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brief review on SWAT applications in the Great Lakes Watersheds
1
作者 Qi Junyu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3期116-123,共8页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is an efficient model to simulate hydrology and water quality in large watersheds.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SWAT has been used as a decision support tool to evaluate environmental 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is an efficient model to simulate hydrology and water quality in large watersheds.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SWAT has been used as a decision support tool to evaluat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land usage change, BMPs, and hydraulic structures in Great Lakes watersheds. In addition, it has been increasingly used to predict water resources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ed SWAT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watersheds draining into the Great Lakes and intended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insights regarding water quality issues in the Great Lakes concerned by researchers and capability of SWAT in dealing with those problems. Future development of SWAT with respect to dealing with cold region climate and vegetation conditions wa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quality SOLUBLE active PHOSPHORUS NITRATE Suspended sediment Climate chan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区湖泊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旭华 刘华民 +2 位作者 于洪波 温璐 王立新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8,共8页
水环境受到气候变化的极大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明显,对其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该研究以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典型流域——乌梁素海流域为例,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探究2000-2023年流域气候变化对乌梁素海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 水环境受到气候变化的极大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明显,对其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该研究以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典型流域——乌梁素海流域为例,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探究2000-2023年流域气候变化对乌梁素海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4年,水质因子(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和气候因子(气温和降水)中,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呈显著下降趋势(p<0.1),DO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年降水量和最大月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但均不显著。相关分析和广义加性模型(GAM)分析表明,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湖泊水质变量的影响不同。年平均温度的升高对化学需氧量有显著的正影响(p<0.05),解释了37.1%的变化偏差。同时,年最高气温升高对总磷浓度有显著的正影响(p<0.1),解释了28.1%的变异偏差。年降水量对GAM水质的预测分别占总方差的29.8%(总氮)和91.7%(总磷)。伴随着降水的产生,大量的磷元素被径流带入湖中,总磷入湖的侵蚀作用大于稀释作用,使总磷浓度显著升高。该研究基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气候和水质资料数据,探讨了水质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下,干旱半干旱区湖泊预测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湖泊水质 MANN-KENDALL检验 广义加性模型 乌梁素海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21年东平湖水质变化及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壮 张金路 +5 位作者 巩俊霞 王志忠 张明磊 陈秀丽 许国晶 杜兴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53-56,70,共5页
