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喜树叶中喜树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52
1
作者 阎秀峰 王洋 +2 位作者 于涛 张玉红 殷丽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8,共4页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喜树叶片中喜树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采用英国HPLCTechnology公司的TechsphereODS柱 (25cm×4.6mmID ,5μm) ,流动相乙腈 -水 (体积比4∶6) ,流速1.0mL·min -1,检测波长254nm ,柱温25...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喜树叶片中喜树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采用英国HPLCTechnology公司的TechsphereODS柱 (25cm×4.6mmID ,5μm) ,流动相乙腈 -水 (体积比4∶6) ,流速1.0mL·min -1,检测波长254nm ,柱温25℃ ,进样量10μL ;样品制备方法以61 % (φ)乙醇为溶剂 ,50℃下超声提取喜树叶粉10min;HPLC法测定喜树碱的含量 ;该法的RSD为2.5% (n=6) ,平均回收率为9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喜树 叶片 喜树碱 分析 生物碱 抗癌药物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喜树果实中提取喜树碱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明霞 魏忠环 徐清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103,共3页
采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以喜树果为原料构建一种碱法提取喜树碱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以稀NaOH溶液为溶剂,浓度3mg·g-1,提取时间4h,NaOH的用量为16mL·g-1原料·次。喜树碱的提取率可达0.7%,此方法提取成本低,提取... 采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以喜树果为原料构建一种碱法提取喜树碱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以稀NaOH溶液为溶剂,浓度3mg·g-1,提取时间4h,NaOH的用量为16mL·g-1原料·次。喜树碱的提取率可达0.7%,此方法提取成本低,提取率高,防火等级低,与乙醇提取相比是较好的喜树碱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工艺研究 果实 正交试验设计 NAOH溶液 碱法提取 研究结果 提取时间 防火等级 提取方法 乙醇提取 提取率 成本低 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产10-羟基喜树碱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6
3
作者 闵长莉 汪学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4-617,共4页
采用组织块法从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果实中分离筛选得到13株纯化的内生菌株.经过摇瓶发酵培养后,采用TLC法与HPLC法对其菌丝体提取物进行分析,发现有1株菌株能够产生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 ptothecin,HCPT),其10-... 采用组织块法从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果实中分离筛选得到13株纯化的内生菌株.经过摇瓶发酵培养后,采用TLC法与HPLC法对其菌丝体提取物进行分析,发现有1株菌株能够产生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 ptothecin,HCPT),其10-羟基喜树碱产量为677μg/L,并将该菌株命名为XK001.对菌株XK001菌落、菌丝体和孢子的有无进行观察研究,表明菌株XK001暂属于无孢菌群(Mycelia sterl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无孢菌群 喜树 分离鉴定 10-羟基喜树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喜树果中喜树碱的含量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燕红 刘展眉 +1 位作者 沈慧芳 方岩雄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2-164,共3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KromasilC18色谱柱(5μm,250mm×4 6mmi d )上,以甲醇 水(体积比为60∶40)为流动相分离测定了喜树果中的喜树碱。流动相的流速为0 8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样品前处理中,采用了超临界CO2萃取(乙醇...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KromasilC18色谱柱(5μm,250mm×4 6mmi d )上,以甲醇 水(体积比为60∶40)为流动相分离测定了喜树果中的喜树碱。流动相的流速为0 8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样品前处理中,采用了超临界CO2萃取(乙醇作提携剂)、甲醇 氯仿温浸的方法从喜树果中提取喜树碱。实验结果表明,该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5 8%~100 8%,相对标准偏差为1 2%~2 0%。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喜树碱 喜树果 抗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酸催化喜树种子油制备生物柴油工艺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谡 付玉杰 +2 位作者 王黎丽 刘威 顾成波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69,共4页
研究了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硫酸催化酯交换反应转化喜树种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同时采用HPLC分析了生物柴油产品中主要脂肪酸甲酯成分及其质量分数。通过实验考察了醇油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加入质量分数对反应的影响,并... 研究了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硫酸催化酯交换反应转化喜树种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同时采用HPLC分析了生物柴油产品中主要脂肪酸甲酯成分及其质量分数。通过实验考察了醇油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加入质量分数对反应的影响,并得出了在微波辐射下硫酸催化喜树种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醇油摩尔比15∶1、微波辐射时间40 min、反应温度70℃、催化剂加入质量分数(与原料油)3%,转化率可达95%以上。