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urkholderia Cepacia脂肪酶在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的SBA-15上的共价固定 被引量:8
1
作者 胡燚 杨姣 +3 位作者 唐苏苏 初旭明 邹彬 黄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95-1202,共8页
合成了氨基以及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的介孔材料SBA-15(NH2-SBA和NH2-IL-SBA),并以戊二醛为活化剂对NH2-IL-SBA进行活化处理(CA-NH2-IL-SBA),通过元素分析、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修饰及活化对SBA-15结构的影... 合成了氨基以及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的介孔材料SBA-15(NH2-SBA和NH2-IL-SBA),并以戊二醛为活化剂对NH2-IL-SBA进行活化处理(CA-NH2-IL-SBA),通过元素分析、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修饰及活化对SBA-15结构的影响.将所得新型固定化载体用于Burkholderia cepacia脂肪酶(BCL)的吸附固定、共价交联固定及聚集包被固定.以三乙酸甘油酯的水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固定化BCL的酶活、最适反应条件、稳定性等酶学性质.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修饰后的载体保持了原有的孔道结构,与氨基修饰以及原粉SBA-15吸附固定的BCL(BCL-NH2-SBA和BCL-SBA-15)相比,其固定化酶的比活力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对温度及低pH的敏感性降低.其中聚集包被固定的BCL在获得了相对较高酶负载量的同时显示了最好的稳定性,其热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分别为BCL-SBA-15的4倍和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holderia cepacia脂肪酶 离子液体 介孔材料 修饰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供氧条件下Burkholderia cepacia好氧降解三氯乙烯和苯酚的共代谢机理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施阳 朱瑞利 +1 位作者 李辉 刘勇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3,71,共7页
氯代有机溶剂与酚类化合物复合污染地下水的现象较为普遍,但地下水环境中溶解氧缺乏,好氧微生物降解作用难以发挥。本文驯化好氧微生物Burkholderia cepacia耐受高浓度H2O2,并利用H2O2作为供氧源降解地下水环境中的三氯乙烯(TCE)和苯酚... 氯代有机溶剂与酚类化合物复合污染地下水的现象较为普遍,但地下水环境中溶解氧缺乏,好氧微生物降解作用难以发挥。本文驯化好氧微生物Burkholderia cepacia耐受高浓度H2O2,并利用H2O2作为供氧源降解地下水环境中的三氯乙烯(TCE)和苯酚。结果表明,对于Burkholderia cepacia的生长过程,H2O2的最佳投加量为4mmol/L,加入H2O2后,会短暂抑制TCE降解,但最终大幅提高了TCE的降解率,达到79.80%。动力学分析表明,在H2O2供氧条件下,共代谢苯酚与TCE的比降解速率可以由Monod模型和Haldane模型分别进行描述,且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为好氧微生物控制地下水环境中的TCE和苯酚复合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苯酚 过氧化氢 burkholderia cepacia 好氧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rkholderia属luxIR同源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长建 权春善 范圣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754-5756,共3页
介绍了群体感应系统和Burkholderia属概况,阐述了Burkhkolderia菌属中的群体感应系统,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burkholderia 群体感应 luxIR同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采后灰霉病生防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培养基优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施俊凤 孙常青 李静 《农学学报》 2017年第1期32-38,共7页
旨在研究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在摇瓶条件下的生物量最大培养基配方。试验采用多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通过对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种类和浓度对B.contaminans生长的影响,确定拮抗菌浓度最大的培养基... 旨在研究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在摇瓶条件下的生物量最大培养基配方。试验采用多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通过对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种类和浓度对B.contaminans生长的影响,确定拮抗菌浓度最大的培养基配方。筛选出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芽浸粉2.11%、酵母提取物1.90%、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锰0.05%。在该培养条件下,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 B-1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且经过进一步验证,其优化效果较好。拮抗菌株B.contaminans培养条件的优化分析为该菌高产发酵工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该菌株在果蔬采后生物防治的应用与产业化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holderia contaminans B-1 培养基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抗菌蛋白分离纯化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5
作者 张婧婷 施俊凤 范三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79-184,共6页
