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6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自由度超声C扫描成像检测系统研制
1
作者 宋国荣 赵宇 +4 位作者 吕炎 解东 曹曦 程俊 杨敬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6,共9页
为了解决复杂形貌构件的超声无损检测问题,研制了一套具有6个自由度的喷水式超声C扫描自动成像系统,采用喷水耦合方式对大型平面构件、回转体、复杂曲面工件进行超声检测并实时成像。采用六自由度工业机械臂作为夹持换能器的运动机构,... 为了解决复杂形貌构件的超声无损检测问题,研制了一套具有6个自由度的喷水式超声C扫描自动成像系统,采用喷水耦合方式对大型平面构件、回转体、复杂曲面工件进行超声检测并实时成像。采用六自由度工业机械臂作为夹持换能器的运动机构,实现超声换能器的复杂形貌构件的仿形扫查;采用层析成像方法对工件进行实时成像;使用C#语言作为编程环境,开发了具有集成度高、适合多种工况的超声C扫描成像检测系统。经过实验验证证明,该系统稳定可靠,检测精度高,可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自由度 超声c扫描 喷水耦合 机械臂 复杂形貌构件 层析成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i_(2)含量对Ta_(0.8)Hf_(0.2)C-SiC-MoSi_(2)涂层抗烧蚀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莹 李红 +4 位作者 姚彧敏 杨敏 陶银萍 任慕苏 孙晋良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5-243,共9页
Ta_(0.8)Hf_(0.2)C具有良好的热防护性能,适合在高温烧蚀环境中使用,MoSi_(2)是一种优异的烧结助剂且常用于抗烧蚀涂层中。为了研究MoSi_(2)含量对Ta_(0.8)Hf_(0.2)C-SiC-MoSi_(2)涂层抗烧蚀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料浆刷涂法在含有SiC... Ta_(0.8)Hf_(0.2)C具有良好的热防护性能,适合在高温烧蚀环境中使用,MoSi_(2)是一种优异的烧结助剂且常用于抗烧蚀涂层中。为了研究MoSi_(2)含量对Ta_(0.8)Hf_(0.2)C-SiC-MoSi_(2)涂层抗烧蚀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料浆刷涂法在含有SiC过渡涂层的C/C复合材料上制备了不同MoSi_(2)含量的Ta_(0.8)Hf_(0.2)C-SiC-MoSi_(2)涂层,并研究了不同涂层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烧蚀行为。结果表明,当MoSi_(2)质量分数为10%时,涂层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分别为1.24 mg·s^(-1)、0.02μm·s^(-1),表现出较好的抗烧蚀性能。这是因为涂层中MoSi_(2)的存在抑制了SiC的主动氧化,减少了SiC的消耗,在烧蚀过程中形成的液相层黏度较高,抵抗高温火焰的冲蚀的能力较强,有效地阻止了氧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Ta_(0.8)Hf_(0.2)c-Sic-MoSi_(2)涂层 料浆刷涂 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表面超高温陶瓷涂层的快速成型及其烧蚀性能
3
作者 陈意高 姚熹 +2 位作者 王凯杰 王坤杰 张光喜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74-78,共5页
为提高C/C复合材料表面超高温陶瓷涂层的制备效率,通过料浆涂刷法和高温预氧化处理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ZrSi_(2)-ZrC-HfC陶瓷涂层,研究了预氧化处理对涂层微观结构、涂层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预氧化涂层相比,高温预氧化处... 为提高C/C复合材料表面超高温陶瓷涂层的制备效率,通过料浆涂刷法和高温预氧化处理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ZrSi_(2)-ZrC-HfC陶瓷涂层,研究了预氧化处理对涂层微观结构、涂层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预氧化涂层相比,高温预氧化处理生成的液态SiO_(2)相可填充涂层内部孔隙,通过粘合陶瓷颗粒提升涂层致密度,从而提高涂层的抗冲刷烧蚀性能。在热流密度为3 200 kW/m^(2)的氧乙炔火焰中考核30 s、60 s和90 s,氧化层均保持结构完整;在预氧化处理中生成的SiO_(2)相粘合涂层,防止涂层在烧蚀初期因结合不紧密而脱落;同时在烧蚀过程中生成的SiO_(2)相通过吸热挥发,降低表面温度,为涂层提供热防护。烧蚀90 s后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837μm/s和0.364 mg/s。该方法操作简便,制备效率高,是一种适用于不同结构尺寸C/C复合材料表面不同类型超高温陶瓷涂层的制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陶瓷涂层 c/c复合材料 快速制备 预氧化 料浆涂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辅助法快捷制备Fe_(3)O_(4)@C光子晶体柔性复合薄膜
4
作者 王治强 张齐 +2 位作者 梁颖 王文欣 陈琦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8,共10页
