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oli综合征伴门静脉海绵样变性TIPS一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董彧含 彭超 +2 位作者 赵卫 杨亚英 王清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2,共3页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因“反复呕血、黑便1年,加重半月”入院。确诊肝硬化失代偿期1年余,期间反复呕血、黑便,多次内镜止血治疗欠佳。脾切除术后10年余。查体:贫血貌。腹膨隆,肝肋下扪及1.3 cm, 剑突下未触及,脾脏未触及,双肾区叩...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因“反复呕血、黑便1年,加重半月”入院。确诊肝硬化失代偿期1年余,期间反复呕血、黑便,多次内镜止血治疗欠佳。脾切除术后10年余。查体:贫血貌。腹膨隆,肝肋下扪及1.3 cm, 剑突下未触及,脾脏未触及,双肾区叩击痛弱阳性,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49.00 g/L,血小板(PLT)501.00×10^(9)/L;ALT 32 U/L,AST 23 U/L,TBiL 6.8 μmol/L,DBiL 4.2μmol/L,Alb33.7g/L,ALP87U/L,GGT42U/L;肌酐64.0μmol/L;凝血酶原时间13.3s,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6.5mg/L,D二聚体5.63mg/L;CA125205.40U/mL,PIVKA-Ⅱ75.21m A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oli综合征 髓质海绵样肾 门静脉海绵样变 门静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临床进展
2
作者 朱嘉扬 周兵 +5 位作者 陈宣伊 王俊康 李博 秦荣清 张宇博 胡若宸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00-904,共5页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发生率为10%~23%,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CTPV可加重门静脉高压、加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难治性腹水、难治...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发生率为10%~23%,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CTPV可加重门静脉高压、加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难治性腹水、难治性腹膜炎、胆道病变及肝功能不全的进展。目前多采用门静脉重建、增强CT和超声等无创成像技术诊断和评估CTPV。对CTPV合并门脉高压并发症的患者行门体静脉分流术的技术难度较大,曾是介入门体分流术的相对禁忌证。随着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技术的提高和器械的改进,已经成为治疗CTPV的重要方法。该综述回顾了CTPV患者行门体静脉分流术的相关研究,明确TIPS及其相关技术在CTPV治疗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海绵样变 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 门静脉高压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伴门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
3
作者 温晨 袁凯 +3 位作者 马鹍鹏 向涛 王茂强 段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7-542,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伴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符合T...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伴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符合TIPS治疗指征的31例门静脉高压伴PVT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实验室检查、术式选择、术中门静脉压力(portal vein pressure,PVP)、术后随访超声或增强CT检查及有无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等。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支架植入前后PVP差异,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术后分流道通畅率、再出血率、HE发生率及生存率。Log-rank检验分析伴或不伴有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患者的随访结果差异。结果TIPS成功率为93.55%(29/31)。手术成功的29例患者支架植入前后PVP由(30.15±4.61)mmHg降至(20.84±5.5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75,P<0.05)。术后随访时间为22.90(4.50,61.80)个月。随访期间,24.14%(7/29)的患者出现分流道功能障碍,17.24%(5/29)的患者出现再出血,17.24%(5/29)的患者出现HE,17.24%(5/29)的患者死亡。10例PVT患者伴有CTPV,伴有CTPV患者的分流道功能障碍5例、再出血3例、HE 1例、死亡3例,不伴有CTPV患者的分流道功能障碍2例、再出血2例、HE 4例、死亡2例。伴有CTPV的PVT患者的分流道功能障碍及再出血发生率高于不伴CTPV的患者(均P<0.05),而两组间HE发生率及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IPS可有效降低伴有PVT患者的PVP,PVT伴CTPV的患者TIPS后分流道功能障碍及再出血发生率高于不伴CTPV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门静脉血栓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肝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小儿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 被引量:9
4
