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由贸易协定纵向深化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以CAFTA升级为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莉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94,共10页
自由贸易协定纵向深化是中国推进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的重要内容,厘清其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影响对实现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研究了自由贸易协定纵向深化对中国出口商... 自由贸易协定纵向深化是中国推进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的重要内容,厘清其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影响对实现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研究了自由贸易协定纵向深化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由贸易协定纵向深化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这种正向效应在基础制造业中更凸显;自由贸易协定纵向深化通过价值链整合效应、外商投资激励效应和生产效率促进效应等途径显著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基于此,提出了持续推进FTA纵向深化、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畅通FTA纵向深化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作用渠道,推动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入自由贸易区市场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协定 纵向深化 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数字贸易规则的内容创新、制度距离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喆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9,共17页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区域合作与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宣布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双边初步确立了涵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贸易便利化、网络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及数字贸易标准等领域的数字贸易...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区域合作与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宣布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双边初步确立了涵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贸易便利化、网络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及数字贸易标准等领域的数字贸易规则。然而,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东盟成员国间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法律制度完备性及政策协调能力上的差异,加之数据主权与国际竞争带来的博弈,使数字贸易规则的未来实施面临技术标准不一、制度协调欠缺以及国内立法准备滞后等多重挑战。基于对数字贸易规则核心内容以及中国与东盟现有的数字经济合作现状的全面梳理,文章提出以包容发展、协同治理为核心理念的实施路径与对策,包括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标准对接、促进电子发票与支付系统跨境互联互通、完善跨境数据管理与网络安全合作机制以及完善国内数字贸易互操作性相关立法,以期为中国与东盟构建开放、安全、可持续的区域数字经济生态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贸区3.0 数字贸易规则 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贸易便利化 数据跨境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供应链互联互通的制度需求、规则升级与实施路径
3
作者 张晓君 魏祥东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共12页
供应链互联互通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并削减贸易投资等制度性壁垒,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并兼顾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提升供应链的联通性和韧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供应链互联互通仍存在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规则标准不一致和数字化供应链的... 供应链互联互通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并削减贸易投资等制度性壁垒,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并兼顾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提升供应链的联通性和韧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供应链互联互通仍存在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规则标准不一致和数字化供应链的潜力未充分释放等障碍,并面临美国推进“印太经济框架”的冲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拟新增供应链互联互通章节,该章节以自贸协定为载体,涵盖关键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供应链中断等领域的合作,有助于清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供应链互联互通的障碍并应对美国“印太经济框架”的冲击,但对各缔约方国内法律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应推动各缔约方实施供应链互联互通规则,深化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硬联通”,加强与东盟国家规则标准的对接,完善数字化供应链的法律保障,并制定供应链安全的相关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 供应链互联互通 数字贸易规则 数字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数字产品规则建构:核心问题、推进方案与中国因应 被引量:1
4
作者 陆一戈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5,共16页
随着国际经贸体系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数字产品贸易成为国际数字治理的重要议题。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与东盟的数字产品贸易前景广阔,但面临法律规则缺失、制度供给不足的困境。为此,应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 随着国际经贸体系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数字产品贸易成为国际数字治理的重要议题。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与东盟的数字产品贸易前景广阔,但面临法律规则缺失、制度供给不足的困境。为此,应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为契机,构建数字产品规则,回应我国与东盟国家数字治理需求。在基本思路上,可参考美式、欧式和新式经贸协定的经验,赋予数字产品独立地位,统筹兼顾各国文化多样性的诉求,并通过制度设计,提升规则的灵活性与包容性。在具体内容上,应围绕数字产品基本定义、数字产品税收措施、数字产品非歧视待遇与数字产品争端解决四个主要关切,对数字产品贸易进行合理规制。为有效衔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数字产品规则,中国需在国内立法中明确数字产品范畴、科学制定数字产品税收方案、完善数字产品市场准入与治理措施、利用现有机制深化数字产品争端解决实践,为后续加入CPTPP和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定、推进中国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 数字产品 数字贸易 国际经贸协定 制度型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贸区城市群空间经济关联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视角 被引量:52
