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quifer parameters induced by groundwater source heat pump operation under variable flow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松庆 张旭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272-1277,共6页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quifer parameters,induced by groundwater source heat pump(GWSHP) operation under variable flow,were theoretically analyzed through a case study,in whi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quifer parameters,induced by groundwater source heat pump(GWSHP) operation under variable flow,were theoretically analyzed through a case study,in whi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air conditioning load were considered.The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stant flow operation,indicate that the influence on the variations of porosity,hydraulic conductivity and confined water head is decreased by 48%,51% and 71%,respectively,under variable flow operation.The security of variable flow operation is superior to that of constant flow.It is also concluded that the climate region and function of the buildings are primary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suitability of variable flow operation in GWS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source heat pump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aquifer parameter variable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航速下SUBOFF流噪声频谱相似律研究
2
作者 张咏鸥 瞿尧 徐鑫彤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8,共7页
研究流噪声与航速关系可以有效地解决高航速水下航行器流噪声预报的难题。基于Lighthill声类比理论,研究缩尺比为1∶24的SUBOFF模型在特定航速范围内的声源特性,得到了流噪声频域结果与航速关系,给出了不同航速下基于斯特劳哈尔数和航... 研究流噪声与航速关系可以有效地解决高航速水下航行器流噪声预报的难题。基于Lighthill声类比理论,研究缩尺比为1∶24的SUBOFF模型在特定航速范围内的声源特性,得到了流噪声频域结果与航速关系,给出了不同航速下基于斯特劳哈尔数和航速关系的流噪声频谱换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航速的提高,SUBOFF声指向性形状基本不变,低频范围内声辐射具有偶极子特性,辐射声功率的大小与航速的6次方成正比。在同一流场模型下,基于偶极子换算关系下的高航速原型预报值和大涡模拟计算值总声功率级和总声源级误差分别为1.2 dB和2.3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噪声 SUBofF 声源特性 相似律 偶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涡旋压缩机内流场数值模拟及变工况特性研究
3
作者 彭斌 赵亚珑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8,共12页
涡旋压缩机作为空气源热泵的关键部件,其热力学性能对热泵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立了涡旋压缩机三维瞬态仿真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探究了切向泄漏流影响下涡旋压缩机内部流场非均匀分布流动特性;探... 涡旋压缩机作为空气源热泵的关键部件,其热力学性能对热泵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立了涡旋压缩机三维瞬态仿真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探究了切向泄漏流影响下涡旋压缩机内部流场非均匀分布流动特性;探讨不同工况参数对涡旋压缩机热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敏感性分析法,讨论涡旋压缩机热力学性能对于不同工况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随着压比的增大,等熵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制热量降低,时均排气温度最大增幅为11.26K;吸气温度增至311.65K时,等熵效率增长了16.72百分点;转速的增大会弱化回流现象并降低排气温度,当转速升至4 500 r/min时,容积效率和等熵效率分别增至为86.61%和46.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涡旋压缩机 数值模拟 流场特性 变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地堑南北源汇特征及其对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柏立广 王维 +3 位作者 刘子玉 杨香华 刘志峰 刘慧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0-284,共15页
