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MOFS/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一氧化碳研究
1
作者 张辉 孙懿辉 +3 位作者 吕妍 安胜利 郭瑞华 王瑞芬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1178,共8页
以硝酸铈和尿素为原料,1,3,5苯三甲酸为配体,采用简单的静电自组装法合成了铈金属有机框架(Ce-BTC)和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的复合材料(Ce-BTC/g-C_(3)N_(4)),用于二氧化碳还原制一氧化碳的研究,并探索Ce-BTC的复合对g-C_(3)N_(4)... 以硝酸铈和尿素为原料,1,3,5苯三甲酸为配体,采用简单的静电自组装法合成了铈金属有机框架(Ce-BTC)和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的复合材料(Ce-BTC/g-C_(3)N_(4)),用于二氧化碳还原制一氧化碳的研究,并探索Ce-BTC的复合对g-C_(3)N_(4)性能的影响机制。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阻抗、光电流测试和CO_(2)还原性能测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光电学性能及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e-BTC与g-C_(3)N_(4)的复合可能使得g-C_(3)N_(4)层间距发生改变,在细化晶体颗粒的同时提高样品比表面积,使复合样品获得更高的可见光捕获能力且载流子的分离效率更高;在仅加入1 mL H2O作为质子提供源的前提下,Ce-BTC/g-C_(3)N_(4)-3拥有最优光催化性能。CO产率为19.02μmol/(h·g),是g-C_(3)N_(4)的2.25倍,循环测试后催化性能基本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还原 ce-BTC 石墨相氮化碳 复合光催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Br_(3)(Ce)探测器性能测试实验设计
2
作者 罗文 李鑫祥 +4 位作者 时正佳 罗凯军 刘泓辰 张书桐 宋良宏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116,共7页
随着核科学技术的发展,核物理和核探测领域对高性能探测器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在核类专业实验课程中加入前沿的探测器测试内容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学生提前接触科研设备,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并通过实验室实践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 随着核科学技术的发展,核物理和核探测领域对高性能探测器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在核类专业实验课程中加入前沿的探测器测试内容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学生提前接触科研设备,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并通过实验室实践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该文设计了包括基于LaBr_(3)(Ce)的探测系统搭建、本底测量、能量刻度、能量分辨率刻度以及符合测量等内容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项实验能够准确测量核素能谱,并能通过数据计算核素活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r_(3)(ce)探测器性能测试 符合测量 学术型人才培养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YSiO_(4)∶Ce^(3+)蓝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质及其在白光发光二极管上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蕾 杨星宇 +2 位作者 张瀚月 宋芳 冷稚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5-752,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YSiO_(4)∶xCe^(3+)(0.01≤x≤0.05)系列蓝色荧光粉。NaYSiO_(4)∶xCe^(3+)荧光粉在250~360 nm之间的宽带吸收能与紫外LED芯片很好地匹配。NaYSiO_(4)∶xCe^(3+)荧光粉中存在多个Ce^(3+)离子荧光中心,且在紫外光...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YSiO_(4)∶xCe^(3+)(0.01≤x≤0.05)系列蓝色荧光粉。NaYSiO_(4)∶xCe^(3+)荧光粉在250~360 nm之间的宽带吸收能与紫外LED芯片很好地匹配。NaYSiO_(4)∶xCe^(3+)荧光粉中存在多个Ce^(3+)离子荧光中心,且在紫外光激发下表现出峰值波长位于414 nm附近的宽带蓝光发射。NaYSiO_(4)∶0.02Ce^(3+)荧光粉在300~350 nm紫外光激发下量子效率在25%以上。NaYSiO_(4)∶0.02Ce^(3+)荧光粉表现出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在水中浸泡14 d后荧光强度和量子效率几乎不变。