5
作者 梁经伟 文淑惠 方俊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1-528,共8页
从城市群的角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空间经济联系进行研究,首先从度、入度、出度3个角度对自贸区内的44个城市建立网络模型分析城市之间的复杂关系。其次对网络图进行中心度分析,判断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基于核心-边缘... 从城市群的角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空间经济联系进行研究,首先从度、入度、出度3个角度对自贸区内的44个城市建立网络模型分析城市之间的复杂关系。其次对网络图进行中心度分析,判断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基于核心-边缘理论对自贸区内44个城市划分。最后利用派系过滤算法对城市网络图进行社团结构分析,利用K-plex算法进行凝聚子群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贸区内城市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核心城市群与边缘城市群圈层明显;同时中国在自贸区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带动国家经济关系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贸区 城市群 社会网络分析 中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效应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重玉 高岚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52,共10页
东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设会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基于1992—2015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在扩展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考察了CAFTA建设对中国农产... 东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设会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基于1992—2015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在扩展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考察了CAFTA建设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不存在转移效应和创造效应,CAFTA未能有效促进中国对CAFTA内部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甚至存在负向效应。进一步的农产品分类研究发现,CAFTA与中国的肉及肉制品等6类农产品的出口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对中国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等13类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创造效应,不存在转移效应;对中国其余3类农产品向成员国的出口贸易呈现负效应;对外部出口有较好的促进作用;CAFTA的出口贸易效应具有阶段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农产品 出口贸易 贸易效应 扩展引力模型 贸易创造效应 贸易转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热带水果贸易强度及潜力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庄丽娟 郑旭芸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91,共10页
基于贸易强度视角分析CAFTA框架下中国—东盟热带水果贸易效应,运用ARIMA模型与引力模型检验了中国—东盟热带水果贸易潜力及出口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早期收获计划"使东盟成为中国热带水果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与出口市场,区域... 基于贸易强度视角分析CAFTA框架下中国—东盟热带水果贸易效应,运用ARIMA模型与引力模型检验了中国—东盟热带水果贸易潜力及出口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早期收获计划"使东盟成为中国热带水果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与出口市场,区域内热带水果贸易互补性较强。CAFTA的建立能在短期内促进双方热带水果贸易流量增加,但长期作用不明显,自贸区外贸易转移效应短期内亦不突出。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双边直线距离等因素对中国与东盟热带水果出口贸易流量有显著影响,未来区域内热带水果贸易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热带水果 贸易强度 早期收获计划 贸易转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贸易协定与出口的二元边际:基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微观数据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勇兵 付浪 +1 位作者 汪婷 胡颖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34,共14页
以周边国家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未来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重点。本文使用CEPII—BACI数据库1995-2012年中国对东盟各国的HS-6位数产品的出口贸易数据,探究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前后中国对东盟出口的二元边际结构及其决定因... 以周边国家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未来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重点。本文使用CEPII—BACI数据库1995-2012年中国对东盟各国的HS-6位数产品的出口贸易数据,探究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前后中国对东盟出口的二元边际结构及其决定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以集约边际为主,但自贸区的成立有效地促进了扩展边际的提升;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二元边际都有促进作用,但对集约边际的影响更大。结果表明,中国的自贸区战略仍处于浅度一体化的阶段,应该提高合作水平,向深度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扩展边际 集约边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品对东盟出口竞争力的预测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赖明勇 王堃羽 祝树金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64,共5页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中国-东盟贸易迅速发展,目前东盟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自贸区的建立势必影响到中国产品对东盟的出口竞争力。根据中国-东盟历年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并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预测中国东盟...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中国-东盟贸易迅速发展,目前东盟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自贸区的建立势必影响到中国产品对东盟的出口竞争力。根据中国-东盟历年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并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预测中国东盟未来贸易情形。并对中国产品对东盟的出口竞争力进行动态评估,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未来发展会提高我国大部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但对石化等部分产品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中国-东盟自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种业发展的SWOT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礼健 左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99-804,共6页
