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料类型及纤维对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郭丽萍 陈波 +2 位作者 孙伟 谌正凯 张文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21-1226,共6页
为了研究骨料类型及纤维对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DCC)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普通河砂和金刚砂作骨料,添加聚乙烯醇(PVA)纤维,或PVA与微细镀铜钢混杂纤维,制备了4组HDCC,试验研究了HDCC的抗折与抗压强度、弯曲韧性、单轴拉伸性能、抗冲磨... 为了研究骨料类型及纤维对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DCC)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普通河砂和金刚砂作骨料,添加聚乙烯醇(PVA)纤维,或PVA与微细镀铜钢混杂纤维,制备了4组HDCC,试验研究了HDCC的抗折与抗压强度、弯曲韧性、单轴拉伸性能、抗冲磨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HDCC拉伸破坏后PVA纤维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骨料对HDCC抗折强度影响较为明显,而对抗压强度、弯曲韧性和抗冲磨性能影响不显著;微细钢纤维对HDCC抗折、抗压强度、弯曲韧性和抗冲磨性能的增强效果比较明显;在不同的HDCC体系中,微细钢纤维对延性影响的规律略有差异,以天然河砂为骨料时,掺加微细钢纤维会降低HDCC的延性,以金刚砂为骨料时,掺加微细钢纤维则会提高HDCC的延性;金刚砂提高了HDCC的抗拉强度,但显著降低了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料 纤维 延性 弯曲韧性 抗冲磨 金刚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硅橡胶复合材料的非线性电导特性 被引量:23
2
作者 韩宝忠 郭文敏 李忠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90-1493,共4页
为研究碳化硅(SiC)/硅橡胶复合材料的非线性电导特性,测试了填加不同种类、掺量、晶型及粒径SiC的SiC/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直流伏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SiC/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随SiC掺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当SiC掺量超过一定值后,复合材... 为研究碳化硅(SiC)/硅橡胶复合材料的非线性电导特性,测试了填加不同种类、掺量、晶型及粒径SiC的SiC/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直流伏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SiC/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随SiC掺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当SiC掺量超过一定值后,复合材料的电导机理发生变化;当SiC掺量相等时,在相同强度电场作用下,黑SiC、纳米SiC复合材料的直流电导率分别大于绿SiC、微米SiC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且前者的电导非线性特性明显优于后者;与-αSiC/硅橡胶复合材料相比,-βSiC/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电导非线性系数值发生变化的电场强度低,其最大非线性系数值明显大于前者,且在场强增大到一定值后载流子浓度的增加趋于饱和,其非线性系数值又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硅橡胶 碳化硅 电导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碳化硅复合材料的非线性电导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文敏 韩宝忠 李忠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6-438,共3页
以聚乙烯(PE)和碳化硅(SiC)粉末共混复合体系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基体、SiC浓度、温度及压力等因素对该体系直流伏安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SiC的掺量、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力均能提高PE/SiC复合材料的非线性电导率,而聚合... 以聚乙烯(PE)和碳化硅(SiC)粉末共混复合体系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基体、SiC浓度、温度及压力等因素对该体系直流伏安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SiC的掺量、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力均能提高PE/SiC复合材料的非线性电导率,而聚合物基体结晶度不同对复合材料的非线性电导率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碳化硅 电导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颗粒表面磁控溅射镀金属膜实验 被引量:5
4
