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霞珠’葡萄扦插苗对铈元素的吸收分布规律
1
作者 赵现方 屠婷瑶 +3 位作者 王艳君 赵美静 南立军 房玉林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1,共7页
铈元素对葡萄安全生产存在潜在威胁,为了预防这种风险的发生,本研究利用二氧化铈纳米颗粒(CeO_(2) nanoparticles,nC)和硝酸铈(Ce(NO_(3))_(3),CN)对‘赤霞珠’葡萄扦插苗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在处理后第4周,nC组的平均根长(15.96mm)... 铈元素对葡萄安全生产存在潜在威胁,为了预防这种风险的发生,本研究利用二氧化铈纳米颗粒(CeO_(2) nanoparticles,nC)和硝酸铈(Ce(NO_(3))_(3),CN)对‘赤霞珠’葡萄扦插苗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在处理后第4周,nC组的平均根长(15.96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根长(8.78 mm),这说明nC对葡萄幼根的伸长有促进作用。而CN组的扦插苗中,90%的幼根死亡并脱落,这表明Ce(NO_(3))_(3)对葡萄根的生长有毒害作用。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能谱分析发现,在根系、茎、新梢和叶片中均有铈元素分布,并且在两处理组中,叶片中铈元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新梢中铈元素的含量,这表明铈元素有在叶片中沉积的趋势。因此,建议被铈元素污染的葡萄园通过摘叶的方式降低铈元素对葡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铈纳米颗粒 硝酸铈 赤霞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铈量子点纳米酶的制备及用于抗坏血酸比色检测的研究
2
作者 唐淇 孙涛 薛斌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2,共8页
天然酶模拟物纳米酶的形貌和尺寸对酶的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为了提高CeO_(2)作为纳米酶的底物催化活性并拓宽其应用范围,采用硝酸铈作为前驱体,柠檬酸作为结构导向物质,通过一锅水热法制备了结晶性良好、颗粒尺寸较小的CeO_(2)量子点(C... 天然酶模拟物纳米酶的形貌和尺寸对酶的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为了提高CeO_(2)作为纳米酶的底物催化活性并拓宽其应用范围,采用硝酸铈作为前驱体,柠檬酸作为结构导向物质,通过一锅水热法制备了结晶性良好、颗粒尺寸较小的CeO_(2)量子点(CeO_(2)QDs)。CeO_(2)QDs的小尺寸效应和丰富表面缺陷能够暴露出更多的底物接触活性位点,从而赋予其类氧化酶活性。其中,活性最佳的CeO_(2) QDs纳米酶(CeO_(2)QDs-6),最大粒径分布为(4.0±0.6)nm,表现出优于天然酶的氧化酶动力学特性,米氏动力学常数低至0.165 mmol/L,最大反应速率可达9.11×10^(-8) mol/(L·s)。基于抗坏血酸的抗氧化活性,构建了一种快速、灵敏且高选择性的CeO_(2)QDs-6抗坏血酸比色检测探针。在优化的条件下,该探针在1.0~8.0µmol/L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抗坏血酸检测性能,最低检测限为148 nmol/L,并在牛奶样品检测中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铈 纳米酶 类氧化酶活性 比色分析 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_(1)/CeO_(2)单原子催化剂不同CeO_(2)晶面对木质素衍生酚选择性加氢的影响
3
作者 颜曦明 林雨晴 +1 位作者 梁骏洋 王宝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85-1296,共12页
在促进芳环饱和的同时保留C—O键,是木质素衍生酚类化合物高效合成环已二醇单甲醚的关键。采用水热法制备3种不同形状的二氧化铈载体,通过过饱和浸渍将孤立Ru原子负载于载体表面形成单原子催化剂(Ru_(1)/CeO_(2)-r、Ru_(1)/CeO_(2)-c、R... 在促进芳环饱和的同时保留C—O键,是木质素衍生酚类化合物高效合成环已二醇单甲醚的关键。采用水热法制备3种不同形状的二氧化铈载体,通过过饱和浸渍将孤立Ru原子负载于载体表面形成单原子催化剂(Ru_(1)/CeO_(2)-r、Ru_(1)/CeO_(2)-c、Ru_(1)/CeO_(2)-o)。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氨气程序升温脱附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3种CeO_(2)载体会优先暴露不同晶面,单原子Ru的引入会导致CeO_(2)晶胞膨胀并促进Ce^(4+)向Ce^(3+)转化,形成更多氧空位;金属Ru与3种CeO_(2)载体均可形成Ru—O—Ce活性位点,其中Ru_(1)/CeO_(2)-o因优先暴露较大晶体尺寸的(111)晶面,增加了活性氢物种在该晶面上的覆盖度,使催化剂Ru_(1)/CeO_(2)-o表现出更突出的氢化性能;在温度160℃、H_(2)压力3 MPa、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目的产物2-甲氧基-4丙基-1-环己醇收率最高可达88.7%。该催化剂在氢化愈创木基化合物中具有普适性及稳定性,对真实木质素油也同样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加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衍生酚 芳环饱和 环己二醇单甲醚 单原子催化剂 二氧化铈 晶面调控 氧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载氧体对煤化学链燃烧中汞迁移影响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旭栋 刘敦禹 +3 位作者 许开龙 刘秋祺 范昀培 金晶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91-2200,共10页
