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DNA技术的湘江长沙段丰水期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文玉 刘梦月 +2 位作者 林本平 郭珊 刘祯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湘江长沙段表层水及底泥样品中鱼类DNA片段测序,可补充湘江长沙段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并验证eDNA技术用于鱼类资源调查的可行性。2021年8月14日沿湘江长沙段流向采集表层水与底泥样品各18份,采用E.Z.N.A.®土壤DN...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湘江长沙段表层水及底泥样品中鱼类DNA片段测序,可补充湘江长沙段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并验证eDNA技术用于鱼类资源调查的可行性。2021年8月14日沿湘江长沙段流向采集表层水与底泥样品各18份,采用E.Z.N.A.®土壤DNA提取试剂盒,以线粒体基因的12S rRNA为靶点,采用鱼类特异性引物Tele 02进行PCR扩增,与MitoFish和NCBI核酸数据库比对并经人工核实。结果显示,调查共获得淡水鱼8目13科32属39种;鲤形目(Cypriniformes)最多,共计27种,OTU相对丰度占比最高为48.56%;其次是鲇形目(Siluriformes)占22.87%,胡瓜鱼目(Osmeriformes)占17.65%,鰕鯱目(Gobiiformes)占8.48%,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占1.48%,鲈形目(Perciformes)占0.83%,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占0.08%,攀鲈目(Anabantiformes)占0.05%;属分类水平下,草鱼属(Ctenopharyngodon)、银鱼属(Salanx)、拟鲿属(Pseudobagrus)、䱗属(Hemiculter)、鲤属(Cyprinus)和吻鰕鯱属(Rhinogobius)为优势属。表层水与底泥中的Alpha多样性指数分布较为均匀,且中下游鱼类多样性水平稍高于上游,可能与水源地保护措施改善了水生态质量及禁渔政策有关。研究表明,eDNA技术可作为鱼类生物多样性监测和大数据统计的重要手段,与传统调查方法结合,可用于快速监测流域鱼类资源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鱼类多样性 丰水期 湘江长沙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维度模型的湖南省湘江流域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柳 冯畅 +2 位作者 郭哿 彭璐璐 项瑾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当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降水频次与强度剧增,致使区域洪涝风险提高。为了降低区域洪涝风险,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维度分析洪涝灾害风险的形成机理,基于11项指标,综合运用ArcGIS地理信息软件... 当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降水频次与强度剧增,致使区域洪涝风险提高。为了降低区域洪涝风险,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维度分析洪涝灾害风险的形成机理,基于11项指标,综合运用ArcGIS地理信息软件与熵权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客观赋权,对湖南省湘江流域的洪涝风险进行综合性评估,最终制作出区县尺度的洪涝风险分布图。结果表明:湘江流域中西部致灾因子危险性低,中游地区孕灾环境敏感性高;环长株潭地区与衡阳市的承灾体脆弱性较高,但前者凭借良好的经济基础,其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较强;湘江流域洪涝风险分布从东北向西南呈增强趋势,高洪涝风险区位于长沙市、益阳市、衡阳市及永州市南部,不同地区洪涝风险的主导因子不同。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多因子作用下地区洪涝风险的差异,可为区域防洪减灾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风险评估 ARCGIS 熵权法 四维度模型 湖南省湘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岳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初步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30
3
作者 曾祥英 王晨 +4 位作者 于志强 秦延文 张雷 盛国英 傅家谟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2年第1期63-69,共7页
分析了湘江岳阳段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0种典型重金属元素(Cd、Cu、Pb、Zn、Cr、Tl、V、Mn、Co和Ni)的含量水平和分布规律,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初步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湘... 分析了湘江岳阳段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0种典型重金属元素(Cd、Cu、Pb、Zn、Cr、Tl、V、Mn、Co和Ni)的含量水平和分布规律,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初步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湘江岳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Cd、Zn、Mn和Cu等污染较为严重,其含量范围分别为8.56~19.4 mg/kg、250~367 mg/kg、1489~2258 mg/kg和40.5~64.7 mg/kg;(2)研究区域中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369~698,表明研究区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导致的潜在生态风险高,且主要风险污染物为Cd和Tl;(3)湘江岳阳段沉积物呈现出以Cd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湘江岳阳段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衡阳段沉积物中铊等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晨 曾祥英 +2 位作者 于志强 盛国英 傅家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2,共7页
