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基改性埃洛石对Cu(II)和Cd(II)的吸附研究
1
作者 肖雪 于文彬 +3 位作者 谭道永 吴兴福 覃宗华 万泉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80,共12页
本研究采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管状埃洛石(Hal)进行共价接枝制备了氨基改性埃洛石(Hal-NH_(2)),通过XRD、TEM、SEM、氮气吸脱附等手段表征了Hal-NH_(2)的结构特征,并通过批次吸附实验、谱学技术研究了Hal-NH_(2)对Cu(II)和Cd(II)的... 本研究采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管状埃洛石(Hal)进行共价接枝制备了氨基改性埃洛石(Hal-NH_(2)),通过XRD、TEM、SEM、氮气吸脱附等手段表征了Hal-NH_(2)的结构特征,并通过批次吸附实验、谱学技术研究了Hal-NH_(2)对Cu(II)和Cd(II)的吸附性能及机理。Hal-NH_(2)中氨基主要存在于Hal的内腔,其氨基嫁接量为0.83 mmol/L,由于硅烷嫁接占据了部分内腔孔道,Hal-NH_(2)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较Hal明显降低。Hal-NH_(2)对Cu^(2+)和Cd^(2+)的吸附随溶液初始p H值的增大而增加,吸附时间为216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298 K时,Hal-NH_(2)对Cu^(2+)和Cd^(2+)的Langmuir吸附量分别为50.29和68.70 mg/g,是Hal的3.11和1.97倍。Hal-NH_(2)吸附Cu^(2+)和Cd^(2+)为自发的吸热反应,吸附后体系的混乱度增大,其吸附机制主要是氨基与重金属离子之间发生配位反应,且Hal-NH_(2)对Cu^(2+)的作用力强于Cd^(2+);Cu^(2+)和Cd^(2+)共存时,Hal-NH_(2)对Cu^(2+)的吸附基本不受影响,其对Cd^(2+)的吸附显著降低。由于其较高的吸附能力,Hal-NH_(2)可作为Cu(II)和Cd(II)吸附材料用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本研究为Hal在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洛石 氨基改性 吸附 重金属 CU(ii) cd(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砷酸根对砖红壤中Cd(II)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晶 徐仁扣 +1 位作者 赵安珍 谭文峰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33-1435,共3页
土壤中砷和镉同时存在的现象普遍存在,但目前对砷酸根与Cd(II)在可变电荷土壤表面协同作用的机制还了解不多。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288 K和308 K温度条件下Cd(II)在昆明砖红壤表面的吸附动力学,比较了加入砷酸根对Cd(II)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土壤中砷和镉同时存在的现象普遍存在,但目前对砷酸根与Cd(II)在可变电荷土壤表面协同作用的机制还了解不多。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288 K和308 K温度条件下Cd(II)在昆明砖红壤表面的吸附动力学,比较了加入砷酸根对Cd(II)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加As(V)和升高温度均不仅增加Cd(II)的吸附量,而且提高了吸附反应的速率。Cd(II)在砖红壤表面的吸附反应进行的特别快,几乎在30 min内达到准平衡,假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拟合30 min内的吸附动力学数据(r2>0.999 5)。从反应速率常数计算得到的活化能的结果表明,加As(V)显著降低了Cd(II)吸附反应的活化能,这是As(V)促进可变电荷土壤吸附Cd(II)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红壤 cd(ii)吸附 动力学 温度 砷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SiO_2微球对重金属Cd(II)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隋学叶 刘世权 +1 位作者 徐杰 程新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195-198,共4页
采用壳上具有纳米孔的中空SiO2微球从溶液中吸附重金属Cd(II)离子,研究了被吸附溶液的pH值、Cd(II)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对吸附Cd(II)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壳上具有纳米孔的中空SiO2微球可用于从溶液中吸附Cd(II)离子。在pH>3... 采用壳上具有纳米孔的中空SiO2微球从溶液中吸附重金属Cd(II)离子,研究了被吸附溶液的pH值、Cd(II)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对吸附Cd(II)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壳上具有纳米孔的中空SiO2微球可用于从溶液中吸附Cd(II)离子。在pH>3的弱酸性溶液中比在pH≤3的酸性条件下中空SiO2微球吸附Cd(II)离子的量要大得多。Cd(II)离子初始浓度小于0.4 mol.L-1时,Cd吸附量随Cd(II)离子初始浓度的影响较小,进一步增大Cd(II)离子初始浓度,吸附量大幅攀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 中空SiO2 微球 cd(Ⅱ)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B图像颜色检测的Cd(II)浓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卫军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10期17-19,共3页
在实验中,镉离子(Cd(II))与对硝基苯重氮氨基偶氮苯反应的溶液随着Cd(II)浓度从0.0660-0.648 2μg/m L会有颜色深浅的变化。为了探求颜色变化与Cd(II)浓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包含了红绿兰(RGB)测量结构、实验图像采集、对实际... 在实验中,镉离子(Cd(II))与对硝基苯重氮氨基偶氮苯反应的溶液随着Cd(II)浓度从0.0660-0.648 2μg/m L会有颜色深浅的变化。为了探求颜色变化与Cd(II)浓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包含了红绿兰(RGB)测量结构、实验图像采集、对实际采集的RGB图像数据处理,其中重点在于RGB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定位、图像分割和RGB图转YUV图时V值计算。最终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颜色变化(V值)与Cd(II)五种浓度之间的关系服从指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ii) 红绿兰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壳生物碳吸附Cd(II)的性能和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石云龙 于长江 +3 位作者 林强 张丽梅 李晗 贾振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0期13187-13193,共7页