采用SWOT分析方法,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背景下,分析了广西种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应对机遇和挑战,提出广西种子产业发展的若干对策:①S-O(优势-机遇)对策: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打造种业品牌;②W-O(劣势-机遇)对策:... 采用SWOT分析方法,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背景下,分析了广西种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应对机遇和挑战,提出广西种子产业发展的若干对策:①S-O(优势-机遇)对策: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打造种业品牌;②W-O(劣势-机遇)对策:牢抓机遇,弥补差距,规范并发展种业;③S-T(优势-威胁)对策:利用优势,面对挑战,提高核心竞争力;④W-T(劣势-威胁)对策:调整心态,积极应对,迈向国际种业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fta 种子产业 SWOT分析 对策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助推我国体育用品产业走出去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艳霞 王凤仙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65,共5页
从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进军东盟贸易区的现状入手,分析掘金东盟贸易区存在的机遇和遇到的挑战。分析认为,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掘金东盟市场要加强行业建设,跳出以价取胜的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坚持自主创新,由贴牌转变为自主品牌生产,努力掌... 从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进军东盟贸易区的现状入手,分析掘金东盟贸易区存在的机遇和遇到的挑战。分析认为,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掘金东盟市场要加强行业建设,跳出以价取胜的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坚持自主创新,由贴牌转变为自主品牌生产,努力掌握提高出口产品的核心技术,提高企业对产品的议价能力,争取在产业层次上拉开距离,实施差异化经营。另外在加强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同时,加大进口"对冲"人民币升值所增加的出口成本。分析还认为,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到东盟贸易区实施"本地化"经营,其产品可以借道东盟走向欧美市场从而避开贸易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东盟市场 体育用品企业 体育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热带水果贸易增长波动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郑旭芸 庄丽娟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7年第1期20-28,共9页
通过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分析中国与东盟热带水果贸易增长波动特征。结果显示:二阶效应是中国与东盟热带水果贸易额增长的主导因素,其次是结构效应。中国对东盟热带水果出口结构优势在逐渐减弱,而东盟对中国出口结构优势则在逐渐增强... 通过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分析中国与东盟热带水果贸易增长波动特征。结果显示:二阶效应是中国与东盟热带水果贸易额增长的主导因素,其次是结构效应。中国对东盟热带水果出口结构优势在逐渐减弱,而东盟对中国出口结构优势则在逐渐增强。东盟市场进口规模的扩大对中国热带水果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在逐渐下降,而东盟市场出口规模的扩大对中国热带水果进口增长的拉动作用则在增强。中国与东盟热带水果出口竞争力提高对双边热带水果贸易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热带水果 贸易增长 CM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产业成长的视角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传江 吴铮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8-21,共4页
本文首先根据生产要素细分的要素禀赋理论说明自由贸易协定将促进双方的贸易额的增长;然后利用动态化的要素禀赋理论阐述自由贸易协定能够达到提升双方产业结构的效果。目前,国内关于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文章大多围绕其对双边贸... 本文首先根据生产要素细分的要素禀赋理论说明自由贸易协定将促进双方的贸易额的增长;然后利用动态化的要素禀赋理论阐述自由贸易协定能够达到提升双方产业结构的效果。目前,国内关于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文章大多围绕其对双边贸易的促进和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影响展开论述。我们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不应只是贸易额的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应当通过自由贸易的发展带动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区 中国 东盟 产业结构 要素禀赋理论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医药服务贸易谈判要价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建银 邱珺 +2 位作者 税毅强 杨柳 严舒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864-867,共4页
东盟已成为中国中医药产品出口和中医药服务贸易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助推双边医药贸易,关税将不再是双方医药贸易的主要障碍,主要障碍来自于一些非关税壁垒。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表现为中医... 东盟已成为中国中医药产品出口和中医药服务贸易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助推双边医药贸易,关税将不再是双方医药贸易的主要障碍,主要障碍来自于一些非关税壁垒。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表现为中医药在东盟各国中的法律地位、中医药服务提供者的资质认可和开业权等方面的问题,即表现为国内规制和市场准入两个方面政策措施和具体落实问题。中医药服务贸易谈判要价应侧重于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纳入到中国-东盟服务贸易渐进自由化进程议题之中,建立中国-东盟国家在中医药方面的法规协调与互认机制,在药典、标准方面加强合作与协调,在中医药服务贸易的中医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开展水平承诺和具体承诺方面的政策磋商,逐步全面提高承诺水平,推动中国-东盟中医药服务贸易渐进自由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服务贸易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谈判要价 自由贸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结构分析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6
15
作者 唐文琳 范祚军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4-47,共4页
本文认为,我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快速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即双方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等方面各有所长,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分工格局,在贸易商品结构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文章提出,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应针对其自然... 本文认为,我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快速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即双方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等方面各有所长,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分工格局,在贸易商品结构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文章提出,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应针对其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结构、经济结构及经济技术水平,寻求合作领域;遵循经贸合作的双向性,积极吸引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到东盟国家投资办厂;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协调机制;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构筑产业梯度转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贸易结构 竞争性 互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坚 张二震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3-17,共5页
