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吸附机理的研究
1
作者 高来宝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2-49,共8页
本文测定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CTAB(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水溶液在石英和甲基化石英表面的接触角、(?)电位及吸附等温线。讨论了在酸性溶液(PH=4.5)和碱性溶液(PH=8.5)情况下 CTAB 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甲基化和非甲基化表面吸附... 本文测定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CTAB(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水溶液在石英和甲基化石英表面的接触角、(?)电位及吸附等温线。讨论了在酸性溶液(PH=4.5)和碱性溶液(PH=8.5)情况下 CTAB 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甲基化和非甲基化表面吸附机理的差别;甲基化表面在水溶液中长时间浸泡其表面由憎水向亲水方向转移是在作表面性能研究时必须严重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吸附机理 阳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产酸性多糖的CTAB法制备工艺优化及其与普鲁兰多糖的性质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郝婧 童群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2-166,共5页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制备出芽短梗霉酸性多糖,并比较了其与普鲁兰多糖的溶解性与抗氧化活性。经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确定制备出芽短梗霉产酸性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质量浓度3%的CTAB溶液与初始多糖溶液体积比1∶1,初...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制备出芽短梗霉酸性多糖,并比较了其与普鲁兰多糖的溶解性与抗氧化活性。经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确定制备出芽短梗霉产酸性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质量浓度3%的CTAB溶液与初始多糖溶液体积比1∶1,初始多糖溶液质量浓度7%,沉淀12 h。该条件下,出芽短梗霉产生的酸性多糖得率为5.01%。该方法保持了出芽短梗霉酸性多糖与普鲁兰多糖的结构完整性,为该多糖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酸性多糖与普鲁兰多糖性质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出芽短梗霉产生的中性普鲁兰多糖易溶于水,酸性多糖微溶于水;二者的抗氧化活性在0~1 mg/m L范围内无显著性差异,其还原能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均随溶液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为出芽短梗霉酸性多糖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出芽短梗霉 酸性多糖 普鲁兰多糖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母的化学膨胀性及插层性能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德春 熊小丽 +1 位作者 黄晓英 李秀云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9,13,共4页
以双氧水为膨胀剂,采用加热方法对白云母进行了化学膨胀。确定了最佳膨胀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80℃、双氧水浓度30%、保温时间60min,在此反应条件下,白云母d(001)面的层间距由0.912nm增大到0.999nm,膨胀效果显著。采用XRD、FTIR和TG/DSC... 以双氧水为膨胀剂,采用加热方法对白云母进行了化学膨胀。确定了最佳膨胀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80℃、双氧水浓度30%、保温时间60min,在此反应条件下,白云母d(001)面的层间距由0.912nm增大到0.999nm,膨胀效果显著。采用XRD、FTIR和TG/DSC分析技术,研究了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插层剂对钠化改型原样白云母和钠化改型膨胀白云母的有机插层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80℃、300%CEC的CTAB、保温时间60min条件下,原样白云母d(001)层间距由0.912nm增大到1.006nm,膨胀白云母d(001)层间距由0.999nm增加到1.198nm,红外光谱和热分析证明有机插层剂很好地插入了白云母的层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母 膨胀 插层 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 双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界面上β-环糊精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包结物形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庞瑾瑜 徐桂英 +1 位作者 白燕 赵涛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5-740,共6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气/液界面上β-环糊精(-βCD)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包结物的形成.对β-CD与CTAB摩尔比分别为1∶1和2∶1的两个体系进行了模拟研究,体系的能量、径向分布函数和均方根位移变化的结果...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气/液界面上β-环糊精(-βCD)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包结物的形成.对β-CD与CTAB摩尔比分别为1∶1和2∶1的两个体系进行了模拟研究,体系的能量、径向分布函数和均方根位移变化的结果表明,-βCD与CTAB分子可以在气/液界面上形成包结物,相对而言,更易形成1∶1型包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Β-环糊精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包结物 气/液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FC911对砂岩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马莉 王彦玲 +2 位作者 蒋官澄 郑晶晶 金家锋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9-422,共4页
