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有限结荚习性鲜食大豆衢鲜8号高产栽培因子优化
1
作者 邵晓伟 雷俊 +4 位作者 许竹溦 姜欢 石子建 汪寿根 赵琳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0,共10页
为优化亚有限结荚习性鲜食大豆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22—2023年以衢鲜8号为材料,研究栽培因子播期(X_(1))、密度(X_(2))、烯效唑喷施时期(X_(3))及喷施浓度(X_(4))对鲜食大豆产量的影响,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播期、密度、... 为优化亚有限结荚习性鲜食大豆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22—2023年以衢鲜8号为材料,研究栽培因子播期(X_(1))、密度(X_(2))、烯效唑喷施时期(X_(3))及喷施浓度(X_(4))对鲜食大豆产量的影响,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播期、密度、烯效唑喷施时期和喷施浓度为变量,研究各栽培因子对衢鲜8号产量的影响,建立鲜食大豆产量和试验因子的回归数学模型,采用主效应分析、单因素效应分析和交互项分析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寻优,优化各栽培因子。结果表明:建立了鲜食大豆产量优化数学回归模型,Y_(1)=11 283.34-2 148.20X_(1)-169.16X_(2)+187.85X_(3)-172.63X_(4)-1 480.14X_(1)^(2)-546.93X_(2)^(2)-487.02X_(3)^(2)-495.44X_(4)^(2)-190.75X_(1)X_(3)和Y_(2)=10 834.23-1 231.55X_(1)+184.20X_(2)+221.27X_(3)-195.49X_(4)-1 091.78X_(1)^(2)-277.39X_(2)^(2)-285.70X_(3)^(2)-515.57X_(4)^(2)+268.54X_(1)X_(3)。各因素对衢鲜8号产量的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播期、喷施时期、喷施浓度、密度。其中播期、密度、烯效唑喷施时期和喷施浓度与鲜食大豆产量的关系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说明播期、喷施时期过早或过晚,密度、喷施浓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对鲜食大豆产量造成影响。播期与喷施时期交互作用对鲜食大豆产量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鲜食大豆产量大于10 500 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播期7月26—30日,密度16万株·hm^(-2),烯效唑喷施时期4~5叶期,喷施浓度55.69~75.03 mg·kg^(-1)时,研究结果可为亚有限结荚习性鲜食大豆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大豆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栽培因子 亚有限结荚习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角厉蝽捕食芋田斜纹夜蛾影响因子研究
2
作者 彭之琦 黄恒广 +1 位作者 陆永跃 冼继东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2-289,共8页
为了探明外界因子对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捕食效率的影响,提高田间应用叉角厉蝽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种群的防控效果,本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3个试验因子(斜纹夜蛾幼虫密度、叉角厉蝽若虫释放量... 为了探明外界因子对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捕食效率的影响,提高田间应用叉角厉蝽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种群的防控效果,本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3个试验因子(斜纹夜蛾幼虫密度、叉角厉蝽若虫释放量、芋头植株数量)对叉角厉蝽捕食效率的影响,基于不同处理下叉角厉蝽对斜纹夜蛾的捕食率统计,建立捕食效率(Y)与斜纹夜蛾幼虫密度(X_(1))、叉角厉蝽释放量(X_(2))和芋头植株数量(X_(3))3个试验因子的关系的回归模型:Y=71.8751593-4.74158206X_(1)+12.83546961X_(2)+1.249219611X_(3)+0.1022956216X_(1)^(2)-0.518515769X_(2)^(2)-1.076015769X_(3)^(2)-0.1667500000X_(1)X_(2)-0.0832500000X_(1)X_(3)+0.416250000X_(2)X_(3)。经单因子效应分析,3个试验因子对叉角厉蝽捕食率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斜纹夜蛾幼虫密度(X_(1))、叉角厉蝽释放量(X_(2))、芋头植株数量(X_(3))。经对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取最高指标时各个因素拟合分析以及对3个试验因子单效应、互作效应作图,得出使叉角厉蝽捕食率达到最大值的3个试验因子配比为7∶5∶1,即当斜纹夜蛾幼虫数量为7头、叉角厉蝽为5头以及芋头植株为1株时,叉角厉蝽若虫捕食率达到最大,为9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角厉蝽 斜纹夜蛾 捕食效率 生物防治 芋头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磊 潘立卫 +5 位作者 倪长军 赵生生 王树东 胡永康 王安杰 蒋凯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22,共7页