于2017—2021年对东平湖水域开展每年5月、8月的连续监测,分析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氮、总磷、氨氮等水质指标的变化,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选择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按照湖泊营养... 于2017—2021年对东平湖水域开展每年5月、8月的连续监测,分析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氮、总磷、氨氮等水质指标的变化,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选择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按照湖泊营养状态指数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并对季节差异和年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平湖COD_(Mn)、总氮水平较高,超标率较高,是主要超标因子;总磷、氨氮水平较低,达标情况良好。从湖泊营养状态指数来看,大多采样时间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水平,5月低于8月。综合来看,水质季节差异明显,春季普遍优于夏季,且年度波动明显,整体来看,水质有波动向好趋势,仅2018年春季水质为Ⅳ类,其余时间均稳定在Ⅲ类及以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监测 水质综合评价 营养状况 季节变化 年度变化 东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辅助冻结对调理鸡胸肉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杜曼婷 单帅琦 +5 位作者 丁瑞雪 孙顺漾 李可 栗俊广 陈博 白艳红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97-305,共9页
以磁场为技术手段,在冻结过程中通过施加不同强度(0、1、2、3、4、5 mT)的磁场,探究磁场辅助冻结对调理鸡胸肉冻结速率、持水能力、水分分布、微观结构以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强度的磁场(3、4 mT)能够显著加速冻结,缩短冻结... 以磁场为技术手段,在冻结过程中通过施加不同强度(0、1、2、3、4、5 mT)的磁场,探究磁场辅助冻结对调理鸡胸肉冻结速率、持水能力、水分分布、微观结构以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强度的磁场(3、4 mT)能够显著加速冻结,缩短冻结时间,减小生成的冰晶,对肌纤维的组织破坏程度更低,可减少调理鸡胸肉的汁液流失和脂质氧化程度,维持调理鸡胸肉的色泽稳定性,提高调理鸡胸肉的整体持水能力,使鸡胸肉内部水分分布更加均匀。与对照组相比,磁场辅助冻结的调理鸡胸肉食用品质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辅助冷冻 调理鸡胸肉 品质变化 水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市河流水质变化特征及治理对策
5
作者 王可欣 吴子怡 +2 位作者 何晓丽 王川 王丽莎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6期59-63,共5页
为探究2016—2024年W市河流水质变化情况,本研究基于研究区月际与年际地表水环境监测数据,采用水质类比分类法对其河流水质月际和年际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重点地区的氨氮、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变化,并提出水质治理对策。结果显示,... 为探究2016—2024年W市河流水质变化情况,本研究基于研究区月际与年际地表水环境监测数据,采用水质类比分类法对其河流水质月际和年际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重点地区的氨氮、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变化,并提出水质治理对策。结果显示,在月际变化上,2023年4—7月受降雨增多、农业活动频繁及高温影响,水质以Ⅲ和Ⅳ类为主,部分河段出现Ⅴ类及劣Ⅴ类水质;当年8月—次年3月水质改善,以Ⅱ类为主。在年际变化上,2016—2023年研究区河流水质显著改善,Ⅱ类和Ⅲ类水质占比从74.0%升至95.8%,劣Ⅴ类水质基本消除,主要得益于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和污染源严格管控。监测点1和监测点2的水质总体较优,监测点3和监测点4的水质有待进一步改善。其中,监测点4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综合表明,近年来通过水资源管理,分阶段科学治理等措施,研究区水质状况明显提升,但部分区域仍需进一步加强水质治理。基于此,提出强化污染治理,运用科技手段加强生态修复,通过现场宣传、开展教育活动等形式加强公众参与等建议,以持续改善水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 环境监测 水质变化特征 水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3年丹江口水库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6
作者 李佳昊 张鹏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0期126-133,共8页
为探究丹江口水库水环境现状,保障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安全,对丹江口水库2021-2023年水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主要入库河流及库区重点管控点位的总磷(TP)、氨氮(NH_(3)-N)、溶解氧(DO)年均量浓度均满足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水质... 