本文采用垂直沉降法、自然沉降法、磁场辅助法将水热法合成的Fe_(3)O_(4)@C纳米粒子排列成Fe_(3)O_(4)@C光子晶体薄膜。结果表明:垂直沉降法制备光子晶体薄膜耗时长,制得的薄膜不均匀,且薄膜只能贴合在特定基底材料上,难以分离;自然沉... 本文采用垂直沉降法、自然沉降法、磁场辅助法将水热法合成的Fe_(3)O_(4)@C纳米粒子排列成Fe_(3)O_(4)@C光子晶体薄膜。结果表明:垂直沉降法制备光子晶体薄膜耗时长,制得的薄膜不均匀,且薄膜只能贴合在特定基底材料上,难以分离;自然沉降法相比垂直沉降法制得的光子晶体薄膜更均匀,但表面易存在不平整的现象,仍然易贴合在基底材料表面,强行分离会导致光子晶体薄膜破碎;磁场辅助法不仅能使Fe_(3)O_(4)@C纳米粒子在更短时间内排列出鲜艳的结构色,还能使Fe_(3)O_(4)@C纳米粒子在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内部排列形成周期性有序结构,使光子晶体不裸露在空气中,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提升光子晶体稳定性,制得厚度均匀、表面光滑的Fe_(3)O_(4)@C光子晶体柔性复合薄膜。对Fe_(3)O_(4)@C纳米粒子进行超声处理对于获得色彩鲜艳的结构颜色至关重要,只有经过超声处理去除表面杂质的Fe_(3)O_(4)@C纳米粒子才能在磁场的辅助下排列形成周期性有序结构显现结构色。磁场辅助法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光子晶体柔性薄膜的制备时间,通过磁场辅助法制得的光子晶体柔性复合薄膜更均匀且表面光滑,也提升了光子晶体的稳定性,有利于促进光子晶体在安全防伪、伪装涂层、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生物医学等更多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Fe_(3)O_(4)@c 纳米粒子 柔性薄膜 磁场辅助法 垂直沉降法 自然沉降法 结构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C,N)固溶体粉末研究现状与进展
5
作者 任少杰 董定乾 +3 位作者 陈力发 颜招强 陈鑫辉 丁浩然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99,108,共7页
Ti(C,N)基金属陶瓷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及物理化学性能优异,成为替代传统WC基金属陶瓷的理想材料,但其断裂强度和韧性不足,限制了高速切削应用。本文综述了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C,N)固溶体粉末的反应机理及关键工艺参数的影响,分析... Ti(C,N)基金属陶瓷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及物理化学性能优异,成为替代传统WC基金属陶瓷的理想材料,但其断裂强度和韧性不足,限制了高速切削应用。本文综述了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C,N)固溶体粉末的反应机理及关键工艺参数的影响,分析了当前Ti(C,N)粉末制备方法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C,N)粉末的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TiO_(2)与C发生固-固反应生成Ti_(3)O_(5)中间相;Ti_(3)O_(5)中间相与N_(2)和CO发生气-固反应生成Ti(C_(x),N_(y),O_(z));Ti(C_(x),N_(y),O_(z))中的C、N、O原子发生置换反应获得Ti(C,N)粉末。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Ti(C,N)粉末的C含量但会增大其晶粒,而小粒径碳源和优化的氮气流速可提升Ti(C,N)粉末纯度与性能。尽管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C,N)因成本低、易工业化被视为主流技术,但仍面临产品纯度不高、晶粒粗大等挑战。未来研究需聚焦于开发高效经济的制备工艺、精确调控Ti(C,N)固溶体粉末粒度及减少团聚,以便推动Ti(C,N)基金属陶瓷的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 金属陶瓷 碳热还原氮化法 固溶体 粒度 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模型的C-RAN组网规划方法研究
6
作者 李恒毅 杨国 +1 位作者 魏波 陈虹君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32-835,共4页
随着5G通信网络的快速部署,其在信息化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5G异构化网络技术和集中式C-RAN组网方式的应用,虽然带来了高效的小区边缘协同处理和成本节约,但也引发了前传网络体量过大和传输线路建设成本增加的问题。为解决这一... 随着5G通信网络的快速部署,其在信息化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5G异构化网络技术和集中式C-RAN组网方式的应用,虽然带来了高效的小区边缘协同处理和成本节约,但也引发了前传网络体量过大和传输线路建设成本增加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聚类算法和启发式算法的基站工程规划方法,对C-RAN基站的最佳部署位置进行研究。该方法通过构建K-means聚类模型,以基站与AAU/RRU间的欧氏距离作为约束,寻求最优的基站部署位置。在仿真与结果分析中结合手肘法判断最优聚类K值。以此为依据确定的C-RAN站点位置部署较为合理,能够保证连接到每一个无线收发点,并且消耗的光缆成本最低。此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推广性,能够为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N组网 基站规划 K-MEANS聚类 手肘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M-C强度准则下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时效稳定性分析M-P法 被引量:2
7
作者 邓东平 杨春会 谢志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066,共16页
