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型小微企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韩俊华 王宏昌 韩贺洋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96,共4页
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排斥严重,政策性金融具有分散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信息揭示、公司治理内涵,能够缓解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文章分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政策性金融的引导机制、激励机制和运行机制,比较了日本、韩国的政策性金融,提出... 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排斥严重,政策性金融具有分散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信息揭示、公司治理内涵,能够缓解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文章分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政策性金融的引导机制、激励机制和运行机制,比较了日本、韩国的政策性金融,提出设立科技小微企业局、完善政策性信用担保、发展互联网金融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排斥 政策性金融 互联网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平台排他性条款下服务质量差异对双边定价策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治文 韩启然 熊强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41,共12页
凭借独特的双边市场属性,平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迅速扩展至诸如在线交易、第三方支付、婚恋交友、共享经济等众多产业中。现有的双边市场理论大多强调交叉网络外部性在平台竞争中的作用,而忽略事实上平台本身服务质量差异对平台竞争均衡... 凭借独特的双边市场属性,平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迅速扩展至诸如在线交易、第三方支付、婚恋交友、共享经济等众多产业中。现有的双边市场理论大多强调交叉网络外部性在平台竞争中的作用,而忽略事实上平台本身服务质量差异对平台竞争均衡的影响。针对平台排他性条款下导致的一边用户单归属、另一边用户多归属特点,构建两平台Hotelling竞争模型,考察强或弱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分别实施服务质量差异化策略对平台竞争均衡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强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提供高质量服务时,服务质量差异能强化其双边的定价优势,扩大其单归属用户规模,进而拉大其与弱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间的收益差距;当弱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提供高质量服务时,服务质量差异能助其实现高于强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的双边定价,缩小其与强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在单归属一边的用户规模差距,进而反超强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的利润;同时,强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提供高质量服务对消费者剩余及社会福利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型企业 服务质量差异 交叉网络外部性 用户归属 排他性条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正义的实现:从“排斥”走向“包容性政策” 被引量:7
3
作者 向玉琼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33,105,共8页
我国社会政策经历过一个建构与重构的过程,但排斥性是一以贯之的主基调。随着人类从工业社会逐步迈入后工业社会,基于差异承认与平等实现而形成的二维正义观登场。而现行社会政策既无法体现对差异的尊重,也无法保证平等实现,从而呈现出... 我国社会政策经历过一个建构与重构的过程,但排斥性是一以贯之的主基调。随着人类从工业社会逐步迈入后工业社会,基于差异承认与平等实现而形成的二维正义观登场。而现行社会政策既无法体现对差异的尊重,也无法保证平等实现,从而呈现出对正义的偏离。只有建立起包容性社会政策,尊重个体差异,同时保证多元主体享有共同福利的机会和水平,才能实现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正义 社会排斥 包容 社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利悖论:中国社会保护中的社会排斥——基于广州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锦花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46,共8页
随着近年来中国社会保护的大幅扩张,针对城市贫民的社会保护政策(城市低保政策为典型)是否有效缓解受助者的贫困和社会排斥的问题开始受到关注。研究发现:中国现行的福利供给模型与美国学者苏黛瑞提出"基于回应的援助"模式非... 随着近年来中国社会保护的大幅扩张,针对城市贫民的社会保护政策(城市低保政策为典型)是否有效缓解受助者的贫困和社会排斥的问题开始受到关注。研究发现:中国现行的福利供给模型与美国学者苏黛瑞提出"基于回应的援助"模式非常类似,是典型的消极回应而非积极赋权型的福利供给模式。中国城市低保政策是为了缓解当年下岗潮带来的严峻社会压力和安抚下岗职工的情绪而设立的,其目的是维持社会稳定和政党政权的合法性。这种救济而非赋权的福利模式注定了政府对待城市贫民以有限物质救助为主,具有强烈的维生型特征,较少关注城市贫民的权利,政策执行时考虑更多的是管理便利而非受助者的感受和需求。现有针对城市贫民的社会保护虽然一定程度缓解受助者的收入贫困和物质剥夺,但社会保护政策中蕴含福利污名和福利负激励因子,助长了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社会关系以及主观层面的社会排斥。原本促进社会融合的社会保护政策在实际运行中引发或加剧了社会排斥,导致了福利悖论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贫民 社会保护 福利政策 社会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职业疏离现状与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亓昕 高天宇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疏离已经成为影响乡村教育发展的障碍,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疏离感更为严重。