作者 沈志刚 俞晓正 +1 位作者 徐政 裴喜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93-1198,1204,共7页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成功地在微颗粒表面沉积了金属铜膜和金属镍膜.利用光学显微镜(O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仪(EDS)、多功能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和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测试仪器对...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成功地在微颗粒表面沉积了金属铜膜和金属镍膜.利用光学显微镜(O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仪(EDS)、多功能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和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测试仪器对其表面形貌、膜厚和组份进行了表征.重点讨论了不同的沉积条件对薄膜结晶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溅射镀膜时,通过控制微颗粒的运动方式,可以在微颗粒表面镀上均匀性好、附着力强和致密性好的金属膜.溅射时间越长或溅射功率越大或装载量越少,都有利于薄膜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金属膜 微颗粒 空心微珠 碳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晕层厚度和碳化硅含量对其电学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于开坤 宁叔帆 +3 位作者 赵丽华 刘斌 陈维 陈寿田 《绝缘材料》 CAS 2005年第3期29-31,35,共4页
研究了大电机定子线棒碳化硅(SiC)防晕层的非线性电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将SiC材料涂刷到电机线棒表面作为防晕层时,影响防晕层电学性能的因素除了与SiC材料本身的性能有关外,还与防晕层的厚度以及SiC材料在防晕层中所占的比例等因素有... 研究了大电机定子线棒碳化硅(SiC)防晕层的非线性电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将SiC材料涂刷到电机线棒表面作为防晕层时,影响防晕层电学性能的因素除了与SiC材料本身的性能有关外,还与防晕层的厚度以及SiC材料在防晕层中所占的比例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碳化硅防晕层厚度的增加,碳化硅防晕层的非线性系数提高,表面电阻率下降;随着碳化硅粉料在防晕层中的比例的增大,防晕层的非线性系数,表面电阻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防晕 电阻率 非线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微粉结合SiC窑具氧化动力学 被引量:4
6
作者 阮玉忠 于岩 +2 位作者 吴万国 杜育红 林春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0-113,共4页
SiC窑具是用以烧成陶瓷的特种窑具。它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能烧成高质量的陶瓷制品。但是SiC是共价键化合物,它很难被烧结。要作为耐火窑具使用,必须采用结合剂结合,其使用寿命与结合剂性能有关。本实验首次采用硅微粉作为结... SiC窑具是用以烧成陶瓷的特种窑具。它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能烧成高质量的陶瓷制品。但是SiC是共价键化合物,它很难被烧结。要作为耐火窑具使用,必须采用结合剂结合,其使用寿命与结合剂性能有关。本实验首次采用硅微粉作为结合剂,硅微粉是硅铁生产中冶炼电炉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微粉 碳化硅窑具 窑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非线性性质与表面二氧化硅含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宁叔帆 于开坤 +2 位作者 李鸿岩 刘斌 陈寿田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40,共3页
碳化硅 (SiC)的体积电阻率 ρv 和非线性系数 β 与SiC粉料表面二氧化硅 (SiO2)的含量有直接关系。研究了酸洗和煅烧处理SiC对SiC粉料表面SiO2 的含量的影响以及SiO2 含量对SiC的体积电阻率和非线性系数的影响。酸洗后SiC粉料表面SiO2 ... 碳化硅 (SiC)的体积电阻率 ρv 和非线性系数 β 与SiC粉料表面二氧化硅 (SiO2)的含量有直接关系。研究了酸洗和煅烧处理SiC对SiC粉料表面SiO2 的含量的影响以及SiO2 含量对SiC的体积电阻率和非线性系数的影响。酸洗后SiC粉料表面SiO2 的含量下降 ,ρv 和 β比未酸洗的SiC粉料均有所降低 ;煅烧后SiC表面SiO2 含量增加 ,ρv 和 β 增大。因此通过酸洗或煅烧能有效地调整SiC粉料和防晕带的 ρv 和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SIC 体积电阻率 非线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SiC复相微波衰减材料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程卫华 李晓云 +2 位作者 丘泰 贾杪蕾 张晓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40,共4页
