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表型分子COUP-TFⅡ表达降低对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赖亚宇 周骐 +3 位作者 郑微 靳鹏 顾文竹 武晓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45-1352,共8页
目的:观察静脉表型分子鸡卵清蛋白上游启动子转录因子Ⅱ(COUP-TFⅡ)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RT-qPCR检测比较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COUP-TFⅡ的表达情况。使用10^(-5)mol/L... 目的:观察静脉表型分子鸡卵清蛋白上游启动子转录因子Ⅱ(COUP-TFⅡ)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RT-qPCR检测比较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COUP-TFⅡ的表达情况。使用10^(-5)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HUVEC衰老,通过COUP-TFⅡ特异性小干扰RNA(siCOUP-TFⅡ)转染HUVEC使其COUP-TFⅡ的表达降低,利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Western blot、CCK-8、细胞计数等方法分别观察siCOUP-TFⅡ对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及增殖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Akt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与HCAEC相比,HUVEC中COUP-TFⅡ呈显著高表达;用siCOUP-TFⅡ抑制HUVEC的COUP-TFⅡ表达时,能显著促进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并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p-Akt蛋白水平;加入Akt激动剂SC79(4 mg/L)能够部分逆转siCOUP-TFⅡ对AngⅡ诱导的HUVEC衰老和增殖的影响。结论:COUP-TFⅡ表达降低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并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Akt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衰老 细胞增殖 鸡卵清蛋白上游启动子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Sp1在二氧化硅活化的Ⅱ型肺泡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金胜 曾庆富 +3 位作者 冯德云 李翔 蒋海鹰 文继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0-714,共5页
目的 研究二氧化硅(SiO2)刺激的Ⅱ型肺泡细胞(A549)中核转录因子Sp1表达和定位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矽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复制SD大鼠矽肺模型,免疫组化检测体内SiO2刺激的Ⅱ型肺泡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p1蛋白表达的定位及其动... 目的 研究二氧化硅(SiO2)刺激的Ⅱ型肺泡细胞(A549)中核转录因子Sp1表达和定位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矽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复制SD大鼠矽肺模型,免疫组化检测体内SiO2刺激的Ⅱ型肺泡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p1蛋白表达的定位及其动态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体外SiO2刺激的A549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p1 mRNA的动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印迹检测体外SiO2刺激的A549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p1蛋白表达的定位及其动态变化。结果 大鼠矽肺模型中,SiO2刺激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Ⅱ型肺泡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p1蛋白表达上调,于第7-14天达高峰;体外SiO2作用A549细胞30—960min,Sp1 mRNA表达呈现先升后降,峰值位于60min;Sp1总蛋白和核蛋白表达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总蛋白表达峰值位于120min,核蛋白峰值位于240min;Sp1蛋白于60min开始发生明显的核移位,240min时核移位最明显。结论 SiO2能通过增强Ⅱ型肺泡细胞(A549)中Sp1的表达和核移位,从而在矽肺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型肺泡细胞 核转录因子SP1 SIO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芝多糖B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巨噬细胞骨调素基因上调表达 被引量:6
3
作者 娄宁 马刚 +1 位作者 汪道峰 方翼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84-1288,共5页