该研究以四个贫困县乡村小学教师群体为例,通过建立二元Logit模型,对该群体的职业疏离感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贫困地... 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疏离已经成为影响乡村教育发展的障碍,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疏离感更为严重。该研究以四个贫困县乡村小学教师群体为例,通过建立二元Logit模型,对该群体的职业疏离感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疏离感,并非完全如已有研究所述,受城市化驱动或因入职初期经验不足等因素影响。乡村教师生活压力大、职业上升空间狭小以及教学任务繁重是导致他们职业疏离的主要原因。同时作为社会学学科,不能忽视政策环境对乡村老师疏离感的影响,撤点并校后教育资源向中心学校和县城学校高度倾斜,如农村学校生师比高,职称评聘困难,社会保障力度不够,使得乡村老师感受来自多方面的排斥,他们地位被边缘化了,这是乡村教师疏离感形成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小学教师 职业疏离感 二元Logit模型 边缘化 政策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社会排斥的视角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纪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88,共6页
在性质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因此,应遵循民族问题"社会化"的研究思路,借助社会排斥理论的主要观点,设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从分割性劳动力市场... 在性质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因此,应遵循民族问题"社会化"的研究思路,借助社会排斥理论的主要观点,设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从分割性劳动力市场排斥、差异性政策排斥、层级性社会分层排斥、冲突性文化排斥等方面,分别探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面临的就业和相对贫困问题,权利保护和社会参与问题,族际交往和社会支持问题,宗教信仰和社会认同问题等。并且,以社会政策创新为实现路径,提出消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排斥,推进其城市社会融入的对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 社会排斥 社会政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技金融支持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韩俊华 周全 韩贺洋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0-145,共6页
金融排斥抑制了农业科技的发展,指出了农业科技金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业科技金融的资本形成机制、风险分担机制、风险控制机制、信贷机制,以及农业科技金融支持模式,构建了多层次的农业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关键词 金融排斥 政策性金融支持 复合金融支持 互联网金融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排斥视角下的牧区生态移民社会适应困境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乌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5-178,183,共5页
通过对达茂旗生态移民社会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牧区生态移民政策的排斥性是造成牧民移民后经济收入少、政治参与度低、社会融入难、文化堕距大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适应困境,文章认为生态移民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牧区... 通过对达茂旗生态移民社会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牧区生态移民政策的排斥性是造成牧民移民后经济收入少、政治参与度低、社会融入难、文化堕距大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适应困境,文章认为生态移民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牧区、牧业、牧民的特点,促进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区生态移民 社会适应 政策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背景下中国对专属经济区内军事活动的政策选择 被引量:7
9
作者 牟文富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3年第11期45-58,共14页
协调专属经济区内"航行自由"规则的解释、适用、遵守与外国军事活动之间的关系,是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主要议题。根据专属经济区内"航行自由"是否包括从事军事活动权利为标准,本文将各种立场划分为"包容性解释&... 协调专属经济区内"航行自由"规则的解释、适用、遵守与外国军事活动之间的关系,是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主要议题。根据专属经济区内"航行自由"是否包括从事军事活动权利为标准,本文将各种立场划分为"包容性解释"和"非包容性解释",并根据国家海军力量大小,将理想的博弈分为弱国—弱国、强国—强国、强国—弱国三种类型,博弈结果就是在两种立场之间做出占优的策略选择。分析结论表明,如果对中国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周边国家都持"非包容性解释"立场,则中国的收益偏低;若中国和其他相关国家都持"包容性解释"立场,除了中美博弈过程中中国收益为负外,其他情况下总体收益为正。因此,倡导和维护一种以"包容性解释"立场为核心的海洋法律秩序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属经济区 海洋秩序 军事活动 政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政策学视野中的“排斥”:一个政策研究的新领域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裕民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28,共9页
