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免疫和靶向药治疗Child-Pugh B级肝细胞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荔 吴大广 +2 位作者 朱光宇 仲斌演 郭金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8-973,共6页
目的 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和分子靶向治疗对Child-Pugh(CP)分级B级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筛选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3中心接受TACE联合ICI和分子靶向治疗(联合治疗... 目的 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和分子靶向治疗对Child-Pugh(CP)分级B级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筛选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3中心接受TACE联合ICI和分子靶向治疗(联合治疗组)或TACE单独治疗(单独治疗组)的CP B级HCC患者。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结局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和安全性。结果 12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联合治疗组64例,单独治疗组62例。联合治疗组、单独治疗组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7个月(95%CI:11.9~29.9)比13.2个月(95%CI:7.8~19.9),P=0.160],联合治疗组中CP评分7分患者获得了明显更好的OS[19.0个月(95%CI:13.6~NR)比13.2个月(95%CI:8.0~NR),P=0.024]。两组中位PFS、O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0、P=0.960)。联合治疗组、单独治疗组分别有9例(14.1%)、6例(9.7%)患者出现3级/4级不良事件。结论 TACE联合免疫和靶向治疗CP B级HCC患者并未显示出比TACE单独治疗更好的预后,而联合治疗组CP评分7分患者OS明显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 child-pugh分级B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及Child-Pugh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占国清 郑三菊 +3 位作者 朱琳 王崇慧 李金科 张薇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Child-Pugh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ELD评分公式及Child-Pugh分级对13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评分及分级,比较两种系统对肝硬化预后的评估。结果分别有19.85%和33.82%患者...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Child-Pugh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ELD评分公式及Child-Pugh分级对13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评分及分级,比较两种系统对肝硬化预后的评估。结果分别有19.85%和33.82%患者3个月和6个月内死亡,死亡组MELD和Child-Pugh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01);MELD评分在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AUC高于Child-Pugh评分(P<0.05);生存分析表明MELD与Child-Pugh评分均可有效地分辨6个月内可能生存及死亡的患者(P<0.005);MELD评分与Child评分显著相关(r=0.67,P<0.001)。结论MELD评分及Child-Pugh评分均可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MELD评分短期评估优于Child-Pugh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MELD评分 childpugh分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应用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 被引量:15
3
作者 江帆 邓克学 +1 位作者 赵娜 唐皓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的多点多参数分析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8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A级20例,B级20例,C级18例)纳入研究,采用能谱CT进行GSI三期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动...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的多点多参数分析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8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A级20例,B级20例,C级18例)纳入研究,采用能谱CT进行GSI三期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动脉期肝左叶、右叶、尾状叶及门脉期肝左叶、右叶、尾状叶、门脉主干、脾脏的标准化碘浓度,计算能谱曲线斜率,按分级比较。运用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分别计算以碘浓度比、能谱曲线斜率为诊断指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动脉期各参数各级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门脉期门静脉标准化碘浓度值A级(1.169±0.093)显著高于C级(1.098±0.097,P=0.026);脾脏标准化碘浓度值A、B、C级分别为0.689±0.068、0.633±0.086、0.549±0.138,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脉能谱曲线斜率A级(3.723±0.894)显著高于C级(3.028±0.536,P=0.007);脾脏能谱曲线斜率A、B、C级分别为1.711±0.197、1.706±0.433、1.392±0.479,A、B级分别与C级间有显著性差异(PAC=0.015,PBC=0.042)。分别选择合适的诊断阈值,可使上述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达到60.0%及以上。结论:CT能谱成像并多点多参数分析有助于临床进行肝硬化程度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硬化 child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及Child-Pugh分级对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白平平 朴云峰 秦俊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93-194,共2页
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CTP)及包含血肌酐值的CTP(CrCTP)分级对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的意义。分别计算104例肝硬化患者的MELD、CTP及CrCTP分值,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评分、CTP及CrCTP分级判断肝硬... 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CTP)及包含血肌酐值的CTP(CrCTP)分级对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的意义。分别计算104例肝硬化患者的MELD、CTP及CrCTP分值,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评分、CTP及CrCTP分级判断肝硬化患者3个月生存率的准确性。在判断患者3个月生存率的ROC曲线AUC比较中,MELD评分>CrCTP分级>CTP分级(P<0.05)。提示在CTP中引入血肌酐值可以提高CTP分级对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判断准确性;MELD评分在判断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方面优于CTP及CrC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MELD评分 child-pugh分级 血清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伴肝癌患者血氨、甲胎蛋白、胆碱酯酶、肝纤维化指标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36