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AlN-SiC复相微波衰减材料。通过XRD、SEM和网络分析仪,研究了SiC含量对材料的微波衰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C含量小于40%时,复相材料的频谱特性表现为选频衰减且衰减量比较小;当SiC含量在40%-70%时,复相材... 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AlN-SiC复相微波衰减材料。通过XRD、SEM和网络分析仪,研究了SiC含量对材料的微波衰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C含量小于40%时,复相材料的频谱特性表现为选频衰减且衰减量比较小;当SiC含量在40%-70%时,复相材料的频谱特性表现为宽频衰减,且随着SiC含量的增加衰减量也逐渐增加,最大衰减量达到了-2.3 dB左右;当SiC含量大于70%时,复相材料的频谱特性表现仍为宽频衰减,但随着SiC含量的增加衰减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初步探讨了AlN-SiC复相材料微波衰减曲线的频谱特性与衰减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 碳化硅 微波衰减 热压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C对Al_2O_3/TiC基多相陶瓷材料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仝建峰 陈大明 陈宇航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8-11,共4页
从烧结温度、基体晶粒大小、断裂方式、SiC在基体中的分布等几方面研究了纳米SiC颗粒的加入对Al2 O3/TiC复相基体显微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 ,纳米SiC颗粒的加入提高了烧结温度 ,抑制了基体晶粒的异常长大 ,明显细化了晶粒。试样的断裂... 从烧结温度、基体晶粒大小、断裂方式、SiC在基体中的分布等几方面研究了纳米SiC颗粒的加入对Al2 O3/TiC复相基体显微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 ,纳米SiC颗粒的加入提高了烧结温度 ,抑制了基体晶粒的异常长大 ,明显细化了晶粒。试样的断裂方式从以沿晶断裂为主转变为以穿晶断裂为主。纳米SiC在基体中分布均匀 ,部分位于晶粒内 ,另一部分位于晶界上。这种显微结构有利于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陶瓷材料 纳米碳化硅 氧化铝 碳化钛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C及其与石墨、二硫化钼填充PTFE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路琴 杨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1,共4页
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纳米碳化硅(SiC)及其与石墨、二硫化钼(MoS2)混合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与45#钢对磨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用洛氏硬度计对PTFE及其复合材料的硬度进行了测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TFE复合材... 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纳米碳化硅(SiC)及其与石墨、二硫化钼(MoS2)混合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与45#钢对磨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用洛氏硬度计对PTFE及其复合材料的硬度进行了测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TFE复合材料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纳米SiC的加入能提高PTFE复合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纳米SiC与MoS2混合填充会使PTFE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提高更多,特别是在载荷增大时其耐磨效果更好。纳米SiC填充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比纯PTFE大,且随载荷增加有所减小,MoS2、石墨的加入可降低PTFE的摩擦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化硅 石墨 二硫化钼 聚四氟乙烯 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SiCw/赛璐珞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玉生 顾军渭 +1 位作者 李洪春 党婧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2-25,共4页
用钛酸酯偶联剂对纳米β-碳化硅晶须(β-SiCw)进行表面处理,并采用共混法制备了纳米β-SiCw/赛璐珞复合材料。探讨了纳米β-SiCw用量和钛酸酯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β-SiCw/赛璐珞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和冲击强... 用钛酸酯偶联剂对纳米β-碳化硅晶须(β-SiCw)进行表面处理,并采用共混法制备了纳米β-SiCw/赛璐珞复合材料。探讨了纳米β-SiCw用量和钛酸酯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β-SiCw/赛璐珞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和冲击强度均随纳米β-SiCw用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在β-SiCw用量为5%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好;当纳米β-SiCw用量一定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钛酸酯的用量有关。分析表明,钛酸酯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在纳米β-SiCw表面,并形成了有机包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璐珞 钛酸酯偶联剂 纳米β-碳化硅晶须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燃烧过程中锅炉碳化硅质卫燃带结渣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时章明 何金桥 +2 位作者 陈冬林 鄢晓忠 梅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6-561,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煤粉气流燃烧过程在碳化硅质卫燃带上的渣样进行测试,并对渣样的形貌及结晶特性、渣样成分与碳化硅之间的高温烧结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粉气流焦炭颗粒着火燃烧时释放出的CO使碳化硅质卫燃...