作者 王俊 蔡威 +4 位作者 潘伟华 葛莉 吴燕 张弛 施诚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小儿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临床效果。方法2例患儿经CT和CTA检查诊断为肝内门静脉系统海绵样变,并伴有严重的门静脉高压症,分别于2004年12月和2005年6月施行肝移植术治疗。从临床症状、血液学指标和影像学检查方面...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小儿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临床效果。方法2例患儿经CT和CTA检查诊断为肝内门静脉系统海绵样变,并伴有严重的门静脉高压症,分别于2004年12月和2005年6月施行肝移植术治疗。从临床症状、血液学指标和影像学检查方面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例患儿术后消化道出血症状均消失,且无复发;血红蛋白、血球压积、血小板水平等均接近或恢复正常;脾脏亦有一定程度缩小;1例患儿随访至今,情况良好;另1例患儿术后失访2月,3月后超声复查发现大量腹水,门静脉吻合口明显狭窄,再次手术重新植入另一供体门静脉,手术过程顺利,因术后出现严重肺部感染,同时合并肝、肾功能损害,于术后2周死亡。结论肝移植术可成为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其近期疗效良好。对肝移植的远期效果和并发症,尚需进一步积累病例和随访研究加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门静脉海绵样变 门脉高压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间接门静脉造影特点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靖 陈晓明 +5 位作者 朱德力 邹炎 罗源利 周少毅 陶聪 曾少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5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间接门脉造影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例经超声诊断及造影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患儿的间接门脉造影血管造影图像,观察其特征性的血管造影表现,并对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进行了评价。结果... 目的探讨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间接门脉造影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例经超声诊断及造影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患儿的间接门脉造影血管造影图像,观察其特征性的血管造影表现,并对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进行了评价。结果8例中6例清楚显示门脉主要分支近肝门处阻塞,2例门静脉主干阻塞,代之以肿块样纡曲血管并在其周围形成向肝内放射状的侧支血管影像,以及离肝性侧支循环静脉。8例血管造影均能对与分流或断流手术有关的血管解剖提供准确信息。结论儿童CTPV具有特征性的血管造影表现,间接门脉造影对CTPV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造影术 门静脉 海绵样变性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康 吕富荣 +3 位作者 马千红 吕发金 杨庆军 罗天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42例经证实的CTPV患者的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资料。结果全部病例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闭塞和(或)狭窄。本组门静脉异常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和(或)其...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42例经证实的CTPV患者的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资料。结果全部病例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闭塞和(或)狭窄。本组门静脉异常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因栓子闭塞和(或)狭窄34例;门静脉受侵闭塞和(或)狭窄5例;门静脉原因不明的狭窄或闭锁3例。门静脉周围形成增粗、扭曲的侧支血管即门-门侧支血管:胆管周围静脉丛曲张39例;胆囊静脉丛曲张31例,有分支向肝内门静脉左支供血的胃左静脉曲张6例;并清楚显示多种门-体侧支血管;肝脏灌注异常18例;胆囊、胆管壁增厚28例。结论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能很好地显示CTPV的特征,是很有效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侧支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评价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及其侧支循环的特点 被引量:14
7
作者 梁颖 蒋涛 +2 位作者 王亚杰 翟小力 翟仁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不同CT分型及门静脉病变范围的侧支循环特征。方法收集门静脉海绵样变性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标准化上腹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其中40例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分别行VR、MIP和MPR重组。Ⅰ型:门静...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不同CT分型及门静脉病变范围的侧支循环特征。方法收集门静脉海绵样变性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标准化上腹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其中40例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分别行VR、MIP和MPR重组。Ⅰ型:门静脉原因不明的管腔狭窄或消失;Ⅱ型:门静脉管腔正常或增粗,内可见栓子形成;Ⅲ型:门静脉走行区病变推挤侵犯门静脉,门静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观察CTPV侧支血管的CT表现,对比分析不同CT分型的年龄及门静脉不同病变范围侧支血管的特点。结果Ⅰ型与Ⅱ型和Ⅲ型的年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肝内门静脉病变比较,肝内外门静脉病变的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的显示率高(P<0.05)。CTPV中的胆支、胃支是参与门-门短路和门体分流的最常见的侧支血管,显示率分别为100%、81.9%。73.5%胆支、8.4%胃支、18.1%胆支和胃支共同参与门-门短路的侧支循环。结论不同CT分型的CTPV,Ⅰ型患者年龄小于Ⅱ型和Ⅲ型。门静脉病变范围广的CTPV中,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的显示率高。胆支是构成CTPV门-门短路的主要侧支血管,部分胃支也形成侧支参与门-门短路侧支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海绵样变性 侧支循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脾静脉途径联合TIPS治疗伴海绵样变性的门静脉血栓 被引量:16
8