分别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阳离子氟碳型表面活性剂FC911处理石英砂,然后用Washburn法测定处理后石英砂对水和油的接触角,研究两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砂岩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液CTAB浓度从0增至10000 mg/L... 分别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阳离子氟碳型表面活性剂FC911处理石英砂,然后用Washburn法测定处理后石英砂对水和油的接触角,研究两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砂岩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液CTAB浓度从0增至10000 mg/L,石英砂水相接触角由0°增至89°,再减至66°,表面从水湿变为中性润湿,再变为弱水湿。FC911浓度为10~1000 mg/L时,水相接触角由>90°逐渐减小至89.7°;油相接触角由15.3°逐渐增至>90°。石英砂表面由强油湿变为弱油湿后再变为中间气湿。较低浓度的FC911即可将石英砂表面转变为既疏水又疏油的中间气湿,最佳使用浓度为2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阳离子氟碳型表面活性剂 Washburn法 润湿性 接触角 气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有序交替层状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晟卯 张治军 +2 位作者 党鸿辛 刘维民 薛群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36-1138,共3页
The composite thin film of TiO 2/CTAB was prepared on quartz substrate by using super-molecular self-assembly method. The structure of the thin film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 and UV-Vis absorptio... The composite thin film of TiO 2/CTAB was prepared on quartz substrate by using super-molecular self-assembly method. The structure of the thin film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 and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 The results of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 indicate that the diameter of the TiO 2 nanoparticles is 2 nm. The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indicate that the thin film is composed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layers in alternately orderly arrangemen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organic layer and inorganic layer is 4.61 nm. The thicknesses of organic layer and inorganic layer are 2.58 and 2 nm,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二氧化钛 有序交替层状纳米复合薄膜 制备 结构表征 超分子自组装 X射线衍射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液相还原法制备钴颗粒形貌与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温术来 程荆卫 +3 位作者 李红 刘颖 赵修臣 王玉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26,共6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液相还原法成功制备磁性穗状钴颗粒。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与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制备的钴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CTAB时得到的穗状钴颗粒为...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液相还原法成功制备磁性穗状钴颗粒。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与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制备的钴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CTAB时得到的穗状钴颗粒为片层结构,晶体结构以密排六方为主;而未添加CTAB时得到的是以面心立方为主的菜花状钴颗粒。片层结构穗状钴颗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与矫顽力分别为116.17A·m2·kg-1与20.3kA·m-1,而菜花状钴颗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及矫顽力分别为158.24A·m2·kg-1与9.174kA·m-1,分析认为这种差异可能是由钴颗粒粒径、磁晶各向异性、形状各向异性以及内部缺陷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颗粒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比饱和磁化强度 矫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径可调介孔La-Co-Ce-O系复合氧化物的制备
8
作者 周向阳 廖姿敏 李劼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采用有机模板剂去除法制备介孔La-Co-Ce-O系复合氧化物,研究溶液体系的pH值及模板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浓度对晶态和孔径结构影响;对制备的样品采用XRD测试和N2吸脱附方法表征其晶态结构和孔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介孔氧化物... 采用有机模板剂去除法制备介孔La-Co-Ce-O系复合氧化物,研究溶液体系的pH值及模板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浓度对晶态和孔径结构影响;对制备的样品采用XRD测试和N2吸脱附方法表征其晶态结构和孔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介孔氧化物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高达160m2/g)和均匀的孔径;当pH值和CTAB浓度变化时,实现介孔La-Co-Ce-O系复合氧化物的孔径在3.0~21.0nm之间可调;制备条件的变化对介孔氧化物样品的晶态结构稍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复合氧化物 介孔结构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合作用降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黏土上的吸附