湘江是我国重金属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为了更全面了解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在前期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了重金属Tl及其他4种重金属(Mn、Co、Ni和V)的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 湘江是我国重金属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为了更全面了解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在前期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了重金属Tl及其他4种重金属(Mn、Co、Ni和V)的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中Tl和Mn有一定程度的累积和污染,其含量分别为0.12~2.09mg·kg-1和234~4580mg·kg-1。由于Tl具有较强的毒性响应,其潜在生态风险不容忽视。综合前期相关研究结果,研究区域中10种重金属总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27.8~6266,约70%采样点具有重度生态风险,其主要风险来源于Cd和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衡阳段 沉积物 地累积指数法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流域衡阳水口山段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海君 许云海 +2 位作者 刘亚宾 金红玉 毛友纯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60-2070,共11页
湘江衡阳水口山段的水质状况对区域内、下游居民饮用水安全和湘江流域的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治理后湘江衡阳水口山段的水环境状况,选取水口山段龙洲、陈家洲、康家溪入湘江口上游500 m及下游1000 m、3000 m沿江断面的水质监测数... 湘江衡阳水口山段的水质状况对区域内、下游居民饮用水安全和湘江流域的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治理后湘江衡阳水口山段的水环境状况,选取水口山段龙洲、陈家洲、康家溪入湘江口上游500 m及下游1000 m、3000 m沿江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探讨了水体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应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暴露计算方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首次对水口山段水体中砷、镉、六价铬、镍、锌、铅、铜、氨氮、汞、氟化物等10种典型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断面水体中的Pb均值都超过Ⅲ类水标准,Hg均值都为0.0001 mg·L^(-1),均处于Ⅲ类水标准上限值,仅T3断面水体中的Cd均值超过Ⅲ类水标准,各断面水体中的其它污染物均值都低于Ⅲ类水标准;同一断面不同时期水体中各污染物含量存在差异,其中5月份监测的数据明显偏高;通过超标率发现As、Cd、Pb、Hg为5个断面水样中的主要污染物,水样中As、Cd、Pb、Hg超标的断面分别为1、2、5、5个; T1—T5断面水样中,化学致癌物Cd、As、Cr6+、Ni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成人总致癌风险值分别为9.82×10^(-5)、9.33×10^(-5)、1.45×10^(-4)、1.90×10^(-4)、1.67×10^(-4),均超过了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所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且T3—T5断面水样化学致癌物健康风险明显偏大,T1—T5断面饮用水由非致癌物所产生的健康风险数量级为10^(-1)1—10-9,与重金属元素致癌风险相比,其所占个人总健康风险的比例不到10-3,研究区水环境健康风险主要由致癌重金属元素所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流域 水口山段 水环境 致癌物质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株洲段氨氮污染变化趋势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小威 刘文华 +2 位作者 文新宇 陈秋荣 郭霞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19,共3页
对湘江干流株洲段中氨氮在近10年来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氨氮污染的空间浓度变化较明显,霞湾断面的氨氮含量最高;通过对污染源的治理,目前氨氮污染有减轻趋势;同时对污染源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工业污染源相对... 对湘江干流株洲段中氨氮在近10年来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氨氮污染的空间浓度变化较明显,霞湾断面的氨氮含量最高;通过对污染源的治理,目前氨氮污染有减轻趋势;同时对污染源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工业污染源相对畜牧业、非点源的污染较重,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则成为湘江株洲段最重要的氨氮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污染 湘江株洲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被引量:28
7
作者 朱余银 戴塔根 吴堑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710-3717,共8页