将椰子壳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热解制备了椰壳生物碳(coconut shell biochar,CSBC),用于吸附水中的Cd(II)。通过红外光谱分析(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 将椰子壳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热解制备了椰壳生物碳(coconut shell biochar,CSBC),用于吸附水中的Cd(II)。通过红外光谱分析(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X射线能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等方法对CSBC以及CSBC-Cd(II)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SBC对Cd(II)的吸附机理。考察了Cd(II)溶液pH、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CSBC吸附Cd(II)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对CSBC吸附Cd(II)有显著的影响,pH=5为最佳吸附条件;CSBC吸附Cd(II)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分别符合Pseudo-second-order model模型和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拟合的饱和吸附量为29.36 mg/g。吸附机理为:Cd(II)与CSBC表面的CO_(3)^(2-)生成CdCO_(3)和Cd(OH)_(2)沉淀,以及O—H、C—O、C C、C O、COO-等活性官能团与Cd(II)形成配合物。可见CSBC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Cd(II)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壳 生物碳 cd(ii)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零价铁对Cd(Ⅱ)、Cr(Ⅵ)、Pb(Ⅱ)的吸附性能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琋 张桂森 +2 位作者 王雅璇 古雪 王兵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7-1833,1837,共8页
针对镉[Cd(Ⅱ)]、铬[Cr(Ⅵ)]和铅[Pb(Ⅱ)]的重金属复合废水处理问题,以生物炭(BC)和膨润土(BE)改性纳米零价铁(nZVI),得到BC-BE-nZVI复合材料,通过吸附实验探究了该材料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并利用吸附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方程拟合、XRD... 针对镉[Cd(Ⅱ)]、铬[Cr(Ⅵ)]和铅[Pb(Ⅱ)]的重金属复合废水处理问题,以生物炭(BC)和膨润土(BE)改性纳米零价铁(nZVI),得到BC-BE-nZVI复合材料,通过吸附实验探究了该材料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并利用吸附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方程拟合、XRD和XPS分析,揭示了BC-BE-nZVI对单一和复合重金属体系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BC-BE-nZVI对重金属的去除作用最强,Cd(Ⅱ)、Cr(Ⅵ)、Pb(Ⅱ)去除率分别可达96.43%,97.70%和95.69%,并且能够适应pH范围较广的重金属废水;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更适合描述BC-BE-nZVI的吸附过程;复合重金属体系下,BC-BE-nZVI的吸附过程更适用于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且竞争吸附能力Cd(Ⅱ)>Cr(Ⅵ);单一重金属体系下,Cd(Ⅱ)去除机制主要包括吸附沉淀,Cr(Ⅵ)的去除主要为还原和吸附,Pb(Ⅱ)主要为吸附沉淀;而复合重金属体系下吸附机理主要为沉淀和络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Ⅱ) Cr(Ⅵ) Pb(Ⅱ) 改性纳米零价铁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5-咪唑二羧酸配体镉配位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苗 郑易萌 +3 位作者 孙已婷 毛玉玲 朱百丽 崔术新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以4,5-咪唑二羧酸(H_(3)IDC)和四水合硝酸镉(Cd(NO_(3))_(2)·4H_(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配合物{[Cd(H_(2)IDC)_(2)(H_(2)O)_(2)]·_(2)H_(2)O}_n(1)。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S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 以4,5-咪唑二羧酸(H_(3)IDC)和四水合硝酸镉(Cd(NO_(3))_(2)·4H_(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配合物{[Cd(H_(2)IDC)_(2)(H_(2)O)_(2)]·_(2)H_(2)O}_n(1)。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S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荧光光谱(FL)对配合物1进行结构测定和表征。SXRD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在配合物1中,Cd(Ⅱ)离子与H_(2)IDC-阴离子和水分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并通过氢键进一步扩展形成三维结构。