将NaYSiO_(4)∶0.02Ce^(3+)蓝色荧光粉、商用(Sr,Ba)_2SiO_(4)∶Eu^(2+)绿色荧光粉和商用(Ca,Sr)AlSiN_(3)∶Eu^(2+)红色荧光粉涂覆于310 nm紫外LED芯片上制备得到了显色指数高达95的LED器件。当驱动电流从50 mA逐渐增大到300 mA时,制备的LED器件表现出稳定的暖白光发射,其色坐标几乎不变。上述结果说明,本研究报道的NaYSiO_(4)∶0.02Ce^(3+)蓝色荧光粉在紫外LED芯片驱动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照明上有着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SiO_(4):ce^(3+) 高温固相 蓝色荧光粉 白光发光二极管 高显色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原位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雯 陈刚 +3 位作者 赵玉涛 张振亚 李蒙蒙 李泽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4-2252,共19页
本文利用Al-ZnO体系,通过高能超声高效处理制备原位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并研究稀土Ce添加量对α-Al_(2)O_(3)颗粒形貌及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添加量由0%增加到0.4%(质量分数)时,α-Al... 本文利用Al-ZnO体系,通过高能超声高效处理制备原位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并研究稀土Ce添加量对α-Al_(2)O_(3)颗粒形貌及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添加量由0%增加到0.4%(质量分数)时,α-Al_(2)O_(3)颗粒由碎片化尖角形转变为近球形,粗大的Al_(2)CuMg析出相得到细化。当Ce添加量由0.4%增加到0.8%时,α-Al_(2)O_(3)颗粒由近球形转变为四方块体,同时形成粗大的稀土析出相。当Ce添加量为0.4%时,近球形α-Al_(2)O_(3)颗粒与α(Al)晶体学匹配关系最好,1%Al_(2)O_(3np)(体积分数)/7085复合材料基体平均晶粒尺寸从199.00μm降至96.00μm;抗拉强度达到最高,为646.36 MPa,伸长率达到8.20%,较未添加稀土Ce的复合材料分别提高9.96%和54.72%,其拉伸断口的韧窝细小且均匀。当Ce添加量为0.8%时,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变差,拉伸断口出现解离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纳米α-Al_(2)O_(3)颗粒 晶粒尺寸 7085基复合材料 稀土ce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稀土Ce对Ag-4Cu-0.5Ni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5
作者 马洪伟 方继恒 +5 位作者 谢明 王塞北 段云昭 刘国化 杨有才 宁德魁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7,共8页
使用直径3 mm,长为10 mm的Ag-4Cu-0.5Ni和Ag-4Cu-0.5Ni-0.6Ce各一对;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对比两种合金在负载为8.3 N、转速为300 r/min、摩擦磨损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载流1、2、3、4 A对摩擦系数及磨损量的影响;在负载为8.3 N、转速为300... 使用直径3 mm,长为10 mm的Ag-4Cu-0.5Ni和Ag-4Cu-0.5Ni-0.6Ce各一对;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对比两种合金在负载为8.3 N、转速为300 r/min、摩擦磨损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载流1、2、3、4 A对摩擦系数及磨损量的影响;在负载为8.3 N、转速为300 r/min、载流为3、4 A条件下,磨损时间30、60、120 min对Ag-4Cu-0.5Ni-0.6Ce合金摩擦系数及磨损量影响。通过电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及能谱(EDS)分析,发现稀土Ce的添加使得合金组织细化,球化,均匀化更明显;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发现稀土Ce的添加使合金磨损量及摩擦系数相对减小,耐磨性上升;载流为3A时,Ag-4Cu-0.5Ni-0.6Ce合金耐磨性更好,摩擦磨损系数和磨损量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流 负载 摩擦系数 磨损量 Ag-4Cu-0.5Ni Ag-4Cu-0.5Ni-0.6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n_(2)O_(4)/Ce-TiO_(2)双功能催化剂SCR脱硝协同CO氧化性能研究
6
作者 唐晓龙 温佳俊 +6 位作者 刘媛媛 王成志 罗宁 段二红 周远松 易红宏 高凤雨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21,共7页
