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11b/CD18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毛景东 刘金华 +3 位作者 丁宁 李婷婷 鲁金波 耿万友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CD11b/CD18作为白细胞特异膜受体主要是通过与特异性配体结合介导细胞-细胞、细胞-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及中性粒细胞(PMN)吸附、渗出过程。中性粒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病原体,发挥抗感染作用。论文着重评述了CD11b/CD18介导PMN... CD11b/CD18作为白细胞特异膜受体主要是通过与特异性配体结合介导细胞-细胞、细胞-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及中性粒细胞(PMN)吸附、渗出过程。中性粒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病原体,发挥抗感染作用。论文着重评述了CD11b/CD18介导PMN功能调控的细胞信号途径,为揭示CD11b/CD18调节PMN功能的分子机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1b cd18 中性粒细胞 信号途径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_(11b)/CD_(18)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邓曦东 李学英 +1 位作者 刘小宇 高春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45-46,共2页
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测定CD11b/CD1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上的表达,并与FEV1.0、FEV1.0/FV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D11b/CD18的阳性表达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中性粒... 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测定CD11b/CD1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上的表达,并与FEV1.0、FEV1.0/FV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D11b/CD18的阳性表达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中性粒细胞上显著升高,与FEV1.0、FEV1.0/FVC分别呈负相关。认为CD11b/CD18参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用力肺活量 第1秒用力呼气量 cd11b/cd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脂联素、E-选择素及CD_(11b)/CD_(18)的改变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国庆 徐伟民 +1 位作者 马磊 鲁梅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00-101,共2页
选择36例正常人、36例2型糖尿病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38例2型糖尿病不伴心肌缺血患者,测定血中脂联素、E-选择素及CD11b/CD18活性的改变,并分析与血糖、血脂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与其他两组比较,2型糖尿病伴无症状心肌缺血组E... 选择36例正常人、36例2型糖尿病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38例2型糖尿病不伴心肌缺血患者,测定血中脂联素、E-选择素及CD11b/CD18活性的改变,并分析与血糖、血脂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与其他两组比较,2型糖尿病伴无症状心肌缺血组E-选择素及CD11b/CD18明显升高,而脂联素水平降低;脂联素与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E-选择素、CD11b/CD18呈负相关,与HDL呈正相关;E-选择素、CD11b/CD18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认为脂联素活性降低及E-选择素、CD11b/CD18水平升高参与了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肌缺血 脂联素 E-选择素 cd11b/cd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D11b/CD18在冠心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田乃亮 陈绍良 +1 位作者 马玉玲 段宝祥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736-738,共3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在冠心病 (CHD)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 2 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SA组 )、2 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UA组 )和 2 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MI组 ) ,选 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作对照组。用Ge...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在冠心病 (CHD)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 2 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SA组 )、2 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UA组 )和 2 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MI组 ) ,选 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作对照组。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将CHD患者分 2组 :A组 (1~ 2 0分 ) ,B组 (>2 0分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CD18的表达。结果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CHD各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HD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B组上述参数显著高于A组 (P <0 .0 1)。结论 CD11b/CD18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过程 ,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白细胞 抗原 cd1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与AMP579对冠心病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田继华 王雄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腺苷与AMP579对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经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学确诊的CHD患者及正常健康者采血,患者血液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腺苷与AMP579进行干预,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腺苷与AMP579对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经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学确诊的CHD患者及正常健康者采血,患者血液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腺苷与AMP579进行干预,免疫荧光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正常人及患者用药前后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值。