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从杏果实表面分离,实验证明其对果蔬采后多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揭示其抑菌机理,通过菌体裂解、硫酸铵分级盐析、纤维素D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及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柱层... 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从杏果实表面分离,实验证明其对果蔬采后多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揭示其抑菌机理,通过菌体裂解、硫酸铵分级盐析、纤维素D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及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柱层析,得到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该蛋白呈单一条带,其分子质量约为17.6kDa。粗提蛋白溶液具有一定热稳定性,在不同pH值条件下稳定,对有机试剂、紫外照射、蛋白酶不敏感。50mg/mL的Tween-80处理粗提液,活性比对照增加了12.5%,对还原剂SDS和二硫苏糖醇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 抗菌蛋白 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rkholderia cepacia中具有解脂作用的胆固醇酯酶的酶学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柳青 吴梦棋 +3 位作者 张玲 武迪 辛瑜 杨海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9-14,共6页
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工业领域,系统研究Burkholderia cepacia ZWS15胆固醇酯酶(EC 3.1.1.13 cholesterol esterase,CHE)的酶学特性。通过DEAE离子交换从该菌发酵液中获得一种CHE,并探讨其有机溶剂与表面活性剂耐受性,以及底物水解特性。CHE... 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工业领域,系统研究Burkholderia cepacia ZWS15胆固醇酯酶(EC 3.1.1.13 cholesterol esterase,CHE)的酶学特性。通过DEAE离子交换从该菌发酵液中获得一种CHE,并探讨其有机溶剂与表面活性剂耐受性,以及底物水解特性。CHE在pH 5.5~9.0保持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70℃温育2 h仍能保留70%以上的酶活,具有显著耐热性;在50%(体积分数)有机溶剂或5%(体积分数)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也具有较高酶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该酶分子质量为37 kDa,其与胆固醇酯酶(源于洋葱伯尔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及脂肪酶(源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具有较高匹配度。与商品化酶相比,CHE不仅具有胆固醇酯酶活性(对长链胆固醇酯类底物有明显偏好性),还具有解脂功能(可作用于三酰基甘油酯及对硝基苯酯)。该酶的优良性能可为其在食品、诊断、制浆造纸等领域的工业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holderia cepacia 胆固醇酯酶 解脂作用 热稳定性 有机溶剂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促进Burkholderia cepacia转化胆固醇生成胆甾-4-烯-3,6-二酮 被引量:1
7
作者 武迪 张玲 +3 位作者 吴梦棋 孙柳青 王武 杨海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9-96,共8页
Burkholderia cepacia可转化胆固醇生成甾体激素药物前体。通过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技术鉴定出一种有较高医药用价值的转化产物为胆甾-4-烯-3,6-二酮,但胆固醇的疏水性导致其转化得率较低。添加环糊精提高目标产物的转化得率... Burkholderia cepacia可转化胆固醇生成甾体激素药物前体。通过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技术鉴定出一种有较高医药用价值的转化产物为胆甾-4-烯-3,6-二酮,但胆固醇的疏水性导致其转化得率较低。添加环糊精提高目标产物的转化得率,并考察环糊精对细胞生长及底物包埋情况的影响。分别选取多种环糊精(与胆固醇的摩尔比为1∶1)添加到转化体系,结果表明,甲基-β-环糊精和羟乙基-β-环糊精对提高胆甾-4-烯-3,6-二酮摩尔转化得率效果显著,分别是对照组的27.55倍和37.95倍。进一步优化羟乙基-β-环糊精的添加比例,当其添加量与底物胆固醇的摩尔比为2∶1时,产物胆甾-4-烯-3,6-二酮转化得率是摩尔比为1∶1时的1.59倍。红外光谱表征2 mol羟乙基-β-环糊精与1 mol底物胆固醇的包结络合情况,发现2 mol的羟乙基-β-环糊精可有效对胆固醇甾核的A环、侧链的26-C和27-C进行包被,形成稳定的包结物。羟乙基-β-环糊精可有效包被底物胆固醇,进而提高产物胆甾-4-烯-3,6-二酮的产率,为微生物转化生产胆甾-4-烯-3,6-二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burkholderia cepacia 胆固醇 胆甾-4-烯-3 6-二酮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枯萎病拮抗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L1-3的分离鉴定及防病促生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亚莉 侯栋 +2 位作者 岳宏忠 张东琴 段艳巧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2-58,共7页
