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8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NA-Ⅱ内固定对外壁危险型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1
作者 袁永勋 田超 王红升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1275-1279,共5页
目的探讨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PFNA-Ⅱ)内固定治疗外壁危险型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6例外壁危险型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PFNA-Ⅱ组(PFNA-Ⅱ内固定,41例)... 目的探讨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PFNA-Ⅱ)内固定治疗外壁危险型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6例外壁危险型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PFNA-Ⅱ组(PFNA-Ⅱ内固定,41例)和动力髋螺钉(DHS)组(DHS内固定,45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HH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DHS组比较,PFNA-Ⅱ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5),PFNA-Ⅱ组术中出血量更多(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HHS各维度评分升高(P<0.05),且与DHS组比较,PFNA-Ⅱ组术后6个月活动范围、功能、疼痛评分更高(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升高(P<0.05),且与DHS组比较,PFNA-Ⅱ组术后6个月活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更高(P<0.05)。与DHS组的并发症26.67%比较,PFNA-Ⅱ组的9.76%更低(P<0.05)。结论PFNA-Ⅱ内固定治疗外壁危险型转子间骨折,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壁危险型转子间骨折 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髋关节恢复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sTNFR-Ⅱ与血栓弹力图评价子痫前期病情及母儿并发症发生风险
2
作者 娄娟 顾成敏 +2 位作者 李洋 鲁会红 冯敏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5年第2期120-127,共8页
目的基于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sTNFR)-Ⅱ与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评价子痫前期病情及母儿并发症发生风险,为改善子痫前期患者预后提供有利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 目的基于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sTNFR)-Ⅱ与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评价子痫前期病情及母儿并发症发生风险,为改善子痫前期患者预后提供有利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子痫前期孕妇,根据病情程度不同分为非重度子痫前期组(n=38)、重度子痫前期组(n=32),另选取同期70例妊娠晚期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为妊娠期高血压组、7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为正常妊娠组,入组后检测血清sTNFR-Ⅱ水平、TEG参数[血凝块形成速率(rate of hemagglutination formationα,α角)、凝血反应时间(coagulation reaction time,R)、凝血综合指数(coagulation index,CI)、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blood clot formation time,K)、血细胞凝集块、最大振幅(blood clot maximum intensity,MA)],并随访至妊娠终止,监测孕妇病情及围产儿并发症情况。比较4组血清sTNFR-Ⅱ水平及TEG参数,分析其与子痫前期凝血指标的关系,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血清sTNFR-Ⅱ、TEG参数,分析血清sTNFR-Ⅱ、TEG参数对母儿并发症诊断的影响及其与母儿并发症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χ^(2)检验,采用Spearman法描述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TEG参数对母儿并发症的诊断价值,采用危险度分析TEG参数与母儿并发症的关系。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血清sTNFR-Ⅱ、α角、CI、MA均高于非重度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组、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重度子痫前期组的R、K均低于非重度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组、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清sTNFR-Ⅱ、TEG参数中α角、CI、MA与子痫前期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1、0.584、0.734、0.610,P值均<0.05),R、K与子痫前期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02、-0.557,P值均<0.05);重度子痫前期组母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重度子痫前期组[56.25%(18/32)与26.32%(10/38),χ^(2)=6.486,P<0.05];发生母儿并发症的子痫前期患者血清sTNFR-Ⅱ、α角、CI、MA均高于未发生母儿并发症患者(P值均<0.05);发生母儿并发症的子痫前期患者R、K均低于未发生母儿并发症患者(P值均<0.05);血清sTNFR-Ⅱ、α角、R、CI、K、MA联合预测子痫前期母儿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最大,为0.950(95%CI:0.870~0.988)(P<0.05);血清sTNFR-Ⅱ、α角、R、CI、K、MA所致母儿并发症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240(95%CI:1.780~5.897)、2.632(95%CI:1.384~5.003)、2.356(95%CI:1.381~4.023)、0.326(95%CI:0.184~0.578)、4.933(95%CI:2.108~11.543)、0.338(95%CI:0.175~0.653)(P值均<0.001)。结论子痫前期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sTNFR-Ⅱ、TEG参数存在明显差异,血清sTNFR-Ⅱ、α角、R、CI、K、MA与子痫前期病情联系密切,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母儿并发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临床评估子痫前期病情、减少母儿并发症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血栓弹力图 并发症 危险度 相关性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氧素A4对Ⅱ型肺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贵佐 杨淑梅 刘璐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57-163,共7页