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煤粉气流燃烧过程在碳化硅质卫燃带上的渣样进行测试,并对渣样的形貌及结晶特性、渣样成分与碳化硅之间的高温烧结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粉气流焦炭颗粒着火燃烧时释放出的CO使碳化硅质卫燃带表面凝聚的SiO2增加,增强了熔融煤灰与卫燃带之间的粘结作用;碳化硅质卫燃带中的Cr2O3和煤灰中的Fe2O3,CaO和TiO2等晶核剂在煤粉燃烧过程中对碳化硅质卫燃带上的灰渣结晶程度的影响不明显,Al2O3对碳化硅质卫燃带上熔融煤灰冷却过程的成核结晶起显著作用;灰渣的结晶度较好地反映了灰渣与碳化硅质卫燃带粘结作用,在燃烧最旺盛的区域,煤样Ⅰ灰渣的结晶度达到最小,约为23%,煤样Ⅱ灰渣的结晶度则达到最大,约为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 结渣特性 结晶度 碳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溶胶结合刚玉-碳化硅质浇注料的特性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熊继全 毛雪松 +1 位作者 丛培源 马晓一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88-1692,共5页
以致密刚玉(粒径为5~8mm、3~5mm、1~3mm、及0.088—1mm)和碳化硅(粒径为3~5mm、1~3mm、及0.088~1mm)为骨料,以白刚玉粉(≤0.043mm,w(Al2O3)≥99.40%),活性α-Al2O3微粉(≤0.043mm,w(Al2O3)≥99.40%)及碳... 以致密刚玉(粒径为5~8mm、3~5mm、1~3mm、及0.088—1mm)和碳化硅(粒径为3~5mm、1~3mm、及0.088~1mm)为骨料,以白刚玉粉(≤0.043mm,w(Al2O3)≥99.40%),活性α-Al2O3微粉(≤0.043mm,w(Al2O3)≥99.40%)及碳化硅粉(≤0.074mm,w(SiC)≥97.0%)为细粉;以硅溶胶为结合剂制备了刚玉-碳化硅质浇注料。该浇注料具有:(1)较高的中温和高温强度(经实验测试810℃×3h和1400℃×3h处理后该浇注料的抗折强度在10.0MPa、耐压强度在80.0MPa以上);(2)良好的抗渣侵蚀性、抗热震稳定性(1100℃←→水冷抗热震循环测试〉100次);(3)较适中的导热系数;(4)较好的高温施工性和可快速烘烤性,简化了干燥和烘烤工艺,缩短高炉的休风时间,提高高炉设备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刚玉质浇注料 抗侵蚀性 抗热震稳定性 导热性能 热修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陶瓷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燕东明 梁西瑶 +2 位作者 高晓菊 赵斌 李金富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依据仿生学原理开发的木质陶瓷是一种典型的"环境材料",具有原料可再生,低污染、低能耗等优点,以及多孔、导电、自润滑等特性。综述木质陶瓷的特性,重点总结与木材相关的复合材料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木质陶瓷在几方面的... 依据仿生学原理开发的木质陶瓷是一种典型的"环境材料",具有原料可再生,低污染、低能耗等优点,以及多孔、导电、自润滑等特性。综述木质陶瓷的特性,重点总结与木材相关的复合材料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木质陶瓷在几方面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材料 木质陶瓷 碳化硅陶瓷 研究进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簧钢表面Cr-SiC复合电镀工艺及镀层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建桥 梁博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7-148,151,共3页
通过在弹簧钢表面预镀铜,改进了弹簧钢表面复合电镀Cr-SiC镀层的结合性能。同时研究了电流密度、温度以及碳化硅微粒的粒度和浓度等工艺参数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复合镀的最佳工艺为:粒度为40μm的碳化硅35 g/L,电镀温度45℃,电流密... 通过在弹簧钢表面预镀铜,改进了弹簧钢表面复合电镀Cr-SiC镀层的结合性能。同时研究了电流密度、温度以及碳化硅微粒的粒度和浓度等工艺参数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复合镀的最佳工艺为:粒度为40μm的碳化硅35 g/L,电镀温度45℃,电流密度30 A/d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铬 碳化硅 复合电镀 弹簧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电机定子线圈防晕材料及防晕结构发展现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卢春莲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31,共5页