汞污染因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危害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旨在分析CeO_(2)载氧体在煤化学链燃烧过程中对汞迁移的影响。通过实验比较了“CeO_(2)+煤”“SiO_(2)+煤”“煤”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的燃烧状况,在气化氛围中,载氧体与... 汞污染因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危害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旨在分析CeO_(2)载氧体在煤化学链燃烧过程中对汞迁移的影响。通过实验比较了“CeO_(2)+煤”“SiO_(2)+煤”“煤”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的燃烧状况,在气化氛围中,载氧体与煤反应主要转化为CO_(2)和少量CO、CH_(4)、H_(2)等成分,“CeO_(2)+煤”体系消耗了最多的O_(2),产生了最多的CO_(2),表明CeO_(2)载氧体促使煤燃烧更加充分。汞在气化氛围下主要以Hg^(0)的形式释放,“CeO_(2)+煤”的Hg^(0)释放量占总汞量的49.75%,明显低于无载氧体组。汞在空气氛围下主要以Hg^(2+)的形式再次微量释放,“CeO_(2)+煤”的Hg^(0)和Hg^(2+)释放量均低于纯煤组。通过改变CeO_(2)载氧体和煤之间的不同位置,表明在气化氛围下CeO_(2)载氧体对Hg^(0)的吸附作用很弱,其催化性和释氧作用是脱除Hg^(0)的关键因素,且催化性占据主要地位。在气化氛围下,CO_(2)可以补充CeO_(2)中消耗掉的晶格氧使其具有更好的催化和再生性能。通过对还原/氧化后CeO_(2)载氧体进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分析,发现Ce 3d中的Ce^(3+)峰值消失全部转化为Ce^(4+),表明CeO_(2)载氧体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二氧化铈 载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碳纤维纳米二氧化铈复合材料吸附As的性能与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庄严 黄赳 +1 位作者 朱晓芳 李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96-5606,共11页
采用铁掺杂微纳米纤维为基底,复合纳米二氧化铈制备了铁碳微纳米纤维@CeO_(2)材料复合材料,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其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并对其废水中As的吸附性能与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采用铁掺杂微纳米纤维为基底,复合纳米二氧化铈制备了铁碳微纳米纤维@CeO_(2)材料复合材料,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其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并对其废水中As的吸附性能与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的掺杂提高微纳米纤维的机械强度,并促进二氧化铈的分散负载.纳米CeO_(2)可均匀负载于微米铁碳纤维表面,形成二氧化铈高效裸露的连续界面,二氧化铈颗粒尺寸在6~9nm.在pH值为3~10的条件下,经过2h的吸附反应,初始浓度2mg/L的As,处理后浓度均在50μg/L以下,去除效率达98%以上.磷酸根共存会影响复合材料对As的吸附;多金属共存时,铁碳微纳米纤维@CeO_(2)材料对As表现出显著的吸附选择性.材料对As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为主,饱和吸附容量49.02mg/g.以0.1mol/L的NaOH作为解吸液,经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废水中As的吸附效率仍在95%以上,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显著的循环稳定性.吸附机理研究表明,吸附主要通过材料表面形成的羟基基团与砷酸盐之间的配体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微纳米纤维 二氧化铈 废水As吸附 性能与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l-CeO_(2)复合型CO消除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虞勇 张雷林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6-194,共9页
为避免煤矿井下CO中毒事故的发生,根据吸附催化原理,以稀土氧化物二氧化铈(CeO_(2))为催化剂载体,氯化亚铜(CuCl)为吸附剂,通过热分散法将氯化亚铜负载在二氧化铈表面,制备一种兼具吸附和催化性能的复合型CO消除剂CuCl-CeO_(2)。利用锥... 为避免煤矿井下CO中毒事故的发生,根据吸附催化原理,以稀土氧化物二氧化铈(CeO_(2))为催化剂载体,氯化亚铜(CuCl)为吸附剂,通过热分散法将氯化亚铜负载在二氧化铈表面,制备一种兼具吸附和催化性能的复合型CO消除剂CuCl-CeO_(2)。利用锥形量热仪分析CuCl、CeO_(2)和CuCl-CeO_(2)的CO消除性能,并通过20 L爆炸球-气相色谱联用系统,研究CuCl-CeO_(2)对瓦斯爆炸峰值压力及其产生的CO消除效果。结果表明:CuCl-CeO_(2)复合型消除剂能在整个升温过程中有效降低CO的释放率,其消除性能比单一CuCl或CeO_(2)的消除性能更佳,且当CuCl的质量分数为50%时,CuCl-CeO_(2)的CO消除率最高,达88.0%。随着CuCl-CeO_(2)质量浓度的增加,瓦斯爆炸峰值压力逐渐降低,达到爆炸峰值压力的时刻显著延迟,CO释放量也不断减少。当加入CuCl-CeO_(2)的质量浓度为1.00 g/L时,抑爆和CO消除效果最佳;瓦斯爆炸峰值压力由0.508 MPa降至0.387 MPa,达到爆炸峰值压力时间由237.6 ms延迟至483.2 ms,CO体积分数由0.8797%降至0.1089%,有效地降低了瓦斯爆炸峰值压力和CO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亚铜(CuCl)-二氧化铈(CeO_(2)) 复合型CO消除剂 消除性能 爆炸峰值压力 CO释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铈对熔敷金属氢致塑性损失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7