为筛选出拮抗黄瓜枯萎病的生防细菌,从甘肃省22块多年连作黄瓜的枯萎病发生地块采集土样,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基因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并且测定拮抗菌株的抑菌谱及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病促... 为筛选出拮抗黄瓜枯萎病的生防细菌,从甘肃省22块多年连作黄瓜的枯萎病发生地块采集土样,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基因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并且测定拮抗菌株的抑菌谱及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病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出的6株对尖孢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均被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施用L1-3菌剂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64.71%,黄瓜幼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POD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并且对尖孢镰孢菌甜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十字花科专化型、辣椒腐霉菌、辣椒灰葡萄孢菌、辣椒立枯丝核菌、辣椒疫霉菌、茄链格孢均有较强的拮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 黄瓜枯萎病 生物防治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rkholderia sp.JXJ-16低温耐有机溶剂脂肪酶产酶条件优化及粗酶酶学性质 被引量:6
9
作者 谢玉婷 查代明 +2 位作者 石红璆 张炳火 李汉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7-213,共7页
以Burkholderia sp.JXJ-16为出发菌株,对其低温耐有机溶剂脂肪酶的产酶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并研究其粗酶酶学性质。该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蔗糖3.75 g/L、尿素11.25 g/L、K_2HPO_42 g/L、(NH4)2SO_41 g/L、Mn SO_40.25 g/L、猪油乳化液... 以Burkholderia sp.JXJ-16为出发菌株,对其低温耐有机溶剂脂肪酶的产酶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并研究其粗酶酶学性质。该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蔗糖3.75 g/L、尿素11.25 g/L、K_2HPO_42 g/L、(NH4)2SO_41 g/L、Mn SO_40.25 g/L、猪油乳化液体积分数2.5%,初始p H9.0、培养温度30℃、装样量20 m L/250 m L、接种量3%、发酵时间20 h。JXJ-16脂肪酶粗酶对中链对硝基苯酚酯有最大水解活力,最适底物为对硝基苯酚辛酸酯;该粗酶在35℃、p H8.5~9.0时酶活力最高,且具有较好的温度(30~60℃)和p H(5.0~10.5)稳定性;Na^+、Mg^(2+)、Ca^(2+)、Mn^(2+)、EDTA对粗酶活力具有激活作用,Zn^(2+)、Cu^(2+)、Fe^(3+)对粗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K^+对粗酶活力没有显著性影响;除乙醇和乙腈外,该粗酶在一定体积分数的异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三氯甲烷、二甲苯和正己烷中具有良好耐受性,且处于激活状态。综上,该菌株能利用廉价易得的培养基原料达到最佳产酶效果,其所产脂肪酶为低温碱性脂肪酶,具有较好的温度和p H稳定性,对多数供试有机溶剂具有良好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脂肪酶 伯克霍尔德属 有机溶剂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病原菌Burkholderia plantarii群体感应和群体淬灭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MATSUMOTO Haruna 王蒙岑 +2 位作者 桂文君 郭逸蓉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281,共9页
植物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lantarii是引起水稻秧苗细菌性立枯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侵染性、繁殖力及适应性均很强,严重威胁中国水稻生产。文章围绕B.plantarii的发生、危害及致病机理,着重论述了细菌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 植物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lantarii是引起水稻秧苗细菌性立枯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侵染性、繁殖力及适应性均很强,严重威胁中国水稻生产。文章围绕B.plantarii的发生、危害及致病机理,着重论述了细菌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QS)的生理功能及其在B.plantarii致病力调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进一步从根际微生物互作角度,综述了种间信号分子对病原菌群体淬灭(quorum quenching)的作用机制,同时结合种间信号分子的独特性,展望了其在新型微生物杀菌剂研发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伯克霍尔德菌 群体感应 种间信号分子 群体淬灭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温扩增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3种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志伟 王帅 +5 位作者 蔡杰 聂丹丹 李涛 李红娜 杨艳歌 袁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9-225,共7页
为实现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Burkholderia gladioli pv. cocovenenans)的快速检测,基于体温扩增技术——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并根据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bonM... 为实现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Burkholderia gladioli pv. cocovenenans)的快速检测,基于体温扩增技术——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并根据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bonM基因序列设计和筛选了ERA检测引物和探针,分别建立ERA显色法、荧光法、试纸条法3种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并评估其特异性和灵敏度,以及在市售样品检测适用性和准确性。