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东南部浊积岩中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因 被引量:33
1
作者 卢焕章 王中刚 +3 位作者 陈文一 吴学益 朱笑青 胡瑞忠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9-387,共19页
文章首次明确提出黔东南天柱县、锦屏县、黎平县以及相邻的湖南省靖县、会同县、洪江县存在浊积岩型金矿。研究发现,这些金矿均产在加里东皱褶带中,它们产于背斜的轴部,向两翼延伸,形成平行于地层的石英脉;另一种石英脉则充填于褶皱和... 文章首次明确提出黔东南天柱县、锦屏县、黎平县以及相邻的湖南省靖县、会同县、洪江县存在浊积岩型金矿。研究发现,这些金矿均产在加里东皱褶带中,它们产于背斜的轴部,向两翼延伸,形成平行于地层的石英脉;另一种石英脉则充填于褶皱和剪切作用形成的剪切带或断裂带中。这些褶皱和断裂均呈北东方向。黔东南地区的浊积岩型金矿,均赋存于前震旦系下江群浊积岩中,产在板岩、凝灰岩或者在板岩和砂岩交界处。石英脉中金的富集与黄铁矿、毒砂、闪锌矿、方铅矿等密切相关。细脉比宽脉更富集金,断裂交叉处更富含金。石英脉两侧(尤其是顺层石英脉)的蚀变很弱,主要为硅化和绿泥石化。应用RB_SR方法测得石英脉的年龄为370~450Ma,成矿时代应在加里东期或期后。黔东南浊积岩金矿在品位(多数可见明金)、储量和产量方面均很有前景,研究它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浊积岩型金矿 平行于地层的脉 加里东皱褶带 黔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南迳盆地加里东期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帅 巫建华 +1 位作者 丁辉 黄美化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05-1919,共15页
赣南南迳盆地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中西部,盆地内火山岩组合常因风化强烈,出露不好,长期被认为属于中生代火山岩系的一部分。该火山岩组合与下伏晚奥陶世地层呈整合接触,与上覆中泥盆世地层呈角度不整合,应为早古生代火山岩组合,但缺乏... 赣南南迳盆地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中西部,盆地内火山岩组合常因风化强烈,出露不好,长期被认为属于中生代火山岩系的一部分。该火山岩组合与下伏晚奥陶世地层呈整合接触,与上覆中泥盆世地层呈角度不整合,应为早古生代火山岩组合,但缺乏精确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制约。对南迳盆地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Sr-Nd-O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研究。安山岩和英安岩SHRIPM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42.1±3.9Ma和439.9±3.7Ma,表明一次晚奥陶世末期—早志留世初期的岩浆事件。微量元素分析显示,Rb、K和轻稀土元素富集,Nb、Ta、Zr、Hf、Ti元素亏损,Nb/U、Nb/Th、Ti/Yb值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负Eu异常,主量元素贫钛、富铝。研究认为,南迳盆地火山岩是早古生代时期,随着南华洋关闭、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发生碰撞,地壳加厚、岩石圈地幔拆沉、软流圈上涌,导致EMI型富集地幔与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加里东褶皱带 锆石U-PB年龄 早古生代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质构造的再认识 被引量:65
3
作者 王鹤年 周丽娅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7-465,共9页
近年来地质构造理论及测试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华南地质构造的研究积累了不少新资料和同位素年龄测试新数据,为检验以往对华南地质构造的认识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也为推动华南地质构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以往的工... 近年来地质构造理论及测试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华南地质构造的研究积累了不少新资料和同位素年龄测试新数据,为检验以往对华南地质构造的认识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也为推动华南地质构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以往的工作成果,提供了闽北及云开大山的有关资料,对华南地质构造格局进行了再认识。认为华夏古陆应该肯定,但范围还需探讨,华南大地构造基本格局为两陆夹一盆。晋宁运动时,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对接;加里东运动使两陆块间洋盆褶皱迴返,形成统一陆块;海西-印支期,华南地质构造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华夏地块 地质构造 云开地体 加里东褶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商都白云鄂博群小壳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9
