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MC/PAM/LiCl复合离子导电水凝胶及传感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健 张长军 +3 位作者 王涛 张莉 范蕊 李冠辉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8-183,188,共7页
柔性力敏传感器能够将外界的机械刺激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在可穿戴电子设备、电子皮肤、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满足以上应用需求,材料需要具有可变形、拉伸、回弹、导电等性能、较高的灵敏度及较好的重现性。因此,基于... 柔性力敏传感器能够将外界的机械刺激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在可穿戴电子设备、电子皮肤、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满足以上应用需求,材料需要具有可变形、拉伸、回弹、导电等性能、较高的灵敏度及较好的重现性。因此,基于双网络结构,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与聚丙烯酰胺(PAM)为原料,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离子水凝胶,并且,探究了交联剂及无机盐含量对水凝胶力学性能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内在相互作用赋予了水凝胶较好的力学强度(150 kPa)及拉伸/回弹性(可压缩/拉伸循环1 000次以上),同时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其值为69.1%。将其用作组装压力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S=7.13 kPa-1)及较好的重现性(1 000次);将其用作组装应变传感,其仍可以表现出及时的响应(50/60 ms)及较好的稳定性(1 000次)。因此,水凝胶有望应用于人体及智能机器人的活动监测及人机界面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导电水凝胶 柔性应变传感器 柔性压力传感器 机器人活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C粘接法制备柱状成型活性炭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锐 陈华 刘守新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0,共5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粘接剂制备了柱状成型活性炭,研究了炭化温度、CMC添加量对产物吸附性能、孔结构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柱状成型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均呈现下降趋势;随着CMC添加...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粘接剂制备了柱状成型活性炭,研究了炭化温度、CMC添加量对产物吸附性能、孔结构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柱状成型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均呈现下降趋势;随着CMC添加量的增加,柱状成型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微孔容、平均孔径及亚甲基蓝吸附值、碘吸附值及对甲苯的吸附能力均逐渐降低,其强度逐渐增大。CMC粘接法制备柱状成型活性炭的最佳工艺为炭化温度200℃,CMC添加量10%,产物比表面积可达844.9 m2/g,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分别为189.2及968.2 mg/g,强度可达99.83%,甲苯的吸附率达6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型活性炭 羧甲基纤维素钠 比表面积 吸附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14)BE与NaCMC之间的相互作用(Ⅰ)──NaCMC对C_(14)BE表面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干佐 隋卫平 +1 位作者 徐桂英 郑立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618-1621,共4页
以表面张力法研究了NaCMC与C_(14)BE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纯水介质中,NaCMC对C_14BE的表面活性影响较小,但NaCl的存在对C_(14)BE与NaCMC间的缔合有促进作用,混合体系的σ~C曲线出... 以表面张力法研究了NaCMC与C_(14)BE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纯水介质中,NaCMC对C_14BE的表面活性影响较小,但NaCl的存在对C_(14)BE与NaCMC间的缔合有促进作用,混合体系的σ~C曲线出现两个转折点。二者开始缔合的浓度小于cmc,完成缔合的浓度大于cmc。pH=2时,形成C_(14)BE/H-CMC复合物,使C_(14)BE的表面活性降低,σ~C曲线亦出现两个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十四烷基甜菜碱 羧甲基纤维素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改性CMC的制备、结构表征和性能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阿成 邱正松 +1 位作者 袁晓景 胡红福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共3页