作者 韩国宏 孟祥杰 +7 位作者 殷占新 王建宏 何创业 刘洁 梁杰 丁杰 吴开春 樊代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脾静脉途径联合TIPS治疗伴海绵样变性的门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3例门静脉血栓伴门脉海绵样变性患者行经皮脾穿脾静脉途径开通门静脉,联合TIPS重建门静脉分流道。随访22~40个月,观察治疗效果、支架通畅... 目的探讨经皮脾静脉途径联合TIPS治疗伴海绵样变性的门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3例门静脉血栓伴门脉海绵样变性患者行经皮脾穿脾静脉途径开通门静脉,联合TIPS重建门静脉分流道。随访22~40个月,观察治疗效果、支架通畅情况、肝功能变化和并发症。结果3例均成功。其中1例支架经由显著扩张的海绵样变性的侧支放置,术后7个月内出现2次肝性脑病前期症状,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内出现持续性的胆红素增高,最高总胆红素为88.2μmol/L,直接胆红素68.7μmol/L。予以保肝、降黄治疗后总胆红素维持在(44.4±11.6)μmol/L,直接胆红素(29.7±12.8)μmol/L。较术前无显著变化。第3例术后恢复良好。3例无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22~40个月,支架血流通畅,未再发静脉曲张出血。结论在有限的治疗伴有海绵样变性的门静脉血栓的方法选择中,经皮脾穿刺脾静脉途径开通门静脉,联合TIPS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虽然技术要求上更困难和更具挑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脾穿刺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 门静脉血栓 海绵样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双重供血及外科处理 被引量:10
9
作者 潘承恩 王居邠 +5 位作者 李志超 王林 苟百锁 王治全 王荣 刘绍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579-581,共3页
13年来,住院治疗的68例成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男31例,女37例,年龄36-67,平均43岁。肿瘤直径3.5-29cm。手术包括单纯肿瘤切除,肝脏楔脉造影显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系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肝动脉栓... 13年来,住院治疗的68例成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男31例,女37例,年龄36-67,平均43岁。肿瘤直径3.5-29cm。手术包括单纯肿瘤切除,肝脏楔脉造影显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系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肝动脉栓塞,硬化疗法和结扎的适应证:有症状的大海绵状血管,手术切除困难或有较大的手术危险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 血管瘤 肝动脉 门静脉 肝肿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MRI表现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大兵 单鸿 +4 位作者 孟晓春 朱康顺 王晓红 康庄 杨全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MRI表现,评价MRI诊断CTPV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CTPV患者的MRI平扫、动态增强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MRA)表现。结果CTPV的MRI平扫,所有病例门静脉主干或分支闭...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MRI表现,评价MRI诊断CTPV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CTPV患者的MRI平扫、动态增强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MRA)表现。结果CTPV的MRI平扫,所有病例门静脉主干或分支闭塞,周围可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动态增强MRI,动脉期17例出现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全部病例见异常侧支静脉强化;DCEMRA能直观显示上述改变。结论MRI平扫、动态增强及DCEMRA检查对CTPV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门静脉闭塞及其周围海绵样侧支静脉扩张为其特征性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海绵样变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SS技术在门脉癌栓性门脉高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在波 单鸿 +6 位作者 关守海 朱康顺 黄明声 李征然 朱文科 刘浪 郭添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 探讨TIPSS技术在治疗门静脉癌栓合并门脉高压中的技术特点及禁忌证。方法16例门静脉癌栓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 ,9例门静脉主干完全堵塞 ,7例门静脉主干及分支有不同程度栓塞 ;6例合并门脉海绵样变 ;1例单纯上消化道大出血 ;4例单纯... 目的 探讨TIPSS技术在治疗门静脉癌栓合并门脉高压中的技术特点及禁忌证。方法16例门静脉癌栓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 ,9例门静脉主干完全堵塞 ,7例门静脉主干及分支有不同程度栓塞 ;6例合并门脉海绵样变 ;1例单纯上消化道大出血 ;4例单纯顽固性腹水 ;1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顽固性腹水。结果  16例中 11例患者成功行TIPSS治疗 ,技术成功率约 6 8.8% ,门脉压力从术前 4.9kPa降至 2 .4kPa ,平均降低 2 .5kPa ,腹水减少或消失 ,症状缓解 ,平均生存 136d。 5例失败。结论 TIPSS是治疗门脉癌栓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和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方法 ,门脉海绵样变是该术的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 门静脉高压 经颈静脉肝内体分流术 介入治疗 门脉海绵样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影像学诊断:附7例报告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燕明 梁熙虹 +7 位作者 王振常 鲜军舫 刘中林 杨本涛 燕飞 付琳 李勇 刘兆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88-1789,共2页
关键词 门静脉 海绵样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9
13
作者 方主亭 颜志平 +7 位作者 罗剑钧 张雯 吴林霖 刘清欣 瞿旭东 王建华 王小林 刘凌晓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9-495,共7页