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从不同角度对湘江长株潭段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照全国土壤环境Ⅲ级质量标准和长株潭地区土壤背景值,重金属超标情况类似,Cd,As,Zn,Pb和Cu的含量峰值均在霞湾江段;各... 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从不同角度对湘江长株潭段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照全国土壤环境Ⅲ级质量标准和长株潭地区土壤背景值,重金属超标情况类似,Cd,As,Zn,Pb和Cu的含量峰值均在霞湾江段;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Cd,Zn,As,Pb,Ni,Cu和Cr;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d,As,Pb,Zn,Cu和Cr(Pb与Zn的相当),其中,Cd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重金属污染 地积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 湘江长株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贴近度法在湘江干流水质监测断面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续衍雪 郑丙辉 +3 位作者 刘琰 秦延文 罗岳平 廖月华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6期46-48,54,共4页
为了合理设定水质监测断面,节约监测成本,以湘江干流为研究区,选用贴近度法对湘江干流18个监测断面进行优化,采用t值检验法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并结合水环境管理的实际需求,对优化结果进行了修正,结果优化后的湘江干流监测断面减少为17... 为了合理设定水质监测断面,节约监测成本,以湘江干流为研究区,选用贴近度法对湘江干流18个监测断面进行优化,采用t值检验法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并结合水环境管理的实际需求,对优化结果进行了修正,结果优化后的湘江干流监测断面减少为17个,且优化后断面所反映的水质与优化前无显著差异,表明贴近度法在水质监测断面优化中实用性较好,但需结合实际情况,使优化结果更具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近度法 水质监测 断面优化 t值检验 湘江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株洲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小威 刘文华 +2 位作者 刘芬 文新宇 郭霞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1年第1期42-46,共5页
采集湘江(株洲段)9个断面的底泥样品,和1个柱状样品,对重金属(Cu、Pb、Zn、Cd、Ni、Cr、Hg、As)含量进行了检测;并运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对底泥中重金属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江段底泥已受到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在霞湾断面达峰值... 采集湘江(株洲段)9个断面的底泥样品,和1个柱状样品,对重金属(Cu、Pb、Zn、Cd、Ni、Cr、Hg、As)含量进行了检测;并运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对底泥中重金属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江段底泥已受到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在霞湾断面达峰值。Cu、Pb、Zn、Cd含量为湘江背景值4.6倍~58.8倍,比该江段20世纪80年代均值增高1.71倍~1.96倍;地质积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该江段未受到Ni、Cr的污染;Cd的污染比其他重金属的污染要严重,污染级别为强-极强、极强;重金属的垂直分布表明:大体上,各重金属元素最高值出现在深度0 cm^50 cm,随深度的变化Ni、Cr的含量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株洲段) 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长沙城区段河岸带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阳 沈守云 廖秋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90,共6页
为探讨随着湘江水位的周期性变化是否导致河岸带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在长沙城区段的湘江东岸设置了30个样方进行调查。计算群落各层次的重要值以及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r-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 为探讨随着湘江水位的周期性变化是否导致河岸带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在长沙城区段的湘江东岸设置了30个样方进行调查。计算群落各层次的重要值以及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r-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等对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湘江长沙城区段河岸带植物群落物种较丰富,样方中共出现62种植物,隶属于59属30科;(2)群落中乔灌藤草各层次的重要值分别为26%、27%、2%、68%,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1、7、4、40,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7、0.68、0.11、2.00,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01、0.01、0、0.02,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19、0.16、0.03、0.49。群落各层次的4种多样性指数具有相同的趋势,均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藤本层;(3)草本层的重要值与各多样性指数最大,草本层的生态功能地位明显,可作为河岸带生态修复的物种选择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植物群落多样性 湘江长沙城区段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衡阳段镉污染分析及环境风险评价