目的 探讨脂氧素A4(lipoxin A4, LXA4)对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typeⅡcell, ATⅡ)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 目的 探讨脂氧素A4(lipoxin A4, LXA4)对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typeⅡcell, ATⅡ)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1)组、空质粒+TGF-β1组、pcDNA3.1-Nrf2+TGF-β1组及LXA4+TGF-β1组。TGF-β1组以5 ng/mL TGF-β1干预A549细胞48 h;空质粒+TGF-β1组和pcDNA3.1-Nrf2+TGF-β1组A549细胞先分别转染空质粒或Nrf2过表达质粒,再以5 ng/mL TGF-β1干预48 h;LXA4+TGF-β1组A549细胞先用100 nmol/L LXA4预处理6 h再给予5 ng/mL TGF-β1干预48 h。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法检测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间质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光镜下可见部分A549细胞形态从鹅卵石状变成细长不规则状,呈间质性改变,E-cadherin表达减少(P<0.05)、α-SMA表达增多(P<0.01),Nrf2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TGF-β1组相比,pcDNA3.1-Nrf2+TGF-β1组A549细胞E-cadherin表达增多(P<0.05)、α-SMA表达减少(P<0.01);LXA4+TGF-β1组A549细胞E-cadherin上调、α-SMA下调以及Nrf2蛋白水平增多(P<0.05)。结论 LXA4可抑制A549细胞发生EMT,其机制与上调Nrf2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型肺泡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脂氧素A4 NRF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FET-C电流模式四阶带通滤波器的CCⅡ±实现及分析
4
作者 刘崇新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6-48,共3页
本文提出了以电流传输器CCⅡ±为基本电路元件的电流模式全集成MOSFET-C精确连续时间四阶带通滤波器电路,并应用PSPICE-Ⅱ通用模拟电路程序,对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得出了实用的结论。
关键词 带通滤波器 HOSFET-C 电流模式 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质谱法测定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Ⅱ的含量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日新 肖萌 +2 位作者 刘静 戴忠 马双成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4期386-390,396,共6页
目的测定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的含量。色谱柱采用Waters-ACQUI UPLC HSS T3 C_(18)(2.1 mm×100 m... 目的测定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的含量。色谱柱采用Waters-ACQUI UPLC HSS T3 C_(18)(2.1 mm×100 mm,1.8μm),采用乙腈为流动相A,0.1%甲酸含1 mmol·L^(-1)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以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结果17批滴通鼻炎水中有9批样品未检出马兜铃酸Ⅰ(检出限0.13 pg),8批样品中检出马兜铃酸Ⅰ,含量在0.41~3.60 ng·mL^(-1)。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马兜铃酸Ⅱ(检出限0.41 pg)。结论建立了UPLC-MS/MS同时测定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含量的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为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通鼻炎水 马兜铃酸Ⅰ 马兜铃酸 超高效液相-质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Ⅱ花生周年轮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的影响
6
作者 张思培 伊淼 +7 位作者 王建国 杨莎 彭振英 崔利 张正 郭峰 张佳蕾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4-564,共11页
为探究小麦-玉米Ⅱ花生周年轮作模式对植株碳积累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周年植株碳积累、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0~100 cm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设置5种种植方式,小麦-单作花生(W-P)、... 为探究小麦-玉米Ⅱ花生周年轮作模式对植株碳积累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周年植株碳积累、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0~100 cm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设置5种种植方式,小麦-单作花生(W-P)、小麦-单作玉米(W-M)、小麦-玉米Ⅱ花生(行比3∶4,W-MⅡP1)、小麦-玉米Ⅱ花生(行比3∶6,W-MⅡP2)、小麦-玉米Ⅱ花生(行比6∶8,W-MⅡP3)。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2018-2019年花生、玉米植株碳积累显著低于单作处理,但间作模式的碳当量比均大于1,其中以MⅡP2处理最大。