结果表明,与传统硫酸催化酯交换反应相比,该方法具有催化剂加入质量分数少、反应温度低、时间短和转化率高等优点,对工业化制备生物柴油提供了科学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酸催化 酯交换反应 微波辐射 喜树种子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种子中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洋 阎秀峰 +3 位作者 张玉红 于涛 马梅芳 魏焕勇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63-66,共4页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测定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Decne.)种子中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为:采用日本KYAHIQ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速为1mL/min,梯度洗脱程序为:在前15min流...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测定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Decne.)种子中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为:采用日本KYAHIQ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速为1mL/min,梯度洗脱程序为:在前15min流动相乙腈-水的体积比由10%线性增加至40%,在随后的3min乙腈-水的体积比线性降至10%并保持恒定3min,在21min时停止该程序。检测器为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喜树碱定量分析波长254nm,10-羟基喜树碱定量分析波长266nm,进样量10μL。样品制备以60%的乙醇作溶剂,在60℃下超声波提取喜树种子50min。利用以上方法分别测定了喜树种子胚乳、胚轴、子叶和种皮中的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含量,喜树碱的含量是胚乳>胚轴,子叶>种皮,10-羟基喜树碱的含量是胚乳>种皮>胚轴>子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10-羟基喜树碱 喜树种子 超声波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的筛选方法 被引量:34
7
作者 刘吉华 余伯阳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10,共5页
 从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Decne.)的根、枝条、叶和果实中分离纯化了48株内生真菌,通过对各个菌株的少量发酵培养,HPLC分析结合色谱峰紫外扫描检测方法,以紫外扫描图谱的相似性为依据,对喜树内生真菌产生喜树碱结构类似物进行初步...  从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Decne.)的根、枝条、叶和果实中分离纯化了48株内生真菌,通过对各个菌株的少量发酵培养,HPLC分析结合色谱峰紫外扫描检测方法,以紫外扫描图谱的相似性为依据,对喜树内生真菌产生喜树碱结构类似物进行初步筛选,并进一步以抑瘤实验确证其抗肿瘤活性。结果证明,以该方法筛选到的10个内生菌株中有7个菌株发酵液对HL 60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相对于常规的生物活性筛选,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色谱峰紫外光谱的方法,在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筛选研究中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内生真菌 分离 抗肿瘤活性 代谢产物 筛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开花特性及繁育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翠翠 刘文哲 张莹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5-282,共8页
定位观测了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花部构造、开花特性,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测定了喜树的繁育系统。结果表明:喜树花序为由4~6个头状花序组成的聚伞花序,聚伞花序上... 定位观测了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花部构造、开花特性,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测定了喜树的繁育系统。结果表明:喜树花序为由4~6个头状花序组成的聚伞花序,聚伞花序上部的头状花序由两性花组成,下部的花序由雄花组成,两性花雌雄蕊发育正常,雄蕊10枚,雌蕊1枚,下位子房,一室,倒生胚珠;雄花雄蕊发育正常,雌蕊不发育。自然条件下,同一头状花序散粉后2d,花粉活力最高;两性花在柱头外翻后3~4d,柱头可受性最强,第6天失去可受性。喜树两性花为半同步雌雄蕊异熟类型,每个头状花序的所有小花同步开放,雄蕊先成熟,表现为雄性时期,雄蕊脱落后,雌蕊成熟,表现为雌性时期,上一级头状花序雌蕊成熟期与下一级头状花序雄蕊成熟期重合。繁育系统检测结果为部分自交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开花特性 半同步雌雄蕊异熟 繁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喜树幼苗生长及体内离子选择性运输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郁万文 曹福亮 +1 位作者 蔡金峰 高长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共5页
研究了Na+等质量分数下中性盐(Na Cl和Na2SO4)与碱性盐(Na HCO3和Na2CO3)对喜树幼苗生物量、体内离子选择性运输效应。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抑制了喜树根、茎生物量的积累;高浓度中性盐使叶生物量增加,高浓度碱性盐使叶生物量大幅降低;碱... 研究了Na+等质量分数下中性盐(Na Cl和Na2SO4)与碱性盐(Na HCO3和Na2CO3)对喜树幼苗生物量、体内离子选择性运输效应。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抑制了喜树根、茎生物量的积累;高浓度中性盐使叶生物量增加,高浓度碱性盐使叶生物量大幅降低;碱性盐对生物量的影响大于中性盐。盐碱胁迫使喜树体内Na+质量分数显著升高,使K+上运、Ca2+下运,且随着胁迫强度增强而加剧,其中碱性盐对体内Na+、K+、Ca2+质量分数的影响较大。盐碱胁迫降低了根、茎、叶中K+质量分数/Na+质量分数、Ca2+质量分数/Na+质量分数,且随着中性盐(Na Cl和Na2SO4)与碱性盐(Na HCO3和Na2CO3)质量分数增加其K+质量分数/Na+质量分数、Ca2+质量分数/Na+质量分数降低幅度增加,其影响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a2SO4、Na Cl、Na HCO3、Na2CO3。盐碱胁迫降低了K+、Ca2+由根向茎中选择性运输的能力,增加了叶对K+、Ca2+的选择性吸收。中性盐对K+、Ca2+由根向茎选择性运输能力的影响低于碱性盐,但对由茎向叶中选择运输K+、Ca2+的能力的影响与之相反。总之,喜树在低强度盐碱胁迫下通过牺牲根、茎生物量积累维持叶的生长来稀释叶中迅速累积的Na+,同时通过吸收Na+降低渗透势维持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另外,通过提高向叶中运输K+部分消除叶中的Na+毒害,又通过向根中运输Ca2+部分消除根中的Na+毒害,表现出一定的主动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胁迫 喜树 矿质营养 选择性吸收和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年生喜树各器官中喜树碱含量动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向极钎 江喜敏 +6 位作者 李红英 龙澜 黄建民 杨永康 覃大吉 曾凡忠 李亚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41-3143,共3页