为探究丹江口水库水环境现状,保障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安全,对丹江口水库2021-2023年水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主要入库河流及库区重点管控点位的总磷(TP)、氨氮(NH_(3)-N)、溶解氧(DO)年均量浓度均满足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水质要求;由于温度和径流量的影响导致丹江口水库在每年的7、8月份出现低氧现象,而在每年的2、3月份TN浓度较高,可能与周边农业非点源污染有关;根据营养状态评价结果,水库近三年营养状态指数呈下降趋势,水库水质稳中向好;水质时空变化分析结果显示氨氮指数平水期最优,丰水期最差,溶解氧和总磷为丰水期最好、枯水期最差,总氮则与二者相反,表现为枯水期最佳,丰水期最差,入库支流的水质劣于水库库区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水质评价 营养状态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2016—2023年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广文 张凤英 +6 位作者 牛丽楠 董贵华 高逸飞 解鑫 孟晓艳 何立环 林兰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以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数据为基础,分析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2016年以来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其中,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5.5%,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9.4%,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 以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数据为基础,分析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2016年以来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其中,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5.5%,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9.4%,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6.1%和87.0%,生态质量指数为59.6;2016—2023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其中,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上升2.4个百分点,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上升21.6个百分点,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别上升3.9个、13.0个百分点。但各生态环境要素质量在部分区域、特定时段不容乐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空气质量总体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偏高;个别流域仍为轻度污染,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远低于全国水平,某些流域仍存在劣Ⅴ类水质断面,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地表水中的主要超标指标;声环境1类和4a类功能区夜间达标率仍相对较低;新疆中北部和甘肃西部地区仍有部分县域生态质量为四类或五类,生态脆弱的情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随着生态环境污染治理进入攻坚期,控制污染增量的边际成本增加,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难度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环境空气 地表水 声环境 生态质量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峡谷型水源水库蓄水过程水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要素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思汗 李元来 +3 位作者 刘茜 黄廷林 李楠 文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3-571,共9页
水源水库是城镇居民最主要的饮用水水源,新建水库选取引水水质一般较好,然而由于水库蓄水过程中水质受到降雨径流入库、水动力条件和分层结构变化的共同影响,库区水体水质仍可能呈恶化趋势.本研究重点探索水库蓄水过程中水质演变规律,... 水源水库是城镇居民最主要的饮用水水源,新建水库选取引水水质一般较好,然而由于水库蓄水过程中水质受到降雨径流入库、水动力条件和分层结构变化的共同影响,库区水体水质仍可能呈恶化趋势.本研究重点探索水库蓄水过程中水质演变规律,解析水源水库污染特征.以固定频率取样检测的方法,跟踪监测陕西省汉中市三河口水库蓄水过程上游河道及库区水质,分析上游来水水质、库区水体分层结构及水动力条件等要素的改变对水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21年6−7月三河口首次较大流量蓄水过程受来水温度影响,来流水体以底部潜流的形式进入库区,并在底部形成新的温度分层;双温跃层结构的形成导致在水体中部和底部各自形成厚度达15和10 m的厌氧水层.②9月初第二次特大流量径流入库彻底破坏水体热分层结构,水体在径流和气温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完全混合.③水源水库蓄水过程水质受入库径流与水体分层结构共同影响:6−8月水库入库径流量小且污染负荷低,库区氮磷及有机物浓度有较小波动,而热分层结构阻碍了污染物的垂向传递,温跃层水体总氮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在垂向上呈较大值,分别为1.78和6.0 mg/L;8月至9月初入库径流量大且污染负荷较高,全库区氮磷及有机污染物浓度升高明显,总氮浓度由1.07 mg/L升至1.56 mg/L,总磷浓度由0.021 mg/L升至0.029 mg/L,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由5.18 mg/L升至6.18 mg/L.水库蓄水过程中,上游径流入库是影响主库区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过程 热分层 水质变化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对兔肉冷藏期间品质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左红 吴周林 +4 位作者 张佳敏 何薇 张弛 杨思艺 王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33,共7页
