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大孔径闪烁仪观测特征量T_*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郝小翠 张强 +2 位作者 岳平 王胜 李宏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5-672,共8页
基于黄土高原定西站2009年9月大孔径闪烁仪(LAS)的观测数据,结合涡动相关系统(EC)和梯度塔的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LAS和EC在测量感热通量过程中的温度特征尺度T*及其差异与近地层气象要素风向、位温梯度和稳定度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 基于黄土高原定西站2009年9月大孔径闪烁仪(LAS)的观测数据,结合涡动相关系统(EC)和梯度塔的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LAS和EC在测量感热通量过程中的温度特征尺度T*及其差异与近地层气象要素风向、位温梯度和稳定度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下垫面LAS测量的T*LAS和EC测量的T*EC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55,拟合的线性趋势系数是1.482。对9月进行风向统计,主风向为NNE和SE,NNE风向上T*LAS和T*EC的相关系数是0.960,拟合的线性趋势系数是1.349,SE风向上T*LAS和T*EC的相关系数是0.968,拟合的线性趋势系数是1.619,风向对T*有显著影响。位温梯度与T*呈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T*LAS相较于T*EC与位温梯度有更好的相关性。当稳定度z/L<1.5时,T*LAS/T*EC随着z/L的增大而减小;当z/L>1.5时,T*LAS/T*EC随着z/L的增大而增大。T*LAS/T*EC的变化范围随着z/L的增大逐渐变小,当z/L增大到4后,T*LAS/T*EC开始保持较小的变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径闪烁仪 涡动相关系统 温度特征尺度t 位温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AMPS和T-225低温条件下碳酸钙阻垢性能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楼琼慧 谢文州 +2 位作者 秦会敏 郦和生 吴颖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4期276-277,282,共3页
采用静态阻垢试验,研究了AA/AMPS和T-225在2~15℃的低温条件下对碳酸钙的阻垢性能。试验结果表明:AA/AMPS和T-225在2~15℃的低温条件下阻垢性能良好;起始钙离子+碱度对AA/AMPS和T-225的阻垢性能影响较大,当钙离子+碱度从500+600 mg/L提... 采用静态阻垢试验,研究了AA/AMPS和T-225在2~15℃的低温条件下对碳酸钙的阻垢性能。试验结果表明:AA/AMPS和T-225在2~15℃的低温条件下阻垢性能良好;起始钙离子+碱度对AA/AMPS和T-225的阻垢性能影响较大,当钙离子+碱度从500+600 mg/L提高至800+800 mg/L时,AA/AMPS和T-225的阻垢率分别从100%降至63%和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AMPS阻垢剂 t-225阻垢剂 低温 阻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中T-2毒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吕鹏莉 陈海燕 +5 位作者 王雅玲 孙力军 张春辉 施琦 徐德峰 叶日英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1-36,共6页
离筛选低温环境中T-2毒素的降解菌并探明其生化特性,探究T-2毒素降解微生物生化特性异同点,为T-2毒素降解微生物的检验提供生化判断参考。针对暴露于-20℃低温环境中的低浓度T-2毒素标准品,采用LC-MS/MS定量分析T-2毒素残留量,利用营养... 离筛选低温环境中T-2毒素的降解菌并探明其生化特性,探究T-2毒素降解微生物生化特性异同点,为T-2毒素降解微生物的检验提供生化判断参考。针对暴露于-20℃低温环境中的低浓度T-2毒素标准品,采用LC-MS/MS定量分析T-2毒素残留量,利用营养琼脂培养基(NA)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共分离出5株降解菌,16S rDNA结合生化鉴定结果为死谷芽胞杆菌(Bacillus vallismortis)、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弯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geniculata)和尼泊尔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nepalensis)。这些分离株在-20℃条件下对低浓度T-2毒素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能力,其中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降解能力最强,降解率为91%。它们的理化特性具有很多相似性,主要表现在5株菌均不能利用D-塔格糖(d TAG),对ELLMAN都表现出阴性;Bacillus vallismortis Bp1234-7、Pseudomonas geniculata Bp24-4、Staphylococcus nepalensis Bp124-5和Enterobacter cloacae Bp123-7都能分解D-葡萄糖,而Bacillus cereus Bp1234-8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低温 降解微生物 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温度对乌鱼鱼鳞明胶功能性质和结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黄丽金 闻怡凡 +7 位作者 罗美玲 乔娟娟 蒋文丽 谢欢 舒圣 方婷 涂宗财 沙小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90,共8页