11
作者 肖锡林 薛金花 +4 位作者 程健琳 尹纪成 廖力夫 周斌 何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了湘江衡阳市蒸湘区段和常宁市水口山矿区段各60名男性人体尿样和两个地区不同环境水体的镉含量,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衡阳市蒸湘区60名男性人体尿样中Cd的平均浓度为2.74 ng/m L,水中Cd的平均浓度为0.42 ...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了湘江衡阳市蒸湘区段和常宁市水口山矿区段各60名男性人体尿样和两个地区不同环境水体的镉含量,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衡阳市蒸湘区60名男性人体尿样中Cd的平均浓度为2.74 ng/m L,水中Cd的平均浓度为0.42 ng/m L;水口山矿区60名男性矿工尿样中Cd的平均浓度为40.26 ng/m L;河水中Cd的平均浓度为7.02 ng/m L。水口山矿区水样中Cd的浓度和60名男性矿工尿样中Cd的浓度都高于衡阳市蒸湘区水样和居民尿样中Cd的浓度。这表明,在重金属矿区由于环境的影响,无论是环境水中还是职业接触者体内,镉的含量都高于一般地区和普通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衡阳段 镉污染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环境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长潭株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源的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量:16
12
作者 谢伟城 彭渤 +8 位作者 匡晓亮 肖瑶 杨梓璇 方小红 曾等志 吴蓓娟 涂湘林 王欣 谭长银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0-394,共15页
本次工作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湘江长沙-湘潭-株洲河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和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河床沉积物富集V、Cr、Mn、Co、Ni、Th、U、Cu、Pb、Zn等多种重金属,其中Cu、Zn、Pb等重金属于株洲段沉积物... 本次工作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湘江长沙-湘潭-株洲河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和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河床沉积物富集V、Cr、Mn、Co、Ni、Th、U、Cu、Pb、Zn等多种重金属,其中Cu、Zn、Pb等重金属于株洲段沉积物中达高度至极度富集。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特征暗示沉积物存在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沉积物铅同位素组成以相对富Th铅为特征,具明显的人为源和自然源铅,其^(206)Pb/^(207)Pb值在1.1723至1.1855之间,^(206)Pb/^(208)Pb值在0.4760至0.4786之间。其中自然源铅主要为花岗岩铅,而人为源铅则为铅锌矿矿石铅和燃煤铅构成,即沉积物铅同位素组成为花岗岩铅、铅锌矿矿石铅、燃煤铅组成的三元混合铅。铅同位素比例估算显示,长沙、湘潭段沉积物铅锌矿矿石源铅比例平均依次为23%、32%,燃煤源铅比例平均依次为47%、23%,自然源铅比例平均依次为30%、45%;株洲段沉积物的自然源铅比例较低,平均为17%,而矿石铅和燃煤铅的比例较高,平均依次为34%和49%。V、Mn、Co、Cu、Zn、U等其他重金属与Pb一样,长沙、湘潭段沉积物人为源比例小于67%,株洲段沉积物人为源比例达70%。因此,湘江长潭株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铅同位素 铅锌矿矿石源铅 燃煤源铅 花岗岩源铅 湘江长潭株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长沙段沿岸常见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研究——Zn、Cu、Pb和Cd的富集规律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杨梦昕 杨东璇 +5 位作者 李萌立 李忠海 袁烈江 薛敏敏 梁军 李叶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6-131,共6页
由于受污水的长期影响,湘江流域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的富集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为此对湘江流域长沙段沿岸的10种常见农作物(芝麻、辣椒、甘蓝、空心菜、大蒜、红菜苔、胡萝卜、白萝卜、莴笋、豌豆)中的Zn、Cu、Pb和Cd含量进行... 由于受污水的长期影响,湘江流域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的富集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为此对湘江流域长沙段沿岸的10种常见农作物(芝麻、辣椒、甘蓝、空心菜、大蒜、红菜苔、胡萝卜、白萝卜、莴笋、豌豆)中的Zn、Cu、Pb和Cd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农作物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0种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依次为Zn>Cu>Pb>Cd;除胡萝卜、白萝卜外,其他试验农作物以根部积蓄重金属能力最强;非食用性组织富集重金属的能力比可食用性组织强;湘江流域长沙段沿岸农作物中重金属以Pb、Cd污染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重金属 富集规律 污染评价 湘江长沙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湘江长沙段仔稚鱼资源现状及其对水文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启藩 高峰 +6 位作者 彭治桃 左之良 李金龙 程小飞 苏东旭 李跃辉 向劲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105,共7页