结果:CHD患者的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腺苷在10,30,100μmol能有效降低CHD患者的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P<0.05),但30,100μmol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MP579组中,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均未见明显降低,各组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的发生与CD11b/CD18表达升高有关;腺苷可通过降低CD11b/CD18的表达而降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性;而AMP579在1,10,30μmol尚不能降低CHD患者CD11b/CD18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性粒细胞 cd11b/cd18 腺苷 AMP57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关系的体内外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郭雪微 王雪里红 杨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2期888-891,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性指标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研究:用免疫萤光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外HCY和健康人血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体内研究:选择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为ACS组,35... 目的研究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性指标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研究:用免疫萤光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外HCY和健康人血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体内研究:选择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为ACS组,35例稳定性心绞痛(NACS)患者为NACS组,35名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HCY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同时对血浆C-反应蛋白(CRP)含量和白细胞计数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①HCY在体外明显增加CD11b和CD18在各种白细胞的表达,这种作用随HCY浓度升高而增强。②ACS组血浆HCY水平、平均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和CD18表达、CRP含量和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NACS组和对照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稳定型心绞痛组仅HCY水平轻度升高,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同型半胱氨酸导致体外白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AC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CD11b/CD18,C-反应蛋白含量和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②炎症可能是ACS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及其CD11b/CD18表达和CRP等共同参与了AC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cd11b/cd18 急性冠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 体内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7
作者 倪海洋 杨雪辉 罗苏生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12期956-957,共2页
关键词 多形核白细胞 心血管病变 DM 细胞粘附分子 cd11b/cd18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中性粒细胞CD64、CD11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郝玲 杨恒伟 +2 位作者 李艳芝 李彦敏 刘桂玲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382-1385,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CD11b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分析预后的实用价值。方法败血症组36例和非感染组22例均在入院初及恢复期采空腹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中性粒细胞CD64、CD11b,同时行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测定,...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CD11b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分析预后的实用价值。方法败血症组36例和非感染组22例均在入院初及恢复期采空腹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中性粒细胞CD64、CD11b,同时行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测定,败血症组在入院接受抗生素治疗前做血培养,对照组一次性采血测定CD64、CD11b和CRP。结果败血症组CD64水平为(60.4±22.7)MFI,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27.9±4.9)MFI和对照组的(23.1±5.1)MFI(均P<0.01);败血症组CD11b水平为(1 645.1±463.7)MFI,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1101.5±333.8)MFI和对照组的(1 041.5±260.3)MFI(均P<0.01);败血症组恢复期CD64、CD11b水平明显有下降(均P<0.01);以CD64≥35MFI、CD11b≥1 300MFI、CRP≥8 mg/L为阳性标准,三指标对诊断败血症的敏感度分别为95.7%、82.6%、69.6%,特异度分别为95.8%、79.2%、75.0%;CD64与CRP呈正相关(r=0.428,P<0.01),与CRP无相关性(r=0.214,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CD11b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判断病情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病 受体 IgG 抗原 cd11b 流式细胞术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状病毒感染性脓毒症患儿中性粒细胞CD11b、白细胞介素-6、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周喜友 刘文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9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脓毒症中,中性粒细胞CD11b、IL-6、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3例轮状病毒肠患儿。根据是否为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51例与非脓毒症组52例。分析比较脓毒症组与...