与玉米茬小麦(W-M)相比,间作茬(W-MⅡP)、花生茬(W-P)小麦植株碳累积量增加了487.09~1148.08 kg/hm^(2)。间作茬口降低冬小麦季0~10 cm土层土壤容重,提高冬小麦季深层土壤小颗粒团聚体(0.25~2 mm)和冬小麦季表层土壤微团聚体(<0.25 mm)的比例。三种间作模式中,MⅡP2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MⅡP1和MⅡP3,分别提高3.22%、8.29%。间作茬口增加冬小麦季0~60 cm土层中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同时增加小麦茬0~6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其中W-MⅡP2的有机碳储量与W-M和W-P相比分别增加2.55%和4.05%。总之,小麦-玉米Ⅱ花生周年轮作模式降低了表层土壤容重,改善了深层土壤小团聚体和表层微团聚体结构,提高了作物植株碳积累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花生 土壤理化性质 碳积累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和β-tubulinⅢ和TS及TOPOⅡα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孔鹏 陈守华 +1 位作者 顾禾 张丽丽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4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胸苷酸合成酶(TS)、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3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ERCC1、β...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胸苷酸合成酶(TS)、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3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ERCC1、β-tubulinⅢ、TS、TOPOⅡα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ER、PR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53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ERCC1低表达率为75.47%(40/53),其表达与淋巴结阴性、ER阳性及PR阳性表达相关(P<0.05);β-tubulinⅢ低表达率为54.72%(29/53),其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ER及PR表达状态均无关(P>0.05);TS低表达率为83.02(44/53),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及ER阳性表达状态相关(P<0.05);TOPOⅡα高表达率为45.28%(24/53),其表达与肿瘤直径>2 cm、淋巴结阳性、ER阳性表达状态相关(P<0.05)。ERCC1、β-tubulinⅢ、TS、TOPOⅡα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ERCC1、β-tubulinⅢ、TS、TOPOⅡ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对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合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为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ERcc1 拓扑异构酶 α β-微管蛋白- TS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测定双辛鼻窦炎颗粒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的含量
8
作者 郭日新 肖萌 +2 位作者 刘静 戴忠 魏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8期1294-1299,共6页
目的:同时测定双辛鼻窦炎颗粒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双辛鼻窦炎颗粒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的含量。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 目的:同时测定双辛鼻窦炎颗粒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双辛鼻窦炎颗粒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的含量。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乙腈(A)-0.1%甲酸水溶液(含1 mmol·L^(–1)乙酸铵,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以标准曲线法计算样品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的含量。结果:12批双辛鼻窦炎颗粒中9批样品未检出马兜铃酸Ⅰ(检出限0.13 pg),3批样品检出马兜铃酸Ⅰ,质量分数为14.62~25.82 ng·g^(–1)。所有样品均未检出马兜铃酸Ⅱ(检出限0.44 pg)。结论:建立的UPLC-MS/MS同时测定双辛鼻窦炎颗粒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含量的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为双辛鼻窦炎颗粒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辛鼻窦炎颗粒 马兜铃酸Ⅰ 马兜铃酸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同时测定通迪胶囊中的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
9
作者 梁晟 孙辉 +3 位作者 丁野 李文莉 刘静 戴忠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8期1307-1311,共5页