对共沉淀法制备的CuO/ZnO/CeO2-ZrO2催化剂在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体系中的性能进行了考察,并利用统计学实验设计方法对该反应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反应温度、水醇比和甲醇气体空速为独立要因,利用全因子实验设计方法,得到反应... 对共沉淀法制备的CuO/ZnO/CeO2-ZrO2催化剂在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体系中的性能进行了考察,并利用统计学实验设计方法对该反应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反应温度、水醇比和甲醇气体空速为独立要因,利用全因子实验设计方法,得到反应温度对两个响应值(甲醇转化率和重整气中CO物质的量分数)的影响最为显著,甲醇气体空速对重整气中CO物质的量分数的影响最小。固定甲醇气体空速为300 h-1,利用中心旋转组合设计实验方法对反应温度和水醇比进行优化,得出当反应温度在249~258℃、水醇比在1.76~2.00时,甲醇能全部转化,重整气中CO物质的量分数小于0.5%。此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较为接近,表明采用统计学实验设计方法得出的结论对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条件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因子设计 中心旋转组合设计 响应曲面 甲醇水蒸气重整 氢气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淤泥质土固化配方优化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畅帅 徐日庆 +2 位作者 李雪刚 廖斌 王兴陈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选择掺入生石膏、生石灰、碳酸钠来消除有机质对水泥固化淤泥质土的不利影响。以生石膏、生石灰和碳酸钠的掺量作为3个影响因子,以固化淤泥质土7 d和90 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响应值,采用旋转中心组合设计安排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对这3种... 选择掺入生石膏、生石灰、碳酸钠来消除有机质对水泥固化淤泥质土的不利影响。以生石膏、生石灰和碳酸钠的掺量作为3个影响因子,以固化淤泥质土7 d和90 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响应值,采用旋转中心组合设计安排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对这3种外加剂的配比进行优化,并通过单因子效应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分别考察各影响因子单独变化对强度响应值的影响以及3种添加剂的交互作用效应。结果表明:强度响应对生石膏和生石灰掺量变化的敏感程度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大,而对于碳酸钠,情况则相反。7 d时,生石灰与碳酸钠的交互作用显著;而90 d时,则生石膏与碳酸钠的交互作用显著。最终得出在腐植酸掺量6%和水泥掺量15%前提下,3种外加剂在7 d和90 d的最佳配比。在最优配方的掺加下,对于7 d和90 d龄期固化淤泥质土的实际强度可以分别达到623、1 213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旋转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面法 最佳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申进文 李燕 +2 位作者 王振河 霍云凤 王斌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8-92,共5页
以生物量为指标,研究了对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发酵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即温度、发酵时间、初始pH、接种量、摇床转速,并运用中心旋转组合设计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其最佳范围。结果表明,5个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初始p... 以生物量为指标,研究了对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发酵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即温度、发酵时间、初始pH、接种量、摇床转速,并运用中心旋转组合设计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其最佳范围。结果表明,5个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初始pH、发酵时间、接种量和摇床转速、温度,而当温度、发酵时间、初试pH、接种量和摇床转速分别为28.6℃,125 h,5.9,10.5%和135r/min时,获得的生物量最大,为22.91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发酵条件 生物量 中心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肝菌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允祥 陆兆新 吕凤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78,共7页
