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川东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构造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
1
1
作者
邱玉超
李亚丁
+5 位作者
文龙
罗冰
姚军
许强
文华国
谭秀成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32,共11页
四川盆地东部上寒武统洗象池组是盆地内下组合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基于地层及沉积演化特征,利用地震、钻井岩心以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了川东地区上寒武统洗象池组构造特征及变形机制,从源、储、盖、运4个方面分析了其油气成藏条件,...
四川盆地东部上寒武统洗象池组是盆地内下组合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基于地层及沉积演化特征,利用地震、钻井岩心以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了川东地区上寒武统洗象池组构造特征及变形机制,从源、储、盖、运4个方面分析了其油气成藏条件,并总结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表现为以2套滑脱变形带(中寒武统高台组膏盐岩和志留系泥岩)控制的、沿北西向传递的断褶构造,发育背冲构造、叠瓦状构造、断弯褶皱和盐底辟断弯褶皱4种构造圈闭样式;中寒武统高台组膏盐岩和中—下奥陶统泥灰岩2套盖层分别将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套烃源岩与洗象池组隔离。(2)研究区洗象池组具备油气成藏条件,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是主要烃源岩,厚度为300~700 m,TOC值为2%~7%,生烃能力强,Ro为2.4%~4.0%,处于过成熟阶段;洗象池组沉积后期被岩溶和裂缝改造的滩相白云岩是相对优质的规模较大的储层,孔隙度大于2.1%;燕山期构造抬升和变形不仅在洗象池组形成了有效构造圈闭,还使其突破中—下奥陶统盖层与五峰组—龙马溪组对接,实现了油气的水平侧向运移。(3)研究区洗象池组为“新生古储、源储并置、侧向运移、构造圈闭”晚期天然气成藏模式;逆冲断层导致上盘褶皱的洗象池组与下盘五峰组—龙马溪组在水平面上并置,形成了源-储横向对接的构造圈闭,有效地提高了供烃和成藏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圈闭
变形机制
源储侧向对接
燕山构造运动
逆冲断层
滩相白云岩
五峰组—龙马溪组
洗象池组
寒武系
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西山寒武系滑塌构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20
2
作者
苏德辰
孙爱萍
+2 位作者
郑桂森
吕金波
郭荣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67-1075,共9页
北京西山地区的寒武系层序完整,剖面出露好,是中国地质学家研究寒武系的经典地区之一。前人对北京地区寒武系的研究集中于百花山北麓清水河—永定河流域的军庄、丁家滩、下苇甸、青白口至军饷之间的露头。作者等在北京房山地区百花山南...
北京西山地区的寒武系层序完整,剖面出露好,是中国地质学家研究寒武系的经典地区之一。前人对北京地区寒武系的研究集中于百花山北麓清水河—永定河流域的军庄、丁家滩、下苇甸、青白口至军饷之间的露头。作者等在北京房山地区百花山南麓进行地质考察中,在上寒武统崮山组下部的中薄层条带状灰岩和砾屑灰岩中发现了典型的滑塌变形层,变形主要表现为发育大量的小型层间微型断裂或褶皱,大部分断裂表现为小型的低角度逆冲性质,断裂面呈舒缓波状,平均倾角10°左右,微型断裂面上盘还可见更次级的微型褶曲或断层和布丁。滑塌变形层之下还发现了与古地震有成因关系的楔状构造和特殊的砾岩。结合前人在寒武系中已经发现的震积岩,初步认为,这种典型的滑塌变形的直接触发机制很可能是伴随着华北古板块在中寒武世末与晚寒武世之间的"翘翘板式运动"而发生的古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塌构造
生物丘
寒武系
软沉积物变形
古地震
北京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中低凸起东端冲断构造与寒武系内幕白云岩油气勘探
被引量:
8
3
作者
杨海军
韩剑发
+2 位作者
李本亮
罗春树
李传新
《海相油气地质》
2011年第2期1-8,共8页
塔里木南缘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控制了塔南—塔中从伸展到挤压的演化。寒武纪—早奥陶世板缘拉张控制了塔中北斜坡断陷构造。中奥陶世北昆仑洋盆关闭后塔中前缘隆起。晚奥陶世—晚泥盆世塔中前陆冲断与走滑构造变形。晚奥陶世—泥盆纪塔南...