为探究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tic water,SAEW)对兔肉贮藏品质的影响,将新鲜兔肉分别使用SAEW浸泡处理5 min(SWa)、SAEW浸泡处理10 min(SWb)、无菌水浸泡处理5 min(PW)和未经浸泡处理为对照组(CK)。处理后样品使用托盘... 为探究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tic water,SAEW)对兔肉贮藏品质的影响,将新鲜兔肉分别使用SAEW浸泡处理5 min(SWa)、SAEW浸泡处理10 min(SWb)、无菌水浸泡处理5 min(PW)和未经浸泡处理为对照组(CK)。处理后样品使用托盘覆膜,置于4℃冷藏。每2 d检测样品的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含量、pH值、色度、感官及微生物菌群结构的组成及变化。结果表明,SAEW浸泡处理兔肉在冷藏期间pH值、TVB-N值、TBA值上升速率明显低于CK组和PW组,且能够更好地保持兔肉原有色泽以及感官品质,当贮藏到第8天时,发现TVB-N值在CK组[(14.98±0.42)mg/100 g]和PW组[(14.76±0.40)mg/100 g]显著高于SWa组[(13.58±0.40)mg/100 g]和SWb组[(12.66±0.43)mg/100 g]。结合16S rDNA测序分析,SAEW可抑制兔肉冷藏期间腐败菌拟杆菌属(Bacteroides)、假单胞菌属(Pseudzaomonas)的生长繁殖,有效延缓冷藏兔肉腐败变质且SAEW处理10 min减菌效果更佳。该研究结果为SAEW在兔肉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酸性电解水 兔肉 冷藏 菌群组成 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湖泊水质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研究:以四川邛海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春坪 郑丙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6-769,共14页
邛海是四川第二大湖泊,地处高原,距离西昌市城区不足5 km,生态位置重要。本文以近20年邛海湖区主要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M-K检验定量解析了水生态环境历史变化特征,建立邛海污染物浓度、营养状态指标的时空对应关系,分析其驱动因素,... 邛海是四川第二大湖泊,地处高原,距离西昌市城区不足5 km,生态位置重要。本文以近20年邛海湖区主要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M-K检验定量解析了水生态环境历史变化特征,建立邛海污染物浓度、营养状态指标的时空对应关系,分析其驱动因素,识别风险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1980s—2000年是有记录以来邛海水质最差的时期,总氮(TN)、总磷(TP)浓度远超地表水Ⅲ类标准;(2)2003—2020年,邛海氨氮(NH_(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TN、TP、透明度、溶解氧浓度年际变化趋势总体不明显,COD_(Mn)、TN、TP浓度在研究期间出现多个显著变化过程;(3)2003-2020年,邛海营养状态整体为中营养水平,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为33.82±6.88,叶绿素a(Chl.a)浓度为(4.234±3.903)μg/L,TLI(∑)和Chl.a浓度年际变化没有显著趋势;(4)多年数据统计表明,邛海宾馆所在区域水质最差,邛海湖心水质最好,2003—2020年COD_(Mn)、TP等指标最大单月浓度均出现在邛海宾馆所在水域;(5)COD_(Mn)浓度在枯水期低于丰水期,NH_(3)-N浓度在枯水期高于丰水期,TP浓度高值和低值集中出现在枯水期,TN各月浓度没有显著差异,Chl.a浓度与COD_(Mn)、TP、NH_(3)-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从水体中氮磷比来看,磷是邛海藻类生长限制性元素;(6)面源污染主要通过邛海大小支流入湖,环湖湿地对邛海面源污染削减效果总体有限,未来邛海发生水华的风险较大,建议以小流域为单元推进陆源污染控制,按照“游在邛海,吃、住在城区”的理念布局旅游发展,探索用“物理+生态”方式调控和预防邛海水生态系统失衡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变化趋势 驱动因素 邛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近20年水环境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昶瑞 蒋名亮 +1 位作者 牛海林 徐力刚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8,共7页
利用2001—2020年滇池水质监测数据,研究其水环境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水质呈现波动变化趋势,TN波动区间较大,呈现雨季<旱季的变化趋势。TP年内变化3—6月呈现增长趋势,空间上滇池北部TP值整体较高。Chl-a年内变化7—10月出... 利用2001—2020年滇池水质监测数据,研究其水环境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水质呈现波动变化趋势,TN波动区间较大,呈现雨季<旱季的变化趋势。TP年内变化3—6月呈现增长趋势,空间上滇池北部TP值整体较高。Chl-a年内变化7—10月出现明显提升。I_(Mn)波动区间较大,空间上滇池南部呈现I_(Mn)值较高且稳定。NH3 N年内2—11月整体呈现连续下降趋势。2001—2020年滇池TLI整体呈现波动降低;空间上呈现由北向南递减,草海区域富营养化较为严重。滇池Chl-a与TN、TP、水温、pH值及降雨量呈现正相关性,与水位和透明度呈现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富营养化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FCM-ANFIS的不稳定水质条件下混凝投药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喜峰 孟铭 +1 位作者 宁一 肖乐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66,共7页
