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 被引量:40
1
作者 张元 王银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5-110,共6页
语言,尤其是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要素。新词,是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是鲜明折射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汉语中出现的特色新词是具有中国时代特色、反映中国国情的崭新的表达方式。在跨文化传播与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及时而又... 语言,尤其是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要素。新词,是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是鲜明折射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汉语中出现的特色新词是具有中国时代特色、反映中国国情的崭新的表达方式。在跨文化传播与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及时而又准确地向世界译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生事物对于宣传和弘扬中国特色文化、有效实现跨文化交际和对外宣传具有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词 英译 翻译理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中替换法的描写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文鹤 孙三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4,共12页
作为目标语取向的一种翻译方法,替换法广泛地运用于文化翻译之中,在汉语古诗英译中也较为常见。然而,到目前为止鲜有对古诗英译中替换法使用的系统性考察与研究。本文基于英译古诗语料将替换法分为文化替换、修辞替换、审美替换、情景... 作为目标语取向的一种翻译方法,替换法广泛地运用于文化翻译之中,在汉语古诗英译中也较为常见。然而,到目前为止鲜有对古诗英译中替换法使用的系统性考察与研究。本文基于英译古诗语料将替换法分为文化替换、修辞替换、审美替换、情景替换四类,并通过数据统计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古诗英译中替换法的使用进行深度的描写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 英译 翻译策略 替换法 描写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注释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广法 文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共12页
汉语古诗英译注释是诗歌翻译中一个值得挖掘的部分。本文初步回答了汉语古诗英译注释的定义、原因和方法等三个问题,认为翻译注释是在读者和作者之间实现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注释方法包括词汇、诗句和全诗三个层面的八种方法:本义注释... 汉语古诗英译注释是诗歌翻译中一个值得挖掘的部分。本文初步回答了汉语古诗英译注释的定义、原因和方法等三个问题,认为翻译注释是在读者和作者之间实现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注释方法包括词汇、诗句和全诗三个层面的八种方法:本义注释法、引申义注释法、语音语法注释法、言外之意注释法、诗句背景注释法、主旨注释法、全诗背景注释法和格律注释法。汉语原诗使用"三化"策略译出之后,诗性语言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但这种损失可以通过使用以上八种注释方法得到某种程度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英译 翻译注释 注释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语言易化策略探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向士旭 文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汉语古诗英译中,译者会遇到译文语言的选择问题:原文为古代作品,其语言与译入语的现代语言有较大的差异,翻译时是将原语译为译入语的古代语言还是现代语言,抑或采用其他变通方法?本文依据自建的《汉语古诗英译数据库》,归纳出拟古法和... 汉语古诗英译中,译者会遇到译文语言的选择问题:原文为古代作品,其语言与译入语的现代语言有较大的差异,翻译时是将原语译为译入语的古代语言还是现代语言,抑或采用其他变通方法?本文依据自建的《汉语古诗英译数据库》,归纳出拟古法和当时化法两种常见的“易化”策略,并对其使用特点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英译 易化策略 拟古法 当时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译者古诗英译中的归化倾向与韵体选择——以《孔雀东南飞》英译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贾晓英 李正栓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7-141,共5页
长篇叙事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迄今已有8种英译版本。其中,国内有5个版本。对国内译者的《孔雀东南飞》三个英译版本展开比较研究后我们发现,国内《孔雀东南飞》英译本有两个基本特点,一个是以诗译诗,并且韵体译诗较多,另一个是能归化... 长篇叙事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迄今已有8种英译版本。其中,国内有5个版本。对国内译者的《孔雀东南飞》三个英译版本展开比较研究后我们发现,国内《孔雀东南飞》英译本有两个基本特点,一个是以诗译诗,并且韵体译诗较多,另一个是能归化时就归化,有选择地进行异化。韵体英译《孔雀东南飞》比原诗更美,但美中也有不足。自由体英译《孔雀东南飞》也美轮美奂,但韵散意不能散。自由体和韵体之别不应仅仅局限于押韵与否,原诗压韵译诗自然也应押韵,原诗若不押韵也可通过诗行内在韵律和语言的建构译出诗味浓郁的好诗。译诗优劣之评鉴的首要标准是忠实与否。形也罢,韵也罢,都不能违意而存。得意后兼顾形和韵并尽可能传递原诗风格才算佳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国内英译本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诗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研究:以“x花”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谭占海 田兴斌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8-161,共4页
唐诗的译介研究对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作用巨大。唐诗中含有大量以"花"为后缀的文化负载词,这些词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以唐诗中文化负载词"x花"的英译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对比分析的方法... 唐诗的译介研究对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作用巨大。唐诗中含有大量以"花"为后缀的文化负载词,这些词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以唐诗中文化负载词"x花"的英译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唐诗中提取以"x花"为实例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负载词及其相应的译文进行比较与分析。通过实例对比考察同一"x花"的多种英语译文,讨论"x花"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从读者反应的角度探讨目标语中文化负载词的保留度和接受度。本文的研究认为,唐诗中文化负载词翻译时要合理使用异化和归化方法,兼顾文化保留度和译文可接受性。研究文化负载词"x花"的英译策略及过程是探索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 “x花” 英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文本比较对中国博物馆概况英译的启示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安洪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8-132,共5页
