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领域多模态融合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李道亮 赵晔 杜壮壮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多模态融合技术通过结合多源数据,可以克服单一模态的局限性。近年来,传感器以及遥感技术的发展为作物监测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据源,光谱数据、图像数据、雷达数据以及热红外数据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监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数... 多模态融合技术通过结合多源数据,可以克服单一模态的局限性。近年来,传感器以及遥感技术的发展为作物监测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据源,光谱数据、图像数据、雷达数据以及热红外数据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监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可以从中获取作物的表型参数、理化特征等信息,从而有助于评估作物的生长状况、指导农业生产管理。现有研究多数是基于单一模态数据展开,而单一模态的数据仅有一种类型的输入,缺乏对整体信息的理解,且容易受到单模态噪声的影响;部分研究虽然采用了多模态融合技术,但仍未能充分考虑模态间的复杂交互关系。为了深入分析多模态融合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潜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业领域中多模态融合的先进技术与方法,重点梳理了多模态融合技术在作物识别、性状分析、产量预测、胁迫分析及病虫害诊断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分析了多模态融合技术在农业领域中存在的数据利用程度低、有效特征提取难、融合方式单一等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以期通过多模态融合的方法推动农业精准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融合 传感器 遥感技术 作物监测 计算机视觉 农业精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水色卫星的海上漂浮浒苔遥感特性分析
2
作者 叶小敏 林志佳 +2 位作者 腾和丽 郭茂华 王晓梅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6,共14页
近年来,浒苔绿潮已成为黄海海域的一种海洋生态灾害。卫星遥感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为该海洋生态灾害的防控提供了有效的基础监测信息。中国海洋水色卫星(HY-1C、HY-1D和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可为海上大型漂浮浒苔监测提供多种分辨率的... 近年来,浒苔绿潮已成为黄海海域的一种海洋生态灾害。卫星遥感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为该海洋生态灾害的防控提供了有效的基础监测信息。中国海洋水色卫星(HY-1C、HY-1D和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可为海上大型漂浮浒苔监测提供多种分辨率的同步观测数据源。文章使用准真彩色合成影像分析法和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分别从图像、光谱、时空覆盖和信息提取结果差异等方面对海上漂浮浒苔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监测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分辨率是影响海上漂浮藻体遥感监测结果的主要因素,空间分辨率优于500 m的中国海洋水色卫星遥感影像可较好地用于暴发期的海上漂浮浒苔监测;当前中国海洋水色卫星可实现黄海浒苔的每天一次中等分辨率覆盖监测;NDVI随海面浒苔覆盖率增大而增大;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直接观测到的浒苔分布具有较大差异,分辨率和监测得到的分布面积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该研究为中国海洋水色卫星数据的生态监测应用及后续卫星指标论证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洋水色卫星 浒苔 海岸带成像仪 水色水温扫描仪 中分辨率可编程成像光谱仪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遥感技术在农情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宁岸 任淼淼 +3 位作者 蒋杉 余龙宝 王燕飞 张帅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6,共8页
光学遥感技术是“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的新兴研究手段之一,具有实时性好、覆盖面积大、获取成本低等优势,正朝着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遥感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取得长足进步,在核心技术上不断... 光学遥感技术是“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的新兴研究手段之一,具有实时性好、覆盖面积大、获取成本低等优势,正朝着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遥感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取得长足进步,在核心技术上不断突破壁垒,逐渐实现农情数据的自主可控。介绍国内外农业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针对作物遗传育种、田间管理和产量预测的应用需求,分析在植物表型、生物量和农田小气候模型等方面开展遥感监测的必要性,归纳和总结近15年来基于4种关键光学定量遥感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光谱分析技术、红外成像技术和可见光检测技术)的农情监测应用与研究,并对其中存在的精度、效率、成本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目前农业遥感技术亟需提高、农业遥感应用网络建设不完善、农业遥感数据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以及提高遥感核心技术水平和遥感数据利用率,完善农业遥感应用网络建设,拓宽农业遥感应用场景等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遥感技术 农情监测 光电技术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研究
4
作者 朱南华诺娃 游代安 +4 位作者 徐宁宁 张静 滕佳华 张建辉 王霓妮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3,共7页
《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是监测网络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全面分析生态环境领域遥感监测... 《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是监测网络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全面分析生态环境领域遥感监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标美丽中国建设的“三步走”目标,提出“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架构,即通过“叠加、融合、大数据分析、智能化”4个层次和“多空间尺度、多时间周期、多要素综合、多源数据融合”4个维度,构建“全覆盖遥感指标、全链条遥感数据、新质生产力技术方法、数字赋能评价、系统化标准规范、智能化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精准和高效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目标,进一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遥感监测体系 “天空地海”一体化 美丽中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与前景分析