在Plackett Burman设计实验结果基础上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牛肝菌 (Boletussp .)ACCC 5 0 3 2 8发酵胞外多糖的培养基 5个关键组成成分酵母膏 (X1)、麦芽糖 (X2 )、(NH4 ) 2 SO4(X3)、FeSO4 (X4 )和CuSO4 ·5H2 O(X5)的最佳水平... 在Plackett Burman设计实验结果基础上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牛肝菌 (Boletussp .)ACCC 5 0 3 2 8发酵胞外多糖的培养基 5个关键组成成分酵母膏 (X1)、麦芽糖 (X2 )、(NH4 ) 2 SO4(X3)、FeSO4 (X4 )和CuSO4 ·5H2 O(X5)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 ,在上述自变量取值分别为 :酵母膏 1 4 .2 g/L ,麦芽糖 2 2 .2g/L ,(NH4 ) 2 SO4 2 .7g/L ,FeSO4 66.9mg/L ,CuSO4 1 0 1 .5 9μg/L时 ,胞外多糖最大预测值为 75 2 .0 79μg/mL(发酵醪 ) ,此预测可信度不仅被统计分析所验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肝菌 胞外多糖 发酵培养基 优化 响应曲面法 中心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荞麦壳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4
7
作者 查阳春 杨义听 +2 位作者 胡晓菡 李涛 刘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89-192,共4页
为充分提取中国苦荞麦壳中的活性多酚,以70%乙醇-水为提取剂,通过二次旋转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建立了提取得率的二次旋转回归方程,通过响应面分析及岭嵴分析得到了优化组合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和时间对提取得率有显著影响(P<0.... 为充分提取中国苦荞麦壳中的活性多酚,以70%乙醇-水为提取剂,通过二次旋转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建立了提取得率的二次旋转回归方程,通过响应面分析及岭嵴分析得到了优化组合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和时间对提取得率有显著影响(P<0.05),而料液比对提取得率的影响不显著,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3℃、提取时间118.9min、料液比1:16.9,其提取得率0.56%,理论预测值为0.59%,提取得率达到理论预测值的9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壳 原花青素 提取工艺 旋转正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麦麸蛋白超声波-酶法提取工艺 被引量:10
8
作者 金梅 赵瑞昌 +3 位作者 姜东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9,14,共5页
采用α-淀粉酶和超声波结合的方法从小麦麸皮中分离制备蛋白质。利用响应面法(基于五因素五水平的中心组合旋转设计)研究了反应温度、pH、反应时间、酶浓度以及超声波时间对麸皮蛋白得率的影响,得到最优提取条件是温度52.5℃,pH值6.9,... 采用α-淀粉酶和超声波结合的方法从小麦麸皮中分离制备蛋白质。利用响应面法(基于五因素五水平的中心组合旋转设计)研究了反应温度、pH、反应时间、酶浓度以及超声波时间对麸皮蛋白得率的影响,得到最优提取条件是温度52.5℃,pH值6.9,反应时间180 min,酶质量浓度3.8 g/L,超声波时间9 min。在此条件下,麸皮蛋白提取率为90.05%,与预测值相符,酸沉处理后,蛋白质得率为7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组合旋转设计 小麦 麸皮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黄孢链霉菌纳他霉素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9
9
作者 骆健美 金志华 岑沛霖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3,共6页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Plackett-BurmanDesign,P-B)对影响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ATCC13326纳他霉素发酵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评价,所选取的15个因素为可溶性淀粉、葡萄糖、黄豆饼粉、酵母抽提物、蛋白胨、牛肉膏、MgSO...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Plackett-BurmanDesign,P-B)对影响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ATCC13326纳他霉素发酵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评价,所选取的15个因素为可溶性淀粉、葡萄糖、黄豆饼粉、酵母抽提物、蛋白胨、牛肉膏、MgSO4·7H2O、KH2PO4、NaCl、CaCO3、种龄、接种量、装液量、初始pH值和发酵温度。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中心旋转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对影响纳他霉素产量的关键因素初始pH、发酵温度、KH2PO4、CaCO3、酵母抽提物、蛋白胨和种龄的最佳水平范围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通过拟合得到了响应曲面函数,但该函数的驻点是鞍点,因此不具有全局的最大、最小值。最后通过约束优化得到较佳的实验点,在该实验点条件下纳他霉素的产量比基本培养条件下提高了2倍,达到4.5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黄孢链霉菌 纳他霉素 PLACKETT-BURMAN设计 中心旋转组合设计 响应面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真空干燥条件对苹果脆片感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韩清华 李树君 +3 位作者 毛志怀 吴海华 杨炳南 马季威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0-134,共5页