用新政治经济学及其区域一体化理论来分析,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 (CAFTA)具有如下特征:经济基础的脆弱性,非经济因素的敏感性,国家主义作用的两重性,霸权缺位与高制度变迁成本,相互依存与合作博弈愿望等。因此,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用新政治经济学及其区域一体化理论来分析,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 (CAFTA)具有如下特征:经济基础的脆弱性,非经济因素的敏感性,国家主义作用的两重性,霸权缺位与高制度变迁成本,相互依存与合作博弈愿望等。因此,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型体制的积极作用,实施产业协作,发展产业内贸易;政府的决策要超越利益集团的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政治和国家战略目标;同时,从降低制度变迁成本的目的出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可以分步骤、分层次发展,并努力扩大经贸合作的规模与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制度变迁成本 新政治经济学 产业协作 cafta 合作博弈 产业内贸易 霸权 国家主义 国家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互补性中寻求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和文华 谭丞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6-151,共6页
农业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双方也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不断推进,双边贸易突飞猛进,据东盟方面统计,2003—2007年同。东盟圆家对华贸易年增长率为30.2%,双边贸易的快速增... 农业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双方也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不断推进,双边贸易突飞猛进,据东盟方面统计,2003—2007年同。东盟圆家对华贸易年增长率为30.2%,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为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在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分析,提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农产品贸易 互补性 差异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路径探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云倩 陆善勇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6-96,共11页
自2020年起,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经贸合作进入全新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协定已签署超过七年,与RCEP、CPTPP等最新的国际经贸规则相比,还存在贸易便利化政策水平有待提高、服务贸易开放承诺水平不高、未涉及... 自2020年起,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经贸合作进入全新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协定已签署超过七年,与RCEP、CPTPP等最新的国际经贸规则相比,还存在贸易便利化政策水平有待提高、服务贸易开放承诺水平不高、未涉及新贸易方式和新贸易需求的内容、投资政策不够便利等问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中,可以在对标RCEP、CPTPP等先进自由贸易规则的基础上,提高谈判标准,探索解决目前RCEP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和投资自由化水平、拓展新贸易方式和新贸易需求、创新通关便利化条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3.0版 国际经贸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中泰荔枝龙眼贸易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庄丽娟 罗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24-31,共8页
运用时序趋势和弹性模型对中泰荔枝龙眼零关税贸易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2年鲜荔枝的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鲜龙眼、龙眼干肉的贸易转移效应大于贸易创造效应;2012年,鲜龙眼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最大,鲜荔枝和... 运用时序趋势和弹性模型对中泰荔枝龙眼零关税贸易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2年鲜荔枝的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鲜龙眼、龙眼干肉的贸易转移效应大于贸易创造效应;2012年,鲜龙眼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最大,鲜荔枝和龙眼干肉的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鲜龙眼和龙眼干肉的贸易转移效应占从其他国进口额的比重大于鲜荔枝。进而提出:提升荔枝龙眼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并保持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加大财政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调整荔枝龙眼品种结构和熟期结构,制定和实施荔枝龙眼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和完善荔枝龙眼的政策性保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龙眼 中国—东盟自贸区 贸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效应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汪占熬 陈小倩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6期65-69,共5页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已经步入到"深度一体化"阶段,深入分析及度量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投资效应对此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文章在空间经济学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倍差法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生产转移效应进行了有效的计量估计。实...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已经步入到"深度一体化"阶段,深入分析及度量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投资效应对此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文章在空间经济学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倍差法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生产转移效应进行了有效的计量估计。实证结果说明虽然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对成员国FDI流入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力度较小,远远低于生产规模及消费规模等更为直接的因素,自贸区内部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并在进一步现实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贸区 投资效应 空间经济学 倍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