论文在Werlich文本语法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适用于博物馆概况英译的平行文本比较模式。论文对比分析了中英文博物馆概况在文本惯例上的特点,并藉此探讨了英译中国博物馆概况所获得的若干启示。通过对平行文本的对比分析,论文提出了英... 论文在Werlich文本语法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适用于博物馆概况英译的平行文本比较模式。论文对比分析了中英文博物馆概况在文本惯例上的特点,并藉此探讨了英译中国博物馆概况所获得的若干启示。通过对平行文本的对比分析,论文提出了英译中国博物馆概况时可采用某些变通翻译策略并配以例子予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文本 博物馆概况 文本惯例 英译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体系简化策略之增添法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汨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31,共7页
汉语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当前语境下中国文化外译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选择何种翻译策略以及相应的翻译方法以更好地促进汉语古诗英译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考虑的问题。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主要包括易化、多样化... 汉语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当前语境下中国文化外译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选择何种翻译策略以及相应的翻译方法以更好地促进汉语古诗英译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考虑的问题。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主要包括易化、多样化和简化三大翻译策略,其中简化策略包括概括法、释义法、替换法、节略法和增添法等五种方法。本文聚焦简化策略中的增添法,首先指出增添法的内涵,进而结合汉语古诗英译语料,从名词意象增添、形容词意象增添、动词意象增添以及短语或短句意象增添等四个方面对增添法进行阐释,最后对译者使用增添法的原因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 英译策略 增添法 中国文化"走出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事件英语话语”叙事与汉语读者关照翻译策略——以On China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健平 周小琴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10,共7页
中国事件越来越受世界关注。英语话语常以异域的视角叙述中国事件,多采用模糊化表达、解释性表达和类比性描述等关照英语读者的叙事策略。将叙述中国事件的英语话语"回译"成汉语可让中国读者更好地了解西方世界对中国事件的态... 中国事件越来越受世界关注。英语话语常以异域的视角叙述中国事件,多采用模糊化表达、解释性表达和类比性描述等关照英语读者的叙事策略。将叙述中国事件的英语话语"回译"成汉语可让中国读者更好地了解西方世界对中国事件的态度,翻译时可采用总体保留异域叙事视角、模糊话语具体化、浓缩或删减冗余话语、直译类比性描述、近似原文复现等策略,以充分关照汉语读者的阅读期待和文化情感。On China的汉译本《论中国》尽管忠实于原文,语言流畅,但因在"回译"中国事件或元素时未能充分关注汉语读者的阅读期待而略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事件 英语话语 叙事特点 汉语读者关照的翻译策略 《论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现当代小说中乡土语言英译原则与策略 被引量:37
10
作者 汪宝荣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5期106-112,共7页
本文试论中国现当代小说中乡土语言的英译原则与策略。从翻译操作层面看,主张方言翻译应以"忠实"、"对等"为原则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到当前制约中国文学英译和译者翻译决策的各种社会政治文化因素,也不宜强求中国乡... 本文试论中国现当代小说中乡土语言的英译原则与策略。从翻译操作层面看,主张方言翻译应以"忠实"、"对等"为原则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到当前制约中国文学英译和译者翻译决策的各种社会政治文化因素,也不宜强求中国乡土语言英译应以"忠实"、"对等"为原则。因此,当前中国乡土语言英译应以"部分再现"为基本原则,文学方言自创译法和方言特征淡化译法是符合该原则的合理可行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土语言 英译原则与策略 部分再现 忠实与对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因论视阈下中国菜名英译策略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倩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56,共4页
作为植根于中华特有历史文化的强势模因,中国菜名主要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类。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中国菜名的英译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种英译策略:类推策略、重复策略和杂合策略。译者应根据情况灵活选择... 作为植根于中华特有历史文化的强势模因,中国菜名主要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类。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中国菜名的英译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种英译策略:类推策略、重复策略和杂合策略。译者应根据情况灵活选择英译策略,以期提高中国菜名的英译质量,促进中华餐饮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因论 中国菜名 英译过程 英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典籍《西厢记》可表演性翻译比较研究——基于沈广仁与熊式一舞台英译本的多维考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立胜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124,共9页