作者 利成宁 王敬松 +3 位作者 戴联双 王策 崔绍华 邸新杰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2-1069,共8页
针对X80管线钢,设计了金属粉型药芯焊丝的药粉成分,在金属粉中加入了二氧化铈,进行熔敷金属堆焊试验和电化学充氢后的拉伸试验,研究焊材中加入二氧化铈对熔敷金属抗氢脆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氢渗透试验研究了二氧化铈的添加对氢在熔敷金... 针对X80管线钢,设计了金属粉型药芯焊丝的药粉成分,在金属粉中加入了二氧化铈,进行熔敷金属堆焊试验和电化学充氢后的拉伸试验,研究焊材中加入二氧化铈对熔敷金属抗氢脆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氢渗透试验研究了二氧化铈的添加对氢在熔敷金属中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熔敷金属的显微组织主要由针状铁素体和晶界铁素体构成.二氧化铈的添加对熔敷金属的夹杂物有显著影响,导致其平均尺寸减小、数量密度增加.加入2%的二氧化铈后,夹杂物的平均尺寸由0.349μm减小至0.258μm,夹杂物数量密度由21429mm^(-2)增加至32254mm^(-2).氢渗透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二氧化铈可增加熔敷金属的氢陷阱数目,阻碍氢在熔敷金属中的扩散,这导致熔敷金属抗氢脆性能的提升.因此,熔敷金属的氢致塑性损失率由72%降低至50%.对于充氢拉伸断口形貌,未加入二氧化铈的断口为河流花样的准解理断裂样貌,属于典型的脆性断裂特征.加入二氧化铈的断口有大量韧窝,具有韧性断口特征,但出现明显的鱼眼区.鱼眼区内的源区存在夹杂物或气孔,放射区则呈现准解理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脆 熔敷金属 二氧化铈 氢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梳型共聚物P(AA-co-MPEGAA)的可控合成及其分散性能研究
8
作者 杨玉笛 管欣悦 +4 位作者 季康 李语涵 严智辉 陈浩 李欣欣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4,共7页
超分散剂组成的控制对其分散性非常重要,以丙烯酸(AA)与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MPEGAA)为原料制备梳型共聚物P(AA-co-MPEGAA),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聚合物组成,结合组成分析法测得两单体的竞聚率,实现对共聚物组成的均匀控制... 超分散剂组成的控制对其分散性非常重要,以丙烯酸(AA)与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MPEGAA)为原料制备梳型共聚物P(AA-co-MPEGAA),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聚合物组成,结合组成分析法测得两单体的竞聚率,实现对共聚物组成的均匀控制。并系统研究了共聚物组成及组成控制、pH、分散剂用量等对纳米二氧化铈颗粒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组成均匀的超分散剂的性能优于非均匀组成。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共聚物链中MPEGAA单元的摩尔分数为0.20,二氧化铈颗粒的综合分散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散剂 组成控制 梳型共聚物 纳米二氧化铈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改进CeO_(2)纳米棒表面氧空位和羟基官能团:催化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迪 孙铭 +2 位作者 丁靖 万辉 管国锋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3-624,共12页
为了高效催化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DMC),采用水热法和沉积沉淀法相结合制备了Cu/CeO_(2)纳米棒催化剂。通过X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X线电子能谱(... 为了高效催化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DMC),采用水热法和沉积沉淀法相结合制备了Cu/CeO_(2)纳米棒催化剂。通过X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X线电子能谱(XPS)和热重分析(TGA)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分析,研究了Cu的负载量和Cu/CeO_(2)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和催化CO_(2)与甲醇直接合成DMC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的负载量(质量分数)为0.05%时,经过400℃焙烧后所得的Cu/CeO_(2)具有良好的催化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DMC效果。在反应温度150℃、CO_(2)压力为5 MPa和m(甲醇)/m(催化剂)为237.5时,DMC转化频率(TOF)达到9.0 mmol/(g·h),比纯CeO_(2)的DMC转化频率提升了38.6%。通过XPS、TG表征对催化剂表面氧空位和羟基进行半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表面氧空位和羟基的协同作用增强了CO_(2)和甲醇的活化和共转化,进而提高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碳酸二甲酯 CeO_(2) CU 焙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球形超细氧化铈的机械化学反应制备法 被引量:20
10