实现工业烟气的超低排放及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任务。本工作以负载型Mn基尖晶石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通过Co、Ce金属改性的方式研发了一种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兼顾CO氧化的CoM... 实现工业烟气的超低排放及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任务。本工作以负载型Mn基尖晶石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通过Co、Ce金属改性的方式研发了一种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兼顾CO氧化的CoMn_(2)O_(4)/Ce-TiO_(2)双功能催化剂。研究了不同烟气组分对同时脱硝脱CO效率的影响:SO_(2)对脱硝效率、脱CO效率均表现出抑制作用,而H_(2)O降低了NO_(x)转化率却可以提高CO转化率;CO与NH_(3)在较低浓度下起到双还原剂的作用,共同提升NO_(x)转化率,而在较高浓度时,二者由于竞争吸附导致CO转化率下降。分析认为,Mn是主要的SCR反应活性位点,Co是主要的脱CO活性位点,而Ce物种对SCR反应和脱CO反应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同时脱硝脱CO反应中,NO_(x)主要通过NH_(3)-SCR反应脱除,CO主要通过氧化反应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 一氧化碳氧化 CoMn_(2)O_(4)/ce-TiO_(2)催化剂 二氧化硫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SO_(4))_(2)改性对V-W/Ti催化剂抗碱土中毒性能提升的影响
7
作者 费亦凡 仲兆平 +1 位作者 周峻伍 陈宏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59,共7页
为提升钒钨钛(V_(2)O_(5)-WO_(3)-TiO_(2))催化剂抵御碱土金属中毒耐受性、拓宽反应温度窗口,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e(SO_(4))_(2)-V_(2)O_(5)-WO_(3)-TiO_(2)(简称Ce-V-W-Ti)催化剂,考察了Ce(SO_(4))_(2)添加量对催化剂脱硝性... 为提升钒钨钛(V_(2)O_(5)-WO_(3)-TiO_(2))催化剂抵御碱土金属中毒耐受性、拓宽反应温度窗口,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e(SO_(4))_(2)-V_(2)O_(5)-WO_(3)-TiO_(2)(简称Ce-V-W-Ti)催化剂,考察了Ce(SO_(4))_(2)添加量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并通过N_(2)(吸附-脱附、XRD、XPS、NH_(3)-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使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进一步探究了催化剂抵御碱土金属中毒机理。结果表明,Ce(SO_(4))_(2)的掺杂提高了表面化学吸附氧的比例,促进了V^(4+)/V^(5+)、Ce^(3+)/Ce^(4+)间的氧化还原过程,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弱酸位点和强酸位点。Ce_(1)V_(1)W_(8)/90Ti改性效果最佳,在200^400℃的脱硝性能均明显优于V_(1)W_(8)/91Ti,在300℃、n(CaO)/n(V_(2)O_(5))=3的反应条件下,NO_(x)脱除率由46.07%增至63.71%,在350℃、含有SO_(2)的气氛中,NO_(x)脱除率始终保持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催化还原 ce(SO_(4))_(2)改性 活性 耐碱性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修饰对低负载Pt/γ-Al _(2)O _(3)催化剂上对硝基苯甲醚加氢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吴世超 陈长林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5,共8页
通过分步浸渍焙烧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质量分数Ce修饰的低Pt负载量的Pt/γ-Al _(2)O _(3)催化剂。采用X线衍射(XRD)、N _(2)物理吸脱附(BET)、CO脉冲吸附、H _(2)程序升温还原(H _(2) TPR)和X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采用固... 通过分步浸渍焙烧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质量分数Ce修饰的低Pt负载量的Pt/γ-Al _(2)O _(3)催化剂。采用X线衍射(XRD)、N _(2)物理吸脱附(BET)、CO脉冲吸附、H _(2)程序升温还原(H _(2) TPR)和X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了每种催化剂催化对硝基苯甲醚连续加氢制备对氨基苯甲醚的性能。结果表明:Ce的引入不影响γ-Al _(2)O _(3)载体的晶相结构,但随着Ce负载量的增加,萤石结构的CeO _(2)团聚体在载体表面逐渐形成,致使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下降,但平均孔径未受明显影响。引入一定量的Ce可以促进贵金属Pt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增强贵金属Pt与载体的相互作用以及提高催化剂表面的氧空位浓度。Ce的引入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对硝基苯甲醚转化率和对氨基苯甲醚收率,在本次研究的所有催化剂中,引入Ce质量分数为6%的Pt/γ-Al _(2)O _(3)催化剂,在连续54 h内,催化对硝基苯甲醚加氢反应中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对硝基苯甲醚转化率为100%,对氨基苯甲醚收率保持在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硝基苯甲醚 催化加氢 低贵金属负载量 Pt/n ce/γ-Al_(2)O_(3)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变质对4Cr5MoSiV1Sr1W1新型热作模具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王凤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111,共4页