选用锌类纳米材料ZZ作为纳米复合处理剂的制备原料,采用溶液共混法与乳液共混法为主、机械共混法为辅的共混方法制得了纳米改性材料CMC-ZZ。红外光谱谱图测试结果表明,CMC与ZZ表面通过氢键结合形成吸附层;应用扫描电镜对纳米改性材料进... 选用锌类纳米材料ZZ作为纳米复合处理剂的制备原料,采用溶液共混法与乳液共混法为主、机械共混法为辅的共混方法制得了纳米改性材料CMC-ZZ。红外光谱谱图测试结果表明,CMC与ZZ表面通过氢键结合形成吸附层;应用扫描电镜对纳米改性材料进行结构分析表明,纳米材料ZZ与CMC并非简单地混合在一起,而是发生了物理/化学作用;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纳米改性材料CMC-ZZ能改善钻井液的护胶性能,降低常温及高温高压滤失量,同时也能提高塑性黏度和动切力,所以CMC-ZZ能明显提高钻井液老化后的表观黏度。因此当需要提高钻井液高温(大于180℃)下的动切力时,可选用纳米改性材料CMC-Z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添加剂 降滤失剂 纳米材料 钠羧甲基纤维素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透皮递送SPE的CMC/CS/Ca^(2+)复合水凝胶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叶君 刘禄莹 +1 位作者 黄卓生 熊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60,共10页
像大豆肽(SPE)这样的肽类物质在药物靶向治疗和诊断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它们难以抵抗胃部极低的pH环境以及离子障碍,因此难以通过口服的方式进行递送。透皮递送系统可避免胃液的障碍,将药物递送到血液中。文中通过冻融循环成功制备了... 像大豆肽(SPE)这样的肽类物质在药物靶向治疗和诊断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它们难以抵抗胃部极低的pH环境以及离子障碍,因此难以通过口服的方式进行递送。透皮递送系统可避免胃液的障碍,将药物递送到血液中。文中通过冻融循环成功制备了负载SPE的羧甲基纤维素/阳离子淀粉/Ca^(2+)(CMC/CS/Ca^(2+))复合水凝胶,以克服透皮递送过程中皮肤角质层对水溶性SPE渗透的障碍。颗粒电荷分析(PC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流变结果表明,CMC、CS及Ca^(2+)之间产生了化学和物理交联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复合水凝胶,且SPE与CS、Ca^(2+)间产生的相互作用使其力学性能可满足透皮递送的要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测试(BET)结果表明,这些复合水凝胶内部具有多孔洞的三维网络结构。复合水凝胶的含水率均高于95.63%,在25℃下持续25 min后其保湿率仍在97.34%以上,所有复合水凝胶均在120 min内快速溶胀,在720 min时平衡溶胀分数可达636.23%,说明该复合水凝胶对水具有高度的亲和性,这是SPE透皮递送效率提高的根本原因。体外释放结果表明,SPE从复合水凝胶中的释放为溶胀控释型,且其最大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可达47.07%和72.16%。3种复合水凝胶中SPE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别为0.55、0.70和0.60 mg/cm^(2),其累积渗透百分比分别达到84.13%、92.93%和92.57%。复合水凝胶的外观以及pH值、耐热性、耐寒性均符合QB/T 2872—2017的规定。文中制备的复合水凝胶不仅有望在透皮递送肽及蛋白质类药物上得以应用,在皮肤抗氧化护理方面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阳离子淀粉 大豆肽 透皮递送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加PAM与CMC对土壤水分入渗与蒸发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哈丽代姆·居麦 宁松瑞 +1 位作者 王全九 张继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127,134,共8页
施加化学改良剂是改良土壤和提高农田水分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深入了解化学改良剂对土壤水分运动过程的影响是合理利用化学方法改良土壤的基础。通过开展室内土柱试验研究表施聚丙烯酰胺(PAM)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2种化学改良剂,分析不... 施加化学改良剂是改良土壤和提高农田水分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深入了解化学改良剂对土壤水分运动过程的影响是合理利用化学方法改良土壤的基础。通过开展室内土柱试验研究表施聚丙烯酰胺(PAM)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2种化学改良剂,分析不同施量的化学改良剂(PAM和CMC)对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M和CMC施加量的增加,不同化学改良剂均降低了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抑制了土面蒸发过程。综合考虑不同化学改良剂的保水、抑蒸性能,施加CMC的减渗、抑蒸作用高于施用PAM,且CMC施量为0.08%的效果最佳。同等减渗、抑蒸效果下,CMC的施用量相对PAM的施用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PAM)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一维垂直入渗 土面蒸发 化学改良剂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C/PAAS共混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飞 白云翔 +2 位作者 张春芳 孙余凭 顾瑾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3-116,共4页
