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7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bVO_(4)/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Cd^(2+)的电致化学发光检测研究
1
作者 宋珍勇 王婷婷 +2 位作者 吴芳辉 吴孔林 周经伟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09,共8页
以片状g-C_(3)N_(4)为载体,掺杂具有4f活性电子的电催化性能良好、含丰富氧空位、稳定性更佳的TbVO_(4),成功制备了在溶解氧作为共反应剂的条件下可用于重金属离子Cd^(2+)响应及微量检测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 以片状g-C_(3)N_(4)为载体,掺杂具有4f活性电子的电催化性能良好、含丰富氧空位、稳定性更佳的TbVO_(4),成功制备了在溶解氧作为共反应剂的条件下可用于重金属离子Cd^(2+)响应及微量检测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详细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相态及元素组成和化学状态后,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强了导电性和电催化活性的TbVO_(4)/g-C_(3)N_(4)复合材料具有比单一g-C_(3)N_(4)更强的ECL发光信号,由此触发了因Cd^(2+)阻抑作用引起的更为灵敏且线性检测范围更宽的ECL响应变化。该复合材料构筑的传感器检出限低(3.98nmol/L),选择性和重现性佳,用于真实样品中Cd^(2+)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石墨相氮化碳 tbVO_(4) 复合材料 电致化学发光 c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不同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患者lncRNA MEG3表达及其与Th17/CD4^(+)T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伟峰 何约明 +6 位作者 庄锡彬 黄弘 真滢 朱秀妮 方耀堂 庄梓勋 曾玉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91-2094,2100,共5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患者lncRNA MEG3表达及其与Th17/CD4^(+)T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NSCLC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胸腔...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患者lncRNA MEG3表达及其与Th17/CD4^(+)T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NSCLC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胸腔积液量分为3组:少量胸腔积液组(35例)、中量胸腔积液组(42例)、大量胸腔积液组(27例)。根据患者疾病实际发展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29例未出现复发和转移)和预后不良组(75例出现复发和转移)。另选取同期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治疗的60例肺炎良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胸腔积液中MEG3表达。收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CD4^(+)T细胞比例,并计算Th17/CD4^(+)T。对比各组患者lncRNA MEG3及外周血Th17、CD4^(+)T细胞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胸腔积液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NSCLC组胸腔积液lncRNA MEG3表达及CD4^(+)T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Th17细胞百分比、Th17/CD4^(+)T高于对照组(P<0.05)。大量胸腔积液组lncRNA MEG3表达及CD4^(+)T细胞百分比低于少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lncRNA MEG3表达及CD4^(+)T细胞百分比低于少量胸腔积液组,大量胸腔积液组Th17细胞百分比、Th17/CD4^(+)T高于少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Th17细胞百分比、Th17/CD4^(+)T高于少量胸腔积液组(P<0.05)。预后不良组lncRNA MEG3表达及CD4^(+)T百分比低于预后良好组,而Th17细胞百分比、Th17/CD4^(+)T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MEG3为NSCLC胸腔积液的保护因素,Th17/CD4^(+)T为危险因素(P<0.05);lncRNA MEG3为NSCLC预后的保护因素,Th17/CD4^(+)T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NSCLC不同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患者lncRNA MEG3表达及Th17/CD4^(+)T不同,且lncRNA MEG3为NSCLC胸腔积液及预后的保护因素,Th17/CD4^(+)T为危险因素,可作为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诊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积液 lncRNA MEG3 th17/cd4^(+)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机理研究
3
作者 李子罕 张佳琦 +6 位作者 李世卓 李欣雨 刘少卓 王一豪 郝玉翠 刘剑 李彦华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2,共9页
以三聚氰胺为原料,通过烧结-超声两步法制备了g-C_(3)N_(4)黄色粉末;再以所制备g-C_(3)N_(4)、硫化钠和乙酸镉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出了CdS纳米颗粒包裹g-C_(3)N_(4)片层结构的CdS/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 以三聚氰胺为原料,通过烧结-超声两步法制备了g-C_(3)N_(4)黄色粉末;再以所制备g-C_(3)N_(4)、硫化钠和乙酸镉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出了CdS纳米颗粒包裹g-C_(3)N_(4)片层结构的CdS/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CdS、g-C_(3)N_(4)和CdS/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进行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物化性能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CdS的微观形貌为纳米颗粒结构,g-C_(3)N_(4)为片层结构;在CdS/g-C_(3)N_(4)复合材料中,g-C_(3)N_(4)片层周围包裹着不规则颗粒CdS,二者紧密结合成了一个整体的复合粉体颗粒。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以氙灯模拟可见光光源,测试CdS、g-C_(3)N_(4)和CdS/g-C_(3)N_(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dS/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当CdS和g-C_(3)N_(4)质量比为1∶5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要明显强于单一CdS或g-C_(3)N_(4)样品的催化活性,光照40 min后罗丹明B的降解率可达93.7%,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降解速率为6.6×10^(-2) min^(-1)。通过捕获实验分析得到光降解罗丹明B的主要活性基团为羟基自由基,基于机理和降解结果分析,推测CdS和g-C_(3)N_(4)之间应该是形成了Z型异质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g-C_(3)N_(4) 光催化 水热法 合成 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刚果红的光催化降解