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脓毒症中,中性粒细胞CD11b、IL-6、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3例轮状病毒肠患儿。根据是否为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51例与非脓毒症组52例。分析比较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腹泻持续时间、发热、血小板减少、受累脏器情况,以及中性粒细胞CD11b、白细胞介素-6、hs-CRP水平变化。比较轮状病毒肠炎肠外脏器损害患儿,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的中性粒细胞CD11b、白细胞介素-6、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发热(5.1,4.7)、血小板减少[45.1%(423/52),13.4%(7/51)]、受累脏器情况比较[54.9%(28/52),32.7%(17/51)],在统计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5)。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CD11b(95.6%,80.2%)、IL-6(24.0,71.9)、hs-CRP(18.2,9.9)水平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症组与非脓毒症受累脏器患儿CD11b(98.9%,89.4%)、IL-6(33.1,78.7)、hs-CRP(18.4,11.9)水平,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RV肠炎合并脓毒症时发热持续时间长,血小板减少以及受累脏器增多,同时CD11b、IL-6、hs-CRP水平显著升高,可以作为预测脓毒症标准的指标,对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cd11b IL-6 HS-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在荨麻疹性血管炎活动期和缓解期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小华 关杨 +2 位作者 洪福昌 莫衍石 陈美才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期荨麻疹性血管炎(UV)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例UV患者活动期与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表达的变化,并与12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UV活动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 目的:探讨不同期荨麻疹性血管炎(UV)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例UV患者活动期与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表达的变化,并与12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UV活动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UV缓解期和健康人对照组(P<0.01);UV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1b作为白细胞激活的表面标记物,与UV发生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可反映UV患者病情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性血管炎 中性粒细胞 cd1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PTCA前后外周血CD_(11)b、CD_(62)P表达变化及意义
11
作者 刘莉莉 张忠英 +4 位作者 陈亮 陆程翔 晁鹏丽 游攀 黄丽琼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8-29,共2页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41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前72、2 h、术后30 min及24、72 h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CD62P的表达。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41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前72、2 h、术后30 min及24、72 h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CD62P的表达。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D11b平均荧光强度(MFI)和CD62P阳性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TCA术后24 h CD11b荧光强度和CD62P阳性细胞百分比较术前72、2 h明显升高。血小板CD62P与中性粒细胞CD11b呈正相关(r=0.253)。认为PTCA术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D11b及血小板CD62P表达上调,且可作为反映PTCA后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状况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d11b抗原 cd62P抗原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氟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性粒细胞CD_(11b)的影响及意义
12
作者 时鹏才 王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地氟醚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中性粒细胞 cd11b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1b对儿童急性白血病脐血移植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的影响
13
作者 陈劲松 廖灿 +3 位作者 吴韶清 辜少玲 许遵鹏 刘斌 《中国小儿血液》 2003年第2期60-62,91,共4页
为了研究CD34+ CD1 1b+ 细胞输入量在脐血移植中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的影响 ,观察并分析 1 7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无关脐血移植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 ,移植后 1 7例患者中性粒细胞≥ 0 5× 1 0 9 L的时间为 1 1~ 32... 为了研究CD34+ CD1 1b+ 细胞输入量在脐血移植中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的影响 ,观察并分析 1 7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无关脐血移植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 ,移植后 1 7例患者中性粒细胞≥ 0 5× 1 0 9 L的时间为 1 1~ 32天 (中位数为 1 7天 ) ;血小板≥ 2 0× 1 0 9 L的时间为 1 2~ 1 1 8天 (中位数为 4 0天 )。CD34+CD1 1b+ 细胞输入量为 1 0 7~ 79 0 0× 1 0 4 Kg(中位数为 9 1 8× 1 0 4 Kg)。CD34+CD1 1b+ 细胞输入量与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呈反比 (γ =- 0 4 89,P <0 0 5) ;CD34+CD1 1b+ 细胞输入量与血小板恢复时间无关 (r =- 0 2 38,P >0 0 5)。CD34+ CD1 1b+细胞输入量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的造血重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1b 儿童 急性白血病 脐血移植粒细胞 血小板 恢复时间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1,25-(OH)_(2)D_(3)、INF-γ、CD11b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琼 梅红 +2 位作者 高源 王宝香 徐平平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RE)患儿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_(3)[1,25-(OH)_(2)D_(3)]、γ干扰素(INF-γ)、CD11b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RE患儿108例(RE组),根据脱水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34)、中度组(n=50)、重度组(n=24),同期选...