5
作者 郭飞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09-1212,1217,共5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肝癌(LC-HCC)患者血氨(NH_3)、甲胎蛋白(AFP)、胆碱酯酶(ChE)及肝纤维化指标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LC合并HCC患者58例(LC-HCC组)、LC失代偿期76例(LC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HC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A...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肝癌(LC-HCC)患者血氨(NH_3)、甲胎蛋白(AFP)、胆碱酯酶(ChE)及肝纤维化指标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LC合并HCC患者58例(LC-HCC组)、LC失代偿期76例(LC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HC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AFP,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采用丁酰基硫代胆碱法测定ChE,连续监测NH_3。比较LC-HCC、LC、HC三组间,LC-HCC组不同Child-Pugh分级间的AFP、ChE、NH_3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水平变化。结果:LC-HCC组的NH_3、血清AFP、HA、LN、Ⅳ-C水平显著高于LC组及HC组,ChE水平显著降低,且LC组与H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HCC组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NH_3、血清AFP、HA、LN、Ⅳ-C水平逐渐升高而ChE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HCC患者的血清ChE与Child-pugh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5),AFP、NH_3、LN、Ⅳ-C及HA与Child-pugh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5);LC-HCC患者的ChE与LN、Ⅳ-C及HA呈显著负相关(P<0.05),AFP、NH_3与LN、Ⅳ-C及H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LC-HCC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清AFP、ChE和NH_3异常,且与肝纤维化指标及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HCC的无创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癌 甲胎蛋白 胆碱酯酶 血氨 肝纤维化 child-pugh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i指数评价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左室功能的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孟令玉 姚秀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49-1651,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及其相关参数评价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共97例,其中正常对照组43例,肝硬化组54例。将肝硬化组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Child A组24例,Child B组15例,Child C组15例。采用...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及其相关参数评价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共97例,其中正常对照组43例,肝硬化组54例。将肝硬化组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Child A组24例,Child B组15例,Child C组15例。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测量并比较各组左心室Tei指数及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 (1)肝硬化组左心室Tei指数、IRT/ET及ICT/E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hild A组、Child B组、Child C组患者左心室Tei指数、IRT/ET及ICT/ET逐渐升高,Tei指数、IRT/ET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CT/E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者LVEF及Ea/Aa无明显差异(P>0.05);Child C级患者LVEF及Ea/Aa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Tei指数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价肝硬化患者左心功能;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评分越高,左心功能越差,并以舒张功能不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child-pugh分级 TEI指数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功能状态对晚期肝癌介入治疗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纪营 金洁 +6 位作者 管生 马南 李明省 胡小波 陈振 刘朝 王子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对晚期肝癌(BCLC-C)TACE治疗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TACE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74例。根据术前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成Child-PughA级和B级,Child-Pugh A级患者62例,B级患者12例,术后随访。依据Chi... 目的探讨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对晚期肝癌(BCLC-C)TACE治疗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TACE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74例。根据术前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成Child-PughA级和B级,Child-Pugh A级患者62例,B级患者12例,术后随访。依据Child-Pugh分级进行相关性生存分析。结果 Child-Pugh A级3、6、9、12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60%、31%、17%和11%,而Child-Pugh B级生存率分别为33%、17%、17%、8%和0%。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8.2个月。Child-Pugh A与B级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5、2.5个月(P=0.002)。结论 Child-Pugh A级肝功能进展期肝癌患者,从TACE治疗中能够取得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生存期 肝功能 childpugh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脂的变化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祖森 梁兴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4-35,共2页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血脂检测采用直接酶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血脂水平随Child -PughA级→B级→C级的晋级 (肝功能损害的加重 )而逐渐降低 (P <0 0 1) ,并发肝性脑病者血脂水平降至最低 (P <0 0 1) ;Tch、HD...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血脂检测采用直接酶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血脂水平随Child -PughA级→B级→C级的晋级 (肝功能损害的加重 )而逐渐降低 (P <0 0 1) ,并发肝性脑病者血脂水平降至最低 (P <0 0 1) ;Tch、HDL -C、TG及ApoA - 1与Child -Pugh分值呈负相关。血脂水平是反映肝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 ,可用于判断病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水平 肝硬化患者 肝功能损害 免疫透射比浊法 HDL—C 血脂检测 肝性脑病 酶法 降低 T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体积测量评价肝硬化患者肾脏大小的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蒙秋华 韩铭钧 +3 位作者 关文华 秦培鑫 张晶 李颖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2-415,共4页