4
作者 朱砚 李薇 邱小燕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3-580,共8页
以硫化镉(CdS)和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dS/g-C_(3)N_(4)复合材料。CdS/g-C_(3)N_(4)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介孔结构,平均晶粒尺寸为11.0 nm,带隙能2.43 eV。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出现明显... 以硫化镉(CdS)和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dS/g-C_(3)N_(4)复合材料。CdS/g-C_(3)N_(4)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介孔结构,平均晶粒尺寸为11.0 nm,带隙能2.43 eV。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出现明显的红移,光谱吸收范围变得更加广泛。荧光光谱典型发射峰强度明显低于纯相材料,实现了光电子-空穴的高效分离。将刚果红(CR)染料作为目标靶污染物进行光催化实验,CdS/g-C_(3)N_(4)复合材料30 mg投加量,pH=7.0,100 mL质量浓度20 mg/L的CR染料溶液去除率为95.99%,且CdS/g-C_(3)N_(4)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机理分析表明S型电荷转移机制内电场和高活性超氧自由基(·O_(2)^(-))等自由基协同作用下实现了CR染料的高效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g-C_(3)N_(4) 复合材料 光催化 刚果红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杀伤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芹 迟锐 龚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CD4^(+)杀伤性T细胞(cytotoxic CD4^(+)T cells,CD4^(+)CTL)是一类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新T细胞亚群,其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依赖、抗原特异性的方式识别靶细胞,分泌具有细胞毒性的颗粒酶、穿孔素和颗粒溶素等作用于靶细胞,... CD4^(+)杀伤性T细胞(cytotoxic CD4^(+)T cells,CD4^(+)CTL)是一类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新T细胞亚群,其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依赖、抗原特异性的方式识别靶细胞,分泌具有细胞毒性的颗粒酶、穿孔素和颗粒溶素等作用于靶细胞,从而发挥对靶细胞的毒性作用。近年来发现其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围绕CD4^(+)CTL的分化、表型及其在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杀伤性t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应答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tic通过调控记忆性CD4^(+)T细胞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对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存活的影响
6
作者 李师亮 冯异 +1 位作者 方明 周彦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2,共9页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抑制剂Stattic对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供体)皮肤移植至C57BL/6小鼠(受体),4周后取受体小鼠脾脏分离获得记忆性CD4^(+)T细胞(CD4^(+)Tm)。将C57BL/6小鼠...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抑制剂Stattic对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供体)皮肤移植至C57BL/6小鼠(受体),4周后取受体小鼠脾脏分离获得记忆性CD4^(+)T细胞(CD4^(+)Tm)。将C57BL/6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与CD4^(+)Tm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EdU法检测Stattic对CD4^(+)Tm细胞增殖的影响。构建C57BL/6小鼠心脏移植(HTx)模型,实验分为:Non-HTx组、HTx组、Tm/HTx组和Tm/HTx+Stattic组。每日观察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情况;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移植心脏组织病理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脏移植组织中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FN-γ、IL-2、IL-10和TGF-β1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中CD4^(+)Tm(CD4^(+)CD44^(+)CD62L^(+))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移植心脏组织中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当Stattic浓度超过2.5μmol/L时,可抑制CD4^(+)Tm细胞增殖。与HTx组比较,Tm/HTx组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缩短,心脏移植组织病理损伤加重,血清IFN-γ和IL-2含量升高,IL-10和TGF-β1含量降低,移植心脏组织IFN-γ、IL-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IL-10和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脾脏淋巴细胞中CD4^(+)Tm比例升高,移植心脏组织p-STAT3/STAT3比值升高(均为P<0.05)。与Tm/HTx组比较,Tm/HTx+Stattic组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延长,心脏移植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中IFN-γ、IL-2含量降低,IL-10和TGF-β1含量升高,移植心脏组织中IFN-γ、IL-2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IL-10、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脾脏淋巴细胞中CD4^(+)Tm比例降低,移植心脏组织p-STAT3/STAT3比值降低(均为P<0.05)。结论Stattic可延长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D4^(+)Tm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排斥反应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tattic 记忆性cd4^(+)t细胞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恩度对肝癌患者CD4^(+)/CD8^(+)T细胞、ALAS1及HIPPO-YAP信号通路的作用