目的总结良性病变所致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介入治疗的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2年24例在我科行介入治疗的CTPV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发病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或... 目的总结良性病变所致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介入治疗的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2年24例在我科行介入治疗的CTPV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发病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或腹痛等临床症状。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S)联合置管局部溶栓14例,单纯TIPSS治疗或联合冠状静脉栓塞术2例,经皮穿刺脾静脉途径门静球主干囊扩张联合TIPSS治疗1例,经皮肝穿门静脉球囊扩张2例,经皮肝穿门静脉支架植入或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2例,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2例。介入手术中途停止治疗1例。随访2个月~6年,观察门静脉及分流道通畅情况并随访上消化道出血及腹痛情况。结果随访时间内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年及3年因TIPSS分流道狭窄或闭塞发生再次上消化道出血,行分流道修正术。1例行PSE于术后2年因上消化道出血转外科行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1例因无法开通闭塞的门静脉转外科行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分流;余所有患者未再出血或腹痛发生,门静脉或分流道通畅。结论介入手术是一种对CTPV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介入手术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 介入治疗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诊断门静脉性胆道病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永强 袁怀平 +5 位作者 刘莹 许荆棘 韩志巍 郭宁 李蕊 张劲松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4期204-208,共5页
目的探讨MSCT诊断门静脉性胆道病(PB)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2例PB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CT采用常规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68例扫描后将薄层重建图像传至三维工作站,采用MPR、CPR、MIP、VR、MinIP等观察门静脉及胆道系统,详细分析其影... 目的探讨MSCT诊断门静脉性胆道病(PB)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2例PB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CT采用常规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68例扫描后将薄层重建图像传至三维工作站,采用MPR、CPR、MIP、VR、MinIP等观察门静脉及胆道系统,详细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特点,并由2名资深影像学医师做出诊断。结果 PB特征性CT表现为门静脉栓子形成或正常结构消失,门静脉区见多发呈串珠样分布侧支血管,包绕肝内外胆管,肝内外胆管变形、狭窄及胆管壁增厚;间接表现包括胆囊增大和(或)胆囊静脉曲张及胆道结石,脾大,脾静脉、食管胃底静脉不同程度曲张等。结论 MSCT是诊断门静脉性胆道病的准确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性胆道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门静脉海绵样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贾树蓉 杨仕明 +1 位作者 张志辉 匡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 探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 (IPH)症的声像图特征 ,评价彩色多普勒对IPH的诊断价值。方法  2 3例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与其临床、病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 3例患者中 ,就诊次数 2~ 2 2次 ,平均 9 0&#... 目的 探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 (IPH)症的声像图特征 ,评价彩色多普勒对IPH的诊断价值。方法  2 3例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与其临床、病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 3例患者中 ,就诊次数 2~ 2 2次 ,平均 9 0± 6 7次 ,首次误诊率为 10 0 %。反复上消化道出血 19例 ,肝功能正常 2 3例 ,胃镜和 /或钡餐提示食道静脉曲张 2 0例 ,手术治疗 18例 ,除 1例提示有肝硬变表现外 ,其余肝脏形态、质地均正常。 2 3例IPH患者彩超的主要表现为肝脏大小及回声均正常 ,肝内及肝门部门静脉管腔、管壁、结构异常 19例 ,门静脉系统海绵样变 2 1例 ,门静脉系统血栓 6例 ,脾脏肿大 2 3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对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临床上凡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并伴有脾功能亢进、而肝功能正常的患者 ,均应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 彩色多普勒 门静脉海绵样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并发门静脉高压 被引量:4
16
作者 申权 杨维竹 +3 位作者 江娜 黄兢姚 黄宁 谢杭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8例反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术前均经B超及CT等影像学证实伴有门静脉海绵样变,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有完全或部分闭塞,对其行...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8例反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术前均经B超及CT等影像学证实伴有门静脉海绵样变,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有完全或部分闭塞,对其行TIPS治疗,并评价疗效。结果对7例患者均成功施行TIPS术,1例失败,6例为先经皮穿刺右肝门静脉分支,建立经门静脉右支至主干通道,并行球囊扩张成形治疗。其中4例经常规TIPS途径由肝右静脉穿刺门静脉右支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2例由门静脉右支穿刺右肝静脉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1例穿刺门静脉右支失败,改由常规TIPS途径穿刺门静脉左支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33.72±8.35)mmHg降低至术后的(21.43±7.64)mmHg;1例在术后6个月发现分流道狭窄,再次植入支架后恢复通畅。