净水厂实际工艺过程中水质复杂多变且存在水质检测仪器故障导致水质参数缺失问题,确定混凝剂的投加量面临挑战。烧杯搅拌实验或人工控制过量投药的传统方法容易带来金属离子超标等水质风险,危害用户健康并降低经济效益。为解决上述问题... 净水厂实际工艺过程中水质复杂多变且存在水质检测仪器故障导致水质参数缺失问题,确定混凝剂的投加量面临挑战。烧杯搅拌实验或人工控制过量投药的传统方法容易带来金属离子超标等水质风险,危害用户健康并降低经济效益。为解决上述问题,将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C均值聚类(GA-FCM)与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ANFIS)相结合构建预测模型。该模型依靠模糊规则带来的推理能力和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能力实现在不稳定水质情况下混凝剂投药量的精准预测。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筛选输入水质指标,提高模型运行效率和泛化能力;使用遗传算法确定FCM聚类的最佳参数,提升聚类效果并生成更精准的模糊规则;通过反向传播和岭回归混合的方法调整网络参数,处理非线性部分的同时优化后件网络的权重。将中国东北部某净水厂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比传统线性回归和机器学习模型,GA-FCM-ANFIS在不稳定水质情况下拥有更好的预测性能。对比其他耦合模型,在参数缺失情况下GA-FCM-AN⁃FIS的预测精度明显更高。水质突变情况下预测评估指标R2、RMSE、MAE和MAPE分别为0.93、2.79、2.33和3.71%;参数缺失情况下R2、RMSE、MAE和MAPE分别为0.89、3.07、2.57和4.06%。所提模型能够显著提高预测精度,作为确定混凝剂投加量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投药 水质突变 参数缺失 模糊系统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里萨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其水质的关联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梅娥 杨昆 +1 位作者 邹天乐 孙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25-4432,共8页
为探究洞里萨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水质的影响,以MODIS土地覆盖产品(MCD12Q1)、湖泊浊度和营养状态指数为数据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相... 为探究洞里萨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水质的影响,以MODIS土地覆盖产品(MCD12Q1)、湖泊浊度和营养状态指数为数据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该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与湖泊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两者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洞里萨湖流域土地利用以林地显著减少(P<0.01)和草地、耕地显著增加(P<0.01)为主要特征,年均变化率分别达到了流域总面积的-1.13%、0.8%和0.35%;相应地,湖泊浊度和营养状态指数亦为上升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时段内,湖泊浊度与林地强负相关(r=-0.65),与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强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0.74、0.72,与湿地弱正相关(r=0.35);然而,湖泊营养状态指数仅与湿地弱负相关(r=-0.31)。研究结论为认识洞里萨湖水质变化的驱动因子与流域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水质 关联性 MODIS 洞里萨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养密度对日本鳗鲡夏秋两季养殖水质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佳雯 高敏 +6 位作者 陈森 张浩田 吴坤 温小波 胡雄 孙育平 宁丽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9-990,共12页
研究以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为研究对象,分夏秋两季,调查并讨论了放养密度对养殖鱼水质和营养品质变化的影响。夏季低密度组放养密度分别为1.51(1号塘)、1.50(2号塘)和1.49 kg/m^(2)(3号塘),高密度组分别为2.17(4号塘)、2.14(5号... 研究以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为研究对象,分夏秋两季,调查并讨论了放养密度对养殖鱼水质和营养品质变化的影响。夏季低密度组放养密度分别为1.51(1号塘)、1.50(2号塘)和1.49 kg/m^(2)(3号塘),高密度组分别为2.17(4号塘)、2.14(5号塘)和2.13 kg/m^(2)(6号塘)。秋季低密度组放养密度分别为1.74(Ⅰ号塘)、1.72(Ⅱ号塘)和1.75 kg/m^(2)(Ⅲ号塘),高密度组分别为2.36(Ⅳ号塘)、2.34(Ⅴ号塘)和2.36 kg/m^(2)(Ⅵ号塘)。两次分别从每个养殖塘采集5份水样,每个密度组养殖塘随机采集4尾日本鳗鲡。结果显示:两季高密度塘水体透明度和溶氧显著低于低密度塘(P<0.05),总氮、总磷、氨氮、亚硝酸盐、COD、叶绿素a指标显著高于低密度塘(P<0.05),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密度均大于低密度塘一个数量级,且经统计分析,夏季高密度组的蓝藻门密度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此外,高密度塘水体菌群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低密度塘,Simpson指数则相反(P<0.05)。在门水平上,经统计分析,夏秋两季高密度组放线菌门均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而夏季高密度组变形菌门极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1);秋季拟杆菌门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在营养品质方面,日本鳗鲡肌肉的硬度、剪切力、咀嚼性、回复性参数及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显著小于低密度塘(P<0.05);水分含量显著高于低密度塘(P<0.05)。