目的采用16层螺旋CT对肾脏进行体积测量,探讨肝硬化时肾脏体积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7例经临床资料、B超证实的肝硬化,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6例,B级23例,C级8例以及36例正常组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 目的采用16层螺旋CT对肾脏进行体积测量,探讨肝硬化时肾脏体积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7例经临床资料、B超证实的肝硬化,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6例,B级23例,C级8例以及36例正常组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采用仪器自身携带的软件,分别测量左侧肾脏皮质、髓质及实质体积,计算皮质/实质的百分比并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正常组左侧肾脏的实质体积为(160.01±39.02)cm3,皮质体积为(90.01±18.21)cm3,髓质体积为(70.00±15.74)cm3,皮质/实质体积比值为56.3%±9.10%,肝硬化时,其中皮质体积与正常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且Child-PughA、B、C级左侧肾脏体积的变化表现为皮质逐级缩小,髓质变化不明显。结论16层螺旋CT能准确地测量肾脏实质和皮质、髓质的体积,肝硬化肾脏皮质的大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体积测量 child-pugh分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碘分数在不同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丽琴 贺文 +3 位作者 胡志海 陈疆红 颜彬 王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能谱CT获得的肝动脉碘分数(arterial iodine fraction,AIF)在不同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选取90例行CT扫描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分组,其中Child-A级31... 目的探讨应用能谱CT获得的肝动脉碘分数(arterial iodine fraction,AIF)在不同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选取90例行CT扫描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分组,其中Child-A级31例,Child-B级40例,Child-C级19例;回顾性选取18例因临床需要行腹部CT检查、经其他检查证实无肝脏疾病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HD750能谱CT三期扫描。应用能谱分析软件重建出以水和碘为基物质的能量CT图像。在碘基图像上分别测量研究组和对照组动脉期、门静脉期肝实质的碘含量并计算肝动脉碘分数,对两组的AIF行方差分析。结果对照组、肝功能A级、B级及C级研究组的肝动脉碘分数分别为0.24±0.03、0.29±0.09、0.37±0.10、0.48±0.12。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除对照组与肝功能A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1.44,P=0.00)。结论能谱CT扫描获得的肝动脉碘分数,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不同肝功能分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肝动脉碘分数 肝硬化 child-pugh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郑盛 朱为梅 +1 位作者 刘海 王玉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38-939,共2页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包含血肌酐值的Child-Pugh(CrCTP)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分别计算1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死亡患者(死亡组)和7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好转患者(对照组)的MELD、Child-...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包含血肌酐值的Child-Pugh(CrCTP)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分别计算1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死亡患者(死亡组)和7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好转患者(对照组)的MELD、Child-Pugh及CrCTP分,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MELD、Child-Pugh及CrCTP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判断患者预后的ROC的AUC比较中,MELD评分(0.849)>CrCTP分级(0.815)>Child-Pugh分级(0.756)(P<0.05)。结论MELD评分在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方面优于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child-pugh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壹澎 卢高峰 +6 位作者 孙趁意 刘霞 黄丽娜 吴嘉勋 李敏 杨姣姣 赵一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577-2581,共5页
背景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肝硬化血清CA125升高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从多角度分析影响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升高的相关因素非常必要。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 背景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肝硬化血清CA125升高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从多角度分析影响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升高的相关因素非常必要。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05例,行腹腔穿刺113例。分组情况:根据血清CA125水平分为CA125正常组(n=39)与CA125异常组(n=166);根据腹腔积液量分为无腹腔积液组(n=52)、少量腹腔积液组(n=40)、中量腹腔积液组(n=51)、大量腹腔积液组(n=62);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Child-Pugh A级组(5~6分)46例、Child-Pugh B级组(7~9分)87例、Child-Pugh C级组(≥10分)72例;根据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分为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正常组65例、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升高组48例(共113例行腹腔穿刺)。比较CA125异常组与CA125正常组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清蛋白、总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年龄、性别;观察腹腔积液量与血清CA125水平的相关性、Child-Pugh分级与血清CA125水平的相关性、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与血清CA125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A125异常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AST高于CA125正常组,PT长于CA125正常组,清蛋白、总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CA125正常组(P<0.05)。