分析了二年生喜树各器官不同时期喜树碱的含量和不同部位不同时期喜树叶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二年生喜树三叶一心叶片的喜树碱含量最高可达0.3576%;二年生喜树收获的适宜部位为枝条中上部叶片,收获的适宜时期为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
关键词 喜树 喜树碱 含量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与抗蒸腾剂对喜树几项生理指标及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11
作者 冯建灿 张玉洁 +2 位作者 张秋娟 李淑玲 胡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8-142,154,共6页
经过 12d的干旱胁迫 ,喜树叶内Fpro和MDA含量分别升高了 4 6 .7%和 19.0 6 % ,是同期对照的 138.93%的 117% ;Pn降为负值 ;Tr和Sc显著下降 ,降低幅度分别为 5 8.2 8%和 75 % ;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 ,变化幅度逐步增大 .抗蒸腾剂可有效... 经过 12d的干旱胁迫 ,喜树叶内Fpro和MDA含量分别升高了 4 6 .7%和 19.0 6 % ,是同期对照的 138.93%的 117% ;Pn降为负值 ;Tr和Sc显著下降 ,降低幅度分别为 5 8.2 8%和 75 % ;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 ,变化幅度逐步增大 .抗蒸腾剂可有效地缓解胁迫对喜树的不良影响 .短期干旱胁迫可使叶内喜树碱的含量明显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抗蒸腾剂 喜树 生理指标 喜树碱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叶用园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效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家胜 应叶青 +4 位作者 周国模 石柏林 江峰 张豪杰 洪祖兵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1,共3页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氮、磷、钾施肥与喜树叶产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较好.通过对肥料主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三因素对喜树叶产量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对两因素交互效...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氮、磷、钾施肥与喜树叶产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较好.通过对肥料主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三因素对喜树叶产量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对两因素交互效应的分析得出:氮钾、氮磷、磷钾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效应.模型经计算机模拟寻优,对于肥力较差地区水稻土上的喜树叶用园,氮、磷、钾因素的最佳施肥组合方案为N 351.6~454.6kg·hm-2、P2O5 242.5~332.5 kg·hm-2、K2O 161.4~376.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叶用园 施肥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栽培技术与喜树碱积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曾明 宇发 +1 位作者 王露雨 许开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16849-16850,共2页
从喜树的形态学,栽培技术,以及如何提高喜树碱含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同时对喜树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 喜树 喜树碱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原形成层到形成层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席梦利 包少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83-87,共5页
观察了枣树茎中原形成层到形成层的转化过程。距茎端0.5mm处,节间开始伸长之前,横切面上4—5个原形成束及束间的分生组织组成原形成层环。径向切面观,原形成层环呈现出较均一的结构。随着节间开始伸长,由于原形成层细胞发生假横向... 观察了枣树茎中原形成层到形成层的转化过程。距茎端0.5mm处,节间开始伸长之前,横切面上4—5个原形成束及束间的分生组织组成原形成层环。径向切面观,原形成层环呈现出较均一的结构。随着节间开始伸长,由于原形成层细胞发生假横向分裂,出现了长短两类细胞,长细胞多数端壁倾斜,短细胞多数端壁平截。以后,长细胞发育为纺缍状原始细胞,短细胞发育为射线原始细胞,部分射线原始细胞可以伸长井侵入生长而转化为纺缍状原始细胞。在节间伸长将停止时,此种转化基本完成。喜树为非叠生形成层,纺缍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都有多核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原形成层 形成层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内生真菌抗水稻纹枯病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丁婷 周建 丁克坚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2-25,共4页
从喜树健康组织叶、茎以及果实中经过分离、纯化共得到26株内生菌株。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这26株菌株对植物病原菌——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抑菌试验结果显示:26株菌株中有22株喜树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对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不... 从喜树健康组织叶、茎以及果实中经过分离、纯化共得到26株内生菌株。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这26株菌株对植物病原菌——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抑菌试验结果显示:26株菌株中有22株喜树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对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XSY10的发酵液抑菌效果最强,达到了74.97%。水稻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菌株XSY10次生代谢产物7d后,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34.77%。以上试验结果说明喜树内生真菌XSY10对植物病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内生真菌 水稻纹枯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混交林树干解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火明 管兰华 +2 位作者 陈红林 王生 滕家喜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3期3390-3392,共3页
