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含矿岩体的相对氧化状态:来自锆石Ce(Ⅳ)/Ce(Ⅲ)比值的约束 被引量:46
1
作者 辛洪波 曲晓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2-160,共9页
对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三个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进行了锆石与全岩的微量元素分析,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三个矿床含矿斑岩的锆石Ce(Ⅳ)/Ce(Ⅲ)比值和δEu值:拉抗俄矿床为492.25和0.5341,冲江矿床为263.83和0.4353,南木矿床为291.94和0.5273... 对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三个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进行了锆石与全岩的微量元素分析,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三个矿床含矿斑岩的锆石Ce(Ⅳ)/Ce(Ⅲ)比值和δEu值:拉抗俄矿床为492.25和0.5341,冲江矿床为263.83和0.4353,南木矿床为291.94和0.5273。认为锆石Ce(Ⅳ)/Ce(Ⅲ)比值>260,δEu>0.4是斑岩成矿的地球化学标志。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锆石Ce(Ⅳ)/Ce(Ⅲ)比值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指示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东部较西部受到更大程度的上部地壳物质的混染。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矿化机理可表述为:深部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上部地壳物质的混染,使岩浆的氧逸度增加,在随后的结晶分异过程中产生高Cu、Au浓度的岩浆热液流体,并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随着压力、温度的降低,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了成岩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 锆石ce()/ce()比值 相对氧化状态 成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Ⅳ)/Ce(Ⅲ)介电氧化处理模拟亚甲基蓝废水
2
作者 李冬梅 谢昱 +3 位作者 梁奕聪 王子熙 冯力 卢文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26,共5页
使用介体电化学氧化(MEO)/Ce(Ⅳ)技术用于模拟亚甲基蓝(MB)废水的处理,探讨了不同催化体系、初始铈离子含量、初始pH和电流密度对体系降解模拟MB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Ce3+的浓度为5 mmol/L,在pH为4.0~6.0,电流密度为120 A/m2时,MEO... 使用介体电化学氧化(MEO)/Ce(Ⅳ)技术用于模拟亚甲基蓝(MB)废水的处理,探讨了不同催化体系、初始铈离子含量、初始pH和电流密度对体系降解模拟MB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Ce3+的浓度为5 mmol/L,在pH为4.0~6.0,电流密度为120 A/m2时,MEO/Ce(Ⅳ)的MB染料废水去除效果明显优于直接电催化和单独Ce(Ⅳ)催化,此时对MB染料废水的去除率可达到50%以上,并在pH为2.0时达到了90%。在MEO/Ce(Ⅳ)体系中主要的氧化性物质为Ce4+,体系中MB的降解通过Ce4+的氧化和直接电化学氧化共同实现,体系中并没有羟基自由基和硫酸根自由基等氧化性物质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介电氧化 ce()/ce() 亚甲基蓝废水 氧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原射线计量分析-荧光猝灭法同时测定Eu(Ⅲ)和Ce(Ⅳ)
3
作者 陈科平 张敏 +2 位作者 朱乾华 周尚 杨季冬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2,共5页
在pH为3.35~3.85的B-R缓冲溶液中,稀土离子Eu(Ⅲ)和Ce(Ⅳ)均能与泛昔洛韦(FCV)形成络合物,并使FCV的荧光(λex/λem=304/370nm)显著猝灭。该体系荧光猝灭程度(△F)在一定范围内与Eu(Ⅲ)和Ce(Ⅳ)的质量浓度成正比,但荧光... 在pH为3.35~3.85的B-R缓冲溶液中,稀土离子Eu(Ⅲ)和Ce(Ⅳ)均能与泛昔洛韦(FCV)形成络合物,并使FCV的荧光(λex/λem=304/370nm)显著猝灭。该体系荧光猝灭程度(△F)在一定范围内与Eu(Ⅲ)和Ce(Ⅳ)的质量浓度成正比,但荧光强度的减弱随Eu(Ⅲ)和Ce(Ⅳ)质量浓度的线性增幅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两组分荧光光谱强度的加和性,建立双组分信号响应的两条标准曲线,可据同原射线的计量分析法同时测定Eu(Ⅲ)和Ce(Ⅳ)。方法对Eu(Ⅲ)和Ce(Ⅳ)的检出限分别为8.68、18.0ng/mL,线性范围分别为0.05~3.2、0.1~3.2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猝灭法 同原射线计量分析 泛昔洛韦 Eu() 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溶液中Ce^(3+)在铂电极上阳极氧化动力学 被引量:5