无腹腔积液组血清CA125水平低于少量腹腔积液组、中量腹腔积液组、大量腹腔积液组(P<0.05);少量腹腔积液组血清CA125水平低于中量腹腔积液组、大量腹腔积液组(P<0.05)。Child-Pugh A级组血清CA125水平低于Child-Pugh B级组、Child-Pugh C级组(P<0.05);Child-Pugh B级组血清CA125水平低于Child-Pugh C级组(P<0.05)。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升高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正常组(P=0.023)。腹腔积液量、Child-Pugh分级、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与血清CA125水平均相关(P<0.05)。结论血清CA125水平升高与腹腔积液量、Child-Pugh分级及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相关,其可用来评估腹腔积液量的多少、肝功能受损程度及出现腹膜炎并发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CA125 child-pugh分级 腹腔积液 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UCA1在肝癌肝内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蔡松 颜宏利 +5 位作者 王海久 周瀛 任利 侯立朝 阳丹才让 樊海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相关1(UCA1)在肝癌肝内转移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确诊为肝癌肝内转移并手术切除的20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术前、术后血浆样本,20例...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相关1(UCA1)在肝癌肝内转移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确诊为肝癌肝内转移并手术切除的20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术前、术后血浆样本,20例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血浆样本,以及20例健康受试者的血浆样本。采用q PCR法测定肿瘤组织及血浆样本中UCA1 mRNA的表达,并分析UCA1 mRNA表达与Child-Pugh分级、原发灶肿瘤大小、年龄、性别、饮酒史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癌肝内转移患者肿瘤组织与血浆中UCA1 mRNA表达均高于肝癌患者(P<0.01),术后血浆中UCA1 mRNA表达低于术前(P<0.05)。肝癌肝内转移患者肿瘤组织UCA1 mRNA的表达与原发灶肿瘤大小(P=0.025)和Child-Pugh分级(P=0.006)有关。结论血浆UCA1可能是肝癌转移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标志物,UCA1的表达水平与肝癌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尿路上皮癌相关1 肝内转移 child-pugh分级 肿瘤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1 mapping技术的细胞外体积分数评估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许慧 李亚光 +3 位作者 母建奎 闫子佳 韩晓楠 雷立存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138,共7页
目的 评估细胞外体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 ECV)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 ALBI)分级]的研究价值,并探讨不同肝功能分级组间ECV值的差异性。... 目的 评估细胞外体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 ECV)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 ALBI)分级]的研究价值,并探讨不同肝功能分级组间ECV值的差异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2022年1月至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肝脏钆贝葡胺(gadobenate dimeglumine, Gd-BOPTA)增强MRI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50例和肝功能正常(normal liver function, NLF)者17例,均具有MRI检查前/后两周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受试者均行平扫期和平衡期的T1 mapping成像,测量出受试者肝实质、腹主动脉平扫期和平衡期的T1值,再结合红细胞压积水平,计算ECV值。根据2种肝功能分级法将肝硬化组分为Child-Pugh分级组(CP组)和ALBI分级组。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ECV值与ALBI分级、Child-Pugh分级等肝功能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ECV值的差异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ECV值鉴别不同肝功能分组的诊断效能,并计算其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以及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结果 ECV值与Child-Pugh分级(r=0.694,P<0.01)和ALBI分级(r=0.689,P<0.01)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ECV值随着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分级、ALBI分级)的增加而增加,Child-Pugh分级、ALBI分级组间的ECV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ECV鉴别NLF vs. CP-A、CP-A vs. CP-B、CP-B vs. CP-C的AUC为0.82、0.78、0.84;ECV鉴别NLF vs.ALBI 1、ALBI 1 vs. ALBI 2、ALBI 2 vs. ALBI 3的AUC为0.79、0.70、0.91。结论 基于T1 mapping技术的ECV值是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可靠指标;ALBI分级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方面的诊断效能与Child-Pugh分级相当,但其更加简单、客观,可作为Child-Pugh分级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功能 白蛋白-胆红素分级 child-pugh分级 T1 mapping 细胞外体积分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术后高血压的病因分析与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雷建卫 曾强 +3 位作者 窦剑 高庆军 王洋 史艳敏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6期316-319,328,共5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高血压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02年8月至2012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进行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以上,排除术前高血压者,纳入研究共102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12例,年龄(51... 目的分析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高血压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02年8月至2012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进行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以上,排除术前高血压者,纳入研究共102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12例,年龄(51±9)岁。