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对3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均有扩增,其他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以及其他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均无扩增,说明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良好。3种方法的检出限均为10^(-2)ng/μL,灵敏度较好。采用建立的3种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对15份市售样品进行检测,检出阳性2份,检出率为13.3%。该结果与国标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说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建立的基于体温扩增技术的显色法、荧光法和试纸条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37℃体温扩增15 min左右即可获取检测结果,且裸眼可视,可为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的现场可视化快速筛查提供新型简便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 酶促等温扩增技术 可视化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实时荧光PCR检测的研究
12
作者 蔡彦秋 查杰 +1 位作者 沐阳 陈辉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0期44-47,共4页
目的:建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核酸检测方法。方法:根据16S~23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利用Oligo7设计TaqMan探针及引物,并验证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检测15株标准菌株,只有唐菖蒲伯克霍尔德... 目的:建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核酸检测方法。方法:根据16S~23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利用Oligo7设计TaqMan探针及引物,并验证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检测15株标准菌株,只有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呈阳性,验证了此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实验中得出菌液灵敏度为5.8×10~2 CFU·mL^(-1),DNA灵敏度为7.2×10^(-4) ng·μL^(-1)。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该方法可用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快速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 实时荧光PCR 特异性 灵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_(1)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发酵条件的优化及活性组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毅保 刘昆仑 +4 位作者 杨趁仙 李艳 李天赐 贾叶萍 张微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6,共7页
为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菌株,选取土壤为菌株来源,进行富集培养,经过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的初筛和添加AFB_(1)的复筛后,对筛选得到的各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比对其测序结果,选取降解AFB_(1)最高的菌株,探究发... 为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菌株,选取土壤为菌株来源,进行富集培养,经过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的初筛和添加AFB_(1)的复筛后,对筛选得到的各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比对其测序结果,选取降解AFB_(1)最高的菌株,探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pH、接种量、培养基对菌株降解AFB_(1)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并对降解方式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7株能够降解AFB_(1)的菌株,经鉴定均为伯克霍尔德菌属,其中Burkholderiasp.D6的AFB_(1)降解率最高;最优发酵条件为以LB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发酵时间84h、发酵温度37℃、初始pH 7.0、接种量10%,在此条件下Burkholderiasp.D6对AFB_(1)的降解率为(87.91±2.32)%;初步判断降解AFB_(1)的活性组分是蛋白质或者酶。综上,通过筛选得到了一种能够高效降解AFB_(1)的菌株,蛋白质或酶参与了AFB_(1)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伯克霍尔德菌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产脂肪酶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特性
14
作者 白凤麟 赵波 +1 位作者 叶建仁 任嘉红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2-39,共8页
为提高内生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发酵产脂肪酶的能力,并确定该菌株脂肪酶的酶学性质,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该菌株产脂肪酶的发酵培养条件,初步考察了温度、pH、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JK... 为提高内生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发酵产脂肪酶的能力,并确定该菌株脂肪酶的酶学性质,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该菌株产脂肪酶的发酵培养条件,初步考察了温度、pH、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JK-SH007菌株产脂肪酶最优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为:葡萄糖15 g/L,蛋白胨20 g/L,K2HPO42.5 g/L,花生油400μL/50 mL,初始pH 8.0,发酵温度33℃。该脂肪酶反应最适温度为60℃,且在50~60℃条件下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反应最适pH为8.0,在pH 5.0~10.0活性稳定;该脂肪酶对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的耐受性好,具有较高甲醇抗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对温度和pH均具有较宽的适应度,具有开发成生物催化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 发酵条件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K发酵培养基优化