拓展传统极限平衡方法在复杂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适用性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的研究热点。众所周知,边坡岩土体剪切失效一般服从于非线性强度准则,而传统极限平衡方法仅适用于线性强度准则下边坡稳定性分析。此外,预应力锚索作为一种... 拓展传统极限平衡方法在复杂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适用性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的研究热点。众所周知,边坡岩土体剪切失效一般服从于非线性强度准则,而传统极限平衡方法仅适用于线性强度准则下边坡稳定性分析。此外,预应力锚索作为一种主动防护措施,可极大地即时提高边坡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中、大型边坡工程加固。然而,在应力松弛、蠕变效应以及腐蚀环境影响下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稳定性时效特征往往被忽视。由此,基于Morgenstern-Price(M-P)法,嵌入非线性Mohr-Coulomb(M-C)强度准则,并融入应力松弛与蠕变效应下锚索预应力损失模型以及腐蚀环境下锚索性能劣化模型,从而,建立非线性强度准则下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安全系数时程表达式。进一步,为了解决非线性强度准则下隐式嵌套公式难以求解的问题,归零化条间法向力初始值,并应用迭代循环求解策略,在引入循环终止允许误差判别条件后,可实现边坡稳定性理论真实结果的逼近求解。经过后续算例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与此同时,还研究了不同预应力损失速率和不同锈蚀环境下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稳定性的时效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极限平衡M-P法 非线性M-c强度准则 预应力锚索加固 时效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C型夹层板隔声性能研究
8
作者 刘昆 房钰斌 +1 位作者 姜文安 高宇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51-1462,共12页
夹层板作为一种新型结构,具有设计性强、重量轻、比刚度高、减振隔声性能好等优点,已被应用于各种工程结构。然而,其夹层结构形式种类繁多,对复杂夹层结构的隔声性能进行理论分析比较困难,亟需开展新的近似分析方法。本文针对船用C型夹... 夹层板作为一种新型结构,具有设计性强、重量轻、比刚度高、减振隔声性能好等优点,已被应用于各种工程结构。然而,其夹层结构形式种类繁多,对复杂夹层结构的隔声性能进行理论分析比较困难,亟需开展新的近似分析方法。本文针对船用C型夹层板,基于弹簧、扭簧与集中质量的等效方法,建立C型夹层板的声振耦合控制方程,利用空间谐波展开法,推导C型夹层结构的传声损失表达式,讨论夹层板系统参数对结构隔声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材料属性与夹层板结构面板的厚度对C型夹层板结构隔声性能的影响较大。同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夹层板 空间谐波展开法 隔声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lection of the best initial orbital elements of satellite based on fuzzy integration evaluation method 被引量:3
9
作者 Yang Yong'an Zhang Hongwei +1 位作者 Feng Zuren Luo Yongj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6年第3期566-570,共5页
The fuzzy integration evaluation method (FIEM) is studied in order to select the best orbital elements from the multi-group initial orbits determined by a satellite TT&C (Tracking, Telemetry and Control) center w... The fuzzy integration evaluation method (FIEM) is studied in order to select the best orbital elements from the multi-group initial orbits determined by a satellite TT&C (Tracking, Telemetry and Control) center with all kinds of data sources. By employing FIEM together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T&C experts, the index system to evaluate the selection of the best initial orbits is established after the data sources and orbit determination theories are studied. Besides, the concrete steps in employing the method are presented. Moreover, by taking the objects to be evaluated as evaluation experts, the problem of how to generate evaluation matrices is solved. Through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method to select the best initial orbital