物源性质对于我国近海盆地古近系沉积与储层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然而受限于取心成本与地震资料多解性,相关认识缺少直观证据支撑。渭河地堑为新生代断陷盆地,区域地质研究揭示其南北物源体系差异显著,其构造背景、物源配置与近海盆... 物源性质对于我国近海盆地古近系沉积与储层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然而受限于取心成本与地震资料多解性,相关认识缺少直观证据支撑。渭河地堑为新生代断陷盆地,区域地质研究揭示其南北物源体系差异显著,其构造背景、物源配置与近海盆地具有较强的可类比性。基于渭河地堑野外露头与系统采样进行锆石UPb年代学、铸体薄片、背散射以及X衍射分析,对渭河地堑南北砂体物源体系、沉积及储层特征进行了精细解剖。研究表明,北部花城剖面碎屑锆石具有华北克拉通2个典型古老峰值以及对应加里东与海西运动的年轻峰值,层序底部砾岩砾石类型以碳酸盐岩、钙质碎屑岩以及变质岩为主,具备鲜明的渭北隆起物源特征;南部骊山周缘剖面碎屑锆石以加里东晚期与印支晚期峰值为主,砾石类型以花岗岩与变质岩为主,具备鲜明的南部秦岭物源区特征。渭北隆起碳酸盐岩物源区对应沉积体规模小且富泥,储层中泥质与钙质含量高。南部秦岭造山带对应沉积体展布规模大,多旋回富砂沉积,储层以砂砾岩、净砂岩为主,储层钙质含量低。不同类型物源体系为储层及后续成岩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与先决条件。渭河地堑野外露头的系统分析可以为我国近海盆地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地堑 源汇特征 沉积体系 储层特征 新生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及周缘亚格列木组扇三角洲群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孟璐莹 张莉 +2 位作者 刘洪平 毕小龙 杨沁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767-5779,共13页
近年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及周缘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岩性圈闭勘探取得重要进展,为了明确该区亚格列木组碎屑岩储层沉积相展布规律,促进碎屑岩储层的高效勘探开发。通过利用岩心、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的方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雅克... 近年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及周缘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岩性圈闭勘探取得重要进展,为了明确该区亚格列木组碎屑岩储层沉积相展布规律,促进碎屑岩储层的高效勘探开发。通过利用岩心、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的方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及周缘地区白垩系亚格列木组沉积相类型及空间展布特征,以源汇理论为指导分析物源区特征对扇三角洲的发育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雅克拉断凸及周缘地区亚格列木组发育扇三角洲群沉积。在亚格列木组沉积时期,雅克拉断凸地区的古隆起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呈北东东向的条带状隆起,呈现东、西两个凸起,中部地势低的特征。基于源-汇体系分析,明确扇三角洲群沉积物源来自古隆起风化剥蚀区域,多支古沟谷为扇三角洲群沉积提供了沉积物输送通道。可见古地貌、沟谷发育特征等控制着雅克拉断凸及周缘地区亚格列木组源-汇体系,形成多物源供给的沉积格局,古隆起西段主要表现为高隆起、沟谷面积较大;东段主要表现为低隆起、沟谷面积较小。物源区沟谷的发育规模控制了古隆起周缘三角洲沉积展布规模。古隆起以南发育缓坡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北发育陡坡型和缓坡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源-汇体系分析降低了亚格列木组沉积相研究的不确定性,可以为油气勘探提供更多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扇三角洲群 源-汇体系分析 亚格列木组 雅克拉断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带珠江组岩性圈闭发育条件与天然气勘探前景
6
作者 刘军 柳保军 +4 位作者 谢世文 郑金云 龚承林 张应鳞 戈道瑶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7,共10页
底辟构造的时空演化与油气运聚成藏关系密切,与底辟构造带相关的岩性圈闭是中国海域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之一。三维地震资料显示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发育大量底辟构造,且已有钻井揭示中央底辟带周缘油气显示丰富,是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区... 底辟构造的时空演化与油气运聚成藏关系密切,与底辟构造带相关的岩性圈闭是中国海域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之一。三维地震资料显示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发育大量底辟构造,且已有钻井揭示中央底辟带周缘油气显示丰富,是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区。