目的探讨野生云芝多糖水溶性新组分CVPS-B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骨调素(OPN)基因表达的影响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及其转录因子ATF-2可能的调控作用。方法用RT-PCR检测CVPS-B对AngⅡ诱导的RAW264.7巨... 目的探讨野生云芝多糖水溶性新组分CVPS-B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骨调素(OPN)基因表达的影响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及其转录因子ATF-2可能的调控作用。方法用RT-PCR检测CVPS-B对AngⅡ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OPN基因表达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测定AngⅡ(1μmol.L-1)诱导RAW264.7细胞p38MAPK转录因子-激活转录因子2(ATF2)表达的时间模式;用Western blot测定CVPS-B对RAW264.7巨噬细胞p38MAPK及其转录因子ATF2磷酸化表达的影响。结果CVPS-B(10mg·L-1)在AngⅡ(1μmol·L-1)刺激前30min加入培养基抑制作用最明显,共同孵育12h,抑制率达到50.3%(P<0.01);不同浓度CVPS-B1、10、50mg·L-1在AngⅡ(1μmol·L-1)刺激前30min加入培养基,共同孵育12h,其抑制率分别为13.8%、41.2%(P<0.01)及63.7%(P<0.01)。不同浓度CVPS-B及SB202190预孵12h,SB202190在5μmol·L-1(高浓度)时能明显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表达,相反,CVPS-B在10、50mg·L-1(高与低浓度)时均不能明显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表达。CVPS-B能明显抑制ATF2的磷酸化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而且,SB202190加CVPS-B在低剂量时(SB2021901μmol·L-1加CVPS-B10mg·L-1)也能明显抑制ATF2的磷酸化表达。结论CVPS-B能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OPN基因表达。CVPS-B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转录因子ATF-2的活性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芝 血管紧张素 骨调素 有丝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激酶类 激活转录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聚合酶Ⅱ同BAF复合物和转录因子NF1/CTF之间的联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赵丽辉 姜革强 +2 位作者 周洪雷 邓国忠 王丽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7,共5页
通过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研究了RNA聚合酶Ⅱ的亚基Rpb1,Rpb6,Rpb8与BAF复合物和转录因子NF1/CTF在基因转录活动中的联系.实验证实,RNA聚合酶Ⅱ的亚基Rpb1与BAF复合物有联系,Rpb6与BAF复合物联系不紧密,Rpb6与NF1/CTF联系密切,Rpb8与BAF... 通过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研究了RNA聚合酶Ⅱ的亚基Rpb1,Rpb6,Rpb8与BAF复合物和转录因子NF1/CTF在基因转录活动中的联系.实验证实,RNA聚合酶Ⅱ的亚基Rpb1与BAF复合物有联系,Rpb6与BAF复合物联系不紧密,Rpb6与NF1/CTF联系密切,Rpb8与BAF复合物和NF1/CTF有部分联系.免疫沉淀实验也证实RNA聚合酶Ⅱ与BAF复合物和NF1/CTF一同参加了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F复合物 转录因子NF1/CTF RNA聚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单核细胞中转录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彦艳 孙开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72-374,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与单核细胞活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凝胶漂移泳动检测技术分析血管紧张素Ⅱ对单核细胞U937中的激活蛋白1(Ap1)、激活蛋白2(Ap2)、糖皮质激素应答元件结合蛋白(G...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与单核细胞活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凝胶漂移泳动检测技术分析血管紧张素Ⅱ对单核细胞U937中的激活蛋白1(Ap1)、激活蛋白2(Ap2)、糖皮质激素应答元件结合蛋白(GRE)、环磷酸腺苷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GC框特异结合蛋白(Sp1)、核因子1(CTF/NF1)、核因子κB(NFκB)等转录因子结合活性的影响。结果:血管紧张素Ⅱ使单核细胞中的Ap1、CREB和NFκB转录因子结合活性明显增强,未标记一致寡核苷酸和单克隆抗体竞争实验证明转录因子结合反应具有特异性。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对单核细胞U937的Ap1、CREB和NFκB转录因子具有激活作用,该作用可能使单核细胞活化而粘附血管内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转录因子 单核细胞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SⅢ-p15亚单位的分离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包俊英 余新炳 吴忠道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16,共3页
目的 分离和鉴定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sum ,Sj)新基因。 方法 应用表达序列标签 (Expressedse quencetags ,ESTs)法随机筛选SjcDNA文库 ,通过PCR直接序列测定技术和同源性比较对阳性插入片段进行鉴定。采用亚克隆技术和生物... 目的 分离和鉴定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sum ,Sj)新基因。 方法 应用表达序列标签 (Expressedse quencetags ,ESTs)法随机筛选SjcDNA文库 ,通过PCR直接序列测定技术和同源性比较对阳性插入片段进行鉴定。采用亚克隆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延长因子SⅢ -p15亚单位进行结构和功能的鉴定。结果 我们从SjcDNA文库中随机筛选到一个cDNA克隆 ,它含有一个 371个碱基组成的阅读框 ,编码 118个氨基酸 ,与哺乳动物等的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SⅢ - p15亚单位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且具有该因子所特有的氨基酸序列 ,表明我们已经获得了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SⅢ - p15亚单位。 结论 获得了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SⅢ - p15亚单位的全长cDNA序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RNA聚合酶 转录因子S-p15 序列分析 CDNA 表达序列档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曲病病菌Zn_(2)(Ⅱ)Cys6型转录因子UvZC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俞咪娜 于俊杰 +3 位作者 曹慧娟 潘夏艳 宋天巧 刘永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0-1408,共9页