5
作者 杨少勇 杨浩宇 《农业工程》 2025年第6期39-44,共6页
随着全球农业向精准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无人机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监测手段,在智慧农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探讨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智慧农业 作物监测 病虫害防治 土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与高光谱技术的农业病虫害精准监测与防治策略研究
6
作者 周健 季晓菲 闫宏昌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5期33-36,共4页
该文探讨利用无人机遥感和高光谱技术进行农业病虫害的精确监测和防治策略,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通过无人机携带的高光谱传感器获取农田遥感数据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病虫害进行识别和分析,并采用精确喷洒技术进行防控。结果表明,... 该文探讨利用无人机遥感和高光谱技术进行农业病虫害的精确监测和防治策略,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通过无人机携带的高光谱传感器获取农田遥感数据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病虫害进行识别和分析,并采用精确喷洒技术进行防控。结果表明,在进行修复之前,病虫害的密度达到160个/亩,而植被的恢复指数是0.50;经过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病虫害的密度已经减少到40个/亩,同时植被恢复指数也提升到0.85,农药的使用量也减少20%。因此可以看出,以无人机遥感和高光谱技术为基础的精准防治措施显著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并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极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 高光谱技术 农业病虫害 病虫害监测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研究进展与展望——以黑龙江省为例
7
作者 吴黎 李岩 +3 位作者 张有智 吕志群 解文欢 王晓楠 《农业展望》 2025年第4期131-138,共8页
黑龙江省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及预警等一系列研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遥感技术手段出发分析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剖析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针... 黑龙江省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及预警等一系列研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遥感技术手段出发分析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剖析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针对黑龙江省多雨天气遥感数据获取难、遥感监测非均一地表干旱监测难、预警技术不成熟、气象灾害不易防范等问题,未来可加大数据获取渠道;开展区域性农业防灾减灾试验研究,提升区域灾害试验能力;加强多部门联合,研发农业气象灾害防范实用关键技术;研制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方法,制定灾害监测预警规范,建立灾害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在黑龙江省开展技术成果应用,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农业气象灾害 监测预警 干旱灾害 洪涝灾害 倒伏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阴雨胁迫下成熟期麦穗发芽霉变估测
8
作者 郭其乐 郭鹏 +3 位作者 师丽魁 邹春辉 郭康军 檀艳静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24-135,共12页
为精确监测和评估小麦在成熟期受连阴雨胁迫后穗霉变发芽情况。该研究以2023年5月底黄淮西部一次大范围连阴雨天气过程为例,从气象致灾危险性和遥感变量表征小麦承灾能力两方面,综合应用气象和多源卫星遥感资料,构建模型因子。分别用Spe... 为精确监测和评估小麦在成熟期受连阴雨胁迫后穗霉变发芽情况。该研究以2023年5月底黄淮西部一次大范围连阴雨天气过程为例,从气象致灾危险性和遥感变量表征小麦承灾能力两方面,综合应用气象和多源卫星遥感资料,构建模型因子。分别用Spearman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ReliefF特征选择方法进行关键因子筛选,形成3组因子,分别应用Logistic回归等5种分类器和多元线性回归等5种回归方法构建模型,实现了对灾变的精准识别、程度分级和指数回归预测。通过对不同模型性能评估和各因子影响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分类器在气象与遥感因子协同及各独自建模情形下,均能识别穗发芽霉变并准确预测其等级,识别的准确率(accuracy,AC)在0.649~0.811,等级预测的AC在0.432~0.622之间;在穗发芽霉变指数(ear germination and moldiness index,EGMI)预测方面,构建的PCFXGBR模型表现最佳,R^(2)为0.25,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15.68,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11.93。研究发现,遥感模型在灾变识别上更具优势,而气象模型在灾变程度分级上更优,结合两者的气象-遥感协同模型性能最佳。该研究成果为小麦连阴雨减损与灾后评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成熟期 连阴雨 麦穗 霉变 农业灾害监测 风险估测 多源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上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鄂高阳 韩芳 +1 位作者 秦秉希 刘之广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170,共8页