塔里木南缘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控制了塔南—塔中从伸展到挤压的演化。寒武纪—早奥陶世板缘拉张控制了塔中北斜坡断陷构造。中奥陶世北昆仑洋盆关闭后塔中前缘隆起。晚奥陶世—晚泥盆世塔中前陆冲断与走滑构造变形。晚奥陶世—泥盆纪塔南前陆冲断由东南向西北方向传播,形成塘北—塔中南—5号断裂等弧形断裂体系和塔中低凸起中西段与Ⅰ号断裂带小角度斜交的走滑断裂体系。塔中低凸起位于前陆冲断带的前锋位置。前陆冲断的传播受控于两个滑脱层,一是沿中寒武统内部膏盐岩的滑脱层,形成弧形冲断构造,终止于塔中南缘断裂带和塔中北缘断裂带的东端;沿该滑脱层形成大量的冲断构造将中寒武统以上的勘探目的层系抬升到浅层,成为目前主要钻探的对象;二是沿中地壳韧性变形带的滑脱层,形成塔中Ⅰ号断裂带北缘东端的弧形构造带,沿该滑脱层形成的基底卷入的冲断构造,将中寒武统膏盐岩封盖层以下的成藏组合抬升到浅层,一方面成为油气长期运移聚集成藏的重要部位,同时又使得该部位成为可以钻探到的潜在勘探领域。本文根据塔中寒武系内幕白云岩的油气成藏条件,提出了油气勘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寒武系
冲断构造
构造特征
白云岩储集层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质名山馒头山及其附近早寒武世古地震沉积事件研究
被引量:
12
4
作者
张邦花
田洪水
+1 位作者
张增奇
杜圣贤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1-1031,共11页
蜚声中外的地质名山馒头山处在济南南部山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从馒头山及其附近的青杨村东山、红叶谷、滚球山等地的下寒武统中,鉴别出了许多地震引起的同沉积变形构造(震积岩),主要有卷曲变形(震褶岩)、粒序微断层、滑移构造...
蜚声中外的地质名山馒头山处在济南南部山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从馒头山及其附近的青杨村东山、红叶谷、滚球山等地的下寒武统中,鉴别出了许多地震引起的同沉积变形构造(震积岩),主要有卷曲变形(震褶岩)、粒序微断层、滑移构造、滑塌褶曲、负载构造、枕状体、混插沉积、软硅质脉、软硅质层底辟构造、硅藻叠层石变形、沉陷构造、触变楔、布丁、震裂缝、震裂角砾岩及震碎角砾岩等。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它们的特征和形成机理。触变楔属国内首次发现。触变楔和沉陷构造发育在夹软硅质层的白云岩中,其原始沉积物是含软硅质层的白云质灰泥。受强震触动,因软硅质沉积物(SiO2.nH2O)的粘度变小,软硅质层的粘度变小而变得更软,灰泥同时发生液化;在竖向震动力作用下,软硅质层被断开、继而沉陷形成了沉陷构造;沉陷构造向下延伸,结果使断开的硅质层汇聚,形成了触变楔。根据早寒武世古构造板块与地震带的分布,认为这些地震沉积遗迹是早寒武世板内地震记录,推测由古郯庐带的构造活动的响应。这些古地震事件记录的发现,丰富了济南南部山区、尤其是馒头山的地质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震沉积事件
同沉积变形构造
早寒武世
馒头山
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东部五百梯地区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
3
5
作者
周路
张欣吉
+3 位作者
钟克修
吴勇
张巧依
刘怡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1-256,共6页
基于四川盆地东部五百梯地区钻井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结合典型地震剖面和建立的三维构造模型,研究五百梯地区构造变形特征,认为五百梯地区构造变形具有纵向分层、平面分段的特征,由4套滑脱层作为间...