为明确Zn_(2)(Ⅱ)Cys6型转录因子UvZC1在稻曲病病菌中的功能,利用CRISPR-Cas9结合同源片段双交换的方法,诱导野生型菌株Jt209发生UvZC1基因缺失突变。结果显示,与Jt209相比,UvZC1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量均显著下降,且突... 为明确Zn_(2)(Ⅱ)Cys6型转录因子UvZC1在稻曲病病菌中的功能,利用CRISPR-Cas9结合同源片段双交换的方法,诱导野生型菌株Jt209发生UvZC1基因缺失突变。结果显示,与Jt209相比,UvZC1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量均显著下降,且突变体中部分与稻曲病病菌其他产分生孢子相关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此外,该基因的缺失导致突变体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更敏感,而对氧化胁迫的耐受性增强;在稻曲病病菌接种水稻后24 h、48 h的侵染早期,UvZC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上升,但基因缺失突变体接种水稻后形成的稻曲球数量与野生型之间没有差异。综上所述,UvZC1基因参与稻曲病病菌营养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侵染水稻过程,还与稻曲病病菌细胞壁的完整性和响应氧化胁迫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病菌 Zn_(2)()Cys6转录因子UvZC1 基因敲除 基因功能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8N6S4调控黄曲霉生长及黄曲霉毒素B_(1)合成的功能研究
8
作者 张昕泽 蒲睿思 +4 位作者 牛锦璐 黄文洁 晏石娟 张文洋 吴绍文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54-63,共10页
【目的】明确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中Zn(Ⅱ)_(2)Cys_(6)锌簇转录因子B8N6S4的功能,解析B8N6S4对黄曲霉生长发育和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聚乙二醇介导的同源重组构建B8N6S4基因缺... 【目的】明确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中Zn(Ⅱ)_(2)Cys_(6)锌簇转录因子B8N6S4的功能,解析B8N6S4对黄曲霉生长发育和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聚乙二醇介导的同源重组构建B8N6S4基因缺失突变体菌株(ΔB8N6S4),比较ΔB8N6S4突变体和野生型(WT)菌株在生长发育、毒素合成及侵染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8N6S4含有典型的GAL4样Zn(Ⅱ)_(2)Cys_(6)DNA结合域和真菌特异性转录因子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8N6S4与黄曲霉毒素高产菌株A.minisclerotigenes的同源蛋白KAB8271990.1具有最高序列相似性(97.99%)。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2个黄曲霉B8N6S4基因敲除菌株ΔB8N6S4-1和ΔB8N6S4-2。与野生型相比,2个ΔB8N6S4突变体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变化,但分生孢子产量显著降低至7.5×10^(6)、8.0×10^(6)个/mL,较WT菌株的4.4×10^(7)个/mL分别降低83%和82%。且2个ΔB8N6S4突变体的菌核形成能力显著提高,其菌核数量达767、836个,约为WT菌株的2倍。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显示,与WT菌株相比,ΔB8N6S4-1和ΔB8N6S4-2突变体毒素合成能力增强,分别增加约78%和104%。此外,玉米籽粒侵染试验表明,ΔB8N6S4-1和ΔB8N6S4-2突变体的侵染能力与WT菌株无显著差异,侵染后的产孢能力与WT菌株相当,但在玉米基质上的AFB_(1)产量显著增加,分别约为WT菌株的5.2倍和3.9倍。【结论】黄曲霉Zn(Ⅱ)_(2)Cys_(6)转录因子B8N6S4正调控黄曲霉的无性产孢、负调控菌核形成,同时抑制AFB_(1)的生物合成。B8N6S4基因缺失不直接影响黄曲霉的致病力,但显著增强其毒素产生能力。本研究首次揭示B8N6S4转录因子在黄曲霉毒素合成网络中的调控作用,可为靶向阻断毒素合成的防控策略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Zn()_(2)Cys_(6)转录因子 黄曲霉毒素 B8N6S4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1在Ang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内质网应激中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玮 宗佩君 刘珊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08-1613,共6页
目的:研究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内质网应激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转染pcDNA3.1-HSF1上调血管内皮细胞中HSF1表达,再用AngⅡ处理血管内皮细胞。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研究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内质网应激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转染pcDNA3.1-HSF1上调血管内皮细胞中HSF1表达,再用AngⅡ处理血管内皮细胞。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的内皮素1(ET-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和白细胞介素 1β(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活化转录因子6(ATF6)和活化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高表达HSF1可以降低AngⅡ诱导下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LDH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ET-1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中CHOP、ATF6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减少细胞分泌TNF-α、IL-6和IL-1β。