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1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掺杂TiO_(2)-Fe_(2)O_(3)/C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性研究
1
作者 李洁 张佳 +1 位作者 陈连喜 吕博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4,共5页
为寻找一种简便且具有良好孔结构的光催化剂合成路径,提升并拓宽其光催化应用范围,通过将N掺杂的双金属Ti-Fe MOFs在500℃的空气气氛中直接热解制备N掺杂TiO_(2)-Fe_(2)O_(3)/C纳米结构。获得的产物显示出独特的树枝状结构,且具有较大... 为寻找一种简便且具有良好孔结构的光催化剂合成路径,提升并拓宽其光催化应用范围,通过将N掺杂的双金属Ti-Fe MOFs在500℃的空气气氛中直接热解制备N掺杂TiO_(2)-Fe_(2)O_(3)/C纳米结构。获得的产物显示出独特的树枝状结构,且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良好的介孔结构。同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证实,在空气条件下煅烧后,衍生物仍保留了N和C成分。此外,将制备的N掺杂树枝状双金属结构多孔材料作为光催化剂用于降解亚甲基蓝(MB)染料。结果表明:N掺杂TiO_(2)-Fe_(2)O_(3)/C比N掺杂非Fe参与的TiO_(2)/C和非N非Fe掺杂TiO_(2)/C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且N掺杂TiO_(2)-Fe_(2)O_(3)/C对MB染料的有效降解率达到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基-MOFs Fe基-MOFs TiO_(2)-Fe_(2)O_(3)/c n掺杂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3)PO_(4)质子化改性的g-C_(3)N_(4)及其光催化产H2O2性能
2
作者 郑娜 聂丽君 +6 位作者 高宇航 薛坤坤 韩晓蓓 马跃宇 任丽蓉 苏王潮 石建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02,共11页
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通过热缩聚法制备了块体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BCN),并利用不同浓度的H_(3)PO_(4)对BCN进行水热处理,制备了质子化改性的g-C_(3)N_(4)(PBCNx),再经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纯化,得到相应的PBCNx-D样品.通过X射线衍... 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通过热缩聚法制备了块体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BCN),并利用不同浓度的H_(3)PO_(4)对BCN进行水热处理,制备了质子化改性的g-C_(3)N_(4)(PBCNx),再经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纯化,得到相应的PBCNx-D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元素分析(EA)和N2气吸附-脱附测试(BET)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BCNx-D不仅保留了g-C_(3)N_(4)的原始结构,而且具有松散的薄层结构、更大的比表面积及更多的氨基缺陷,这些特性提高了其光催化活性.瞬态光电流(TPC)、电化学阻抗(EIS)、光致发光光谱(PL)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分析结果表明,PBCNx-D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明显降低.BCN在质子化过程中形成了光响应较差的蜜勒胺分子,经DMSO溶剂纯化后,PBCNx-D的光电化学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光催化产H_(2)O_(2)实验中,PBCN10-D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光照5 h,H_(2)O_(2)产率为0.502 mmol/L,为初始BCN的7.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化石墨相氮化碳 蜜勒胺 可见光 光催化产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为什么要关注“C/N”?