15
作者 戍柯婷 韩小红 +3 位作者 周柏威 齐文忠 齐欢 吴松青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7,共8页
为探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伴生细菌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K菌株的生防潜力,优化其发酵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得到的最佳碳源为蔗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和胰蛋白胨,最佳无机盐为硫酸镁和柠檬酸三钠;利用Plackett-Burman... 为探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伴生细菌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K菌株的生防潜力,优化其发酵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得到的最佳碳源为蔗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和胰蛋白胨,最佳无机盐为硫酸镁和柠檬酸三钠;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3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蔗糖、麦芽糖和装液量;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结合Box-Behnken设计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以发酵液OD_(600)为响应值,优化培养基配比,获得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蔗糖8.0 g/L,麦芽糖12.5 g/L,酵母粉11.3 g/L,硫酸镁0.6 g/L,氯化钠7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在30℃、150 r/min条件下发酵、装液量25 mL/250 mL、接菌量1%,pH7.0~7.2;根据最佳配比验证,优化后培养基的OD_(600)为1.25,较初始培养基(OD_(600)=0.62)提高1.02倍,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研究结果优化了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K菌株生产发酵条件,可为后续该菌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 单因素试验 PLACKETT-BURMAN设计 OD_(6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脂肪酶在离子液体中催化合成生物柴油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静娟 杨立鹏 +1 位作者 韩钧 庞宗文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7,共6页
通过硅胶载体涂布法对细菌Burkholderia cepacia GX-35所产的脂肪酶进行固定化。比较了自制固定化脂肪酶在4种离子液体中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效果,其中文章研究新设计并合成的一种离子液体溴代1-乙基-2-甲基咪唑[EMIM]Br对催化反应起促... 通过硅胶载体涂布法对细菌Burkholderia cepacia GX-35所产的脂肪酶进行固定化。比较了自制固定化脂肪酶在4种离子液体中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效果,其中文章研究新设计并合成的一种离子液体溴代1-乙基-2-甲基咪唑[EMIM]Br对催化反应起促进作用。通过对转酯率的测定,研究了固定化脂肪酶在[EMIM]Br中的最适反应条件:最适反应温度为35℃,[EMIM]Br加入量为花生油质量分数的60%,最佳醇类为乙醇,加水量为花生油质量分数的5%,乙醇与花生油之比为9∶1,固定化脂肪酶加入量为花生油的20%,反应时间为6 h。固定化脂肪酶在[EMIM]Br中稳定性好,使用6次之后转酯率下降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与不加[EMIM]Br相比,加[EMIM]Br能有效提高生物柴油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固定化脂肪酶 burkholderia cepacia GX-35 离子液体 液体溴代1-乙基-2-甲基咪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A12筛选鉴定及其对烟草幼苗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韩超 武贵元 +1 位作者 刘爱新 王玉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0-885,共6页
菌株A12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基于16S rDNA及种特异的recA基因同源性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利用对峙实验测定了该菌的抑菌谱,发现该菌对Rhizoctoni... 菌株A12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基于16S rDNA及种特异的recA基因同源性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利用对峙实验测定了该菌的抑菌谱,发现该菌对Rhizoctonia solani,Fusarium graminearum,Verticillium dahliae等多种植物病原微生物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室内盆栽试验发现,A12对烟草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促进根系生长等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holderiapyrrocinia 鉴定 生物防治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湿米粉类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风险监测研究