4
作者 金世雄 温青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688-693,共6页
用分解极化曲线法研究了铂电极上Ce(Ⅳ)阳极形成动力学与机理.验结果表明,电位在1.7—1.9V(vs.SCE)的高极化区,分解得到的O22和Ce(Ⅳ)的极化曲线Tafel斜率分别为2.303RT/βF和2×2.303RT/βF,两者的动力学方程可... 用分解极化曲线法研究了铂电极上Ce(Ⅳ)阳极形成动力学与机理.验结果表明,电位在1.7—1.9V(vs.SCE)的高极化区,分解得到的O22和Ce(Ⅳ)的极化曲线Tafel斜率分别为2.303RT/βF和2×2.303RT/βF,两者的动力学方程可分别用下式表示:假设了Ce3+是通过反应中间基MCe(OH)3·Oad氧化的机理.由此所导出的动力学方程与实验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 铂电极 铈离子 氧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Ⅳ)与焦磷酸盐的配位作用
5
作者 董文基 杨汝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6年第5期401-405,共5页
考察了在焦磷酸盐水溶液中用O_(3)氧化Ce(Ⅲ),生成的Ce(Ⅳ)与P_(2)O_(7^(4-)的作用情况,并对不同条件下所得的固体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配位作用 焦磷酸盐 ce() 铈() ce() 水溶液 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芜火山岩盆地凹山铁矿床侵入岩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6
作者 段超 李延河 +2 位作者 毛景文 侯可军 袁顺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74-1884,共11页
凹山铁矿床是玢岩铁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中发育有辉石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两类侵入岩。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类岩浆岩中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型相似,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锆石较辉石闪长玢岩中锆石具有较高的U含量,较高的U/Y... 凹山铁矿床是玢岩铁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中发育有辉石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两类侵入岩。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类岩浆岩中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型相似,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锆石较辉石闪长玢岩中锆石具有较高的U含量,较高的U/Yb比值以及相似的Yb、Hf和Y含量,结合前人的研究认为,两者的源区具有一致性,均源于富集地幔,并在其上涌就位过程中混染了壳源物质,其中花岗闪长斑岩混染了更多的壳源物质。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的Ce(Ⅳ)/Ce(Ⅲ)比值集中于0~100,远低于斑岩铜矿成矿岩体Ce(Ⅳ)/Ce(Ⅲ)>300的特征,具有较弱的形成斑岩型铜金矿的特征,但在宁芜地区发育的这类花岗闪长斑岩是否具有形成铜金矿化的潜力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微量元素 ce() ce()比值 凹山 玢岩铁矿 宁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会岩体:一个潜在的含钼铜矿化岩体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军锋 李超 +2 位作者 李贺 孙卫东 汪方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91-801,共11页