7
作者 蒋莎莎 王蒙 +3 位作者 张军 何春容 王轩可 杨玲蓉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9-1565,共7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恩度对肝癌(HCC)患者CD4^(+)/CD8^(+)T细胞、5-氨基酮戊酸合酶1(ALAS1)及HIPPO-YAP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HCC患者,随机将其分为TACE治疗(A...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恩度对肝癌(HCC)患者CD4^(+)/CD8^(+)T细胞、5-氨基酮戊酸合酶1(ALAS1)及HIPPO-YAP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HCC患者,随机将其分为TACE治疗(A)组,TACE联合恩度治疗(B)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T淋巴细胞、ALAS1及HIPPO-YAP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等。结果:A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2例,进展4例,B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稳定4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B组(33.33%)明显高于A组(10.00%),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治疗前两组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T细胞无明显差异(P=0.972,0.995,0.917),治疗后两组CD4^(+)T细胞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CD8^(+)T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CD4^(+)/CD8^(+)T细胞均显著升高(P<0.001),且B组较A组变化显著(均P<0.001);治疗前两组ALAS1含量无明显差异(P=0.975),治疗后两组肝癌组织中ALAS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01),且B组较A组升高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2(MST2)、大肿瘤抑制因子1(LATS1)、Yes相关蛋白(YAP)无明显差异(P=0.134,0.134,0.134),治疗后两组MST2、LATS1 mRNA相对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01),YAP mRNA相对表达均显著降低(P<0.001),且B组较A组变化显著(均P<0.001);与A组比较,治疗后B组的无不良反应情况较A组多5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A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TACE联合恩度对HCC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调控CD4^(+)/CD8^(+)T细胞、促进ALAS1分泌,并激活HIPPO-YAP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CE 恩度 肝癌 cd4^(+)/cd8^(+)t细胞 ALAS1 HIPPO-YAP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3)N_(4)/CDs/4A分子筛凝胶成型工艺研究
8
作者 贾伯涵 夏涛 杨淼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8-103,共6页
采用海藻酸钠与钙离子凝胶体系探索C_(3)N_(4)/CDs/4A分子筛的成型工艺。研究发现,浆料通过内径为1.2 mm和1.6 mm的针头滴入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钙溶液中时,颗粒呈良好球形。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1%、C_(3)N_(4)/CDs/4A分子筛质量分数为10%... 采用海藻酸钠与钙离子凝胶体系探索C_(3)N_(4)/CDs/4A分子筛的成型工艺。研究发现,浆料通过内径为1.2 mm和1.6 mm的针头滴入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钙溶液中时,颗粒呈良好球形。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1%、C_(3)N_(4)/CDs/4A分子筛质量分数为10%时,成型颗粒对亚甲基蓝吸附率最高。在浆料中加入高岭土可增强成型颗粒机械强度但吸附能力降低,高岭土含量为7%时颗粒循环使用4次仍有81.1%的吸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碳点/4A分子筛 染料 吸附 凝胶 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5/GATA3/CD4^(+)T细胞通路对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调控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荣荣 瞿申红 +2 位作者 张少杰 黄雪颖 钟自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9-635,共7页
变应性鼻炎(AR)指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个体第二次接触相同致敏原后立即触发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与多种基因、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快速发展,AR发病机制研究... 变应性鼻炎(AR)指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个体第二次接触相同致敏原后立即触发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与多种基因、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快速发展,AR发病机制研究逐步深化、精准。研究发现miR-155和转录因子GATA3对AR发生发展有重要调控作用,进而影响CD4^(+)T淋巴细胞的优势分化趋势和ILC2增生。本文主要以miR-155/GATA3通路为中心,探讨相关上游基因和下游调控物质对AR发病机制的影响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MIR-155 GAtA3 cd4^(+)t细胞 IL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P差异调控CD39^(+)、CTLA-4^(+)、PD-1^(+)T细胞亚群产生
10
作者 蔡雨俊 郝振平 +1 位作者 郑永唐 田仁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71-2477,共7页
