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改进鲁棒性的CAB盲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3
1
作者 齐赛 杨树元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81-984,共4页
基于边界误差性能最优准则的鲁棒性方法是波束形成算法领域内的最新研究热点,将该鲁棒性方法与CAB(周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鲁棒性的CAB盲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与采用传统对角线加载技术的R-CAB盲波束形成算... 基于边界误差性能最优准则的鲁棒性方法是波束形成算法领域内的最新研究热点,将该鲁棒性方法与CAB(周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鲁棒性的CAB盲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与采用传统对角线加载技术的R-CAB盲波束形成算法相比,进一步提高了稳健性和输出信干噪比。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误差性能最优准则 鲁棒性波束形成 cab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阵平滑对小快拍数下CAB算法的改善
2
作者 牟善祥 李鸣 张岩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8-40,共3页
研究了子阵空间平滑自适应阵列方法对CAB算法性能的改进。数字波束形成是DBF雷达实现的关键技术。在诸多数字波束形成算法中 ,由于CAB算法在较高信干噪比条件下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 ,因此具有较强的优势。但是该算法在较少的快拍数情况... 研究了子阵空间平滑自适应阵列方法对CAB算法性能的改进。数字波束形成是DBF雷达实现的关键技术。在诸多数字波束形成算法中 ,由于CAB算法在较高信干噪比条件下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 ,因此具有较强的优势。但是该算法在较少的快拍数情况下不能保证在输出SINR收敛并趋向于最优值的同时保持较低的自适应旁瓣电平〔1〕〔2〕〔3〕〔4〕。因此 ,采用空间子阵平滑方法并利用子阵级自适应处理结构来等效提高CAB算法的快拍数 ,从而抑制干扰和噪声。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b算法 子阵平滑 数字波束形成 DBF雷达 快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多级技术的DBF雷达CCAB算法
3
作者 李鸣 牟善祥 张岩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4-46,共3页
数字波束形成算法中,CCAB算法在较高信干噪比条件下具有一定优势。但是计算时需要求逆矩阵,在阵元数较多的情形下运算量极大,很难实时实现,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原有CCAB算法的多级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运算量... 数字波束形成算法中,CCAB算法在较高信干噪比条件下具有一定优势。但是计算时需要求逆矩阵,在阵元数较多的情形下运算量极大,很难实时实现,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原有CCAB算法的多级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运算量。实验表明,该方法虽然其信噪比性能比普通CCAB算法有所下降,但是仍能在干扰方向上形成较深的零陷并有效地抑制干扰,能够进一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F雷达 实时实现 阵元 数字波束形成 算法 多级 抑制干扰 运算量 性能比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稳健CAB盲波束形成算法
4
作者 陈模江 马晓川 +1 位作者 郝程鹏 丰平 《声学技术》 CSCD 2010年第3期315-317,共3页
通过限制估计的方向向量与真实的方向向量之间的误差范数的边界,提出了一种新的稳健CAB(周期自适应波束形成)盲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克服了方向向量失配引起的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性能劣化问题。计算机仿真试验表明,较采用传统对... 通过限制估计的方向向量与真实的方向向量之间的误差范数的边界,提出了一种新的稳健CAB(周期自适应波束形成)盲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克服了方向向量失配引起的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性能劣化问题。计算机仿真试验表明,较采用传统对角加载技术的R-CAB盲波束形成算法和WCPO-CAB算法而言,该算法进一步提高了稳健性和输出信干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 cab算法 盲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载机驾驶室非线性减振系统试验与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章新 睢志伟 +4 位作者 李占龙 秦园 王瑶 董荻 赵钧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529-1536,共8页
以某型装载机驾驶室减振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解决了驾驶室振动过大和驾驶舒适性差的问题。以实测的车架振动信号为输入激励,根据驾驶室实际结构简化了驾驶室-座椅-人体的非线性减振系统模型,驾驶室和座椅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 以某型装载机驾驶室减振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解决了驾驶室振动过大和驾驶舒适性差的问题。以实测的车架振动信号为输入激励,根据驾驶室实际结构简化了驾驶室-座椅-人体的非线性减振系统模型,驾驶室和座椅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的模型输出值和实车试验值最大误差不超过6%。以驾驶室和座椅的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为目标,使用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将优化结果代入模型来验证优化前后的驾驶室与座椅的减振性能。实车试验表明,改进后驾驶室垂向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减小16%,座椅垂向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减小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机 驾驶室 减振 优化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DnCNN的机车信号抗干扰算法 被引量:8