按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连续3次血压测定收缩压≥140mmHg(10mmHg=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确诊为高血压,将102例患者分为高血压组(40例)和正常血压组(6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肝移植术后高血压的发生率,按术前不同肝功能分级比较术后高血压发生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3d的液体出入量,了解高血压组患者肝移植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包括血压、中心静脉压和空腹血糖,分析高血压组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40例术后发生高血压,发生率为39.2%,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B级和C级的患者,术后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A级的患者。与肝移植手术前相比,术后3d、7d、14d、21d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空腹血糖及中心静脉压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肝移植术后高血压患者的术中及术后3d液体出入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均为P<0.05)。高血压组40例患者中,16例仅给予减少液体入量后即缓解,8例短期给予口服硝苯地平、7例静脉滴注硝普钠后血压降至正常,另有9例患者高血压持续存在,需长期口服降压药。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高血压发生率较高。肝移植术后高血压的发生与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液体管理及术后高血糖有关。治疗措施包括减少液体入量、给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与降血糖治疗等,经治疗多数患者血压可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高血压 肝功能分级 液体管理 高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肝损害程度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翠萍 徐有青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6-800,共5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检索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CNKI)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于2008年1月-2018年10月发表的有关CA125与肝硬...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检索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CNKI)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于2008年1月-2018年10月发表的有关CA125与肝硬化患者肝损害程度相关性的中文文献,每篇文献均需设立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规范(STROBE)为参考标准来评价入选文献质量。合并各文献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肝硬化组各Child-Pugh分级组CA125均数及标准差。采用Meta-Analyst软件计算文献中各组CA125标准化均值差(SMD)进行Meta分析,对纳入的各研究进行异质性分析,如果各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如果各研究间异质性不显著,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共有15篇文献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组CA125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81. 18±110. 76) U/ml vs (15. 10±7. 15)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2. 28,95%可信区间:1. 81~2. 76,P <0. 001)。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升高,CA125水平也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 704,P <0. 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肝损害程度有相关性,对于评估肝硬化患者肝损害程度、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CA-125抗原 child-pugh分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脂含量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卓鹏 刘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93-795,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脂含量与患者预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检测111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及血脂;计算Child-pugh记分;比较Child-pugh分级C...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脂含量与患者预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检测111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及血脂;计算Child-pugh记分;比较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死亡组与生存组血脂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结果C级患者血清HA、PCⅢ、Ⅳ-C与A级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TC与HA,HDL-c与PCⅢ、Ⅳ-C及HA,apoA1与PCⅢ及HA,apoA1/B与PCⅢ、Ⅳ-C及HA均呈负相关。死亡组HDL-c、apoB、PCⅢ、HA较生存组升高(P<0.05)。结论血脂低水平、肝纤维化指标升高提示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反之预示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脂 肝纤维化标志物 childpugh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肝移植术中使用手术放大镜与手术显微镜行肝动脉重建的疗效差异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健 谢炎 +2 位作者 田大治 孙晓叶 蒋文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手术放大镜与手术显微镜辅助方式下行活体肝移植(LDLT)术中肝动脉重建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LDLT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动脉重建方式不同将受者分为放大镜组(189例)和显微镜组(83例),评估两组受者手术时间、术... 目的探讨手术放大镜与手术显微镜辅助方式下行活体肝移植(LDLT)术中肝动脉重建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LDLT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动脉重建方式不同将受者分为放大镜组(189例)和显微镜组(83例),评估两组受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动脉重建位置、吻合口直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受者生存率等的差异。结果与显微镜组比较,放大镜组的总手术时间更短、肝动脉重建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放大镜组及显微镜组行肝动脉重建的最常见位置均为肝右动脉,吻合口直径分别为(2.1±0.9)mm、(2.1±0.8)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大镜组和显微镜组受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86%、85%和89%、87%、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受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LDLT术中手术放大镜下行肝动脉重建的效果及安全性并不低于手术显微镜,且手术工作量和术中出血量更少。对于经验丰富的移植外科医师,建议在放大镜辅助下行肝动脉重建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肝移植 肝动脉重建 手术显微镜 手术用双目放大镜 围手术期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 child-pugh分级 肝动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