基于四川盆地东部五百梯地区钻井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结合典型地震剖面和建立的三维构造模型,研究五百梯地区构造变形特征,认为五百梯地区构造变形具有纵向分层、平面分段的特征,由4套滑脱层作为间隔在纵向上划分5套构造层:寒武系膏盐层底界以下构造层,构造简单,断裂少,多为低幅度隆起;寒武系膏盐层顶界—志留系底界构造层,受寒武系膏盐层控制,发育断层传播褶皱;志留系底界—二叠系底界构造层,受志留系泥页岩滑脱层控制,呈反冲背斜、断背斜;二叠系底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四段底构造层,受二叠系煤系滑脱层控制,具双重构造和反冲背斜;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底界以上构造层,整体与主体构造形态一致,局部受控于三叠系嘉陵江组膏盐滑脱层,呈宽缓背斜。根据寒武系盐上各构造层变形差异,在平面上分为西南段、中段和东北段;结合各构造层变形程度和盐下震旦系古隆起顶界面上超下削的特征,认为研究区东北段盐下构造层油气保存条件最好,是深层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五百梯地区
寒武系
滑脱层
构造变形
膏盐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东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构造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
1
1
作者
邱玉超
李亚丁
文龙
罗冰
姚军
许强
文华国
谭秀成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32,共11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重大专项“西南油气田天然气上产300亿立方米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2016E-06)资助。
文摘
四川盆地东部上寒武统洗象池组是盆地内下组合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基于地层及沉积演化特征,利用地震、钻井岩心以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了川东地区上寒武统洗象池组构造特征及变形机制,从源、储、盖、运4个方面分析了其油气成藏条件,并总结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表现为以2套滑脱变形带(中寒武统高台组膏盐岩和志留系泥岩)控制的、沿北西向传递的断褶构造,发育背冲构造、叠瓦状构造、断弯褶皱和盐底辟断弯褶皱4种构造圈闭样式;中寒武统高台组膏盐岩和中—下奥陶统泥灰岩2套盖层分别将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套烃源岩与洗象池组隔离。(2)研究区洗象池组具备油气成藏条件,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是主要烃源岩,厚度为300~700 m,TOC值为2%~7%,生烃能力强,Ro为2.4%~4.0%,处于过成熟阶段;洗象池组沉积后期被岩溶和裂缝改造的滩相白云岩是相对优质的规模较大的储层,孔隙度大于2.1%;燕山期构造抬升和变形不仅在洗象池组形成了有效构造圈闭,还使其突破中—下奥陶统盖层与五峰组—龙马溪组对接,实现了油气的水平侧向运移。(3)研究区洗象池组为“新生古储、源储并置、侧向运移、构造圈闭”晚期天然气成藏模式;逆冲断层导致上盘褶皱的洗象池组与下盘五峰组—龙马溪组在水平面上并置,形成了源-储横向对接的构造圈闭,有效地提高了供烃和成藏的效率。
关键词
构造圈闭
变形机制
源储侧向对接
燕山构造运动
逆冲断层
滩相白云岩
五峰组—龙马溪组
洗象池组
寒武系
川东地区
Keywords
structur
al trap
deformation
mechanism
source-reservoir lateral connection
Yanshanian tectonic movement
thrust fault
shoal dolomite
Wufeng Formation to Longmaxi Formation
Xixiangchi Formation
cambrian
eastern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西山寒武系滑塌构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20
2
作者
苏德辰
孙爱萍
郑桂森
吕金波
郭荣涛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地质矿产开发局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67-1075,共9页
文摘
北京西山地区的寒武系层序完整,剖面出露好,是中国地质学家研究寒武系的经典地区之一。前人对北京地区寒武系的研究集中于百花山北麓清水河—永定河流域的军庄、丁家滩、下苇甸、青白口至军饷之间的露头。作者等在北京房山地区百花山南麓进行地质考察中,在上寒武统崮山组下部的中薄层条带状灰岩和砾屑灰岩中发现了典型的滑塌变形层,变形主要表现为发育大量的小型层间微型断裂或褶皱,大部分断裂表现为小型的低角度逆冲性质,断裂面呈舒缓波状,平均倾角10°左右,微型断裂面上盘还可见更次级的微型褶曲或断层和布丁。滑塌变形层之下还发现了与古地震有成因关系的楔状构造和特殊的砾岩。结合前人在寒武系中已经发现的震积岩,初步认为,这种典型的滑塌变形的直接触发机制很可能是伴随着华北古板块在中寒武世末与晚寒武世之间的"翘翘板式运动"而发生的古地震。
关键词
滑塌构造
生物丘
寒武系
软沉积物变形
古地震
北京西山
Keywords
slump
bioherm
cambrian system ~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
palaeoearthquake~ Western Hills of Beijing
分类号
P534.4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中低凸起东端冲断构造与寒武系内幕白云岩油气勘探
被引量:
8
3
作者
杨海军
韩剑发
李本亮
罗春树
李传新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2011年第2期1-8,共8页
文摘