从原材料选择、碳化硅(SiC)颗粒性能、掺杂材料对防晕性能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防晕材料的优化过程。一次成型及涂刷型lacquer防晕结构分别适用于多胶绝缘体系与VPI少胶绝缘体系。预制带的透气性及防晕层电阻率的稳定性问题,是制约少胶... 从原材料选择、碳化硅(SiC)颗粒性能、掺杂材料对防晕性能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防晕材料的优化过程。一次成型及涂刷型lacquer防晕结构分别适用于多胶绝缘体系与VPI少胶绝缘体系。预制带的透气性及防晕层电阻率的稳定性问题,是制约少胶绝缘体系使用一次成型防晕结构的关键。防晕层的电阻分散性及SiC含量是影响防晕效果重要因素。从防晕层外附加绝缘及覆盖漆、影响起晕电压因素、内屏蔽作用等方面介绍了防晕结构及工艺。防晕结构优化计算能从理论上总结出防晕层各项参数的适用范围,为吸收消化国外防晕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机 防晕材料 防晕结构 非线性 碳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纳米碳化硅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铎 《绝缘材料》 CAS 2007年第2期7-9,共3页
以均苯四甲酸二酐、4,4'-二氨基二苯醚、N,N'-二甲基乙酰胺为原料,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备了聚酰亚胺/纳米碳化硅复合薄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阻抗分析仪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及介电性能。结果表明,该复... 以均苯四甲酸二酐、4,4'-二氨基二苯醚、N,N'-二甲基乙酰胺为原料,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备了聚酰亚胺/纳米碳化硅复合薄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阻抗分析仪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及介电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比纯聚酰亚胺和碳化硅均显著降低,吸水率下降。这种材料有望替代聚酰亚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作为低介电常数的微电子介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纳米碳化硅 复合薄膜 低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碳化硅泡沫陶瓷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芳 黄涛 黄志良 《陶瓷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12-314,共3页
以碳化硅为主要原料,通过调整泥浆的粘度,采用有机前驱体浸渍成型法,在1400℃下烧制成了多孔碳化硅泡沫陶瓷。研究表明:样品断面孔呈三维立体网状,孔壁厚薄适宜,气孔较大且分布均匀,气孔率高,孔径在30μm以下,主晶相为SiC和SiO2,前驱体... 以碳化硅为主要原料,通过调整泥浆的粘度,采用有机前驱体浸渍成型法,在1400℃下烧制成了多孔碳化硅泡沫陶瓷。研究表明:样品断面孔呈三维立体网状,孔壁厚薄适宜,气孔较大且分布均匀,气孔率高,孔径在30μm以下,主晶相为SiC和SiO2,前驱体经过处理后,样品的抗折强度平均提高了0.615MPa,挂浆量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多孔陶瓷 有机前驱体 浸渍成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酸钙球团碳化硅还原试验研究
19
作者 刘吉刚 李正邦 +2 位作者 刘彦华 杨海森 梁林宝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23,共4页
采用高温炉恒温试验对不同时间、温度及还原剂配比条件下钨酸钙与碳化硅球团还原情况进行研究,结合熔点测试结果分析了球团在升温过程中的物理变化行为,得到各影响因素对球团还原的作用关系及钨直接合金化炼钢工艺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 采用高温炉恒温试验对不同时间、温度及还原剂配比条件下钨酸钙与碳化硅球团还原情况进行研究,结合熔点测试结果分析了球团在升温过程中的物理变化行为,得到各影响因素对球团还原的作用关系及钨直接合金化炼钢工艺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在1 400~1 500℃时,钨酸钙球团可以被碳化硅还原,还原产物为W、WC、Ca3(Si3O9)及SiO2,球团还原反应可能由固—固、固—液反应共同组成,在升温过程中亦发生碳化硅相变和分解、还原剂的氧化及钨金属的二次氧化;在1 400~1 500℃和10~30min时,低温条件下适当延长反应时间、时间较短条件下适当增加反应温度及适当提高还原剂配比有利于提高球团还原反应率;钨直接合金化电炉炼钢工艺中,采取钨酸钙快速还原,防止钨金属二次氧化措施,可以实现钨酸钙在冶炼早期大部分被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钙 球团 碳化硅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析法研究含SiO_2、金刚砂填充物的光固化材料
20
作者 黄兴耀 王德海 蔡延庆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50-952,956,共4页
该文对以金刚砂为磨料、SiO2为填充物、光固化树脂为结合剂的超薄砂轮光固化材料进行了DSC、TG分析。结果表明,SiO2的使用会影响固化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当SiO2质量分数由0增加到10%时,材料的玻璃化温度由43 86℃增加到45 92℃,热失重率由... 该文对以金刚砂为磨料、SiO2为填充物、光固化树脂为结合剂的超薄砂轮光固化材料进行了DSC、TG分析。结果表明,SiO2的使用会影响固化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当SiO2质量分数由0增加到10%时,材料的玻璃化温度由43 86℃增加到45 92℃,热失重率由93%增加到98%;金刚砂的加入使材料的耐热性能有所下降,与纯树脂的固化材料相比,在同一温度下,热失重率都将增加1%~2%;金刚砂及SiO2的加入使得光固化树脂对紫外光的透过率下降,为了使材料固化完全,减少热失重率,固化时可采用光固化与热固化相结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 树脂 SIO2 金刚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