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成环境对非常态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模式的影响——以上海为例
1
作者 丁鹏飞 李卫江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151,174,共12页
为揭示非常态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功能和客流特征差异,以上海市404个地铁站点为样本,构建各站点的网络中心性和客流变化特征指标,选取特定时段的上海地铁站客流数据,并采用两步聚类再合成的方法划分出9种站点类型;同时,利用无序多分类... 为揭示非常态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功能和客流特征差异,以上海市404个地铁站点为样本,构建各站点的网络中心性和客流变化特征指标,选取特定时段的上海地铁站客流数据,并采用两步聚类再合成的方法划分出9种站点类型;同时,利用无序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探讨非常态下站点类型与建成环境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24个建成环境变量中,道路密度、文化场馆、公共设施、教育学校、公司企业、餐饮服务和酒店宾馆数量等7个指标与非常态下的站点类型显著相关。具体而言,道路密度与多数站点类型显著负相关;文化场馆、公共设施与核心枢纽型、对外交通型站点显著正相关;教育学校对所有站点类型均呈负相关;公司企业对产业型和核心枢纽型站点正相关;宾馆酒店对居住型、对外交通型站点显著正相关;餐饮服务对强传导型、局部联系混合型和居住型站点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对揭示非常态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的复杂性和出行特征的适应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非常态客流 分两步站点聚类 建成环境 无序多分类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地层地铁深基坑施工邻近建筑物微变形控制技术
2
作者 王同华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5,共7页
针对软弱地层地铁深基坑施工时邻近建筑物微变形控制问题,以杭州地铁项目为例,介绍地下连续墙槽壁加固技术、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伺服钢支撑系统、地中壁加固开挖技术等微变形控制技术,分析软弱地层深基坑施工邻近建筑物变形特性和微... 针对软弱地层地铁深基坑施工时邻近建筑物微变形控制问题,以杭州地铁项目为例,介绍地下连续墙槽壁加固技术、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伺服钢支撑系统、地中壁加固开挖技术等微变形控制技术,分析软弱地层深基坑施工邻近建筑物变形特性和微变形控制技术效果。结果表明: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可减小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群的影响,抑制其变形;围护结构变形、周边变形通过槽壁加固技术得以抑制,围护结构质量得到提高;围护结构变形被伺服钢支撑系统有效抑制,减小周边变形;地中壁加固开挖技术控制基坑变形,减小时空效应影响。基本实现了深基坑周边建筑物群“微变形”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软弱地层 建筑物群 地铁深基坑 微变形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融合的山地轨道交通站点分类研究
3
作者 邹庆茹 郭雪莉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为探究山地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波动变化特征,利用自动售检票(AFC)数据、兴趣点(POI)数据、路网拓扑结构及车站周边信息,提出考虑山地特征的轨道交通车站类型辨识方法。首先,基于AFC数据和POI数据,采用肘部分析法确定合理的聚类数量,利用K-... 为探究山地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波动变化特征,利用自动售检票(AFC)数据、兴趣点(POI)数据、路网拓扑结构及车站周边信息,提出考虑山地特征的轨道交通车站类型辨识方法。首先,基于AFC数据和POI数据,采用肘部分析法确定合理的聚类数量,利用K-means聚类法将车站分为3大类;其次,利用路网拓扑数据和车站周边的公-轨数据进行二次聚类,最终将车站分为6个子类:综合类山地型站点、综合类非山地型站点、就业类山地型站点、就业类非山地型站点、居住类山地型站点、居住类非山地型站点。分类结果显示,综合类非山地型相对综合类山地型地势平缓,居民活动聚集性特征明显;居住类山地型与居住类非山地型相比,路网密度较小、受地势影响较大、土地开发程度低;就业类非山地型与就业类山地型相比,周边公交便捷程度高、乘客出行活跃,但停车场数量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站分类 数据挖掘 城市轨道交通 多源数据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SEM的违章停车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范奕林 林建新 +1 位作者 朱雪超 鲁子淇 《交通工程》 2025年第4期17-26,共10页
针对缺乏对驾驶员违章停车行为成因及作用关系深入解析的问题,研究基于北京市广安门地区违章停车时空数据分析,结合区域内路侧停车位使用情况等分析结果,选取16个外显变量并制定调查问卷,基于问卷结果,利用潜在类别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L... 针对缺乏对驾驶员违章停车行为成因及作用关系深入解析的问题,研究基于北京市广安门地区违章停车时空数据分析,结合区域内路侧停车位使用情况等分析结果,选取16个外显变量并制定调查问卷,基于问卷结果,利用潜在类别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LCA-SEM)组合解析。在潜在类别分析(LCA)将受访驾驶员分为不易违停者、主动违停者、被迫违停者3类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别对主动违停者、被迫违停者违章停车行为影响因素与作用关系进行解析。结果表明:车位情况与停车需求对主动违停者违停行为影响最大,效用值分别为0.45与0.29;车位情况与停车环境对于被动违停者的违章停车行为影响最大,效用值分别为0.32与0.27。研究揭示不同驾驶员类别差异下的违章停车行为的成因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精细化违章停车治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违章停车行为 潜在类别聚类分析 结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铁通勤服务的空间范围和人群特征分析