四会岩体位于广东省四会市境内,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在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的基础上,对采自该岩体的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微区原位LA-ICP-MS锆石微量元素分析和U-Pb定年。CL图像显示这些锆石自形,具有明... 四会岩体位于广东省四会市境内,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在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的基础上,对采自该岩体的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微区原位LA-ICP-MS锆石微量元素分析和U-Pb定年。CL图像显示这些锆石自形,具有明显的岩浆生长环带,个别有暗色的核。获得了20个有效的206Pb/238U年龄,年龄范围从161~1069Ma。锆石微量元素分析显示这些锆石样品具有高的Th、U和REE含量,明显富集HREE,其Th/U比值普遍高于0.4,表明这些锆石属于岩浆成因。其中年龄最新的一组共10个点比较集中,206Pb/238Pb加权平均年龄为166.6±2.9Ma,代表岩体的成岩时代;其余较老的10个年龄数据比较分散,代表捕获锆石信息。同时这些锆石的Ce(Ⅳ)/Ce(Ⅲ)值为146~681,平均为441,表明形成该岩体的岩浆具有较高的氧逸度;Eu/Eu*值为0.41~0.60,明显高于一般不含矿的岩体(〈0.4)。将四会岩体锆石Ce(Ⅳ)/Ce(Ⅲ)和Eu/Eu*与邻区粤北大宝山含矿斑岩中锆石(Ce(Ⅳ)/Ce(Ⅲ)=13.9~414;Eu/Eu*=0.14~0.70)进行对比,发现两个参数都比较一致。综合分析表明,四会岩体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具有铜钼矿成矿潜力的含矿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ce()/ce() 氧逸度 铜钼矿 四会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硫酸铵-锌试剂体系中铜、镧、铀、铈萃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邓凡政 陈影 +1 位作者 谢召久 石影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9-351,共3页
对4种金属离子[铜(Ⅱ),镧(Ⅲ),铀(Ⅵ)及铈(Ⅳ)]在双水相液-液萃取体系[聚乙二醇2000(PEG)-(NH4)2SO4-锌试剂]中的萃取行为,特别是影响萃取的条件(包括溶液的酸度,锌试剂用量;硫酸铵加入量及有无表面活性剂存在等)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铜(... 对4种金属离子[铜(Ⅱ),镧(Ⅲ),铀(Ⅵ)及铈(Ⅳ)]在双水相液-液萃取体系[聚乙二醇2000(PEG)-(NH4)2SO4-锌试剂]中的萃取行为,特别是影响萃取的条件(包括溶液的酸度,锌试剂用量;硫酸铵加入量及有无表面活性剂存在等)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铜(Ⅱ)在pH 3~8的条件下,以锌试剂螯合物的形态被定量萃取进入PEG相,萃取率在95%以上;镧(Ⅲ)在pH 1~7之间不被萃取,仍以离子状态留在下层水相中;而铀(Ⅵ)及铈(Ⅳ)在pH 1~11范围内萃取不完全,萃取率在30%~65%之间。试验表明,在pH 6的条件下,铜(Ⅱ)可与共存的镧(Ⅲ)定量分离,铜(Ⅱ)进入PEG相的萃取率在95.6%~98.3%之间,而共存的镧(Ⅲ)仅有4.5%~5.1%进入PEG相中。对锌试剂作为螯合剂与上述4种金属离子在萃取过程的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液-液萃取 铜(Ⅱ) 镧() 铀(Ⅵ) 铈() 聚乙二醇2000 硫酸铵 锌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水中总铬的快速消解和光度法测定 被引量:4
9
作者 易江 岳宏斌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7-39,共3页
本文介绍在测定工业废水中总铬时,用蒸汽消解法,在硝酸介质中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并使铬转化为可溶性Cr(Ⅲ),用活性炭吸附脱除残余的有机物、色素和胶状物。在室温下以Ce(Ⅳ)氧化Cr(Ⅲ)为Cr(Ⅵ),NaN_3还原过量的Ce(Ⅳ),然后用二苯碳酰二... 本文介绍在测定工业废水中总铬时,用蒸汽消解法,在硝酸介质中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并使铬转化为可溶性Cr(Ⅲ),用活性炭吸附脱除残余的有机物、色素和胶状物。在室温下以Ce(Ⅳ)氧化Cr(Ⅲ)为Cr(Ⅵ),NaN_3还原过量的Ce(Ⅳ),然后用二苯碳酰二肼(DPC)光度法测定。平均回收率约98%,水样中铬含量为0.352ppm时,相对标准偏差为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ce() Cr() 总铬 有机物 Cr(Ⅵ) 活性炭吸附 硝酸 脱除 可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HFP与稀土元素的固态络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的研究
10
作者 李聚源 杨汝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3年第2期145-151,共7页
本文用“萃取-沉淀法”、“水溶液析出法”合成了稀土(Ⅲ)及Ce(Ⅳ)与螯合剂PMHFP的固态络合物。测定了络合物的组成,研究了紫外、红外光谱、热稳定性以及个别络合物作为核磁共振中的化学位移试剂的可能性。
关键词 化学位移试剂 稀土() 核磁共振 红外光谱 稀土元素 络合物 ce() 螯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