功能性质是衡量鱼明胶品质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着鱼明胶的实际应用范围和价值。为探究提取温度对乌鱼鱼鳞明胶功能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乌鱼鱼鳞为原料,采用热水法提取明胶,考察了不同温度(60、70、80、90、100℃)提取对鱼鳞表面形态、... 功能性质是衡量鱼明胶品质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着鱼明胶的实际应用范围和价值。为探究提取温度对乌鱼鱼鳞明胶功能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乌鱼鱼鳞为原料,采用热水法提取明胶,考察了不同温度(60、70、80、90、100℃)提取对鱼鳞表面形态、鱼鳞明胶得率、功能性质(起泡性、乳化性、凝胶强度、凝胶温度、胶融温度)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SDS-PAGE、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探究鱼鳞明胶的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当提取温度从60℃逐步升高到100℃,乌鱼鱼鳞表面的破损越来越严重,鱼鳞明胶得率从31.72%增加到50.97%,起泡能力从23.33%提升至73.33%,乳化活性从15.13 m^(2)/g增长到17.27 m^(2)/g,而凝胶强度、凝胶温度、胶融温度则从677.82 g、20.80℃、28.70℃分别降低至372.91 g、15.80℃、23.90℃。此外,随着提取温度的提升,电泳图中乌鱼鱼鳞明胶α_(1)、α_(2)、β链三条特征带逐渐模糊,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鱼鳞明胶都具有特征吸收峰(酰胺A、酰胺Ⅰ、酰胺Ⅱ、酰胺Ⅲ)且酰胺A带波数先升高后降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鱼鳞明胶多孔网格结构的紧密程度降低。上述研究结果可为乌鱼鱼鳞明胶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鱼 鱼鳞明胶 提取温度 功能性质 结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元千佛崖石窟本体砂岩微观风化特征及风化深度研究
5
作者 施紫越 向芳 +3 位作者 郝嘉欣 赵希 谢振斌 王剑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73-1987,共15页
为研究温暖潮湿环境下风化作用对广元千佛崖石窟本体的影响,以现场选取的石窟本体砂岩岩芯为对象,通过铸体薄片鉴定、粒度统计、磁化率测试、色度测试、以及黏土矿物测试,分析砂岩微观风化特征,讨论各项测试指标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 为研究温暖潮湿环境下风化作用对广元千佛崖石窟本体的影响,以现场选取的石窟本体砂岩岩芯为对象,通过铸体薄片鉴定、粒度统计、磁化率测试、色度测试、以及黏土矿物测试,分析砂岩微观风化特征,讨论各项测试指标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砂岩风化表层与基岩的颗粒含量、微观孔隙、磁化率和色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越靠近本体砂岩表层,风化程度越高,石英、不稳定岩屑、黑云母的含量,以及磁化率、红度/黄度、明度值逐渐降低,粒间溶孔、铸模孔与缝的面积百分含量逐渐升高。砂岩风化表层发育的粒缘缝和裂缝,体现出温差造成了较为明显的物理破坏。此外,风化作用溶蚀的颗粒主要为不稳定岩屑和黑云母,同时造成了石英、自生石英等硅质成分的减少,并出现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的黏土矿物,表明风化作用形成于碱性孔隙水环境中。综合各项测试结果,石窟本体砂岩的风化深度应在5 c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佛崖石窟 微观风化特征 风化深度 碱性风化条件 温差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中下游干流水温时空分布特征及多时间尺度分析
6
作者 刘秀林 李雨 曾凌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7,共9页
基于黄家港等5个水文站长序列年均水温及月均水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及复Morlet小波函数,对汉江中下游干流河流水温的年内、年际变化时间序列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量化评估丹江口水库建设、加高运用以来下游河道水温的变化程度,揭示水温... 基于黄家港等5个水文站长序列年均水温及月均水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及复Morlet小波函数,对汉江中下游干流河流水温的年内、年际变化时间序列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量化评估丹江口水库建设、加高运用以来下游河道水温的变化程度,揭示水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同时对水华易发期及鱼类产卵期水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水温情势的改变程度与距离相关,丹江口坝下黄家港水文站在水库低温水下泄的影响下各特征值已显著改变,年均温呈下降趋势,距坝109km的襄阳站在夏、冬两季受一定影响,皇庄站以下河道水温在沿程气候作用下恢复至天然情势。(2)黄家港站年水温存在25~28年、15~19年、9~11年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不同时期尺度特征不同,水温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襄阳、皇庄、仙桃3个站点年水温主周期集中在5~7年、9~11年尺度,与黄家港站天然水温序列周期性变化的特征尺度一致。(3)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坝下至襄阳站水温进一步迟滞化,襄阳站日均水温18℃达到时间约有2旬的延迟;水华易发期1—3月水温增幅在0.9~1.5℃之间,温度的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华爆发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汉江中下游 水温 时空分布特征 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38年上海地区高温热浪事件分析 被引量:72