利用涂覆交联的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聚丙烯酸钠(PAAS)的共混液为活性层铸膜液,水解的聚丙烯腈(PAN)超滤膜为支撑层,Fe(NO_3)_3水溶液为交联剂,制备了一种新型共混复合纳滤膜。其最佳制备条件为:CMC/PAAS共混质量比为4∶1,交联... 利用涂覆交联的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聚丙烯酸钠(PAAS)的共混液为活性层铸膜液,水解的聚丙烯腈(PAN)超滤膜为支撑层,Fe(NO_3)_3水溶液为交联剂,制备了一种新型共混复合纳滤膜。其最佳制备条件为:CMC/PAAS共混质量比为4∶1,交联剂浓度为0.125 mol/L,交联时间为2.5 h。利用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扫描电镜(SEM-EDAX)对膜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3+)能够有效地交联活性层与支撑层,形成结构稳定的纳滤膜。纳滤膜对无机盐的截留按以下顺序依次降低:Na_2SO_4、Na Cl、Mg SO_4、Mg Cl_2,表现出荷负电纳滤膜的截留特征。在连续运行24 h后,纳滤膜的纯水通量仍可达到7 L/m^2·h,截留率约为85%,显示了较好的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钠 聚丙烯酸钠 共混纳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离子对CMC浮选分离滑石和黄铁矿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李长斌 张国范 +1 位作者 刘洪江 荀骆冰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69,共5页
为实现黄铁矿和滑石更好地浮选分离,基于CMC对滑石抑制能力不强的弱点,在pH值为9的条件下,以CMC作为抑制剂,戊黄药作为捕收剂,探究了铜离子的加入对滑石和黄铁矿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浮选过程中加入铜离子,在不影响黄铁矿浮选的情况下... 为实现黄铁矿和滑石更好地浮选分离,基于CMC对滑石抑制能力不强的弱点,在pH值为9的条件下,以CMC作为抑制剂,戊黄药作为捕收剂,探究了铜离子的加入对滑石和黄铁矿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浮选过程中加入铜离子,在不影响黄铁矿浮选的情况下(浮选回收率90.8%),有效抑制了滑石的浮选(浮选回收率由57.07%降低到8.99%)。另外还对CMC和铜离子加药顺序做了探究,发现铜离子在CMC前加入不影响黄铁矿的浮选,但更有利于滑石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羧甲基纤维素(cmc) 滑石 浮选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HA/CMC三元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翠 徐晶 白绘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0-694,共5页
以甘油为增塑剂,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三元复合膜,并采用SEM、UV-Vis、拉伸试验等手段对其微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SPI含量在40%~50%时,复合膜的力学强度最大,SPI的引入能够提高复合膜... 以甘油为增塑剂,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三元复合膜,并采用SEM、UV-Vis、拉伸试验等手段对其微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SPI含量在40%~50%时,复合膜的力学强度最大,SPI的引入能够提高复合膜表面的疏水性,同时透光率也会降低。当SPI含量较低时,水蒸气透过率较低,当SPI含量超过50%时,水蒸气透过率显著增加。该复合膜以天然高分子为基质,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耐水性、阻隔性,有望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SPI) 透明质酸(HA)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C@PANI复合材料的仿生制备及其对水中染料的高效吸附
10
作者 张青 宋冰清 +3 位作者 孟令易 严梅 谢慧芳 孔金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92,共8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原料,以氯化血红素(Hemin)为催化剂,利用仿生体系聚合苯胺,制备得到纤维素基聚苯胺(CMC@PANI)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CMC@PANI产品得率及甲基橙(MO)吸附去除率的影响,表征了吸附材料形貌等结构特征,...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原料,以氯化血红素(Hemin)为催化剂,利用仿生体系聚合苯胺,制备得到纤维素基聚苯胺(CMC@PANI)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CMC@PANI产品得率及甲基橙(MO)吸附去除率的影响,表征了吸附材料形貌等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复合材料对水中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MC@PANI的优化制备条件为25℃时,在200 m L pH值为4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中,CMC-Na质量浓度2.5 g/L,苯胺与CMC-Na质量比值为1.8,Hemin用量为0.10 g/L,H_2O_2用量0.072 mol/L,HCl用量0.9 mol/L。此条件下,每克苯胺原料可得到约0.7 g CMC@PANI复合材料。