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RE)患儿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_(3)[1,25-(OH)_(2)D_(3)]、γ干扰素(INF-γ)、CD11b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RE患儿108例(RE组),根据脱水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34)、中度组(n=50)、重度组(n=24),同期选取53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集受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25-(OH)_(2)D_(3)、INF-γ,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流式细胞仪测定CD11b和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CD8^(+),Pearson相关分析RE患儿血清1,25-(OH)_(2)D_(3)、INF-γ、CD11b水平与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对小儿RE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E组血清1,25-(OH)_(2)D_(3)水平低,INF-γ、CD11b水平高(P均<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1,25-(OH)_(2)D_(3)水平逐渐降低,INF-γ、CD11b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RE组IgA、IgG、IgM、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降低(P均<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IgA、IgG、IgM、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逐渐降低(P均<0.05)。RE患儿血清1,25-(OH)_(2)D_(3)水平与IgA、IgG、IgM、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呈正相关,INF-γ、CD11b水平与IgA、IgG、IgM、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呈负相关(P均<0.05)。1,25-(OH)_(2)D_(3)、INF-γ、CD11b诊断小儿R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95%CI:0.736~0.864)、0.803(95%CI:0.733~0.862)、0.799(95%CI:0.729~0.858)。结论RE患儿血清1,25-(OH)_(2)D_(3)水平低,INF-γ、CD11b水平高;三者可反映患儿免疫功能及脱水严重程度,并对RE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性肠炎 1 25-二羟基维生素D_(3) 干扰素Γ cd1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CD11b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
15
作者 刘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2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CD11b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于2009~2013年确诊初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02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标记)对细胞表面抗原CD11b、CD34、CD13、CD1... 目的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CD11b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于2009~2013年确诊初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02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标记)对细胞表面抗原CD11b、CD34、CD13、CD14、CD17、CD15、CD117、HLA-DR的表达进行检测,按染色体的危险分层进行区别优、中、差三组,利用回归分析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染色体危险分层分析得出,优组19人,中组60人,差组20人,检测未出现染色体3人。CD11b阳性患者中多人出现预后不良。结论 CD11b与染色体的危险分层呈相关性,并且在CD11b表达对于预后的情况影响较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表面抗原cd11b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1b和CD27定义人类NK细胞新亚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梅 刘勇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108-111,共4页
自然杀伤细胞(NK)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即可直接杀伤肿瘤、病毒或细菌感染的靶细胞,是机体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人类NK细胞既往根据CD56抗原表达划分为CD56dim、CD56bright亚群,我国研究学者发现CD11b和CD27定... 自然杀伤细胞(NK)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即可直接杀伤肿瘤、病毒或细菌感染的靶细胞,是机体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人类NK细胞既往根据CD56抗原表达划分为CD56dim、CD56bright亚群,我国研究学者发现CD11b和CD27定义的人类NK细胞亚群,可将NK细胞划分为四个功能精细、迥异的亚群,即CD11b-CD27-、CD11b-CD27+、CD11b+CD27+、CD11b+CD27-NK亚群,同时有利于统筹分析来自人和鼠的NK细胞免疫参数,便于利用小鼠模型重塑疾病模型探索NK细胞的作用机制。该亚群的发现,随即在肿瘤、反复流产及病毒感染等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肿瘤中,CD11b-CD27-NK亚群所占比例增加且与肿瘤疾病进展、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在反复流产患者体内发现,CD11b-CD27+亚群比例减低,分泌的细胞因子减少,导致母胎耐受、免疫平衡发生紊乱。在HBV感染中,CD11b+CD27-NK亚群所占比例减少,杀伤功能减低,导致病毒未能彻底清除,从而引发慢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细胞亚群 cd11b cd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肺静脉血中CD11b、ICAM-1、NE、ET-1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盛 齐海 《中国医学工程》 2010年第4期10-12,16,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患者肺静脉血中CD11b、ICAM-1、NE、ET-1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主动脉阻断时间30min以上的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乌司他丁实验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U组于麻醉诱导后静注乌司他丁1.2×104 U...