3
作者 张煜 牛义然 +1 位作者 李兆文 周志诚 《当代水产》 2024年第1期81-81,83,共2页
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动物蛋白需求的同时,所带来的养殖污染和养殖病害爆发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池塘污染的主要来源是N污染。有研究表明,水产动物仅能利用投喂饵料中20%~30%的N,剩余的N则以残饵、粪便等有机氮... 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动物蛋白需求的同时,所带来的养殖污染和养殖病害爆发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池塘污染的主要来源是N污染。有研究表明,水产动物仅能利用投喂饵料中20%~30%的N,剩余的N则以残饵、粪便等有机氮及氨氮、亚硝态氮的形式存在于水环境中,既污染养殖水体,又是对饵料蛋白的浪费。以碳控氮,即向养殖水体投加有机碳源,调节水体C/N,促进水体异养微生物繁殖,通过异养微生物吸收、利用、降解水体氮元素达到控氮、降氮目的的方式,目前正被越来越多的水产从业者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微生物 动物蛋白 水产养殖 c/n 养殖污染 有机碳源 养殖水体 亚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proBNP、D-D、CRP检测在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0期81-84,共4页
目的 分析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中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为观察组[根据病灶直径不同分为大面积梗死组(>5 cm)10例、中面积梗死组(≤... 目的 分析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中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为观察组[根据病灶直径不同分为大面积梗死组(>5 cm)10例、中面积梗死组(≤5 cm,>3 cm)16例、小面积梗死组(≤3 cm,>1.5 cm)26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进行D-D、CRP、NT-proBNP水平检测。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的CRP、D-D、NT-proBNP水平,观察组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的CRP、D-D、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CRP、D-D、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大面积梗死组的NT-proBNP、D-D、CRP水平分别为(3351.70±940.97)pg/ml、(898.43±323.19)ng/ml、(41.79±11.08)mg/L,中面积梗死组的NT-proBNP、D-D、CRP水平分别为(1338.06±345.23)pg/ml、(573.88±312.67)ng/ml、(32.05±11.77)mg/L,小面积梗死组的NT-proBNP、D-D、CRP水平分别为(447.00±195.72)pg/ml、(334.15±229.81)ng/ml、(18.03±10.14)mg/L。大面积梗死组患者的NT-proBNP、D-D、CRP水平均高于中面积梗死组及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患者的NT-proBNP、D-D、CRP水平均高于小面积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CRP、NT-proBNP在诊断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存在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急性脑梗死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数有界双连续n阶α次积分C半群的扰动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华新 贺凯丽 刘娟娟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86-90,共5页
利用经典算子半群理论中的研究方法,在指数有界双连续α次积分C半群的基础上,讨论了指数有界双连续n阶α次积分C半群的扰动定理。设A为次生成元的指数有界双连续n阶α次积分C半群{T(t)}_(t≥0),B为界线性算子,A、B、C可交换,则在一定条... 利用经典算子半群理论中的研究方法,在指数有界双连续α次积分C半群的基础上,讨论了指数有界双连续n阶α次积分C半群的扰动定理。设A为次生成元的指数有界双连续n阶α次积分C半群{T(t)}_(t≥0),B为界线性算子,A、B、C可交换,则在一定条件下,C^(-1)(A+B)C_(B)生成双连续n阶α次积分C半群{T_(B)(t)}_(t≥0),并给出T_(B)(t)的表达式,从而推广了n阶α次积分C半群相关的扰动定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续 n阶α次积分c半群 扰动 指数有界 生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衍生多孔TiO_(2)/C、N掺杂Fe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谢倩祎 程爱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5,共9页