为了深入认识白云凹陷底辟带圈闭特征及天然气勘探前景,以三维地震资料、钻井及分析化验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了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带岩性圈闭的地质成因、地震响应特征、岩性圈闭发育条件及油气成藏模式,最后结合目前的油气勘探认识,指出了下一步岩性圈闭的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带形成与岩浆活动息息相关,发育3期岩隆建造,岩性序列表现为火山岩和生屑石灰岩的岩性组合,具有多阶段不同性质底辟叠加发育特征;②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带岩隆体的上拱,导致珠江组强制海退—低位期,盆内中央底辟带四周发育深水扇沉积体,砂体向岩隆体方向形成侧向尖灭,加之海侵期沉积的上覆泥岩形成顶封,使得中央底辟带四周发育重力流岩性圈闭;③成藏期中央底辟带存在生烃成因的超压,底辟带及晚期活动断裂与油气烃源岩沟通,成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④深部超压流体沿着火山周缘微小断层向上涌流形成气烟囱,并在周缘岩性圈闭聚集成藏。结论认为,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带四周深水扇形成的岩性圈闭、生烃超压、通源活动断裂、流体底辟等因素耦合形成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带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是天然气有利成藏区带,指出岩性圈闭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深水重力流 珠江组岩性圈闭 底辟 源—汇 陆坡 天然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栾城站大气CO_(2)的浓度特征分析及源汇探讨
7
作者 吴国明 胡艳楠 +2 位作者 李文星 孙万启 吴栋桥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3-80,共8页
文章基于2018年5月-2019年11月河北栾城站CO_(2)浓度在线观测数据,分析栾城站CO_(2)浓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及近地面风速风向、区域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浓度傍晚低、早晨高,夏季最低值出现时间最晚,冬季最高值出现时间最晚;... 文章基于2018年5月-2019年11月河北栾城站CO_(2)浓度在线观测数据,分析栾城站CO_(2)浓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及近地面风速风向、区域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浓度傍晚低、早晨高,夏季最低值出现时间最晚,冬季最高值出现时间最晚;CO_(2)本底浓度呈单峰分布,冬季最高,最高值为515.18×10^(-6),夏季最低,最低值为388.17×10^(-6);西北风对栾城站CO_(2)浓度具有清洁效应,冬季因燃煤导致的本地高排放使CO_(2)浓度受近地面风速风向影响较小;影响栾城站CO_(2)污染浓度的气团以近距离输送为主,春夏季主要来自途径河南的安徽北部以及源自山东的污染输送,秋冬季河北中南部本地气团会带来高浓度CO_(2),栾城站CO_(2)最主要的潜在排放源区为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北部以及安徽北部。河北中南部取暖期的高碳排放是造成秋冬季CO_(2)高浓度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日变化 季节变化 源汇特征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兴市酸雨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8
作者 浦国佳 张颖龙 +4 位作者 俞丽琅 王海勇 苏营营 陈辉 李莉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5,共10页
为研究嘉兴市酸雨变化特征以及来源,对2006-2021年嘉兴市7个降水监测点的酸雨年际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季节变化特征以及离子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21年,全市酸雨污染整体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其中:2021年,非酸雨区数... 为研究嘉兴市酸雨变化特征以及来源,对2006-2021年嘉兴市7个降水监测点的酸雨年际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季节变化特征以及离子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21年,全市酸雨污染整体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其中:2021年,非酸雨区数量占比首度超过其他级别酸雨区占比之和;研究期内,海盐县酸雨污染改善最为显著。总体上,夏季酸雨污染相对较轻,春季和冬季酸雨污染相对较重。离子来源分析结果显示:SO_(4)^(2-)是嘉兴市降水中的主要离子及影响降水pH的主要因子,F-对嘉兴市酸雨的影响显著;降水中的致酸离子SO_(4)^(2-)和NO_(3)^(-)的来源主要为人为来源,Cl^(-)和Mg^(2+)的主要来源为海洋,Ca^(2+)的主要来源为地壳,K^(+)的主要来源为人为来源。通过分季节对2020年降水进行后向轨迹模拟发现:在春季和夏季,西南方向气流和海洋来源气流所占比例比较接近,降水pH受到海洋源和人为源的共同影响,两个季节的降水酸度也比较接近;在秋季和冬季,海洋来源气流带来的大量水汽对离子的稀释作用明显,导致降水酸度相对较弱。相较于西北方向污染物远距离输送,本地及周边上空大气污染物输送对嘉兴市降水酸度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兴 酸雨 水化学特征 离子来源 气流轨迹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评价淮河流域氮肥面源污染风险 被引量:1