4
作者 谭励可 石铁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73-583,共11页
根据研究清河镇化石群提供的信息,在内蒙古商都五道湾地区白云鄂博群阿牙登组下部首次发现梅树村阶小壳动物化石,内含软舌螺类、似软舌螺类、齿形壳类、棱管壳类、卡门壳类等8属8种(含1相似种,2未定种)及大量海绵骨针,共计2000余件。确... 根据研究清河镇化石群提供的信息,在内蒙古商都五道湾地区白云鄂博群阿牙登组下部首次发现梅树村阶小壳动物化石,内含软舌螺类、似软舌螺类、齿形壳类、棱管壳类、卡门壳类等8属8种(含1相似种,2未定种)及大量海绵骨针,共计2000余件。确定白云鄂博群的地质时代为震旦纪—寒武(奥陶)纪。再次证明了清河镇化石群的存在;验证了氢氟酸法是提取浅变质碳酸盐岩中化石的有效方法;并提出加里东褶皱带的新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壳化石 清河镇化石群 白云鄂博群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前泥盆纪构造演化:从华夏地块到加里东期造山带 被引量:377
5
作者 舒良树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8-431,共14页
在全球Rodinia超大陆的构造框架中,华夏地块占有突出的地位。然而,华夏地块在国内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其核心一是年龄,二是范围。根据出露在研究区的中一高级变质岩、韧滑流变形迹和近年大批高质量测年数据,认为华南曾经存在过一个... 在全球Rodinia超大陆的构造框架中,华夏地块占有突出的地位。然而,华夏地块在国内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其核心一是年龄,二是范围。根据出露在研究区的中一高级变质岩、韧滑流变形迹和近年大批高质量测年数据,认为华南曾经存在过一个前成冰纪的古老基底,由元古代片岩、片麻岩、混合岩等组成,原岩为碎屑岩、火山岩和深成侵入岩,最老年龄达2Ga,习称华夏地块,但范围比Grabau描述的要小。在8~9亿年间,伴随古华南洋的闭合,华夏地块与扬子陆块碰撞聚合,成为Rodinia超大陆的一部分。聚合不久,受成冰纪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影响,原华夏地块被肢解成浙南-闽北、赣中-赣南和云开大山三个古陆残块,中间是裂谷或海槽。其裂解残块集中分布在绍兴-江山-萍乡断裂和政和-大埔断裂之间的地带内,结束了其完整古陆块的历史。震旦纪-早古生代,这些海槽被进一步扩张变宽,其内被巨厚的碎屑岩(含灰岩)、浊积岩层所充填,但缺少同期蛇绿岩和火山岩,暗示拉张强度没有深达上地幔,为一被动陆缘环境。最新年代学结果表明,原定早古生代的蛇绿岩和火山岩均为前震旦纪的年龄,8~9亿年居多,原先的早古生代构造格架需要再研究。到志留纪,华南发生了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导致震旦纪-早古生代海槽关闭,巨厚沉积物褶皱隆升,在元古代变质基底上形成了加里东期褶皱造山带。其造山的驱动力目前尚未明确。此期褶皱变形、韧滑流变非常普遍,有推覆与走滑两种,变形峰期在420~400Ma。同时,还发生了强烈的花岗岩浆活动:岩浆峰期为430~400Ma,但绝大多数是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Ⅰ型花岗岩少见。之后,晚泥盆世砂砾岩层呈角度不整合大规模地覆盖在整个华南前泥盆纪岩层之上;至此,研究区和江南等邻区的沉积环境与古地理才得以真正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地块 加里东褶皱带 测年数据 构造演化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白干湖钨锡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6
作者 曹勇华 赖健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44-650,共7页