选择微波功率、真空度和初始含水率为自变量,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结合响应面法,建立了微波真空干燥苹果脆片感官质量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各试验因素及交互作用对感官质量的影响规律,获得较高感官质量的工艺条件理想取值区间:微... 选择微波功率、真空度和初始含水率为自变量,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结合响应面法,建立了微波真空干燥苹果脆片感官质量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各试验因素及交互作用对感官质量的影响规律,获得较高感官质量的工艺条件理想取值区间:微波功率10.612.7 W/g、真空度0.0830.094 MPa和初始含水率0.60.9。获得高品质苹果脆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11.7 W/g、真空度0.089 MPa、初始含水率0.75,感官质量预测得分可达到9.51。通过试验验证,感官质量实测平均得分值为9.42,进一步证明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片 微波真空干燥 感官质量 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肉挤压膨化休闲食品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学文 王文贤 冉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3-67,共5页
本文对以鲜鸡肉和淀粉为原料开发新型挤压膨化休闲食品的进料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试验采用可旋转中心组合设计进行实验设计,依据所得的实验数据建立了糊化率Y1及膨化度Y2与物料湿度(X1)、粒度(X2)和组成(X3)的相关数学统计模型,即Y1=... 本文对以鲜鸡肉和淀粉为原料开发新型挤压膨化休闲食品的进料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试验采用可旋转中心组合设计进行实验设计,依据所得的实验数据建立了糊化率Y1及膨化度Y2与物料湿度(X1)、粒度(X2)和组成(X3)的相关数学统计模型,即Y1=95.8125+0.4825X1-0.15625X2+0.39625X3+0.52375X12-0.3475X1X2-0.235X1X3-0.7675X22+0.275X2X3-2.2838X32、Y2=0.898277-0.076283X1-0.220356X3+0.106479X12-0.19874X1X3。同时对试验数据采用响应面分析,确定了挤压膨化的最优进料参数,即进料物料湿度18%~22%、物料粒度12~16目、进料中鸡肉所占比例最高可达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膨化 休闲食品 淀粉 产品开发 膨化食品 鲜鸡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冬油菜品种比叶面积的多因子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铁梅 邹薇 +6 位作者 刘铁芳 谢国生 吴江生 曹卫星 李卫平 曹凑贵 傅廷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83-1089,共7页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首次系统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地上地下不同器官干重对比叶面积的影响,并建立了华双3号抽薹期SLA与密度、氮肥、磷肥、钾肥、硼肥的数学模型。单因子分析表明,密度、氮肥、磷肥、钾肥、...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首次系统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地上地下不同器官干重对比叶面积的影响,并建立了华双3号抽薹期SLA与密度、氮肥、磷肥、钾肥、硼肥的数学模型。单因子分析表明,密度、氮肥、磷肥、钾肥、硼肥与比叶面积均存在抛物线关系,各因子的绝对贡献为密度>钾肥>磷肥>氮肥>硼肥。冬油菜的比叶面积在发育进程中呈现降-升-降趋势,除越冬期外,其各生育期之间比叶面积变化差异显著,品种间的比叶面积差异不显著,与叶重、茎重和根重之间均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比叶面积不仅受叶重、茎重、根重的影响,而且受3者间交互作用的影响。比叶面积可以作为群体营养状况和临界施肥量的诊断指标。生育前期重点促进叶重和生育中后期重点促进茎重的增长有利于获得较小的比叶面积,实现优势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比叶面积 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栽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除虫菊酯农药降解菌HP-S-01培养基的筛选及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少华 耿鹏 +2 位作者 胡美英 杨柳 陈慧婷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3-231,共9页