6
作者 杨世武 楚少童 +2 位作者 刘淑贤 刘倡 熊奇慧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81,共9页
在高速和重载铁路牵引电流干扰严重区段,机车信号对于谐波干扰难以采用传统的时域或频域滤波方法有效抑制,导致掉码、延迟上码、误码等现象出现,影响运营效率.为此,本文首先改进去噪卷积神经网络(Denoi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 在高速和重载铁路牵引电流干扰严重区段,机车信号对于谐波干扰难以采用传统的时域或频域滤波方法有效抑制,导致掉码、延迟上码、误码等现象出现,影响运营效率.为此,本文首先改进去噪卷积神经网络(Denoi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DnCNN),将网络中堆叠的单一尺度的卷积核替换为多尺度卷积核,在保证网络性能的同时降低网络深度,并通过残差学习方式得到预估的噪声分布,进而通过对消的方式抑制落入有效频带中的骚扰,使FSK(Frequency-shift Keying)信号低频幅值在有用频带附近最大化,提高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通过将本方法与常见的信号去噪算法进行仿真对比分析,并利用现场实测信号解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升信噪比约13 dB,可以更准确地提取FSK机车信号特征频率,为提高机车信号抗干扰性能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信号 谐波骚扰 抗干扰算法 去噪卷积神经网络 多尺度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振器节流阀片区段均布压力下应力解析算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赵雷雷 于曰伟 +3 位作者 曹建虎 谭迪 孙法军 黄德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2-80,共9页
农用车辆驾驶室减振器节流阀片应力特性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普遍依赖于有限元法,尚缺少有效的解析算法,给工程应用带来诸多不便。针对该问题,该研究建立驾驶室减振器节流阀片区段受压力学模型,推导基于阀片应力影响系数的周向、径向及复... 农用车辆驾驶室减振器节流阀片应力特性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普遍依赖于有限元法,尚缺少有效的解析算法,给工程应用带来诸多不便。针对该问题,该研究建立驾驶室减振器节流阀片区段受压力学模型,推导基于阀片应力影响系数的周向、径向及复合应力解析表达式,进而提出一种简洁实用的减振器节流阀片区段均布压力作用下应力特性解析算法,该算法确切计及了区段压力、阀片片数、各片厚度、阀口半径、上垫片半径及下垫片半径等参数。实例计算分析和有限元仿真对比结果显示在减振器工作压力下,各片阀片不同半径位置处周向应力、径向应力及复合应力解析值与仿真值的相对偏差均在1.5%以内,表明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该解析算法的驾驶室减振器叠加节流阀片应力快速校核方法、节流阀片厚度拆分设计方法及优化设计准则,并进行实例设计和减振器台架试验,结果显示所设计减振器与原减振器阻尼力最大相对偏差仅为4.6%,且100.0万次以上仍可正常工作。该算法避免了有限元法的诸多局限,可有效应用于揭示减振器叠加节流阀片结构参数与应力内在物理联系、结构参数对应力影响规律,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更为实用、便捷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车辆 驾驶室 减振器节流阀片 区段均布压力 解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重型商用车驾驶室动态特征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国栋 韩旭 +2 位作者 刘桂萍 雷飞 姜潮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509-2513,共5页
利用有限元模态分析理论,分析了某重型商用车驾驶室的动态特征,并结合试验模态分析,验证了驾驶室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利用该有限元模型进行灵敏度分析,找到对一阶模态影响大的部件,以它们的厚度为优化变量,以扭转刚度为约束,以一阶模... 利用有限元模态分析理论,分析了某重型商用车驾驶室的动态特征,并结合试验模态分析,验证了驾驶室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利用该有限元模型进行灵敏度分析,找到对一阶模态影响大的部件,以它们的厚度为优化变量,以扭转刚度为约束,以一阶模态和驾驶室质量为优化目标,建立多目标多约束的优化模型。运用径向基函数代理模型和微型多目标遗传算,结合模型管理技术更新代理模型,并严格控制代理模型的误差。最后获得大量误差很小的非支配解,为设计提供多种参考方案,驾驶室模态得到明显改进,质量也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室 试验模态分析 代理模型 微型多目标遗传算法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代理模型的装载机空调送风参数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喜清 孙世成 王亚龙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1,共6页
装载机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作业时,为提高其空调降温效果,故以驾驶室内座椅区域的热流量和平衡温度为优化目标,对送风速度、温度、角度3个空调送风参数进行优化研究。首先,对装载机驾驶室内部流场进行分析,利用Isight优化设计平台集成Flue... 装载机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作业时,为提高其空调降温效果,故以驾驶室内座椅区域的热流量和平衡温度为优化目标,对送风速度、温度、角度3个空调送风参数进行优化研究。首先,对装载机驾驶室内部流场进行分析,利用Isight优化设计平台集成Fluent;其次,选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获取样本点,采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代理模型;最后,结合遗传算法对装载机空调送风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通过实验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装载机驾驶室内座椅区域的热流量增加了55.03 W,平衡温度略有降低,驾驶室内获得较好的气流组织,散热效果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机驾驶室 送风参数 多目标优化 代理模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正交加权约束的GPS抗干扰盲算法