7
作者 陈敏 耿福海 +3 位作者 马雷鸣 周伟东 施红 马井会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97-607,共11页
深入了解特大城市高温热浪的变化特征和发生条件对于科学防御其引发的灾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中国气象局高温日和高温预警信号阈值定义了上海地区高温热浪三级标准,并引入高温有效积温,基于1873-2010年上海市徐家汇站日最高气温... 深入了解特大城市高温热浪的变化特征和发生条件对于科学防御其引发的灾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中国气象局高温日和高温预警信号阈值定义了上海地区高温热浪三级标准,并引入高温有效积温,基于1873-2010年上海市徐家汇站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高温热浪的多尺度时频特征;基于环流指数和NCEP再分析资料,探讨了上海地区高温热浪异常偏强年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将高温有效积温与高温热浪发生频次结合,可更合理地表征高温热浪的炎热程度。(2)近138年来上海共发生214次高温热浪事件,其平均高温有效积温为8.3℃,7月高温热浪发生频次和高温有效积温均多于8月。(3)近138年来上海地区高温热浪有三段持续偏多与偏强期:19世纪90年代初至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初、80年代末尤其是21世纪初以来;最强的高温热浪事件出现在1934年;而21世纪初的10年,其炎热程度正呈明显上升趋势。(4)上海地区高温热浪异常偏强年的主要环流特征是夏季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和印缅槽异常偏弱,如高温热浪异常偏强年夏季平均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伸展至我国东南沿海约122°E附近,而低纬地区印度半岛至孟加拉湾的低槽区基本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高温有效积温 多尺度时频特征 大气环流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EA钢桥面铺装复合结构的高温性能与力学特性 被引量:16
8
作者 胡靖 钱振东 杨宇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46-1952,共7页
研究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与环氧沥青混凝土(GA+EA)复合铺装结构在荷载和温度耦合下的高温性能及力学特性。分析GA层的高温流变参数,采用多尺度与子模型有限元技术建立分析最不利温度下复合铺装层结构的压应力、剪应力分布状态,并预... 研究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与环氧沥青混凝土(GA+EA)复合铺装结构在荷载和温度耦合下的高温性能及力学特性。分析GA层的高温流变参数,采用多尺度与子模型有限元技术建立分析最不利温度下复合铺装层结构的压应力、剪应力分布状态,并预估连续变温条件下复合结构的车辙深度及蠕变应变随时间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EA层扩散了荷载中心GA层压应力,但其底受剪应力较大。双轮中央处GA层由于荷载叠加作用处于不利状态,其层底压应力达0.85 MPa。最不利连续变温条件下,EA层变形量较小,GA层占铺装结构永久变形90%以上,但总体车辙深度仅为0.32 mm。铺装结构永久变形主要产生于夏季10:00-16:00高温时段。GA+EA结构较好地利用了各自材料的优点,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永久变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结构 高温性能 力学特征 温度作用 多尺度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春初浙江近海的低温特征及其对大规模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朱德弟 陆斗定 +1 位作者 王云峰 苏纪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39,共9页
在长江口附近和浙江近海海域,近些年来每年春季几乎都发生大规模的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赤潮,时间通常是在4月底或5月初,但2005年却一直到5月底才发生。本文根据近几年在浙江近海进行的多个春季航次的调查资料和有关... 在长江口附近和浙江近海海域,近些年来每年春季几乎都发生大规模的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赤潮,时间通常是在4月底或5月初,但2005年却一直到5月底才发生。本文根据近几年在浙江近海进行的多个春季航次的调查资料和有关站位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海区2005年春初的温度特征及其对大规模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的影响,阐明了2005年春季大规模东海原甲藻赤潮迟发的主要物理环境原因。结果表明,2005年3月浙江近海水温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偏低,且这种情况在近岸区更为明显;与2004年同期相比,2005年春初(4月初)浙江近海水温偏低,2005年和2004年的这种水温差异在近岸和中上层的低盐水里最为明显,而在远岸和下层的高盐水水温差异则相对要小;近岸低盐水最低温度2005年比2004年低约2.6℃;2005年1—3月浙江近海特殊的气象条件(10 a中最低的气温和强劲的偏北大风)和2004/2005年冬季较弱的台湾暖流是形成4月初浙江近海低温特征的主要原因;2004年冬季和2005年春初浙江近水温偏低很可能是2005年春季东海大规模原甲藻赤潮迟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近海 大规模东海原甲藻赤潮 低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中国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频发期的气候特征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王晓娟 龚志强 +1 位作者 沈柏竹 封国林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1-1073,共13页