通过比较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查彼氏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燕麦片培养基和理查德培养基等5种培养基对拟除虫菊酯农药降解菌Streptomyces sp.HP-S-01生长的影响,确定了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为菌株生长最适宜的培养基。以高氏合成1号... 通过比较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查彼氏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燕麦片培养基和理查德培养基等5种培养基对拟除虫菊酯农药降解菌Streptomyces sp.HP-S-01生长的影响,确定了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为菌株生长最适宜的培养基。以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采用中心组分旋转设计法(RRCD)和响应曲面法(RSM),优化了培养基关键组分中可溶性淀粉、硝酸钾和磷酸氢二钾的组成,以降解率为主要衡量指标,最佳配方包括可溶性淀粉25.9549g/L、硝酸钾1.9975g/L和磷酸氢二钾0.9505g/L,最终优化出的培养基处理1 d后对50 mg/L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率达到99.61%,与期望降解率99.92%相一致,比优化前84.10%提高了15.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农药 降解菌HP-S-01 培养基优化 中心组分旋转设计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湿挤压技术制备仿真鸡肉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莹 江连洲 +2 位作者 朱秀清 孙培灵 李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98-201,共4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脱脂大豆粉和谷朊粉为原料,利用高湿挤压法开发仿真鸡肉制品,对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中心旋转组合实验设计,根据所得数据建立了组织化度(Y)和水分含量(X1)、挤压温度(X2)、螺杆转速(X3)及分离蛋白百分含... 以大豆分离蛋白、脱脂大豆粉和谷朊粉为原料,利用高湿挤压法开发仿真鸡肉制品,对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中心旋转组合实验设计,根据所得数据建立了组织化度(Y)和水分含量(X1)、挤压温度(X2)、螺杆转速(X3)及分离蛋白百分含量(X4)的相关数学统计模型。确定了高湿挤压法制备仿真鸡肉的最优工艺参数,即水分含量48%~56%,挤压温度为150.8~153.5℃,螺杆转速为28.1~29.1r/min,分离蛋白的百分含量为34.5%~3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湿挤压 仿真鸡肉 中心旋转组合设计 组织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化大豆蛋白挤压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波 魏益民 +2 位作者 陈锋亮 严军辉 生广伦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20,共5页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了国产DS32-Ⅱ型双螺杆挤压机生产组织化大豆蛋白过程中的模孔直径、挤压温度、螺杆转速和物料含水率4个挤压工艺参数,以密度为指标对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4个挤压工艺参数对产品密度...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了国产DS32-Ⅱ型双螺杆挤压机生产组织化大豆蛋白过程中的模孔直径、挤压温度、螺杆转速和物料含水率4个挤压工艺参数,以密度为指标对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4个挤压工艺参数对产品密度均有极显著影响。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模孔直径〉螺杆转速〉挤压温度〉物料含水率。模孔直径和挤压温度的交互作用对产品密度有极显著的负效应(a=0.01),螺杆转速和水分含量的交互作用对样品密度有显著的正效应(α=0.05)。在模孔直径2.86-2.87mm、挤压温度148.72-149.78℃、螺杆转速35.24-36.72Hz和水分含量29.67%-30.00%的挤压条件下,产品密度有95%的可能在0.43-0.45g/cm^3之间。结合设备性能和生产实际,优化的工艺参数如下:模孔直径2.9mm,挤压温度149℃,螺杆转速36Hz,物料含水率30%。在优化工艺参数下,验证试验所得产品的密度为0.40g/cm^3,基本符合预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组织化产品 工艺参数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乳酸酯酶催化合成的响应曲面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静 姜艳军 +1 位作者 周丽亚 黄志红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16-920,共5页
以脂肪酶Novozym435催化维生素C和乳酸乙酯转酯合成维生素C乳酸酯。采用基于四因素五水平的中心组合设计实验的响应曲面法,分析了温度(30~70℃)、酶量(10~30mg)、维生素C质量浓度(9.36~28.07g/L)和反应时间(24~72h)以... 以脂肪酶Novozym435催化维生素C和乳酸乙酯转酯合成维生素C乳酸酯。采用基于四因素五水平的中心组合设计实验的响应曲面法,分析了温度(30~70℃)、酶量(10~30mg)、维生素C质量浓度(9.36~28.07g/L)和反应时间(24~72h)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维生素C乳酸酯产率的影响。获得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温度50℃,维生素C的质量浓度18.71g/L,脂肪酶质量20mg和反应时间48h。在最佳条件下,维生素C乳酸酯的预计产率为71.20%,与实际产率71.12%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中心组合实验 维生素C 脂肪酶 转酯 维生素C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鸡肉挤压膨化产品进料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文贤 刘学文 冉旭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5-59,共5页
