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合并CRT、CRBSI及菌血症
1
作者 王娟 周江红 +2 位作者 张彩琳 张薇 李婷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2期219-222,共4页
化疗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输注化疗药物时输液选择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期间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栓形成及菌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研究总结1例T细胞淋巴瘤PICC置管术后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栓(CRT)、导管相关性... 化疗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输注化疗药物时输液选择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期间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栓形成及菌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研究总结1例T细胞淋巴瘤PICC置管术后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栓(CRT)、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及菌血症的临床表现、发生过程及护理效果,给予抗感染、抗凝治疗,患肢抬高制动,穿刺处加强换药,密切观察病情,局部湿敷等措施,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右上臂疼痛缓解,血培养阴性。通过对该病例的治疗护理和讨论分析,积累了对PICC患者CRT、CRBSI及菌血症的预防及治疗护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PICC置管术 CRT crbsi 菌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C置管患者CRBSI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豆欣蔓 马佩芬 +3 位作者 南锐伶 周琳琳 张亚斌 李玉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2期178-184,共7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细菌生物学特性。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总计16841例CVC置管患者CRBSI的细菌生物学特性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医院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与SPSS...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细菌生物学特性。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总计16841例CVC置管患者CRBSI的细菌生物学特性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医院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与SPSS软件,分析CRBSI的病原微生物。结果16507例为单一病原菌感染,331例为双重感染,3例为三重感染;总计分离出病原菌16905株,革兰阳性菌8709株(51.4%),革兰阴性菌7875株(46.7%),真菌321株(1.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均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有很高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82.8%)。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均>5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性较高(>70%)。结论CVC置管患者由于病原菌感染或自身合并多种并发症等因素,易并发CRBSI,可进一步发展为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导致CRBSI发生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细菌生物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净化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富燕萍 傅丽琴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9期14-17,共4页
综述了血液净化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的研究现状,为临床工作者预防血液净化导管感染采取有效干预对策提供指导,从而降低血液净化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 血液净化 CRRT 导管感染 crbsi 危险因素 预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疾病术后PICC感染与堵塞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浩 于静蕊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3期17-19,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胃肠疾病术后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与导管堵塞的相关性,分析导致CRBSI的易感菌株分布状况。方法随机抽...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胃肠疾病术后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与导管堵塞的相关性,分析导致CRBSI的易感菌株分布状况。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锦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因胃肠道疾病术后留置PICC并符合纳入标准的2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PICC留置期导管堵塞发生率,并对愈后PICC末端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留置时间为(10±4)d,观察CRBSI与PICC堵塞及易感菌株分布状况。运用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用计数资料分析方法中的χ2检验及列联系数的方法对CRBSI与PICC堵塞发生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比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糖尿病及恶性肿瘤患者的堵塞与感染的差异。以P<0.05作为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结果 210例患者中CRBSI伴有PICC堵塞的为20例,占9.52%;CRBSI未伴有PICC堵塞的为8例,占3.81%;未发生CRBSI发生PICC堵塞的为11例,占5.24%;未发生CRBSI及PICC堵塞的171例,占81.43%。应用χ2检验及列联系数方法分析CRBSI与PICC堵塞的相关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年龄、是否恶性肿瘤与是否糖尿病对CRBSI和PICC堵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抽取的研究对象中,CRBSI及PICC堵塞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患糖尿病及恶性肿瘤无相关性,而CRBSI与PICC堵塞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将CRBSI和PICC堵塞综合考虑,联合预防CRBSI和PICC堵塞是减少PICC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crbsi 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在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马宝红 李满娥 洪小京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7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患者通过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以及相关因素,通过分析制定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7月-2014年12月之间我院行PICC置管的1067例患者,根据是否实施PDCA循环管理进行分组,... 目的探讨患者通过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以及相关因素,通过分析制定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7月-2014年12月之间我院行PICC置管的1067例患者,根据是否实施PDCA循环管理进行分组,2012年7月-2013年12月为活动前(组),2014年1-12月为活动后(组),运用PDCA循环通过对本院PICC置管患者数量的统计以及导管感染数量的监测,分析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持续性的改进,提升护理质量。结果通过应用PDCA循环管理1年后,感染率从5.90%降至1.43%,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通过应用PDCA循环对PICC置管的监测,控制,反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 crb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管理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希西 曾登芬 +2 位作者 杨文群 姚娟 简福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5期81-83,共3页
目的: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的安全性,降低ICU病房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为防治CRBSI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处理和管理手段。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CQI)小组,应用FOCUS-PDCA标准化管理程序,针对CRBSI发生的风险环节和因... 目的: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的安全性,降低ICU病房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为防治CRBSI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处理和管理手段。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CQI)小组,应用FOCUS-PDCA标准化管理程序,针对CRBSI发生的风险环节和因素,采取系统的预防和管理手段,通过组织专业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手卫生、重视监测工作、严格无菌操作和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等措施,并应用核查表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结果:CRBSI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由2.04‰~9.82‰下降到0~1.82‰,达到预期目标(≤3‰)。结论:FOCUS-PDCA标准化管理程序的应用,可以明显降低CRBSI发生率,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支出,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风险管理 FOCUS—PD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2
7
作者 陶雍 毛静玉 +4 位作者 薛嵋 王丽英 姜高松 刘怡雯 陆佳悦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1期1718-1721,共4页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管通路护理门诊进行PICC置管、维护并拔管的11901例肿瘤患者资料,用Logistic回归...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管通路护理门诊进行PICC置管、维护并拔管的11901例肿瘤患者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PICC留置期间CRBSI的发生率为0.39%。回归分析显示皮炎、导管相关性血栓、局部感染、渗液为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训练集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曲线趋势接近标准曲线,C-index为0.825(95%CI:0.78~0.91),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950(95%CI:0.917~0.996),验证集预测曲线趋势接近标准曲线。结论: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的皮炎、导管相关性血栓、局部感染、渗液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区分度,有利于筛查高风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预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黄苑 吴春霞 +2 位作者 李水莲 熊镇 伍晶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以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的8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设为对照组,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的9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以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的8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设为对照组,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的9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CRBSI)的发生情况及护理舒适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活动后,研究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及护理舒适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中,可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