研究仔稚鱼资源时空分布及其与水文环境的关系,为湘江仔稚鱼资源监测及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本底数据及理论参考。2020年5-6月,在湘江下游长沙香炉洲江段进行为期57 d的仔稚鱼资源调查,以弶网采集鱼卵及仔稚鱼,每周采样2 d,每次采... 研究仔稚鱼资源时空分布及其与水文环境的关系,为湘江仔稚鱼资源监测及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本底数据及理论参考。2020年5-6月,在湘江下游长沙香炉洲江段进行为期57 d的仔稚鱼资源调查,以弶网采集鱼卵及仔稚鱼,每周采样2 d,每次采样时长15min。结果显示:(1)采集点共出现苗汛7次,第一次为5月22日,最后一次为6月29日,7次鱼汛平均水温为(26.5±0.57)℃,网口平均流速为(0.237±0.095)m/s;(2)共采集仔稚鱼547831尾,隶属5目8科41种,以产沉性卵鱼类(23种)和广适性鱼类(24种)为主,分别占56.1%、58.5%,鲤科鱼类31种、占比75.6%,优势种9种: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鲤(Cyprinus carpio)、䱗(Hemiculter leucisculus)、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鲫(Carassius auratus)和麦穗鱼(Pseudorabora parva);(3)白天时段仔稚鱼总密度(0.093尾/m^(3))仅为夜间(0.567尾/m^(3))的1/6,鲴类的昼夜差异更加明显,夜晚为白天的25倍,大鳍鱊、子陵吻虾虎鱼、银鲴及草鱼(Ctenopharyngodon diellus)昼夜分布存在显著差异;(4)表层仔稚鱼密度(0.548尾/m^(3))为中下层(1.048尾/m^(3))的1/2,且子陵吻虾虎鱼、银鲴、鲤(Cyprinus carpio)及草鱼垂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5)流速对方差的贡献率为90.8%,与仔稚鱼总密度变化呈显著性相关(P=0.042),但与优势种及家鱼种类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水温贡献率为9.2%,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应进一步完善湘江长沙段仔稚鱼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水文环境响应的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稚鱼 资源监测 水文环境 湘江长沙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分岔大跨施工技术 被引量:15
15
作者 荆永军 樊至 +2 位作者 欧阳刚杰 陈长强 许玉民 《隧道建设》 2013年第3期231-236,共6页
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匝道与正洞分岔合流大跨段断面大、变化多、埋深浅、地质差、受力变形复杂。为了安全顺利地完成合流大跨段开挖,介绍了一套完整的分岔大跨合流段施工技术,并对开挖断面渐变分部、异型二次衬砌等关键控制技术进行了详... 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匝道与正洞分岔合流大跨段断面大、变化多、埋深浅、地质差、受力变形复杂。为了安全顺利地完成合流大跨段开挖,介绍了一套完整的分岔大跨合流段施工技术,并对开挖断面渐变分部、异型二次衬砌等关键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实践证明,本分岔合流段大跨在埋深浅、地质差、环境复杂的情况下采用合适的地层加固措施、不同断面的合理渐变、超大断面的合理分块、保留临时支撑施作二次衬砌等技术是切实有效的,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 分岔大跨 初期支护 异型二次衬砌 监控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衡阳段地表水体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唐振平 马如莉 +3 位作者 陈亮 杨文洁 周霞飞 谢焱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90-197,共8页
为研究湘江衡阳段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文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测定了湘江衡阳段21个采样点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 为研究湘江衡阳段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文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测定了湘江衡阳段21个采样点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地表水中6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单因子污染指数均<1,水质良好;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整体变化范围0.404~4.991,水质未受到严重污染。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不同程度超过背景值。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已受到Cd和As偏中度污染和Cr、Cu、Pb和Zn的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该江段存在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其中Cd为高潜在生态风险,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为77.66%,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大小依次为Cd>As>Cu>Pb>Cr>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地表水 沉积物 湘江衡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盘路湘江隧道水下浅埋大跨段隧道施工工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勇 《隧道建设》 2013年第10期874-882,共9页