基于1960—2011年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库,分别选取20世纪60年代中、70年代中、90年代初、21世纪初以及2008—2011年5个典型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频发时段,从大气内部环流和海温外部强迫两个方面对各频发期的气候异常特征进行了... 基于1960—2011年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库,分别选取20世纪60年代中、70年代中、90年代初、21世纪初以及2008—2011年5个典型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频发时段,从大气内部环流和海温外部强迫两个方面对各频发期的气候异常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总体而言,20世纪60年代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强度大、频次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年代际尺度的持续性特征,而20世纪70年代中、90年代初、21世纪初则以年际尺度的振荡为主。此外,2008年以来的频发期在大气内部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外部强迫两个方面均呈与20世纪60年代中期较为相似的特征:即欧洲至南亚大范围区域的地表温度异常偏低,欧亚中纬度500 hPa高度场距平呈显著的北正南负模态,急流区南北梯度异常显著,北极涛动具有明显的指数负位相特征,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为典型的冷位相等;同时,当前频发期与其他时段的差异较大,特别是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气候特征差异尤为明显。因此,2008年以来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频发期所对应的海-气系统异常除了具有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一些新特征之外,也初步出现了一些年代际变化的异常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 频发期 气候特征 年代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大苞景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响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傅杨 杨柳青 +4 位作者 吴红强 刘志昂 廖飞勇 陈月华 黄琛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59,共4页
为了研究大苞景天Sedum amplibracteatum K.T.Fu的耐热性及在不同高温胁迫下的生理特点,采用美国生产的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大苞景天的荧光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程度的慢慢增加,大苞景天叶片出现卷曲、萎蔫、变黄... 为了研究大苞景天Sedum amplibracteatum K.T.Fu的耐热性及在不同高温胁迫下的生理特点,采用美国生产的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大苞景天的荧光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程度的慢慢增加,大苞景天叶片出现卷曲、萎蔫、变黄、干枯脱落等症状,部分植物茎基部变软腐烂,反映了其不耐高温的特点。在高温胁迫过程中,大苞景天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荧光参数呈下降趋势,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大苞景天的生理变化和形态特征,表明其不耐高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大苞景天 形态特征 生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iMnCrO 系陶瓷的温敏特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树英 黄安荣 杨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18-322,共5页
传统的 NTC 热敏电阻由过渡金属氧化物尖晶石材料制成.本文报道一种具有负电阻温度系数的新型热敏材料.这种材料由尖晶石陶瓷和钙钛矿陶瓷复合而成.与传统的 CoNiMnO 系材料比较,该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好、电阻-温度特性非线性系数小、适... 传统的 NTC 热敏电阻由过渡金属氧化物尖晶石材料制成.本文报道一种具有负电阻温度系数的新型热敏材料.这种材料由尖晶石陶瓷和钙钛矿陶瓷复合而成.与传统的 CoNiMnO 系材料比较,该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好、电阻-温度特性非线性系数小、适用温区宽、材料成本低、批量生产效益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材料 宽温区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篦齿封严尺寸缩放与气流温度变化对流动与传热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勃 吉洪湖 +2 位作者 杜发青 陆海鹰 邓明春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4-310,共7页