elements has been proved to be flexible and effective The originality of the method is to find a new evaluation criterion (comparing the actually tracked orbits) replacing the traditional one (comparing the nominal orbits) for selecting the best orbital e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 engineering fuzzy integration evaluation method SATELLITE initial orbit TT&c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Hf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鹏 李红 +3 位作者 杨敏 姚彧敏 任慕苏 孙晋良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78,共8页
以无机铪溶液为前驱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和前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制备密度为2.14 g/cm^(3)的C/C-HfC复合材料,分析其微观结构和组成,测试材料的抗烧蚀性能。结果表明:HfC陶瓷均匀地分散于基体的孔隙中,且与基体结合紧密。引入Hf... 以无机铪溶液为前驱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和前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制备密度为2.14 g/cm^(3)的C/C-HfC复合材料,分析其微观结构和组成,测试材料的抗烧蚀性能。结果表明:HfC陶瓷均匀地分散于基体的孔隙中,且与基体结合紧密。引入HfC陶瓷可以显著增强C/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在相同的热流条件下,烧蚀时间为120 s时,C/C-HfC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为6.20×10^(-2)mm·s^(-1),质量烧蚀率为2.03×10^(-2)g·s^(-1),分别比C/C复合材料降低了48.33%和40.12%。在烧蚀过程中,HfC会与热流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熔融的HfO_(2),均匀地覆盖在基体的表面形成保护层,隔绝热流,防止基体被氧化,同时阻止热量的传递。熔融HfO_(2)的蒸发也会带走表面的部分热量。随着烧蚀时间的增加,HfO_(2)的损耗会逐渐上升,基体表面的保护层会逐渐被破坏,热流对基体产生的烧蚀损伤会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Hfc复合材料 PIP法 微观结构 抗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抗氧化烧蚀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丹羽 朱世步 +2 位作者 刘泰山 张强 马荣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4-114,共11页
碳/碳(C/C)复合材料具有高强、轻质和耐温等优势,在航天领域取得广泛应用;但由于其抗氧化性能较差,难以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长时飞行、大气层再入飞行和跨大气层飞行的服役环境。利用超高温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C/C-UHTC)可以显著提高C/... 碳/碳(C/C)复合材料具有高强、轻质和耐温等优势,在航天领域取得广泛应用;但由于其抗氧化性能较差,难以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长时飞行、大气层再入飞行和跨大气层飞行的服役环境。利用超高温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C/C-UHTC)可以显著提高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烧蚀性能,有望满足新一代飞行器长时间抗氧化、抗烧蚀及结构强度的要求。本文总结了C/C-UHT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常用测试方法,包括氧-乙炔烧蚀、等离子烧蚀、激光烧蚀和风洞烧蚀,简要介绍了各种烧蚀性能测试方法的特点。此外,对近年来Zr系和Hf系单组元、双组元和三组元C/C-UHT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及烧蚀机理进行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陶瓷 c/c复合材料 抗氧化烧蚀性能 测试方法 烧蚀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RG收付费与临床路径融合管理的实践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荣耀 杨英 +3 位作者 黄晓婷 赖晓玉 吴勇 张尉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31,36,共4页
