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蒙古东部冷涡造成河北中南部雹暴过程的地闪特征分析
                    被引量:6
            
 
            - 1
 
            - 
                
            
 
            - 
                
                            作者
                                连志鸾
                                高连山
                                李国翠
                                赵瑞金
                                赵彦厂
                
            
 
                - 
                    机构
                    
                            河北省石家庄市气象局
                            河北省气象台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6-194,共9页
            
 
                    - 
                        基金
                        
                                    河北省“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03220602D)
                                    河北省气象局科研开发项目(07ky03)共同资助
                        
                    
 
            - 
                    文摘
                        应用地面闪电定位系统、多普勒雷达、加密自动雨量站资料,对2007年7月8~9日蒙古东部冷涡天气系统下,发生在河北中南部的两次雹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雹暴均产生大量地闪活动,且以负地闪占优势,闪电集中发生时段与强对流发生及维持时间相当。雹暴和强降水在时空分布上对应的地闪极性有明显差异,降雹发生在雹暴云团中正地闪最活跃的阶段,正地闪集中出现在强回波中心及其邻近区域,降雹点落在正地闪聚集区附近;对流性强降水云团中负地闪频繁发生,强降水区出现在负地闪密度高值中心附近,负地闪簇集区域预示着对流性强降雨的落区。多单体风暴中,闪电的频率及聚集区域主要取决于雷暴单体的数目、强度和相互接近的程度,其造成的强降雹主要发生在总地闪的活跃期。本次个例分析显示,总闪电频数跃增、正闪频数突增,仅先于降雹数分钟(几乎同时)发生。因此,根据闪电频数变化可监测对流强度的演变和冰雹天气的发生。
                        
                    
            
 
                - 
                    关键词
                    
                            河北中南部
                            蒙古东部冷涡
                            雹暴
                            闪电
                            地闪频数
                    
                
 
                            - 
                    Keywords
                    
                            Center-south parts of Hebei
                             East Mongolia cold vortex
                             Hailstorm
                             Cloud to-ground lightning
                             cg flash rate
                    
                
 
                            - 
                    分类号
                    
                            
                                
                                    P427.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包含三次降雹的雹暴过程地闪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6
            
 
            - 2
 
            - 
                
            
 
            - 
                
                            作者
                                韩颂雨
                                郑栋
                                张义军
                                罗昌荣
                
            
 
                - 
                    机构
                    
                            浙江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
                            海峡气象开放实验室
                    
                
 
            -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15,共1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5001、41675005)
                                    浙江省科技厅重大项目(2017C03035)
                        
                    
 
            - 
                    文摘
                        为研究雹暴的地闪活动特征,利用地闪资料与3组双雷达探测资料反演的风场,对包含3次降雹的一次雹暴过程的地闪活动特征及其与雹暴动力、微物理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主要结果为:(1)整个雹暴过程中发生了3次持续降雹事件,并伴随着3次地闪活动出现峰值,在降雹前地闪频次均有跃增现象.降雹开始后,地闪频次均迅速减少.(2)整个雹暴过程中对应地闪接地位置的0℃层、-20℃层高度的垂直速度范围分别集中在-2-2 m/s和-10-10 m/s.但3次降雹时段的地闪接地位置分别对应-20℃层高度的强下沉气流区附近、强上升与下沉气流区的交界区和弱的下沉气流区.(3)选取的雹暴内最大反射率(Zmax)、-20℃层高度最大反射率(Zmax_-20℃)、-20℃层高度大于40 dBz格点数(Sum(Z-20℃>40 dBz))3个雷达回波参量与地闪频次变化趋势一致,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64、0.76.选取的对应地闪接地位置-20℃层高度的最大垂直速度绝对值(|W|max-20℃)和-20℃层高度以上垂直速度绝对值大于5 m/s的体积(|V|5 m/s↑-20℃)两个垂直速度参量与地闪频次成正比,且阶段最大值与地闪频次阶段最大值对应,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65.综合考虑动力和微物理影响的可降冰质量通量(F)与地闪频次的相关最显著,相关系数达0.85.整个雹暴过程发展最旺盛的第2次降雹阶段的地闪频次较低,推测强动力过程作用下的电荷结构特征不利于地闪发生.但动力过程在整个雹暴过程中具有正向支配作用,上升气流变化超前于冰晶质量和闪电频次变化,影响着雷达回波变化.
                        
                    
            
 
                - 
                    关键词
                    
                            冰雹
                            雹暴地闪
                            地闪频次
                            双雷达风场反演
                            垂直速度
                    
                
 
                            - 
                    Keywords
                    
                            Hail
                            cg lightning of hailstorm
                            cg lightning flash rate
                            Dual-Doppler radar retrieval
                            Vertical velocity
                    
                
 
                            - 
                    分类号
                    
                            
                                
                                    P427.3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