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民民主的协商样本——第一届政协会议代表的遴选与组织工作 |
王建华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协商式监督: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责任逻辑、制度体系与实践路径 |
马雪松
冯源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3
|
数字政协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比较优势、逻辑机理与增效路径 |
谢加书
王宇星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1
|
|
4
|
政治联系、最终控制人、制度环境与银行借款——基于国有上市公司2004-2008年的经验证据 |
周泽将
杜颖洁
杜兴强
|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5
|
论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对新中国国家认同的建构 |
刘世华
王雪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6
|
角色与功能:人民政协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互动互构 |
董明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5
|
|
7
|
协商民主中“大会发言”的机制与效率——基于全国政协全体会议的观察 |
金安平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0
|
|
8
|
政治吸纳视阈下人民政协界别变迁与优化 |
董树彬
董鹏林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2
|
|
9
|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路径探析 |
李建
宋连胜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0
|
人民政协参与地方立法协商的目标与路径 |
殷啸虎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10
|
|
11
|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人民政协的历史使命、显著优势与时代意蕴 |
董树彬
罗原生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7
|
|
12
|
中国共产党在新型政党制度中领导地位的生成逻辑 |
董树彬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13
|
人民政协功能定位的缺失与完善 |
张继良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14
|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存疑——关于“五四宪法”历史地位的反思 |
钱锦宇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5
|
人民政协政治生态营造的路径分析 |
虞崇胜
张继兰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6
|
政治体系视野下人民政协制度的功能研究 |
肖存良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7
|
试论新中国“政协—政府”开国路径 |
杨建党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8
|
新时代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新探 |
赵连稳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8
|
|
19
|
人民政协的雏形——“三三制”的理论与实践 |
赵连稳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20
|
基层人民政协治理效能提升研究--基于民族地区X县“协商在一线”的考察 |
朱士华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