对4Cr5MoSiV1Sr1W1模具钢进行了Ce变质处理,采用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拉伸试验等研究了不同Ce添加量对4Cr5MoSiV1Sr1W1模具钢铸态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变质的4Cr5MoSiV1Sr1W1钢铸态组织粗大,晶界处的碳化物及夹杂物呈... 对4Cr5MoSiV1Sr1W1模具钢进行了Ce变质处理,采用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拉伸试验等研究了不同Ce添加量对4Cr5MoSiV1Sr1W1模具钢铸态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变质的4Cr5MoSiV1Sr1W1钢铸态组织粗大,晶界处的碳化物及夹杂物呈网状聚集,组织偏析严重。Ce元素对4Cr5MoSiV1Sr1W1钢具有良好的变质效果,Ce添加量为0.04wt%的试验钢组织细化效果最好,偏析改善最为明显。随着Ce元素添加量的增加,试验钢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伸长率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Ce添加量为0.04wt%的4Cr5MoSiV1Sr1W1钢硬度、抗拉强度均达到最高,塑性也在较高水平,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r5MoSiV1Sr1W1钢 ce元素 变质处理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Ce-La-MOFs@Fe_(3)O_(4)的除氟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江燕 翟涛 +5 位作者 温倩 周融融 杨为森 简绍菊 潘文斌 胡家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4,共7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e-La-MOFs@Fe_(3)O_(4)复合材料,研究了Ce-La-MOFs@Fe_(3)O_(4)对水溶液中F^(-)的吸附性能,并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了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3.6、实验温度为40℃、初始氟离子浓度为17.4 mg/L的条件下,Ce-La-MOFs@...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e-La-MOFs@Fe_(3)O_(4)复合材料,研究了Ce-La-MOFs@Fe_(3)O_(4)对水溶液中F^(-)的吸附性能,并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了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3.6、实验温度为40℃、初始氟离子浓度为17.4 mg/L的条件下,Ce-La-MOFs@Fe_(3)O_(4)的吸附效果最佳,F^(-)去除率可达94.5%。除氟特性实验数据更适合用Langmuir模型进行描述,拟合得到最大吸附容量(q_(max))为147.23 mg/g,热力学参数ΔG^(o)、ΔH^(o)和ΔS^(o)表明该吸附反应是一个自发吸热的熵增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Ce-La-MOFs@Fe_(3)O_(4)对F^(-)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过程。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结合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探讨了吸附机理,该吸附过程主要是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共同作用。共存离子实验、循环再生实验结果显示,Ce-La-MOFs@Fe_(3)O_(4)对F^(-)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该复合材料的再生性能较好,回收率可达96%,两次循环后对F^(-)的去除率仍达8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ce-La-MOFs@Fe_(3)O_(4) 除氟 吸附 响应曲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陶瓷核废物固化体的制备及化学稳定性
11