白干湖钨锡矿床位于新疆祁漫塔格加里东褶皱带的转折部位,是东昆仑西段1个较好的钨锡(金)矿区,对白干湖矿区主成矿阶段形成的含黑钨矿石英脉中发育的包裹体进行岩相学及测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区主要发育3类包裹体:气液两相水溶... 白干湖钨锡矿床位于新疆祁漫塔格加里东褶皱带的转折部位,是东昆仑西段1个较好的钨锡(金)矿区,对白干湖矿区主成矿阶段形成的含黑钨矿石英脉中发育的包裹体进行岩相学及测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区主要发育3类包裹体: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Ⅰ)、水溶液CO2三相包裹体(Ⅱ)以及纯CO2两相包裹体(Ⅲ);Ⅰ型包裹体液相组分主要为NaCl水溶液,含少量KCl,其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60-310℃,盐度为1.82%-16.43%;Ⅱ型水溶液CO2三相包裹体气相组分含有CO2及CH4等组分,均一温度为247-320℃,w(NaCl)为2.8%-9.4%;Ⅲ型CO2两相包裹体含量较少,均一温度为19.8-27.7℃;白干湖钨锡矿床成矿流体为中低盐度、中高温的NaCl-H2O-CO2体系。在成矿过程中,由于温度及压力降低,流体发生相分离成为较高盐度的水溶液流体和较低盐度的富CO2流体,钨锡成矿物质趋向于富集在中高盐度水溶液相中,并导致白干湖钨锡矿的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加里东褶皱带 钨锡矿 新疆祁漫塔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加里东期金矿床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秀璋 梁华英 程景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华南加里东期金矿床分布广泛 ,既可产在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内 ,也可发育在毗邻的江南隆起上。其共同特征是矿床产在加里东期构造变形带或变质带中 ,受深大断裂带及其分支构造所控制 ,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产在隆起上的矿床赋矿围岩... 华南加里东期金矿床分布广泛 ,既可产在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内 ,也可发育在毗邻的江南隆起上。其共同特征是矿床产在加里东期构造变形带或变质带中 ,受深大断裂带及其分支构造所控制 ,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产在隆起上的矿床赋矿围岩时代较老 ,均为元古宙变质细碎屑岩类 ;矿物及元素组合比较简单 ,常见单金型。产于褶皱带中者其围岩除元古宙 -寒武纪变质细碎屑岩外 ,还有火山岩、侵入岩及沉积岩 ,时代为元古宙——志留纪 ;矿物及元素组合比较复杂 ,可见到砷、锑、汞、碲矿物及沥青出现。隆起上的矿床属于加里东期改造作用形成 ,褶皱带中者为改造、受改造及斑岩成矿作用的产物。成矿时代除加里东期外 ,还有燕山期及震旦纪矿化存在。两种构造中的矿床成矿差异主要受物质来源岩石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期 金矿床 华南褶带 成矿共性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山金矿成矿年龄测定及华南加里东成金期的讨论 被引量:55
8
作者 王秀璋 梁华英 +2 位作者 单强 程景平 夏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9-25,共7页
金山金矿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金矿床,属于变质细碎屑岩型,产于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中。矿石由超糜棱岩型及石英脉型组成。对于其形成时代有晋宁期、燕山期、晋宁期—燕山期、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等多种观点。本文分别采取两... 金山金矿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金矿床,属于变质细碎屑岩型,产于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中。矿石由超糜棱岩型及石英脉型组成。对于其形成时代有晋宁期、燕山期、晋宁期—燕山期、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等多种观点。本文分别采取两种矿石测得其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406±25)Ma,属于加里东期成矿。根据研究,华南加里东期金矿床分布广泛,除产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外,也见于其北邻元古宙江南隆起中。产于隆起内的矿床围岩均为元古宙变质细碎屑岩,而产于褶皱带中除元古宙变质细碎屑岩外,还有寒武纪地层,澄江期及加里东期的岩体。华南加里东期金矿床与该区分布最广的燕山期金矿床在赋矿围岩时代、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关系、元素组合、主要矿物及矿床类型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华南是中国主要的加里东期成金区,它对研究其他早古生代褶皱带的加里东期成金作用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山金矿 成矿时代 成金期 华南褶皱带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新元古代湘桂海盆及邻区构造属性的探讨 被引量:54