为保证营盘路湘江隧道水下浅埋大跨断面的施工安全,合理地确定施工组织方式、施工措施及超大断面施工方法,通过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提出水下浅埋大跨段的施工工法设计方案,并利用三维模型对开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及施工监控数据分... 为保证营盘路湘江隧道水下浅埋大跨断面的施工安全,合理地确定施工组织方式、施工措施及超大断面施工方法,通过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提出水下浅埋大跨段的施工工法设计方案,并利用三维模型对开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及施工监控数据分析证明了施工过程中采取的14部开挖、双层支护、提前扩挖过渡等技术的合理性,成功解决了湘江水下最大跨度隧道施工安全稳定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隧道 水下浅埋 大跨段 变断面 注浆 双层初期支护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流域衡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邱国良 陈泓霖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32,共8页
为了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变化趋势及生态风险,根据2015-2019年湘江流域衡阳段各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监测结果,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湘... 为了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变化趋势及生态风险,根据2015-2019年湘江流域衡阳段各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监测结果,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湘江干流及4条主要支流沉积物普遍存在镉(Cd)污染,部分河流砷(As)、汞(Hg)、铅(Pb)、铜(Cu)、锌(Zn)、锰(Mn)也有一定程度的污染,钒(V)、铬(Cr)多为无污染或无污染到中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As、Cd、Hg、Cu(仅舂陵水)达到中等生态危害至极强生态危害程度;9种重金属总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从高到低为舂陵水(1316)>耒水(718)>湘江干流(609)>蒸水(515)>洣水(441),舂陵水、耒水、湘江干流均表现为很强生态危害程度,蒸水、洣水为强生态危害程度。两种评价方法均表明,湘江流域衡阳段各河流沉积物重金属以舂陵水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耒水、湘江干流,蒸水、洣水受污染程度相对较轻;舂陵水、耒水、洣水、湘江干流4条河流沉积物重金属2017-2019年污染较2015-2016年有所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流域衡阳段 沉积物 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衡阳段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调查 被引量:3
19
作者 肖峰 肖德涛 +3 位作者 丘寿康 刘攀 苏家豪 王环宇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6-211,共6页
为了掌握湘江衡阳段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及来源,分别于枯水期(11—12月)、丰水期(4—6月),对湘江衡阳段和该段4条主要支流(舂陵水、蒸水、耒水、洣水)水中的U、Th、^(226)Ra、^(40)K、^(210)Po、^(210)Pb 6种天然放射性元素/核素进行了... 为了掌握湘江衡阳段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及来源,分别于枯水期(11—12月)、丰水期(4—6月),对湘江衡阳段和该段4条主要支流(舂陵水、蒸水、耒水、洣水)水中的U、Th、^(226)Ra、^(40)K、^(210)Po、^(210)Pb 6种天然放射性元素/核素进行了调查。测量结果表明:与长江水系及洞庭湖水系历年放射性水平均值相比,湘江衡阳段6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中^(226)Ra、^(210)Po、^(210)Pb明显偏高,说明湘江衡阳段的确受到了放射性污染。4条支流中,舂陵水及蒸水放射性核素浓度异常,明显高于汇入前后的湘江水体的放射性活度浓度。因此,这两条支流区域可能存在放射性污染源头,应对这两条支流区域进行更深入的取样调查,找出其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 衡阳 天然放射性核素 U TH 226RA 40K 210Po 210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长沙城区段河岸带植物区系分析
20
作者 宁雯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81-86,共6页
为促进湘江流域河岸带生态恢复与重建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运用样地调查、植物区系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植物物种的基本构成、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维管植物30科58属62种,其中有蕨类植物1种,种子植物61种,分属29科57... 为促进湘江流域河岸带生态恢复与重建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运用样地调查、植物区系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植物物种的基本构成、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维管植物30科58属62种,其中有蕨类植物1种,种子植物61种,分属29科57属,占湖南种子植物比例较低,说明该区域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单属科和单型属所占比例大、优势科明显,反映出水陆交错带的复杂环境对植物的干扰。科可分为4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属可分为11个分布型和4个变型,说明该区域植物区系地理联系广泛。科和属的分布型说明该河岸带种子植物区系泛热带亲缘性,反映出湘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也说明其在本区域植物区系中占有一定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生态恢复与重建 湘江长沙城区段 河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