9
作者 喻丹 董晓华 +4 位作者 高松 江宇扬 魏冲 彭涛 刘冀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26-235,共10页
农业施肥氮素流失引发的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识别和评价氮肥施用的环境风险程度是水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前提。该研究以淮河洪泽湖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源-汇”理论,提出改进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一方面根... 农业施肥氮素流失引发的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识别和评价氮肥施用的环境风险程度是水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前提。该研究以淮河洪泽湖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源-汇”理论,提出改进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一方面根据氮肥施用强度采用化肥污染风险指数来评价研究区氮肥面源污染的源风险;另一方面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地形湿润指数、降雨侵蚀力和土壤可蚀性作为影响面源污染迁移的关键阻力因子来构建综合阻力基面,并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坡面汇流路径构建氮肥面源污染的汇风险;最后结合源风险和汇风险构成氮肥面源污染的综合风险指标,划分了研究区面源污染的风险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氮肥面源污染的源风险值为0~0.81,平均值为0.55,普遍存在着过度施肥的情况,尤其是研究流域所辖的河南省内的商丘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及信阳市;2)在各阻力因子空间共同作用下,综合阻力基面值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降低的空间趋势,汇风险围绕着淮河干流向外呈现出减小的趋势,且淮河干流以北由于汇流路径更长其汇风险要明显低于南部区域;3)综合风险显示中等风险及以上的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71.16%,整体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氮肥面源污染风险;4)极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淮河干流上游的信阳市和驻马店市的南部,淮河干流以北的周口市、商丘市、阜阳市、宿州市和亳州市都有着较大面积的高风险区,低风险区则主要分布于淮河干支流的河源山区地带。该研究依据不同等级的氮肥面源污染综合风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能够为流域尺度农业面源污染的科学防范和有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面源污染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源-汇风险 化肥污染风险指数 汇流路径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源深度对深井立式空间火灾烟气流动特性及火灾探测方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毅 冯子良 +1 位作者 彭飞 雷鹏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2,共7页
为掌握深井立式车库、深地矿井等深井立式空间内火灾烟气运动规律,进而对此类火灾进行预警,以某深井地下车库为原型,构建深井立式空间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火源深度和热释放速率对深井立式空间火灾烟气流动特性的影响,并掌握温度场和... 为掌握深井立式车库、深地矿井等深井立式空间内火灾烟气运动规律,进而对此类火灾进行预警,以某深井地下车库为原型,构建深井立式空间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火源深度和热释放速率对深井立式空间火灾烟气流动特性的影响,并掌握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火源深度足够大时,由于向上的浮力和速度减小,烟气可能无法到达井口,火源位置越深,其上方热烟气温度越高;并且火源深度对烟气流动的影响存在临界值,即临界深度,当火源高于临界深度时,火源可以从深井出口外卷吸空气,当火源低于临界深度时,火源仅能从深井内部卷吸空气。研究结果可为深井立式空间火灾的预测预警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立式空间火灾 烟气流动特性 火源深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花后高温春小麦源库特征及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聂峥睿 坚天才 +2 位作者 张战胜 康建宏 吴宏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21-2431,共11页