戏曲(剧)典籍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学与文化价值的重要承载者,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较之文学案头剧,舞台剧更是一种涉及语言、文化、唱腔及身段等多模态符号的复杂表演艺术,因而在跨文化翻译传播中会遭遇更多的困难与障... 戏曲(剧)典籍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学与文化价值的重要承载者,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较之文学案头剧,舞台剧更是一种涉及语言、文化、唱腔及身段等多模态符号的复杂表演艺术,因而在跨文化翻译传播中会遭遇更多的困难与障碍。文章以华人译者沈广仁的《西厢记》舞台英译本为例,从翻译底本、可表演性策略、舞台呈现与效果等方面深入探讨其广受欢迎的缘由,并与熊式一的《西厢记》首译舞台剧本作深入比较,综合探讨适合戏曲舞台剧本翻译的可表演性策略,为中国传统戏曲典籍对外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英译 《西厢记》 舞台剧本 可表演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泛灵论及其英译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全功 常敏扩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110,共8页
泛灵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性,不管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物体。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泛灵论话语,体现了诗人的泛灵论思想,也是诗歌艺术感染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译者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泛灵论话语的处理可分为五种策略,具体包括删除、弱化、... 泛灵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性,不管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物体。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泛灵论话语,体现了诗人的泛灵论思想,也是诗歌艺术感染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译者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泛灵论话语的处理可分为五种策略,具体包括删除、弱化、等化、强化和增添,五种策略形成了一种连续体关系,审美效果相对原文而言依次增强。其中,强化和增添策略更能体现译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也有利于提高译文作为独立文本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泛灵论 英译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英译中的文化翻译策略 被引量:11
14
作者 胡作友 张丁慧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5期99-108,共10页
《文心雕龙》的翻译不仅是跨语言的交流,更是跨文化的传播,文化内容的处理是不同译本呈现丰富差异的关键因素。施友忠的译本以中释中,重在中国化;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本以西释中,重在西方化;宇文所安的译本双向阐释,重在发现中西文论的... 《文心雕龙》的翻译不仅是跨语言的交流,更是跨文化的传播,文化内容的处理是不同译本呈现丰富差异的关键因素。施友忠的译本以中释中,重在中国化;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本以西释中,重在西方化;宇文所安的译本双向阐释,重在发现中西文论的异同点;杨国斌的译本以今释古,注重古词阐释的现代维度。文化翻译策略的核心是译者的文化情怀和文化立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受自身思维习惯的影响,把自己对祖国、对民族文化的美好情感灌注于译文中。成功的翻译策略在源语作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架设一道心灵之桥,作者因此得以抵达读者的心灵,完成一次愉快的文化之旅。译本只有具备较高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才能获得在异域重生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英译 文化翻译策略 以中释中 以西释中 双向阐释 以今释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之动态性研究——以理雅各译《诗经》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广法 文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04,共10页
本文综合使用语料库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理雅各所译《诗经》两个版本(1871年版和1876年版)的译本特色、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以及汉语古诗英译的动态性特征。研究发现,1871年的译诗为无韵体自由诗,在译诗建行和词语翻译上忠实于原诗... 本文综合使用语料库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理雅各所译《诗经》两个版本(1871年版和1876年版)的译本特色、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以及汉语古诗英译的动态性特征。研究发现,1871年的译诗为无韵体自由诗,在译诗建行和词语翻译上忠实于原诗,译本前言对《诗经》和翻译策略的介绍较为详尽;1876年的译诗采用英诗韵律,在译诗建行和词语的翻译上改写较多,译本前言对《诗经》和翻译策略的介绍较为简略。这些差异反映出了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的三种动态性特征:(1)译诗形式影响译诗词语的转换;(2)译者的诗学观决定采取何种译诗形式;(3)诗外策略阐释译诗正文和诗内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 英译 策略 动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居易《长恨歌》五种英译文翻译策略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锦晖 文军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125,共11页
翻译策略研究无论对于翻译批评还是翻译实践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汉语古诗英译是中国文化外译历程中一项重要内容,汉语古诗因文体的特殊性和内容的历史性、文化性,其英译策略理应得到更多关注。本文以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为描写框架,... 翻译策略研究无论对于翻译批评还是翻译实践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汉语古诗英译是中国文化外译历程中一项重要内容,汉语古诗因文体的特殊性和内容的历史性、文化性,其英译策略理应得到更多关注。本文以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为描写框架,对《长恨歌》五位译者的译文进行系统描写与对比。分析发现五位译者的策略在语言、形式、词汇转换和附翻译层面上各有特色,每种译文的内部策略自成体系。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汉语古诗英译策略的选择会受到译者的翻译观、翻译目的以及诗学等多重文本外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 《长恨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