将TiO_(2)加入NH_(2)-MIL-101(Fe)前驱体中,采用溶剂热法制备TiO_(2)/NH_(2)-MIL-101(Fe),进一步经高温热处理得到TiO_(2)/C、N掺杂Fe_(2)O_(3)复合材料(TiO_(2)/C、N-Fe_(2)O_(3))。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 将TiO_(2)加入NH_(2)-MIL-101(Fe)前驱体中,采用溶剂热法制备TiO_(2)/NH_(2)-MIL-101(Fe),进一步经高温热处理得到TiO_(2)/C、N掺杂Fe_(2)O_(3)复合材料(TiO_(2)/C、N-Fe_(2)O_(3))。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分光漫反射(UV-Vis DRS)和荧光光谱(PL)等方法对所得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特征、组成及光谱特性进行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对罗丹明B(RhB)溶液进行降解,评价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N均匀掺杂在Fe_(2)O_(3)中,TiO_(2)复合C、N掺杂Fe_(2)O_(3)后禁带宽度减小,模拟太阳光照射2.5 h后,在0.1 g/L TiO_(2)/C、N-Fe_(2)O_(3)复合材料的光催化作用下,10 mg/L罗丹明B的去除率达到95%,速率常速为0.0192 min^(-1),效果较TiO_(2)和C、N-Fe_(2)O_(3)有明显提高。所得复合材料稳定性好、可重复利用。MOFs衍生多孔C、N掺杂Fe_(2)O_(3)与TiO_(2)的复合缩短了带隙,强化了空穴与电子的分离从而提高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MOFs 光催化 TiO_(2)/cn掺杂Fe_(2)O_(3)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数有界n阶α次积分C群的紧性
7
作者 赵华新 刘娟娟 贺凯丽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67-272,共6页
利用指数有界n阶α次积分C群及其次生成元的定义,并借助经典算子理论的研究方法,给出了指数有界n阶α次积分C群紧的定义,从而推导出指数有界n阶α次积分C群的紧性的一些性质。
关键词 指数有界 n阶α次积分c 次生成元 紧性 拓扑连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配施对旱作谷子根系形态分布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8
作者 胡丹丹 刘瑜 +3 位作者 纪棨云 吴雨晨 刘楚华 王小林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81-85,91,共6页
为明确不同C/N配比对谷子的根系形态分布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以晋谷2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C115 g/m^(2)生物炭、C220 g/m^(2)生物炭、C325 g/m^(2)生物炭,N13 g/m^(2)氮肥、N29 g/m^(2)氮肥交互的处理。结果表明:拔节期C2N... 为明确不同C/N配比对谷子的根系形态分布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以晋谷2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C115 g/m^(2)生物炭、C220 g/m^(2)生物炭、C325 g/m^(2)生物炭,N13 g/m^(2)氮肥、N29 g/m^(2)氮肥交互的处理。结果表明:拔节期C2N2谷子根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系体积增幅分别为134.06%、293.40%、500.00%;成熟期C2N2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增幅分别为149.64%、139.00%、10.53%、20.83%和136.00%,综上所述,C2N2配比能显著促进晋谷21根系的生长发育,调控土壤养分,存在最佳的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谷子 c/n配比 根系形态分布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典型固沙植物根区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
9
作者 刘鹏 胡广录 +1 位作者 陶虎 周成乾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185,共11页
【目的】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可表征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和储量变化,是反映土壤养分循环及其肥力水平的关键指标。固沙植物以灌木和半灌木为主,在抑制荒漠化和维持绿洲生态安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分析固沙植物根区的土壤C、N、P化... 【目的】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可表征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和储量变化,是反映土壤养分循环及其肥力水平的关键指标。固沙植物以灌木和半灌木为主,在抑制荒漠化和维持绿洲生态安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分析固沙植物根区的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探究其养分含量变化规律,可为维持荒漠绿洲过渡带的稳定性和今后的防风固沙工程实践提供科学方案和必要参考。【方法】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3种典型固沙植物梭梭、泡泡刺和沙拐枣为研究对象,测定固沙植物根区不同土层深度土壤中的有机碳(SOC)、全氮(STN)和全磷(STP)指标,分析3种固沙植物根区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3种典型固沙植物根区SOC含量均在60~80cm土层出现峰值,STN、STP含量的峰值均出现在表层土壤;SOC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STN和STP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在研究区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类型对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有显著影响,梭梭根区的土壤养分含量较其他两种植物更高;3种典型固沙植物根区各理化性质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总体表现为梭梭>泡泡刺>沙拐枣。【结论】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梭梭、泡泡刺和沙拐枣根区土壤C、N、P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梭梭的保肥能力及其环境适应性较其他两种植物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过渡带 固沙植物 cn、P含量 土壤保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停留时间强化复合载体基固定化藻菌系统处理低C/N废水脱氮