10
作者 黄威 卢丹 吴仁彪 《现代电子技术》 2007年第7期1-3,共3页
针对GPS信号C/A码的周期重复特性,联合CAB算法和子空间技术提出了一种盲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该算法通过将CAB算法的权矢量和控制矢量约束到干扰导向矢量的正交补空间内,使之在期望信号方向上产生高的增益,并在干扰方向上形成零陷。该... 针对GPS信号C/A码的周期重复特性,联合CAB算法和子空间技术提出了一种盲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该算法通过将CAB算法的权矢量和控制矢量约束到干扰导向矢量的正交补空间内,使之在期望信号方向上产生高的增益,并在干扰方向上形成零陷。该方法具有盲处理、收敛速度快和低计算复杂度等优点。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抗干扰 cab算法 盲自适应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室主动降噪的改进FxLMS算法及DSP实现 被引量:7
11
作者 龚孝平 郭勇 +1 位作者 刘强 朱再胜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5-138,共4页
针对挖掘机驾驶室内低频噪声被动控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引入主动噪声控制。为了解决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的矛盾,在归一化函数和反正切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变步长归一化FxLMS算法(VSSFxNLMS)。通过仿真分析和挖掘机驾驶室内的降噪实... 针对挖掘机驾驶室内低频噪声被动控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引入主动噪声控制。为了解决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的矛盾,在归一化函数和反正切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变步长归一化FxLMS算法(VSSFxNLMS)。通过仿真分析和挖掘机驾驶室内的降噪实验对比了VSSFxNLMS算法与归一化FxLMS算法(FxNLMS)和变步长FxLMS算法(VSSFxLMS)的降噪量和收敛速度。结果表明:VSSFxNLMS算法的仿真降噪量分别提高了1.29%和4.38%,实验降噪量分别提高了1.02%和2.42%,收敛速度分别提高了40%和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驾驶室 改进FxLMS算法 主动噪声控制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拉机驾驶室耳旁噪声主动降噪控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忠利 邹会勉 +2 位作者 乔冬冬 陈修魁 刘小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3期30-35,共6页
为了降低拖拉机驾驶室耳旁噪声,采集了拖拉机驾驶室耳旁噪声及左右车窗的加速度信号,并对其进行频谱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了拖拉机驾驶室耳旁噪声和左右车窗加速度的频率成分大部分与发动机的转速有关(即基频都是发动机转速一半)。提出了... 为了降低拖拉机驾驶室耳旁噪声,采集了拖拉机驾驶室耳旁噪声及左右车窗的加速度信号,并对其进行频谱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了拖拉机驾驶室耳旁噪声和左右车窗加速度的频率成分大部分与发动机的转速有关(即基频都是发动机转速一半)。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信号的FX-LMS主动降噪方法,建立了基于误差信号FX-LMS算法的Simulink仿真模型,并将拖拉机驾驶室内耳旁噪声信号导入到Simulink仿真模型中,把误差信号作为参考信号,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误差信号的FX-LMS主动降噪方法在拖拉机驾驶室耳旁有10~15 d B的降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驾驶室 耳旁噪声 误差信号 FX-LMS算法 主动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性工学驱动的船舶驾驶室内装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13
作者 宋庆文 袁光田 石林 《包装工程》 2025年第18期127-137,共11页
目的为满足船员在船舶驾驶室设计中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融合感性工学方法和人机工学理论解决驾驶室内装无法同时兼顾两种需求的设计难题。方法首先,结合正交试验法与虚拟现实技术搭建样本模型;其次,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感性意象空间;再次... 目的为满足船员在船舶驾驶室设计中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融合感性工学方法和人机工学理论解决驾驶室内装无法同时兼顾两种需求的设计难题。方法首先,结合正交试验法与虚拟现实技术搭建样本模型;其次,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感性意象空间;再次,基于GA-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了设计要素与感性意象因子评价的映射关系模型,并基于遗传算法构建了设计方案寻优模型;最后,结合人机工学要素,采用多属性决策算法构建了感性–人机工学综合评价体系。结果通过感性工学模型量化了作业人员的感性因素,得到4个优化设计方案,并结合人机工学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得到最优设计方案。结论应用感性工学方法与人机工学理论构建的驾驶室内装优化设计模型能够兼顾船员的心理与生理需求,提升了驾驶室内装设计的合理性,为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驾驶室内装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工学 船舶驾驶室 GA-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