作为C-DRG试点的主要省份,福建省开展了C-DRG收付费一体化闭环改革。样本医院基于C-DRG收付费,建立了标准化临床路径表单,实现主要DRG病组临床路径管理全覆盖,并通过“多段式”临床路径、多学科诊疗等举措,探索C-DRG收付费与临床路径的... 作为C-DRG试点的主要省份,福建省开展了C-DRG收付费一体化闭环改革。样本医院基于C-DRG收付费,建立了标准化临床路径表单,实现主要DRG病组临床路径管理全覆盖,并通过“多段式”临床路径、多学科诊疗等举措,探索C-DRG收付费与临床路径的融合管理,取得了“医疗品质与经营绩效双提升”的效果,其经验可供其他医院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c-DRG 医保支付方式 融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κ-c方法研究丽江—小金河断裂两侧的地壳厚度与泊松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天继 金明培 +2 位作者 李秋凤 缪素秋 周青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75-2189,共15页
本文基于研究区不同台网布设的156个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提取台站下方径向接收函数,利用H-κ-c方法获取了丽江—小金河断裂两侧的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分布情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讨论了丽江—小金河断裂两侧的地壳物质组成... 本文基于研究区不同台网布设的156个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提取台站下方径向接收函数,利用H-κ-c方法获取了丽江—小金河断裂两侧的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分布情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讨论了丽江—小金河断裂两侧的地壳物质组成特征、孕震环境及未来的地震危险性.研究区地壳厚度从西北的~70 km逐渐向东南方向递减至~39 km,大致以27°N为分界线,以北地壳较厚,以南地壳较薄.盐边—攀枝花地区莫霍面较周围地区明显上隆.乡城—得荣—香格里拉、冕宁、丽江—鹤庆—宁蒗以及盐边—攀枝花—德昌地区均为高泊松比(σ>0.28);木里断裂、盐源断裂与金河—箐河断裂之间的区域、以及澜沧江断裂、程海断裂所在的地区呈低泊松比(σ<0.26).结合高热流、低S波速度等特征,我们认为青藏高原侧向挤出的下地壳塑性物质导致了乡城—得荣—香格里拉和冕宁地区的地壳增厚与高泊松比,并可能沿着近NS或NW走向的断裂挤入丽江—鹤庆—宁蒗地区.考虑低热流、高泊松比、高密度以及高P波速度等的特征,我们推测盐边—攀枝花地区的莫霍面局部上隆很可能与二叠纪地幔柱活动有关,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了地壳的减薄,冷却固结后形成了盐边—攀枝花—德昌地区的地壳基底铁镁质/超铁镁质层.以盐边—攀枝花地区为中心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阻挡了青藏高原的下地壳流动,使其沿着丽江—小金河断裂向西南方向转折.大多数MS≥5.0级的历史地震都发生在莫霍面陡变带上以及高泊松比周围或高、低泊松比过渡地区.丽江—小金河断裂的木里至冕宁段及该断裂与大具断裂交汇处位于高、低泊松比交界地区,根据S波速度高梯度带、断层的强闭锁性、历史地震空段区以及较长的大震离逝时间,推测这两段可能具备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孕震环境,需要重点关注其地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小金河断裂 地壳厚度 泊松比 H-κ-c方法 孕震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弯薄壁折叠翼缘C形不锈钢构件受弯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宇淼 陶忠 皇甫双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83-489,共7页
为了在同成本下获得更高效的截面形式,利用ABAQUS对前期六组V形加劲C形截面奥氏体304不锈钢受弯构件建立有限元简化数值分析模型,将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对应上述六组受弯构件设计了四组与其用钢量相同,但尺寸分布不同... 为了在同成本下获得更高效的截面形式,利用ABAQUS对前期六组V形加劲C形截面奥氏体304不锈钢受弯构件建立有限元简化数值分析模型,将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对应上述六组受弯构件设计了四组与其用钢量相同,但尺寸分布不同的折叠翼缘不锈钢受弯构件,共24组;探讨了折叠翼缘截面不锈钢受弯构件在四点受弯作用下的构件承载性能,并将其与C形截面不锈钢受弯构件的承载性能进行了对比。利用现有的设计计算方法计算了24组折叠翼缘截面受弯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并将其与有限元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对比发现:相同用钢量的情况下,当折叠翼缘截面腹板高度与斜翼缘在腹板平面内的投影长度值之和较C形截面腹板高度提升12%以上时,折叠翼缘截面不锈钢梁的极限承载性能比C形截面更优异,截面形式更加高效。现有的计算方法计算腹板V形加劲的折叠翼缘受弯构件得到的结果比较理想,误差较小;而对于平翼缘V形加劲且宽度较小的构件,计算得到的结果偏大,不能准确地预测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翼缘c形不锈钢梁 卷边c形不锈钢梁 极限受弯承载力 有限元分析 直接强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rnel method-based fuzzy clustering algorithm 被引量:2
15
作者 WuZhongdong GaoXinbo +1 位作者 XieWeixin YuJianp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5年第1期160-166,共7页