综上,高密度与低密度塘相比,水质指标、藻类组成、菌群多样性及鱼体质构、营养成分等指标中大部分参数呈现一致性负面影响,共同构成日本鳗鲡品质与养殖环境的敏感参数。此外,夏季日本鳗鲡放养密度为2.13—2.17 kg/m^(2)水质呈现富营养化及轻度污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养密度 营养品质 质构 水质变化 日本鳗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调节协同微波处理米糠储藏期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剀舟 魏征 +2 位作者 栾霞 薛雅琳 段章群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研究采用微波协同调节水分探讨了对米糠中酶活变化、储藏期米糠品质以及生理活性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调节初始含水量对微波稳定化米糠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初始水质量分数为24%时,过氧化物酶酶活为0,脂肪酶约为7%,多酚氧化酶约为... 研究采用微波协同调节水分探讨了对米糠中酶活变化、储藏期米糠品质以及生理活性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调节初始含水量对微波稳定化米糠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初始水质量分数为24%时,过氧化物酶酶活为0,脂肪酶约为7%,多酚氧化酶约为3%;初始水质量分数为24%,微波功率1 000 W,微波时间180 s和料层厚度1.5 cm,米糠在12周储藏期时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为21.45 mg KOH/g和4.22 mmol/kg,相比较原料(初始水质量分数11%),酸价降低约35%,过氧化值降低约26%;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米糠初始水质量分数>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料层厚度;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总含量12周储藏期内线性下降趋近于0,只有在较高初始含水量下第8周时出现阶段上升后再下降,微波处理对γ-生育酚和γ-生育三烯酚含量影响较大,平均降低50%和33%,较高初始含水量处理的米糠α-生育三烯酚含量(200 mg/kg)较低;米糠油脂肪酸组成在储藏期内棕榈酸含量增加,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降低;谷维素含量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8周时达到最大1.35%。水分调节对储藏期米糠脂肪酸组成和谷维素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综合考虑,为了得到较好品质的米糠原料,储藏的时间不宜超过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 微波 水分调节 储藏期 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高原内陆湖泊退化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达里诺尔为例
16
作者 吕洁 魏加华 +2 位作者 李琼 刘家慧 李宗礼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53,共14页
【目的】达里诺尔流域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部,是北方防沙带—浑善达克沙漠国家重点功能生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达里诺尔是内蒙古第四大湖泊。近50年来,达里诺尔流域出现草场退化、湖泊水体萎缩及水质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方法】利用... 【目的】达里诺尔流域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部,是北方防沙带—浑善达克沙漠国家重点功能生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达里诺尔是内蒙古第四大湖泊。近50年来,达里诺尔流域出现草场退化、湖泊水体萎缩及水质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方法】利用流域气象数据、水文监测及用水数据、光学遥感数据以及气象再分析数据集等,开展达里诺尔面积和水位变化的调查及归因分析。综合流域用水数据及流域空中水资源调查等研究,提出解决达里诺尔退化的对策及措施。【结果】结果表明,自21世纪以来湖泊水面面积持续萎缩了约40 km^(2),湖面高程下降了约3 m,水量从2000年前的约17亿m3降至11亿m^(3)。湖面萎缩引发湖泊水质持续恶化,水质呈现为V类,COD、NH_(4)^(+)-N、TN、TP均超标。流域气象要素变化的分析显示,流域年平均气温为2.61℃,气温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增加率为0.43℃/10 a;多年平均降水为281.97 mm,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趋势变化不显著;多年平均蒸散发量为1037 mm,水面实际蒸散发量呈增加趋势;可见,流域气温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降水变化不大,水面蒸散发呈增加趋势。【结论】流域生产生活用水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不足1%,人类活动对于湖泊萎缩的影响较小。达里诺尔萎缩主要由气候因素导致,气温升高和水面蒸发是湖面萎缩的重要因素。通过评价可知,达里诺尔流域空中水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在节水潜力有限以及跨流域调水可行性较低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空中水资源和提高流域水源涵养能力是创新性解决达里诺尔退化及其流域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 生态 空中水资源 人工增雨 水源涵养 达里诺尔 气候变化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1年江汉平原水质时空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鹏 陈晓飞 +2 位作者 李世龙 何乾坤 汪政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5-202,共8页