为确定宁夏春小麦的适宜施氮量,本研究以宁春50号为试验材料,采取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温度,于花后20 d设置(25±2)℃(NT)和(35±2)℃(HT)2个温度处理,副区为施氮量,设置0、75、150、225和300 kg·hm^(-2)共5个施纯氮处理,... 为确定宁夏春小麦的适宜施氮量,本研究以宁春50号为试验材料,采取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温度,于花后20 d设置(25±2)℃(NT)和(35±2)℃(HT)2个温度处理,副区为施氮量,设置0、75、150、225和300 kg·hm^(-2)共5个施纯氮处理,探究不同施氮量对花后高温春小麦源库特征及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使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22.99%~61.31%、24.78%~50.27%,施氮量225 kg·hm^(-2)所对应的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降幅最小;相同温度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先上升后下降,在施氮量为225 kg·hm^(-2)时达到峰值。高温显著降低小麦穗重、穗粒数、灌浆速率和收获指数,与常温相比,各施氮量下高温组穗粒数、灌浆速率和产量降幅分别为2.58%~30.77%、35.82%~68.83%、6.82%~20.25%,225 kg·hm^(-2)施氮量所对应的穗粒数、灌浆速率和产量降幅最小;相同温度条件下,产量在施氮量为225 kg·hm^(-2)时达到最大值,氮肥用量每增加75 kg·hm^(-2),其产量平均增加2.43 t·hm^(-2)(NT)或2.77 t·hm^(-2)(HT)。高温使各施氮量下粒数叶比和粒重叶比分别下降0.26%~30.77%、11.98%~41.59%,施氮量为225 kg·hm^(-2)时的粒叶比降幅最小。高温使春小麦源库强度减弱,影响源库关系平衡,最终导致减产,施氮可同步提高源库强度,改善源库关系,减少小麦在高温下的产量损失,以施氮量为225 kg·hm^(-2)时的抗逆增产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宁夏春小麦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高温 春小麦 源库特征 源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阀体偏心沉割槽对滑阀阀芯径向不平衡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红 董小倩 +2 位作者 钱锦远 金志江 林振浩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6-1414,共9页
滑阀流道呈现一种非对称且变化的复杂流道,阀内形成湍流流动,致使阀芯表面受到不均匀压力作用,形成不平衡力,导致阀芯出现倾斜,增加阀芯卡滞的风险,影响滑阀正常工作。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了阀体偏心沉割槽对滑阀阀芯径向不平衡力的影响... 滑阀流道呈现一种非对称且变化的复杂流道,阀内形成湍流流动,致使阀芯表面受到不均匀压力作用,形成不平衡力,导致阀芯出现倾斜,增加阀芯卡滞的风险,影响滑阀正常工作。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了阀体偏心沉割槽对滑阀阀芯径向不平衡力的影响。首先,简化了滑阀流道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滑阀瞬态流动分析模型;然后,基于伯努利效应,分析了不同偏心沉割槽时阀芯表面不均匀压力分布规律;最后,获取了不平衡力计算公式,研究了不同沉割槽偏心距对阀内流动特性、阀芯表面受力及径向不平衡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偏心沉割槽结构减缓了出口段阀芯下表面区域的湍流程度,有效降低了阀芯径向不平衡力的大小;沉割槽偏心距为1.92 mm时,阀芯受到的不平衡力最小,相对于无偏心沉割槽,径向不平衡力在开度为0.5 mm时减小了77.63%,开度为1.5 mm时减小了50.18%,有效减缓了阀芯的倾斜程度。该研究结果对阀体沉割槽设计及阀芯不平衡力抑制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阀阀芯 滑阀流道模型 数值模拟方法 偏心沉割槽 径向不平衡力 阀内流动特性 沉割槽偏心距 阀芯表面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沱沱河辫状河道多尺度形态特征及非活跃汊道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育聪 李志威 +1 位作者 夏军强 周银军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前对长江源辫状河流的形态特征已有初步认识,但缺乏河段多尺度形态特征与非活跃汊道的影响研究。基于GEE和PyRIS,使用Landsat 8、Sentinel-2遥感影像、STRM V4地形数据和沱沱河站2013-2018年逐日流量数据,分析沱沱河多尺度的辫状平面... 目前对长江源辫状河流的形态特征已有初步认识,但缺乏河段多尺度形态特征与非活跃汊道的影响研究。基于GEE和PyRIS,使用Landsat 8、Sentinel-2遥感影像、STRM V4地形数据和沱沱河站2013-2018年逐日流量数据,分析沱沱河多尺度的辫状平面形态特征及非活跃汊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河段平面形态呈宽窄相间的藕节状,且汊道随流量增大呈先增多后增宽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子河段辫状强度与活动水域面积比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型变化规律,与水面展宽呈正幂律关系。非活跃汊道仍具有辫状河道的辫状强度特征,其地形较高,缺少漫滩机会,内部非活跃汊道形态稳定,年内摆幅小于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道 形态特征 非活跃河道 日均流量 遥感影像 长江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间尺度效应的云南异龙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梦祥 赵洛琪 +6 位作者 高雨晗 黄律 马旭东 沈春节 刘嫦娥 付登高 段昌群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0-781,共12页