塔里木南缘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控制了塔南—塔中从伸展到挤压的演化。寒武纪—早奥陶世板缘拉张控制了塔中北斜坡断陷构造。中奥陶世北昆仑洋盆关闭后塔中前缘隆起。晚奥陶世—晚泥盆世塔中前陆冲断与走滑构造变形。晚奥陶世—泥盆纪塔南前陆冲断由东南向西北方向传播,形成塘北—塔中南—5号断裂等弧形断裂体系和塔中低凸起中西段与Ⅰ号断裂带小角度斜交的走滑断裂体系。塔中低凸起位于前陆冲断带的前锋位置。前陆冲断的传播受控于两个滑脱层,一是沿中寒武统内部膏盐岩的滑脱层,形成弧形冲断构造,终止于塔中南缘断裂带和塔中北缘断裂带的东端;沿该滑脱层形成大量的冲断构造将中寒武统以上的勘探目的层系抬升到浅层,成为目前主要钻探的对象;二是沿中地壳韧性变形带的滑脱层,形成塔中Ⅰ号断裂带北缘东端的弧形构造带,沿该滑脱层形成的基底卷入的冲断构造,将中寒武统膏盐岩封盖层以下的成藏组合抬升到浅层,一方面成为油气长期运移聚集成藏的重要部位,同时又使得该部位成为可以钻探到的潜在勘探领域。本文根据塔中寒武系内幕白云岩的油气成藏条件,提出了油气勘探的建议。
关键词
塔中地区
寒武系
冲断构造
构造特征
白云岩储集层
油气勘探
Keywords
cambrian
Thrust
structur
al
deformation
structur
al characteristics
Dolostone reservoir
Petroleum Exploration
Tazhong Arch
Tarim Basin
分类号
TE11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质名山馒头山及其附近早寒武世古地震沉积事件研究
被引量:
12
4
作者
张邦花
田洪水
张增奇
杜圣贤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1-1031,共11页
基金
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中国寒武系标准剖面地质遗迹研究与保护项目”(财建[2008]660)
山东省地学论坛科研项目(编号:Ldxhlt2007-10-001)资助
文摘
蜚声中外的地质名山馒头山处在济南南部山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从馒头山及其附近的青杨村东山、红叶谷、滚球山等地的下寒武统中,鉴别出了许多地震引起的同沉积变形构造(震积岩),主要有卷曲变形(震褶岩)、粒序微断层、滑移构造、滑塌褶曲、负载构造、枕状体、混插沉积、软硅质脉、软硅质层底辟构造、硅藻叠层石变形、沉陷构造、触变楔、布丁、震裂缝、震裂角砾岩及震碎角砾岩等。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它们的特征和形成机理。触变楔属国内首次发现。触变楔和沉陷构造发育在夹软硅质层的白云岩中,其原始沉积物是含软硅质层的白云质灰泥。受强震触动,因软硅质沉积物(SiO2.nH2O)的粘度变小,软硅质层的粘度变小而变得更软,灰泥同时发生液化;在竖向震动力作用下,软硅质层被断开、继而沉陷形成了沉陷构造;沉陷构造向下延伸,结果使断开的硅质层汇聚,形成了触变楔。根据早寒武世古构造板块与地震带的分布,认为这些地震沉积遗迹是早寒武世板内地震记录,推测由古郯庐带的构造活动的响应。这些古地震事件记录的发现,丰富了济南南部山区、尤其是馒头山的地质科学内涵。
关键词
古地震沉积事件
同沉积变形构造
早寒武世
馒头山
济南
Keywords
paleo-seismic depositional event
synsedimentary
deformation
structure
the Early
cambrian
Mantoush- an
Jinan
分类号
P588.2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东部五百梯地区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
3
5
作者
周路
张欣吉
钟克修
吴勇
张巧依
刘怡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沉积与成藏分室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天然气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1-25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30316)
文摘
基于四川盆地东部五百梯地区钻井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结合典型地震剖面和建立的三维构造模型,研究五百梯地区构造变形特征,认为五百梯地区构造变形具有纵向分层、平面分段的特征,由4套滑脱层作为间隔在纵向上划分5套构造层:寒武系膏盐层底界以下构造层,构造简单,断裂少,多为低幅度隆起;寒武系膏盐层顶界—志留系底界构造层,受寒武系膏盐层控制,发育断层传播褶皱;志留系底界—二叠系底界构造层,受志留系泥页岩滑脱层控制,呈反冲背斜、断背斜;二叠系底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四段底构造层,受二叠系煤系滑脱层控制,具双重构造和反冲背斜;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底界以上构造层,整体与主体构造形态一致,局部受控于三叠系嘉陵江组膏盐滑脱层,呈宽缓背斜。根据寒武系盐上各构造层变形差异,在平面上分为西南段、中段和东北段;结合各构造层变形程度和盐下震旦系古隆起顶界面上超下削的特征,认为研究区东北段盐下构造层油气保存条件最好,是深层勘探的有利目标。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五百梯地区
寒武系
滑脱层
构造变形
膏盐层
Keywords
Sichuan basin
Wubaiti area
cambrian
detachment layer
structure
deformation
gypsum-salt layer
分类号
TE11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川东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构造特征及成藏模式
邱玉超
李亚丁
文龙
罗冰
姚军
许强
文华国
谭秀成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京西山寒武系滑塌构造的初步研究
苏德辰
孙爱萍
郑桂森
吕金波
郭荣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塔中低凸起东端冲断构造与寒武系内幕白云岩油气勘探
杨海军
韩剑发
李本亮
罗春树
李传新
《海相油气地质》
201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地质名山馒头山及其附近早寒武世古地震沉积事件研究
张邦花
田洪水
张增奇
杜圣贤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四川盆地东部五百梯地区构造变形特征
周路
张欣吉
钟克修
吴勇
张巧依
刘怡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