1例术后5个月再发黑便,复查提示分流道堵塞,并门静脉广泛血栓形成,放弃进一步治疗。另5例在12个月随访中分流道通畅,未再发消化道出血。结论 TIPS是治疗伴门静脉海绵样变的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 门静脉海绵样变 门静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CT特点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斌 杨金永 丁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5-717,共3页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肝脏动脉及肝脏形态学变化的影像学特点。方法13例CTPV患者,排除肝脏恶性肿瘤及肝硬化、肝脓肿等可引起肝脏动脉改变的疾病,分析其CT资料,观察肝脏动脉及肝脏形态的改变。结果13例CTPV患者中,10例(76.9...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肝脏动脉及肝脏形态学变化的影像学特点。方法13例CTPV患者,排除肝脏恶性肿瘤及肝硬化、肝脓肿等可引起肝脏动脉改变的疾病,分析其CT资料,观察肝脏动脉及肝脏形态的改变。结果13例CTPV患者中,10例(76.92%)可见肝左和(或)肝右动脉增粗,3例(23.08%)可见动脉期的一过性团片状异常强化,仅1例(7.69%)可见明显的萎缩-增生复合体。结论CTPV肝脏动脉供血增加,可出现肝脏动脉增粗,仅少数可见明显的萎缩-增生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海绵样变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原位肝移植手术程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龙江 祁吉 +2 位作者 沈文 温连庆 姜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CT显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严重程度与原位肝移植(OLT)手术程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包括24例CTPV病例。评价门静脉栓塞的部位及范围,记录每例形成的侧支循环并进行评分。复习21例拟行OLT者的病例资料。结果MIP、VR与SSD均... 目的探讨CT显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严重程度与原位肝移植(OLT)手术程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包括24例CTPV病例。评价门静脉栓塞的部位及范围,记录每例形成的侧支循环并进行评分。复习21例拟行OLT者的病例资料。结果MIP、VR与SSD均可用于显示病变后形成的侧支循环,以MIP显示优良。24例中,拟行OLT者21例,其中13例行供体门静脉与受体门静脉端端吻合,2例处于待肝状态,6例吻合方式改变或放弃手术。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无创性诊断CTPV,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相关信息,有助于原位肝移植术前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样变性 门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分型诊断儿童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翠 何玲 +1 位作者 冯川 戴小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分型诊断儿童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证实为原发性CTPV患儿的临床及CT资料,分别行MIP、VR、MPR重建,观察其特征性血管表现,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及部位对CTPV进行分型。结果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分型诊断儿童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证实为原发性CTPV患儿的临床及CT资料,分别行MIP、VR、MPR重建,观察其特征性血管表现,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及部位对CTPV进行分型。结果 37例中,CTPV的侧支血管范围及程度均获显示。8例Ⅰ型CTPV,海绵样变性仅发生于肝内门静脉左和(或)右分支;18例Ⅱ型CTPV,表现为Ⅰ型合并门静脉主干狭窄或消失;11例Ⅲ型CTPV,海绵样性变在Ⅱ型病变基础上进一步累及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3例Ⅰ型CTPV患儿接受肝移植术;18例Ⅱ型CTPV,15例接受门-体静脉分流术,3例辅以脾切除及贲门血管离断术;8例Ⅲ型CTPV接受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论 64层螺旋CT对于诊断儿童原发性CTPV具有重要应用价值;MSCT分型对选择手术治疗方式、预后判断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海绵样变性 儿童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诊断及其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葛玲玉 严森祥 +2 位作者 许顺良 黄强 商德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n CTPV)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表现和特征,探讨对本病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图像,观察了其特征性的磁共...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n CTPV)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表现和特征,探讨对本病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图像,观察了其特征性的磁共振门静脉成像的表现,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实验室及彩超检查,其中14例经手术治疗,2例肝癌门脉主干癌栓伴CTPV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本组24例CTPV以门静脉主干CTPV为主10例,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均受累者8例,单纯左支或右支4例,肠系膜上静脉水平发生者2例。9例门静脉成像清楚地显示,数条迂曲的侧支循环静脉跨过阻塞部位向肝内匐形延伸,其中7例可在网状、管状扩张的门静脉内见细条状、小点状低信号的栓子,6例清楚地显示,门静脉全程多条细小迂曲的侧支循环静脉缠绕在一起,扭曲成网状血管结构的影像,其它15例见离肝性侧支循环静脉走行、分布情况。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准确地提供CTPV位置、严重程度的信息,可直观地评价CTPV,为临床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更多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诊断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方法 成像 三维/方法 回顾性研究 门静脉 海绵样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