以鲜鸡肉和淀粉为原料开发新型挤压膨化休闲食品的进料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试验采用可旋转中心组合设计进行实验设计,依据所得的实验数据建立了糊化率Y1及膨化度Y2与物料湿度(X1)、粒度(X2)和组成(X3)的相关数学统计模型。同时对试... 以鲜鸡肉和淀粉为原料开发新型挤压膨化休闲食品的进料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试验采用可旋转中心组合设计进行实验设计,依据所得的实验数据建立了糊化率Y1及膨化度Y2与物料湿度(X1)、粒度(X2)和组成(X3)的相关数学统计模型。同时对试验数据采用响应面分析,确定了挤压膨化的最优进料参数,即进料物料湿度18%~22%、物料粒度12~16目、进料中鸡肉所占比例最高可达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膨化食品 可旋转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野生大豆蛋白的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霜 刘桂琴 张秀省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62,共5页
利用中心旋转实验设计对影响野生大豆蛋白提取的因素水平进行了综合考察,优化野生大豆蛋白的提取工艺参数。采用部分析因实验设计(FFD),考察了提取液pH值、液料比、提取温度、NaCl浓度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对野生大豆可溶性蛋白提取率和提... 利用中心旋转实验设计对影响野生大豆蛋白提取的因素水平进行了综合考察,优化野生大豆蛋白的提取工艺参数。采用部分析因实验设计(FFD),考察了提取液pH值、液料比、提取温度、NaCl浓度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对野生大豆可溶性蛋白提取率和提取液浓度的影响,通过对进行FFD实验结果分析,筛选出了影响蛋白提取率和浓度的关键性因素。结合所筛选的关键因素应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提取液pH值、液料比、提取温度等关键因素对蛋白提取率和浓度的影响,采用多元回归技术。拟合二次多项实验模型,并通过对各变量与响应值的等高图的叠加,结合计算机模拟优化,得到了最佳的综合因素水平,分别为:pH为8.5、液料比为22.3:1、温度为46.3℃,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蛋白的提取率为43.17g/100 g,蛋白浓度为21.57mg/mL,期望值为68.6%。验证性实验所得相应条件下得蛋白含量为(42.22±1.92)g/100g;蛋白浓度为(20.83±2.05)mg/mL,结果表明采用响应面法来寻求野生大豆蛋白最佳提取条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可溶蛋白 提取 旋转中心实验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胺磷降解菌响应曲面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帆 张建新 杨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2,共5页
从受甲胺磷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甲胺磷降解菌,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降解菌的5个因素培养温度(X1)、pH值(X2)、甲胺磷的浓度(X3)、装液量(X4)、接种量(X5)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在上述自变量取... 从受甲胺磷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甲胺磷降解菌,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降解菌的5个因素培养温度(X1)、pH值(X2)、甲胺磷的浓度(X3)、装液量(X4)、接种量(X5)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在上述自变量取值分别为:温度28℃,pH值7.0,甲胺磷浓度1 500 mg/L,装液量100 mL,接种量10%时,甲胺磷降解率为最大,预测值为73.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胺磷 降解菌 优化 响应曲面 中心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施肥对华苎4号新栽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立军 王辉 +2 位作者 彭涛 汪波 彭定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5-678,共4页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对苎麻品种华苎4号新栽麻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4个参试因子对新栽苎麻原麻产量的影响顺序是P2O5(x3)>纯N(x2)>密度(x1)>K2O(x4);频率分析结果显示,新栽苎麻三...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对苎麻品种华苎4号新栽麻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4个参试因子对新栽苎麻原麻产量的影响顺序是P2O5(x3)>纯N(x2)>密度(x1)>K2O(x4);频率分析结果显示,新栽苎麻三季折合产量y≥675 kg/hm2的最佳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25 425~29 100株/hm2,施氮量(纯N)412.50~453.75 kg/hm2,P2O5 116.40~135.00 kg/hm2,K2O 292.80~345.9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产量 品质 模拟寻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