10
作者 吴诗淳 黄福勇 +1 位作者 何培民 邵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2-1638,共7页
为探索一种低C/N废水脱氮新技术,本研究将绿沸石和玉米芯组成复合载体,以小球藻和活性污泥为接种物,通过吸附法构建固定化藻菌系统(IABS),探究了装置的脱氮效果及水力停留时间(HRT)对脱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载体可有效改善... 为探索一种低C/N废水脱氮新技术,本研究将绿沸石和玉米芯组成复合载体,以小球藻和活性污泥为接种物,通过吸附法构建固定化藻菌系统(IABS),探究了装置的脱氮效果及水力停留时间(HRT)对脱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载体可有效改善废水的C/N,构建的固定化藻菌系统可实现低C/N废水中氮素的有效去除。装置脱氮效果随着HRT的延长而提升,当HRT达18h时,装置的总氮去除率最高可达98%;氨氮去除率可达100%。综合而言,绿沸石和玉米芯复合载体构建的固定化藻菌系统具有脱氮效率高、无需连续投加碳源、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废水 固定化藻菌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n(n=2-13)和MonC(n=1-12)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
11
作者 杨文辉 相悦 +1 位作者 陈轩 段海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9,共8页
结合遗传算法和CALYPSO软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Mon(n=2-13)及MonC(n=1-12)团簇基态的几何结构与电子结构展开详细研究.通过计算其基态结构的平均键长、平均结合能、二阶差分能、分裂能和前线轨道能级,对基态结构的稳定性随总原子数变... 结合遗传算法和CALYPSO软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Mon(n=2-13)及MonC(n=1-12)团簇基态的几何结构与电子结构展开详细研究.通过计算其基态结构的平均键长、平均结合能、二阶差分能、分裂能和前线轨道能级,对基态结构的稳定性随总原子数变化的关系展开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Mon团簇基态结构的稳定性可通过掺杂单个C原子而提高.综合团簇的二阶差分能、分裂能可知,n=6,9时Mon团簇的稳定性较高,n=4,7,10时MonC团簇的稳定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Mon团簇 Monc团簇 基态结构 电子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检测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2
作者 马玲飞 黄鹂 +2 位作者 崔莉红 顾向前 马晓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0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吴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并将观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吴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并将观察组根据肾脏损伤情况分为狼疮组(n=30)、早期肾炎组(n=30)、肾炎组(n=40)。观察组、对照组均接受血清Cys C、尿NAG检测。比较观察组、对照组及观察组3个亚组血清CysC、尿NAG水平,比较观察组3个亚组血清CysC、尿NAG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血清CysC、尿NA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3个亚组血清CysC、尿NAG水平对比,对照组<狼疮组<早期肾炎组<肾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亚组血清CysC、尿NAG阳性检出率对比,肾炎组>早期肾炎组>狼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尿NAG检测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为疾病诊断和肾脏损伤程度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胱抑素c 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N比对堆肥腐熟度和含氮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03
13
作者 秦莉 沈玉君 +1 位作者 李国学 郭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668-2673,共6页
NH3和N2O等含氮气体的排放不仅对堆肥腐熟度和堆肥产品的品质产生影响,同时也与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本研究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采用好氧堆肥的方法,探讨了不同C/N比对堆肥腐熟度及NH3和N2O等含氮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NH3和N2O等含氮气体的排放不仅对堆肥腐熟度和堆肥产品的品质产生影响,同时也与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本研究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采用好氧堆肥的方法,探讨了不同C/N比对堆肥腐熟度及NH3和N2O等含氮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N比为15、20、25和30处理的高温期持续时间分别为2、5、13和12d;C/N比为25处理的堆肥积温最高,达21331℃.h,较C/N比为15、20和30处理的堆肥积温分别提高了89.3%、21.9%和7.14%。堆肥结束时,各处理的全碳降解率以C/N比为25的最大,达24.55%;全氮含量除C/N比15下降了9%之外,其他堆肥处理均较堆制前有明显提高;除C/N比为15堆肥的种子发芽率未达到腐熟外,其他3个处理腐熟度指标均达到要求。氨气累积释放量随C/N比的升高依次降低;各处理N2O的排放量差异不大,堆肥高温期N2O排放通量最大,随着堆肥的进行,排放量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堆肥 c/n 腐熟度 含氮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 N比堆肥碳素物质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7