结论:高表达HSF1减轻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内质网应激,减少细胞分泌炎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热休克转录因子 1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血管紧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樟芝Zn(Ⅱ)2Cys6转录因子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玛妮娅 王毅 +3 位作者 郑元 张璋 王娟 杨宇明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3,共7页
为深入了解牛樟芝Zn(Ⅱ)2Cys6转录因子的功能,利用本地Blast对牛樟芝全基因组的蛋白序列进行全局比对,鉴定出20个牛樟芝Zn(Ⅱ)2Cys6转录因子蛋白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Zn(Ⅱ)2Cys6转录因子进行结构和功能预测,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 为深入了解牛樟芝Zn(Ⅱ)2Cys6转录因子的功能,利用本地Blast对牛樟芝全基因组的蛋白序列进行全局比对,鉴定出20个牛樟芝Zn(Ⅱ)2Cys6转录因子蛋白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Zn(Ⅱ)2Cys6转录因子进行结构和功能预测,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Zn(Ⅱ)2Cys6转录因子在不同段木培养条件下菌丝体和子实体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20个Zn(Ⅱ)2Cys6转录因子均具有Cy6型锌指基序,属于GAL4型锌簇蛋白转录因子,其氨基酸数量为225~1384个;理论等电点平均pI值为6.91,均为不稳定蛋白;其中,AcCys6-17存在跨膜结构;AcCys6-9、AcCys6-14定位在细胞质中;平均每个转录因子含9个外显子,AcCys6-6有25个外显子,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为主要结构。Zn(Ⅱ)2Cys6转录因子基因表达在不同段木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存在差异,有11个转录因子在香樟段木菌丝体表达量高,AcCys6-16在香樟段木子实体表达量高;AcCys6-11在牛樟段木菌丝体表达量高;AcCys6-4在云南樟段木菌丝体表达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樟芝 Zn()2Cys6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表达分析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卵清蛋白上游启动子转录因子Ⅱ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1
作者 李增亮 姜宝飞 +2 位作者 李伟 徐皓 徐泽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92-896,共5页
目的:检测鸡卵清蛋白上游启动子转录因子Ⅱ(COUP-TFⅡ)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其影响胃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收集66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相对应的癌旁非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COUP... 目的:检测鸡卵清蛋白上游启动子转录因子Ⅱ(COUP-TFⅡ)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其影响胃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收集66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相对应的癌旁非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COUP-TF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的表达,分析COUP-TFⅡ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以及COUP-TFⅡ与其潜在靶基因MMP-2的相关性。结果:COUP-TFⅡ蛋白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2%(43/66)和19.7%(13/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UP-TFⅡ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COUP-TFⅡ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比阴性表达者短,分别为(26.8±2.6)个月和(36.4±3.0)个月(χ2=4.118,P=0.042)。MMP-2蛋白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52/66)和34.8%(23/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UP-TFⅡ与MMP-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0,P=0.011)。结论:COUP-TFⅡ蛋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推测可能是通过调控MMP-2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鸡卵清蛋白上游启动转录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COUP-TFII谱系来源的中间神经元在小鼠大脑皮质中的分布
12
作者 傅卓宁 魏嵩 尤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3-419,共7页