政策排斥是政策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公共政策学中的“排斥”可界定为政策主导者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政策安排,或是将某些个人、群体、阶层排除在政策的受益范围之外,或是遏止、排斥某些社会成员的价值、行为,依据一定的政策目标实现对社会... 政策排斥是政策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公共政策学中的“排斥”可界定为政策主导者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政策安排,或是将某些个人、群体、阶层排除在政策的受益范围之外,或是遏止、排斥某些社会成员的价值、行为,依据一定的政策目标实现对社会价值进行分配的过程或结果。公共政策排斥分析框架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话语体系,其与社会排斥、政策分配、政策歧视等分析框架有着显著区别。公共政策排斥是研究公共政策排斥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分析概念。公共政策排斥论以被排斥者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政策正排斥与负排斥的区分标准、过程机理为研究主线,以促进政策负排斥向政策正排斥转化为研究目标。进一步拓展、深化公共政策视野中的“排斥”研究,应当深入剖析公共政策负向排斥的本质并推动公共政策正向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斥”观念 公共政策排斥 研究对象 研究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社会排斥研究——以南京市H外来务工子弟学校个案研究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丽茹 《西北人口》 CSSCI 2015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本文聚焦于南京市流动儿童享有的教育机会,通过在H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所开展的访谈、问卷调研及对相关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解读,探讨流动儿童在享有教育机会上所面临的不公正、不平等待遇。尽管国家要求地方政府要为流动儿童提供平等... 本文聚焦于南京市流动儿童享有的教育机会,通过在H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所开展的访谈、问卷调研及对相关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解读,探讨流动儿童在享有教育机会上所面临的不公正、不平等待遇。尽管国家要求地方政府要为流动儿童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但地方政府政策又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其获得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包括制度排斥和经济排斥。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保障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义务教育政策 教育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政策负向排斥与弱势群体的政策建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月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22,共5页
教育政策负向排斥有违于社会正义的价值追求,是弱势群体被排斥于公共教育受益之外的政策归因,具有相对性、能动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伴随着激化政策目标群体的矛盾和弱化政策制定合法性的社会风险。就政策运行的过程来看,教育政策需求的问... 教育政策负向排斥有违于社会正义的价值追求,是弱势群体被排斥于公共教育受益之外的政策归因,具有相对性、能动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伴随着激化政策目标群体的矛盾和弱化政策制定合法性的社会风险。就政策运行的过程来看,教育政策需求的问题背景、问题诉求机制和决策过程都在不同程度上解释了弱势群体的教育利益受到政策负向排斥的原因。弱势群体的教育政策支持,需要保证教育政策不滞后于其他公共服务政策,并且以社会设计的方式将不同群体引入教育决策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政策 负向排斥 弱势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产业的产品特征及其政策涵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通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2,共5页
本文对垃圾焚烧产业的产品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垃圾焚烧产业的基本功能是处理垃圾而不是发电;在存在公共区域和巨额监督成本的条件下,垃圾处理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因而应被纳入政府职能范围;成本性状和垃圾供给条件决定了垃圾... 本文对垃圾焚烧产业的产品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垃圾焚烧产业的基本功能是处理垃圾而不是发电;在存在公共区域和巨额监督成本的条件下,垃圾处理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因而应被纳入政府职能范围;成本性状和垃圾供给条件决定了垃圾焚烧产业具有“自然垄断”特征;我国推进垃圾焚烧产业发展的政策重点是建立合理的垃圾处理补贴的形成与支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非排他性 自然垄断 产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失地农民的发展性政策选择 被引量:2
14