扫描电镜、比表面积、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制备方法实现了CMC-Na和PANI的相互负载,产品粒径为0.5~10μm,表面粗糙,BET比表面积为19.96 m^2/g。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CMC@PANI对20 mg/L的阴离子染料MO在3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去除率可达98%以上,最大吸附容量达到294.12 mg/g;对20 mg/L的阳离子染料罗丹明(Rh B)在180 min时去除率可达89.8%,明显优于PANI的吸附效果(68.0%)。可见,采用Hemin催化的绿色仿生工艺制备的CMC@PANI复合材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钠 氯化血红素 聚苯胺 cmc@PANI复合材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C-Na在光皮木瓜涂膜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邢婕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7期132-136,共5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涂膜材料,探究在不同质量分数的涂膜液处理下光皮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的贮藏保鲜效果,包括光皮木瓜的质量损失、维生素C含量、有机酸含量、总糖含量、黄酮含量以及总酚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以期获得羧甲...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涂膜材料,探究在不同质量分数的涂膜液处理下光皮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的贮藏保鲜效果,包括光皮木瓜的质量损失、维生素C含量、有机酸含量、总糖含量、黄酮含量以及总酚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以期获得羧甲基纤维素钠涂膜液的最佳处理浓度,从而延长光皮木瓜的货架期,为光皮木瓜的产业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CMC-Na涂膜处理能够有效减轻光皮木瓜贮藏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可以抑制有机酸、总糖、黄酮、总酚的减少和维生素C的降解。所有处理中1.0%质量分数的CMC-Na涂膜处理保鲜效果最好,可有效地延长光皮木瓜的保鲜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皮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黏结剂对铁精矿球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岳志玲 杨大兵 +1 位作者 胡明欣 王炜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7,共7页
为充分发掘有机黏结剂对铁精矿球团质量提升的优点,同时弥补有机复合黏结剂削弱成品球抗压强度的不足,本文将蛭石、羧甲基纤维素钠(有机黏结剂)、膨润土进行复配,探究复合黏结剂对铁精矿球团质量的影响,并借助SEM和热重分析探索蛭石改... 为充分发掘有机黏结剂对铁精矿球团质量提升的优点,同时弥补有机复合黏结剂削弱成品球抗压强度的不足,本文将蛭石、羧甲基纤维素钠(有机黏结剂)、膨润土进行复配,探究复合黏结剂对铁精矿球团质量的影响,并借助SEM和热重分析探索蛭石改善成品球强度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复配有机黏结剂,仅仅添加1%的膨润土时,球团的落下强度只有1.5次/(0.5 m),抗压强度为8.2 N/P,爆裂温度为550℃,在预热温度为950℃、焙烧温度为1200℃时成品球的强度为3121 N/P;固定膨润土用量,随着有机黏结剂复配比例增加到0.12%,生球落下强度可提升到8.0次/(0.5 m),抗压强度提升到11.3 N/P,但生球的爆裂温度下降到395℃,成品球强度下降到2465 N/P;加入0.03%蛭石+0.12%有机黏结剂+1%膨润土的复合黏结剂后,球团的质量指标最好,球团落下强度可达到6.5次/(0.5 m),抗压强度为13.4 N/P,爆裂温度为362℃,成品球强度在相同条件下可以提升至2764 N/P。SEM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蛭石膨胀能不断填充球团中的孔隙,在焙烧过程中生成液相,有利于固相扩散晶体长大,降低球团孔隙率,从而提升成品球的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钠 蛭石 复合黏结剂 球团质量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玉米秸秆降解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慧君 杜双田 +3 位作者 孙婷 金凌云 荆留萍 马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4-79,共6页
从不同来源的土样中分离出降解纤维素能力强的5株霉菌及5株放线菌,测定了这10株菌在玉米秸秆发酵中的CMC酶及木聚糖酶的动态酶活。结果表明,霉菌菌株F6在整个培养过程中CMC酶及木聚糖酶的活性最高,分别为14.57和25.69 U/g,其次为放线菌A... 从不同来源的土样中分离出降解纤维素能力强的5株霉菌及5株放线菌,测定了这10株菌在玉米秸秆发酵中的CMC酶及木聚糖酶的动态酶活。结果表明,霉菌菌株F6在整个培养过程中CMC酶及木聚糖酶的活性最高,分别为14.57和25.69 U/g,其次为放线菌A4,CMC酶及木聚糖酶酶活分别为8.62、27.07U/g。采用F6,A4处理玉米秸秆15 d,降解率分别达44.80%和41.12%。进一步研究表明,接种不同菌株后的玉米秸秆降解率与降解过程中菌株产CMC酶及木聚糖酶最大酶活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cmc酶活 木聚糖酶活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活测定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姜心 陈伟 +2 位作者 周波 黄坤勇 韩明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68,共4页