近年来,遥感技术和遥感设备已被普遍应用于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中,且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等几个方面成效卓著。但是,土壤问题依然影响着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制约着人类健康和发展的稳定性。随着国内外对土壤问题... 近年来,遥感技术和遥感设备已被普遍应用于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中,且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等几个方面成效卓著。但是,土壤问题依然影响着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制约着人类健康和发展的稳定性。随着国内外对土壤问题研究和调查的不断深入,针对性提出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环境问题,但也暴露出监测技术不足、监测方法亟待改进等很多新问题。本文综述了遥感监测技术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三个方面的应用现状,重点对遥感监测手段、遥感技术在土壤监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对现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土壤综合监测 农业生产 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继真 姜艳艳 张月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26-29,I0005,共5页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面临水土流失严重、面积减小、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已成为目前土壤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东北黑土区2018年和2022年两期遥感影像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地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目视...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面临水土流失严重、面积减小、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已成为目前土壤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东北黑土区2018年和2022年两期遥感影像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地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目视识别法开展影像解译,并通过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进行土壤侵蚀模数的计算,对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草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面积减少,园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造林、种草、封育、地埂、水平阶/反坡梯田等面积共增加0.84万km^(2);对比2018—2022年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整体呈向好趋势,土壤侵蚀面积共减少约1.01万km^(2);从侵蚀强度来看,除轻度侵蚀面积增加约0.45万km^(2)外,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分别减少约0.43万、0.24万、0.28万、0.51万km^(2);从不同省份侵蚀面积变化情况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东四盟的侵蚀面积减少最多,共减少约0.37万km^(2),辽宁省侵蚀面积变化最小,共减少约0.06万km^(2);耕地、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减少,以及林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增加,均可大幅减少土壤侵蚀面积,同时水土保持措施面积的增加也可有效阻止土壤侵蚀的发生。总体来看,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持续进行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遥感技术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遥感技术的应用发展与启示
11
作者 李娇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7期63-66,共4页
对以“农业遥感”“无人机”“智慧农业”为主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一定的见解;结合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困境,指出未来农业遥感技术将致力于智慧农业的发展与乡村的振兴。
关键词 农业信息技术 农业遥感 无人机 智慧农业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耕地变化的时空动态监测与评价
12
作者 杨煜 孟紫琪 徐圣源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12期779-788,共10页
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保护区生态状况的重要因素。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整体监测,然而,关于农业活动单方面影响的研究仍不足。因此,选取山东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耕地变化遥感数据集,基于内外对比法... 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保护区生态状况的重要因素。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整体监测,然而,关于农业活动单方面影响的研究仍不足。因此,选取山东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耕地变化遥感数据集,基于内外对比法、土地转移矩阵和人类活动干扰指数法,研究该保护区在限制耕地扩张方面的保护成效。结果表明:(1)现状:2020年保护区内的耕地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6.93%,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即缓冲区的边界和实验区的主体区域;(2)时空动态格局:保护区内的耕地面积在1980—2020年间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分布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实验区内的耕地整体呈增加趋势;(3)保护成效:1980—2020年间保护区的内部耕地面积总体增速小于外部,表明保护区的保护成效相对较好;(4)耕地影响强度评价:保护区内农业活动的影响强度自1980年至2020年间呈下降趋势,表明保护区在限制耕地扩张方面具有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区 农业活动 耕地扩张 保护成效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小型无人机的遥感信息获取关键技术综述 被引量:218
13
作者 汪沛 罗锡文 +2 位作者 周志艳 臧英 胡炼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12,共12页