作者 刘缘 范林杰 +4 位作者 刘昆奇 刘蝶 宋江 刘吉 王军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共9页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T法评估了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Sr_(0.5)Zr_(2)(PO_(4))_(3)相和(Ce,Sm)PO_(4)独居石相兼容性好,两相间不发生相互反应;所制备的复相陶瓷固化体晶粒尺寸小,相对密度高于96%,改变Sm/Ce比对固化体的微观结构和致密性无明显影响;PCT测试结果表明Sr、Ce和Sm的元素归一化元素浸出率都较低,与单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相比,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具有较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0.5)Zr_(2)(PO_(4))_(3)-(ce Sm)PO_(4)复相陶瓷固化体 微波烧结 致密性 化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压烧结制备Y_(2)MgAl_(4)SiO_(12)∶Ce^(3+)荧光陶瓷及光学性能
12
作者 王靖涛 王茗 +3 位作者 王森宇 徐祖盛 梁莹盈 张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442,共9页
Y_(3)Al_(5)O_(12)∶Ce^(3+)荧光粉是目前白光LED的主要发光材料,但在使用时存在封装树脂因散热不佳而发生老化等问题。本文采用无压烧结制备了Y_(2)MgAl_(4)SiO_(12)∶Ce^(3+)透明陶瓷荧光体,用于替代荧光粉体和调控发光性能。首先通... Y_(3)Al_(5)O_(12)∶Ce^(3+)荧光粉是目前白光LED的主要发光材料,但在使用时存在封装树脂因散热不佳而发生老化等问题。本文采用无压烧结制备了Y_(2)MgAl_(4)SiO_(12)∶Ce^(3+)透明陶瓷荧光体,用于替代荧光粉体和调控发光性能。首先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粉体,经高温煅烧后采用冷等静压成型,最后在马弗炉中1 600℃煅烧制得透明荧光陶瓷。研究了Ce^(3+)掺杂浓度和样品厚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其中掺杂量为0.5%的样品在800 nm处具有56%的透过率,在450 K下发光强度仍能保持室温强度的84%。与蓝光芯片组装成器件测试表明,荧光陶瓷在蓝光LEDs/LDs的激发下发出白光,其CIE色度坐标分别为(0.307 6,0.332 9)和(0.308 0,0.331 6),光效分别为62.6 lm/W和146.3 lm/W。研究结果表明,YMAS∶Ce荧光陶瓷可应用于白光LEDs/LDs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烧结 Y_(2)MgAl_(4)SiO_(12)∶ce^(3+) 荧光陶瓷 白光LEDs/L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3+)掺杂Ba_(3)Y_(2)(BO_(3))_(4)荧光粉发光性能及应用
13
作者 孙晓园 刘椿淼 +6 位作者 李敏 田宛鹭 娄文静 李昊翔 谭琴琴 李诚 骆永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92-2001,共10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e^(3+)掺杂的Ba3Y2(BO3)4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谱测定样品的晶体结构,研究了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衰减曲线、色坐标和变温光谱。在紫外光的激发下,Ce^(3+)掺杂的Ba_(3)Y_(2)(BO_(3))_(4)荧光粉发出明亮的蓝...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e^(3+)掺杂的Ba3Y2(BO3)4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谱测定样品的晶体结构,研究了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衰减曲线、色坐标和变温光谱。在紫外光的激发下,Ce^(3+)掺杂的Ba_(3)Y_(2)(BO_(3))_(4)荧光粉发出明亮的蓝光,发射峰中心位于420 nm附近,半高宽大于83 nm。随着Ce^(3+)离子掺杂浓度增加,样品的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随着Ce^(3+)掺杂浓度变化,样品CIE坐标变化较小,说明样品色彩稳定性好。随温度的升高,样品的发光强度降低,样品的热稳定性有待提高。把样品和商粉结合365 nm芯片制成白光LED,其色坐标为(0.33,0.39),显色指数为92.6,色温为5570 K。结果表明,Ba_(3)Y_(2)(BO_(3))_(4)∶Ce^(3+)荧光粉是一种新型的可用于白光LED的宽带发射蓝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ce^(3+)掺杂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载LaBr_(3)(Ce)探测器对点源的最小可探测活度研究
14
作者 杨金政 刘学 +1 位作者 刘林峰 房江奇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49,共7页