目的:分析CD39、CTLA-4及PD-1在T细胞上的表达及表达模型,探讨环磷酸腺苷(cAMP)对其表达的影响,解析调控其表达的关键通路。方法:通过腺苷酸环化酶(ACs)激活剂、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以及PKA-CREB抑制剂等小分... 目的:分析CD39、CTLA-4及PD-1在T细胞上的表达及表达模型,探讨环磷酸腺苷(cAMP)对其表达的影响,解析调控其表达的关键通路。方法:通过腺苷酸环化酶(ACs)激活剂、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以及PKA-CREB抑制剂等小分子化合物体外刺激猕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9、CTLA-4、PD-1阳性(CD39^(+)、CTLA-4^(+)、PD-1^(+))T细胞的比率变化,分析其表达模式,对比小分子对表达/共表达的阳性细胞比率的影响,明确表达模式及调控表达的分子与通路。结果:正常猕猴的CD4^(+)T和CD8^(+)T细胞中CD39^(+)、CTLA-4^(+)和PD-1^(+)细胞比率较低,且阳性细胞主要表达其中一种分子;增加胞内cAMP浓度,不影响CD39^(+)T细胞比率,显著增加CTLA-4^(+)T细胞比率,降低PD-1^(+)CD8^(+)T细胞比率,涉及细胞群为CTLA-4和PD-1单表达的细胞群;抑制PKA活性可降低PDE广谱抑制剂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对CTLA-4表达的增效作用,但不影响PD-1的表达;交换蛋白激动剂不影响CTLA-4的表达,但下调PD-1^(+)CD4^(+)/CD8^(+)T细胞比率;PDE4B选择性抑制剂对CTLA-4的上调作用与IBMX相似,而PDE3和PDE5A选择性抑制剂对PD-1表达的调控与IBMX相似。结论:CD39、CTLA-4和PD-1在T细胞上有不同表达模型,但受cAMP水平不同的调控,且参与表达调控的cAMP下游信号通路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9 CtLA-4 PD-1 CAMP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truction and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toward rhodamine B of CdS/Fe_(3)O_(4) heterojunction 被引量:1
11
作者 CONG Yuan WANG Yunhao +5 位作者 LI Wanping ZHANG Zhicheng LIU Shuo GUO Huiyuan YUAN Hongyu ZHOU Zhiping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41-2249,共9页
A simple two-step hydrothermal method synthesized four different CdS/Fe_(3)O_(4)photocatalysts with varying ratios of mass of CdS to Fe_(3)O_(4).The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y of the prepared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A simple two-step hydrothermal method synthesized four different CdS/Fe_(3)O_(4)photocatalysts with varying ratios of mass of CdS to Fe_(3)O_(4).The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y of the prepared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XRD),Raman spectrum,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Solid UV reflectance spectra testing found that CdS/Fe_(3)O_(4)nanocomposites had good light absorption throughout the spectral range,promoting their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CdS/Fe_(3)O_(4)(2∶5)with a mass ratio of 2∶5 exhibited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with a degradation rate of 98.8%for rhodamine B.Furthermore,after five cycles of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reaction,the rhodamine B degradation rate remained at 96.2%,indicating that the photocatalysts have good pho-tocatalytic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Fe_(3)O_(4) PHOtOCAtALYSt degradation rate rhodamine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放射性肺炎中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李鑫盼 方懿 邱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23-2928,共6页
目的探讨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放射性肺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者87例相关资料,其中发生放射... 目的探讨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放射性肺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者87例相关资料,其中发生放射性肺炎者43例,未发生放射性肺炎者44例,比较两组放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NLR水平变化,统计T淋巴细胞亚群、NLR在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NLR与放射线肺炎分级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T淋巴细胞亚群、NLR预测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ROC曲线,并计算其AUC面积。结果放疗后发生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放疗前且低于放疗后未发生组(P<0.05),放疗后发生组NLR显著高于放疗前且显著高于放疗后未发生组(P<0.05),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与NLR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高于NLR,且高于CD4^(+)T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与放射性肺炎分级严重程度之间呈负相关(P<0.05),NLR变化与放射性肺炎分级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P<0.05),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与NLR联合检测预测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AUC面积为0.924,大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与NLR单独检测者。结论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NLR联合检测,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中具有较理想的诊断和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预防放射性肺炎的指标,而得以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t淋巴细胞 cd4^(+)t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放射性肺炎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PK2通过NLRP3促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T细胞焦亡