室温下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当激发波长为296 nm时,配合物1在598 nm处有最强的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Ⅱ)配合物 4 5-咪唑二羧酸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酸钾改性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水体中Cd(Ⅱ)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亚琢 周翔 +2 位作者 修磊 单锐 袁浩然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80-2386,共7页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金属铬Cd(Ⅱ)的过量排放将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以花生壳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并用高铁酸钾(K_(2)FeO_(4))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磁性吸附剂(Fe-BC)用于吸附并降低水体中的Cd(II)。实验探究了吸附时间、溶液pH、Cd(...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金属铬Cd(Ⅱ)的过量排放将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以花生壳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并用高铁酸钾(K_(2)FeO_(4))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磁性吸附剂(Fe-BC)用于吸附并降低水体中的Cd(II)。实验探究了吸附时间、溶液pH、Cd(II)质量浓度和生物炭添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溶液pH为6、吸附饱和时间为2 h、饱和Cd(II)质量浓度为300 mg·L^(−1)、吸附剂添加量为4.0 g·L^(−1)时,Cd(II)最大吸附量可达到153.28 mg·g^(−1)。较高的pH值会导致Cd(II)以沉淀的形式析出。同时,多种表征手段表明,改性剂K_(2)FeO_(4)改善了生物炭表面的孔径结构,增加了生物炭表面C=C、C=O和−OH官能团的数量,FTIR还证明了吸附过程中官能团与Cd(II)发生络合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吸附效率。Fe-BC在第4次脱附-吸附实验中对Cd(II)的吸附量达79.38 mg·g^(−1),该生物炭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能。为了进一步研究该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对该吸附过程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的研究,结果表明Fe-BC生物炭对Cd(II)的吸附属于单层表面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为辅。综上所述,Fe-BC生物炭材料制备简单、经济环保,具有吸附速率快、吸附容量大、吸附效率高、化学稳定性好的优点,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Cd(II)含量,降低其生态风险,为废弃生物质资源化以及水体污染治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改性 吸附特性 cd(ii) 高铁酸钾 花生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离子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玉玲 张兰英 +2 位作者 刘娜 杜连柱 房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2,71,共3页
采用从活性污泥中筛选的ZYL霉菌,进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离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Cr(Ⅵ)、Cd(Ⅱ)浓度分别为300mg/L时,菌种生长良好。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的最佳条件是pH=5.0,时间1h,温度为10℃。吸附规律符合Langm uir... 采用从活性污泥中筛选的ZYL霉菌,进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离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Cr(Ⅵ)、Cd(Ⅱ)浓度分别为300mg/L时,菌种生长良好。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的最佳条件是pH=5.0,时间1h,温度为10℃。吸附规律符合Langm uir等温吸附模型,由回归方程得到Cr(Ⅵ)的表观最大吸附量为14m g/g;Cd(Ⅱ)的表观最大吸附量为52m g/g,说明该霉菌可以很好的去除低温水体(地下水)中Cr(Ⅵ)、Cd(Ⅱ)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吸附 Cr(Ⅵ) cd(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对Cd^(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谭学才 黄在银 +2 位作者 周桂 范蛟晖 蔡荣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68,共2页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the reaction time,temperature,particle size,initial Cd2+ concentration,pH and different anion,on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Cd2+ on chitosan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the reaction time,temperature,particle size,initial Cd2+ concentration,pH and different anion,on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Cd2+ on chitosan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ptimum conditions of adsorption by chitosan were:the counteranion species in Cd2+ solution was SO24;pH in Cd2+ solution was 40;the higher temperature and the longer reaction time was good for ad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cd^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含二茂铁基的镉配合物Cd(dppf)I_2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尊行 王秀丽 刘世雄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19-1122,共4页