目的:建立通迪胶囊中马兜铃酸Ⅰ(AA-Ⅰ)和AA-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方法:采用Shiseido Shim-pack velox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含甲酸铵,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 目的:建立通迪胶囊中马兜铃酸Ⅰ(AA-Ⅰ)和AA-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方法:采用Shiseido Shim-pack velox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含甲酸铵,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采用多反应监测,AA-Ⅰ以m/z 358.9→298.0(定量)和m/z 358.9→296.0(定性)为监测离子对;AA-Ⅱ以m/z 329.0→268.0(定量)和m/z 329.0→294.0(定性)为监测离子对,建立了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方法,并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AA-Ⅰ在1.0524~420.9600 pg、AA-Ⅱ在1.002~100.200 ng时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63%、92.34%,RSD分别为2.24%、1.49%,15批样品中AA-Ⅰ和AA-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760~20.790、0.010~0.156μg·g^(–1)。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通迪胶囊中AA-Ⅰ和AA-Ⅱ的含量,可为通迪胶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迪胶囊 马兜铃酸Ⅰ 马兜铃酸 含量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致葡萄膜炎2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武 陈水龄 +5 位作者 周婉瑜 史航 刘璐 贺严 付文涛 褚利群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与葡萄膜炎发病的关系并分析TNF-α抑制剂诱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2例使用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后出现葡萄...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与葡萄膜炎发病的关系并分析TNF-α抑制剂诱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2例使用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后出现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葡萄膜炎发生时间分别在用药后2周和6周,其中前葡萄膜炎1例,前、中间葡萄膜炎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有好转。在持续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倾向。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引起葡萄膜炎的TNF-α抑制剂主要包括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多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眼内葡萄膜炎患者等。患者年龄区间在5~77岁,发病时间为用药后1周~4年。经系统治疗,停止免疫抑制剂后,绝大多数诱发性葡萄膜炎患者视力可恢复。结论TNF-α抑制剂可以诱发葡萄膜炎的发生,发病类型以前葡萄膜炎为主,且有复发倾向。及时诊疗后患者的视力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抑制剂 注射用重组人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 葡萄膜炎 副作用 英夫利昔单抗 阿达木单抗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Ⅱ+/-的三输入单输出电流模式多功能二阶滤波器
11
作者 林鑫 江金光 《现代电子技术》 2008年第21期163-165,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输出第二代电流传送器的二阶多功能电流模式滤波器,该电路采用三输入单输出的形式,电路结构十分简单,仅有2个有源器件、2个电容和2个阻抗构成;这一结构可以实现高通、带通、低通、全通、带阻滤波器,且电容均接地。此外...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输出第二代电流传送器的二阶多功能电流模式滤波器,该电路采用三输入单输出的形式,电路结构十分简单,仅有2个有源器件、2个电容和2个阻抗构成;这一结构可以实现高通、带通、低通、全通、带阻滤波器,且电容均接地。此外,所产生的电路具有很低的灵敏度。最后对所引入的第二代多输出电流传输器及提出的滤波器进行了PSpice仿真和理论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波器 第二代电流传送器 电流模式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CCⅡ_(+)特性的V-I变换电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绍洪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61-66,共6页
作者提出了一种用CCⅡ+及电阻器件构成的V-I变换电路。该电路能输出变换线性好、传输精度高、动态范围可调节的V-I变换的电流信号。文章简介了CCⅡ+和由运放构成的CCⅡ+电路的工作原理,给出了V-I变换和动态范围调节... 作者提出了一种用CCⅡ+及电阻器件构成的V-I变换电路。该电路能输出变换线性好、传输精度高、动态范围可调节的V-I变换的电流信号。文章简介了CCⅡ+和由运放构成的CCⅡ+电路的工作原理,给出了V-I变换和动态范围调节的公式及实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_(+) V-I变换电路 变换线性 传输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Ⅰ、PGⅡ、G-17联合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验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红兵 黄丽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70-73,共4页
目的 分析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联合检验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6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健康志愿者114例作为对照组。对纳入本研究的所有... 目的 分析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联合检验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6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健康志愿者114例作为对照组。对纳入本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PGⅠ、PGⅡ、G-17、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验。分析比较两组PGⅠ、PGⅡ、G-17水平及幽门螺杆菌IgG抗体阳性率(幽门螺杆菌Ⅰ型、Ⅱ型)。结果 胃癌组患者PGⅠ(61.73±2.47)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75±3.46)μg/L,PGⅡ(16.57±0.46)μg/L、G-17(23.66±1.47)p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12.89±1.74)μg/L、(11.13±1.74)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幽门螺杆菌抗体Ⅰ型阳性率50.0%高于对照组的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幽门螺杆菌抗体Ⅱ型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胃癌患者用PGⅠ、PGⅡ、G-17联合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验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可为胃癌疾病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对胃癌早期防治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幽门螺杆菌IgG抗体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禽用饲料中苏丹红、罗丹明B和酸性橙Ⅱ等6种染色剂含量