The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FCM) to the fuzzy kernel C-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FKCM) to effectively perform cluster analysis on the diversiform structures are extended, such as non-hyperspherical data, d... The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FCM) to the fuzzy kernel C-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FKCM) to effectively perform cluster analysis on the diversiform structures are extended, such as non-hyperspherical data, data with noise, data with mixture of heterogeneous cluster prototypes, asymmetric data, etc. Based on the Mercer kernel, FKCM clustering algorithm is derived from FCM algorithm united with kernel method.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with the synthetic and real data show that the FKCM clustering algorithm is universality and can effectively unsupervised analyze datasets with variform structures in contrast to FCM algorithm. It is can be imagined that kernel-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is one of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of fuzzy clustering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zzy clustering analysis kernel method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3)C同位素标记法探究连作对丹参生长及光合碳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缘 付心雨 +5 位作者 鞠吉东 周冰谦 卢恒 王晓 郭兰萍 刘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3,共9页
以1年龄盆栽丹参为研究对象,设置^(13)C脉冲标记处理与^(12)C正常处理,应用^(13)C脉冲标记法研究连作与非连作丹参光合碳分配规律,比较植株标记40 d后的形态学与理化指标差异,分析丹参地上部、根部以及根际土壤碳的^(13)C丰度、碳同位... 以1年龄盆栽丹参为研究对象,设置^(13)C脉冲标记处理与^(12)C正常处理,应用^(13)C脉冲标记法研究连作与非连作丹参光合碳分配规律,比较植株标记40 d后的形态学与理化指标差异,分析丹参地上部、根部以及根际土壤碳的^(13)C丰度、碳同位素比率、^(13)C原子百分比以及单位干重样品的^(13)C总量,以明确连作对丹参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连作条件下,丹参各部分生物量与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有效成分中的丹参酮Ⅰ、丹参酮Ⅱ_(A)、二氢丹参酮Ⅰ以及迷迭香酸含量均降低;连作显著影响^(13)C-光合碳分配比例,非连作丹参地上部、根部以及根际土壤中^(13)C-光合碳比率分别为27.14%、72.80%和0.06%,连作丹参为59.38%、40.59%和0.03%。综上,连作后,丹参生长发育与次生代谢受到明显影响;光合产物向地下部的转移能力降低,导致连作丹参根部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丹参光合作用的强弱是反映丹参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脉冲标记法 光合碳 丹参 生长代谢 连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结合基于表情符号的消费者测评分析冷萃与热萃咖啡风味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傲林 张哲婷 +7 位作者 姜可欣 徐坤俐 孟繁宇 王蓓 江滔 吴伟燕 李志强 余叶贝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32,共12页
为研究不同萃取温度的咖啡萃取液的香气差异及感官评价与香气物质之间的相关性,以3种商业冷萃咖啡和3种商业热萃咖啡为样品,通过基于表情符号的勾选所有适合项法进行香气感官评价,同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咖啡... 为研究不同萃取温度的咖啡萃取液的香气差异及感官评价与香气物质之间的相关性,以3种商业冷萃咖啡和3种商业热萃咖啡为样品,通过基于表情符号的勾选所有适合项法进行香气感官评价,同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咖啡萃取液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冷萃咖啡和热萃咖啡挥发性成分差异。结果表明:6种不同的咖啡萃取液共鉴定出9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冷萃咖啡样品中大多数挥发性化合物含量高于热萃咖啡样品;在香气感官评价上,受试者对冷萃咖啡的整体喜好度高于热萃咖啡,受试者主要选择积极的表情符号来描述冷萃咖啡,而选择消极的表情符号描述热萃咖啡。基于表情符号的勾选所有适合项法通过表情符号使消费者表达了他们与不同咖啡萃取液相关的情绪,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可接受性和理解消费者的产品体验。吡嗪类、呋喃类、醛类、酸类、酯类、酮类和醇类化合物赋予了冷萃咖啡坚果香、焦糖香、甜香和花香,使冷萃咖啡在风味上更胜一筹;热萃咖啡中的吡啶类、吡咯类和酚类化合物使热萃咖啡更偏向于木香、谷物香和烤香,具有一定的熏感和辛辣味。研究为探索冷萃咖啡与热萃咖啡萃取液的香气品质提供了数据参考,希望为冷萃咖啡与热萃咖啡的研究开发、改进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勾选所有适合项法 表情符号 冷萃咖啡 热萃咖啡 香气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与SMO算法的地铁轨道健康状态评价