近年来,基于微小型无人机的遥感信息获取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领域。采用微小型无人机遥感信息平台获取农田作物信息,具有运行成本低、灵活性高以及获取数据实时快速等特点,是目前农田作物信息快速获取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精准农业发展的重... 近年来,基于微小型无人机的遥感信息获取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领域。采用微小型无人机遥感信息平台获取农田作物信息,具有运行成本低、灵活性高以及获取数据实时快速等特点,是目前农田作物信息快速获取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精准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该文主要对微小型无人机遥感技术平台的发展、遥感信息获取技术、遥感图像的处理与解析、以及微小型无人机遥感平台应用在作物信息监测和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强调了遥感信息获取与解析技术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受微小型无人机飞行稳定性和载荷量的限制,如何实时快速准确地调整机载遥感传感器的姿态使被测目标始终处于监测视野中,并实现图像信息的远距离获取与传输,以及如何处理和解析无人机遥感系统获取高质量的遥感图像是微小型无人机遥感技术能否被广泛应用在各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了增强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高稳定性、遥感图像的精确获取及数据的实时传输和高精度的图像后处理方法,对作物信息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大意义,是实现大面积精准农业生产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遥感 图像处理 微小型无人机 作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指标及其适应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14
作者 黄友昕 刘修国 +2 位作者 沈永林 刘诗诗 孙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86-195,共10页
在利用遥感数据进行长时间、大范围农业干旱遥感监测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生长阶段选取最合适的监测指标,对于及时、准确地评估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实现合理水资源调度和有效抗旱减灾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遥感监... 在利用遥感数据进行长时间、大范围农业干旱遥感监测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生长阶段选取最合适的监测指标,对于及时、准确地评估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实现合理水资源调度和有效抗旱减灾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遥感监测农业干旱的适应性为论述主线,对常用的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指标及其适应性评价方法,从4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1)国内外农业干旱监测适用的遥感卫星数据源;2)监测农业干旱适用的光谱敏感波段;3)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指标自身的适用性与局限性;4)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指标适应性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在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指标及其区域适应性研究中,需综合考虑作物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加光谱信息,降低遥感数据获取过程中的信噪比;选择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指标适宜的时空尺度;重点解决部分植被覆盖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监测指标;加强高光谱技术在精细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指标反演中的研究;进一步在机理上发掘监测指标自身的敏感性和适应性等6个方面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干旱 遥感 监测指标 适应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农情遥感监测应用 被引量:160
15
作者 王利民 刘佳 +3 位作者 杨玲波 陈仲新 王小龙 欧阳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36-145,共10页
该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及周边地区4.2×3.1 km的范围为研究区域,利用无人机搭载RICOH GXRA12型相机进行了航拍试验,主要测试了定位定向系统(positioning and orientation system,POS)数据辅助下光束法区域... 该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及周边地区4.2×3.1 km的范围为研究区域,利用无人机搭载RICOH GXRA12型相机进行了航拍试验,主要测试了定位定向系统(positioning and orientation system,POS)数据辅助下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方法平面定位及面积测量精度,以及无人机影像的作物面积识别精度。结果表明,在无控制点约束条件下,直接采用POS数据进行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后,以中误差表示的平面定位精度为X轴方向(东西方向)中误差为2.29 m,Y轴方向(南北方向)中误差为2.78 m,整体平面中误差3.61 m;采用3阶一般多项式模型进行几何精校正,X轴方向中误差为1.59 m,Y轴方向中误差为1.8965 m,整体平面中误差为2.32 m,符合《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中对1∶10 000平地的平面精度要求,能够满足农作物面积遥感监测中作物面积调查定位精度的要求;采用监督分类和面向对象分类2种方法,对面积评价区域种植的春玉米、夏玉米、苜蓿和裸土4种地物类型进行分类,以差分GPS调查结果为评价标准,4种作物总体识别精度分别达到了88.2%(监督分类)和92.0%(面向对象分类),单独分类精度分别为88.9%、86.7%、93.0%、86.6%和90.35%、92.61%、94.93%、93.30%。研究结果说明了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小范围、样方式分布的作物影像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推广后能够满足全国农作物地面样方对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需求,可以部分替代现有人工GPS测量的作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影像处理 农业 监测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信息的农业干旱综合监测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海亮 戴声佩 +2 位作者 胡盛红 田光辉 罗红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81-188,I0004,共9页
为提高农业干旱监测的准确性,采用遥感信息与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农业干旱监测研究。选择适合高植被覆盖区旱情监测的标准化植被供水指数及适合热带气候区旱情监测的综合降水指数作为参数,通过与同步实测土壤含水量的数据... 为提高农业干旱监测的准确性,采用遥感信息与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农业干旱监测研究。选择适合高植被覆盖区旱情监测的标准化植被供水指数及适合热带气候区旱情监测的综合降水指数作为参数,通过与同步实测土壤含水量的数据融合构建了海南岛农业干旱综合指数模型。经检验,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4.65%,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r为19.28%,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用来监测海南岛的农业干旱。应用模型对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海南岛农业干旱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海南岛旱情西部重于东部、北部重于南部、四周平原重于中部山区。2004年10月上旬起旱情持续加重,12月上旬达到旱情高峰,12月中旬旱情略有缓解,但直至监测末期2005年1月下旬旱情依然严重。旱情最严重的时段(2004年12月上旬),海南岛干旱影响范围广,水田和旱地的重旱面积比例分别为59%和61%,其他林地的重旱面积比例也达到了20%。监测期内,海南岛作物生长过程受到明显抑制,干旱造成NDVI累积值较上一生长季同期下降6.34%,2004年10月至12月海南岛天然橡胶减产约1.16万t。该文为农业干旱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干旱 监测 农业 空间信息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及长势监测 被引量:71