通过对湖北省大悟县仙居顶林场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和杉木人工混交林中喜树生长量的调查,选取标准地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喜树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研究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喜树在前10年呈快速生长趋势,1... 通过对湖北省大悟县仙居顶林场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和杉木人工混交林中喜树生长量的调查,选取标准地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喜树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研究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喜树在前10年呈快速生长趋势,15年后稳定缓慢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 生长量 树干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与喜树碱开发利用进展 被引量:57
17
作者 冯建灿 张玉洁 +1 位作者 谭运德 张文杰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0-108,共9页
自发现喜树中的喜树碱具有抗癌活性以来 ,科技工作者对喜树和喜树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喜树的研究 ,主要体现在对喜树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树体中喜树碱及其类似物的含量及分布规律、部分环境因子对树体内喜树碱含量的影响、组织... 自发现喜树中的喜树碱具有抗癌活性以来 ,科技工作者对喜树和喜树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喜树的研究 ,主要体现在对喜树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树体中喜树碱及其类似物的含量及分布规律、部分环境因子对树体内喜树碱含量的影响、组织培养与悬浮培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指出收获幼嫩枝梢是实现提取原料快速生产的一条有效途径。而对喜树碱的研究则集中在对喜树碱的抗癌机理、分子结构、结构与抗癌效果、生产工艺等方面 ,人工合成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但一直没有得到左旋的喜树碱。以喜树碱及其类似物为基础的药物开发已进入第 3代 ,临床试验和效果观察更是成绩卓著。本文对几十年来国内外上述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喜树碱 抗癌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与施肥对半年生喜树苗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立新 苏付保 +3 位作者 黎健杏 温中林 秦凤梅 杨燕红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43,共4页
以喜树半年生播种苗为试材,研究栽植密度和施肥配比、施肥量对叶片喜树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年生喜树播种苗移栽密度以50株·m-2左右喜树碱含量最高。施用高氮肥料、高用肥量或加施B肥均导致叶片的喜树碱含量降低,以施用等比例... 以喜树半年生播种苗为试材,研究栽植密度和施肥配比、施肥量对叶片喜树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年生喜树播种苗移栽密度以50株·m-2左右喜树碱含量最高。施用高氮肥料、高用肥量或加施B肥均导致叶片的喜树碱含量降低,以施用等比例NPK 26.7 g·m-2喜树碱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喜树碱含量 移栽密度 施肥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内生真菌产喜树碱菌株的筛选及药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晋静 康冀川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5-568,共4页
采用PDA培养基对151株喜树内生真菌进行发酵,未筛选出产喜树碱及其类似物的内生真菌,而采用喜树种子煎汁作为诱导物进行诱导培养,即在PDA培养基中加入了喜树种子的煎汁,结果从151株内生真菌中共筛选到4株能产生喜树碱及其类似物的内生真... 采用PDA培养基对151株喜树内生真菌进行发酵,未筛选出产喜树碱及其类似物的内生真菌,而采用喜树种子煎汁作为诱导物进行诱导培养,即在PDA培养基中加入了喜树种子的煎汁,结果从151株内生真菌中共筛选到4株能产生喜树碱及其类似物的内生真菌,其中产喜树碱的3株,产10-羟基喜树碱的1株。试验筛选出了能产喜树碱及其类似物的内生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喜树碱 内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组织培养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启香 方炎明 《江苏林业科技》 2005年第3期1-3,共3页
以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Decne)的离体胚作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基本培养基和不同激素配比对喜树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影响,从而筛选出建立喜树无性系的最优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幼胚萌发培养基以MS(不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为佳;... 以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Decne)的离体胚作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基本培养基和不同激素配比对喜树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影响,从而筛选出建立喜树无性系的最优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幼胚萌发培养基以MS(不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为佳;外植体诱导增殖培养以MS+腺嘌呤10mg/L+柠檬酸30mg/L+BA2·0mg/L+NAA0·1mg/L最优,其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5%,芽增殖系数为6·2。生根培养基以1/2MS+BA0·1mg/L+IBA0·3mg/L为最适,在此条件下根发育良好,生根率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