13
作者 谭亚楠 蒋格格 +4 位作者 金莉 项楠 孙晓歌 贾晓益 张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15-2221,共7页
目的探讨胞苷/尿苷单磷酸激酶2(CMPK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能否通过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促进SLE患者CD4^(+)T细胞焦亡,从而为SLE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目的探讨胞苷/尿苷单磷酸激酶2(CMPK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能否通过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促进SLE患者CD4^(+)T细胞焦亡,从而为SLE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MPK2在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组(HC)CD4^(+)T细胞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CMPK2 mRNA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检测SLE患者及HC组CD4^(+)T细胞中焦亡相关指标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天冬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GSDMD蛋白氨基端片段(GSDMD-N)的表达水平,并在SLE患者CD4^(+)T细胞中沉默CMPK2后进一步检测NLRP3、ASC、caspase-1、GSDMD、GSDMD-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MPK2在SLE患者CD4^(+)T细胞中高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呈正相关,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SLE患者CD4^(+)T细胞中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1、GSDMD、GSDMD-N表达水平增加(P<0.05);此外,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β和IL-18的水平也有所增加,细胞焦亡率也明显升高(P<0.05);沉默CMPK2后可减少上述指标的水平(P<0.05)。结论CMPK2在SLE患者的CD4^(+)T细胞高表达,并与临床指标有一定相关性,其可能通过NLRP3促进CD4^(+)T细胞焦亡参与SLE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cd4^(+)t细胞 CMPK2 生物标志物 NLRP3 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In_(2)O_(3)/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蓓蓓 周杰 +1 位作者 张海滨 刁国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131,共7页
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Z型CdS/In_(2)O_(3)/g-C_(3)N_(4)三元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XRD、SEM、TEM、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对光催化材料的相结构、形貌、原子价态和光响应性能等进行表征,通过可见光降解苯酚评价其光催... 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Z型CdS/In_(2)O_(3)/g-C_(3)N_(4)三元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XRD、SEM、TEM、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对光催化材料的相结构、形貌、原子价态和光响应性能等进行表征,通过可见光降解苯酚评价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具有零维结构的CdS、一维结构的In_(2)O_(3)和三维结构的g-C_(3)N_(4)形成了0D/1D/3D三元复合材料,该材料在180 min可有效降解90%的苯酚,降解速率是CdS的2.9倍、g-C_(3)N_(4)的6倍,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复合材料光催化能力的增强主要归因于三维多孔g-C_(3)N_(4)与CdS和In_(2)O_(3)形成的三维空间电场。三维多孔结构不仅有利于污染物的高效吸附,而且为光催化反应提供活性位点,三维空间和网络互连结构有利于光生电荷的定向迁移,增加载流子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 In_(2)O_(3) g-C_(3)N_(4) 光催化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CD8^(+)T细胞自噬水平研究及与其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陈宇鸣 于旭华 +4 位作者 梁紫尧 李娜 陈思达 申严 卓宋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5-303,共9页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CD8^(+)T细胞自噬水平及与其数量的相关性,探讨自噬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6周龄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组和COPD干预组,以烟熏方式建立COPD模型,腹腔注射给予3-甲基腺嘌...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CD8^(+)T细胞自噬水平及与其数量的相关性,探讨自噬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6周龄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组和COPD干预组,以烟熏方式建立COPD模型,腹腔注射给予3-甲基腺嘌呤(3-MA)干预。采用小动物肺功能仪检测大鼠肺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血液、肺组织CD8^(+)T细胞、CD8^(+)记忆T细胞、CD8^(+)效应T细胞比例,免疫磁珠分选血液CD8^(+)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CD8^(+)T细胞中LC3-Ⅱ/Ⅰ、Beclin-1、p62自噬蛋白表达水平,留取大鼠右肺中叶行病理检测。结果:COPD组大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肺功能下降较正常组大鼠明显。