随着核能与核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对无人机载航空测量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LaBr_(3)(Ce)探测器以其优良的能量分辨率(<3%@661.2 keV)以及较高的探测效率受到了特别的关注。本文通过开展对LaBr_(3)(Ce)探测器的性能测试及无人机载飞... 随着核能与核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对无人机载航空测量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LaBr_(3)(Ce)探测器以其优良的能量分辨率(<3%@661.2 keV)以及较高的探测效率受到了特别的关注。本文通过开展对LaBr_(3)(Ce)探测器的性能测试及无人机载飞行实验,对2″×φ2″英寸LaBr_(3)(Ce)探测器在不同条件下对点源的探测能力进行了研究。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对LaBr_(3)(Ce)探测器的本底测试、探测效率测试、角响应测试等。飞行实验包括在不同辐射本底下的不同高度、不同速度、不同偏航距的飞行测试。确定了2″×φ2″英寸LaBr_(3)(Ce)探测器在K为557.01 Bq/kg、U为17.64 Bq/kg、Th为29.41 Bq/kg的辐射背景场下,不同飞行条件时探测器对~(137)Cs点源的最小可探测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r_(3)(ce)探测器 点源 探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邦铺钼(铜)矿床二长花岗斑岩、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和Ce^(4+)/Ce^(3+)比值 被引量:25
15
作者 罗茂澄 王立强 +1 位作者 冷秋锋 陈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6-278,共13页
文章对邦铺钼(铜)矿区产出的中新世二长花岗斑岩〔(16.23±0.19)Ma〕及古新世黑云二长花岗岩〔(62.1±1.9)Ma〕的锆石进行了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组成的研究。锆石Hf原位分析表明,邦铺钼(铜)矿区含矿二长花岗斑岩、成矿前黑云二... 文章对邦铺钼(铜)矿区产出的中新世二长花岗斑岩〔(16.23±0.19)Ma〕及古新世黑云二长花岗岩〔(62.1±1.9)Ma〕的锆石进行了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组成的研究。锆石Hf原位分析表明,邦铺钼(铜)矿区含矿二长花岗斑岩、成矿前黑云二长花岗岩的176Hf/177Hf比值分别为0.282818~0.282904和0.282748~0.282969,εHf(t)平均值分别为+3.0和+3.1,地壳Hf模式年龄平均值分别为878Ma和816Ma。表明岩浆源区主要来源于年轻地幔的组分,但在岩浆演化中遭受了古老地壳物质的混染。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二长花岗斑岩、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Ce4+/Ce3+比值分别为557.53和239.5,说明含矿岩体的氧逸度大于不含矿岩体的氧逸度。通过区域对比研究,从拉萨到工布江达,从雅鲁藏布江至念青唐古拉,冈底斯成矿带岩浆源区可能混染了越来越多的古老地壳物质,岩浆氧逸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ce4+/ce3+比值 二长花岗斑岩 黑云二长花岗岩 邦铺钼(铜)矿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金平铜厂斑岩铜钼矿区岩体锆石Ce^(4+)/Ce^(3+)比值及其对成矿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23
16
作者 胥磊落 毕献武 +1 位作者 陈佑纬 齐有强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82,共9页
对金沙江—红河成矿带南段铜厂斑岩铜钼矿区含矿的石英正长斑岩和无矿的细粒正长岩开展了锆石的Ce4+/Ce3+比值、δCe及δEu值的研究,结果显示含矿的4个石英正长斑岩样品的锆石Ce4+/Ce3+比值变化范围为208~336,平均比值为265,δCe值变... 对金沙江—红河成矿带南段铜厂斑岩铜钼矿区含矿的石英正长斑岩和无矿的细粒正长岩开展了锆石的Ce4+/Ce3+比值、δCe及δEu值的研究,结果显示含矿的4个石英正长斑岩样品的锆石Ce4+/Ce3+比值变化范围为208~336,平均比值为265,δCe值变化范围为17.6~60.6,平均值为33.8,δEu值变化范围为0.592~0.628,平均值为0.611,不含矿的1个细粒正长岩样品的锆石Ce4+/Ce3+比值为61,δCe值为8.50,δEu值为0.424,含矿的石英正长斑岩的锆石Ce4+/Ce3+比值、δCe及δEu值均明显高于不含矿的细粒正长岩,反映了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具有相对高的氧化状态。对比金沙江—红河成矿带北段的玉龙斑岩铜钼矿带和中段的马厂箐斑岩铜钼矿的含矿与无矿岩体,它们的锆石Ce4+/Ce3+比值与南段铜厂斑岩铜钼矿含矿及无矿岩体具有基本类似的特征,含矿岩体的锆石Ce4+/Ce3+比值通常大于200,而不含矿岩体的锆石Ce4+/Ce3+比值基本上都小于120。这种差异对进一步认识金沙江—红河成矿带斑岩铜钼矿的岩浆氧逸度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斑岩铜钼矿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红河成矿带 铜厂斑岩铜钼矿 锆石ce4+/ce3+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Al_2O_4:Tb^(3+),Ce^(3+)发光材料的合成与发光特性 被引量:23
17
作者 邱克辉 李峻峰 +1 位作者 高晓明 傅茂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7-201,共5页