作者 辜子英 胡平贵 +3 位作者 彭德院 焦小燕 周雪珍 李永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83-787,共5页
采用湿固相机械化学反应法制备单分散球形超细氧化铈粉体 ,化学分析和XRD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球磨作用不仅改善了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 ,使反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而且还促进了产物的结晶化 ,得到了结晶性良好的新物相 ,有利于球... 采用湿固相机械化学反应法制备单分散球形超细氧化铈粉体 ,化学分析和XRD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球磨作用不仅改善了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 ,使反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而且还促进了产物的结晶化 ,得到了结晶性良好的新物相 ,有利于球磨产物的后续处理。随着球磨反应的进行 ,颗粒粒度减小 ,直至亚微米级时球磨反应使颗粒的减小趋势与晶粒生长导致颗粒长大的趋势达到平衡 ,粒度降低幅度减小。球磨产物在后续煅烧过程中 ,其粒度随温度的升高是先减小而后增大 ,但在 10 5 0℃之前的增大不够明显。XRD、粒度分布及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煅烧产物为球形的单分散的超细氧化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氧化铈 机械化学反应 制备 球形粉 化学分析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铈前驱体煅烧过程中的遗传性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志刚 陈建清 +1 位作者 陈杨 李锦春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4年第6期536-540,共5页
用尿素均匀沉淀法制备了不同形状的二氧化铈前驱体,研究了前驱体形貌、大小、结晶度以及煅烧温度对CeO2颗粒形貌、大小、结晶度的影响.煅烧过程中球形和棒状前驱体煅烧前后颗粒的形状和大小基本不变,颗粒在形貌和尺寸上具有遗传性,片状... 用尿素均匀沉淀法制备了不同形状的二氧化铈前驱体,研究了前驱体形貌、大小、结晶度以及煅烧温度对CeO2颗粒形貌、大小、结晶度的影响.煅烧过程中球形和棒状前驱体煅烧前后颗粒的形状和大小基本不变,颗粒在形貌和尺寸上具有遗传性,片状前驱体在形状上有遗传性.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球形颗粒热分解和原子重排速度增大,CeO2颗粒结晶度增大,但是颗粒形状和大小变化都不大.前驱体颗粒的形貌和结晶度影响CeO2颗粒的结晶度,粒径较小、结晶度较低的粉体热分解和原子结构重排都相对容易,煅烧后CeO2颗粒结晶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铈 煅烧 遗传性 形貌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燕宁宁 张莹 +2 位作者 龚昌杰 朱忠其 柳清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5,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Ce离子掺杂的纳米TiO2光催化剂(Ce-TiO2),通过XRD、FT-IR、UV-Vis、PL、Nano-sizer纳米粒度分析仪等对Ce-TiO2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以亚甲基蓝(MB)作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不同掺杂浓度及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Ce离子掺杂的纳米TiO2光催化剂(Ce-TiO2),通过XRD、FT-IR、UV-Vis、PL、Nano-sizer纳米粒度分析仪等对Ce-TiO2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以亚甲基蓝(MB)作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不同掺杂浓度及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Ce-TiO2样品对MB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的晶型均为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的混晶相,Ce离子的掺杂拓展了TiO2在可见光区的光谱响应范围,提高了TiO2光催化活性。当pH值为1.5,Ce的掺杂量为n(Ce)∶n(TiO2)=1∶300,热处理温度为600℃条件下制备的样品其催化活性显著高于Degussa P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掺杂 纳米TIO2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3
13
作者 薛寒松 李华基 +2 位作者 易于 胡慧芳 孟翠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39,65,共5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以多孔有序阳极氧化铝膜为模板制备掺杂稀土铈的二氧化钛纳米管,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比表面仪对其进行表征;并以甲基橙为降解物,对未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粉、纳米管以及掺杂铈的二氧化钛纳米粉和纳米... 