14
作者 秦莉 沈玉君 +1 位作者 李国学 胡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88-1393,共6页
针对堆肥化过程中常伴有少量CH4等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采用密闭堆肥化装置,进行了不同碳氮比和通气条件下,堆肥过程中的气体释放规律、影响因子及其对堆肥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N=25、30堆肥处理的有机物降解率... 针对堆肥化过程中常伴有少量CH4等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采用密闭堆肥化装置,进行了不同碳氮比和通气条件下,堆肥过程中的气体释放规律、影响因子及其对堆肥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N=25、30堆肥处理的有机物降解率高于低碳氮比处理;全氮含量随着有机物的降解而浓缩,随着堆肥的进行而不断提高,到堆肥结束时,C/N=15、20、25和30处理的全氮含量分别为23.5、24、27.8 g.kg-1和28.4 g.kg-1;堆肥过程中,C/N=15、20、25和30的堆肥处理CH4累积排放为0.67、0.95、2.25g.kg-1和1.80 g.kg-1,损失比例占初始碳物质的0.39%、0.5%、1.24%和0.92%,并且CH4气体的排放主要集中在高温前期,高温期越长,排放的温室气体越多。高温期适当增大通气量,对于控制堆肥温度和减少温室气体生成有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堆肥 c/n 碳素物质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比对枸杞枝条基质化发酵堆体腐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冯海萍 曲继松 +4 位作者 杨冬艳 张丽娟 郭文忠 白小军 李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2-1118,共7页
【目的】探讨C/N比对枸杞枝条基质化发酵堆体腐熟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烘干鸡粪和尿素(质量比1∶1)为氮源,分别调整堆体的C/N比为20∶1、30∶1、40∶1和50∶1,研究C/N比对枸杞枝条基质化发酵过程中养分变化规律和腐... 【目的】探讨C/N比对枸杞枝条基质化发酵堆体腐熟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烘干鸡粪和尿素(质量比1∶1)为氮源,分别调整堆体的C/N比为20∶1、30∶1、40∶1和50∶1,研究C/N比对枸杞枝条基质化发酵过程中养分变化规律和腐熟指标的影响。【结果】C/N比对枸杞枝条基质化发酵堆体温度、养分和腐熟指标产生显著的影响。C/N为30堆体升温最快,高温持续时间最长(高于55℃,达到8 d,高于50℃,达到20 d),缩短枸杞枝条腐熟的时间;C/N为30堆体ToC为29.38%,降解率最高为23.49%,TN为15.64 g/kg,NO3-N为0.366 g/kg,NH4-N为0.052 g/kg,减少率最大为16.69%,加速了枸杞枝条有机质的分解,提高了堆肥腐熟进程中的总氮和硝态氮含量,有效控制了氮素的损耗,保证了枸杞枝条腐熟后的肥力;C/N为30堆体种子发芽指数(GI)为94.61%,T值为0.41,堆体发酵达到腐熟,且对植物无毒害作用。【结论】C/N为30∶1枸杞枝条基质化堆腐处理效果最好,为枸杞枝条基质发酵的最适C/N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 枸杞枝条 基质养分 腐熟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对蓝藻好氧堆肥腐熟及无害化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江君 靳红梅 +1 位作者 常志州 杜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31-2038,共8页
为探索和优化脱水蓝藻藻泥好氧堆肥无害化处理工艺参数,利用堆肥反应器,研究了C/N分别为5(T1)、15(T2)和25(T3)的处理对蓝藻藻泥腐熟进程及微囊藻毒素(MC)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各处理间的pH、总碳量及其形态、总氮量及... 为探索和优化脱水蓝藻藻泥好氧堆肥无害化处理工艺参数,利用堆肥反应器,研究了C/N分别为5(T1)、15(T2)和25(T3)的处理对蓝藻藻泥腐熟进程及微囊藻毒素(MC)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各处理间的pH、总碳量及其形态、总氮量及其形态、总磷含量、总钾含量、种子发芽指数差异显著。与蓝藻自然堆置相比,添加辅料增加堆体C/N可提高蓝藻的腐熟速度。堆肥35d后,T2和T3处理的堆肥成品均已满足有机肥行业标准,种子发芽指数均高于80%;但MC-LR和MC-RR仍有较大的降解潜力,从无害化的角度考虑,蓝藻高温堆肥时间不应少于50d。C/N过高增加了氮素的损失,如何进一步降低氮素的损失,提高堆肥过程中MC的降解将是今后蓝藻堆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好氧堆肥 c/n 腐熟 微囊藻毒素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工艺中DO和C/N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军 潘登 +1 位作者 王斌 汪苹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7-10,共4页
采用SBR工艺处理氨氮废水,研究不同的DO和C/N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探索硝化反硝化一体化工艺的规律和特性.发现当DO=1.60~1.80mg/L、CODCr/CNH+4-N=6.5或BOD5/NH+4-N=4时,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最大.
