprouts
fertilization
-
分类号
S791.270.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