17
作者 黄青 唐华俊 +3 位作者 周清波 吴文斌 王利民 张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8-223,386,共7页
以中国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域,探讨基于遥感影像全覆盖的大尺度作物种植结构自动提取及长势遥感监测的技术方法。通过分析东北地区春玉米、春小麦、一季稻及大豆等主要作物时序光谱特征,确定不同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的阈值,建立基于MODIS ... 以中国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域,探讨基于遥感影像全覆盖的大尺度作物种植结构自动提取及长势遥感监测的技术方法。通过分析东北地区春玉米、春小麦、一季稻及大豆等主要作物时序光谱特征,确定不同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的阈值,建立基于MODIS NDVI数据的上述4种作物种植结构提取模型,获取2009年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空间种植结构格局特征。其次,基于MODIS NDVI数据,利用差值模型,通过与近5a作物长势的平均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东北地区2009年4种作物的长势状况。结果显示,与多年平均统计数据比较,基于遥感提取的作物种植结构信息,总体精度达到了87%以上;不同作物长势在其整个生育期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都有较大差异。研究表明,通过MODIS数据提取不同作物种植结构及进行大尺度作物长势监测的技术和方法是可行的,研究为中国农业遥感监测系统大尺度业务化运行的作物种植结构提取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监测 作物 MODIS NDVI 种植结构 精度评价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ODIS-NDVI数据提取新疆棉花播种面积信息及长势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黄青 王利民 滕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17,共5页
利用MODIS-NDVI数据,以新疆棉花为例,探讨基于遥感影像全覆盖的大尺度农作物遥感综合自动识别及长势监测的技术方法。通过分析新疆地区棉花作物的种植结构、物候历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和时序NDVI曲线特征,确定棉花信息提取的NDVI阈值,建... 利用MODIS-NDVI数据,以新疆棉花为例,探讨基于遥感影像全覆盖的大尺度农作物遥感综合自动识别及长势监测的技术方法。通过分析新疆地区棉花作物的种植结构、物候历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和时序NDVI曲线特征,确定棉花信息提取的NDVI阈值,建立棉花面积提取模型,并最终获取了2009年中国农情遥感监测中新疆棉花作物长势监测所需的作物空间分布数据。与多年平均统计数据比较,总体精度达到了78%以上。基于提取的棉花面积信息空间分布数据,利用MODIS-NDVI差值模型,对新疆棉花2009年的长势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近5 a平均状况对比,2009年新疆棉花在其整个生育期内长势基本与常年持平,但时空分布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数据 面积提取 中国农业遥感监测系统 长势监测 新疆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9
作者 闫峰 李茂松 +1 位作者 王艳姣 覃志豪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136,共6页
农业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系统中最大的部门灾害,其大面积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灾害表现为规模增大、程度加深的趋势。农业灾害的遥感监测克服了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当前... 农业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系统中最大的部门灾害,其大面积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灾害表现为规模增大、程度加深的趋势。农业灾害的遥感监测克服了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当前主要农业灾害遥感监测应用的原理和方法,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要提高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范围和精度,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灾害遥感机理的研究,采用多传感器、多时相、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相结合的监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农业灾害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2001-2011年冬小麦播种面积变化遥感监测 被引量:59
20
作者 王学 李秀彬 +1 位作者 谈明洪 辛良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0-199,共10页
为及时、准确地获取华北平原冬小麦时空分布信息,构建多源遥感监测系统,基于MODIS EVI时间序列数据和两景TM影像,建立华北平原冬小麦时序波谱曲线库,并结合农作物物候历制订统一规则,在此基础上,重建华北平原2001-2011年冬小麦播种面积... 为及时、准确地获取华北平原冬小麦时空分布信息,构建多源遥感监测系统,基于MODIS EVI时间序列数据和两景TM影像,建立华北平原冬小麦时序波谱曲线库,并结合农作物物候历制订统一规则,在此基础上,重建华北平原2001-2011年冬小麦播种面积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多源遥感监测系统提取华北平原2001-2011年冬小麦信息,在栅格尺度上获得了稳定的较高分类精度,平均为76.36%;在县域行政单元尺度上,2011年的冬小麦遥感监测面积与统计数据的耦合度也较高(决定系数为0.89,均方根误差为1.29×104 hm2);2)华北平原2001-2011年的冬小麦播种面积呈持续上升趋势,2011年比2001年增加了156.05×104 hm2(14.96%);3)冬小麦播种面积大致呈"南增北减"的时空变化格局:平原中南部的鲁西南平原、胶莱平原、豫东平原和皖北平原冬小麦种植面积扩张趋势显著;而北部的京津冀地区冬小麦面积明显收缩。该研究旨在为华北平原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制订粮食安全策略及优化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为大范围、长时间尺度的作物播种面积时空变化遥感监测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监测 时序波谱曲线 时空变化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