利用溶胶-凝胶法,以多孔有序阳极氧化铝膜为模板制备掺杂稀土铈的二氧化钛纳米管,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比表面仪对其进行表征;并以甲基橙为降解物,对未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粉、纳米管以及掺杂铈的二氧化钛纳米粉和纳米管进行了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并对降解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量的掺杂有利于提高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能,提高对甲基橙的降解率;掺杂存在一个最佳量,本试验条件下为铈与钛的摩尔数比值在2%时,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光催化性能优于掺杂的纳米粉,在光照150 min后,甲基橙的降解率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二氧化钛 纳米管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土负载CeO_2催化氧化处理亚甲基蓝染料废水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志刚 郭亭亭 +3 位作者 李霞章 陈丰 陆晓旺 张跃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09-1712,共4页
采用均相沉淀法,以Ce(NO3)3.6H2O为原料,HMT为沉淀剂,制备了ATP/CeO2纳米复合材料。并以H2O2为氧化剂,利用该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MB)染料模拟废水进行了催化氧化处理,分别考察了催化剂的投加量及CeO2的负载量对MB降解的影响规律。研究... 采用均相沉淀法,以Ce(NO3)3.6H2O为原料,HMT为沉淀剂,制备了ATP/CeO2纳米复合材料。并以H2O2为氧化剂,利用该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MB)染料模拟废水进行了催化氧化处理,分别考察了催化剂的投加量及CeO2的负载量对MB降解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负载CeO2凹凸棒土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纯的CeO2,CeO2负载量及ATP/CeO2的投加量分别为40%和0.2g时,最大降解率可达96%,对亚甲基蓝表现出较强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二氧化铈 亚甲基蓝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金属铈对湿式氧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祝万鹏 杨宏伟 +1 位作者 殷彤 蒋展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1-365,共5页
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具有相同Cu负载量的CuO/γ Al2 O3,CuO CeO2 /γ Al2 O3和CuO ZnO CeO2 /γ Al2 O3催化剂 ,用H酸配水的催化湿式氧化评价催化剂的性能 .结果表明 ,稀土元素Ce作为活性成分 ,不仅可以显著加快初期的反应速率 ,而且也... 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具有相同Cu负载量的CuO/γ Al2 O3,CuO CeO2 /γ Al2 O3和CuO ZnO CeO2 /γ Al2 O3催化剂 ,用H酸配水的催化湿式氧化评价催化剂的性能 .结果表明 ,稀土元素Ce作为活性成分 ,不仅可以显著加快初期的反应速率 ,而且也增加了第二阶段的反应速率 ;还能提高反应中间产物小分子羧酸的降解速度和反应终了的pH值 ,从而减少金属铜的溶出 ;掺杂Ce使催化剂的晶体大小和孔隙分布更为均匀 ,孔径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金属 湿式氧化催化剂 浸渍沉淀法 H-酸 活性 废水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eO_2晶体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小忠 王连军 +2 位作者 赵铭 李健生 孙秀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用离子交换-真空煅烧法合成了晶格缺陷较多的纳米CeO2晶体.用XRD和氧的程序升温脱附曲线 (O2-TPD)分别对纳米CeO2样品的物相组成、晶体粒径、吸附氧的量及其脱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高真空煅烧制得的CeO2催化剂晶格缺陷较多,吸附... 用离子交换-真空煅烧法合成了晶格缺陷较多的纳米CeO2晶体.用XRD和氧的程序升温脱附曲线 (O2-TPD)分别对纳米CeO2样品的物相组成、晶体粒径、吸附氧的量及其脱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高真空煅烧制得的CeO2催化剂晶格缺陷较多,吸附氧的量较多,且吸附氧脱附较容易.在自制的反应器中,用40W的紫外灯作为光源,研究了对苯酚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0.5g·l-1的催化剂对pH值为7.0和浓度为10mg·1-1的苯酚溶液,1h的光催化降解率达到7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铈 光催化 离子交换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氢铵沉淀法制备二氧化铈超细粉体 被引量:15
17
作者 肖楚民 潘湛昌 +2 位作者 张环华 李秀珍 黄慧民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3,共3页