5
作者 于泳波 《城市交通》 2025年第1期26-32,71,共8页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南京地铁通勤服务的空间范围和人群特征。首先,分析了采用地铁通勤的居民职住分布总体特征,并对比了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通勤距离的差异。其次,基于通勤乘客职住地点与地铁站的距离分布,对南京地铁车站进行聚类,得...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南京地铁通勤服务的空间范围和人群特征。首先,分析了采用地铁通勤的居民职住分布总体特征,并对比了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通勤距离的差异。其次,基于通勤乘客职住地点与地铁站的距离分布,对南京地铁车站进行聚类,得到每一类车站的服务空间范围特征。最后,提取职住分布特征、通勤距离特征、居住地房价特征,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地铁车站服务人群特征。结果表明:地铁车站的布局综合考虑了职住分布,更接近就业岗位密集区;尽管居住地在空间分布上相对分散,但少数几个车站通勤进站客流量远超过其他车站;就业岗位分布相对集聚,但大部分车站通勤出站客流量相对均衡;中心城区内车站通勤服务范围相对较小,外围区域车站通勤服务范围相对较大;规划中的地铁线路与车站可覆盖部分现状接驳距离较长的区域;职住不在同一地铁车站服务范围、通勤距离超过6 km、小区二手房价格较低的居民使用地铁通勤的意愿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通勤服务范围 聚类分析 多元回归模型 手机信令数据 通勤距离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融合驱动的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划分 被引量:3
6
作者 谷远利 杜恒 陆文琦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20,231,共9页
为提升交通状态划分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负激励项的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BNITFCM)交通状态划分模型。该模型在原有FCM(Fuzzy C-Means)模型基础上考虑了交通流样本点权重以及交通流参数权重对聚类效果的影响,并引入隶属度负激励项、交通... 为提升交通状态划分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负激励项的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BNITFCM)交通状态划分模型。该模型在原有FCM(Fuzzy C-Means)模型基础上考虑了交通流样本点权重以及交通流参数权重对聚类效果的影响,并引入隶属度负激励项、交通流权重负激励项、交通流样本点权重负激励项使聚类结果呈现类内高耦合、类间低耦合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对样本点进行加权处理,用加权欧氏距离描述样本点之间的关系。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得出模型的迭代公式并通过该迭代公式对模型进行求解。针对大多交通状态划分方法参数特征维度低的问题,本文以经过多源数据融合获得的速度、速度标准差、流量、密度和道路满载度构建高维特征输入。以数值仿真实验检验了BNIT-FCM模型在分类准确性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BNIT-FCM模型较FCM模型和改进模糊隶属度FCM模型(IFMD-FCM)的ARI(Adjusted Rand Index)分别提升了4.17%和3.56%。以深圳市北环大道卡口和浮动车数据的交通流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表明,BNIT-FCM模型对比FCM模型以及IFMD-FCM模型的轮廓系数分别提升了4.12%和4.07%;同时,BNIT-FCM模型采用多源融合数据的速度及其标准差比单独采用卡口数据和单独采用浮动车数据的速度及其标准差的轮廓系数分别提升了29.67%和54.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状态划分 改进FCM聚类模型 多源数据 多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电动公交充电站选址及定容规划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晓伟 宋帅 +1 位作者 邱振洋 王健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92,共12页