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患者肺静脉血中CD11b、ICAM-1、NE、ET-1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主动脉阻断时间30min以上的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乌司他丁实验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U组于麻醉诱导后静注乌司他丁1.2×104 U/kg,C组不用乌司他丁,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主动脉开放10min(T2)、停机后10min(T3)和1h(T4)测定肺静脉血粘附分子CD11b、ICAM-1、NE、ET-1浓度,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CD11b的活性表达,ELISA法测定肺静脉血ICAM-1、NE、ET-1浓度。结果1.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肺静脉血CD11b、ICAM-1、NE、ET-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2.CPB开始后各时点CD11b、NE、ET-1的水平明显上升(P<0.05)。U明显低于C组(P<0.05)。3.停机后1 h(T4)对照组(C组)肺静脉ICAM-1值逐渐上升并超过基础值,实验组逐渐下降至基础值,差异明显(P<0.05),两组比较U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1.体外循环可引起静脉中CD11b、ICAM-1、NE、ET-1水平升高,导致肺损伤。2.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CD11b、ICAM-1、NE、ET-1表达,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对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体外循环 肺功能 cd11b ICAM-1 NE E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sICAM-1和CD11a/CD18的表达
18
作者 章藜苹 黄元伟 朱建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3-194,205,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 s ICAM- 1及 CD11a/ CD18的变化。方法 :对 76例冠心病患者及 6 5例正常对照者用 ELISA法进行血 s ICAM- 1浓度测定 ,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白细胞 CD11a/ CD18表达阳性率检测。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 s ICAM- 1浓度及 C...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 s ICAM- 1及 CD11a/ CD18的变化。方法 :对 76例冠心病患者及 6 5例正常对照者用 ELISA法进行血 s ICAM- 1浓度测定 ,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白细胞 CD11a/ CD18表达阳性率检测。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 s ICAM- 1浓度及 CD11a/ CD18阳性细胞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心肌梗塞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s ICAM- 1浓度与 CD11a/ CD18阳性细胞率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 ,血 s ICAM- 1浓度及 CD11a/ CD18阳性细胞率具有正相关性 (r=0 .4 36 ,P<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 s ICAM- 1浓度及 CD11a/ CD18阳性细胞率升高可能与冠心病的形成与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SICAM-1 cd11a/cd18 细胞间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A诱导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细胞表面标志物CD14和CD11b的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晓琴 陈利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考察豆蔻佛波醇乙酯(PMA)对体外培养的原单核细胞THP-1的分化诱导条件。方法首先用PMA梯度剂量(0,25,50,100,200,400 ng/ml)作用于THP-1细胞24 h,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再分别采用0,10,50 ng/ml PMA体外刺激THP-1细胞24 h、48 h... 目的考察豆蔻佛波醇乙酯(PMA)对体外培养的原单核细胞THP-1的分化诱导条件。方法首先用PMA梯度剂量(0,25,50,100,200,400 ng/ml)作用于THP-1细胞24 h,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再分别采用0,10,50 ng/ml PMA体外刺激THP-1细胞24 h、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b、CD14。结果梯度PMA剂量(0-100 ng/ml)对细胞活力没有影响(P>0.05)。10 ng/ml、50 ng/ml PMA处理后,CD11b、CD14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有显著上调(与0 ng/ml相比,P<0.05)。结论 10 ng/ml PMA能够诱导THP-1细胞向巨噬细胞方向分化,为PMA诱导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模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A THP-1细胞 cd14 cd1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肌松药对人离体静脉血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刘尊远 张岩 薛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2期25-26,28,共3页
目的:研究三种肌松药(顺阿曲库铵、哌库溴铵、维库溴铵)对人离体静脉血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10例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每一份血样均用于下列各组研究,实验分为14组,空白组;静息无刺激下药物各组[顺阿曲库铵1,2浓度组(0.5... 目的:研究三种肌松药(顺阿曲库铵、哌库溴铵、维库溴铵)对人离体静脉血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10例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每一份血样均用于下列各组研究,实验分为14组,空白组;静息无刺激下药物各组[顺阿曲库铵1,2浓度组(0.5/0.1μg/ml);哌库溴铵1,2浓度组(0.5/0.1μg/ml);维库溴铵1,2浓度组(0.5/0.1μg/ml)];脂多糖(LPS)组;刺激下药物各组[三种1,2浓度(0.5/0.1μg/ml)肌松药分别添加脂多糖组]。各处理组血样预先加入相应浓度药物,空白组和LPS组加入等容量生理盐水。37℃避光孵育1.5 h;LPS组和刺激下各组再加入终浓度为1μg/ml的脂多糖进行刺激,空白组和静息下各组分别加入等容积生理盐水;37℃避光孵育2 h。而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CD11b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浓度维库溴铵和哌库溴铵均可抑制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表达(P<0.05);两浓度顺阿曲库铵对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表达均无影响;三种肌松药对LPS强刺激下的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表达均无影响。结论:接近临床肌松维持浓度的维库溴铵和哌库溴铵对静息状态人离体静脉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表达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松药 顺阿曲库铵 哌库溴铵 维库溴铵 中性粒细胞 cd1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