14
作者 李宏 贺习文 +3 位作者 晁娟娟 李俊 武治勇 杨森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4,共7页
本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结合QuEChERS快速净化方法,旨在建立禽用饲料中苏丹红等6种化工染料的定量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C_(18)+PSA净化材料净化,净化液经Hypersil GOLD C_(18)反向色谱柱分离,在电喷雾离子... 本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结合QuEChERS快速净化方法,旨在建立禽用饲料中苏丹红等6种化工染料的定量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C_(18)+PSA净化材料净化,净化液经Hypersil GOLD C_(18)反向色谱柱分离,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双扫描模式下多反应监测(MRM),以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6种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4种苏丹红和酸性橙Ⅱ检出限(LOD)为0.5μg/kg,定量限(LOQ)为1.0μg/kg,罗丹明B LOD为0.05μg/kg,LOQ为0.1μg/kg。添加回收率为90%~110%,相对标准偏差<10%。本研究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等优势,可实现禽用饲料中6种化工染料的准确定量分析,为禽用饲料的质量安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用饲料 苏丹红 罗丹明B 酸性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QuECh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K505-Ⅱ高效气液分离装置试验研究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华耀锋 常东 +2 位作者 宋益 吴佳 马杰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5-17,共3页
在双碳目标下,针对钢铁行业及燃煤电厂的烟尘、二氧化硫排放提出了“超净排放”、“近零排放”的更高要求。基于此,对SK505-Ⅱ高效气液分离装置进行了改进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对SK505-Ⅱ气液分离装置的两种筒径(φ800、φ500)进行对比... 在双碳目标下,针对钢铁行业及燃煤电厂的烟尘、二氧化硫排放提出了“超净排放”、“近零排放”的更高要求。基于此,对SK505-Ⅱ高效气液分离装置进行了改进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对SK505-Ⅱ气液分离装置的两种筒径(φ800、φ500)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该高效气液分离装置的最佳流速及对应的阻力范围、气液分离效率及除雾除尘能力等。研究结果为该高效气液分离装置后续应用在不同工况下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505- 气液分离装置 高效除雾除尘 超净排放 碳达峰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甲煎丸辅助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李九清 郭俊贤 李亚如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523-252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应用鳖甲煎丸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肝功能、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pteinase-2,MMP-2)水平的影响。方法:抽签法将我科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间12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应用鳖甲煎丸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肝功能、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pteinase-2,MMP-2)水平的影响。方法:抽签法将我科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间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分2组,各62例,常规组行恩替卡韦片等常规疗法,研究组加服鳖甲煎丸辅助治疗,4 w作1疗程,共3疗程,治疗3疗程后比较其临床疗效及期间不良反应情况,采用肝功能、炎症因子、血液指标评价其对患者肝功能、AngⅡ、MMP-2等有关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高,研究组3疗程末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白蛋白水平较高,总胆红素及丙氨酸转移酶水平较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较低,血清AngⅡ、MMP-2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期间患者均无药物有关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应用鳖甲煎丸辅助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能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及AngⅡ、MMP-2水平,并显著改善其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早期肝硬化 鳖甲煎丸 肝功能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血管紧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点摩擦对SCB试样Ⅰ-Ⅱ复合型应力场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李玉桥 马路寒 +2 位作者 王俊杰 黄诗渊 刘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33,50,共10页