寒区低温环境导致电动公交动力电池容量衰减,充电设施服务范围及规划数量受到影响,给电动公交充电站选址及定容规划带来挑战。为提高电动公交充电站的低温适应性,提出针对寒区电动公交充电站的选址算法及定容模型。首先,在选址规划中,... 寒区低温环境导致电动公交动力电池容量衰减,充电设施服务范围及规划数量受到影响,给电动公交充电站选址及定容规划带来挑战。为提高电动公交充电站的低温适应性,提出针对寒区电动公交充电站的选址算法及定容模型。首先,在选址规划中,构建充电站渐进覆盖服务半径,利用改进近邻传播聚类算法确定充电站选址点,基于算法聚类中心构建充电站Voronoi图划分充电集群。其次,在定容规划中,构建动力电池低温容量衰减模型,确定寒区电动公交的充电需求;基于容量有限的截尾排队论模型建立充电站有效服务强度、拒绝服务率及充电满意度等约束;引入成本权衡系数,以规划年限内全社会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寒区充电站定容规划模型,并设计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以哈尔滨市市区电动公交充电站选址定容规划为例进行分析,算例结果得到9个充电站选址点及其充电集群,以及各充电站的充电机配置数量和各项成本。针对环境温度和成本权衡系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寒区低温环境对充电站的充电机配置数量和各项成本有显著影响,合理权衡充电站和电动公交两者利益有助于提高充电服务满意度,降低全社会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选址定容规划 近邻传播聚类算法 电动公交充电站 寒区低温环境 电池容量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卖配送电动自行车换电柜选址定容实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小慧 黄诚允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0-239,252,共11页
针对外卖配送电动自行车换电柜布局不合理带来的部分换电柜利用率低与部分换电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的供需矛盾问题,本文通过聚类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确定外卖配送起止点,并通过仿真模拟外卖骑手配送路径预测外卖配送电动自行车换... 针对外卖配送电动自行车换电柜布局不合理带来的部分换电柜利用率低与部分换电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的供需矛盾问题,本文通过聚类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确定外卖配送起止点,并通过仿真模拟外卖骑手配送路径预测外卖配送电动自行车换电需求时空分布,构建换电柜运营商总成本最低和用户满意度最高的多目标换电柜选址定容模型,并以新乡市主城区为例,采用NSGA-II(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算法得到换电柜选址定容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仿真模拟得出的换电需求时间分布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换电需求在11:00,14:00,17:00和20:00左右急剧增长,且11:00和14:00左右的换电需求量显著高于17:00和20:00左右的换电需求量,外卖骑手配送路径仿真模拟方法在换电需求预测上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换电柜选址方案不能同时满足运营商和用户利益均为最优,用户满意度的提高需以增加运营商总成本为代价;同时,兼顾运营商和用户利益的新乡市主城区外卖配送电动自行车换电柜最佳建设数量为26,其中,容量为11的换电柜11个,容量为22的换电柜8个,容量为33的换电柜7个;新乡市主城区应按照备选点编号15-7-19-17依次新增换电柜至30个,此时,用户满意度最大,若继续增加换电柜建设数量,只会增加运营商总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换电柜选址 POI聚类 配送路径模拟 电动自行车 惩罚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及未来道路交通演变研究
9
作者 刘宗巍 张望 +1 位作者 陈铭 赵福全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为建立适合不同城市特点的交通体系,并明确定位汽车在其中承担的作用,文章首先从外部环境和交通工具两大维度出发,建立了表征城市整体交通出行情况的多层级评价体系;并基于一级指标的得分,对选取的9座中国典型城市的交通出行特征进行了... 为建立适合不同城市特点的交通体系,并明确定位汽车在其中承担的作用,文章首先从外部环境和交通工具两大维度出发,建立了表征城市整体交通出行情况的多层级评价体系;并基于一级指标的得分,对选取的9座中国典型城市的交通出行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确定了城市的不同类型;然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识别了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相关因素变化的情景假设,预测了各城市道路交通效率可能的演变情况,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出行 道路拥堵 评价指标体系 聚类分析 情景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阿克苏地区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俊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本文以阿克苏地区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为例,在对当地城乡供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新时期供水思路,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城市群供水、城乡一体化供水和集中供水,实施多水源供水和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构建与当地... 本文以阿克苏地区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为例,在对当地城乡供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新时期供水思路,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城市群供水、城乡一体化供水和集中供水,实施多水源供水和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构建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大大提高了供水保障程度。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地区城乡供水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城市群供水 城乡一体化供水 应急备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现状、发展指标与总体布局——基于中欧合作研究的城市群森林建设规划