18
作者 陈嘉聪 温晓裕 李嫚 《现代食品》 2024年第21期144-147,共4页
湿米粉作为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传统食品,其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易受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污染,引发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对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探讨物联网技术在湿米粉类食品生产、加工、贮存及销售环节中的应用,实现对唐菖蒲... 湿米粉作为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传统食品,其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易受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污染,引发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对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探讨物联网技术在湿米粉类食品生产、加工、贮存及销售环节中的应用,实现对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风险的有效监测与控制。通过物联网技术构建实时监控系统,结合数据分析,为湿米粉类食品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 风险监测 食品安全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对杨树根际微生物数量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任嘉红 李浩 +2 位作者 刘辉 叶建仁 吴小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6-133,共8页
【目的】为揭示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进入自然环境后对周围的微生态因子是否存在威胁,对其进入自然环境后的微生态效应和生物安全性做出正确评估。【方法】采用固体平板法研究JK-SH007菌株对美洲黑杨盆栽苗土壤微生物种群... 【目的】为揭示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进入自然环境后对周围的微生态因子是否存在威胁,对其进入自然环境后的微生态效应和生物安全性做出正确评估。【方法】采用固体平板法研究JK-SH007菌株对美洲黑杨盆栽苗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对4种主要土壤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转化酶)的活力进行测定,并通过Biolog ECO微孔板法分析JK-SH007菌株对美洲黑杨土壤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从整体趋势来看,在美洲黑杨根际引入JK-SH007菌株后,随着时间延长,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逐渐高于对照,且差异显著,在接种后150天接种处理达到峰值(3.36×109cfu·g^(-1)干土;7.50×107cfu·g^(-1)干土;1.14×107cfu·g^(-1)干土),随后显著降低,但仍优于未接种处理;JK-SH007处理后土壤酶活性均有所增强,土壤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转化酶活性均大于对照,其中,接种对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的促进最为明显;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AWCD值(除了在接种后30,90天时),接种处理和未接种处理的AWCD值相当,几乎持平;而接种后10,20,60,120,150,180天时接种处理土样微生物的AWCD值均高于CK;土壤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在接种前期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与对照几乎持平,120,150,180天时,接种JK-SH007处理的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Mc Intosh指数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在根际引入JK-SH007对美洲黑杨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整体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土壤微生物种群,有利于保持和促进土壤肥力和健康状况,但这些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同时也说明JK-SH007菌株的施入不会对环境中土著微生物构成威胁或威胁较小,符合Bcc菌的安全应用范围,进一步证明该菌株的生物安全性,为将来该菌株的野外应用及生防菌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 微生物种群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杀线虫活性产物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贻莲 陈凯 +4 位作者 李哲 吴远征 郭凯 李纪顺 杨合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69,共5页
为探寻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代谢产物中的杀线虫活性物质,采用色谱分离技术和活性跟踪的方法,从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出六氢-3-(异丙基)-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和六氢-3-(苯甲基)-吡咯并[1,2-a]吡嗪-1,4-二... 为探寻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代谢产物中的杀线虫活性物质,采用色谱分离技术和活性跟踪的方法,从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出六氢-3-(异丙基)-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和六氢-3-(苯甲基)-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两种活性化合物。生物测定结果显示,两化合物在相对含量比为2.81∶1,使用浓度为20mg/mL情况下,对南方根结线虫和秀丽隐杆线虫48h校正致死率分别为60.45%和67.37%,即对南方根结线虫和秀丽隐杆线虫均有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 代谢产物 分离鉴定 杀线活性 生物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