9
作者 廖文菊 邹长军 雷英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6,100,共4页
固定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CTAB)浓度为0.15mmol/L,改变辟环糊精(β-CD)浓度,测定了β-CD/CTAB混合水溶液30℃时的表面张力,由表面张力升高段与稳定段的拐点,求出水溶液中β-CD-CTAB包合物的包合比为1.53:1。通过红外光谱确... 固定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CTAB)浓度为0.15mmol/L,改变辟环糊精(β-CD)浓度,测定了β-CD/CTAB混合水溶液30℃时的表面张力,由表面张力升高段与稳定段的拐点,求出水溶液中β-CD-CTAB包合物的包合比为1.53:1。通过红外光谱确认了该包合物的存在。测定不同浓度的该包合物溶液与钠基蒙脱土相互作用8小时后的表面张力,由CTAB溶液表面张力~溶液浓度曲线求得吸附后包舍物溶液中CTAB浓度,取为吸附平衡浓度,并计算蚴在钠基蒙脱土上的吸附量,构建包合物溶液中CTAB的吸附等温线,与采用相同方法求得的CTAB的溶液吸附等温线相比,CTAB的饱和吸附量降低75%。讨论了有关的机理。此结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作驱油剂提供了新思路。图7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包合物 溶液吸附 蒙脱土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改性凹凸棒石及其对腐殖酸的吸附研究
10
作者 谢妤 宋卫军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7年第1期47-53,共7页
为了提高凹凸棒石(ATP)的吸附性能,选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ATP进行了改性,利用FT-IR和BET表征了改性前后的结构。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其吸附腐殖酸(HA)的较佳方案,并对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交试验中... 为了提高凹凸棒石(ATP)的吸附性能,选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ATP进行了改性,利用FT-IR和BET表征了改性前后的结构。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其吸附腐殖酸(HA)的较佳方案,并对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交试验中最优的方案为:pH值为6.5,在60℃下吸附10 min,体系中投加0.1 g ATP-CTAB,HA的吸附率为99.82%。ATP-CTAB吸附HA的影响因素顺序为:HA的初始浓度>ATP-CTAB投加量>温度>pH值>反应时间。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吸附拟合度△q_e<3.4%,R^2>0.996,过程遵循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凹凸棒石 腐殖酸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维生素B_1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龙 张琰图 +3 位作者 齐广才 李小霞 陈小利 章竹君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5-58,共4页
基于在NaOH碱性中,铁氰化钾可以直接氧化维生素Bl产生化学发光,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存在可以大大增强这一化学发光强度,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在研究并优化化学发光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测定维生素B1的化学发光分析方... 基于在NaOH碱性中,铁氰化钾可以直接氧化维生素Bl产生化学发光,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存在可以大大增强这一化学发光强度,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在研究并优化化学发光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测定维生素B1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该方法测定VB1的线性范围为0.06-360mg/L,检出限(30)为0.045mg/L,对0.6mg/LVB1溶液连续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4%。该法已成功应用于维生素B1片剂及针剂中VB1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维生素B1 铁氰化钾 溴化十六烷三甲基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催化高氯酸钠热分解的三维微纳多孔铜的合成
12
作者 宋绍意 黎学明 +4 位作者 杨文静 何苗 倪婕 简燕 曾旭钟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0-125,共6页
采用氢气泡模板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三维微纳米结构的多孔铜层,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多孔铜(PCu)三维结构的影响,通过溶剂挥发法将NaClO_(4)嵌入所制备的PCu内,合成了内嵌NaClO_(4)的多孔铜复合材料。结果表... 采用氢气泡模板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三维微纳米结构的多孔铜层,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多孔铜(PCu)三维结构的影响,通过溶剂挥发法将NaClO_(4)嵌入所制备的PCu内,合成了内嵌NaClO_(4)的多孔铜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具有Cl-、PEG和CTAB三者协同的多孔铜层的孔径最小且分布最均匀,整体孔隙率约为94%,孔隙上下贯通,孔壁相互连接具有自支撑作用。将该种PCu内嵌30μL浓度为0.85 mol/L的NaClO_(4)乙醇溶液后进行DSC热分析发现,NaClO_(4)的分解温度从517℃下降至321℃,表明三维微纳米多孔铜层对NaClO_(4)热分解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可广泛用于推进剂、炸药和烟火材料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结构 多孔铜 氢气泡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内嵌技术 热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