The complex containing ferroceneyl, Cd(dppf)I2(dppf=1,1 bis(diphenylphosphino) ferrocen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Uv vis DRIS spectrum and X 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space ... The complex containing ferroceneyl, Cd(dppf)I2(dppf=1,1 bis(diphenylphosphino) ferrocen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Uv vis DRIS spectrum and X 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a=37.439(3)?, b=10.2472(6)?, c=18.719(1)?, β=110.4715(16)°, V=6727.8(8)?3, Z=8, Dc=1.818g·cm-3, F(000)=3536, μ=3.015mm-1, R=0.0308, wR=0.0692. dppf coordinates to Cd? as bidentate ligand, and the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of Cd? is a distorted tetrahedr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Cd(dppf)I2 and Cd(dppf)Br2 are discussed by quantum chemistry cal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配合物 cd(dppf)I2 合成 晶体结构 电子结构 二茂铁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C-g-PAA/AM/ATP水凝胶对水体中Cd(Ⅱ)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红梅 张紫君 许楠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5-552,共8页
在凹凸棒黏土(ATP)的存在下,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主链,过硫酸铵(APS)作为引发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作交联剂,与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进行接枝共聚,合成羧甲基纤维素-接枝-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凹凸棒黏土(CM... 在凹凸棒黏土(ATP)的存在下,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主链,过硫酸铵(APS)作为引发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作交联剂,与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进行接枝共聚,合成羧甲基纤维素-接枝-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凹凸棒黏土(CMC-g-PAA/AM/ATP)复合水凝胶。采用该种材料吸附去除水体中的Cd(Ⅱ),考察溶液初始p H、金属离子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吸附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吸附反应的影响,并借助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探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初始p H范围在4.0~8.0内吸附效果佳,吸附反应在40分钟内达到平衡,整个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中放热。CMC-g-PAA/AM/ATP可以快速、有效地去除水溶液中的Cd(Ⅱ),吸附机理包括静电作用、络合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C-g-PAA/AM/ATP cd(Ⅱ) 吸附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纳米锰钾矿去除废水中Cd(Ⅱ)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子峰 张洪伟 +1 位作者 陆俊君 徐劼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17-1222,共6页
利用合成纳米锰钾矿去除模拟废水中Cd(Ⅱ),研究不同去除反应条件对废水中镉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纳米锰钾矿对水溶液中Cd2+的去除平衡时间约为2h;在Cd2+质量浓度为50mg·L-1、溶液初始pH=6.50、反应温度25℃、处理剂粒径9... 利用合成纳米锰钾矿去除模拟废水中Cd(Ⅱ),研究不同去除反应条件对废水中镉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纳米锰钾矿对水溶液中Cd2+的去除平衡时间约为2h;在Cd2+质量浓度为50mg·L-1、溶液初始pH=6.50、反应温度25℃、处理剂粒径96~120μm、每升模拟废水中投加2g合成纳米锰钾矿时,平衡后Cd2+去除率为90.6%.当Cd2+质量浓度不高于300 mg·L-1时,吸附等温线近似符合Langmuir模型,合成纳米锰钾矿最大理论吸附量为120.5mg·g-1.纳米锰钾矿对于Cd2+的去除是表面配位吸附、静电吸附、离子交换三种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纳米锰钾矿 cd(ii)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土对Cd(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瑞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221-14223,共3页