关键词 氨氮废水 废水处理 SBR工艺 同步硝化反硝化 DO c/n 生物处理 生物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比对Schizochytrium sp.JN-3发酵产DHA的影响及其中试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夏小乐 杨海麟 +3 位作者 李宇佶 张玲 辛瑜 王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201-22203,共3页
[目的]研究C/N比对Schizochytrium sp.JN-3发酵产DHA的影响,并经中试放大验证。[方法]分批发酵探求初始C/N比对Schizochytrium sp.JN-3发酵产DHA的影响,并进行200 L中试放大考察该菌的工业发酵潜力。[结果]生物量和总脂含量在碳氮比为1... [目的]研究C/N比对Schizochytrium sp.JN-3发酵产DHA的影响,并经中试放大验证。[方法]分批发酵探求初始C/N比对Schizochytrium sp.JN-3发酵产DHA的影响,并进行200 L中试放大考察该菌的工业发酵潜力。[结果]生物量和总脂含量在碳氮比为1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1.8和20.1 g/L,DHA含量在碳氮比为20时达到最高,为46.9%。200 L中试放大后生物量为30.2 g/L,总油脂含量18.4 g/L,占细胞干重的63.2%,DHA含量为7.4 g/L,占总油脂含量的40.2%。[结论]Schizochytrium sp.JN-3具有较好的工业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ZOcHYTRIUM sp DHA c/n 中试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对沼气产气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礼安 邓功成 +7 位作者 赵洪 李静 马媛 李永波 黎娇凌 俸才军 张林 杨世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6879-6880,6908,共3页
以鲜猪粪和风干稻草为原料,采用批量发酵法研究不同C/N(18/1、23/1、28/1、33/1、38/1、43/1)对厌氧发酵产气量和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各处理沼气发酵均能迅速启动,但C/N为23/1的处理发酵启动最快;C/N为33/1的处理60 ... 以鲜猪粪和风干稻草为原料,采用批量发酵法研究不同C/N(18/1、23/1、28/1、33/1、38/1、43/1)对厌氧发酵产气量和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各处理沼气发酵均能迅速启动,但C/N为23/1的处理发酵启动最快;C/N为33/1的处理60 d发酵平均日产气量、总产气量和TS产气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 沼气 产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C/N复相粉体-硅溶胶涂层的介电和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耿健烽 周万城 +2 位作者 张颖娟 罗发 朱冬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25,共3页
以硅溶胶为粘结剂,氧化铝为主要填料,纳米Si/C/N复相粉体为吸收剂,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吸收剂含量的耐高温吸波涂层。结果表明,当氧化铝和硅溶胶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4.7%和32.3%时,涂层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能。随着纳米Si/C/N复相粉体含量的增... 以硅溶胶为粘结剂,氧化铝为主要填料,纳米Si/C/N复相粉体为吸收剂,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吸收剂含量的耐高温吸波涂层。结果表明,当氧化铝和硅溶胶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4.7%和32.3%时,涂层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能。随着纳米Si/C/N复相粉体含量的增加,试样的复介电常数显著提高,尤其是复介电常数的虚部;且随着频率的增大,复介电常数的实部有明显的减小趋势,呈频散效应。当纳米Si/C/N复相粉体的含量为2.92%(质量分数,下同),涂层厚度为1.6mm、1.7mm、1.8mm时,最高吸收峰随着厚度的增加向低频移动,反射率均小于-4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涂层 介电性能 纳米Si/c/n复相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