研究固定支座条件下,支点摩擦对半圆弯曲(SCB)试样I-II复合型断裂行为的影响。考虑裂缝倾角、裂缝长度、支点跨距和支点摩擦系数等因素,采用ABAQU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了200个SCB试样的数值模型,对SCB试样的Ⅰ型、Ⅱ型无量纲应力强度因子Y_... 研究固定支座条件下,支点摩擦对半圆弯曲(SCB)试样I-II复合型断裂行为的影响。考虑裂缝倾角、裂缝长度、支点跨距和支点摩擦系数等因素,采用ABAQU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了200个SCB试样的数值模型,对SCB试样的Ⅰ型、Ⅱ型无量纲应力强度因子Y_(Ⅰ)、Y_(Ⅱ)以及无量纲T应力、T^(*)进行了标定。数值结果表明:考虑支点摩擦后Y_(Ⅰ)、Y_(Ⅱ)、T^(*)数值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减小。支点摩擦系数可以显著改变裂缝尖端的加载模式,会导致加载模式达到纯Ⅱ型的角度β_(Ⅱ)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半圆弯曲 -复合型加载 ABAQUS 支点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
18
作者 邓迎春 郭旭光 +3 位作者 牛会敏 任宝红 韩小改 郭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51-157,共7页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食源性GⅠ型...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食源性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的方法。方法根据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引探,经过一系列引探浓度筛选,建立了双重荧光RT-PCR和恒温荧光RT-RAA两种检测方法,分别从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重复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实际临床样本检测中,并与GB4789.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诺如病毒检验》进行比对验证。结果建立的两种方法特异性良好,敏感性均可达10 copies/μL;双重荧光RT-PCR方法质粒梯度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值在0.1%~1.5%区间,恒温荧光RT-RAA方法CV值在1.0%~10.0%区间,稳定性和重复性显示双重荧光RT-PCR优于恒温荧光RT-RAA检测方法;31份诺如病毒阳性食品核酸样本均能检出,且50份食品盲样检测结果与国标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双重荧光RT-PCR与恒温荧光RT-RAA快速检测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双重荧光RT-PCR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恒温荧光RT-RAA检测时间短,仅20 min就能完成扩增,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一种或两种作为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恒温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 GⅠ型诺如病毒 G型诺如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K505-Ⅱ高效气液分离装置叶片改进研究
19
作者 常东 王波 +2 位作者 宋益 马杰 杜天翔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202-204,共3页
随着双碳经济下,对环保的排放提出更高的要求,环保行业迎来挑战的同时也伴随着机遇。在SK505-Ⅱ高效气液分离装置研究的基础上,考察市场常用气液分离装置为φ500 mm。基于此,对SK505-Ⅱ内部叶片的数量(8片、10片)和方向(顺时针、逆时针... 随着双碳经济下,对环保的排放提出更高的要求,环保行业迎来挑战的同时也伴随着机遇。在SK505-Ⅱ高效气液分离装置研究的基础上,考察市场常用气液分离装置为φ500 mm。基于此,对SK505-Ⅱ内部叶片的数量(8片、10片)和方向(顺时针、逆时针)进行不同实验,分析研究阻力和气液效率的平衡点。研究结果为该装置后续应用在不同工况下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505-气液分离装置 超净排放 叶片 碳中和 碳达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立替康、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对宫颈癌CYFRA21-1、VEGF-C及LC3-Ⅱ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邹科 朱庆博 刘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57-659,共3页
目的:分析伊立替康、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及对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21-1,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 目的:分析伊立替康、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及对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21-1,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Ⅱ)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2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IP组(伊立替康+顺铂治疗,60例)和TP组(紫杉醇+顺铂治疗,62例).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CYFRA21-1、VEGF-C及LC3-Ⅱ水平以及毒副反应.结果:IP组与TP组总疗效率分别为56.67%、79.03%,TP组总疗效率显著高于IP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CYFRA21-1、VEGF-C及LC3-Ⅱ水平均显著下降,且TP组CYFRA21-1、VEGF-C及LC3-Ⅱ水平均显著低于IP组(P<0.05).TP组0度、Ⅰ度例数占比显著高于IP组,Ⅲ度例数占比显著低于IP组(P<0.05).结论:与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比较,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可有效降低CYFRA21-1、VEGF-C及LC3-Ⅱ水平,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紫杉醇 顺铂 宫颈癌 CYFRA21-1 VEGF-C LC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