采用凹凸棒土对废水中的Cd(II)进行吸附试验,探讨了吸附时间、凹凸棒土投加量、废水中Cd(II)的初始浓度对吸附率的影响,探索最佳工艺条件;同时考察了酸化改性后凹凸棒土对Cd(II)的吸附性能,并分析了凹凸棒土对Cd(II)的吸附等温线。结果... 采用凹凸棒土对废水中的Cd(II)进行吸附试验,探讨了吸附时间、凹凸棒土投加量、废水中Cd(II)的初始浓度对吸附率的影响,探索最佳工艺条件;同时考察了酸化改性后凹凸棒土对Cd(II)的吸附性能,并分析了凹凸棒土对Cd(II)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Cd(II)的初始浓度越高,吸附率越低;Cd(II)在浓度为20 mg/L、吸附时间60 m in、凹凸棒土投加量60 g/L时,去除率达到94.6%;盐酸改性后,Cd(II)在浓度为20 mg/L、吸附时间60 m in、凹凸棒土投加量40 g/L时,吸附率达93.5%,当凹凸棒土投加量为60 g/L时吸附率达98.2%;从拟合吸附等温线相关性系数来看,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中凹凸棒土对Cd(II)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cd(ii) 吸附 Langmuir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Ⅱ)-NH_3-Cl^--H_2O体系配合平衡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瑞祥 武岩鹏 唐谟堂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共4页
用双平衡法,研究了Cd(Ⅱ)-NH3-Cl--H2O体系中Cd(Ⅱ)配合平衡热力学,求出了氨水浓度和氯离子浓度在0~5 mol/L变化时,体系中各物种的平衡浓度,绘制了热力学平衡图,并对热力学计算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镉离子浓度理论... 用双平衡法,研究了Cd(Ⅱ)-NH3-Cl--H2O体系中Cd(Ⅱ)配合平衡热力学,求出了氨水浓度和氯离子浓度在0~5 mol/L变化时,体系中各物种的平衡浓度,绘制了热力学平衡图,并对热力学计算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镉离子浓度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之间的绝对平均误差为12.04%,说明该热力学模型是正确的,所选数据的准确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镉(Ⅱ)配合平衡 双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Co(Ⅱ)、Cd(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16
作者 谢亚勃 郑海洋 +2 位作者 王林 王欢欢 李建荣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5,122,共8页
为了探究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利用常温静置法合成了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的配合物1([Co L2(H2O)2]·5H2O)和配合物2({[Cd(L)(HL)(H2O)]·Cl O4·H2O}n(HL=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L=2-吡啶甲醛缩对氨... 为了探究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利用常温静置法合成了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的配合物1([Co L2(H2O)2]·5H2O)和配合物2({[Cd(L)(HL)(H2O)]·Cl O4·H2O}n(HL=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L=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根)),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得了二者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配合物2为正交晶系,空间群是Pbca.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的Co2+离子采用六配位模式,分别与2个配体分子中的4个N原子和2个水分子中的2个O原子配位形成单核分子;配合物2为一维链状结构,每个Cd2+离子采用七配位模式,分别与HL中的2个N原子,L中的2个N原子、2个O原子以及水中的O原子进行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 Co( ii)配合物 cd( ii)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炭和沸石对土壤吸附Cd(Ⅱ)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魏樵 杜立宇 +1 位作者 梁成华 周佚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4-257,261,共5页
为了比较2种类型改良剂对土壤中Cd(Ⅱ)的修复作用,向土壤中添加0.5%和2%的秸秆炭和沸石,培养60d后分析土壤性质的变化,并用一次平衡法研究秸秆炭和沸石对土壤吸附Cd(Ⅱ)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秸秆炭和沸石均能提高土壤CEC,... 为了比较2种类型改良剂对土壤中Cd(Ⅱ)的修复作用,向土壤中添加0.5%和2%的秸秆炭和沸石,培养60d后分析土壤性质的变化,并用一次平衡法研究秸秆炭和沸石对土壤吸附Cd(Ⅱ)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秸秆炭和沸石均能提高土壤CEC,秸秆炭还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0.5%和2%添加量使土壤pH提高0.37和0.66,添加沸石对于土壤pH没有明显提高。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秸秆炭和沸石均可以增加土壤对Cd(Ⅱ)的吸附量,并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Cd(Ⅱ)初始浓度为150mg/L时,Cd(Ⅱ)的吸附量提高8.5%~32.5%。随着体系pH的升高,土壤对Cd(Ⅱ)的吸附量增加,在pH较高的体系下,秸秆炭对土壤吸附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大。解吸实验表明,添加秸秆炭和沸石后土壤Cd(Ⅱ)的解吸量高于对照,说明秸秆炭和沸石提高了土壤对Cd(Ⅱ)的静电吸附量。Freundlich方程更适合拟合添加秸秆炭和沸石后土壤对Cd(Ⅱ)的吸附等温线,R^2值均在0.96以上。从该方程表征吸附容量的参数K,可以看出,秸秆炭促进Cd(Ⅱ)的吸附效果优于沸石,2%添加量的促进效果要优于0.5%添加量。因此,对于辽宁地区的草甸土,秸秆炭对土壤中Cd(Ⅱ)具有更好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炭 沸石 cd(Ⅱ) PH 吸附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泥炭对Pb(Ⅱ)和Cd(Ⅱ)的单一及竞争吸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月芳 彭焕玲 +3 位作者 侯荣荣 孙善伟 许锦荣 王飞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3-247,共5页