定量解析污染源对水质影响的贡献是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目前多通过水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以解析水体污染源的研究,忽略了空间尺度的差异性,引发景观配置不合理的后果。为此,本研究依据考虑空间尺度效应的污染源解析方法,基... 定量解析污染源对水质影响的贡献是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目前多通过水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以解析水体污染源的研究,忽略了空间尺度的差异性,引发景观配置不合理的后果。为此,本研究依据考虑空间尺度效应的污染源解析方法,基于异龙湖流域3条主要入湖河流的入湖口监测断面对雨季和旱季的水质数据进行研究。同时利用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和bioenv分析揭示河道不同尺度缓冲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的影响并解析河流主要污染源。研究结果表明:(1)异龙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表现出季节性差异,旱季期间3条主要入湖河流的浊度、化学需氧量(COD_(Cr))、氨氮(NH_(3)-N)、总磷(TP)和总氮(TN)浓度平均值相比于雨季减幅分别为39.53%、39.93%、94.48%、38.29%和1.72%。其中,入湖河流水体中的TN在旱季和雨季的超标率分别为58%和74%,成为首要污染物;(2)在旱季,20 m缓冲区尺度内河流水质受耕地和裸地占比影响较大,随着空间尺度的扩大,至50~300 m缓冲区尺度时建设用地、林地及水体占比对水质的影响增加;在雨季,COD_(Cr)、NH_(3)-N、TP和TN受20~300 m缓冲区尺度下建设用地占比及200~3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水体占比影响,溶解氧受20 m缓冲区尺度内建设用地占比及50~300 m缓冲区尺度下耕地占比影响;(3)异龙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在旱季的主要污染源是20 m缓冲区尺度内的裸地、20~1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耕地、50~3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建设用地以及100~3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基塘—水库水体;雨季的主要污染源是20~3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建设用地、200~3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水库—基塘以及50~3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耕地。本研究在污染源解析过程中提出考虑不同河道缓冲区的空间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受体模型的主观性,提高污染源识别和分配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以帮助管理者明确在不同空间尺度下污染防治的重点,为水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 水质分异特征 土地利用 “源”“汇”景观理论 异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和剪穗处理下水稻源库特征对稻田CH_(4)排放的协同影响
15
作者 黄宇晴 任孝俭 +3 位作者 张青爽 周继永 熊栋梁 崔克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66-2173,共8页
为阐明水稻植株源、库特征与稻田CH_(4)排放间的关系,在大田条件下设置0N(不施氮)、150N(S_(0))(施氮量150 kg·hm^(−2),不剪穗)、210N(施氮量210 kg·hm^(−2))3个氮肥处理,并在150N处理下设置剪半穗处理,测定稻田CH_(4)排放、... 为阐明水稻植株源、库特征与稻田CH_(4)排放间的关系,在大田条件下设置0N(不施氮)、150N(S_(0))(施氮量150 kg·hm^(−2),不剪穗)、210N(施氮量210 kg·hm^(−2))3个氮肥处理,并在150N处理下设置剪半穗处理,测定稻田CH_(4)排放、根系分泌物有机碳含量、源库大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210N处理相比,150N(S_(0))处理下水稻单位面积颖花数和库容分别显著提高6.7%和6.6%;剪穗导致单位面积颖花数和库容均下降55.9%。不同处理下的库特征变化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田CH_(4)排放,150N(S_(0))处理下CH_(4)累积排放量比210N处理下显著降低了29.5%,产量升高了7.2%;与不剪穗相比,剪穗导致产量降低53.0%,而CH_(4)累积排放量升高76.8%。CH_(4)累积排放量和单位产量的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与库容、单位面积颖花数、粒叶比及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与210N处理相比,150N(S_(0))处理下根系分泌物中总有机碳和碳水化合物总量分别降低18.9%和39.7%;与不剪穗相比,剪穗导致根系分泌物总有机碳和碳水化合物总量分别显著增加65.8%和217.1%。CH_(4)累积排放量和单位产量的CH_(4)累积排放量与根系分泌物中总有机碳和碳水化合物总量显著正相关,而根系分泌物中总有机碳和碳水化合物总量与单位面积颖花数、库容、产量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不同处理下水稻库特征变化主要通过影响根系分泌物进而影响CH_(4)排放,因此适量施氮可以增加库容量,减少根系有机碳分泌,从而在实现较高水稻产量的同时减少稻田CH_(4)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CH_(4)排放 施氮量 剪穗 源库特征 根系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汇作用下气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分层协调优化调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强 王天群 +3 位作者 高挺 王缘 陈勇杰 付蓉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2,共11页