作者 鲍海君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2014年第7期117-120,共4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产生了规模不小的各类弱势群体,而失地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新的弱势群体。文章试图从国际视角出发,通过详细的文献梳理,对西方反社会排斥实践尤其是补偿性教育进行经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与国内已有做法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产生了规模不小的各类弱势群体,而失地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新的弱势群体。文章试图从国际视角出发,通过详细的文献梳理,对西方反社会排斥实践尤其是补偿性教育进行经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与国内已有做法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补偿教育是国外反社会排斥公共政策的研究热点。通过细致的文献梳理,发现西方不仅从生存方面对弱势群体进行了援助,而且用补偿教育的手段对弱势群体的发展能力进行了本质提升;反之,国内对失地农民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补偿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上,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育培训的运用。所以,文章建议国内应从社会责任观的培育,发展性公共政策体系的建立以及法律、金融措施保障三方面展开深化研究。这对提升弱势群体特别是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从而走出"边缘化困境"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反社会排斥 公共政策 补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与现实:西奥多·罗斯福的对华政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卫斌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58,76,共8页
文章主要讨论西奥多·罗斯福的扩张主义思想与现实的对华政策之间的关系。虽然罗斯福有关外交的论述带有较浓的理想主义色彩,但作者认为,现实的国家利益仍是他考虑对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关键词 西奥多·罗斯福 扩张主义 种族主义 现实主义 中国东北 排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救助、政策排斥与社会管理
16
作者 曾豪杰 朱国云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2期33-37,共5页
政策排斥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复杂性和两面性等特征。资源稀缺性、社会问题复杂性、决策信息不对称,决策与执行者的价值观、素质与能力等都会影响到政策排斥性问题的形成与产生。消极性政策排斥的危害是不可低估和轻视的,基于政... 政策排斥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复杂性和两面性等特征。资源稀缺性、社会问题复杂性、决策信息不对称,决策与执行者的价值观、素质与能力等都会影响到政策排斥性问题的形成与产生。消极性政策排斥的危害是不可低估和轻视的,基于政策排斥的社会管理创新不仅是弥补政策自身不足的客观需要,而且是推动社会管理实践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排斥 社会管理 社会救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前期新儒学对书院发展的影响探析
17
作者 李兵 袁建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0-14,共5页
南宋统治者为稳固其统治,通过政治打击、科举等手段频繁“禁学”,使新儒家的政治地位边缘化。而新儒家为获得发展空间,选择书院作为研究与讲学的基地,不仅书院的数量明显增加,而且书院也从官学的替代机构向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儒学传... 南宋统治者为稳固其统治,通过政治打击、科举等手段频繁“禁学”,使新儒家的政治地位边缘化。而新儒家为获得发展空间,选择书院作为研究与讲学的基地,不仅书院的数量明显增加,而且书院也从官学的替代机构向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儒学传播的机构转变。不少信仰新儒学的书院生徒通过科举获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为新儒学的合法化提供了更坚实的政治基础。“嘉定更化”之后,随着新儒家地位的巩固,书院不仅得到了新儒家的重视,而且逐渐为官方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禁学” 新儒学 书院 科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时期有关澳洲、新西兰排华立法的中外交涉
18
作者 张丽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共13页
19世纪中叶华人以淘金热为契机进入英国殖民地澳洲、新西兰以后,当地相继出台排华法案,对华人移民施加程度不同的限制。1887年,清政府首度就澳、新地区的排华立法向英政府提出交涉,恰在此时,发生了澳洲阻止华人移民登岸并将大部分乘客... 19世纪中叶华人以淘金热为契机进入英国殖民地澳洲、新西兰以后,当地相继出台排华法案,对华人移民施加程度不同的限制。1887年,清政府首度就澳、新地区的排华立法向英政府提出交涉,恰在此时,发生了澳洲阻止华人移民登岸并将大部分乘客遣回香港的“阿富汗”号事件。由于中外条约的不对等性质以及中美之间草签了禁止华工入美的条约,中方在交涉中处于绝对劣势地位,清政府就“阿富汗”号事件本身以及排华立法的多次抗议毫无效果,反倒是澳、新各殖民地趁势果断决策,同时推进英国对华条约谈判与本地立法,以阻止华人向澳、新移民,且此一决策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中英缔约谈判失败后,澳洲和新西兰在“白澳”、“白新”的国策下迅速颁行更为严苛的华人移民限制法案。1909年中国政府向澳、新派驻外交代表以后,再度提出交涉,试图谋求放宽某些重点人群的入境限制,基本上未能如愿。晚清时期中方就澳、新排华立法的连番交涉及其失败,充分反映出中国国运沉沦年代中外关系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移民 排华法案 “阿富汗”号事件 “白澳”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失地农民政策性排斥的对策研究
19
作者 王瑞妮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11期141-144,共4页
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于受到各种排斥而不能很好的与城市融合。政策性排斥是其各种排斥的根源,介绍了失地农民政策性排斥的表现,深入分析了造成政策性排斥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政策性排斥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性金融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运行机理及路径 被引量:7
20
作者 韩贺洋 周全 韩俊华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109,共4页
科技型小微企业存在金融排斥,分析了金融排斥的原因,政策性金融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运行机制,最后提出了政策性金融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措施。
关键词 金融排斥 政策性金融 风险分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