11
作者 张昶 金佳莉 +5 位作者 陈玉飞 姜莎莎 殷鲁秦 古琳 孙睿霖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4期106-113,共8页
区域是生态环境的共同体,需要协同在城市群尺度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基于对宁波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上位规划要求及国内外经验,构建包括7项一级指标(生态资源总量、生态网络、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生态文化、生... 区域是生态环境的共同体,需要协同在城市群尺度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基于对宁波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上位规划要求及国内外经验,构建包括7项一级指标(生态资源总量、生态网络、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生态文化、生态福利、区域协同)、24项二级指标的宁波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指标体系;同时,立足宁波都市区现状与发展目标,形成都市区“两山三湾一岛链”,中心区“两屏一区、多廊多点”,生态建设核心区“绿心、绿隔、绿核、绿廊、绿网、绿园”的森林城市群分层布局。研究结果不仅对宁波都市区森林城市群的落地建设具有指导作用,也对我国其他地区森林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都市区 生态现状 森林城市群 发展指标 总体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城市交通发展的基础问题研究
12
作者 王颖 陈明 +1 位作者 张丹妮 骆芊伊 《城市交通》 2024年第3期27-35,共9页
中国城市的发展阶段和趋势特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息息相关,不同阶段经济社会、城乡建设、法律制度、行政管理、财税制度等各方面的变革都对城市交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研究新时期城市交通的发展模式必须遵循国家政... 中国城市的发展阶段和趋势特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息息相关,不同阶段经济社会、城乡建设、法律制度、行政管理、财税制度等各方面的变革都对城市交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研究新时期城市交通的发展模式必须遵循国家政策和改革措施。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变革进程,总结当前中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新特征,包括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体制改革强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法律制度规定将城市交通问题的事权和财权划分为地方事务,城市发展进入区域化、数字化、低碳化发展新阶段等。基于这些特征,要求坚持城市政府的主体地位,以改革促进城市交通发展,支撑现代化都市圈培育,面向居民需求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城镇化 城市群 经济体制改革 行政体制 财税制度 法律制度 超(特)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对地铁节假日客流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研究
13
作者 薛锋 郭东琦 张新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106,共7页
地铁客流的时空特征与线网空间结构有较强相关性,因此明确建成环境对客流影响的时空异质性十分重要,时空异质性是指在不同时空状态下存在差异。文章以杭州地铁为实例,结合城市多源数据的挖掘与应用、构建建成环境因素集,建立了基于高德... 地铁客流的时空特征与线网空间结构有较强相关性,因此明确建成环境对客流影响的时空异质性十分重要,时空异质性是指在不同时空状态下存在差异。文章以杭州地铁为实例,结合城市多源数据的挖掘与应用、构建建成环境因素集,建立了基于高德点阵分布法的4种车站聚类模型,结合最优聚类结果、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细化时空维度,得出了6种建成环境因素对五一节假日、十一节假日客流在每日和每类车站的影响程度结论及原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站聚类 直接吸引范围 城市数据挖掘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建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三生”用地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地形梯度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孝媛 叶长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5-326,共12页