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加剧造成江汉平原水体水环境质量下降,导致河网中下游水质序列发生复杂的演变。本文基于2016—2021年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分析特征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诊断水质序列时空变... 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加剧造成江汉平原水体水环境质量下降,导致河网中下游水质序列发生复杂的演变。本文基于2016—2021年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分析特征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诊断水质序列时空变异,探讨可变要素集和影响因素集。研究表明:1)四湖流域中下游水质序列变异普遍显著,存在明显浓度梯度变化。2)过度水产养殖导致河道水质季节性超标现象凸显。3)面源污染和生态基流是影响干渠水质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本文分析方法在水质变化分析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环境 水质 Hurst系数 基尼系数 变异分析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中心城区典型河道水质变化规律及污染成因分析
18
作者 李静仪 常素云 +2 位作者 李绍飞 杨金辉 王松庆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63-68,共6页
为实现天津市中心城区河道水环境的长效改善,以调水循环线路上的卫津河段流域为典型河道,选取八里台和纪庄子桥两个监测断面,分析NH_(3)-N、COD_(Mn)、COD_(Cr)质量浓度在年内的变化规律可知,非汛期三项指标质量浓度较低,汛期质量浓度... 为实现天津市中心城区河道水环境的长效改善,以调水循环线路上的卫津河段流域为典型河道,选取八里台和纪庄子桥两个监测断面,分析NH_(3)-N、COD_(Mn)、COD_(Cr)质量浓度在年内的变化规律可知,非汛期三项指标质量浓度较低,汛期质量浓度均显著升高,严重超出地表水Ⅴ类标准。汛期泵站排水是引起河道污染物质量浓度增加的重要原因,利用系统聚类法识别引起河道断面污染物质量浓度升高的主要泵站。结果表明:八里台断面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双峰道泵站,其次为海光寺泵站;纪庄子桥断面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梅江泵站、体院北泵站和浯水道泵站。因此,在汛期应持续监测主要污染泵站的排水水质,并根据污染物质量浓度,调整泵站排水量。上述几个主要污染泵站的收水区未完全实现雨污分流,造成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河道,故落实泵站收水区域的雨污分流是改善卫津河水质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区 典型河道 水质变化 污染成因 系统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奉贤区地表水水质时空变化分析的水环境评估
19
作者 薛涵秋 蔡依云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4期401-404,共4页
以上海市奉贤区不同河流、不同断面的酸碱度、化学需氧量(COD_(Cr))、氨态氮、温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挥发性酚、石油产品、总磷含量、全氮以及生化需氧量(BOD_(5))等作为评价因子,评价奉贤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 以上海市奉贤区不同河流、不同断面的酸碱度、化学需氧量(COD_(Cr))、氨态氮、温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挥发性酚、石油产品、总磷含量、全氮以及生化需氧量(BOD_(5))等作为评价因子,评价奉贤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时空变化趋势较为明显。结合监测数据对不同断面进行了健康评估,结果显示健康水平差异较大,健康水平受土壤本底、特定气象或人为因素等多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贤区 地表水监测 水质时空变化 水环境评估 水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盐水培育轮虫过程中碳酸钙浓度过饱和的危害及防控方法的研究
20
作者 梁芳 李影 +4 位作者 李让 刘芳 邢冬飞 耿丹 孙娜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为探究自然海水、井盐水混合自然海水两种水体下轮虫产量差别,提高轮虫的单产水平,找到限制轮虫产量的环境影响因子,试验选择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三角洲基地12排5个自然海水轮虫池塘和18排5个自然海水与井盐水混合的轮虫池塘进行调查,... 为探究自然海水、井盐水混合自然海水两种水体下轮虫产量差别,提高轮虫的单产水平,找到限制轮虫产量的环境影响因子,试验选择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三角洲基地12排5个自然海水轮虫池塘和18排5个自然海水与井盐水混合的轮虫池塘进行调查,井盐水的量占总量的比例≥50%,连续监测15 d水温、pH值的变化,定期测定水体的理化指标,包括碱度、盐度、钙离子,计算晶型CaCO_(3)·H_(2)O临界突变的饱和度指数,并跟踪记录各池轮虫总产量。结果显示,对比自然海水池塘,井盐水混合池塘更易发生水质突变,且突变次数明显增多,平均自然海水为0.4±0.49次,井盐水混合池塘为2.6±0.49次。井盐水混合池塘碱度普遍较高,平均(4.18±0.10)mmol/L,自然海水为(2.63±0.22)mmol/L。添加井盐水的池塘,轮虫产量显著低于正常轮虫池(P<0.01),平均每亩产量低25万kg左右。研究结果显示,在轮虫池大量混合井盐水会使水体突变增多,最终导致轮虫大量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盐水 碳酸钙过饱和 水质突变 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