COPD组大鼠血液及肺组织CD8^(+)T细胞、CD8^(+)效应T细胞、CD8^(+)记忆T细胞比例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均<0.05),COPD组大鼠血液CD8^(+)T细胞自噬蛋白LC3-Ⅱ/Ⅰ、Beclin-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6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COPD干预组大鼠肺组织中CD8^(+)T细胞、CD8^(+)效应T细胞、CD8^(+)记忆T细胞比例均较COPD组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C3-Ⅱ/Ⅰ表达水平与血液CD8^(+)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667,P<0.01)Beclin-1表达水平与血液CD8^(+)T细胞、CD8^(+)效应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505,P=0.021;r=0.428,P=0.037)。LC3-Ⅱ/Ⅰ表达水平与肺组织CD8^(+)T细胞、CD8^(+)效应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74,P=0.019;r=0.549,P=0.006),Beclin-1表达水平与肺组织CD8^(+)效应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58,P=0.025)。结论:CD8^(+)T细胞自噬水平与其数量相关,CD8^(+)T细胞自噬参与了COPD的慢性炎症过程,3-MA可抑制COPD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d8^(+)t细胞 自噬 3-甲基腺嘌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和CD8^(+)T细胞在结核病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温淑芳 魏荣荣 +1 位作者 李浩然 刘毅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9-484,共6页
结核分枝杆菌是世界范围内单一感染源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已有大量人群被感染后处于长期潜伏感染状态。机体清除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依赖于特异性免疫应答,其中T淋巴细胞作为参与机体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其增殖和活化在机体特异性免疫应... 结核分枝杆菌是世界范围内单一感染源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已有大量人群被感染后处于长期潜伏感染状态。机体清除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依赖于特异性免疫应答,其中T淋巴细胞作为参与机体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其增殖和活化在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分析了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机体后,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T和CD8^(+)T细胞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并且对机体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应答的机制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深入探索适应性免疫的抗结核感染网络、结核病的诊断及临床研制新型疫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cd4阳性t淋巴细胞 cd8阳性t淋巴细胞 免疫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灌洗液中炎症因子与CD4^(+)和CD8^(+)T细胞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与早期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岚 唐娟 +2 位作者 庾广聿 丁国彦 姚婷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阴道灌洗液中CD4^(+)与CD8^(+)T细胞亚群分布及局部炎症因子水平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桂林市人民医院高危型人类乳... 目的:探讨阴道灌洗液中CD4^(+)与CD8^(+)T细胞亚群分布及局部炎症因子水平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桂林市人民医院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HSIL患者120例和早期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患者144例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未感染HR-HPV的健康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和宫颈灌洗液炎症因子(IL-2、INF-γ、IL-10、TNF-α)、CD4^(+)与CD8^(+)T细胞分布与比值。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HSIL进展至早期CC的影响因素,绘制ROC及校准图对模型评估。结果:对照组、HSIL组与早期CC组患者血IL-2、INF-γ、IL-10、TNF-α水平、CD4^(+)细胞分布、CD8^(+)T细胞分布与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阴道灌洗液中IL-2、INF-γ、IL-10、TNF-α水平、CD4^(+)细胞分布、CD8^(+)T细胞分布与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早期CC组高于HSIL组及对照组(均P<0.05),HSIL组高于对照组(P<0.05)。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模型2中产次>2次(OR=3.119,95%CI:4.353~6.737)与阴道灌洗液CD4^(+)T细胞百分比(OR=0.327,95%CI:0.188~0.478)(P<0.001,AUC=0.908),模型3中CD4^(+)/CD8^(+)(OR=0.809,95%CI:0.356~1.868)(P<0.001,AUC=0.873)对HSIL发展至早期CC有独立影响;两模型ROC曲线无明显差异(Z=1.550 4,P=0.121)。模型3中仅用CD4^(+)/CD8^(+)就能良好预测,该模型为优,该模型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接近。结论:HR-HPV感染后,宫颈局部免疫状态参与HSIL及HSIL进展至早期CC,且CD4^(+)/CD8^(+)T细胞比值可作为其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阴道灌洗液 cd4^(+)与cd8^(+)t细胞 局部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调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D4^(+)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辉 郭一慧 +2 位作者 许家威 曾清 程纬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3-667,共5页