以强碱改性泥炭,研究改性泥炭对Pb^(2+)、Cd^(2+)的吸附效果及竞争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改性泥炭对Pb^(2+)、Cd^(2+)具有显著的吸附效果,吸附容量分别由118,64 mg/g提高到225,95 mg/g;FTIR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为Pb^(2+)、Cd^(2+)与—OH、—... 以强碱改性泥炭,研究改性泥炭对Pb^(2+)、Cd^(2+)的吸附效果及竞争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改性泥炭对Pb^(2+)、Cd^(2+)具有显著的吸附效果,吸附容量分别由118,64 mg/g提高到225,95 mg/g;FTIR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为Pb^(2+)、Cd^(2+)与—OH、—COO-、C—H等官能团的络合作用或者离子交换作用。当吸附时间为70 min,pH在4~8,改性泥炭添加量分别为0.8,1.6 g/L时,可达到高效与经济双层效益。竞争吸附中,Pb^(2+)、Cd^(2+)的吸附容量均低于单一离子时的吸附容量,且竞争吸附能力Pb^(2+)>C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改性泥炭 竞争吸附 Pb(Ⅱ) cd(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吡啶脲类Cd(Ⅱ)、Zn(Ⅱ)、Hg(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翊天 凃波 +4 位作者 徐红 黄亚励 张奇龙 胡宗超 朱必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1-658,共8页
间苯二胺和3-吡啶异氰酸酯在甲苯中加热回流得到双吡啶脲类配体L,然后将配体分别与CdSO_4·8H_2O,ZnI_2,HgI_2,HgCl_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4个配合物{[Cd(L)(SO_4)(H_2O)_3]·H_2O}n(1),{[Zn(L)I_2]·2C_2H_5OH}n(2),{[Hg(L)I_... 间苯二胺和3-吡啶异氰酸酯在甲苯中加热回流得到双吡啶脲类配体L,然后将配体分别与CdSO_4·8H_2O,ZnI_2,HgI_2,HgCl_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4个配合物{[Cd(L)(SO_4)(H_2O)_3]·H_2O}n(1),{[Zn(L)I_2]·2C_2H_5OH}n(2),{[Hg(L)I_2]·C_2H_5OH}n(3),[Hg(L)Cl_2]·H_2O(4),并用元素分析、FT-IR、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形成一维螺旋链结构,配合物2和3形成一维"之"字链结构,配合物4形成32元环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吡啶脲类配体 cd(Ⅱ)配合物 Zn(Ⅱ)配合物 Hg(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wave digestion and alkali fusion assisted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zeolite from coal fly ash for enhanced adsorption of Cd(Ⅱ) in aqueous solution 被引量:15
20
作者 LI Xian-bo YE Jun-jian +5 位作者 LIU Zhi-hong QIU Yue-qin LI Long-jiang MAO Song WANG Xian-chen ZHANG Q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9-20,共12页
A novel microwave digestion and alkali fusion assisted hydrothermal method was proposed to synthesize zeolite from coal fly ash and the zeolite product was studied for removal of Cd(II)from aqueous solution through ba... A novel microwave digestion and alkali fusion assisted hydrothermal method was proposed to synthesize zeolite from coal fly ash and the zeolite product was studied for removal of Cd(II)from aqueous solution through batch experiments.The adsorbent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surface area analyzer and 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nthetic zeolite was identified as faujasite.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removal of Cd(II)are found to be:adsorbent dose of0.5g/L,pH6,contact time of90min and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20mg/L,the removal rate of Cd(II)is98.55%.The experimental kinetic data agree well with the pseudo second-order equation;the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is found to be more suitable to explicate the experimental equilibrium isotherm results than Freundlich,Dubinin-Radushkevich and Temkin models,and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d(II)is found to be86.96mg/g.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such asΔGΘ,ΔHΘandΔSΘwere evalu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of Cd(II)onto the as-synthesized zeolite is spontaneous,endothermic and feasible under studied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 coal fly ash synthetic zeolite ADSORPTION CADMI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