目的:利用COUP-TFII-Cre;ROSA26-YFP双转基因小鼠,研究转录因子COUP-TFII谱系来源的中间神经元在成年小鼠大脑皮质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将成年COUP-TFII-Cre;ROSA26-YFP双转基因小鼠灌流固定,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 目的:利用COUP-TFII-Cre;ROSA26-YFP双转基因小鼠,研究转录因子COUP-TFII谱系来源的中间神经元在成年小鼠大脑皮质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将成年COUP-TFII-Cre;ROSA26-YFP双转基因小鼠灌流固定,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观察转录因子COUP-TFII谱系来源的细胞在成年小鼠大脑皮质不同中间神经元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OUP-TFII谱系来源的中间神经元在成年小鼠大脑皮质SOM(somatostatin)、PV(parvalbumin)、CR(calretinin)、NPY(neuropeptide Y)和Sp8五种不同中间神经元中均有广泛表达。计数结果显示:COUP-TFII来源的细胞中分别有26.37%、13.92%、39.03%、39.69%和71.77%的皮质中间神经元呈SOMPV、CR、NPY和SP8阳性。此外,COUP-TFII谱系来源的细胞中还有少量Olig2+和GFAP+的胶质细胞。结论:COUP-TFII谱系来源的细胞主要发育成不同类型的皮质中间神经元。COUP-TFII-Cre;ROSA26-YFP转基因小鼠可以作为一个研究大脑皮质中间神经元发育和功能的工具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coup-TFII 大脑皮质 中间神经元 命运追踪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卵白蛋白上游启动子转录因子对胚眼发育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亚茹 于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1-754,共4页
鸡卵白蛋白上游启动子转录因子(COUP-TFs)是类固醇/甲状腺激素受体超家族中的一类孤核受体,包括COUP-TF Ⅰ和COUP-TFⅡ2个亚型.COUP-TFs在胚胎发育、器官形成、神经系统形成和细胞分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COUP-TFs也参... 鸡卵白蛋白上游启动子转录因子(COUP-TFs)是类固醇/甲状腺激素受体超家族中的一类孤核受体,包括COUP-TF Ⅰ和COUP-TFⅡ2个亚型.COUP-TFs在胚胎发育、器官形成、神经系统形成和细胞分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COUP-TFs也参与胚眼的发育,COUP-TFs基因突变由于可导致眼组织缺损、小眼球、视神经萎缩、眼发育迟缓、斜视、弱视等表型形成而备受关注.然而COUP-TFs对胚眼发育的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就COUP-TFs的来源、分子结构、分类和生物学功能、COUP-TFs调控靶基因转录的作用机制以及对胚眼发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卵白蛋白上游启动子转录因子Ⅰ 鸡卵白蛋白上游启动子转录因子 胚眼发育 视网 膜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55调节钙调磷酸酶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4表达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勇 周勇 +3 位作者 罗涛 谢华强 佟新竹 吴瑞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研究微小(microRNA,miR)-155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及对钙调磷酸酶(CaN-β)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4(NFAT-4)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2-1),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脂质体转染法将miR-155模拟物和miR-155抑... 目的研究微小(microRNA,miR)-155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及对钙调磷酸酶(CaN-β)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4(NFAT-4)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2-1),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脂质体转染法将miR-155模拟物和miR-155抑制物转染入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mimics组、inhibitors组、AngⅡ+mimics组和AngⅡ+inhibitors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细胞miR-155的表达。逆转录PCR法检测心房钠尿肽(ANP)、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和CaN-β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aN-β和NFAT-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AngⅡ组比较,AngⅡ+mimics组ANP、β-MHC、心肌细胞表面积、CaN-βmRNA和蛋白表达及NFAT-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N-β可能为miR-155的作用靶点,miR-155可通过负性调控CaN-β和NFAT-4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ANP和β-MHC表达,抑制心肌细胞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肌细胞 心脏 NFATC转录因子类 血管紧张素 脂质体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动蛋白与染色体改构复合物BAF和转录因子NF1/CTF之间的联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丽辉 姜革强 +1 位作者 邓国忠 王丽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0-105,共6页