[目的]准确评估“三生”用地转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为国土空间优化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环鄱阳湖城市群2000年、2010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使用土地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地形分布指数等方法,分... [目的]准确评估“三生”用地转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为国土空间优化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环鄱阳湖城市群2000年、2010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使用土地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地形分布指数等方法,分析了“三生”用地转型过程、生态环境效应及其梯度分异特征。[结果](1) 200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活用地大幅增长(1 063.45 km^(2)),生态用地持续减少(997.41 km^(2)),生产用地总体上保持稳定,主要的用地转型模式为城镇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对农业生产用地和林地生态用地的侵占。(2)时序变化上,2000—2010年,随着工矿生产用地和城乡生活用地的扩张,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1.428下降至1.424;2010—2020年,伴随着生态用地的恢复以及城镇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内部格局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1.424升至1.447。(3)空间分布上,整体上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了以南昌大都市圈为中心的中部生态环境质量低值区和以宜春市、景德镇市、上饶市为中心的东西部生态环境质量高值区。(4)随着地形梯度的上升,低质量区的分布指数下降,高等级质量区逐渐呈优势分布;2000—2020年,低质量区趋向于向高地形梯度转移,较高质量区和高质量区的下移趋势明显。[结论]20年间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土地利用转型导致了用地属性及其空间格局的双重变化,建议在布局各类用地时,既要注重对生产、生活用地的“总量控制”,又要保证生态用地的完整性和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质量 梯度分异 环鄱阳湖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空间聚类的出租车停靠站点布局规划 被引量:1
15
作者 年光跃 黄建云 潘海啸 《交通运输研究》 2024年第1期10-17,27,共9页
针对出租车随意停靠给城市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为规范出租车营运秩序、改善出租车营运环境和居民乘车条件,提出一种将出租车出行空间信息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的出租车停靠站点布局规划方法。首先利用出租车GPS轨迹数据提取出租车出行起... 针对出租车随意停靠给城市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为规范出租车营运秩序、改善出租车营运环境和居民乘车条件,提出一种将出租车出行空间信息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的出租车停靠站点布局规划方法。首先利用出租车GPS轨迹数据提取出租车出行起点,然后采用HDBSCAN聚类算法对起点进行空间密度聚类,形成聚类簇后以其中心点作为出租车停靠站点布局的备选点。最后,为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选取重庆市中心城区一土地利用类型丰富、人口密度高的典型区域进行案例分析。结果显示,107个备选点主要分布于商业中心区和居住集中区,与出租车出行高需求区域的空间分布基本吻合;布局的出租车停靠站点在300 m范围内的覆盖率达到76.0%,未覆盖区域主要为城市绿地和水体。研究表明,机器学习算法可实现出租车停靠站点的高效布局规划,但在规划和实施阶段,停靠站点的设置还应结合邻近区域的建成环境特点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布局规划 空间聚类 出租车停靠站点 轨迹数据 机器学习算法 HDBSC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园城市”理论对城乡规划及应急防灾的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锐 连华 肖建虎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98-100,共3页
文章通过深入解读“田园城市”理论及空间形态,从“社区-城市-城市群”三个层面分析其对城乡规划及应急防灾的启示,提出在社区层面应鼓励居民自治,提高社区公共空间的多功能性,补足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急功能转换能力;在城市层面应控制... 文章通过深入解读“田园城市”理论及空间形态,从“社区-城市-城市群”三个层面分析其对城乡规划及应急防灾的启示,提出在社区层面应鼓励居民自治,提高社区公共空间的多功能性,补足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急功能转换能力;在城市层面应控制城市规模及人口,充分利用冗余空间,注重健全综合防灾规划,采用城市“多中心”发展模式,完善多层级的应急生活物资网络体系;在城市群层面应注重调整区域功能结构,缓解中心城市压力,以形成高效的城市群网络化协调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城市”理论 城市防灾 “社区-城市-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视角的多层级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价——以南京市为例
17
作者 汪瑜娇 李金泽 唐芃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7,共7页