18
作者 许以凯 杨艺 +2 位作者 张明凯 赵才友 万壮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3-59,共7页
轨道健康状态评价技术对于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与乘客的舒适性有重要意义,为寻求一种新的轨道设备综合评价方法,实现对轨道健康状态的科学评价,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和序列最小优化算法(SMO)构建轨道健康状态评估分析模型。该... 轨道健康状态评价技术对于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与乘客的舒适性有重要意义,为寻求一种新的轨道设备综合评价方法,实现对轨道健康状态的科学评价,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和序列最小优化算法(SMO)构建轨道健康状态评估分析模型。该模型首先提出包含轨道几何状态和结构状态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变异系数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代入模糊C均值聚类法,得到各轨道样本的分类结果;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序列最小优化算法通过划分数据对轨道健康状态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对该评价模型进行验证并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模型评价的855个轨道单元评价结果中优良比例为94%,预测效果良好,平均误差为5%,进而验证了该模型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给出了进一步研究优化的方向。本文对各轨道指标统筹综合评价,为地铁轨道工务管理线路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使轨道设备管理变得有序可控,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轨道 健康状态评价 变异系数法 模糊c均值聚类 SMO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涂-烧结法制备SiC涂层及抗冲蚀性能的研究
19
作者 李媛琪 王博 +2 位作者 王龙 李安 李佳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45,共9页
为了提高低密度C/C复合材料的抗冲蚀性能,使用喷涂-烧结法在其表面制备了均匀完整的SiC涂层,研究了反应原材料中蔗糖、葡萄糖、活性炭、磷粉四种碳源对SiC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以及抗冲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种类对涂层中的... 为了提高低密度C/C复合材料的抗冲蚀性能,使用喷涂-烧结法在其表面制备了均匀完整的SiC涂层,研究了反应原材料中蔗糖、葡萄糖、活性炭、磷粉四种碳源对SiC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以及抗冲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种类对涂层中的物相组成产生影响,蔗糖和葡萄糖作为碳源时涂层均以单一的SiC物相存在,在10次冲蚀性能测试后涂层仍完整覆盖基体表面,冲蚀损失率分别为1.288%和1.144%,可能是由于残碳现象的改善以及大体积SiC颗粒的生成使冲蚀粒子发生了回弹作用,导致抗冲蚀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涂-烧结法 低密度c/c复合材料 SIc涂层 碳源 抗冲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银纳米簇比色传感器快速检测水果维生素C的方法
20
作者 杨海波 周鹏程 +1 位作者 孟利峰 赵龙龙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1-236,共6页
为提升水果品质分析效率,建立了基于银纳米簇比色传感器快速检测水果维生素C的方法。该方法以偏磷酸溶液萃取水果中的维生素C,以石墨化炭黑吸附干扰物质。以硝酸银水溶液和聚甲基丙烯酸钠水溶液混合加热搅拌4 h制备聚甲基丙烯酸修饰的... 为提升水果品质分析效率,建立了基于银纳米簇比色传感器快速检测水果维生素C的方法。该方法以偏磷酸溶液萃取水果中的维生素C,以石墨化炭黑吸附干扰物质。以硝酸银水溶液和聚甲基丙烯酸钠水溶液混合加热搅拌4 h制备聚甲基丙烯酸修饰的银纳米簇材料,银纳米簇为球形,银纳米簇的平均直径为1 nm,加入维生素C以后,维生素C还原银离子从而增大了银纳米簇的尺寸并改变了银纳米簇溶液的光学性能,通过溶液颜色在感观上深浅变化和RGB色彩模式下蓝色值变化可实现维生素C含量的裸眼半定量分析和手机定量分析。在优化得到最佳检测条件后,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可检出的维生素C最小含量为0.03 mg/kg,可定量的维生素C最小含量为0.1 mg/kg;该检测方法对葡萄糖、果糖、蔗糖、钙离子、锌离子、钾离子、叶酸等物质表现出了较好的抗干扰能力;该检测方法成功应用于橙、葡萄和梨果实维生素C的分析。将银纳米簇材料应用于水果的品质分析,有助于加快检测速度,降低检测成本,实现水果的精准快速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水果 银纳米簇 传感器 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