利用矩形、梯形齿篦齿封严直通齿模型,将真实尺寸篦齿封严等比例放大,对真实尺寸模型与放大模型的流动与换热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对比分析,并研究了气流温度变化对流量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放大模型与真实尺寸模型的流量系数与努赛尔... 利用矩形、梯形齿篦齿封严直通齿模型,将真实尺寸篦齿封严等比例放大,对真实尺寸模型与放大模型的流动与换热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对比分析,并研究了气流温度变化对流量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放大模型与真实尺寸模型的流量系数与努赛尔数均随雷诺数增大而增大,在雷诺数相同时两者的流量系数与努赛尔数基本相等,最大差值分别为5.3%和9.7%。放大模型较好地保持了真实尺寸篦齿封严狭小空间流动与换热特征。研究还发现,在加热条件下,流量系数相比冷态条件下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篦齿封严 尺寸缩放 流量系数 换热特性 温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地表温度空间分辨率降尺度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会敏 宫阿都 +1 位作者 何汝艳 蒋金豹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6,共8页
针对地表温度(LST)存在时空分辨率之间的矛盾这一难题,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对NDVI分层回归降尺度方法进行改进,利用各类别层次低分辨率LST同多个特征参数间的可决系数(R2)筛选出最优尺度因子以替换NDVI指数。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基于TM... 针对地表温度(LST)存在时空分辨率之间的矛盾这一难题,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对NDVI分层回归降尺度方法进行改进,利用各类别层次低分辨率LST同多个特征参数间的可决系数(R2)筛选出最优尺度因子以替换NDVI指数。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基于TM影像计算得到多个特征参数和LST数据,将模拟的低分辨率LST降尺度到多个分辨率层次,同目标LST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在全局和各类别层次上,根据R2筛选出的最优尺度因子均为UI指数;(2)在不同分辨率层次上,与全局策略和NDVI分层回归方法相比,UI分层回归方法的降尺度精度均最高;(3)随着分辨率的变化,在各特征参数与LST间方程系数的变化程度中,SAVI和NDBI要明显低于UI和NDVI,NDVI的变化程度略低于UI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降尺度 特征参数 最优尺度因子 分层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陀螺输入轴失准角的温度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阳明晔 宋章启 +1 位作者 张学亮 陈宇中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50,共5页
光纤陀螺的输入轴失准角温度变化特性是光纤陀螺惯性系统正交校准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提出了一种有效地消除输入轴失准角测量误差的测试方法;对三只椭圆环结构的光纤陀螺进行了输入轴失准角温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三只椭圆环光纤陀螺的... 光纤陀螺的输入轴失准角温度变化特性是光纤陀螺惯性系统正交校准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提出了一种有效地消除输入轴失准角测量误差的测试方法;对三只椭圆环结构的光纤陀螺进行了输入轴失准角温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三只椭圆环光纤陀螺的输入轴失准角分布比较集中;此外,椭圆环光纤陀螺的输入轴失准角随着温度变化呈非单调的曲线变化,高温过程的变化速度相对较快。该结论对光纤陀螺环制作工艺的改进提供了测试依据,并有助于惯性系统正交校准的温度补偿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陀螺 标度因数 输入轴失准角 温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动态冲击作用下页岩微纳米孔隙结构演化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余旭 王宇 +3 位作者 翟成 刘厅 徐吉钊 孙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7-146,共10页
为阐明甲烷原位燃爆压裂载荷对页岩储层的微观改性特征,开展高温-动载协同作用下页岩微纳米孔隙结构的演化特征研究,选取典型页岩样品,综合应用3D轮廓测量、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高温-动态冲击作用后... 为阐明甲烷原位燃爆压裂载荷对页岩储层的微观改性特征,开展高温-动载协同作用下页岩微纳米孔隙结构的演化特征研究,选取典型页岩样品,综合应用3D轮廓测量、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高温-动态冲击作用后的页岩碎块的宏微观粗糙特性、孔裂隙结构及矿物组分随高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页岩断面毫米级粗糙度先略有降低后急剧升高。随温度升高,页岩有机质纳米孔减少,石英中出现复杂裂缝,碳酸盐矿物产生气孔,黏土矿物层间结构破坏,页岩体孔隙度由常温的1.488%逐渐上升至700℃的1.997%。不同高温下页岩物性组成差异显著,XRD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石英的质量占比升高,方解石和白云石总占比降低,从微纳米尺度说明燃爆载荷对页岩储层有改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效应 动态冲击 页岩 微纳米 孔隙结构 演化特征 燃爆压裂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繁殖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文帮 肖应辉 +2 位作者 邓化冰 王建龙 陈立云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12,共6页