利用精细化的城市数据,本研究以居住小区为分析主体,通过多视角评估和居住单元聚类,分析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可达性。首先,以人为本的视角,基于现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了城市和社区三个层级中提供居民日常保健服务的设施数据。其... 利用精细化的城市数据,本研究以居住小区为分析主体,通过多视角评估和居住单元聚类,分析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可达性。首先,以人为本的视角,基于现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了城市和社区三个层级中提供居民日常保健服务的设施数据。其次,模拟居民视角,提出了丰富度、便利度和基于三步搜索法(3SFCA)的匹配度三项指标。针对南京市中心城区的实证研究发现,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在数量分布及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同时部分指标呈现出了跨层级的相关性。通过K-means聚类方法对居住单元进行分组,进一步揭示了医疗可达性的空间分布模式以及与居住人口特征的关系,为提升城市宜居性提出针对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服务设施 人本视角 可达性 城市大数据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远郊区段计划性停运对常乘客的转移影响
18
作者 李洪运 江志彬 +2 位作者 谷金晶 刘伟 王炳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222,共11页
轨道交通网络中乘客的出行受网络结构和运营状况变化的影响,个体出行偏好对这些变化的响应也各异。为分析轨道交通远郊区段计划性停运对常乘客的出行转移影响,本文提出考虑转移类型和转移比例的乘客出行特征刻画方法,结合时段属性生成... 轨道交通网络中乘客的出行受网络结构和运营状况变化的影响,个体出行偏好对这些变化的响应也各异。为分析轨道交通远郊区段计划性停运对常乘客的出行转移影响,本文提出考虑转移类型和转移比例的乘客出行特征刻画方法,结合时段属性生成乘客特征—时序(FeatureTemporal,F-T)矩阵;通过改进的欧氏距离计算F-T矩阵间的相似性,实现F-T矩阵的相似性度量;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度矩阵的K-Means聚类和层次聚类相结合的两步聚类方法(Two-step Clustering of K-Means Clustering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ing,KMHC)划分乘客影响群体,分析影响乘客出行转移的因素;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昆山段停运作为实例,对本文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昆山段停运后,常乘客呈现出5种主要的出行转移影响群体,占常乘客总数的94.4%;各影响群体的转移距离、通勤时间和出行频率差异明显,是影响区段停运后常乘客出行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方法可为其他计划性停运场景提供借鉴和参考,也可为区段停运后的网络客流变化预测,行车和客运组织方案优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出行转移 KMHC聚类 区段计划性停运 F-T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监督聚类分析的激进换道行为识别方法
19
作者 王婉琦 程国柱 徐亮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8,共13页
为有效指导驾驶人采取更安全的换道行为,本文提出基于改进的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Kmeans)聚类分析的激进换道行为识别方法。通过模拟驾驶设备和眼动仪获取驾驶数据和眼动状态,运用变点检测算法结合方向盘转角和横向注视位置从多模态... 为有效指导驾驶人采取更安全的换道行为,本文提出基于改进的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Kmeans)聚类分析的激进换道行为识别方法。通过模拟驾驶设备和眼动仪获取驾驶数据和眼动状态,运用变点检测算法结合方向盘转角和横向注视位置从多模态数据集中提取换道行为事件数据,进而提取驾驶人换道行为关键特征参数,运用SOM-Kmeans聚类分析识别激进换道行为。将SOM-Kmeans聚类方法分别与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DBSCAN)及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比较,分析激进换道行为的识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OM-Kmeans能够将激进换道行为划分为紧急换道和挤车换道两种类型,并建立相应的行为指标和阈值,当换道过程中加速度波动大于8.22 m·s^(-3)且方向盘转角大于0.83 (°)·s^(-1),识别此次换道为激进换道行为;在激进换道行为的基础上,当换道间隙小于7.5 m且换道持续时间大于10.3 s时,识别此次换道为挤车换道,否则,为紧急换道行为。挤车换道行为多出现在拥堵较严重的强制换道中,紧急换道行为多出现在交通流环境较好的自由换道中。本文提出的识别方法的准确率为92.5%,与传统聚类分析相比,本文提出的激进换道行为识别方法能够更加细致地识别激进换道行为的种类,研究结果可作为评估驾驶人是否存在危险换道行为和衡量驾驶人换道习惯的参考标准,同时,该两次聚类结果可作为激进型换道行为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激进换道行为识别 SOM-Kmeans聚类算法 城市道路 模拟驾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作战背景下多无人机航路规划仿真研究
20
作者 屠壮 杨柳庆 +1 位作者 林志坚 张勇 《舰船电子工程》 2024年第9期48-54,共7页
针对城市作战背景下多无人机航路规划问题,论文选用无人机集群系统仿真平台对城市场景进行建模,使用新型航路规划算法自主决策机制算法进行多无人机航路规划。该算法使用深度强化学习对环境进行学习,能够实时地选择算法库中存储的不同... 针对城市作战背景下多无人机航路规划问题,论文选用无人机集群系统仿真平台对城市场景进行建模,使用新型航路规划算法自主决策机制算法进行多无人机航路规划。该算法使用深度强化学习对环境进行学习,能够实时地选择算法库中存储的不同算法进行无人机的航路规划。城市场景建模完成后,根据奖励值大小比较该新型算法与其他几种常用的群智能算法在多无人机航路规划问题上性能的优劣。最终将自主决策机制算法加入到无人机集群系统仿真平台中,完成自主决策机制算法的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决策机制算法 无人机集群仿真 航迹规划 城市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