9
作者 许效松 刘伟 +1 位作者 门玉澎 张海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90-1904,共15页
新元古代的湘桂海盆夹持在中上扬子陆块的东南缘与华夏地块群之间,是古华南洋与下扬子陆块俯冲碰撞后在西南方向的残留海。东段古华南洋俯冲的地质记录发生在860~1034Ma间,为绍兴-江山-萍乡碰撞带,形成江南岛弧造山带;西段古华南洋与... 新元古代的湘桂海盆夹持在中上扬子陆块的东南缘与华夏地块群之间,是古华南洋与下扬子陆块俯冲碰撞后在西南方向的残留海。东段古华南洋俯冲的地质记录发生在860~1034Ma间,为绍兴-江山-萍乡碰撞带,形成江南岛弧造山带;西段古华南洋与上扬子陆块俯冲的构造地质记录,推测在湖南的新化-城步至广西的三江一带,时间为850~820Ma,形成雪峰-四堡岛弧造山带,但无陆陆碰撞的记录。东、西两段构造活动有近1亿年至数十百万年的时间差,为湘桂海盆在停止扩张的洋底上提供了发育的空间,并转为弧前-深海盆地。由萍乡向南西方向至湖南茶陵-郴州为一结合带,西侧的沉积物属扬子沉积构造域和湘桂海盆,沉积了细屑浊积岩和硅泥质岩;东侧为华夏沉积构造域,包括赣、闽和粤北,充填了与热活动有关细碧岩、含铁石英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郴州至贺县间,有一东-西向的古南岭裂陷海与之相连,是分隔云开地块、粤东南地块与罗霄-武夷地块的深海槽。在早古生代构造旋回中,湘桂海盆、古南岭海槽以及华夏沉积构造域,分别转为不同构造走向的湘桂加里东褶皱带和华南加里东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桂残留海盆 扬子沉积构造域 华夏沉积构造域 湘桂加里东褶皱带 华南加里东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秦岭加里东期造山作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周鼎武 张成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45-250,共6页
提出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由华北地块南缘,以未变质—浅变质沉积岩系为主体的前陆褶断带和北秦岭以中—深变质岩系及强烈岩浆活动为特征的山根带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认为它自成体系,相应的变质、变形、岩浆作用发育。该造山带是早古生代... 提出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由华北地块南缘,以未变质—浅变质沉积岩系为主体的前陆褶断带和北秦岭以中—深变质岩系及强烈岩浆活动为特征的山根带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认为它自成体系,相应的变质、变形、岩浆作用发育。该造山带是早古生代未秦岭古洋盆沿商丹—桐柏一线俯冲、消减,促使秦岭古岛弧系碰撞华北地块,造成弧后边缘海闭合所致,是显生宙秦岭造山带形成演化进程中的重大构造事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加里东运动 造山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加里东造山带中阿拉塔格花岗岩的特征和成因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继春 胡受奚 顾连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01-204,共4页
阿拉塔格花岗岩分布于东天山加里东造山带内的弧后盆地蛇绿岩套中,地质剖面自下而上为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中性岩和斜长花岗岩。各岩相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岩石学、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特征以及与其它地区典型幔源型花岗岩特征的对... 阿拉塔格花岗岩分布于东天山加里东造山带内的弧后盆地蛇绿岩套中,地质剖面自下而上为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中性岩和斜长花岗岩。各岩相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岩石学、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特征以及与其它地区典型幔源型花岗岩特征的对比表明阿拉塔格花岗岩属于幔源型,它代表着弧后盆地蛇绿岩序列内部分异作用末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造山带 长花岗岩 花岗岩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