观测生态系统的碳源/汇,可以有效构建碳循环过程进行二氧化碳的减排增汇。考虑到碳源/汇的观测有利于对碳的动态利用从而减少系统碳排放,为此提出一种计及碳源/汇作用下的综合能源系统日前优化调度策略。文章分析了综合能源系统中生态... 观测生态系统的碳源/汇,可以有效构建碳循环过程进行二氧化碳的减排增汇。考虑到碳源/汇的观测有利于对碳的动态利用从而减少系统碳排放,为此提出一种计及碳源/汇作用下的综合能源系统日前优化调度策略。文章分析了综合能源系统中生态碳汇作用,提出碳捕获装置的模型,根据多能流耦合转换特性进行系统建模;从系统的碳源/汇作用设备分析出发,提出碳源控制和碳汇检测指标,依据指标确立相关调节费用;以降低总运行成本、降低碳排放、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为总体目标,提出基于粒子群改进算法求解优化调度方案;算例结果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考虑碳源/汇作用设备的联合调度结果可以减少综合能源系统的碳排放,优化多能流耦合下不同类型供用能设备的运行,提升系统运行经济性与环保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汇 多能流耦合 综合能源系统 碳排放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北京轨道交通既有线客流特征与优化提升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炎 赵华伟 +5 位作者 杨军 贺鹏 叶轩 王少楠 王俊 张源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3,204,共9页
随着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化的运营,交通出行总量保持增长态势,乘客通勤时间长、客流吸引力不足、客流负荷不均衡、网络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在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服务水平等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提升。从多源客流数据入手,通过手机信... 随着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化的运营,交通出行总量保持增长态势,乘客通勤时间长、客流吸引力不足、客流负荷不均衡、网络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在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服务水平等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提升。从多源客流数据入手,通过手机信令、AFC刷卡等数据从不同层面研究轨道交通网络结构与客流需求的耦合性、网络化进程中客流特征及存在问题、车站层级客流特征。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从宏观层面提出轨道交通网络的织补及服务能力的提升、从中观层面提出轨道交通单条线的服务效率的提升、从微观层面提出北京轨道交通换乘车站服务水平的提升,并针对具体案例给出优化提升的策略及实施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既有线 客流特征 优化提升 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大麦光合特性、灌浆特征差异及源库关系比较
18
作者 王蕾 张想平 +8 位作者 严宗山 徐也 张燕 赵海鹏 唐辉春 马树琳 蔺泽荣 张自强 蔡小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3,共10页
为了明确不同类型大麦源库关系差异及影响产量的主要源库指标,选用叶面积差异较大的4个大麦品种(系)GP6、GKP7、GK6和C2-1,研究花后7~28 d光合特性、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灌浆特征参数差异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GP6、GKP7旗... 为了明确不同类型大麦源库关系差异及影响产量的主要源库指标,选用叶面积差异较大的4个大麦品种(系)GP6、GKP7、GK6和C2-1,研究花后7~28 d光合特性、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灌浆特征参数差异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GP6、GKP7旗叶长宽比低于GK6、C2-1,而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叶可溶性糖较高,GKP7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降低比例最高,GK6和C2-1降低幅度较小;GK6灌浆初期叶、茎鞘干质量最高,灌浆过程中干物质降低幅度也最大,GP6和GKP7干质量低于GK6,高于C2-1,但整个灌浆期降低幅度较小;GP6和GKP7籽粒快速增质量时间为7~21 d,长于GK6和C2-1(7~14 d),GP6平均灌浆速率(R)和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Tmax)最高,在灌浆初期茎鞘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低于C2-1,高于其他参试材料,随着籽粒灌浆含量迅速降低,运转率较高;GKP7灌浆活跃期(D)和最大灌浆速率(Rmax)均最高,灌浆初期茎鞘可溶性糖含量低于GP6、C2-1,其余灌浆期叶和茎鞘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GK6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均较低,C2-1灌浆初期茎鞘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但7~14 d含量迅速降低,灌浆后期含量较低。