研究和分析了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糖化力的实验条件,尤其是对测定波长的选择、底物和酶液加量、空白样的选择、酶液稀释倍数对酶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究;另外对常规性的影响因素:酶促反应时间、反应pH、底... 研究和分析了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糖化力的实验条件,尤其是对测定波长的选择、底物和酶液加量、空白样的选择、酶液稀释倍数对酶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究;另外对常规性的影响因素:酶促反应时间、反应pH、底物的浓度等传统因素做了研究。实验表明:在40℃,pH4.6,底物浓度为10g/L,底物和酶液加量各2mL,酶促反应时间5min,空白样选择终止空白,测定波长480nm处测定OD值比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活力 3 5-二硝基水杨酸(DNS)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活化甘蔗渣制备羧甲基纤维素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渊 韦庆敏 +3 位作者 杨家添 朱万仁 余桂英 黄祖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00-307,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甘蔗渣的利用率,获得高取代度的羧甲基纤维素,该文采用自制搅拌磨对甘蔗渣进行机械活化预处理,以不同活化时间的甘蔗渣为原料,氯乙酸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制备羧甲基纤维素。以羧甲基纤维素的取代度为评价指标,分别探... 为进一步提高甘蔗渣的利用率,获得高取代度的羧甲基纤维素,该文采用自制搅拌磨对甘蔗渣进行机械活化预处理,以不同活化时间的甘蔗渣为原料,氯乙酸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制备羧甲基纤维素。以羧甲基纤维素的取代度为评价指标,分别探讨机械活化时间、固液比、氢氧化钠与氯乙酸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水与底物比等因素对甘蔗渣羧甲基化反应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氢核磁共振谱(1HNMR spectroscopy,1HNMR)对甘蔗渣和羧甲基化产物表征。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对甘蔗渣羧甲基化反应具有明显的强化作用,经机械活化预处理后的甘蔗渣比原甘蔗渣更容易进行羧甲基化反应,取代度随着活化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少。机械活化破坏了甘蔗渣中木素对纤维素的包裹作用,结晶结构受到破坏,降低纤维素的结晶度,醚化化试剂更容易渗透到甘蔗渣内部使纤维素发生羧甲基化反应,降低了对固液比、氢氧化钠/氯乙酸比、H2O/底物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依赖性,提高了反应活性。在固液比为1∶18 g/m L,氢氧化钠/氯乙酸(摩尔比)为2∶1,H2O/底物比为1∶1 m L/g,75℃醚化2.0 h条件下,制得甘蔗渣羧甲基纤维素的取代度高达1.521,黏度为13 m Pa·s。研究结果将为制备高取代度羧甲基纤维素提供依据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物 红外光谱 扫描电镜 甘蔗渣 羧甲基纤维素 机械活化 羧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剂在含乳饮料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向东 刘佳 +2 位作者 于丽华 梅芳 王荫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6-79,共4页
研究了高酯果胶(HMP)、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等稳定剂于发酵型含乳饮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HMP、SSPS和CMC 3种稳定剂提高产品黏度的大小依次是CMC>HMP>SSPS,产品的稳定性依次是CMC>SSPS>HMP,添加量为... 研究了高酯果胶(HMP)、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等稳定剂于发酵型含乳饮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HMP、SSPS和CMC 3种稳定剂提高产品黏度的大小依次是CMC>HMP>SSPS,产品的稳定性依次是CMC>SSPS>HMP,添加量为0.2%CMC、0.3%SSPS和0.4%HMP的产品趋于稳定。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HMP、SSPS和CMC复配稳定剂的添加量分别是0.13%、0.20%、0.10%。用复配稳定剂生产的含乳饮料粒径分布变化不大,离心沉淀率较小,产品无沉淀和絮凝出现,具有很好的稳定作用,可以应用于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酯果胶(HMP) 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稳定性 含乳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共混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复生 高从堦 +3 位作者 高学理 王志宁 王剑 都娟成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1-675,共5页