肌动蛋白(actin)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参与细胞分裂、运动、迁移、形态的维持、生长等多种重要生理活动.染色体改构复合物BAF和转录因子NF1/CTF是基因转录活动中的两个重要的因子,参与了基因的转录活动.通过免... 肌动蛋白(actin)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参与细胞分裂、运动、迁移、形态的维持、生长等多种重要生理活动.染色体改构复合物BAF和转录因子NF1/CTF是基因转录活动中的两个重要的因子,参与了基因的转录活动.通过免疫电镜和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了肌动蛋白是染色体改构复合物BAF的组成部分,和转录因子NF1/CTF参加了由RNA聚合酶II介导的基因转录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 复合物BAF 转录因子NF1/CTF RNA聚合酶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Th2平衡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贤 柴琛 +2 位作者 林富林 施俊义 方国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47-1350,共4页
目的:从Th1/Th2平衡角度出发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方法:将体质量22~30kg健康雄性家猪随机分为MODS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9只。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内毒素血症复合因素建立猪MODS模型。MODS组于放血前,内毒素注射... 目的:从Th1/Th2平衡角度出发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方法:将体质量22~30kg健康雄性家猪随机分为MODS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9只。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内毒素血症复合因素建立猪MODS模型。MODS组于放血前,内毒素注射前,内毒素注射后1、24、48及72h留取血标本,动物死亡后留取脾脏标本。正常对照组同时间点留取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4含量变化;实时荧光PCR法测定脾脏IFN-γ、IL-4 mRNA水平及Th1/Th2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和GATA-3 mRNA的含量变化。结果:内毒素注射后1h血清IFN-γ和IL-4浓度达到峰值,后IFN-γ浓度下降较快,内毒素注射后72h IFN-γ-IL-4比值显著低于基础值水平(P=0.000);MODS组脾脏IFN-γ/IL-4 mRNA比值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0);脾脏T-bet/GATA-3比值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8)。结论:MODS发生过程中存在Th1向Th2漂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4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对19d早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基因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徐锦 陈玲 金勤立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PDGF BB)对未成熟肺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质 (SP)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肺成纤维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选 19d早产大鼠为研究对象 ,用逆转录 PCR(RT PCR)方法首先观察不同浓度的PDGF BB对肺组织块SPmRNA表达...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PDGF BB)对未成熟肺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质 (SP)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肺成纤维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选 19d早产大鼠为研究对象 ,用逆转录 PCR(RT PCR)方法首先观察不同浓度的PDGF BB对肺组织块SPmRNA表达的影响 ,而后通过肺成纤维细胞和Ⅱ型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 ,进一步了解PDGF BB在细胞水平的作用机制。结果  3种浓度的PDGF BB( 10、2 0、4 0ng/ml)对肺组织内SP BmR NA的表达有上调作用 ,4种剂量对SP CmRNA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 ;2 0ng/mlPDGF BB、未经PDGF BB刺激的成纤维细胞中介培养液 (FCM)对Ⅱ型上皮细胞SP B、SP CmRNA表达无直接的影响 ,经PDGF BB刺激后的FCM(P)能促进其SP BmRNA的表达。结论 PDGF BB能通过成纤维细胞介导肺Ⅱ型上皮细胞SPmRNA的表达而促进早产鼠肺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PDGF-BB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浅棕茸毛色基因Td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桑雨 闫帆 +5 位作者 高维崧 黄蓉 曾冰清 张馨元 陈虹地 李景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大豆的茸毛色由T和Td两个基因控制。在显性T位点下,Td和td分别形成棕色和浅棕色茸毛表型。影响茸毛色形成的黄酮化合物由黄酮合成酶基因FNS Ⅱ-1和FNS Ⅱ-2催化合成。本研究旨在定位并克隆Td基因。遗传连锁分析结果表明Td基因由单个基... 大豆的茸毛色由T和Td两个基因控制。在显性T位点下,Td和td分别形成棕色和浅棕色茸毛表型。影响茸毛色形成的黄酮化合物由黄酮合成酶基因FNS Ⅱ-1和FNS Ⅱ-2催化合成。本研究旨在定位并克隆Td基因。遗传连锁分析结果表明Td基因由单个基因控制,定位于3号染色体上。基因组的序列比对及测序分析结果表明,td位点在R2R3-MYB转录因子(Glyma.03G258700)编码区均存在突变,导致翻译提前终止。与野生型Harosoy-T相比,基因Glyma.03G258700,FNS Ⅱ-1和FNS Ⅱ-2在Clark-td茸毛中的表达水平极低。基因FNS Ⅱ-1和FNS Ⅱ-2启动子区均包含与MYB蛋白结合的顺式调控元件。这些结果表明,野生型Glyma.03G258700可能与FNS Ⅱ基因的启动子结合,正调控其表达,提高黄酮含量,形成棕色茸毛。相反,突变型的Glyma.03G258700不能与FNS Ⅱ基因的启动子结合,黄酮含量降低,形成浅棕茸毛。因此,推测Td位点的基因为Glyma.03G258700,编码一个R2R3型MYB转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MYB转录因子 黄酮合酶 茸毛颜色 Td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