千粒质量、产量均为GP6和GKP7显著高于GK6和C2-1,GK6和C2-1库容较小;穗粒质量/叶面积为GKP7>GP6>C2-1>GK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旗叶长宽比与产量极显著负相关,成熟期茎鞘、叶干质量、叶可溶性糖含量、穗粒数、穗粒质量/叶面积与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花后7 d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茎鞘蔗糖含量、花后14~28 d籽粒干质量、R和Rmax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综上,GKP7源库关系最合理,GP6次之,C2-1源库均小,GK6源大库小;旗叶长宽比、灌浆初期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籽粒干质量、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可以作为高产育种主要衡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源库 光合特性 灌浆速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极端环境黑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19
作者 李黛 王旭东 +1 位作者 贾子策 冯东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2,共13页
黑碳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不同环境中且抗氧化、耐分解的含碳物质。作为惰性有机碳的重要组分,黑碳深刻影响着全球碳循环。当前海洋黑碳收支的不平衡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中可能存在未知的或被忽略的黑碳来源或埋藏路径。随着深渊海沟、热液区... 黑碳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不同环境中且抗氧化、耐分解的含碳物质。作为惰性有机碳的重要组分,黑碳深刻影响着全球碳循环。当前海洋黑碳收支的不平衡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中可能存在未知的或被忽略的黑碳来源或埋藏路径。随着深渊海沟、热液区和冷泉区等这些地球上最为极端的海洋环境黑碳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确认这些环境中存在独特的黑碳循环过程,可能是海洋黑碳的重要源或汇。本文综述了海洋极端环境中黑碳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深渊海沟独特的“V”字型地形有利于物质汇聚,其中的黑碳比同沉积的有机碳更为古老,黑碳年埋藏量可达约(1.0±0.5)Tg;热液区的高温流体通过“灼烧”有机质形成原位自生黑碳,其每年向海洋贡献的黑碳可达1.6~9.7Tg,是海洋黑碳的重要来源;冷泉区黑碳的源汇过程尚不清楚,但区域内丰度极高的甲烷厌氧氧化古菌最近被证明可以直接产生黑碳,其碳同位素值负偏至-60‰以下,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种微生物来源黑碳,是对黑碳类型传统认识的重要补充。尽管目前已经建立海洋黑碳源汇过程的总体框架,但尚缺乏对海洋极端环境黑碳的直接形态观察及特征分析,未来的研究需要明确海洋极端环境中陆源黑碳与海洋自生黑碳的比例,以进一步了解海洋黑碳源汇过程并探讨极端环境黑碳在海洋碳循环中扮演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深海极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源汇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9.5”泸定震后加郡沟流域强降雨前后泥石流物源分析
20
作者 唐鹏 许茹 +3 位作者 胡正涛 杨曦璃 青佳明 邓辉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4年第3期39-47,共9页
2022年9月5日,泸定磨西镇发生6.8级地震,强烈地震使得区域内松散固体物源大幅增加。2023年6月26日晚,加郡沟流域内经历短时集中强降雨,爆发了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沟口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高清遥感影像数据和现场调查等手段,分析了... 2022年9月5日,泸定磨西镇发生6.8级地震,强烈地震使得区域内松散固体物源大幅增加。2023年6月26日晚,加郡沟流域内经历短时集中强降雨,爆发了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沟口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高清遥感影像数据和现场调查等手段,分析了加郡沟流域在震前、震后、地震暴雨后的物源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及地震和降雨对泥石流物源的影响。分析得出,加郡沟沟域物源总量地震后较地震前增加1.9倍,暴雨后较地震前增加12.1倍;板厂沟沟域物源总量地震后较地震前增加1.2倍,暴雨后较地震前增加2.1倍。地震后的泥石流物源量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滞后性,地震区根据遥感解译估算泥石流固体物源的方法是可行的。该研究可为震后类似泥石流静储量估算及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物源特征 “9.5”泸定地震 强降雨 遥感影像 隐蔽性 滞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