以海藻酸钠(ALG)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共混液为活性层铸膜液,聚砜(PSF)超滤膜为基膜,环氧氯丙烷(ECH)的乙醇溶液为交联剂,采用涂敷和交联的方法制得一种新型复合纳滤膜,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等... 以海藻酸钠(ALG)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共混液为活性层铸膜液,聚砜(PSF)超滤膜为基膜,环氧氯丙烷(ECH)的乙醇溶液为交联剂,采用涂敷和交联的方法制得一种新型复合纳滤膜,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等检测手段对复合膜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在1.0 MPa压力和30 L?h-1料液流量操作条件下,该复合纳滤膜对1000 mg?L-1 Na2SO4溶液的截留率为97.1%,通量17.3 L?m-2?h-1。以ALG和CMC共混液制备的复合纳滤膜比单一材料膜有更致密的膜面结构,截留率更高。该纳滤膜对不同无机盐的截留性能不同,表现出荷负电膜截留性能,这主要决定于荷电膜与电解质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滤膜 海藻酸钠 羧甲基纤维素钠 环氧氯丙烷 SODIUM ALGINATE (ALG) 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 EPICHLOROHYDRIN (E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剂预处理原料对沼气发酵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来航线 杨兴华 +1 位作者 焦延雄 薛泉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9-202,共4页
采用酶活快速筛选法进行菌株水解性能初筛,获得纤维酶水解圈≥3 cm的菌株共35株,对这35株菌进行CMC酶活测定,最终得到2株优良高水解性能菌株Z026和Z027,初步鉴定为曲霉属;以菌株Z026和Z027制成发酵菌剂与市售菌剂A和B进行发酵效果对比... 采用酶活快速筛选法进行菌株水解性能初筛,获得纤维酶水解圈≥3 cm的菌株共35株,对这35株菌进行CMC酶活测定,最终得到2株优良高水解性能菌株Z026和Z027,初步鉴定为曲霉属;以菌株Z026和Z027制成发酵菌剂与市售菌剂A和B进行发酵效果对比。结果表明,自制菌剂具有优良发酵性能;对发酵试验pH及总糖、总酸、固形物质量浓度等指标进行测定,证明发酵菌剂对沼气发酵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发酵 cmc酶活 原料预处理 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在陶瓷釉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小勇 石棋 赫贞君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6-58,共3页
介绍了羧甲基纤维素的性质及作用机理,并对羧甲基纤维素加入量对釉浆粘度之间的关系,温度对添加CMC釉浆粘度的影响以及CMC加入方法对釉浆性能的影响三个方面作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cmc 粘度 釉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纤维素均相醚化制备羧甲基纤维素工艺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全刚 诸葛玉平 +1 位作者 曲扬 刘春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07-314,共8页
为了利用小麦秸秆通过均相反应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MC,carboxymethyl cellulose),采用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回流加热法制备小麦秸秆纤维素。以加入氧化锌的氢氧化钠/尿素/硫脲体系为溶剂,采用冻融循环法溶解小麦秸秆纤维素,利用正交试验获... 为了利用小麦秸秆通过均相反应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MC,carboxymethyl cellulose),采用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回流加热法制备小麦秸秆纤维素。以加入氧化锌的氢氧化钠/尿素/硫脲体系为溶剂,采用冻融循环法溶解小麦秸秆纤维素,利用正交试验获得了该溶解体系的最佳组成。在溶解了小麦秸秆纤维素的氢氧化钠/尿素/硫脲/氧化锌的体系中,以氯乙酸钠为醚化剂制备CMC,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和取代度(degree of substitution,DS)测定。结果表明:在固液比为1∶20 g/mL,质量分数为10%NaOH,反应温度为85℃,回流3.5 h和固液比为1∶30 g/m L,质量分数为3%H_2O_2,反应温度为85℃,回流3 h处理小麦秸秆,纤维素提取率最高为84.61%,同时能较好的脱除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最佳溶解体系为:质量分数为7%NaOH,11%硫脲,5%尿素,0.05%氧化锌,0℃时,最大溶解度为2.880 1 g。红外光谱试验表明小麦秸秆纤维素与微晶纤维素特征吸收峰基本一致,醚化反应生成的CMC与商品CMC的特征吸收峰基本一致。CMC的取代度受纤维素用量、温度和氯乙酸钠与纤维素葡萄糖单元(AGU,anhydroglucose unit)的摩尔比影响,随纤维素用量和氯乙酸钠与纤维素AGU的摩尔比增大而提高,随醚化温度的增加先增大(<55℃)后降低。研究结果为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经NaOH和H_2O_2处理获得纤维素,溶解在加入氧化锌的氢氧化钠/尿素/硫脲体系中,与氯乙酸钠经过均相醚化反应合成取代度较高的CMC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纤维素 优化 溶解度 羧甲基纤维素(c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