采用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制备二氧化铈超细粉体。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焙烧温度在 30 0~ 90 0℃时 ,所得二氧化铈纳米晶为立方晶系 ,其平均粒径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失重结果表明 ,样品的失重率取决于焙烧温度。反应物浓度为 0 .2 ... 采用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制备二氧化铈超细粉体。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焙烧温度在 30 0~ 90 0℃时 ,所得二氧化铈纳米晶为立方晶系 ,其平均粒径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失重结果表明 ,样品的失重率取决于焙烧温度。反应物浓度为 0 .2 5~ 0 .3mol/L ,沉淀剂浓度为 0 .2~ 0 .4mol/L ,pH值为 7~ 8,沉淀温度为 60~ 80℃ ,焙烧温度为 60 0℃ ,可制得平均晶粒度小于 2 0n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铵 沉淀法 制备 二氧化铈 超细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TiO_2复合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性能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俊平 王艳 戚慧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67-670,共4页
以CeCO3 和TiO2 为原料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eO2 TiO2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并用SEM ,BET ,UV vis,IR等手段对CeO2 TiO2 进行了表征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 ) (LAS)的光降解为模型反应 ,考察了其光催化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 ,适量Ce的掺... 以CeCO3 和TiO2 为原料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eO2 TiO2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并用SEM ,BET ,UV vis,IR等手段对CeO2 TiO2 进行了表征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 ) (LAS)的光降解为模型反应 ,考察了其光催化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 ,适量Ce的掺杂可有效提高TiO2 的光催化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二氧化铈 掺杂 浸渍法 光催化氧化 复合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表面活性剂分散纳米CeO_2颗粒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12
19
作者 宋晓岚 邱冠周 +2 位作者 史训达 王海波 曲鹏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5-99,共5页
选用CTAB阳离子型和SDBS阴离子型分别与Tween 8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通过Zeta电位、吸附等温线以及沉降性能测定,研究了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水相介质中纳米CeO2颗粒分散稳定性能影响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 选用CTAB阳离子型和SDBS阴离子型分别与Tween 8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通过Zeta电位、吸附等温线以及沉降性能测定,研究了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水相介质中纳米CeO2颗粒分散稳定性能影响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纳米CeO2颗粒表现出不同的表面电性,从而影响其分散稳定行为;纳米CeO2颗粒对两种混合表面活性剂均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但其吸附等温线形式有所不同;碱性条件下,混合表面活性剂能显著改善纳米CeO2颗粒的分散稳定性,其中SDBS与Tween 80的协同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CEO2 表面活性剂 分散稳定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掺杂TiO_2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8
20
作者 富好 罗秀针 +2 位作者 袁霞 施俊新 高碧芬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566-3570,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e掺杂TiO2(CeTiO2)纳米颗粒,借助XRD、XPS、UV-Vis、DR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表征,并以酸性红染料作为模型污染物,考察Ce-TiO2在可见光作用下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CeO2和TiO2界面形成了Ce...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e掺杂TiO2(CeTiO2)纳米颗粒,借助XRD、XPS、UV-Vis、DR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表征,并以酸性红染料作为模型污染物,考察Ce-TiO2在可见光作用下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CeO2和TiO2界面形成了Ce—O—Ti键,从而抑制了催化剂的晶化和相转变过程,并在TiO2的禁带中引入了Ce4f掺杂能级。Ce-TiO2在可见光区具有显著吸收,且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受到有效抑制,因此,Ce掺杂明显提高了TiO2降解污染物的效率。当Ce掺杂量为20%(摩尔分数),煅烧温度为400℃时,催化剂的活性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TIO2 CE 掺杂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