研究表明,C815S在长日照条件下最佳繁殖条件是采用冷水串灌温度20.5~22.0℃的低温冷水连续串灌15d,冷水串灌深度为18~22cm。C815S在海南陵水繁殖,育性敏感期若安排在2月5日前,安全系数在90%以上;若安排在2月6~13日间,则安全系数将近... 研究表明,C815S在长日照条件下最佳繁殖条件是采用冷水串灌温度20.5~22.0℃的低温冷水连续串灌15d,冷水串灌深度为18~22cm。C815S在海南陵水繁殖,育性敏感期若安排在2月5日前,安全系数在90%以上;若安排在2月6~13日间,则安全系数将近80%。提出了C815S海南冬繁与冷水串灌繁殖相结合,是降低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繁殖风险的另一重要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用核不育系 C815S 繁殖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用蓄电池充电控制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卉 赵海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9-522,共4页
介绍了目前我国航天器上电源系统中充电控制的几种主要方式,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其控制原理及工作方式。在对当代空间电源系统中蓄电池充电控制技术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航天器电源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利用晶体管pn结... 介绍了目前我国航天器上电源系统中充电控制的几种主要方式,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其控制原理及工作方式。在对当代空间电源系统中蓄电池充电控制技术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航天器电源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利用晶体管pn结的温度特性作为温度传感器取代传统热敏电阻的V-T曲线充电控制的新方法,并对其相关的原理和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而为满足现代以及今后航天器的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的要求而进行的空间电源系统设计和研制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用蓄电池 充电控制 pn结的温度特性 V-t曲线充电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1951—2011年降水及气温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丽 胡娟萍 李宝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9-23,48,共6页
为了解郑州市近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利用1951—2011年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5 a滑动平均趋势分析法、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法,对郑州市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相关性、突变性及... 为了解郑州市近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利用1951—2011年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5 a滑动平均趋势分析法、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法,对郑州市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相关性、突变性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1年来,郑州市气温和年降水总体均呈上升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258℃/(10 a),降水倾向率为2.77 mm/(10 a);春季、夏季的降水与气温的相关性较好;郑州市年均降水在1953年发生突变;年均气温在1993年和1997年发生2次突变;通过小波分析,年降水和年均气温在主周期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特征 气温 降水 累积距平 MANN-KENDALL 滑动t-检验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热电势约束公式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郑玮 汤磊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78,共4页
铂铑10-铂热电偶可以通过3个固定点的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反映其特性。在ITPS-68温标中,铂铑10-铂热电偶作为温标内插仪器,其3个固定点热电势必须满足一定的约束公式。介绍了从其约束公式推导出现行检定规程使用的3个不同的温度固定... 铂铑10-铂热电偶可以通过3个固定点的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反映其特性。在ITPS-68温标中,铂铑10-铂热电偶作为温标内插仪器,其3个固定点热电势必须满足一定的约束公式。介绍了从其约束公式推导出现行检定规程使用的3个不同的温度固定点的新约束公式,以规范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的热电特性;通过对大量源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热电偶校准实验室的标准热电偶的实际数据的计算,验证了新约束公式的有效性。新公式在锌固定点的不合格检出率从0%提升到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铂铑10-铂热电偶 热电特性 约束公式 ItPS-68温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