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可广泛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对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和进展与miRNA介导CD4^(+)T细胞亚群的异常免疫调节密切相关。ITP患者mi... 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可广泛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对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和进展与miRNA介导CD4^(+)T细胞亚群的异常免疫调节密切相关。ITP患者miRNA的不同表达情况可影响CD4^(+)T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导致Th1/Th2、Th17/Treg的调节失衡和TFH的过度分化,引起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本文就ITP中miRNA介导的CD4^(+)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失衡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探索ITP的免疫机制和免疫治疗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cd4^(+)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3^(+)CD8^(+)T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心区和非中心区微环境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家娟 郭诗樱 +4 位作者 吕蕾蕾 翟家为 沈宇 陈成 瞿秋霞 《中国肺癌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03-910,共8页
背景与目的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从中获益,揭示参与免疫治疗的关键CD8^(+) T细胞亚群,并建立可靠的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TIM3^(+)C... 背景与目的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从中获益,揭示参与免疫治疗的关键CD8^(+) T细胞亚群,并建立可靠的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TIM3^(+)CD8^(+) T细胞在NSCLC组织微环境中不同区域的表达,并探讨其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收集NSCLC患者肿瘤组织样本,根据活检方式分为肿瘤中心和肿瘤非中心区域,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IM3^(+)CD8^(+) T细胞的浸润及其表面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PD-1)的表达,并和免疫治疗疗效作关联分析。结果 肿瘤组织非中心区域TIM3^(+)CD^(+) T细胞的浸润水平显著高于肿瘤中心区域(P<0.0001),肿瘤直径≥3 cm或<3 cm亚组均呈现这种特征(P<0.01);与TIM3^(-)CD8^(+) T细胞相比,TIM3^(+)CD8^(+) T细胞表达更高水平的PD-1(P<0.001),PD-1^(+)TIM3^(+)CD8^(+) T细胞更多浸润于肿瘤直径≥3 cm的肿瘤非中心区域(P<0.01);免疫治疗临床应答者肿瘤非中心区域TIM3^(+)CD8^(+) T细胞浸润水平显著低于无应答者,浸润程度越低,临床缓解程度越显著(P<0.01),而肿瘤中心区域TIM3^(+)CD8^(+) T细胞与此无显著关联(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ie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显示肿瘤非中心区域TIM3^(+)CD8^(+ )T细胞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达0.9375,显著高于肿瘤中心区域TIM3^(+)CD8^(+) T细胞,也优于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PD-L1)[肿瘤阳性细胞比例分数(tumor proportion score, TPS)]预测能力。结论 TIM3^(+)CD8^(+) T细胞在NSCLC组织微环境中的中心区和非中心区呈现区域性分布特征,位于肿瘤非中心区域微环境中该细胞群体的表达可作为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tIM3 PD-1 cd8^(+)t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DKK1通过促进CD4^(+)T细胞Th1型极化改善抗肿瘤免疫应答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啸宇 施涛 +3 位作者 张翼鹏 宋雪如 罗钰婷 魏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2-668,共7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中Dickkopf-1(DKK1)表达对CD4^(+)T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作为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DKK1在多种类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DKK1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及肿瘤微环境免疫浸...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中Dickkopf-1(DKK1)表达对CD4^(+)T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作为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DKK1在多种类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DKK1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及肿瘤微环境免疫浸润间的相关性。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KK1蛋白对CD4^(+)T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构建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阻断DKK1对小鼠移植瘤生长和移植瘤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与表型的影响。结果:DKK1 mRNA表达水平在多种肿瘤组织中显著高于癌旁组织,DKK1高表达与多数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且在多数肿瘤中DKK1对CD4^(+)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功能有重要负性调节作用(P<0.05或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DKK1蛋白刺激可显著降低CD4^(+)T细胞中T-bet、IFN-γ及CD107a表达水平(均P<0.01)。在小鼠皮下黑色素瘤模型中发现,阻断DKK1可以显著抑制小鼠移植瘤的生长(P<0.01),有效改善抗肿瘤免疫应答,表现为Th1细胞(T-bet+CD4^(+))占比显著升高(P<0.001),效应性CD8^(+)T细胞(CD44+CD62L-)占比显著升高(P<0.01),Th2细胞(GATA3^(+)CD4^(+))与Treg细胞占比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阻断DKK1可有效促进CD4^(+)T细胞向Th1型极化,DKK1具有作为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KK1 cd4^(+)t细胞 th1极化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