以高温固相法合成SrAl_2O_4:Tb^(3+),Ce^(3+)发光材料,蓄光后在暗室中观察发出明亮的绿光。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对其进行了物相测定,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晶相与显微结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物为α-SrAl_2O_4,属于单斜晶系。利用荧光... 以高温固相法合成SrAl_2O_4:Tb^(3+),Ce^(3+)发光材料,蓄光后在暗室中观察发出明亮的绿光。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对其进行了物相测定,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晶相与显微结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物为α-SrAl_2O_4,属于单斜晶系。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了光谱分析,测定了所合成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Tb^3+)含量与合成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关系,在SrAl_2O_4:Tb^(3+)体系中加入Ce^(3+),发现Ce^(3+)可将能量传递给Tb^(3+),对Tb^(3+)起到了敏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发光材料 铝酸锶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能量传递 铽离子 铈离子 高温固相法 X射线粉晶衍射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lF_4∶ Ce,Tb磷光体的发光特性及Ce^(3+)对Tb^(3+)的敏化作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根华 陈荣 张启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9,共4页
采用溶液反应法和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KA1F4基质化合物及KA1F4∶Ce,Tb磷光体,测定了磷光体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在碱金属氟铝酸盐基质中Ce3+对Tb3+的能量传递,根据Ce3+、Tb3+在KAlF4中... 采用溶液反应法和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KA1F4基质化合物及KA1F4∶Ce,Tb磷光体,测定了磷光体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在碱金属氟铝酸盐基质中Ce3+对Tb3+的能量传递,根据Ce3+、Tb3+在KAlF4中的能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lF4 发光特性 敏化 磷光 氟铝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掺杂Mn3O4及其电化学电容行为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子瑜 胡中爱 +4 位作者 杨玉英 王欢文 常艳琴 陈艳丽 雷自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73-1678,共6页
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了Mn_3O_4和Ce掺杂Mn_3O_4.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电化学交流阻抗和恒流充放电技术对其电化学性能... 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了Mn_3O_4和Ce掺杂Mn_3O_4.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电化学交流阻抗和恒流充放电技术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Ce掺杂对Mn_3O_4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均有显著影响.当Ce离子占金属离子总量的3%时,掺杂Mn_3O_4的单电极比电容高达477 F·g^(-1),比未掺杂的提高了43.7%,并且表现出更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MN3O4 ce 掺杂 电化学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_2O_7^(2-)/Cr^(3+)和Ce^(4+)/Ce^(3+)电解液作媒质间接合成对甲氧基苯甲醛 被引量:9
20
作者 胡瑞省 刘欣 +1 位作者 顾登平 张元静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4-138,共5页
在高剪切混合乳化机搅拌下,通过对Cr2O72- /Cr3+和 Ce4+/Ce3+两种媒质间接合成对甲氧基苯甲醛槽外反应的研究,得到合成对甲氧基苯甲醛的优选条件分别为:原料配比n(Cr2O72-):n(p-CH3O-C6H4-CH3)=1:6,反应温度 80℃,反应时间10min,对甲氧... 在高剪切混合乳化机搅拌下,通过对Cr2O72- /Cr3+和 Ce4+/Ce3+两种媒质间接合成对甲氧基苯甲醛槽外反应的研究,得到合成对甲氧基苯甲醛的优选条件分别为:原料配比n(Cr2O72-):n(p-CH3O-C6H4-CH3)=1:6,反应温度 80℃,反应时间10min,对甲氧基苯甲醛反应收率90.5%;原料配比 n(Ce4+):n(p-CH3O-C6H4-CH3)=1:1,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min,对甲氧基苯甲醛反应收率97.1%。结果表明,Ce4+/Ce3+做媒质产品时-空效率较低,这是Ce4+/Ce3+媒质存在的本质缺陷;而Cr2O72-/Cr3+做媒质产品时-空效率提高近2倍,显著地增加产品的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2O7^2-/Cr^3+媒质 ce^4+/ce^3+媒质 对甲氧基苯甲醛 间接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